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提问的朋友是想怎么表现宣宗朱瞻基跟英宗朱祁镇的性格反差,实际上,宣宗朱瞻基跟英宗朱祁镇父子无论是在性格、人品还是在位时做出的成绩都相差无几,可以说半斤八两,不分伯仲。
先说说朱瞻基的优点。
朱瞻基开创了仁宣之治(仁宗在位时间太短,仁宣之治大多应算在宣宗身上),政绩斐然。
他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一年,但在位期间任用贤臣,关心民间疾苦,从严治军,锐意改革。
当时的明朝可谓是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繁荣、国泰民安。
马屁很多人拍了,我们只说他的缺点。
一、重用宦官,给大明留下隐患。朱元璋登基后,鉴于历史上宦官干政的教训,曾经约法三章:不许宦官识字,不让宦官当外臣,任职不能超过四品。但朱瞻基却破戒让太监学文化,为宦官干政创造条件。
朱瞻基喜欢蟋蟀,而且是酷爱,人称蟋蟀天子。他为了一心抓蟋蟀,有时候处理公文的事就让太监来代劳。
朱瞻基如果仅仅是培养一两个太监学文化也就罢了。他在上任第一年就在宫中开设太监学校——内书堂,让太监接受正规教育,还聘请高级教师(翰林学士)授课。太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自然也包括历史知识和驭人之术,树立了远大理想,为日后干政创造了条件。
第二、宣宗朱瞻基对北部边疆的政策过于软弱,为明朝灭亡做了铺垫。
朱元璋建国之初,为了边疆安定,多次派大军用武力制止游牧民族侵扰,维护了边疆的和平局面。
而宣宗登基后,调整了对外政策,对少数民族武装采取妥协、退让的怀柔策略,以外交沟通和经济收买来维护边疆和平。所谓收买就是只要蒙古那边来进贡,就不论贡品价值使劲给钱。
宣宗改战略扩张为战略收缩,放弃安南、内迁奴儿干、同时解散下西洋人员。
仁、宣二宗对蒙古军事上的不作为政策,为蒙古统一局面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土木堡之变埋下了伏笔。(土木堡之变的直接导火索就是进贡待遇。)
宣宗时期,河套地区竟然有空地三千里无兵守卫,蒙古人就趁虚而入,开始蚕食,成为心腹大患,史称北虏入套。
对于英宗我们先说他的过错,再说他的政绩。
按照血统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孬种儿混蛋。老子朱瞻基平庸,儿子朱祁镇也很一般。
朱祁镇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皇帝。因为当皇帝不是当道德模范,好人是不能从政的。
朱祁镇最大的毛病就是重用太监,不过这也是革命传统,不是英宗首创,因为在宣宗的时候,太监就开始评阅奏章,往文件上盖大印了。
只是到了英宗的时候继承了这个光荣传统并发扬光大罢了。
英宗喜欢太监王振,到了一会不见就魂不守舍的地步。有一次皇帝举行盛会大宴宾客,英宗不见王振闷闷不乐。王振也在外面大发牢骚,自比是辅佐成王的周公,英宗得知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赶紧叫王振过来赴宴。还命令百官到门口迎接,太监的骄横和英宗的无能可见一斑。
需要指出的是,土木堡之变,英宗正是受到了王振的怂恿,御驾亲征才让明军一败涂地,自己也成为俘虏的。
不过在太监王振在土木堡之变中被杀,英宗后来复辟之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吸取教训没有再让宦官对朝政妄加干涉。
朱祁镇的犯下的第二个错误是诛杀于谦这个大忠臣。
从明朝的角度来说,于谦无疑是个忠臣,因为他带兵成功抵御了瓦剌入侵,挽救了危如累卵的明朝政权。
从朱祁钰的角度讲,于谦也是个忠臣,因为朱祁钰当初就是在于谦拥护下登基的。而且英宗被瓦剌放回的时候,也是于谦拍着胸脯对英宗归国犹豫不决的朱祁钰说,没事的皇上,有我呢。
但从朱祁镇的角度讲,于谦就不是忠臣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于谦跟自己不是一个阵线的,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朱祁镇当了皇帝后,手握兵权的于谦对自己是个巨大的危胁,说于谦是个定时炸弹也一点都不过分。再说,于谦不死,政变的合法性就成了问题。
如果不杀于谦,那英宗就是十足的白痴了。虽然杀于谦是杀了一个民族英雄,但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分析,这样做是合乎情理的,任何人换成是英宗,都会这样做。
英宗的政绩。
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及八年的软禁生活后,英宗开始任用李贤、王翱等贤臣,平定了石曹之乱,让国家步入正轨。
英宗非常敬业,"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
《明史》赞曰: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
在普通百姓看来,英宗绝对是一个好人,他对每一个跟他相遇的人都肝胆相照、深信不疑,不管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
对身边大臣石亨飞扬跋扈,英宗一忍再忍,不忍下手。朱祁镇在杀于谦的时候也是由于再三,在大臣的怂恿下才艰难做出抉择。
朱祁镇跟宦官阮浪聊得来,竟然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金绣袋和一把金刀慷慨相送。
伯颜帖木尔是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的弟弟,负责看守土木堡之变被俘的英宗,但两人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英宗被释放回国的时候,伯颜帖木尔一送再送,到了不得不分离的时候,伯颜帖木儿忍不住痛哭失声:"我的皇帝,今日一别,几时得见?"
一个阶下囚要有多大的人格魅力,才能让看守自己的敌方将领如此留恋?
明英宗的最大亮点就是结束罪恶的殡葬制度,而且还是在自己临终的时候。
一个人活着为公而忘私并不难,难的是死神来临的时候,还能想到别人。
人到临终恐惧死亡,贪恋生命,很少想到别人的利益。在此刻提出废除殡葬制度,真的是忘我,确实难能可贵。
他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啊。我死后千万不要这样做,今后也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了这篇文章,你还会以为朱祁镇不如宣宗朱瞻基,还会觉得他给老子丢脸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