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皇帝极度喜爱的“嫡孙”弘皙,曾几何时也是“皇太孙”般的存在。

弘皙,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的次子。由于胤礽的结发妻子瓜尔佳氏(石氏)并没有诞育子嗣,再加上胤礽的长子早殇,因而由侧福晋李佳氏所生的弘皙就此成为了胤礽所有在世的儿子中年龄最长、出身也最为高贵的,所以,不管是胤礽,还是康熙皇帝本人,都将其视为“嫡出”。

对于弘皙,康熙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的喜爱,同时也寄托了康熙皇帝非常厚重的期望,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时康熙皇帝与太子胤礽的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第一次亲征噶尔丹期间生病,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前去探望,然而对于康熙的病情胤礽表现出了漠不关心、毫无所谓的样子,因而引得康熙皇帝对其的巨大不满,并对其进行了一番训斥后将其赶回了北京。

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康熙开始对胤礽逐渐不满。一方面,胤礽贪婪无度,生活奢靡,甚至主动向官员们索贿,影响极为恶劣,另一方面,胤礽对于朝臣和其他兄弟们态度蛮横,更加招致了朝臣们对其的不满。康熙对此也是极为气愤,并且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将胤礽的叔姥爷,同时也是他的政治靠山索额图处死,希望籍此提醒太子胤礽能够改过自新,然而胤礽的表现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是用几乎于“报复”的心态来对抗康熙,其恶劣表现较之以往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如此不堪的胤礽,康熙出于对朝局稳定的角度考虑,以及念及与自己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之间的感情与赫舍里氏家族的功勋,继续对其抱有这希望,同时康熙也将开始将自己的心血用以抚养和培养自己的孙子弘皙上。

弘皙也就这样,一直生活在宫中为康熙皇帝所养育。康熙皇帝一生共有35个儿子,这些皇子一共为他诞育了97位皇孙,而能够为康熙接进宫中,受到康熙皇帝亲自调教的皇孙也就只有两位,一位就是弘皙,另一位则是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只不过弘历是在康熙去世的前一年才被接进宫中,与康熙朝夕相处的时间也仅有短短的一年,况且抚养弘历的任务康熙更多的是交由自己的两位妃子,即后来的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以及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如果论在宫中的时间和受重视的程度,弘历自然是无法同弘皙相比。

与此同时,毫不夸张的讲,如果太子胤礽没有被康熙废黜,能够顺利继承皇位,那么弘皙无论是从继承合法性的角度,还是从受到祖、父宠爱的角度,都是胤礽之后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弘皙终究是要与皇位擦肩而过的。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尽管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礽被复立为太子,但是他并没有从“一废皇太子”的过程中吸取教训,表现依旧暴戾荒唐,最终“托合齐会饮案”爆发,对其已经彻底绝望的康熙皇帝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将胤礽废黜,并将其圈禁在了咸安宫,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去世,再也没有出来。

虽然胤礽被废黜并且被圈禁,但是康熙皇帝此时依旧非常喜欢着自己的这个孙子,甚至他曾公开表示:

“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胤礽)矣”

如果没有朱元璋去世后将皇位传给朱标之子、自己的皇孙建文帝朱允炆,进而引发“靖难之役”的历史教训,弘皙继位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九子夺嫡”的惨烈,让身处晚年的康熙看到了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触目惊心,因而也就此放弃了这样的想法。而为了弘皙的未来与安稳,康熙也在临终前用一道旨意加以维系:

"废太子、皇长子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


雍正皇帝继位后,对于弘皙以及废太子胤礽,可以说是礼遇有加。

雍正皇帝是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第二天即十一月二十一日,就册封弘皙为多罗理郡王,与雍正皇帝最为铁杆的支持者,和硕怡亲王十三阿哥胤祥是同一天被册封,足可见雍正对其的重视。

雍正二年(1724年),废太子胤礽去世,雍正依照和硕亲王的礼仪治丧,并且追封其为和硕理亲王,并为其上谥号为“密”。

对于弘皙,雍正也给予了其足够的尊重。

雍正将其安顿在距京城二十里的郑各家庄王府,保证其生活,并派兵进行了拱卫,弘皙就此得以安然生活。雍正八年(1730年),弘皙被册封为和硕理亲王,算是正式袭承了其父亲被追封的爵位。

与此同时,弘皙对于雍正也是非常尊重及尊敬,甚至将雍正尊称为“皇父”,足可见二人关系之融洽。

实际上,雍正对此对待弘皙,也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

一方面,如此对待弘皙的最大作用在于宣扬雍正的怀柔之道。

雍正登基后,对于其他康熙皇子可以说采取了“两极分化”的态度。对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这样的政敌们,兄弟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将这些兄弟们圈禁的圈禁,迫害的迫害,结局都是非常的凄惨。相反对于支持自己以及保持中立的康熙皇子们,雍正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实际上不仅仅是十三阿哥胤祥得到了重用,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得到了提拔,包括五阿哥胤祺,十二阿哥胤祹等人也都是以善终收场。

雍正善待弘皙,便是为了拉拢宗室成员对于自己的支持,同时也是反击对于自己的不利舆论的一项重要措施。

另一方面,雍正也是为了证明其继位的合法性。

雍正在“九子夺嫡”中,并没有像八阿哥胤禩等人一样,有着明显的扳倒太子胤礽的行为,并且极力掩饰自己的夺嫡之心。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雍正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器重。面对康熙皇帝非常宠爱的皇孙,同时也是胤礽之子,雍正只能将其善待,才能凸显其于胤礽的和谐关系,彰显其嫡位流转的连贯性以及皇位传承的合法性,这也是政治统治的需要。

当然,废太子胤礽以及弘皙能够及时认清形势,对雍正“卑躬屈膝”,也赢得了雍正好感,进而获得了优待。

不过雍正对于弘皙也没有放松警惕,实际上,将其安排在京城之外并且派人守卫,也是处于一种提防的目的。而弘皙在整个雍正朝都表现的安分守己,只不过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后,弘皙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弘晳逆案”爆发,弘皙终为乾隆所处置。

雍正十多年的厚爱,对于弘皙来说,并没有抚平他失去皇位的“创伤”,于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借着乾隆皇帝刚刚登基,立足未稳,连同了包括庄亲王胤禄,宁郡王弘晈,以前同为康熙皇帝孙辈的宗室弘升、弘昌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这些人经常聚集一处,监理机构,谋划分工,并且“心怀异志”,甚至对乾隆行“诅咒之事”,这些在当时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但是很快,乾隆皇帝以时任查办正黄旗满洲都统弘升为突破口,迅速将这一阴谋夺权篡位的政治集团一网打尽,包括弘皙、胤禄、弘晈在内的众位宗室王公,皆受到了乾隆皇帝的严惩。

这便是乾隆朝初年非常非常著名的“弘晳逆案”,而这也是康熙朝时期“九子夺嫡”的延续,依旧是皇族之间内部的权力斗争产物。

弘皙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皇权,一方面是他对于权力、对于皇位的执念,另一方面,也是处于对自己未来处境的担忧。

在弘皙看来,乾隆皇帝在登基之初,立足未稳之际,尚且能维持雍正朝时期的现状,但是一旦乾隆的皇权稳固,对于政敌的清算以及前朝政治势力的清洗也必将成为必然。这不仅仅是历朝历代君主交替时必将经历的“既定程序”,也是乾隆皇帝本人的性格使然。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仅弘皙对此非常的忌惮,包括备受雍正信任器重的庄亲王胤禄,受到怡亲王胤祥功勋萌阴,直接倍加封为宁郡王的弘晈,多少也有这样的担忧,也才会向弘皙靠拢。

果然,后来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弘皙等人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备受雍正宠信的鄂尔泰、张廷玉、李卫、田文镜等人,都不同程度的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判与惩治,特别是张廷玉,结局可谓是非常的凄凉。而除了朝中要员,王公宗室之中,被乾隆惩治的也是大有人在,这些人或是降爵,或是被处罚,不约而同的成为了乾隆皇帝巩固皇权的政治牺牲品。

因而也可以推断,即便弘皙没有“谋逆”,乾隆皇帝能让其善终的可能性也非常的低。

相较于弘皙,乾隆的出身并不高贵,毕竟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生母只是王府的格格,就是级别高一点的侍女,况且就连乾隆本身的身世都是勤工一大迷案。并且乾隆皇帝最引以为傲的“圣祖宠爱”,相较于弘皙也是完全不值得一提,毕竟自己只跟着康熙在宫中呆了一年,而弘皙在跟随康熙的时间远远长过弘历,并且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康熙的重视。

再加上弘皙的生父胤礽是康熙朝的废太子,如果不是康熙“两废皇太子”以及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单纯从出身来说,乾隆并不具备登上皇位的优势,因而对于更有继位合法性的弘皙,乾隆必然不会让其安然存活于世。

即便是乾隆能够善待弘皙家人,但是弘皙的悲惨结局从乾隆登基的那一刻开始,已然是命中注定的了。

最终,伴随着“弘晳逆案”的勘破,弘皙被乾隆皇帝削宗夺爵,逐出宗室,并被改名为“四十六”,弘皙也在乾隆七年(1742年)。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皙才被乾隆皇帝下令恢复本名和宗室身份。

最佳贡献者
2

感谢邀请!

从问题的表述,应该明确,这个让康熙皇帝至为牵挂的孙子应该是废太子胤礽的次子爱新觉罗·弘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弘晳逆案”的主角。

康熙三十三年,太子胤礽的第二子爱新觉罗·弘皙出生,因为其父胤礽的太子身份,康熙皇帝对这个孙子甚是喜爱。

有多喜爱?我们从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中,能够看出端倪: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

1、康熙五十三年,朝鲜使臣回国向朝鲜国王回报关于“太子胤礽被废”一事的看法:

“允礽之子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允礽”。

2、康熙五十六年,朝鲜使臣再次提及弘皙:

“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矣”。

一个皇孙能够得到外国使臣的倍加关注就足以说明康熙皇帝在平日里对弘皙的重视和喜爱程度。而这种喜爱能够上升到皇储废立这等国家大事,就更能说明弘皙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而且,康熙五十三年和康熙五十六年乃系太子胤礽二次被废,被圈禁宗人府的时期,此时的弘皙并没有因为其父胤礽的罪过而失去康熙皇帝的宠爱,这更能说明弘皙有多么被康熙皇帝看重。

3、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大限将至,而其临终前的安排,更能说明问题:

"废太子、皇长子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言讫而逝。

康熙皇帝临终之时为了后世政局稳定、皇四子胤禛的皇权稳固,仍然不忘交代胤禛永远圈禁胤礽和胤褆,而对于胤礽的第二子,也就是弘皙却破天荒的予以亲王爵位晋封。有清一朝,先帝临终晋封亲王爵位的事例,只在道光皇帝的传位遗诏中出现。道光皇帝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之间的皇储选择时,一度陷入难以取舍的境地,只能一个用以皇位传承,一个晋封亲王爵位,方能起到自我心理平衡的目的。

康熙皇帝临终将一个皇孙晋封为亲王爵位的举动无疑也是出自此种心情的考虑,也就说明弘皙曾经一度被康熙皇帝属意皇位传承,可见康熙皇帝对于弘皙的喜爱。

4、《雍正朝满文硃批奏摺全译》记载了雍正皇帝登基后,对于弘皙的安排:

弘晳分家住处距京城二十里郑家庄王府为康熙帝圣意安排安居。

由此可见,弘皙之所以在雍正朝依然能够得到重视和厚爱,也是因为康熙皇帝的临终安排。

雍正皇帝登基后,对于弘皙,也是倍加恩宠,充分重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即康熙驾崩第二天,雍正皇帝就准备册封侄儿弘晳为多罗郡王王爵。(雍正皇帝虽没按照康熙皇帝的安排,将其晋封郡王爵位,但此项晋封已属特殊恩宠。)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命弘皙迁居郑家庄王府,并以隆重礼数以礼相待,命数千名兵丁家臣奴仆保护理郡王弘皙的郑各家庄王府。(要知道,此时的胤礽仍然被圈禁在宗人府,按照大清律例,胤礽家属也应居住于此。)

雍正八,理郡王弘晳承袭其生父允礽和硕理亲王王爵,成为同辈中爵位最高等级者。(此时雍正皇帝已经成年的皇子——弘历、弘昼却并没有被晋封爵位。)

雍正九年九月,雍正的嫡妻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病逝,理亲王弘晳亲出任使节赞册宝,并且行祭奠大行皇后之礼。(此项职权一般情况下,只能由皇帝长子或者嫡子担任)

至于雍正皇帝为何如此宠爱这个曾经取代自己成为大清皇帝的侄儿,个人认为有三点原因:

1、雍正皇帝为皇子时,得到了太子胤礽的特殊照顾,对弘皙的恩宠乃系对胤礽疼爱的报恩;

2、雍正皇帝即位之初,皇权并不稳固,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势力强大,对雍正皇帝的皇权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了拉拢皇室宗亲,增强自身政治势力,雍正皇帝对弘皙的宠爱无疑就是对曾经“太子党”势力集团的拉拢;更是对那些持有观望态度的皇室宗亲的拉拢手段。

3、康熙皇帝临终对于弘皙的遗命安排,也是雍正皇帝不得不对弘皙倍加重视的原因之一。

那么,这个深受两代帝王恩宠的,康熙皇帝事实上的嫡长子长孙,为何到了乾隆朝命运突变,甚至到了被圈禁至死的悲凉下场呢?

直接原因:雍正皇帝当政期间,对昔日政敌的大肆清理,对政局环境的刻意恐怖化、紧张化,让原本应该直接继承皇位,或者胤礽之后继承皇位的弘皙虽然有着“篡位”之心,却也没敢轻举妄动。乾隆皇帝登基后,为了巩固皇权、显示新皇恩宠,采取了一系列手段用以缓和紧张的政局环境。

对皇位一直耿耿于怀、并不死心的弘皙终于找到了机会,联合众位皇室宗亲,准备发动“篡权”政变。但此政变尚未发动,便被乾隆皇帝发觉,将弘昼一干人等,严厉处罚,并根据弘皙当时的年龄,将其改名四十六,废黜宗室身份、削爵、永远圈禁。

客观原因:

1、其实,就算弘皙在乾隆朝老实巴交,也会得到乾隆皇帝的清算,只是时间会稍微晚些。乾隆皇帝出身不高,他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康熙皇帝对自己的喜爱,那句“朕自幼蒙圣祖康熙爷疼爱”挂在了他嘴边整整六十年。而事实上,康熙皇帝直到康熙六十年才见到弘历,才将其带回宫中亲自教养。康熙皇帝对弘历的恩宠和疼爱,较之弘皙远远不如。如果真按照这个理由继承皇位,那么大清的皇帝应该是弘皙而不是弘历。所以,乾隆皇帝肯定不会留着这个严重威胁自己皇权的堂兄。

2、乾隆皇帝原本就对雍正皇帝抱有一定程度的不满和意见,对于雍正皇帝厚爱十三弟胤祥的举动不满;对于雍正皇帝厚爱弘皙却数次忽略自己的举动,更是不满。乾隆皇帝虽然贵为大清君主,但其对胤祥后代的严厉打击就足以说明他的心胸并不宽广,对于弘皙的清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是@正说清代十二朝,专注清朝历史解析,欢迎关注。个人见解,欢迎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

3

弘皙是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康熙的皇长孙。“小儿子大孙子,老头老太太命根子”,作为滴长孙,康熙对弘皙有特殊眷顾,从小把他养育宫中。而且弘皙聪明伶俐,康熙除了享受弘皙给他带来的天伦之乐,还有意培养他成为第三代国家领导人。



康熙对太子不满,曾两度废掉太子,他作出废立决定相当困难,这其中就有弘皙的因素。弘皙很优秀,是当皇帝的好坯子,废掉太子,他也就失去了当皇帝的机会。

朝鲜的《李朝实录》就记载,弘皙贤,康熙希望将来他可以接班当皇帝,废太子,弘皙就失去了机会,康熙犹豫不定。

康熙最终废了太子,把他圈禁咸安宫。按照乾隆的说法,胤礽获罪康熙,实际上,说得罪康熙更为合理,胤礽被圈禁,康熙并没有实际证据。弘皙作为胤礽的儿子更没有犯错,相反,康熙临终还特别关照,要封弘皙为亲王。



雍正在胤礽当太子时两人关系很好,胤礽被圈禁威胁不到雍正的皇权,再加上有康熙老皇帝留下的话,所以雍正待弘皙不错,基本保证能弘皙衣食无忧。但也仅仅是衣食无忧而已,受重用说不上。

弘皙是嫡长子,又贤明,没犯啥错误,正常情况下,他才是当皇帝继承大统的人选,可是没当上,心有不甘,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让乾隆感受到皇位受到威胁,这是乾隆不能容忍的。看看乾隆说的话,就可以清楚他圈禁弘皙的原因。

乾隆说,我父亲雍正皇帝,在雍正元年就把立储君的密折放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还有一份密诏带在父亲身上,父亲驾崩,张廷玉当着众大臣的面打开的遗诏,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让我继承大统。这意思很明确,我乾隆是合理合法继承的皇位,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

乾隆还说,按照父亲留下的方法,我也早早拟诏确立了继承人,并把诏书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而且我立的也是嫡子,只是嫡子早夭,不得已才让张廷玉取下更换。那意思,我也是要立嫡的,无奈死了。胤礽是康熙嫡子不假,你弘皙是康熙嫡孙也不假,该立也是真的,可你父亲胤礽犯错被废了,你失去了继承资格。



乾隆又说,弘皙对我傲慢无礼,在家做超越礼制的事情,和阿其那、赛思黑一样,心怀异志,所以不得已只能把他圈禁起来。

弘皙贤明,有点像八贤王胤禩,就是因为贤明,有能力,对皇权有威胁,胤禩最后成了阿其那被雍正残害至死,而弘皙被乾隆圈禁至死。

当然,弘皙所处环境要比胤禩好很多,乾隆继位合法,而且弘皙在太子胤礽被圈禁后,始终被养着,没有任何权力,实际上他对乾隆没有多大威胁,如果他超脱一些,承认现实,不问政事,乾隆没必要整治他,他完全可以福寿一生。

4

乾隆上位以后天天吹牛皮,说他爹当皇帝(雍正)都是依靠他受到康熙皇爷爷的宠爱才得以让他爹当上了皇帝。真是一张白纸画个鼻子好大一张脸啊。康熙是对十几个儿子都不待见。对十几个孙子都是是否喜欢,但其中康熙最喜欢的不是乾隆,而是太子胤礽的长子康熙的长孙弘皙,康熙孙子辈里,在康熙生前封王只有弘晳。而不是他弘历。在这一点上乾隆爷有点自作多情了。

爱新觉罗·弘晳(1694—174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长孙,废太子理亲王胤礽第二子 。由于胤礽是太子的关系。子凭父贵,弘晳自幼深受康熙的喜欢。自幼抚育宫中,但可惜啊,胤礽无能失去太子之位,弘晳这个板上钉钉的太子也就失去了。雍正登基以后,对废太子一家不错。雍正加封弘晳为理郡王。理郡王弘皙是雍正登基最早封王爵的侄子辈。雍正二年胤礽薨世,此时弘晳年仅25岁。雍正八年晋封亲王。但必须指出的是 雍正一朝弘晳只有尊荣而无实权。当然,弘晳也 表现的十分“老实”。应该说,雍正得位不正是整个宗室的“共识”、当然也在弘晳的心里生根发芽。在乾隆登基登基以后。情况发生了惊天逆转。

弘皙是否真心臣服于乾隆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要忘了, 首先距离储位很近不是弘历而是他弘皙、满清宗室当中对雍正的不满则是大有人在,这些人是否拥护乾隆恐怕很难讲,弘皙作为康熙的长子长孙在宗室中具有很大“感召力”近亲宗室怡亲王胤祥的世子弘昌、弘晈(袭爵怡亲王),恒亲王世子弘昇,庄亲王允禄次子弘普(后追封庄亲王)、他们都和弘皙交厚,就连庄亲王允禄对弘皙抱有很有好感。这些人应该就是日后弘皙谋反的团队人员。或者是在他们的鼓动之下,弘皙那颗不安分的心彻底萌发了,野心一旦成长就无法遏制。

乾隆即位以后,宗室是以庄亲王允禄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以近支宗室组成的政治集团,这些人希望能够让康熙长孙弘皙继位,认为他根正苗红血脉最正最纯,所以让弘皙继位,应该是近亲宗室的“统一认识”他们暗中相互串联,与刚刚继位的乾隆皇帝相对抗,政变集团的核心就是允禄以及怡亲王胤祥世子子,恒亲王世子。这些人都是雍正登基以后的最大获利者。但为何还要“造反”呢?

原因就在于雍正将近亲宗室排除在最高权力核心之外。在雍正驾崩时候的遗诏安排,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也就是入主军机处。但乾隆登基以后,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则被剔除在外,而且乾隆有旨亲王宗室不入军机处。这个惯例直到慈禧主政以后才被打破(恭亲王入住)。乾隆的做法对不对再说,但他有效地限制了宗室手中的权力,安定和稳固了皇帝的权力,但这种做法引起宗室的不满,极大地伤害了宗室的利益。为此他们意图发动政变,从而推举弘皙继位。弘皙在他们“鼓舞”之下,也想夺回属于自己的帝位。

但乾隆对此早有察觉,但自己刚刚登基,一切还得以稳定上,在乾隆四年,乾隆突然出手,将一干人等全部拿下。在乾隆四年十月,有人“举报”弘皙等人与庄亲王“结党营私。意图不轨。”乾隆命宗人府查讯此案(未经刑部)。查明以后将允禄、弘皙、弘昇革去王爵,永远圈禁,弘晈、弘昌、弘普、宁和具革去本身爵号。一律圈禁。但对于弘皙依旧是网开一面。(毕竟他爹有遗训,不可动弘皙)乾隆只是下令革去亲王,免于圈禁,仍准其郑家庄居住。就是让弘皙在家呆一辈子。经此一事,弘皙彻底完了,也许是惊吓过度,在清乾隆七年死于郑家庄,终年49岁。

而关于“弘皙命案”所有资料和档案都被乾隆销毁。当初负责审理此案的福彭与讷亲(遏必隆之孙)都没有善终,胤礽、弘皙父子两代为了皇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都在监禁中走完余生。生生世世莫生帝王家也许是他们最后的哀叹吧。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5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您这题目要是被乾隆瞅见了,那三尺厚的棺材板都摁不住,他可要和你掰扯掰扯这道理。

其实瞅着这题目,一般的小伙伴也要犯嘀咕:“这不是说康熙最喜欢的是乾隆吗?就是因为有这乾隆大孙子在,康熙才一狠心一跺脚把皇位留给了雍正,雍正能当皇帝那是沾了乾隆的光。”

您要真有这想法,您别怪俺笑话您,这您也信,康熙到了晚年,天天的九子夺嫡,手心手背这都是肉,愁的脑门都起疙瘩了,还想儿子以后,孙子的事,这明显多余。

雍正能登基上位,那全赖人家的性格使然。当年康熙南征北战把个家底祸祸的也差不多了,急需要一个抠门皇帝把经济命脉给把持住,要把持不住,这后果那极为严重,所以皇位这事根乾隆不乾隆的没啥关系。

您自己个想一想,康熙走的时候国库才八百万两,雍正走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六千万两。

就是这六千万两,撑起了乾隆潇洒的挥霍时代,不然哪能撑那么长时间。

再说因为乾隆所以雍正当皇帝,这就不成立,压根就是乾隆给自己个脸上贴金,毕竟乾隆这辈子特别的崇拜自己的爷爷,啥都要效仿。

谁才是康熙最喜欢的孙子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那么康熙最牵挂的孙子是谁呢?”

说出来您都想不到,是太子的儿子弘皙,就是哪个连着被康熙废了两次的胤礽的娃。

想当年太子这都被废,圈了起来,可康熙仍然喜欢这孙子,还公开说过:

“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胤礽)矣”

所以太子被立了废,废了立的,扯皮一样的弄了大半天,您要说这当中间没有弘皙一点点因素,这真说不过去。

所以这感觉就是,但凡有一点可能,康熙都想越过这帮子让他烦透了的儿子们,直接把皇位丢给弘皙。

当然这中间就没有啥可操作性,因为康熙这帮儿子就没有一个是缺心眼的,能力一个比一个牛掰,他要是真这么干了。

当年大明朝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靖难之役可真就在眼跟前了,所以忍痛割爱,只能留下怜惜而已。

您要知道,康熙手底下的孙子一共有九十七个,被康熙亲手调教的也就俩,而长时间被调教的也只有弘皙,乾隆那是康熙快走的前一年才进的宫。

所以这两下一比较您就知道谁贵谁轻了。这不后来太子被废第二次,康熙还特别指出,这事和弘皙没啥关系,而且说明自己很喜欢他,还封为了亲王。

您自己个瞧瞧,爹让废了还让圈禁起来,儿子反而做了亲王,所以这当中间您就能体会得到康熙是多么的喜欢弘皙。

但是谁让弘皙摊上胤礽这么个不争气的爹,他也只能望着皇位叹息了。

后来的事

别说是康熙了,就是后来上台的雍正,对弘皙都保持着足够的警惕。

加封了他为和硕亲王,这事有一定的原因是借着弘皙这块牌子,表现一下雍正的兄友弟恭的意义,但当中间您要说没有安抚弘皙之意,这真说不过去。

这不前脚封了,后脚雍正就把弘皙踢出了北京城,搁北京城的郊外去住了,这距离一拉开就是八十里地,这就是对弘皙的防范。

咋说呢?弘皙咋也经过康熙多年的调教,哪能不明白其中的关节呢?所以对雍正那是规规矩矩的,甚至还叫雍正为皇父。

所以雍正和弘皙的关系,微妙的很,但至少也能维持个表面平和,也算是个天下太平。

不过这种平衡,这种表面上的平和,在雍正去世之后就被打破了。

毕竟弘皙和乾隆俩人个康熙眼跟前这都呆过,弘皙可是知道乾隆是个啥德性的人。所以他就知道,这种平和很快就要被打破。

其实弘皙的怀疑也是有依据的,后来乾隆上台,他的帝位一稳当,就把雍正很多好的措施踢到了垃圾堆里边,又恢复了康熙后期那种放纵奢靡的朝局格式。

最简单的是,雍正所重用的大臣,您自己个瞅瞅有那个好的?其中李卫,那是死的早,要是赶到乾隆手里边,乾隆自己个都说了,让他不得好死。

还有那有名的脑袋铁的塞钢筋的田文镜,这都受到了牵连。

还有张廷玉,这就不用说了吧,后期是咋个自己作践自己,才躲过了乾隆的清洗。

所以弘皙感觉自己个这不得好,那么他就有了谋逆的心思。

这就是乾隆朝有名的弘晳逆案,当然这事最终也没有成功,弘皙被乾削了爵位,踢出了宗室,还给了一个名字叫四十六,这其实就比雍正那阿奇那,塞黑丝强那么一丢丢而已。

其实就是羞辱弘皙,你这都四十六岁了,还想干啥呀!

就是这么个过程,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6

(弘皙)


这应该是乾隆四年的“弘皙谋逆案”。

我认为乾隆帝之所以在乾隆四年突然发作“弘皙谋逆”,并不是弘皙真的谋逆,而是乾隆帝为他的父亲雍正朝紧张的宗室关系“善后”。

我们先不看弘皙,看看“弘皙谋逆案”里牵扯到的其他几位主要宗室。

怡亲王系的弘皎与弘昌。

恒亲王系的弘升

以及庄亲王允禄以及其子弘普。

这里面弘昌虽然是怡亲王庶长子,但是从雍正帝开始就不是很喜欢他,还公开训斥过他,而且从雍正帝的训斥来看,怡亲王胤祥本人也不喜欢他这个儿子。

弘皎虽然被雍正帝封为世袭罔替的郡王,但他其实是事实上的嫡长子,可怡亲王头衔偏偏落在了他同母弟弟弘晓头上,他心里是有怨气的。

弘升也是这样,他本来是恒亲王世子,大概是因为太能干了,结果被雍正帝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革除了世子爵位,等于是到手的郡王没了。

弘皎、弘昌、弘升三人都对雍正帝不满,这种不满不是乾隆帝继位后通过一些小恩小惠可以化解的。

弘皎觉得自己明明是怡亲王事实上的嫡长子,结果却莫名其妙的降级成了郡王。

弘昌则认为自己是怡亲王庶长子,就算要封郡王,他作为庶长子也应该封他。

弘升当然更有理由了,他明明是恒亲王世子,结果被雍正帝以莫须有罪名把世子爵位革除了。


类似弘皎、弘昌、弘升三人这种情况,雍正朝时期还有很多,这些对雍正帝严酷手段不满的宗室,因为乾隆帝继位后为了缓和他父亲生前朝政和宗室的紧张空气,故意放松对宗室的控制,而让宗室对雍正帝以及对雍正帝继承者的不满更加蔓延了。

为什么这些人会和弘皙“混在一块”,原因就是论对雍正帝以及其继承者乾隆帝的不满,没有谁比得上弘皙。

为什么庄亲王允禄以及其子弘普也会对乾隆帝不满呢?

雍正帝在对宗室一部分人高压同时,为了表示他并不是打压宗室,所以他在打压宗室的同时也重用了宗室。

庄亲王允禄在怡亲王胤祥死后,事实上接替了胤祥在军机处的职务,成了亲王军机。

而乾隆帝继位后,在整体放松对宗室的管控同时,他为了避免宗室过分干政,免除了庄亲王允禄军机大臣的职务,这当然会引起允禄的不满;还有一点就是到了乾隆元年,庄亲王已经四十一岁了,可是乾隆帝迟迟没有批准他立世子的奏折,这也造成允禄以及他事实上的长子弘普的不满,因为雍正朝,雍正帝对付自己兄弟最爱用的一招就是随意撤换世子。

前面答主回答已经说的很清楚,弘皙深受康熙帝喜爱,而雍正帝故作姿态善待弘皙也给了弘皙不恰当的幻想,所以弘皙虽然在乾隆朝是和硕理亲王,但是他反而对雍正帝以及乾隆帝很不满。


宗室里对雍正帝以及他继承者乾隆帝的不满,乾隆帝是有所察觉的,所以他才会在乾隆四年九月处理弘升、弘皙、弘昌、弘晈以及庄亲王父子。

但在处理上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主要是看这些参与者和弘皙关系远近。

比如和弘皙关系最近的弘昌,遭到的处理最重,乾隆三十六年死的时候也没有恢复爵位。

弘晈的处理也很重,除了世袭罔替的郡王爵位被免除外,还遭到了永久停俸的处罚。

弘升其实受处罚也不算轻,一直到晚年才又重新被乾隆帝启用,但此时他已经50岁了。

乾隆帝真正要敲打的其实是庄亲王父子,但也仅仅只是敲打,因为庄亲王父子受到的处分最新。二月河小说里说弘普遭到了严重处罚,其实根本没有。

弘普不但死的时候恢复了庄亲王世子爵位,而且弘普的儿子还成了第四代庄亲王。

可见,庄亲王一系与弘皙的关系并不亲近,很大程度是弘皙主动贴上庄亲王父子的。

最后说一下弘皙,可以肯定,乾隆帝最初并不想对弘皙下狠手,弘皙的问题也就是没摆正心态,没有真正把乾隆帝当做“皇帝”。

所以乾隆帝在上谕里说;

于朕前毫无敬谨之意,惟以谄媚庄亲王为事,且胸中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即如本年遇朕诞辰,伊欲进献,何所不可?乃制鹅黄肩舆一乘以进,朕若不受,伊即将留以自用矣。

所以,最开始乾隆帝只是革除了弘皙的王爵,让弘皙弟弟承袭了理亲王爵位,并没有圈禁他。

然而到了乾隆四年十二月,弘皙王府佣人把弘皙在王府里“装皇帝”以及盼望天下大乱的事情向乾隆帝告发后,乾隆帝当然是暴怒,大骂其“昏暴鄙陋”、“居心大逆”,罪恶较之昔日之允禩、允禟“尤为重大”。

这才加重了对弘皙的处罚, 把弘皙永久圈禁,并且革除了弘皙这一支的黄带子。

乾隆帝对弘皙暴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乾隆三年,乾隆帝嫡长子永琏去世,乾隆帝一心要立永琏为太子,所以永琏的死让乾隆帝极其伤心。

结果弘皙王府佣人居然告发弘皙,居然在私下盼着乾隆帝“绝嗣”,自己承袭大统,这如何不让自认为对宗室宽容的乾隆帝大怒?

7

此人名叫爱新觉罗·弘晳(1694-1742年),太子胤礽的第二子,因为胤礽长子在十一岁的时候去世,所以弘晳就是康熙的长孙,康熙对于这个孙子十分宠爱,自幼就让他生长在皇宫之中,由自己亲自调教。而乾隆皇帝则是十岁的时候才被康熙召进皇宫养育,这也是乾隆皇帝吹嘘的资本,认为祖父此举就是想把自己培养为继承人,自己父亲雍正皇帝能够顺利即位还是沾了自己的光。

可以发现,弘晳一出生就是祖父康熙养育,亲授书课,所以乾隆皇帝相比堂哥弘晳受宠程度来看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当初康熙准备废掉太子时,就因为太子长子弘晳十分贤德,才犹豫不决。所以乾隆皇帝一直吹嘘自己父亲沾了自己的光,此话用在弘晳身上还是合适。雍正即位后,虽然大肆打击以前参与夺嫡的兄弟,但是对废太子胤礽一家还算是比较好的,即位之初,当即加封弘晳为理郡王。

虽然对其软禁,在雍正二年胤礽去世后,追封理密亲王,在雍正八年的时候,弘晳就得以袭承父亲和硕理亲王的爵位,是同辈中爵位最高者,雍正几个儿子此事都还没有受封亲王,所以足以看见雍正对这个侄子的宠爱。

可是,乾隆一即位,在乾隆四年的时候,就将其夺爵抄家,并削除其爱新觉罗宗籍,改其名为四十六,而且此案从案发、审理、结案只不过四个月,结案速度之快让人怀疑,最后弘晳囚禁至死。其原因何在?

弘晳遭受打击,在于乾隆维护秘密立储制度

总觉得康熙皇帝把整个清朝的皇帝都生光了,儿子都是非常优秀,所以才造成了康熙后期九子夺嫡的乱象。而对于太子胤礽,康熙自己也曾评价过胤礽:“且汝居京师,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故朕在边外,心意舒畅,事无烦扰,多日优闲,冀此岂易得乎?”这样看来,胤礽十分贤德,康熙皇帝对其非常满意,而胤礽最后落到被废圈禁至死的下场,根本原因就是康熙仿制前朝建立储君制的缺陷,这缺陷就是过早的暴露储君身份,导致朝中夺嫡之人对其陷害攻击。

而当初康熙帝建立嫡子继承制就是用来加强皇权对抗八旗贵族的旗权,清朝建立初期的君主是要八位旗主共同推荐才能即位,而到了康熙一朝,康熙为了打击贵族权利,加强王权,在行政机构上建立南书房削减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在继承方面,为了进一步取代兄终弟及制,康熙创立了储君制,这胤礽在襁褓之中就被立为太子,而这储君制度的缺陷,导致了九龙夺嫡的乱象。

雍正皇帝是九龙夺嫡的参与者和胜利者,也深深明白储君制度的缺陷,因此在储君制度的基础上创立秘密立储制度,目的就是继续削减旗权和保护继承人,所以在雍正时期和乾隆前期,是公开储君制度向秘密立储制度的过渡时期。

乾隆皇帝是秘密立储制度的第一位受益者,也要担负起维护这种制度的职责,而在乾隆即位之初,就必须彻底打击这些嫡长子继承制的受益者,防止他们利用储君制度阴谋篡政,比如弘晳,连乾隆皇帝也亲口承认过,如果是废太子胤礽即位,那么作为嫡子的弘晳必然是皇帝的不二人选。乾隆帝作为秘密立储制度的受益者,即位之初,为了加强皇权和维护父亲创下的制度,必然要继续打击王公贵族的旗权和储君制度的受益者,防止这两派势力相互勾结。

且即理密亲王允礽幸而无过,竟承大统,亦不过享国二年。其弘皙纵欲败度,不克干蛊,年亦不永。使相继嗣立,不数年间,连遭变故,岂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

因此,在乾隆四年的时候,爆发弘晳逆案时候,其参与者大都是王公贵族等旗权的代表人物,这些人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的支持者,如康熙帝第十六子庄亲王,历任正蓝旗汉军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正黄旗满洲都统;恒亲王允祺长子弘升,乾隆元年的时候任正黄旗满洲都统;怡亲王允祥长子贝勒弘昌和四子宁郡王弘晈,这些宗室成员都是拥有极大旗权的,而且与弘皙结党营私,往来诡秘,这就引起乾隆皇帝极大的警惕,这些旗主要是和前朝太子嫡子联合夺权,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在乾隆元年的时候,乾隆皇帝为了稳固秘密立储制度,即位之初,密立嫡长子永琏为储君,但是永琏在乾隆三年的时候就感染风寒去世,乾隆帝当即取出藏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圣旨宣告天下,同时也向世人宣布自己的第一次秘密立储宣告失败,而更加助长了弘晳一派进行夺权的气焰。

所以,在自己嫡子死后的第二年,迅速对弘晳、允禄一派进行打击,避免其利用嫡子继承制来进行夺权。

新皇即位,必然对前朝的不忠于自己势力集团进行打击,防止其尾大不掉,所以,弘晳一派遭受打击是必然

由于雍正皇帝为了平复九子夺嫡的乱象,对一些王公贵族实行高压政策,对其进行打击,而且在改革中也触犯了旗人的利益,导致雍正皇帝在政治上相对孤立,得不到上层势力的支持,乾隆皇帝作为雍正帝的继承人,在即位之初一样是遭受贵族势力的孤立,乾隆在即位之初迫不得已平反一些在雍正朝遭受打击的贵族,以图以宽和的政策来得到上层势力的支持。

例如参与弘晳逆案的恒亲王允祺长子弘升曾被雍正帝打击,革去世子地位,但是乾隆帝一即位之后,立即进封其为正黄旗满洲都统。而对于庄亲王允禄,更是任命其为总理事务大臣,就连秉性愚蠢且遭受圈禁的弘昌都被乾隆帝进封为贝勒。但是这些王公贵族都与弘晳往来密切,新皇即位,前朝的势力集团如果是顺从自己,还可以继续存活,但是这些人不但不对乾隆皇帝的恩赏怀感恩之心,反而参与夺权政变,且其势力过大本就直接威胁皇权,遭受打击也是必然。

而且弘晳一支在远离京城的郑家庄活动,这就为弘晳做逾越礼制的事提供了客观条件,因此弘晳在密亲王府居然仿制国制建制,且朝中实权人物允禄等宗室成员经常与其来往,这就遭到了乾隆皇帝的猜忌。因此,乾隆皇帝快刀斩乱麻迅速将参与成员逮捕,避免政变夺权,迅速终止了这延续数十年的夺嫡之争。

浮人语

弘晳一案从立案到结案仅仅四个月,弘晳本人遭受夺爵圈禁,并改名为四十六,削除宗籍,三年后去世。历来弘晳逆案被看为九子夺嫡的余波,当初太子胤礽就是因为与兄弟们离心离德,遭受兄弟的陷害导致失去皇位,而长子弘晳却被曾经陷害自己的兄弟后代所拥护再度遭受圈禁,这样看来,历史似乎给弘晳一家开了一个玩笑。

8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长寿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对于康熙来说,他的晚年却不是那么幸福,因为他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他的皇位,展开了兄弟之间的斗争。这是一场持续多年的斗争,先后有九位皇子卷入其中,因此这场斗争也被称为“九龙夺嫡”。最终四皇子雍亲王胤禛获得了胜利,成为了清朝的雍正皇帝。很多人说康熙传位是看中了雍正的儿子弘历,并且对这个孙子十分喜欢,这个说法我们暂且不做判断,那么弘历真的是康熙最挂念的孙子吗?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康熙最喜欢的孙子并不弘历,而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

爱新觉罗弘皙,出生在康熙三十三年,当时他的父亲还是太子,所以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十分高贵,因为是皇长孙,所以比起弘历,弘皙更早地得到了康熙的喜爱。因为胤礽实际上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所以弘皙自然就成为了康熙最喜欢的孙子。弘皙在出生之后,康熙就下令讲这个孩子留在宫中抚养,这比弘历进宫被康熙抚养早了将近20年。

要说康熙喜欢弘皙到了什么地步呢?当时两次废太子之后,康熙对太子可以说已经厌恶到了极点,但是单单对这个孙子还是疼爱有加。康熙晚年曾经接见过朝鲜的使臣,据当时朝鲜使臣回忆,康熙皇帝在接见他们的时候,曾经数次提到弘皙。当时朝鲜使臣对于将来谁是新皇帝也非常关心,所以当时使臣给国内的回信中说:废太子胤礽很有可能因为儿子的缘故会被第三次复立,这也是当时民间流言飞起的原因。

康熙在病重之际才选择了雍正作为继承人,他也担心新皇帝会对废太子一家下手,所以在临终前康熙说了这样一番话:“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着立为嗣皇帝,皇四子的儿子弘历将来必为太子。但是废太子胤礽和皇长子行为不孝,以前拘禁,丰衣足食以终其身。废太子之子弘皙是朕所钟爱,加封为亲王。康熙临终前的这番话足以证明康熙对弘皙地喜爱。

雍正即位之后,对廉亲王等人防范有加,但是对废太子却采取了怀柔的政策,不但按照康熙的遗嘱善待了胤礽,对于弘皙也是十分关照。雍正五年,准许弘皙带着家人回到北京居住,仅仅过了一年以后,雍正下诏加封弘皙从理郡王晋升为和硕理亲王,当时在康熙的众多孙辈中,弘皙的爵位是最高的。甚至弘皙在给雍正的奏折中,大胆地称呼雍正为“皇父”这一点雍正也都默许了。就连乾隆皇帝自己都曾说过,要是胤礽不被废黜,那么隔代的皇帝一定是弘皙,但是乾隆却对这位堂兄看的非常低,他说胤礽和弘皙没有做皇帝,是大清的福气。

但是到了乾隆时期,弘皙却被乾隆猜忌,乾隆四年,乾隆莫名其妙指责弘皙和自己的十六叔允禄联合起来图谋不轨。可能是因为乾隆是雍正的庶子,而弘皙则是康熙的嫡长孙,所以乾隆对这个堂兄十分不喜欢。所以乾隆曾经责骂弘皙:“自以为是旧日东宫嫡子,居心甚不可问。”所以在乾隆四年下诏将弘皙圈禁起来,并且驱逐宗籍,还将他改名为“四十六”。之后弘皙一直被圏禁在石景山,一直到乾隆七年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9

说到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孙子,很多人可能以为是弘历,实际上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孙子是废太子胤礽的次子弘皙,这个事情是众所周知的,连到清朝朝拜的朝鲜使节都对这个事情有过记载,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作为藩国,肯定会推测一下以后宗主国的统治者会是谁,有些工作也得提前准备。

康熙皇帝最初是十分器重胤礽的,胤礽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出生后不久就被立为太子来培养,在胤礽成年后,胤礽的子嗣们也被留在了皇宫中,由康熙皇帝来教育,胤礽因为长期处于压力之中,行事越来越乖张,最后被康熙皇帝废黜太子之位,康熙皇帝还特别说过:“弘皙颇贤,难于废立胤礽。”

可见康熙皇帝是非常喜欢弘皙的,即便胤礽倒了,也不希望波及到弘皙,在后来,康熙皇帝病重时,干了两件事情,第一是立胤禛为储君,第二便是要特封弘皙为亲王。

康熙皇帝死后,胤禛登基,为雍正皇帝,他对政敌是毫不手软,胤禩,胤禵等人都遭到了清洗,但雍正皇帝对废太子胤礽一家却优待有佳,在雍正皇帝登基期间,对其他成年的兄弟们均有加封,但是子侄一辈的只有弘皙一人被封为了郡王,弘皙和雍正皇帝的关系也一直非常好,他一直称呼雍正皇帝为“皇父”。

弘皙

雍正八年,弘皙袭承胤礽的爵位,为和硕理亲王,弘历,弘昼是到了雍正十一年才被封为亲王的。雍正皇帝驾崩后,弘历继位,为乾隆皇帝,弘皙虽然得到了雍正皇帝的礼遇,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的实权,不参与处理任何政务,每个月可以参与一次朝会,显然雍正皇帝还是对他有所防备的。

乾隆皇帝继位后,在朝中立足未稳,弘皙就和庄亲王允禄,同辈不得重用的弘升、弘昌等人搞到了一起,经常在一块秘密聚会,俨然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而这很快就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最先被查的是正黄旗满洲都统弘升,乾隆四年,弘升被革职查办,交于宗人府治罪。

不过这个时候乾隆皇帝并不想把事情搞大,所以很快就下了道诏书,大概意思是说弘升干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后面还有很多牵连其中的人,之前只是一直在隐忍着。乾隆皇帝主要还是想敲山震虎,让其他几个皇室的宗亲知难而退。

结果十月时,朝中不断有人告发弘皙和庄亲王等人结党营私,乾隆皇帝再也忍不住了,斥责弘皙行为不端,心里还在以为自己是曾经东宫嫡子,居心叵测,便让宗人府彻查此事。宗人府调查后,查出了弘皙和允禄、弘升、弘昌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弘晳被圈禁在了景山东菓园。

一出似曾相识的皇室内斗戏码再次上演,弘皙被革去爵位,圈禁,更名为四十六,三年后弘皙便在圈禁中病逝了,而和乾隆皇帝同辈的皇室成员,弘升被革职,弘昌被革去贝勒爵位,弘晈虽然保住了爵位,但在之后心灰意冷,再也不参与朝政,而庄亲王允禄只是停了双俸,不久后再次被启用。

整个事件中,牵涉了五位皇室宗亲,真正被彻底打垮的就弘皙一人,乾隆皇帝常说自己是康熙皇帝亲自培养的,实际上这和弘皙比起来真不算啥,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会有人做出牺牲,而弘皙毫无疑问就是乾隆皇帝最好的选择,一个几乎没有实权的王爷,能对乾隆皇帝造成多大的威胁呢?

弘皙

当年雍正皇帝对付胤禩,胤禩党羽众多,雍正皇帝为了巩固统治,又是革爵圈禁,又是改名流放,弘皙一直都比较低调,不过是和皇室成员来往密切,除了允禄担任要职外,其他几个人都是闲散人员,这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

10

乾隆四年,和硕礼亲王弘晳府中一名下人,跑到宗人府告发弘晳意图不轨。乾隆对此相当重视,不久就将弘晳革除爵位,囚禁在景山东果园。连同和弘晳关系密切的一些宗室子弟,都遭到处分,这件事被称为“弘晳逆案”。三年之后,弘晳在囚禁中死去。

弘晳是康熙二皇子胤礽的儿子,很受康熙的宠爱。虽然胤礽两次被康熙废除太子,但是人们都觉得胤礽还会再次复起,就是因为康熙对弘晳这个皇太孙很满意。

都说雍正的继位,是因为康熙看到胤禛的儿子弘历后做出的决定。因为康熙喜爱弘历,将弘历带在身边抚养,作为皇储。其实弘历不是第一个被康熙养在身边的皇孙,第一个是弘晳。以至于康熙朝,人们提起皇太孙,都是说弘晳,而不是弘历。

直到后来,康熙算是真正对胤礽死了心,才下遗诏让四皇子胤禛继位。雍正继位后,他对弘晳这个侄子还算不错,先是封弘晳为多罗理郡王,5年后又加封红席位和硕理亲王。弘晳可算是在同辈之中爵位最高的了,而弘晳也在奏折中称呼雍正为“皇父”。

到了乾隆继位之时,弘晳对这个比他小17岁的小堂弟,有点看不起的态度。他觉得自己才应该是皇位上的那个人,尤其是看到乾隆释放了,在雍正时期被囚禁的叔父们。弘晳感觉乾隆就是个老好人,是个软柿子。

于是弘晳就联合怡亲王的儿子,恒亲王的儿子,庄亲王的儿子等这些宗室子弟,想在政治上形成同盟,和年轻的乾隆对抗。但是事情过早的暴露,也就以失败告终。

但是历史终究是人写出来的,乾隆留下的证据并不足以证明弘晳要谋反,这就给人造成一种“莫须有”的感觉。所以,“弘晳逆案”也在任何正史中都找不到痕迹,他很有可能就是乾隆为了自己的统治,对皇室子弟的一次大清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