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天子,他能夺取天下,与其重视人才有关。刘邦肯定有他的优点,但为什么建立西汉后刘邦杀了不少功臣?俗话说“小朋友爱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看问题有两面,这世间的事情也是这样,本就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有利与弊。我们在分析历史人物以及相关的事件时,可以将此作为一个参考。
刘邦并非宵小之辈,相反,他胸襟宽广、为人豪迈,“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就是他的名句。对于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他曾谦虚的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看看,刘邦并不是一个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人,他是很爱才、惜才的皇帝。
对于后来刘邦清除功臣,在我们局外人的眼中,当然会觉得过于残酷无情,是不对的。但如果站在当事人刘邦的角度,又会得出不同的看法,是非常正确的决策。西汉初期的政治格局,是刘邦统治的西汉中央政权,与多个异姓诸侯如韩信、彭越、英布等封国并存,共治天下的局面。刘邦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天下只是名义上的统一,各个诸侯封国,依旧是独立自治的状态。可想而知,这样的格局非常不利于刘邦的统治地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颠覆。为了消除这种隐患,刘邦自然就开始着手处理异姓诸侯王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刘邦清除功臣,是有一个标准的。他不是将所有的功臣都清除了,而是清除那些图谋不轨、有谋反心思的功臣。这些被清理的功臣当中,有的真是因为造反失败被清理,有的则是受刘邦的猜忌而被逼反,也就是说有的人是无辜的。清除有问题的功臣,能够让刘邦维护并且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汉初三杰中,张良、萧何得以善终,刘邦并没有杀他们,而韩信被诛三族,这个韩信得找找自己的原因了。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的事情,尽管刘邦本人并不想这样做,但是他所处的位置,又必须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古代的有功之臣,功成身退才是大智慧,权利只应该皇帝才有。对于历史事件,不能用简单的对错就给它下定论。要不怎么说“慈不掌兵、义不经商、仁不从政、善不为官、情不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