肠息肉能治好吗,只能每年做肠镜吗?每年都复发的: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肠息肉包括腺瘤
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不同性质的息肉,其预后与处理的方法亦各不相同。息肉在形态上可分为有蒂、无蒂、广基、扁平状等;在数目上又有单发与多发两类。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一般会根据肠道息肉的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式:①小息肉一般在结肠镜下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②对于广基或巨大息肉,有条件的双镜联合(内镜与腹腔镜)行息肉切除,术后应送病理检查并注意标本边缘是否有癌组织浸润③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但并不是切除息肉就万事大吉,必须在息肉切除术后进行结肠镜随访。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一,对已经进行了结肠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进行随访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内镜切除术后,在3~6个月内要进行结肠镜随访检查,以确保切除干净;所有残留的息肉应当切除,同时再随访3~6个月;在经过2~3次随访后,仍没有切除干净的患者,多数应行手术切除。在完全切除后,多数患者应在1~3年后重复结肠镜检查。随访中没有发现异常的患者可以自此每5年检查一次。
综上所述,对于炎性息肉,只要把炎症的刺激处理好,息肉即可消失;而肠息肉也不一定需要每年行结肠镜检查,在息肉完全切除干净后,可依循1-3年复查肠镜,如无异常可5年一回。
这种疾病发生的时候多有遗传的倾向,如果自己的直系亲属有患过这种疾病,那么自身患有这种疾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6倍。当自身发生了这种疾病时,就要立刻利用手术进行摘除,但是要注意大肠息肉很容易复发,而且复发的位置也有可能会改变。如果说在直肠患有,下次可能也会在盲肠复发,因此息肉摘除手术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所以说一定要定期的做一些复查,更应该定期做一些肠镜的检查。
正常情况下切除手术完成以后,患者可1-2年进行检查一次,但是对于一些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大肠息肉来说,一般6个月-1年中就必须要复查一次,而且在刚做完摘除手术后三个月左右要及时的进行复查。当发现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才可以延长至6个月~一年中进行复查一次。
1、癌变:
经过临床的实验,很多专家认为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病有着非常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说出现大肠息肉的时候,对于它的诊断和治疗上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当肠息肉体积不断的增长,它的癌变几率也会随之增加,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的时候,就必须做一些手术进行切除,但是要注意复发了以后,也会容易让这些息肉发生癌变。
2、便血:
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都是由于饮食起居不规律,或者是有一些人群自身有遗传的病因而引起的,再进行切除以后依然会有复发的,可能复发的时候也是有很多危害的,很可能在用药好转以后没有及时的进行检查就诊,也会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甚至也会发现大便变得更细,而且还有一些粘液,甚至有一些便秘腹泻的症状会出现,而且腹痛的症状也会更加的明显。
3、身体影响:
在发现患有这种疾病,会对自身的一些健康有更大的危害,经过治疗以后又复发的话,也会影响到肠胃道的功能,让肠胃道的自身功能加重了负担,也会带来很多肠胃的疾病。所以在平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有任何的疾病发生。
肠息肉指的是肠黏膜生长的未经病理定性的隆起样病变。
肠息肉一般分为炎性(治疗后可消失)和腺瘤性(易癌变)。
肠镜可以对未定性的(未曾进行病理检查定诊的)息肉进行检查和治疗(切除)。
以明确息肉性质,分辨息肉的良性或恶性可能。
当然,肠镜只能对基底部不广泛、相对较小的息肉进行治疗(切除或电烧)。
肠息肉的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预后越好,相对癌变机率越小。
目前来说,肠镜是最直观的针对肠道的检查手段。
至于具体需要做肠镜的时间。要依据每次肠镜检查的具体情况决定。
一般情况下,建议6-12个月复查。如无明显异常,复查时间可延长至12-24个月。
关于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的专科进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肠息肉目前是认为能够导致癌变的一种赘生物,但是息肉癌变要看息肉的病理分型,肠息肉有炎症性的和腺瘤性的。炎症性的经过治疗炎症消退后息肉会自行消失,而腺瘤性的是不会自己消失的,而且还会逐渐生长,一般都有恶变的可能。
肠息肉主要是由于饮食搭配不均导致纤维素缺乏,长期饮食不洁导致肠道炎症及病毒感染,长期饮酒吸烟,遗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生长于肠粘膜内面的一种异常的突出组织,肠息肉会出现在任何部位,而且大小及形状不一。
肠息肉一般出现的症状是大便带血、间断性的尿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大便变形、次数增多、腹痛不适、便血等症状,而肠息肉生长部位较低的一般是直肠指诊,但是位置较高者一般首选肠镜,肠镜下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息肉,而且还可以做组织活检。
炎症性的肠息肉经过抗炎等治疗后会自行消失的,但是腺瘤性的肠息肉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将其切除,在用一些塞来昔布等药物来抑制息肉的生长及复制。
所以肠息肉的治疗还是要看息肉治疗的时间及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等多方面去考虑,一般早发现早治疗是会治愈的,但是晚期一般治疗很复杂,而且也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但是肠镜一般检查都是根据症状来确定的,一般2~3年查一次比较合适,但是也要看息肉的类型及病变的程度了。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说实话,肠息肉很难杜绝,很多朋友都知道,第一次切完息肉之后,第二年复查,又长出来了新的息肉,又只能做切除。
为什么肠息肉会源源不断,连绵不断呢?
目前来说,肠息肉的具体原因未知,可能与遗传、生活饮食习惯、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系,如果你总是长息肉,那可能你的体质就是爱长息肉,除了定期复查,早发现、早切除,防止息肉癌变之外,你还可以这么做,有可能会降低肠息肉的发病率:
(1)减肥
管住嘴,迈开腿,将自己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肠息肉和肠癌的发病率。
(2)高纤维低脂饮食
多进食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油炸等高脂肪性的食物,同样有助于降低肠息肉发病率。
同时,少吃腌制食品,少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尽可能的多吃鸡肉,鸡蛋,鱼肉等白肉。
(3)戒烟戒酒
限制饮酒量,尽量不喝酒,戒烟,有助于降低肠癌和息肉发病率。
(4)阿司匹林
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肠息肉的发病率,也可以降低肠癌发病率,2017年澳大利亚国家指南推荐全国50-70岁者应用100mg肠溶阿司匹林,前提是不存在阿司匹林的禁忌证,例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或消化不良、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明显的肾损伤或阿司匹林过敏。
(5)补钙或者乳制品
增加膳食钙摄入或使用钙补充剂可能也是一项保护因素。至少有3项对照试验评估了补钙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的效果。一篇针对这些数据(共1485例受试者)的meta分析得出结论,补钙可显著降低结直肠腺瘤的复发风险(RR 0.80,95%CI 0.68-0.93)。
美国胃肠病学会已推荐将补钙作为结肠腺瘤的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
肠息肉是一类从肠黏膜上皮长出并凸向肠腔的赘生物,可见于结肠与直肠当中,一般发生在其中的某段,也可累及整个结肠与直肠,数目上又分为单个息肉与多发息肉两类。较小的息肉直径只有几毫米,似芝麻、绿豆,较大息肉直径可达2-3厘米,似核桃。息肉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为广基息肉、也可为带蒂息肉。息肉的病理性质必须通过病理检查才可明确,其中炎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为常见的两种类型。
多数学者认为肠息肉的发生与饮食、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肠息肉较小时可无任何症状,随着息肉的增大可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明显不适。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息肉的大小、形态,并可取组织送检,所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息肉的常用手段。
一般根据息肉的大小、多少及病理性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直径较小的息肉,直接在肠镜下行电凝电切术即可;直径偏大的息肉(一般大于50px)或有蒂息肉先采用圈套器或尼龙绳结扎固定再行电凝电切术。如果有出血风险可以固定钛夹以防出血。如果息肉数量较多,为防肠壁出血、穿孔,建议分批次切除。一般炎性息肉多为良性病变,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但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所以还是建议镜下将其切除。
息肉切除以后,也不能置之不理,需要按时复查结肠镜,以防息肉复发。一般在息肉切除干净后,多数患者每隔1-3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果息肉复发,可以及时发现并于镜下切除。
作者:王博聪,医学硕士
我就是多发息肉三个,去年做的,大的是切除的,下的血夹子,有炎性息肉,有一个上皮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以前我健身爱吃牛肉,今年复查很干净没有复发,总结一下:天天鸡蛋黄与晒太阳补维生素D,多吃虾皮与麻将补钙,多吃水果蔬菜,低盐,健身,深蹲对肠道蠕动非常好,这次没有事,准备二年后再查一查。家族遗传性息肉那就只能年年检查,数量太多几百个上千个,最好半年一检查!
我是一个肠息肉患者,六十岁之后连续数年做肠镜,每年都摘除息肉,每次都查,都是良性。做肠镜痛苦很大,先是饿肚子,然后喝泻药,自己把肠子洗到清水进马上清水排出来。做肠镜时用一根软金属管送进去,遇到拐弯就打气有时痛死了,医生还要责备说忍受力这么差,特别是越长越拐越痛,实在是不是好受的,这几年复查,医生也说年年查年年有,良性,算了,不用再查。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
息肉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其中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类:
1、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在 5%左右。
2、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较高,在20%左右,如果不典型增生程度严重,则有可能是原位癌。
3、混合型腺瘤,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总之,如果腺瘤性息肉的体积越大、基底越宽、绒毛成分越多及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其癌变率越高。这与大肠癌的演化过程相一致: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那么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的。所以如果肠镜检查曾经发现有息肉的朋友要注意复查,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腺瘤性息肉的朋友。
结肠息肉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虽然不是肠息肉病患者的子女一定会患病,但病人子女患息肉的概率比常人更大。
根据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可以将大肠息肉患者分类管理
低风险:管状腺瘤 1~2 个,腺瘤<10 mm;
高风险:腺瘤含有绒毛成分,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于等于 10 mm 以及 3 个以上的腺瘤。
一般来说高风险的患者应在1年内复查;低风险的患者建议在1-3年内复查,例如无蒂锯齿状息肉或者大于1cm的应在3年内复查;小于1cm的无蒂无异型增生的息肉也可以在5年内复查。
大肠息肉指的是大肠黏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组织学上分为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根据息肉有蒂与否,分为无蒂、亚蒂和有蒂息肉,根据息肉的数目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息肉。肠息肉大多数位于乙状结肠或直肠,单发多见,多发者占15~42%,男性多于女性。
多数肠息肉病人没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腹部不适、腹胀或大便习惯改变的表现,粪便可混有血液或者成鲜血便,大的息肉,可引起肠套叠或肠梗阻。肠息肉的诊断主要靠钡餐灌肠检查、内镜检查和直视下活组织检查,但对较小的息肉均有一定的漏诊率。有的息肉或无蒂的小息肉,可经内镜摘除,如果大于三厘米的无蒂息肉,应予外科手术切除。
对内镜摘除或手术切除的病例均应定期随访,因为肠息肉有一定的癌变率。大肠息肉的癌变率主要与组织学分型,瘤体大小及上皮异型增生有关管状腺瘤,癌变率小于5%,管状乳头状腺瘤为23%,但乳头状腺瘤癌变率为30%~70%,腺瘤直径在0.5厘米左右,癌变率≤0.1%,小于1厘米为1%~3%,1~2厘米为10%,而大于两厘米者30%~50%。轻度上皮异型增生者癌变率比较低,重度上皮异型增生者可达27%。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