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说派系不恰当,应说是有不同观点。

从最早起源的(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主流理论,现代仍然是主导地位。张仲景(伤寒论)是在此基础上创建的。其后代也以他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奉为左右铭。至金元时期,四派学术齐鸣,如刘完素的火热学说,对寒凉剂有独到见解。张子和力主祛邪,对运用攻下有心得。李东垣倡导内伤学说,善长温补脾胃。朱丹溪强调:阳有余而阴不足论,善于滋阴降火。四派对方剂学都有巨大贡献。

至明未清初,创建了(温热病)理论,(三焦学说)。其过程中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学家都作出巨大贡献。

中医学理论观点,是大同小异,都是建立在(脏腑经络)理论基础上的延伸与充实。

最佳贡献者
2

中医传承几千年,分出许多流派,但最主要的只有二派:经络派与用药派。

经络派,针灸推拿拔罐,刮痧刺血切割等等,也配些少量药方,调理气脉,恢复经络畅通。

用药派,以药物为主,以虚实温寒,的药物药性,进行调理气脉,恢复脏腑经络气脉功能。

一个共同点,调理气脉,恢复经络畅通。所以对中医的精典治疗的称赞是:"妙手回春","手到病除",″药到病除"。

由于经络概念上含糊,就多强调气脉,强调抉正祛邪。

就如一个物体,不同方位看到不同的形状,但本质不变。

中医也是,对同一种病,不同医生,不同角度对待,但本质不变。若本质上变了,就离谱了。

如此次战"新冠",全国各地不同的方子,都取得好效果,但对付的病症原理差异不大,主体就是″润肺除湿,扶正祛邪"。众多的方子总结出"三药三方"特效药。

总体是人们对中医理解不透,误差太大,所以质疑肯定就多的多,随着发展会渐渐变的少之又少了。

代表权威学者的钟南山院士都说:现在质疑中医的声音少多了,当然不可能杜绝。

3

中医人各有千秋,对同一个疾病,十个中医,开出的方子十个样,中医人谁都是自认天下第一,但是谁都有治不好的病。所以中医见面不能辩论,只能吹牛皮。

中医水平不同,疗效就不同,中医只有高手才能治好病,但是:中医有气死名医海上方,中医人,谁都有一二个好方子,也叫绝活。中医人就是拿一己之长炫耀吹牛,本人也不例外。

我就好说:什么中医大师,什么博导,不服气,咱就比治疗乙肝大三阳,六个月,e抗原转阴。要不比治疗阑尾炎,心衰。今年又添了个新冠肺炎。这就是中医人见面不能辩论的原因。

就是乡下老头,擅于正骨,我就不如,因为没有亲自实践过。中医博大精深,一个中医只能在某方面有独到之处。



4

真理是没有二义性的!分派的东西都是假的!

5

大家一直都知道十个中医分别给同一个病人看病,辩症和开方都不一样这个事实。为什么同一个病人给十个中医看会看出十个不同的辩症和开出十个不同的方子呢?按照常理必有一个是反映病人最真实病情的,其它九个必定是不准确的。不可能说那九个也是正确的对吧。十个人分别去丈量长度,分别带回来十个不同的答案,这只能说明:1.这十个人都没有带尺子,每个人眼光不一样得出不同的长度估法。2.十个人都有尺子,但十把尺子都不一样,故此量出不一样的长度。中医看病应该属于这第二种情形吧。这就说明中医虽有同一个理论但没有同一的标准,可以不同的解释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故此才会导致十个不同的辨症和十个不同的方子。

中医有理论没标准,这也就是它自身一个很大的缺陷和不足。这也说明了中医不严谨,出现误诊误治的几率很高。而西医同一个理论同一把标准的尺子,故此同样的病症去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去看都会得出同样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6

中国中医,从历史源源而来,它的内含搏大而精深,神密而神奇之功效,我自身也感螎之深,三言两语是道不尽的。人体是活,《精气神》而精气神又是靠人体来体现。人体的内在好坏又是靠《气与血》的运作。缺气就得靠中医补气。方能化解人体内不平衡所产生的病态。

7

辛亥革命之日,太医院变成“女子学校”,一统天下的医科学彻底消亡。不能论天道的“地方”中医在秦代焚书坑儒开始,逐渐进入了“军阀混战”,清代,皇家放弃了统一的祖训,近代屈辱历史,军阀混战形成,中医也是如此,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地区再分门派,原因是一个:天下统一的医学理论支离破碎的结果。各门派都有理论的局限性,例如金代马宗素…形成的按照六十甲子年“排序”的伤寒理论(今天如此),就是缺乏天道理论的“错误”结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