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官仪反对武则天垂帘听政,成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武则天利用心机和唐高宗对她的宠爱,当上了皇后。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参与朝政。他利用高宗与元老重臣之间的矛盾,在短短几年内,就杀了长孙无忌,罢免了20多个反对她的重臣。武则天对拥护她的大臣全部重用,李仪府、许敬宗因而青云直上,当了宰相。到了后来,武则天甚至和高宗一起垂帘听政,当时朝臣并称他俩为*二圣*,即称高宗为天皇,武后为天后。武则天作威作福,高宗的一举一动都受她约束。唐高宗很不满,就密昭上官仪,让他起草废武后的诏书。

武则天知道这个消息后,她历声问高宗:‘这是怎么回事?’唐高宗很害怕,就结结巴巴地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是上官仪教我这么干的。’武则天立刻派人杀掉上官仪等反对她的人。从此大小政事,都由武则天一人定夺。




最佳贡献者
2

唐高宗即位,上官仪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高宗因为不满意武则天的专断,就和宰相上官仪商量废掉武则天,后来武则天即位后,为了报复他,于是让许敬宗捏造上官仪和已经被废的太子李忠图谋反叛,将上官仪父子处死,籍没其家。

可怜了上官仪一家,除了上官婉儿之外全都被武则天处死。



3

上官仪是上官婉儿的祖父,正是上官仪的冤死,改变了上官婉儿的人生轨迹。麟德二年正月,宰相许敬宗状告上官仪、王伏胜,伙同废太子李忠谋反。这件事的结果,李忠被赐死,王伏胜和上官仪,以及上官仪的儿子上官庭芝被处斩,家产被没收。上官婉儿及其母亲,被罚入宫中为奴。

上官仪谋反的证据,史书一个字都没有,按照武则天做事的风格,显然是个冤案。上官仪此时的官职是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西台就是中书省,同三品就是宰相。此前,上官仪还有一个身份——太子舍人,那么,武则天为何要冤杀自己的儿子李弘的舍人呢?

表面原因,上官仪纯属受累于帝后之间的矛盾,活生生被皇帝高宗李治出卖了,背后其实还有更深的政治背景。

李治与武则天的矛盾

李治登基后,早把在感业寺“修行”的武则天忘差不多了,跟新宠萧淑妃腻歪得不行。这位萧淑妃仗着龙宠,完全不把王皇后看在眼里,王皇后血气倒流冲昏了头脑,决定从感业寺迎回武则天,结成王武联盟”,共同对付萧淑妃。

面对王皇后的好意”,李治没理由反对,他欣然笑纳。不过,武则天进宫后,“三国演义”的剧本,没按照王皇后的意图展开,她和萧淑妃鹬蚌相争,便宜了武则天。不久,曾经掐得你死我活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双双死于武则天之手,凤冠戴到了武则天头上。

做了皇后的武则天,与李治像神仙眷侣,一个无影剑,一个销魂掌,二人密切配合,一连串的组合套路,把当初反对她封后的褚遂良、于志宁、韩瑗、长孙无忌、来济等一帮骨干重臣,或贬黜,或迫害致死。

与此同时,许敬宗、崔义玄、袁公谕等一批武则天的亲信大臣,纷纷走上枢要岗位。

显庆五年,李治突发风疾,时长头晕目眩,无法处理朝政。多年来一直作为李治助手的武则天,开始逐渐走向政治前台,代替李治理政:

“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

渐渐地李治发现一个比他的风疾还要头疼的事,原先对他百依百顺的武则天,开始变得不听话起来,常常逆着他的意思安排政务!当李治试图改变时,他发现,大臣们往往听从武则天,跟他打起太极拳:

“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

就在李治愤懑不已之时,宦官王伏胜悄悄向李治告发,武则天引道士郭行真入宫,行“压胜”之术。至于武则天“压胜”的对象是谁,史书没交代。巫术这东西历来都是“高压线”,基本谁碰谁死。当然,如果想干掉谁,给她加一个“压胜”的罪名也是惯用的手法,比如武则天就是用这个办法干掉了王皇后。

以武则天这种神来杀神鬼来杀鬼的魔性,很难相信她会对“压胜”感兴趣,十有八九被对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重点是,李治发怒了。

李治生生把上官仪卖了

要不是风疾,李治恐怕早就对武则天下手了,现在居然主动往枪口上撞。李治打定主意,派人召来宰相上官仪。

上官仪父祖,在隋朝累世高官,他本人“游情释典,尤精《三论》,兼涉猎经史,善属文。”考中进士后,被授以弘文馆直学士,擢秘书郎,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成了御用文人:

“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

李治即位后,对上官仪同样很欣赏,先提拔他为秘书少监,又任命他为太子舍人,连续侍奉两任太子(前太子李忠和现太子李弘)。两年前,高宗又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同三品,宰相。

随着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批元老级宰相退出历史舞台,上官仪的位置变得非常重要,对李治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相位大多被武则天的亲信把控了,不可信了。

李治见了上官仪,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并问上官仪有什么建议。上官仪也不废话,坦诚相言:

“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

陛下您太英名了,上官挺你!OK,李治很满意,那就烦劳你替朕拟废后诏书吧。

就在他俩满以为一切很机密,明天就可以对武则天来个突然袭击时,李治身边,早有密探把信息传到了皇后宫。武则天大惊,立刻摆驾直奔太极宫。

李治很有趣,见了武姐姐(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竟然吓成了孙子,听由武则天跟他一顿叨叨,一顿发泄,一顿抱怨。说着说着,李治竟然心生惭愧,乃至于后悔自己的冲动。

后悔那就撤销呗,反正圣旨还没颁布。李治心理猥琐得,居然害怕遭受武则天的怨恨,撤销圣旨都不足以弥补心里的忧虑,于是,他恬不知耻,一脸无辜地说:“都是上官仪唆使我这么做的!”

碰上这么个领导,该着上官仪倒霉!李治自己摘清楚了,上官仪倒霉了:

“后于是使许敬宗诬奏仪、伏胜与忠谋大逆。十二月,丙戌,仪下狱,与其子庭芝、王伏胜皆死,籍没其家。”

上官仪不光自己丢了命,连同儿子也一并受害,家财被罚没,女眷全部入宫为奴!

上官仪遇害的两个必然因素

上官仪遇害,直接原因是武则天的陷害,和李治的不负责任,除此而外,还有两个隐含的原因,才是根子:

1.上官仪看不透政治本质

武则天为何能获得李治的信任,进而手握大权,乃至于“二圣”并称?一个“宠”字是无法解释得了的。其实,李治与武则天在政治诉求上的一致性,才是武则天走向政治前台的基础。

一般都认为,王皇后和萧淑妃死于女人的争风吃醋,那只是表面现象。武则天真正扳动二人的原因,是因为这二人是门阀士族家庭出身,是李治皇权独裁道路上,必须清楚的势力!

一次废立皇后事件,王氏、萧氏、柳氏、长孙氏等一批豪门士族倒下了,从此以后,李治才真正意义上摆脱了门阀官僚集团的控制,走向了皇权独裁。

李治为何选择武则天?因为武则天不是门阀集团,她的家族,从他父亲追随李渊开国,才走向政治中心。李世民在修《氏族志》是,武氏根本没资格入选!

所以,武则天生来就是门阀势力的天敌,她与李治一拍即合!这才是根!

李治光是看到了武则天跟他的权力矛盾,但是离开武则天,谁是他支持者?面对这个问题,冷静下来的李治,能不心生悔意吗?

上官仪也仅仅看到了帝后矛盾,没看透李治与武则天,在本质利益上的一致性,更没看清,离开武则天,李治还没找到真正信任的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他盲目出手,殊不知,没人能拆散帝后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最后倒霉的只能是他自己。

2.上官仪身份的尴尬

上官仪急于表态,其实也有本位主义的嫌疑,他也是门阀势力的一员!

上官家族从北周起,就累世高官,成为关中重要的门阀势力之一。自门阀势力诞生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是皇权的天敌,北周亡于门阀,大隋也亡于门阀,大唐一直小心翼翼地弱化门阀的势力影响。好在上官家族算不上门阀集团的核心成员,所以,从李世民到李治,对上官仪都是拉拢的态度。

武则天已经在一步步清除门阀势力,宰执位置上换上了很多寒门士族,上官仪对她来说可换可不换,一切取决于他的政治立场。这个大方向,其实李治是认可的。

面对身份上的尴尬,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学习李勣,旗帜鲜明地拥护皇权,不介入矛盾。可是上官仪却一脚踩进了帝后之间的矛盾,忘记了从利益上,人家才是一家子,他是外人,乃至是敌人,等人家冷静下来,吃亏的自然是他。李治说是上官仪唆使,恐怕不全是推卸责任,很可能是恼怒于上官仪差点误了他的大事,甚至怀疑上官仪的居心!

所以,上官仪的悲剧,可以说是他自己糊涂,没认识到自己身份的尴尬,或者居心叵测!

综上所述,武则天杀上官仪,表面原因是李治出卖了上官仪,及武则天的打击报复。上官仪看不透帝后关系的本质,以及其个人身份的特殊性,盲目插手利益纷争,这才是他被杀的根源!

4

这是武则天的反击,她要用上官仪的鲜血给李治和支持李治的大臣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长孙无忌一系垮台后,李治和武则天的政治联盟已经破裂

自从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登上皇后位置之后,李治和武则天为了对抗长孙无忌而结成的政治联盟已经名存实亡。

按李治的想法,武则天应该本本分分的当好皇后,就像他母亲长孙皇后一样,管好内宫的事儿就行了。但武则天不满足于仅仅管一群宦官宫女,手伸得太长,按《资治通鉴》记载,“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

于是,到龙朔二年(662年)前后,双方的矛盾就已经逐渐表面化了。那一年前后有很多事情发生,都是李治为了限制武则天的权力采取的措施。

第一,是许敬宗实职变虚职,担任了太子少师这个荣誉性官衔,虽然还挂着宰相头衔,但已经失去了对朝廷事务的主导权;

第二,武则天另一个亲信宰相李义府被免官,此人是为武则天冲锋陷阵的金牌打手,长孙无忌、褚遂良的倒台就是此人亲手操作的。许敬宗和李义府双双被免、被贬,朝廷高层中武则天的羽翼几乎被一扫而空;

第三,皇太子李弘年仅11岁就开始监国,也是让武则天不能轻易插手朝政。为了提高李弘的人望,还由这个小孩子组织编写了一套五百卷的《瑶山玉彩》,这种类似《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一样的典籍,主编即使什么也不做,声望值上涨也是哗哗的;

第四,上官仪和张文瓘二人进入宰相班子,他俩都是太子东宫属官出身,是太子天然的嫡系骨干,自然不会允许转移给太子的权力被皇后中途抢走。

这一系列行为,都是李治限制武则天的具体行动,算是阳谋,就是希望武则天能够安守皇后本分,管好皇宫这一亩三分地就行了,李治明显不想闹的太过,还是在框架内采取的行动。

李治的这些措施貌似安稳,但实际上过于小看武则天了,解决武则天必须用雷霆手段,不能给喘息之机。如果李治调动军队进入皇宫,武则天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武则天采取非常规手段逼迫李治屈服,并拿上官仪的性命立威

按正常情况,武则天是毫无还手余地的。皇帝是一国之主,处置一位皇后,如果没有大臣极力反对,结果是毫无悬念的,之前李治的王皇后就是这个下场。

但武则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让李治改变了废后的想法,并在杀掉上官仪之后开始了“二圣临朝”,甚至还要更进一步要“摄国政”,李治为什么会从进一步变成退两步?这个过程中间必定有一些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内幕。

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俊谏止之。(《旧唐书》)

史书上是给李治留面子了,说是因为身体原因才让武则天听政,但如果排除这个原因,唯一可能性就是当时李治已经被武则天控制甚至软禁,李治面临着生命危险,这才对武则天全面退让。

不要说这不可能,几十年后唐中宗的韦皇后就毒死了唐中宗,险些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中唐宪宗在睡梦中被宦官杀死,后来的唐敬宗也是被宦官杀掉的。保卫唐朝皇帝的军队只能防范外敌入侵,对于皇帝身边人是无能为力的,唐朝皇帝不少是死于非命。

至于上官仪,本身就是个文官,并没有多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也没意识到武则天会下如此狠手。所以李治想让上官仪主持废掉武则天皇后位置,上官仪就愉快的接受了。但武则天对皇宫有足够的控制力,君臣二人秘密商议就有人给武则天打了小报告。

武则天擅于使用特务手段,这从武则天掌权的四十余年中能够清楚的看到。包括之后李治要禅位给儿子李弘,都是密谈后被武则天得知,然后李弘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

在得知李治要和上官仪对付自己之后,武则天知道再不反抗自己就完蛋了,于是就下了狠手。

按史书记载,是武则天当面去向李治解释,并说服了李治改变主意,李治说是上官仪蛊惑,然后同意了武则天杀掉上官仪全家的建议。

当时武则天去找李治,必定是已经控制住了整个皇宫,并且应该还带着一批亲信和武士,这个过程中甚至还会杀掉李治的身边护卫,应该就差把刀子架到李治脖子上了。

这一幕和之后唐文宗被宦官仇士良控制,然后打着皇帝旗号屠杀大臣是一样的。

所以,李治意识到如果不屈从,后果难料。哪怕外面有数万大军能够听从李治调遣,但自己已经被武则天控制,李治不敢确定武则天会做到哪一步,在不能排除武则天会杀掉自己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李治自然就会服软。

李治是个很懦弱的人,这样的人的特点就是想事情都很明白,或者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也能下决心,但一旦与敌人面对面,懦弱本性就会暴露出来,做出一些违背本意的错误决策。

所以,在李治屈服后,武则天以李治名义杀掉了上官仪,标志着她的权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从辅助皇帝变成代替皇帝行使权力了。之后“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资治通鉴》),李治就是武则天的一个傀儡而已。

为了庆祝胜利,武则天和李治去了泰山封禅,并亲切接见了来访的各藩属势力首领,并修改了封禅仪式的程序,由武则天这位皇后破天荒的主持了亚献。

总之,杀掉上官仪是武则天女皇之路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武则天已经全面凌驾在李治之上。当然,李治也不甘心有这么个结果,调动整个唐王朝的力量发动了对武则天的反击,武则天后面还有更艰苦的关卡需要渡过。

(详细内容可参考本人系列图文,《废王立武,武则天第一次应对政治危机的战役,长孙无忌成了祭品》、《唐高宗废后,武则天第二次应对政治危机的战役,上官仪成了祭品》、《唐帝国的反击,武则天第三次应对政治危机的战役,皇太子成了祭品》)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5

上官仪开创了一个诗流派,叫上官体。在诗词上面上很有风格的。就是这么一个人,却被武则天给杀了。究其由来,归结为当皇帝的唐高宗无能。这个皇帝,用过河拆桥来形容他,一点都不过分。

当初,李世民在立太子的时候,大的不行,中间的不要,剩下小的李治了。为了这个事情,李世民还装模作样的要拔剑自杀。还是舅舅长孙无忌夺下剑。李世民对李治说,你能当上太子,是你舅舅的一上午,你不能忘。

后来,李治迷上了武则天。这个婆娘野心勃勃。害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她自告奋勇的要当皇后。舅舅们肯定不同意,武则天怀恨在心,记下了。再后来,武则天当上皇后了,李治身体又不好,武则天代行职权。她就把舅舅长孙无忌及反对她当皇后的人全部咔嚓。李治越来越不满意武则天的霸道行为。而且,武则天对拥护她的大臣全部重用,李仪府、许敬宗等人鸡犬升天,当了宰相。到了后来,武则天甚至和高宗一起垂帘听政,干涉大政方针,让许多人看不起高宗皇帝,武则天作威作福特招人恨,唐高宗的一举一动她都要管,武则天大肆提拔武氏家族于各个要职。唐高宗很不满,就于上官仪商量废除武则天的诏书。

武则天的消息网厉害,她马上知道这个消息后,她问高宗,这是怎么回事?谁出的主意?唐高宗不敢承认是自己的主意,就把上官仪抛了出来背锅。皇帝说:‘朕本来没有这个意思,是上官仪教我这么干的。’武则天立刻派人杀掉上官仪等反对她的人。从此武则天再不与李治商议国家大事。大小政事,都由武则天自己决定,不干李治什么事情了。

秦二世出卖过李斯,没有想到 李治也出卖上官仪。两个相邦,到头来都不值得。

6

简而言之,武则天想当皇帝,但是皇后当政困难重重。于是暗地里积极准备,在方方面面安插自己人就成了必要的手段。上官仪因为谏言废后,让武则天感觉到这个位高权重的上官宰相和自己不是一条心,日后必然成为自己上位的绊脚石。于是立马捏造罪名先除之而后快。接下来换一个支持自己的人来当宰相,对自己鞍前马后言听计从,岂不更好?具体细节看下面详细分解。

上官仪(608年~665年),唐代大臣,唐初著名诗人。

618年,宇文化及在扬州发动叛乱,弑杀隋炀帝,上官仪躲过一劫,父亲上官弘遇害。

627年,上官仪参加科考中进士,授文馆直学士,后来升迁到了秘书郎。文学才能甚得太宗赏识。

李治(628年-683年),李世民第九子,长孙皇后嫡三子。649年,李治在位期间皇后宠幸武则天,对上官仪也颇为器重。公元662年,上官仪成了宰相。

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上官仪不仅官做得好,诗写得更好。上官仪的诗清绝隽永,绮错婉媚,被当时的士大夫所效仿,“上官体”的诗作对后世律诗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武则天(624年-705年),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为唐太宗才人,后经过运作成了唐高宗的皇后。

公元664年,上官仪56岁。40岁的武皇后志得意满专作威扬。高宗想做点事,动不动为武皇后所限制,高宗很是愤怒。

有一天宦官王伏胜向李治打了个报告,说道士郭行真随意出入皇宫禁地,悄悄做厌胜之术诅咒他。高宗心知肚明非常生气,密召上官仪商议。

刚直肯谏的上官仪当即说:“皇后专权自恣,大家都看得出来,请废黜她。”高宗意也认为说的有道理,就命上官仪起草诏书。

皇帝左右有武则天的密探,立马报告。武则天赶忙找高宗装可怜。当时,诏草还在高宗处没有公开。高宗胆怯退缩了,废后一事绝口不提,又待武则天像原来一样。武后反倒生气了,高宗哄她说:“我当初无并没有这想法,都是上官仪教我这样做的。”

上官仪作为谘议参军与宦官王伏胜都服侍过被废黜的太子李忠。武后于是让许敬宗诬奏上官仪、王伏胜和李忠企图谋反。很快李忠、上官仪、儿子上官庭芝、宦官王伏胜都被处死了。孙女儿上官婉儿被配入皇宫内廷。

7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上官仪

武则天要杀上官仪时她自己心里也挺难受的。

唐高宗即位,上官仪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而上官仪是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曾经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做过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唐朝初期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上官体诗歌风。唐高宗常让他参与宫中宴集,侍宴赋诗。

龙朔二年(662年)上官仪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显庆五年(660)唐高宗李治患风眩,眼睛不能看东西,遂下诏委托武则天协理政事。

自此,武则天从参政步入了执政,慢慢的开始掌控了实权,后来,唐高宗后悔了,唐高宗非常不满意武则天的专断,就和宰相上官仪商量废掉武则天,没想到消息走漏,后来武则天即位后,为了报复他,于是让许敬宗捏造上官仪和已经被废的太子李忠图谋反叛,依此将上官仪父子处死。趁机收回大权,

当初的武则天是利用心机和唐高宗对她的宠爱,当上了皇后。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慢慢的参与了朝政。他利用高宗与元老重臣之间的矛盾,在短短几年内,就杀了长孙无忌,罢免了20多个反对她的重臣。

武则天对拥护她的大臣全部重用,李仪府、许敬宗因而青云直上,当了宰相。后来,武则天甚至和高宗一起垂帘听政,当时朝臣并称他俩为*二圣*,即称高宗为天皇,武后为天后。武则天作威作福,高宗的一举一动都受她约束。

唐高宗心里对武则天很不满,就密昭上官仪,让他起草废武后的诏书。没想到此事泄露到了武则天那里。

武则天知道这个消息后,她历声问高宗:‘这是怎么回事?’唐高宗很害怕,就结结巴巴地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是上官仪教我这么干的。这样一来,上官仪是彻底的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武则天立刻派人将上官仪下狱,与儿子上官庭芝、王伏胜一同被处死。家产全部被抄。李忠被赐死贬所。左威卫大将军、太子左卫率、郜国公郭广敬因为平时跟上官仪关系较好,也被贬官外放为刺史,右相(中书令)刘祥道罢知政事,改任司礼物太常伯。

武则天掌握实权

唐高宗从此大权旁落,武则天彻底掌握了实权。武则天就这样除掉了上官仪等所有反对她的人。

上官仪被追封加爵 改为礼葬

唐中宗年间,因才女上官婉儿受到了唐中宗的宠信,追赠上官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追封楚国公,并被以礼改葬。

8

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公元660年,高宗风疾首次发作,头晕目眩,不能理政。就委托皇后武则天代为处理奏章,慢慢地武则天掌握朝政大权。

高宗对武后掌权十分忌惮,他很怕自己再次被架空,可能是前几年舅舅长孙无忌专权留给自己的阴影吧!在公元665年,高宗打算废后,命令时为宰相的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不料武后在宫中耳目众多,已经知道废后的事了,急忙赶来向高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高宗心软,收回废后的打算,并把责任全推给上官仪,说废后全是上官仪的主意。

就这样,上官仪成了替罪羊,替皇帝背锅。以武则天果断狠辣的作风怎么可能放过上官家族呢?于是就拿上官仪开刀了:诬陷上官仪谋反,和儿子一起下狱处死,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和她母亲入宫充做官奴。值得一提的是上官婉儿后来受到武则天的赏识,成为唐代著名的女官。

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第二次即位为帝,将上官婉儿收入后宫,封为昭容(唐代嫔妃的封号,正二品),还为上官仪平反昭雪,追封为楚国公。

9

你好,我是快乐生活更健康。很高兴来回答"武则天为什么要杀上官仪?‘’这个问题

唐高宗即位,上官仪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也就是现在的总理。 高宗李治因病视力极差,在处理朝政时要武则天不断帮助自己或者一些小事都由武则天自行处理。

久而久之,武则天在朝中权力过大,高宗李治因为不满意武则天的专断,就和宰相上官仪商量废掉武则天,让上官仪写废后诏书。此时,武则天安排在高宗身边的情报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迅速将此事告知于武则天。

武则天直接找到李治哭哭啼啼哀求皇帝放自己一马。李治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皇帝,经武则天这么一哭一求,李治心一软就撤消废后诏书。并告知武则天,废皇后的主意都是宰相上官仪出的,自己就没有打算废掉她。

武则天聪明呀,她知道李治在找替死鬼,但自己也不能把李治怎么了,所以,上官仪就成了李治、武则天妇夫吵架的牺牲品了。于是让许敬宗捏造上官仪和已经被废的太子李忠图谋反叛,经李治批准将上官仪父子处死。

另外,武则天杀上官仪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杀鸡给猴看,让当时的其它官员看看,谁要是再在皇帝面前说我武氏是非,就会和上官仪一样的下场。

关于"武则天为什么要杀上官仪?‘’这个问题,我已回答完毕。希望你满意。如果大家观后觉得我的回答也还可以,就点个赞,留个言,鼓励一下。谢谢!

10

上官仪,不过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上官仪其人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杀了隋炀帝。在风波中,上官仪的父亲也被杀。由此,上官仪也岌岌可危,所以他也曾为僧避祸。

不过,上官仪虽然身世悲惨,但文采很好 被杨仁恭看重,举荐去了长安科考。上官仪也争气,一考就中了进士。

而他本人对佛教经典也颇有研究,因此也被唐太宗钦点宣读《大唐三藏圣教序》。

高宗即位以后,他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公元662年,上官仪成为宰相。

高宗与武则天较量中的冤魂

照这个趋势发展,上官仪本可成为一代名相,就算不至于那般,大富大贵后半生还是没多大问题。可是问题偏偏来了——武则天。

武则天是个野心极大的女人,她不满足于现在的一切,想得到的是整个皇朝的领导权。

而唐高宗性格比较柔,牵制于武则天,不敢怎么发脾气,却又不甘心就这样被她一直摆布。

气愤之下,他秘密召来上官仪,决议秘密废掉武则天。

可是,宫里到处都是武则天的眼线,武则天能不知道情况?

在得知消息以后,武则天立马赶来制止。这时候,高宗的“怂包”特性再次暴露无遗,他又软了下来,一股脑把责任推到了倒霉的上官仪身上。

接着,武则天召来近臣,让他起草一份弹劾书,告发“上官仪伙同太子谋反”。

就这样,上官仪成了皇室斗争的牺牲品,而他的儿子上官庭芝也跟着一起离开了人间。

上官婉儿

此时,上官婉儿才出生,母亲又有身份,所以免于一死。但是,可怜的她们俩还是被送到宫里为奴。

上官婉儿从小聪明有才华,后来还获得了武则天的赏识。而上官婉儿也不计前嫌,忠心地为武则天卖命。

也不知上官仪在泉下如何作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