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操以狡诈著称,司马懿以隐忍闻名,曹操比司马懿大了整整24岁。

当年曹操23岁出仕,是司马懿父亲司马防推荐的,就跟刘备被刘焉、卢植推荐一样,所以,曹操与司马家有这么一段渊源。

(曹操一直防备着司马懿)

曹操迎汉献帝,原本想自己做大将军开府,后来袁绍不乐意。曹操只好把这个官位让给了他,自己做了个司空。司马家当时是温县的名门望族,有“司马八达”的说法,为了给自己增加名门望族的支持截力度,曹操征辟了司马懿做僚属。司马懿认为做曹操的僚属等于是做了曹操的家臣,就借口生病去不了。其实,是司马懿觉得曹操的司空位置不稳当,不想跟着曹操倒霉。另外,司马懿还想着通过拒绝这种方式养自己的名望。曹操小字阿瞒,关于使诈这些他都知道。

(阴谋诡计瞒不过阿瞒)

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成了汉朝的丞相,可以开府治事了。这个开府,指的是丞相建立自己的官署机构并且独立任命官员,丞相的官署是独立于皇帝管理系统之外的,除了一些重大事物、例如祭祀、战争等,日常事物全部由丞相处理。曹操此时家大业大,给司马懿说:过来做我的文学秘书,这次如果还矫情,就收押了你!司马懿听了就乖乖地过来了。

曹操是创一代,亲冒矢石,冲锋在第一线,是全能型选手,阅人无数,司马懿的狼顾之相一直都为曹操所忌惮。如果司马懿如杨修希望锋芒毕露,估计曹操也不会太顾念世家大族的面子。其实,曹操本人就是特别讨厌世家大族,认为他们垄断公器,寒门子弟也应该有机会。曹操一手提拔了很多寒门子弟,就是为了跟世家势力平衡用的。如果曹丕后来不改弦更张,可能科举制在三国时都能被发明创造出来。

因此,司马懿虽然是世家,而且被传有惊世韬略,可是他深知曹操的秉性。曹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做事只看利弊。司马懿的世家身份不可能保他免死。所以,司马懿一开始没有太大的野心,而且他懂得把自己隐藏的很好,很懂得低调行事,再加上曹丕力保,曹操没什么理由杀他。要知道曹操想杀杨修好久了,最后还是搞了一个“假传军令”的罪名杀了。司马懿谨小慎微,就是不给曹操抓到把柄。

(曹操是创一代)

可是曹操去世的时候,还是不放心这个司马懿,就跟曹丕说:司马懿这个小子(司马懿比曹丕大8岁)有点阴,以后必然会干涉你的家事。可是已经杀了一个杨修,世家对曹操已经有意见了,再杀一个司马懿,曹操也下不去手了,不能把这些人都逼到刘备、孙权那里去。

新版《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个桥段,曹操下车撒尿,问起司马懿:为什么脚那么白?司马懿没敢接话。曹操自问自答:因为脚总是藏着。司马懿听了汗如雨下。曹操这是在试探司马懿,唬的司马懿趴在地上不敢抬头。后来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终于把脚露出来了,还踩到了曹爽身上,算是翻身了。编剧通过这个戏剧化的动作,完美体现了司马懿阴鸷的性格。

(司马懿把脚踩到了曹爽身上)

以曹操的阅历、谋略,在曹操之世,司马懿尚且不敢表现,谈何造反?即使曹操去世了,如果曹操治下的那些之名武将们有一两个活到高平陵政变,也不会有司马懿的事儿。所以,很多事都很寸,曹丕、曹睿活的太短,曹氏武将们都凋零了,连黄须儿曹彰只活了34岁。到司马懿篡权那会,已经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了。

最佳贡献者
2

操一代雄主,性多疑,善玩权,虎威震懿胆,何敢有反念?有苗头即遭诛杀矣!

3

司马懿也就敢欺负曹爽这样的纨绔子弟,和曹芳这样的年幼君主,别说曹操在世,就算是曹丕、曹睿在世,司马懿都得老老实实的当孙子,别说造反,司马懿估计连正眼也不敢看曹操一眼。

曹操在世时,曹魏是战将如流、谋士如云,比如说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以及还有五子良将: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司马懿在当时算什么,最高官位也不过是丞相主簿,也就是曹操手下的丞相府的秘书,连秘书长都不是。



曹操在生前就觉得司马懿这个人狼子野心,有“鹰视狼顾之相”,司马懿天生就是一幅谨慎多疑,心怀不轨的性格,曹操时代,司马懿根本就不敢出头,只能夹起尾巴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没有半点不满意之心。

简单的说,就是司马懿会装孙子,会夹起尾巴做人,为人低调得要命,否则以曹操的疑心,宁可杀其有,不可杀其无,司马懿早就死了,在曹操时代,司马懿别说造反,在曹操面前打个喷嚏都是战战噤噤的,生怕一不小心,做错事,说错话,而被曹操所杀。



司马懿真正被提拔起来重用是在曹丕时代,曹操去世后,司马懿被曹丕任命为治丧委员会主任,负责处理曹操的丧事,在处理完了之后,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

曹丕之所以如此看重司马懿,一是因为司马懿原本就是曹丕的四大心腹之一,这四个人是吴质、陈群、朱铄、司马懿;二是因为司马懿一直是站在曹丕身后支持他继承曹操权力的人,三是因为司马懿有才能,又低调,看上去一幅老好人的样子。



曹丕时代,司马懿与曹操时代没有太大的区别,还是一样老老实实的当官做人,曹丕才能虽然不如曹操,可仍然是一代名主,仍然能够分辨得出忠奸善恶,司马懿虽然多次受到曹丕提拔,但是在曹丕时代,司马懿没有领兵机会。

从曹操朝代开始,曹魏的兵权都是在曹氏及夏侯氏宗亲手中,这一点曹操控制得相当严格,绝对不允许外人染指兵权,无论是谁,哪怕是五子良将,也是一样,有事带兵出征,无事交还兵权,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是国家机器的维护者,没有军队,哪怕掌握再大的权力也是水中花、镜中月。



这一情况到了曹丕时代,仍然延续了曹操的政策,对外出征主要还是曹真和曹休,这两人成为曹丕在军队中的代言人,而司马懿在曹丕时代虽然手下能够领导5000兵力,不过多是留守后方,负责治安方面用的,要知道姜维投降蜀汉的第二年,诸葛亮就分了五六千人给姜维统领,比较之下,司马懿这点人真算不上什么。

况且曹丕时代,还有一些前朝名将存在,比如说张郃、曹真、曹仁、曹休等人,这人也完全压制了司马懿,曹丕时代的司马懿,估计也野心也不敢有,更别说造反了。



曹丕在去世前,给自已的儿子曹睿留了辅政四大臣,分别是: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懿是抚军大将军,抚军大将军在当时就是负责后期的将军,与其它人比起来 ,司马懿算是地位最低的。

只可惜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到了曹睿时代,曹魏前朝名将相继去世,曹仁、曹真、曹休相继病死,连唯一的张郃也被司马懿强令追击诸葛亮而被除掉,不过曹睿再怎么说,也是一代名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亲自掌握政权,不再需要四大辅臣。



曹睿时代,由于名将相继去世,司马懿开始掌握军队,尤其是曹魏西部边境与蜀汉交界的地区,司马懿更是掌握兵权一直到皇帝曹睿去世,而且在曹魏的地位无人可及,只可惜曹睿寿命更短,只活了36年,比他父亲曹丕还短了4岁,比他爷爷曹操就短了30岁了。

司马懿的野心也就是在曹睿时代开始树立,由于长期在军队中掌兵,司马懿在军队中培养了很多亲信,这些人成为他日后夺权的基本。但是这些也不过是司马懿在暗中进行的,至少在表面,司马懿是不敢有任何反对曹睿的意思,表面上仍然是个老好人。



只可惜曹睿在临死前就托孤大臣的人选犯了天大的错误,让司马懿这个身经百战,能力卓越的四朝重臣,与一个富二代毫无工作经历,能力不强的纨绔子弟曹爽一起辅政,辅政大臣一定要相互制衡才能维持平衡,曹爽与司马懿能相互制衡吗?当然不能。

在成为辅政大臣后,司马懿就开始了处心积虑的夺取权力,为了扳倒曹爽,司马懿先是步步退让曹爽,司马懿的策略就是:上天要毁灭亡一个人,必先放纵他,让其疯狂。司马懿故意退让曹爽,就是放纵曹爽,尝到了权力的甜头,曹爽就开始排挤司马懿和朝中的老臣,这正是司马懿希望看到的,最后曹爽导致众叛亲离,为众之矢,最终让司马懿以计谋赚得了天下。



司马懿不仅骗了曹爽,还骗了满朝文武和天下人,司马懿出生世家大族,熟读儒家经典,可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一个不占,全靠阴谋诡计夺权,正因为如此,司马政权就是一个短命鬼政权,这是司马懿种下的因。

4

曹操与司马懿不是同辈人,两人年龄相差24岁。而司马懿又是个长寿之人,与吴大帝孙权都活到了70岁以上。所以,司马懿在年龄上占有优势,因此曹操是很难熬死司马懿的。




司马懿生于179年,卒于魏嘉平三年(251年),享年73岁。这个年龄,在普遍寿命不高的汉末三国时期已属高寿。在曹魏内部,因为司马懿的长寿,竟先后熬死了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祖孙三代皇帝。直到八岁的齐王曹芳即位,因为魏宗室,大司马曹真之子,就任大将军总揽曹魏军政大权的曹爽的排挤,司马懿才终于在隐忍大半辈子后出其不意发动政变,夷灭曹爽兄弟三族,篡夺了曹魏大权。

高平陵之变发生于魏嘉平元年(249年)正月,这一年司马懿已经71岁了,两年后司马懿病逝,权利顺利交接,曹魏大权被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牢牢掌握在手中。由此可见,活的比别人久真是一件决定命运的事。



我们普遍认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是因为大将军曹爽对他咄咄逼人的打击和防备,使司马懿不得不下定决心除掉曹爽,进而控制曹魏大权。因为从魏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同受遗诏共同辅佐八岁的齐王曹芳即位,到魏嘉平元年(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整整十年司马懿都不敢轻举妄动。如果不是曹爽这个目空一切,志大才疏的蠢才把司马懿给逼急惹毛了,高平陵之变未必就会发生。想想看在这十年里司马懿要是哪一天挂了,估计以后就没司马家什么事了。



不仅是魏武帝曹操在世的时候,就算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在世时,司马懿都是规规矩矩,忠心体国,征战四方,御敌有术。司马懿长期领兵在外,与朝廷关系不密,因此他很难组织起自己的小圈子,再加上文帝、明帝皆驭下有术,司马懿断然不敢冒着灭九族的危险去造反。但是曹丕、曹睿父子实在是国乍不永,一个活了40岁,一个活了36岁,最后让八岁的齐王曹芳当皇帝,再加上一个“蠢如猪”的大将军曹爽,这才让司马懿有了信心发动政变夺取曹魏大权。

曹操注定活不到司马懿这个年龄,要知道司马懿发动政变时都已经71岁了。曹操这个人大家应该都多少有些了解,非常大气,有王者雄风,是一个不说话就能让臣下胆寒的大英雄。司马懿历事曹操很多年,曹操集团人才济济,司马懿并不是最出色的谋臣,他的人生高光时辉煌期,都集中在魏文帝、魏明帝时代。灭辽东公孙渊,新城之战斩杀孟达,阻挡诸葛亮的北伐等战事皆发生在这一段时间。




司马懿虽然号称是经世奇才,但曹操其实对他并不完全信任。司马懿有“雄豪志”,且在面相上有“狼顾之相”,曹操心里很是忌讳,曾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甘为臣下,久必预家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才使曹操安心。虽然如此,但曹操在世时,司马懿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造反,估计连想都不敢想。

5

如果曹操还在世,司马懿敢造反吗?

问题是,司马懿造反时,曹操是不可能活着的。

司马懿生于179年死于251年,享年72岁,是汉末三国时期最长寿的人。孙权比司马懿小3岁,死于252年,活了69岁,也是那时候最有名的老寿星。诸葛亮比司马懿小2岁,活到了234年,享年53岁,在那个时代也算长寿。而曹操,想要死在司马懿后面,需要活到接近100岁才行。

曹操生于155年,司马懿大了整整24岁,如果晚婚晚育,司马懿相当于儿子,如果早婚早育,当个孙子也可以。曹操想要通过寿命打败司马懿,完全是痴心妄想,像司马懿这样的超长待机王,中国历史上实在太少见了。

孙权在寿命上足以和司马懿比肩,可是能力上实在差太多。孙权年老之后糊里糊涂,造成孩子们争夺王位,间接造成了东吴政权的衰落。

比不过寿命,就比儿孙,可惜曹操再次落败。

曹操最优秀的儿子主要有曹昂,曹丕,曹植、曹冲。曹昂很早跟着曹操去打仗,不仅没有学会什么本事,反而因为曹操睡女人丢了性命。曹操失去曹昂的同时,也失去了丁夫人。曹冲虽然小,可是自己从小聪明,曹操有意让他当继承人,可惜很快就死了。很多影视作品中杀曹冲的是曹丕,其实曹冲是病死的。

曹丕和曹植两人争夺继承人的位置,曹丕完胜,因为曹植除了能写几首诗,就是一个酒鬼加富二代,干啥啥不成。曹丕最终继承王位,这已经是曹操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了。

可惜这个选择是错的。曹操在时,始终防范着司马懿,但曹丕一上位,司马懿就成了最倚重的大臣,俨然就是魏国版的诸葛亮。曹丕比司马懿小8岁,两人也算是同龄人,可惜曹丕不知道中了什么诅咒,他和他的后人中没有一个长寿的。

有理由相信,曹丕的诅咒来自于曹操的女儿曹节,曹节嫁给了汉献帝刘协,成了东汉朝最后一任皇后,曹丕篡位时,曹节恶狠狠地说“老天有眼,决不让你长久!”

曹节的嘴巴就像开过光一样,特别管用。曹丕226年去世,享年39岁。曹丕的儿子曹睿,239年去世,享年35岁。曹睿的儿子曹芳,在高平陵政变后变成了孤家寡人,曹魏政权名存实亡。

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发生在公元249年,距离曹睿去世,仅仅过了十年时间。曹丕或者曹睿,随便一个多活十年,都不会让司马懿篡权的事故上演。

可是,曹魏家就是这命!

或者说,曹魏家因为开创,所以短命!

曹魏家开创的是什么?是假模假式的禅让制度。虽然类似的事情在王莽的新朝也有,可是后世的人说起来都是“汉魏故事”,说的就是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的事情。

今天你推翻了汉朝,明天必然就有人用同样方式推翻你!

这就是曹魏给人的启示。

曹丕推翻汉朝建立魏国时,满朝文武都早已经迫不及待了,因为曹操在位时,就有人要劝进,可是曹操没有同意。

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满朝文武也是支持的,因为曹家人当权挺长时间了,挺让人烦的。尤其是曹睿死的时候,当权的人都是曹氏宗亲,曹睿的顾命大臣曹宇、夏侯献、曹肇、曹爽、秦朗五个人,要么是曹家的亲戚,要么就是曹家的养子。如果司马家掌权,会不会有机会?

可惜没有!

司马家掌权后,曹家换成了司马家,没有任何的改变,其他的士族还是没有任何机会。

试想一下,如果曹丕一开始不选择篡位,而是像德川家康那样建立幕府,让汉朝皇帝万世一系,也许就没有后来什么事了。

6

第91回,诸葛亮欲出兵伐魏,又恐司马懿统雍,凉之兵为劲敌,于自己出兵不利。因而听马谡献计,派人去洛阳散布司马懿的流言蜚语,贴出反叛告示。曹睿览毕,大惊失色,急问群臣。太尉华歆奏曰:先时太祖武皇帝(即曹操)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〇〇由此可见,曹操早知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必不能重用他!所以,若曹操在世,司马氏不能掌大权,他根本没有调兵的权力!又怎能造反!

7

这个问题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如果曹操在世,还轮得上司马懿翻天,想都别想。

曹操雄才大略,帐下文官武将众多,谁有什么本领?谁有何用处?谁有心机?他都看得一清二楚。

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出谋画策,只能规规矩矩,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他知道曹操了解他的性格和为人,稍有不慎,丢脑袋是立马的事。

曹爽无能,手中有兵符,天子又在身边,举臂一喊,勤王兵马肯定将司马懿置死地。却为了城中家小和眼前的富贵,竟相信了司马懿的鬼话,白白丢了全家和全族几千人的性命。

8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我可以明确的说,如果曹操还在世,司马懿绝对不会造反,因为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英主在世而权臣夺权成功的事例。就算有这个想法,权臣要夺权成功,都是在英主死了以后才做成功的,司马懿就是属于后者。

曹操可以说是一代英主,这点事没有任何争议的,而一代英主的特点是什么?就是能力超强,很多时候这种超强的能力就体现在对人的控制上,尤其是对手下的控制上。一代英主还在,但凡是聪明点的人,都不会造反,何况是司马懿这种“老奸巨猾”的人呢?不要说曹操,就算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孙子曹睿在位的时候,司马懿都不敢反,因为曹丕、曹睿的能力虽然不及曹操,但也都是比较英明的主,所以司马懿造反成功率不大,也就没有造反。等到曹睿死后,继位的曹芳能力上远不及司马懿,再加上曹家掌权的宗族曹爽也是一个没主见的主,才给司马懿创造了造反成功的机会。

为了说明这个情况,我们可以说一下历史上类似于司马懿的情况:

黄袍加身

后周世宗柴荣可以说是一代英主,在他的治理下,五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周成为了中原霸主,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可惜柴荣英年早逝,不到40就挂了,留下了一个6岁的儿子成为了他的继承者。而北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世宗柴荣手下的大将,在柴荣去世后,执掌了兵权的赵匡胤便乘着所谓的“北方辽国入侵”的机会,带兵在陈桥发动兵变,当晚“黄袍加身”,取代后周成为了北宋的开国皇帝。

朱棣靖难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为了巩固朱家江山,先后封了24个儿子当诸侯王,朱棣就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往往手握重兵,表面上是替中央政府看守边境,但实际上也是中央政府的威胁。当然,朱元璋是朱棣的老爸,在世的时候朱棣不敢反叛,即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胆子。后来等到朱元璋死了,孙子朱允炆,也就是朱棣的侄子继位的时候朱棣发动了反叛,夺取了朱允炆的江山。

这些情况都和司马懿差不多,发达的时候是有英主在位的时候,不过他们的一大优势就是活的久,一直活到英主去世了,新继任的皇帝要么是孤儿寡母,要么就是能力太弱,被他们造反成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英主在世的时候不敢反叛,英主去世之后还是遇到了英主,结果失败了的。比如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就封了许多同姓王,如吴王刘濞这样的,他们在刘邦在世的时候是肯定不敢反叛的,毕竟刘邦是他们的伯伯或者叔叔,是长辈,也是即没那个能力也没那个胆子。当然,刘邦死后,等到景帝的时候他们就反了,但是景帝也不是吃素的,三个月就平定了他们。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英主在世的时候发动反叛失败的,比如吴三桂这样的,在康熙的时候发动反叛,结果反叛不成反而灭了族。

那么我们分析一下司马懿这种类型的反叛,英主在世的时候不反叛,等到英主去世了发动反叛需要什么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活得久,能熬死英主

司马懿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从曹操到曹丕到曹睿到曹芳,前后经历了四个主子,前面三个都死了,他还活着,熬到了第四个主子的时候,终于遇到了一个能力不怎么样的主子,而辅佐这个能力不怎么样主子的人,曹爽还是个能力不怎么样的人,这些都成为了司马懿反叛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其次是要能忍耐

司马懿能忍耐,曹操的时候装逼不出仕,故意抬高自己的价位;曹睿的时候面对皇帝对自身家族,曹家的偏袒,从不表示半点怨言,忍了;等到曹芳继位的时候还能装疯卖傻,李胜来看他的时候,故意装着快屎了的样子,喝粥都把粥从嘴边流了下来,李胜说要去荆州上任,司马懿故意听成了并州,说并州离匈奴人近,北方寒冷之类的,使李胜对司马懿的病情深信不疑,这也让曹爽放了心。

第三要有兵权

没有兵是绝对不能反叛成功的,不然你就带着自己的几个人能控制的了什么呢?司马懿实际上安排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握了都城禁军的部分兵权,等到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出行的机会,发动兵变控制了都城洛阳,又诈骗曹爽放弃抵抗,从而最终夺权成功。

可以说,兵权是发动政变的前提,没有兵权就不可能能够发动政变。

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是绝对不敢造反的,既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胆子。

9

不同的造反者有不同的套路,就如同江湖中的门派一般。造反者一般有这么几种门派:

【民不聊生派】

这一类造反者,大多是已经到了生存的边缘,已经没有活路了。不造反也要死,造反或许还有条活路。每当饥荒或者压迫过重,导致大量的百姓无法生存,便会爆发此类的起义。这类起义具有席卷性,往往带有劫掠属性。规模较小者,往往很快就被剿灭,甚至史书上都没有一丝笔墨;规模较大者,基本上都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因为“失期”,不造反便无活路;东汉末年的张角、明朝末年的李自成等,则是因为饥荒。

【仓促上阵派】

这一类造反者,原本就没有造反的意向,事先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准备;还有一类虽然有着造反的意向,但是准备尚不充足。在皇帝处心积虑地要除掉他们之时,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反。由于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不够充足,这一类的造反者多数以失败告终。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清初吴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乱,都是出于此门派的手笔。

【少有奇志派】

这一类的造反者,从一开始就有着造反的意向。我把这类人称之为“后史派”。这些人都是在后人写史书时,才被发现原来从小就具有大志。如果用“史书隐笔”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他们很早就有了反意。

秦朝末年,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皆是此意。

【水到渠成派】

这一类的造反者,没有什么刻意的造反之心。从入仕之初,或者跟随某人,往往也是恪尽职守。随着地位权势的变迁,便开始站什么舞台唱什么戏。直到某天,忽然发现要想成为皇帝,只需要穿上衣服坐上椅子即可。

王莽曹丕的禅让,赵匡胤黄袍加身,朱元璋剿灭群雄,都是时机没到断然不称帝,时机一到果断称帝。

司马氏一族,应该属于哪一门派?

曹髦被成济所杀,尚且出乎司马昭的计划之外。身处曹操麾下的司马懿,无权无兵,曹操又没有要置他于死地,司马懿为什么要反?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10

肯定不敢呀!曹操在世时,司马懿连想法都不敢有,不要说真动手了。

曹操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远在司马懿之上,司马懿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极低,造反的风险又太高太高,一旦失败了会被夷九族,以司马懿之小心谨慎,没有七八成成功的概率,他是万不敢轻易尝试!别说曹操在世他不敢造反,连曹睿没死他也是不敢的。

再说曹操也不会给他机会,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只要稍微有点反叛的苗头估计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看出司马懿有全才,都不让他有实权,只是当参谋使用,还告诫曹丕不要重权放给司马懿,在曹操的戒备之下,司马懿还有机会造反吗?

曹丕曹睿在世他也没机会,既然曹操都警示过,曹丕曹睿当然也会防范,他之所以不听曹操话放权给司马懿有两个原因,第一、当时魏国能对付诸葛亮的人才不多,不得已要用,连曹丕自已也没信心能对付诸葛亮。第二、他们自信防范到位无须担心。后来不是因为曹爽又差劲又过分挤兑司马懿的话,估计司马懿也不会造反。

所以本问题的答案很肯定,如果曹操在世,司马懿绝对不会造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