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凌晨二点,就在几百万德军在布格河西岸枕戈待旦,准备按“巴巴罗萨计划”大举进攻苏联的前三个小时,一列长长的火车还从苏联隆隆驶入德占区,上面满载着苏联出产的粮食。当然,这也是斯大林运送给“盟友”的最后一列粮车,隐蔽待命的许多德国士兵对此大惑不解:咱哥们这么铁的关系,为什么还要进攻苏联?
(里宾特洛甫)
从1940年2月10日到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期间共约16个月的时间里,苏联方面严格按照苏德有关贸易协议,向德国提供了多达150万吨的粮食,成为德国军粮最大的供应国。所以在西线德军嚼着面包横扫法国时,苏联还真是“功不可没”,因为这些面包有不少是用乌克兰小麦制作出来的。
苏联人提供的不仅有小麦、燕麦和黑麦,还包括100万吨石油、2700公斤铂金、大批的锰矿石、鉻矿石和棉花,物资总价值4.67亿德国马克。由于德国支付货款比较拖拉,到苏德战争爆发时,货款尚欠2.39亿德国马克——我们严重有理由怀疑,小胡子发动战争就是为了赖帐!哈哈。
(苏德两军将领)
还不止于此,苏联甚至帮助德国海军建造了“吕佐夫号”重巡洋舰的船体,可谓是全方位合作。换句话说.,德军在西线使用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里面,确实有烧着苏联油料,投向英法联军的炸弹和炮弹里,肯定也有一些炸药是用苏联的棉花生产出来的。如此巨大的战略物资输送量,对于战略物资匮乏的德国而言,当然是雪中送炭。
在21个月之前的1939年8月23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与莫洛托夫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也是小胡子敢于发动侵波战争的最基础条件。这份条约规定:任何一国都不得进攻对方,如果其中一方成为“第三国的敌对目标”,另一方将不给第三国任何形式的支持,意味着波兰被侵略时苏联不会伸手,同时也意味着,德国进攻西欧时,苏联更是可以坐山观虎斗。
(小胡子接见莫洛托夫)
所以苏联提供一些物资事小,带来的更大麻烦是给德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东方,从而使德军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对付西方盟国而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局面,而本来这才是小胡子最担心的事情,苏联不松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是未知数。比如在苏德条约签署的前一个夜晚,小胡子曾经紧张的彻夜难眠,足见当时苏联态度的重要性。
1939年9月22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和苏军科利沃申坦克旅在布列斯特会师,波兰彻底被两国瓜分,根据协定双方以布格河为界,已经过河的德军需要退回去。再次签署军事协议后,苏德两军举行了联合阅兵式,互相交换了旗帜,最后还必须举行了庆祝酒会,在苏联人看来,没有干杯庆祝的协议是无效的,总之好的跟一家人一样。
(苏德两军会师)
如此亲密的关系当然使德国放心地将主力西调,西欧战役爆发前德国三军总兵力为540万人,其中野战陆军总兵力约为350万人,而当时的法国三军总兵力已达600万人。即便是部署在北部的盟国陆军部队,法国、英国、比利时和荷兰的部队总数也超过了330万人,尽管德军拥有相当的质量优势,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数量,它也必须尽可能的集中所有能调动的可战之兵。
德国陆军在完成了第11批次动员后,当时也总共拥有157个陆军师,其中有93个师(10个装甲师、6个机械化师的全部)在西部前线,另有39个师作为最高统帅部预备役师也被部署在西线的二线,总数达到132个师约320万人,在总兵力占比中师的数量为85%、兵力的数量为91%。也就是说,德军留在东线警戒苏联的只有不足20个师20万人,近乎于“无限敞开东线”。
(两军一家亲)
如果斯大林不是那么“认真热情”地遵守苏德之间的协定,或者为了避免西欧崩溃做出一点军事威胁的姿态,小胡子都不敢如此放心地将东线兵力抽调一空,当时的德国本土除了一些预备役步兵团,几乎没有军事力量了。如果苏军主力从布格河发动进攻,用不了一周时间就能攻到柏林城下,小胡子能不害怕么?
然而事实是,苏联只是忙着巩固自己的“国境线”,对付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等等,并没有给东线德军以任何实质性的威胁,甚至按时履约给德国送来了大批急需的战争物资,可不就是德国横扫西欧的“神助攻”吗?帽子虽大,并不压头。
(两军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