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极度喜爱的“嫡孙”弘皙,曾几何时也是“皇太孙”般的存在。
弘皙,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的次子。由于胤礽的结发妻子瓜尔佳氏(石氏)并没有诞育子嗣,再加上胤礽的长子早殇,因而由侧福晋李佳氏所生的弘皙就此成为了胤礽所有在世的儿子中年龄最长、出身也最为高贵的,所以,不管是胤礽,还是康熙皇帝本人,都将其视为“嫡出”。
对于弘皙,康熙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的喜爱,同时也寄托了康熙皇帝非常厚重的期望,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时康熙皇帝与太子胤礽的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第一次亲征噶尔丹期间生病,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前去探望,然而对于康熙的病情胤礽表现出了漠不关心、毫无所谓的样子,因而引得康熙皇帝对其的巨大不满,并对其进行了一番训斥后将其赶回了北京。
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康熙开始对胤礽逐渐不满。一方面,胤礽贪婪无度,生活奢靡,甚至主动向官员们索贿,影响极为恶劣,另一方面,胤礽对于朝臣和其他兄弟们态度蛮横,更加招致了朝臣们对其的不满。康熙对此也是极为气愤,并且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将胤礽的叔姥爷,同时也是他的政治靠山索额图处死,希望籍此提醒太子胤礽能够改过自新,然而胤礽的表现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是用几乎于“报复”的心态来对抗康熙,其恶劣表现较之以往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如此不堪的胤礽,康熙出于对朝局稳定的角度考虑,以及念及与自己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之间的感情与赫舍里氏家族的功勋,继续对其抱有这希望,同时康熙也将开始将自己的心血用以抚养和培养自己的孙子弘皙上。
弘皙也就这样,一直生活在宫中为康熙皇帝所养育。康熙皇帝一生共有35个儿子,这些皇子一共为他诞育了97位皇孙,而能够为康熙接进宫中,受到康熙皇帝亲自调教的皇孙也就只有两位,一位就是弘皙,另一位则是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只不过弘历是在康熙去世的前一年才被接进宫中,与康熙朝夕相处的时间也仅有短短的一年,况且抚养弘历的任务康熙更多的是交由自己的两位妃子,即后来的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以及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如果论在宫中的时间和受重视的程度,弘历自然是无法同弘皙相比。
与此同时,毫不夸张的讲,如果太子胤礽没有被康熙废黜,能够顺利继承皇位,那么弘皙无论是从继承合法性的角度,还是从受到祖、父宠爱的角度,都是胤礽之后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弘皙终究是要与皇位擦肩而过的。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尽管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礽被复立为太子,但是他并没有从“一废皇太子”的过程中吸取教训,表现依旧暴戾荒唐,最终“托合齐会饮案”爆发,对其已经彻底绝望的康熙皇帝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将胤礽废黜,并将其圈禁在了咸安宫,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去世,再也没有出来。
虽然胤礽被废黜并且被圈禁,但是康熙皇帝此时依旧非常喜欢着自己的这个孙子,甚至他曾公开表示:
“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胤礽)矣”如果没有朱元璋去世后将皇位传给朱标之子、自己的皇孙建文帝朱允炆,进而引发“靖难之役”的历史教训,弘皙继位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九子夺嫡”的惨烈,让身处晚年的康熙看到了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触目惊心,因而也就此放弃了这样的想法。而为了弘皙的未来与安稳,康熙也在临终前用一道旨意加以维系:
"废太子、皇长子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
雍正皇帝继位后,对于弘皙以及废太子胤礽,可以说是礼遇有加。
雍正皇帝是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第二天即十一月二十一日,就册封弘皙为多罗理郡王,与雍正皇帝最为铁杆的支持者,和硕怡亲王十三阿哥胤祥是同一天被册封,足可见雍正对其的重视。
雍正二年(1724年),废太子胤礽去世,雍正依照和硕亲王的礼仪治丧,并且追封其为和硕理亲王,并为其上谥号为“密”。
对于弘皙,雍正也给予了其足够的尊重。
雍正将其安顿在距京城二十里的郑各家庄王府,保证其生活,并派兵进行了拱卫,弘皙就此得以安然生活。雍正八年(1730年),弘皙被册封为和硕理亲王,算是正式袭承了其父亲被追封的爵位。
与此同时,弘皙对于雍正也是非常尊重及尊敬,甚至将雍正尊称为“皇父”,足可见二人关系之融洽。
实际上,雍正对此对待弘皙,也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
一方面,如此对待弘皙的最大作用在于宣扬雍正的怀柔之道。
雍正登基后,对于其他康熙皇子可以说采取了“两极分化”的态度。对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这样的政敌们,兄弟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将这些兄弟们圈禁的圈禁,迫害的迫害,结局都是非常的凄惨。相反对于支持自己以及保持中立的康熙皇子们,雍正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实际上不仅仅是十三阿哥胤祥得到了重用,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得到了提拔,包括五阿哥胤祺,十二阿哥胤祹等人也都是以善终收场。
雍正善待弘皙,便是为了拉拢宗室成员对于自己的支持,同时也是反击对于自己的不利舆论的一项重要措施。
另一方面,雍正也是为了证明其继位的合法性。
雍正在“九子夺嫡”中,并没有像八阿哥胤禩等人一样,有着明显的扳倒太子胤礽的行为,并且极力掩饰自己的夺嫡之心。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雍正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器重。面对康熙皇帝非常宠爱的皇孙,同时也是胤礽之子,雍正只能将其善待,才能凸显其于胤礽的和谐关系,彰显其嫡位流转的连贯性以及皇位传承的合法性,这也是政治统治的需要。
当然,废太子胤礽以及弘皙能够及时认清形势,对雍正“卑躬屈膝”,也赢得了雍正好感,进而获得了优待。
不过雍正对于弘皙也没有放松警惕,实际上,将其安排在京城之外并且派人守卫,也是处于一种提防的目的。而弘皙在整个雍正朝都表现的安分守己,只不过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后,弘皙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弘晳逆案”爆发,弘皙终为乾隆所处置。
雍正十多年的厚爱,对于弘皙来说,并没有抚平他失去皇位的“创伤”,于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借着乾隆皇帝刚刚登基,立足未稳,连同了包括庄亲王胤禄,宁郡王弘晈,以前同为康熙皇帝孙辈的宗室弘升、弘昌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这些人经常聚集一处,监理机构,谋划分工,并且“心怀异志”,甚至对乾隆行“诅咒之事”,这些在当时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但是很快,乾隆皇帝以时任查办正黄旗满洲都统弘升为突破口,迅速将这一阴谋夺权篡位的政治集团一网打尽,包括弘皙、胤禄、弘晈在内的众位宗室王公,皆受到了乾隆皇帝的严惩。
这便是乾隆朝初年非常非常著名的“弘晳逆案”,而这也是康熙朝时期“九子夺嫡”的延续,依旧是皇族之间内部的权力斗争产物。
弘皙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皇权,一方面是他对于权力、对于皇位的执念,另一方面,也是处于对自己未来处境的担忧。
在弘皙看来,乾隆皇帝在登基之初,立足未稳之际,尚且能维持雍正朝时期的现状,但是一旦乾隆的皇权稳固,对于政敌的清算以及前朝政治势力的清洗也必将成为必然。这不仅仅是历朝历代君主交替时必将经历的“既定程序”,也是乾隆皇帝本人的性格使然。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仅弘皙对此非常的忌惮,包括备受雍正信任器重的庄亲王胤禄,受到怡亲王胤祥功勋萌阴,直接倍加封为宁郡王的弘晈,多少也有这样的担忧,也才会向弘皙靠拢。
果然,后来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弘皙等人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备受雍正宠信的鄂尔泰、张廷玉、李卫、田文镜等人,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判与惩治,特别是张廷玉,结局可谓是非常的凄凉。而除了朝中要员,王公宗室之中,被乾隆惩治的也是大有人在,这些人或是降爵,或是被处罚,不约而同的成为了乾隆皇帝巩固皇权的政治牺牲品。
因而也可以推断,即便弘皙没有“谋逆”,乾隆皇帝能让其善终的可能性也非常的低。
相较于弘皙,乾隆的出身并不高贵,毕竟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生母只是王府的格格,就是级别高一点的侍女,况且就连乾隆本身的身世都是勤工一大迷案。并且乾隆皇帝最引以为傲的“圣祖宠爱”,相较于弘皙也是完全不值得一提,毕竟自己只跟着康熙在宫中呆了一年,而弘皙在跟随康熙的时间远远长过弘历,并且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康熙的重视。
再加上弘皙的生父胤礽是康熙朝的废太子,如果不是康熙“两废皇太子”以及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单纯从出身来说,乾隆并不具备登上皇位的优势,因而对于更有继位合法性的弘皙,乾隆必然不会让其安然存活于世。
即便是乾隆能够善待弘皙家人,但是弘皙的悲惨结局从乾隆登基的那一刻开始,已然是命中注定的了。
最终,伴随着“弘晳逆案”的勘破,弘皙被乾隆皇帝削宗夺爵,逐出宗室,并被改名为“四十六”,弘皙也在乾隆七年(1742年)。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皙才被乾隆皇帝下令恢复本名和宗室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