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这个提问设置的前提“印度没有卷入二战”并不准确。
印度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印度当然没有以独立国家的名义介入二战。
但是,印度作为英国(二战主要参战国之一)殖民体系中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地理上与日本侵占的缅甸、与日寇侵略亚洲大陆的主战场中国直接接壤。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印度地区势必深深卷入二战。
事实上,印度地区确实深深卷入了二战。大致体现于:
(一)印度东北部是二战的直接战场。
1944年春夏发生在印度东北部的英帕尔战役,盟军与侵入印度的日军激战几个月,日军惨败。这场战役在二战亚洲战场后期进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日军惨败,参战部队的大多数军人或阵亡或失踪。从此,日军不得不放弃“以一场大胜扭转日军太平洋战场颓势,彻底制服英军,牢牢控制住东南亚占领区,进军南亚”的贪婪之心,在东南亚占领区采取被动的守势。
(二)印度地区是二战亚洲战场中后期的盟军极其重要的后方基地。
1.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其中一部撤至印度,得以休养生息,在比哈尔邦的兰姆加基地整训,扩建为中国驻印军。此后,驻印军从印度出发,开始了酣畅淋漓的第二次入缅作战。
2.二战后期,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驼峰航线,其南段起点就在印度北部。这条航线为中国抗战、为盟军最终击败日军立下了重大的功勋。
3.印度地区是主要同盟国之一的英军在二战东方战场的最大基地,对于维系英军坚持东方战场作战起了重要作用。
(三)总体而言,虽然二战时期的印度人对于二战的态度不一致,但是,站在同盟国一边、参与反法西斯阵营的,还是在印度人里占了主流。众多的印度人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道义支持反法西斯斗争。
例一:对日作战的部队里,包括了不少印度人。英帕尔战役中的同盟国部队中,印度人就很多。
例二:对德作战中,也不乏英属印度人士兵的身影,他们曾经在英国指挥下战斗在意大利等地。
例三:国大党作为印度地区最大的独立运动党派,在二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能够顾全大局,在抗日的问题上与英印当局合作,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并且以多种实际行动支持中华民族抗战,发挥了积极作用。尼赫鲁作为国大党领导人,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支持中国抗战这一点上,态度尤为坚定积极,在国大党领导层起到了表率作用。
1937年10月,国大党在加尔各答年会上作出决议,谴责日本全面侵华的罪恶行径,向中国人民致敬,并呼吁印度人抵制日货。国大党还发起向中国抗战捐钱运动。
1939年秋,尼赫鲁作为当时中国政府的嘉宾访问中国。他亲历重庆大轰炸,同中国大众一道躲防空洞。他以口头、书面方式表示,印度人民坚决支持中国抗战。
例四:由五名优秀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在枪林弹雨之中为我国抗战军民雪中送炭,谱写了抗战中感人的篇章。其中的柯棣华大夫为中华民族抗战事业献出了生命,年仅32岁。
例五:印度的不少社会贤达站在正义立场,积极呼吁印度人民顾全二战大局、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对于印度人的舆论导向起到了正面推动作用。文豪泰戈尔先生就是其中杰出的范例,年迈的他,挺身而出,以笔为利刃,以公开信、诗歌等方式,驳斥日寇在国际上散布的所谓“日军是仁义之师”的无耻谰言,愤怒谴责日本对人类基本道义的公然践踏,深情讴歌我国的神圣抗战。
泰戈尔写道:
“中国是征服不了的,她的文明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她的人民不顾一切地忠于国家,空前地团结了起来,正为那个国家创造着一个新的世纪”,“任何暂时的挫折也不能击碎她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
泰戈尔公开站出来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堪称“印度人的良心”。
…… ……
毋庸讳言,二战期间的印度人对待二战的态度也充满了矛盾。有些人被日本侵略者所吹嘘的“大东亚共存共荣”虚伪宣传所欺骗,竟然与日军沆瀣一气。印度法官帕尔在远东国际法庭居然完全站在日本一方宣扬“日军无罪”,其行径留下极其可耻的一笔! 二战后期,印度也有人甘当日军的走狗,与日寇狼狈为奸。曾任国大党主席的鲍斯,就公然投靠日本,与日军同流合污,在东南亚建立“自由印度”傀儡政权,指挥所谓“印度国民军”(由被俘英军中的印度人组成)协助日军作战,留下其人生中最后几年的大败笔。
不过,总的说来,论起二战期间的印度与二战的关系,该地区”支持同盟国、反对日本”还是居于主流。
概言之,印度地区深深卷入了二战,而不是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