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并非没有卷入二战,只是没有遭受过大规模外敌入侵而己——如果不把正统治着印度的英国人当做“外敌”的话!而且二战时的印度还只是英国的殖民地,还没有独立建国!因此此时的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单位”!

印度“卷入”二战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处:①“驼峰航线”——这是一条穿越“印度”领空的、由英美给己经丟失了几乎全部出海口的、己经极度虚弱的中国,提供重要补给物资的通道!而这条航线的维护,也有“印度”人的参予。这是印度″卷入"二战的一个例子!

②中国远佂军,在缅甸与日军的对抗中失败后,也有部队军队,退到了印度东北建立起了营地,并且在那里接受美国人的培训。为大反攻作好了准备!而这也同样有印度人的参予!这也是印度“卷入”二战的另一个例子!

所谓的“卷入”,这个概念并不严谨——卷入嘛,可大可小,可烈可缓!甚至于:只要某国不站在某方的立场上,而是站在另一方的立场上,以非军事的手段加以反对,也算非严格意义上的“卷入”了!

最佳贡献者
2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二战的时候印度是英国殖民地,不是一个国家,我们只能说印度人是否参加二战。

首先,对印度殖民地来说,当然跟随随宗主国参加二战了。

二战爆发之初,英国原本没准备把十四万英属印度军队拉入战场,而是作为防备苏联从阿富汗对印度发起进攻。但战争往往出人意料,日不落帝国的黄昏,英国人的军队也逐渐捉襟见肘,也只好派出了印度军队。第三次缅甸战役(1944年到1945年),当时英国军队在印度支那地区是这么组成的:一只完整的部队由1个英国本土师,3个英属非洲师,再加上5个英属印度师构成。北非战场上同样也有英属印度军队的。

(隆美尔视察在大西洋壁垒防线的印度军团,图片来自百度)

其次,印度人参加二战,并不完全是站在盟军这一方。有一个叫鲍斯的印度人,曾经是圣雄甘地的手下,后来觉得应该搞武装独立斗争。1942年2月,日本军队占领新加坡,鲍斯跟日本人或作,改编了被日军俘虏的9万英属印度籍的士兵,成立了一个名叫“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傀儡政府,也就是说,日本那边也有了印度军队。1944年,这支军队协同缅甸的日军开始进攻印度,在英帕尔战役中被英军击溃。鲍斯后来又跟德国人合作,把德国俘虏过来的印度籍军队改造成了印度国民军,残部还改称“党卫军印度志愿军团”。

3

日本没有全面占领中国,所以日本没有能力侵占印度,不是不想,而是没有这个能力了。如果日本全面占领中国,印度又怎么逃脱的了二战的洗礼。从这一点来说,印度是需要感谢中国的,是中国人用血肉之躯为他们阻挡了战火的侵袭。

在二战中,其实日本曾经策划了入侵印度的计划,只是这个计划,在缅甸战场上成为了泡影。在缅甸被中缅联军给阻挡在了印度国门之外。所以日本退而求其次,取消了进攻印度本土的计划,仅仅占领了印度的安达曼群岛。

在1942年1月,日军大举进攻缅甸。其战略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占领缅甸,切断外界对于中国的援助通道,在国际上孤立中国。第二个目标便是占领缅甸的英国军事基地,并以此为跳板,西进攻入印度,与德国会师中动,饮马恒河。

最终,在1942年3月,日军占领印度领土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并且在岛上扶持傀儡政权,组织当地资源,为已经匮乏的日本补血。在此期间,日本的慰安妇政策再次上演,强征劳工和图片百姓也是轻车熟路。并且在此期间,对印度采取了试探性进攻,但效果不大。为了取了更大战果,于1943年,日军策划并实施了更大规模的进攻,原战略计划,为攻取印度东部边境城市英帕尔,希望可以在此建立基地,来遏制盟军对中国的补给,结果,确实惨败而归,日军强弩之末的态势一展无遗。

在今天,我们缅怀在缅甸牺牲的英雄,在印度东部加尔克汉德省境内,有一座公墓,原名为“印度兰伽中国抗日远征军烈士公墓”,在这里长眠着上千名中国远征军,有记的性命的,但还有很多的无名英雄。印度虽然避免的日军的侵袭,但是这数千名中国勇士,却长眠在了故国他乡。用中国人的血肉,为印度驻起了血肉长城。

出征是浩浩荡荡,整整三十万大军,歼灭日军六万余人,但是平安而归的有有几人。印度是没有造到二战惨烈的洗礼,但是中国人却为了印度二战。时到今日,印度阿三依旧不断地挑衅,他们可曾想到,在历史上,中国远征军为了印度,曾经在异国他乡,用生命来维护他们的利益。

正是那些无名的英雄,用血肉之躯换取了印度的和平,为反击法西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将永远记得他们,而印度也该记得那一份久远的情义。虽然二战印度躲过了一劫,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不然下次,就没有人会为阿三构造血肉长城了。


ENT

图片源自网络,侵必删!

4

恕我直言,这个提问设置的前提“印度没有卷入二战”并不准确。

印度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印度当然没有以独立国家的名义介入二战。

但是,印度作为英国(二战主要参战国之一)殖民体系中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地理上与日本侵占的缅甸、与日寇侵略亚洲大陆的主战场中国直接接壤。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印度地区势必深深卷入二战。

事实上,印度地区确实深深卷入了二战。大致体现于:

(一)印度东北部是二战的直接战场。

1944年春夏发生在印度东北部的英帕尔战役,盟军与侵入印度的日军激战几个月,日军惨败。这场战役在二战亚洲战场后期进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日军惨败,参战部队的大多数军人或阵亡或失踪。从此,日军不得不放弃“以一场大胜扭转日军太平洋战场颓势,彻底制服英军,牢牢控制住东南亚占领区,进军南亚”的贪婪之心,在东南亚占领区采取被动的守势。

(二)印度地区是二战亚洲战场中后期的盟军极其重要的后方基地。

1.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其中一部撤至印度,得以休养生息,在比哈尔邦的兰姆加基地整训,扩建为中国驻印军。此后,驻印军从印度出发,开始了酣畅淋漓的第二次入缅作战。

2.二战后期,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驼峰航线,其南段起点就在印度北部。这条航线为中国抗战、为盟军最终击败日军立下了重大的功勋。

3.印度地区是主要同盟国之一的英军在二战东方战场的最大基地,对于维系英军坚持东方战场作战起了重要作用。

(三)总体而言,虽然二战时期的印度人对于二战的态度不一致,但是,站在同盟国一边、参与反法西斯阵营的,还是在印度人里占了主流。众多的印度人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道义支持反法西斯斗争。

例一:对日作战的部队里,包括了不少印度人。英帕尔战役中的同盟国部队中,印度人就很多。

例二:对德作战中,也不乏英属印度人士兵的身影,他们曾经在英国指挥下战斗在意大利等地。

例三:国大党作为印度地区最大的独立运动党派,在二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能够顾全大局,在抗日的问题上与英印当局合作,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并且以多种实际行动支持中华民族抗战,发挥了积极作用。尼赫鲁作为国大党领导人,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支持中国抗战这一点上,态度尤为坚定积极,在国大党领导层起到了表率作用。

1937年10月,国大党在加尔各答年会上作出决议,谴责日本全面侵华的罪恶行径,向中国人民致敬,并呼吁印度人抵制日货。国大党还发起向中国抗战捐钱运动。

1939年秋,尼赫鲁作为当时中国政府的嘉宾访问中国。他亲历重庆大轰炸,同中国大众一道躲防空洞。他以口头、书面方式表示,印度人民坚决支持中国抗战。

例四:由五名优秀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在枪林弹雨之中为我国抗战军民雪中送炭,谱写了抗战中感人的篇章。其中的柯棣华大夫为中华民族抗战事业献出了生命,年仅32岁。

例五:印度的不少社会贤达站在正义立场,积极呼吁印度人民顾全二战大局、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对于印度人的舆论导向起到了正面推动作用。文豪泰戈尔先生就是其中杰出的范例,年迈的他,挺身而出,以笔为利刃,以公开信、诗歌等方式,驳斥日寇在国际上散布的所谓“日军是仁义之师”的无耻谰言,愤怒谴责日本对人类基本道义的公然践踏,深情讴歌我国的神圣抗战。

泰戈尔写道:

“中国是征服不了的,她的文明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她的人民不顾一切地忠于国家,空前地团结了起来,正为那个国家创造着一个新的世纪”,“任何暂时的挫折也不能击碎她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

泰戈尔公开站出来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堪称“印度人的良心”。

…… ……

毋庸讳言,二战期间的印度人对待二战的态度也充满了矛盾。有些人被日本侵略者所吹嘘的“大东亚共存共荣”虚伪宣传所欺骗,竟然与日军沆瀣一气。印度法官帕尔在远东国际法庭居然完全站在日本一方宣扬“日军无罪”,其行径留下极其可耻的一笔! 二战后期,印度也有人甘当日军的走狗,与日寇狼狈为奸。曾任国大党主席的鲍斯,就公然投靠日本,与日军同流合污,在东南亚建立“自由印度”傀儡政权,指挥所谓“印度国民军”(由被俘英军中的印度人组成)协助日军作战,留下其人生中最后几年的大败笔。

不过,总的说来,论起二战期间的印度与二战的关系,该地区”支持同盟国、反对日本”还是居于主流。

概言之,印度地区深深卷入了二战,而不是置身事外。




5

首先因为印度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而非一个独立的国家。按照法律来说,印度作为英国的一部分是参加了二战的。当年中国远征军失败后,有一支部队(新22师、新38师)就撤退了到印度,在印度受到美国人的训练。

其次,印度的情况很特殊,也就是印度本土人并没有积极投身二战,反而有不少人视英国人是殖民者,一直在准备推翻英国人的殖民统治,我相信如何日本人、或者德国人有一天能够进入印度的话,肯定有印度人愿意把日本人当做解放者的。二战时期的缅甸就是这样的例子,缅甸现任领导人昂山素季的父亲当年就曾经追随过日本人,希望借用日本的人的力量来赶走英国殖民者,从而获得独立和解放;日本人对于也很热衷,一度宣称自己是“亚洲人的解放者”,把亚洲人从白人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些东南亚国家尽管二战时期遭受了日本人的侵略,但是并没有中国和韩国那么强烈的反日情绪。二战后组建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一名印度籍的法官还试图为日本战犯开脱,也说明了当时印度本土人的情绪。

部分在欧洲的印度人加入了德军和意大利军队,因为德国和意大利承诺战后帮助印度独立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日本和德国的力量无法投射到印度。按照德国和日本瓜分世界的方案,德国和日本势力交界范围就在印度,但是德军一直没有在欧洲和中东获得突破,日军的力量在缅甸被阻挡,没有进入印度。所以印度本土没有卷入实际的战争。

德国、日本、意大利瓜分世界的方案:东亚、东南亚、南亚建立起大大小的如伪满洲国、汪精卫伪政权那样的日本傀儡国。

但日本的实际进攻区域被遏制在缅甸。

6

题主的问题本身就是个错误的提问。印度并非没有卷入二战,印度虽然在二战中的存在感不高,但确实参与了二战。

作为英国的重要殖民地,印度在二战给英国提供了大量物资和一定的兵员。

至于为何印度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卷入二战”,这只能说印度在二战中存在感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首先,印度裔部队拿得出手的战绩太少。第二,对印度在二战中表现宣传的少。第三,印度本土并未遭受大范围的直接入侵。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初期虽然所向披靡,但介于自身资源匮乏、兵员有限、主力困于中国战场的原因,其能力不足以全面进攻印度,所以给人就是印度全无受到日本进攻的印象。

所以,在大部分人看来,印度好像真的和二战没有任何关系。但这只是对二战史不了解造成的错误认识吧了。

其实印度在二战中还是有很多轶闻的。比如印度士兵也是服务于两大阵营的。英国、德国、日本都有印度士兵组成的部队。尤其是日本,有4万左右印度人组成的皇协军辅助过东南亚地区作战的日本,印度有一部精英视日本为解放者,非常希望借日本力量将英国赶走去的独立。另外我们非常熟悉的驻印远征军也是在印度接受训练的,印度也是美英向我国提供物资援助的重要发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参与国家最多的战争,据统计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参与其中,整个北半球基本上是全员上阵。所以印度存在感再低,但他当时英国殖民地的性质也好、日本的野心也罢,注定印度无法在这场世界大战中独善其身。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