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主好!溥仪幼年登极,不谙人事。年长政事多变,逼迫退位。中国2132年的封建帝制,在他手上终结。他真假皇帝做了三次,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作用。他曾经是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更是一个被别人玩于股掌的滑稽提线木偶。他的前半生是在空虚、绝望、挣扎和幻想中度过,他半生愿望是围绕复辟他的帝国大梦而展开一一

宣统皇帝溥仪

历史的车轮滾向前,薄仪刚要大展拳脚时,被"共和"拆掉了龙椅。

19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同盟会和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大清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土崩瓦解,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以何忍因一姓之尊容,拂兆民之好恶。”溥仪退位,民国政府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400万两银元,并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继续做他的小朝庭皇帝(六岁)。期间隆裕太后先后请了陆润庠,徐坊,陈宝琛等师傅,开始系统学习各种知识。

伪满傀儡皇帝

袁世凯心怀鬼胎,辫子军拥帝复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大耍两面手法,阴奉阳违。一面假装共和,一面和清帝藕断丝连。1913年元旦,袁派人给溥仪拜年,对小朝庭仍然效忠。溥仪在宫中仍用宣统纪年,保留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内监,不改衣冠。一帮清朝遗老如康有为,王土珍,陈宝琛等人围在溥仪身边,等待时机,伺机复僻,恢复帝制。1917年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4000“辫子军“入京,赶走黎元洪,开始复辟。废帝溥仪在养心殿召见张勋,行三拜九叩大礼。溥仪发布"即位诏"书,称“共和解体,补救己穷"。宣告亲临朝政,收回大权。大举封官授爵,恢复清朝旧制。史称“丁已复辟”。溥仪复辟大梦得以实现,这一年他刚满十二岁。那时军阀混战,派系林立,直到1924年冯玉祥倒戈,发动北京政变,清废帝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11月29日逃进日本公使馆。

袁世凯

移居天津静园,联络清朝遗老,谋划"复号还宫",实现复辟大梦。

如果说以前宫里的溥仪还是一个懵逼娃娃,那么搬到静园的溥仪已是翩翩少年了。北京政变使他看到复辟大业不能单靠军阀来完成,必须寻找新的代理人。在那些清朝遗老的唆使撮合下,暗与张作霖,段其瑞,吴佩孚等老军阀互通关节,又寻找机会出逃从而躲过国民军的临视。这时候日本军国主义实力大增,想殖民中国并在东北积极培育势力,提出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并建立傀儡政权的设想。唯一合适的人选就是溥仪。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满洲国大造声势。不久,日本秘密将溥仪护送到天津,进行感情培养,为傀儡皇帝做准备。

九一八事变

天津租界花花公子,复辟之路遥遥无期

搬进天津租界的溥仪,犹如出了樊笼的小鸟,打破了自己在宫里的种种陈规,用宫里偷运出来的珍宝变卖后尽情挥霍。把大量金钱都花在了如何装扮自己上。在租界受到各国列强的尊重,但真正能给他提供他所需要支援的寥寥无几,复辟大梦无人肯帮忙,很多国家都是出于政治考量礼遇他。在天津的几年里,让溥仪的自尊心不断的受到打击(含祖坟被挖一事),各方势力的冷淡又让他想到了一直庇护他的日本。当土肥原贤(关东军情报头目)找上门来,提出在满洲建立新国家,并承诺这是大清帝国的延续,让他继续做皇帝时。这个诱人的条件使得溥仪再也按捺不住,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动身前往东北。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效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国号”大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至此,一个真正的木偶“傀儡皇帝“粉墨登场了。

晚年溥仪

结束语

寻找溥仪的人生心理轨迹,从不懂事的皇帝,到懂事的"提线木偶",再沦为阶下囚,最后成为人民政协委员。可以说,他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转折的缩影。他的人生轨迹就是他写的《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

最佳贡献者
2

溥仪投靠日本人,有什么隐情吗?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溥仪是个很可怜的人

在光绪帝病重的时候,太监奉慈禧太后之令抱溥仪来宫中。2岁的溥仪连哭带闹,死都不肯让太监抱自己离开家,仿佛他知道,此去是一条没有自由的不归路。

1908年12月,溥仪被人抱着即位。

1912年2月,溥仪被人抱着退位

1917年7月1日,前清遗臣张勋兵变,12岁的溥仪又被抱上了龙椅。11天之后,溥仪又被赶下台,第二次被退位。

1922年12月,16岁的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

1924年11月,北京政变,溥仪被逼离宫,搬进了父亲载沣的居处。

1932年3月,溥仪被日本人推上了伪满洲国“皇帝”的位置

1945年8月,溥仪被苏军俘虏

尽管溥仪多次申请想留在苏联,5年后,他还是被遣送回国了。

人生的这么多大事,没有哪一件不是惊心动魄!没有哪一件事情在发生前,有人问过他:

溥仪,你愿不愿意?

皇帝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

1875年, 19岁的同治皇帝驾崩2个小时后,清廷召开了紧急会议。

慈禧太后亲自指定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为同治皇帝的继承人。奕譞一听到这个决定,立刻瘫倒在地,哀嚎不止!

33年后的冬天,光绪皇帝载湉的身体,日渐虚弱。

慈禧太后指定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溥仪为光绪皇帝的继承人。消息传到醇王府,溥仪的祖母当场晕厥!

唉,这那是当皇帝呀,分明就是上刑场!

尤其是在慈禧太后的手下当皇帝,实在是太危险了。同治、光绪就是很好的例子。一个不小心,命都弄丢了!

溥仪即位后,倒不用担心慈禧太后的各种阴招,因为她早已经驾崩了。

但是,国内此起彼伏的革命,各个军阀似土匪,日本人的狡猾与残忍,各种势力时刻都围绕在溥仪的身边!

溥仪,作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除了会说“跪安”,还会什么?

不会武功,不会打仗,不会治国,没有一个得力的帮手,没有一个真正的心腹!他有的只是“爱新觉罗”这个贵族姓氏,和一群皇室的后裔。

而且,他的皇位,随时都会有人来拿走!

武昌起义胜利后,袁世凯连哄带骗把溥仪从皇位上赶了下来。后来,张勋复辟,又把他哄了上皇位。几天之后,他懵懵懂懂地又被哄吓台!

这一次,一架飞机在紫禁城上空投下了小炸弹。幸运的是,皇位不在了,溥仪的脑袋还在!

溥仪是满族,他的心里永远装的是爱新觉罗家族和满清的利益。

慈禧太后的恶毒与残忍, 无论是对自己的亲儿子同治帝,还是对妹妹的儿子光绪帝,那都不是一般的女人能做的出来的。

慈禧太后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在她的手中,有多少冤魂,估计数都数不清。

所以,在朝廷之中,应该没有几个人会喜欢慈禧太后。

那么,溥仪对这个给自己带来皇位的女人,到底喜不喜欢呢?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这样描叙第一次见到慈禧太后 :

“我记得那时自己忽然处在许多陌生人中间,在我面前有一个阴森森的帏帐,里面露出一张丑得要命的瘦脸——这就是慈禧。据说我一看见慈禧,立刻号啕大哭,浑身哆嗦不住。”

从这段描叙中,我们能肯定,慈禧太后在溥仪的心中,是个又丑又老的巫婆!

但是,1928年孙殿英盗掘了清皇家陵园。慈禧太后等清陵墓遭到空前的洗劫,尸首被破坏,现场惨不忍睹。

溥仪知道后,情绪几近失控!

他在《我的前半生》中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感受:

我心里燃起了无比的仇恨怒火,走到阴森森的灵堂前,当着满脸鼻涕眼泪的宗室人等,向着空中发了誓言:“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我们看见,这时候,那个死去的又丑又老的巫婆慈禧太后在溥仪的心中,好像突然变很神圣了。因为死去的巫婆遭人亵渎 ,却让溥仪几乎发狂!

其实,在溥仪的心中,真正让他发狂的不是慈禧太后遭人亵渎,而是他的爱新觉罗家族遭人亵渎了!

因为,爱新觉罗家族是大清的皇室,在溥仪的心中,才是最高贵的!

溥仪投靠日本人

溥仪在一次采访中说:

“我是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最高统治者,我接受的教育就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

这句话没毛病。

溥仪把“皇帝”当成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不过,漫漫职业路,溥仪太艰辛。

袁世凯在逼位的时候,给了溥仪非常优待的条件。北京政变后,军阀冯玉祥撕毁了优待条件,又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紫禁城就是溥仪的家,这些军阀说变脸就变脸,又恶又凶,靠不住啊!

前清遗老张清遗臣张勋,倒是衷心耿耿,就是没有实力,把溥仪二度抱上了龙椅。

结果,屁股还没有坐热,溥仪就被赶下来了,前清大臣也靠不住啊!

还是日本人靠得住!

你看,从 1932年溥仪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溥仪正式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到1945年8月伪满政权覆灭,大约十四年的时间,溥仪都是皇帝呢!

有人说,那不是傀儡皇帝吗?

傀儡皇帝也是皇帝呀,也是溥仪职业生涯的一部分。再说,外面到处在传言不是要抓他,就是要杀他。不当这个傀儡皇帝,小命恐怕随时会弄丢!

大家仔细看看,在溥仪的皇帝职业生涯中,三上三下,只有这一部分是最长最久最稳定的!

还有人说,溥仪卖国。

前面说过,溥仪的内心永远装着的是爱新觉罗家族。至于其他的,似乎都可以靠边站。

三少说:

在溥仪的心里,只有爱新觉罗家族,爱国大约就比较遥远了。

3

溥仪并不想当傀儡皇帝,只是开始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他天真的以为日本是真心帮助他成立满洲国。当时的伪满洲国所有的正职都是中国人担当,而副职都是日本人担当,所有的政治事务都由副职(也就是日本人)说了算,所以溥仪是傀儡,而他的手下也是傀儡,他们什么都说了不算,而且,在溥仪的身边一直安排一个侍从武官来监视溥仪的一举一动,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的弟弟溥杰迎娶日本侯爵嵯峨宝腾与夫人尚子的长女嵯峨浩,并策划一旦溥杰生下含有日本血统的男孩,就设法除掉溥仪,使溥杰之子能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幸好溥杰生的是女儿,可以说溥仪是一直在心惊胆战的情况下度过其傀儡的生涯的。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的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凄惨,投靠日本人也是希望可以有生之年可以复辟大清帝国,站在他的角度来想问题是没有错的,国破家亡任谁都是一股子怨气,大清就是他的家,家没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痛苦的。




4

对于溥仪“自愿”成为满洲国“傀儡元首”的问题,有些说法称溥仪是被挟持到东北的,但有些学者对此持否定意见。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议,我们可以在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获得大部分解答。

首先,溥仪对于复辟清王朝有着极强的执念。

1908年,年仅三岁的溥仪就在慈禧太后的指定下继承了帝位,成为了满清入关以来的第十位皇帝。自登基起,溥仪便一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紫禁城内,无数的奴才、遗老均为他一人服务,生活无比奢靡,因此溥仪一直以来都是“唯我独尊”的态度。自溥仪六岁起,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十三经,另外附加如《大学衍义》、《朱子家训》、《大清开国方略》等等。通过这些教材,帝师们向皇帝传递了“君臣父子”、“封建王权至高无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各种封建君主思想和伦理纲常,并且传授大清帝国历史,教导皇帝一定要恢复满族祖宗先皇们打下的江山。为了复辟帝制,溥仪与小朝廷积极与外界联系,联络各路军阀成为自己的后盾。正是在这种成长教育环境的引导下,才促使了溥仪复辟大清的执念越来越深,政治野心也日益加强。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就写道,在1924年被驱逐出宫后,有一次骑车到紫禁城外的筒子河边上,想起紫禁城里的一切,“复辟和复仇的欲望一齐用到了我的心头,不由得心如火烧,我眼里噙着泪水,心里发下誓愿将来必以一个个胜利君王的姿态就像第一代祖先那样重新回到这里。”因此,当日本人提出让溥仪重新登基,溥仪便认为是达到了复辟愿望的第一步。

不仅是环境因素,对国民政府的仇恨,也让溥仪对复辟的执念更加加深。1928年,国民党第四十一军军长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也就是“东陵事件”。对于儒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溥仪而言,自己家的祖墓被盗是最为刺激到他的时间,甚至“比自己被驱逐出宫还严重。”当他知道慈禧太后凤冠上的珠子成为了宋美龄鞋上的配饰时,溥仪暗自宣誓“不报此仇恨,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我的复辟、复仇思想在这时达到一个顶峰。”

第二,溥仪对于西方文化处于一种憧憬的态度。

在溥仪年幼接受教育时,除去一些遗老之外,还有西洋人约翰莱明、庄士敦等等,其中对溥仪影响最大的当属苏格兰人庄士敦。自1919年起,庄士敦便开始担任溥仪的宫廷教师,传授内容除英文外,还有数学、物理、历史等等。在溥仪的眼中,庄士敦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他开始相信西洋人是最聪明、最文明之人,连他穿着的丝绸锦缎和使用的毛笔宣纸都让他感觉自卑,崇洋媚外的思想于是深入溥仪内心。正是如此,让溥仪对于西方列强没有戒心,对日本也是如此。

第三,日本对于溥仪的精神控制及蒙骗。

为了让溥仪心甘情愿成为“傀儡”,日本政府对溥仪进行了一系列的精神控制手段。自溥仪被驱逐出宫回到醇亲王府后,一直认为国民党会对其不利,日本司令部立即答复称将会在醇亲王府周围巡逻,如有异动奖励及保护溥仪,这一举动让溥仪对日本的态度更加亲近。此后,每当是溥仪的生日或各种节日,日方都会派人前来拜访慰问;甚至邀请溥仪参加日本天皇生日举办的阅兵典礼,并且不断暗示溥仪是可以复辟的,日方是支持溥仪“恢复祖业”的。

长此以往,溥仪的优越感在日本的“热情招待”下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日本人在溥仪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认为日本是将来帮助自己复辟的第一力量。日方见精神控制起到效果,便开始进行蒙骗计划。”九一八“事变后,日方派遣土肥原贤二面见溥仪,先向溥仪解释日军的行动,并声称日本队满洲绝无领土野心,只是诚心诚意地帮助满洲人民建立自己的国家,并邀请溥仪回到自己祖先建国开始的地方,出任新国家元首,亲自领导这个个国家。于是溥仪便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东北。但当他到达东北后,日本人便一改原先答应的“帝制”国家为共和制国家,溥仪发现被骗后与之争论,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日本人的威胁。

尽管如此,最终,溥仪还是走向了长达十几年的通过出卖国家民族利益换取皇帝头衔的罪恶道路,正如同溥仪在东京大审判中陈述说:“鉴于彼时的中国军队没有能力抗击日本人的步步紧逼,我去满洲或许有机会锻炼出我们自己的军政人员,满洲人民从而有机会和中国人民并肩,我一直等待抗日良机。这是我的理想,为此我不惜跳入虎口。”这实际不过是溥仪对自己当时成为伪满洲国傀儡元首原因的诡辩,但通过此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溥仪明知卖国,却还是非做不可的矛盾内心世界。

小结

对于由日本在背后操控的伪满洲国在中国东北所犯下的暴行,无论是溥仪本人还是日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应作为政治舞台主角溥仪及满系官吏们,为图一己私利,抱着投靠日本人,建立伪政权,甚至想在新政权中干出一番事业的幻想,却在残酷的现实中为日人所利用,上演着日本殖民者高压威胁、骄横霸道,汉奸者卑颜屈膝、认贼作父的丑恶行径,以及满系官吏们不管屈服日本威严和刀枪的突然挣扎。”伪满洲国的存在可谓是滑稽至极。无论是日本为了掩盖自己丑恶罪行而寻找既有威望又能配合的溥仪作为出卖国家的傀儡代理人,还是溥仪为了满足自己复辟私欲而选择卖国求荣的行径,两者一拍即合、沆瀣一气的行为,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广大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灾难和痛苦的事实都是不可磨灭的,将会被永远被记在历史最不光彩的一页中。

5

中国古代,百姓都认为生在帝王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那么,为什么曾经是大清帝国皇帝的溥仪,愿意成为日本人奴役东北三省百姓的“傀儡皇帝”,愿意背负上“卖国”的标签?。我觉得这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

上图 登基后的溥仪


一、慈禧陵墓被炸,尸体丢在一边霉变,溥仪气愤自己连死去亲人的尸体都保全不了。

慈禧死后,孙殿英带着队伍炸开了陵墓,抢走里面的财宝,把慈禧的尸体丢在了棺材盖上。溥仪在2周后才知道这件事,派人去查看,结果慈禧的尸体由于长时间接触空气,已经长了绿斑。溥仪特别气愤,电告民国,蒋介石也答应彻查此事。结果狡猾的孙殿英,拿着财宝上下打点,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溥仪的怨气在心里郁结很深,觉得自己实在是窝囊,连死去的家人尸体都不能保全。所以当日本人发出邀请之后,虽然当时婉容极力劝阻,溥仪因为痛恨“祖坟被挖”这件事,毅然去伪满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溥仪的愤怒在他自己写的自传中也有记载。

“我心里燃起了无比的仇恨怒火,走到阴森森的灵堂前,当着满脸鼻涕眼泪的宗室人等,向着空中发了誓言:“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溥仪《我的前半生》

上图 溥仪在书写《我的前半生》


二、在溥仪落魄的时候,日本人对他及其亲人优待,并极力拉拢。

溥仪生于1906年,1908年光绪皇帝载湉病危逝世,慈禧让这还没到3岁的溥仪继承大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之名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退位诏书》


之后,溥仪就一直被封锁在紫禁城内,与外界隔绝,并在1922年娶了一后一妃。1924年,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逼迫溥仪离开紫禁城,溥仪逃到了日本公使馆,后又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当时,日本各大报章也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溥仪在自传中写到日本人当时对这个落魄的中国皇帝是百般优待,溥仪更想借助日本人的势力恢复清朝统治。

“我在日本公馆里住了些日子,到了天津之后,我一天比一天更相信,日本人是我将来复辟的第一个外援力量,我拉拢军阀、收买政客、任用客卿全不见效之后,日本人在我的心里的位置,就更加重要了。”
溥仪《我的前半生》

在1935年,日本裕仁天皇为了扶持溥仪成为他统治中国的“傀儡皇帝”,派自己的弟弟去拜见溥仪。日本人在礼仪上布置得特别隆重,让溥仪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于是专门去日本答谢天皇。裕仁天皇亲自到火车站接溥仪,并以同辈的身份与溥仪一起相处,让溥仪觉得自己在日本又当上了皇帝一样,心里借助日本复辟的想法更加坚定。


三、担心国内势力的刺杀,加上日本人的恐吓。

溥仪在退位后,当时国内有些激进的人士,认为好不容易推翻了清朝,必须斩草除根,杀掉溥仪,防止死灰复燃。溥仪的堂妹,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就经常对溥仪说,有很多人都想刺杀他。日本人为了让溥仪能尽快到东北当“傀儡皇帝”,还特意炮制了一系列刺杀溥仪的事件,然后又亲自救溥仪,这种贼喊捉贼的伎俩确实在当时恐吓到了溥仪,溥仪认为自己随时有生命危险。而日本人又保证只要溥仪去了东北,那里有百万关东军,溥仪安全无忧。所以最后溥仪也是出于自身安全,去了东北。

上图 溥仪在法庭指证日本


1945年8月17日,日本投降后的溥仪在沈阳逃跑时被苏联红军俘虏,在苏联拘押期间,曾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后在1950年8月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溥仪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去世。

上图 毛泽东主席和溥仪


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从继位到退位,再到当“傀儡皇帝”,一生都是被人包办。溥仪自己曾说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才真正做主,成为了一名普通人。


上图 溥仪的陵墓

6

溥仪为什么会选择投靠日本人,甚至甘愿充当日本人统治东北的傀儡?这是由几个原因导致的。

首先,溥仪存有复辟清朝的幻想,他并不甘心失去皇帝宝座!尽管当年溥仪曾经发布了退位诏书,宣布将统治权转交给袁世凯的民国政府。但那时的溥仪还少不更事,退位让贤也不是出于其本意,而是隆裕太后的决断。因此当溥仪长大以后,总是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复辟帝制,再度君临天下。

(逼迫清帝退位的袁世凯)

其次,溥仪对民国政府心怀不满。想当年民国政府可是给予了清室以优待的,因此尽管清室坐困紫禁城,但却依然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当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政府混战不休,政府首脑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这个种政局不稳的局面下,又发生了冯玉祥派鹿钟麟闯宫,逼迫溥仪让出紫禁城之事!

这件事让溥仪对民国政府极为不满,认为民国政府言而无信——尽管当初民国政府只是允许清室暂居紫禁城,以后还是要移居他处的!当溥仪来到了天津静园之后,便被日本人盯上了。日本人为了搞掉不听话的张作霖,早就想利用满清在东北的残存影响力,重新扶植起一个可以帮助他们稳定局面的傀儡了。而溥仪这个原来的大清皇帝,正是可供日本人利用的最佳人选。

(清逊帝溥仪)

第三,溥仪可不曾料到日本人只是想让他充当傀儡,他在梦想着能够利用东北东山再起!但却因为当时的东北,还在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统治之下,所以溥仪统治东北的梦想一直无法实现。而当日本人派女特务川岛芳子,对溥仪巧言诱骗,声称可以帮助他在东北实现皇帝时,溥仪当然会动心了!而且,溥仪身边还围绕着一批清朝的遗老遗少,这些人的梦想同样是复辟帝制。就这样,溥仪的野心+遗老遗少的怂恿+日本人的引诱与蛊惑=溥仪自投罗网去东北,充当日本人的傀儡!

然而,日本人怎么可能真心帮助溥仪复辟清朝呢?日本人要的只是一个听话的统治东北的工具而已!所以,尽管溥仪在东北的身份一变再变——由起初的“伪满洲国”执政,变成了所谓的“康德皇帝”,但却依然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伪满政权的实权完全掌握在日本人之手,就连溥仪本人也得听命于日本顾问!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己经由不得溥仪愿意不愿意了——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从此之后,溥仪便开始随着日本人的笛音起舞,成了甘愿被日本人利用的工具。

(穷凶极恶的侵华日军)

7

综上所问,我总结一下几点:1、溥仪对大清王朝还抱有幻想。2、从幼年退位到成年这个阶段没有很好的剖析大清王朝没落直至失败的真正原因。3、没有好好学习科学文化,每天都是游手好闲,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身边清朝遗老的鼓动。5、溥仪被冯玉祥从皇宫中赶出来后对当局政府产生怀疑跟恐惧6、日本特务机关对他进行了诱骗。完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指正。

8

溥仪的前半生力图恢复满清帝国的荣光,这从他血脉传承的角度出发,没什么值得诟病的,但他为了心中执念而做了汉奸,这就不仅是国家的罪人,更对不起他的祖宗了。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溥仪之行无异于螳臂当车。


溥仪被扶上皇帝宝座之时,满清已经日薄西山,内有袁世凯权臣当道,外有革命党刀兵四起,风雨飘摇之间帝国轰然崩塌,还是懵懂无知的年纪,溥仪就成了退位皇帝。这对他而言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毕竟末代皇帝退位之后,没有几个能保全性命。

溥仪虽然不是皇帝了,但仍住在紫禁城里,享受着北洋政府给予的高额生活补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骑自行车、拍照、剪辫子,生活还是很惬意的。但接下去发生的几件事,却使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就是教化问题。1912年溥仪6岁,隆裕太后给他请了师傅开始授课进学,这些师傅无一不是饱学鸿儒,但大多数也都是满清帝国的忠实拥趸,在教授溥仪的过程中,更有《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之类的教材,这自然不免勾起溥仪内心的野望,想起祖宗传下的江山。

溥仪的师傅当中,陈宝琛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这位老先生学问是极好的,但心中却念念不忘眼睛烟消云散的大清帝国,甚至在后来溥仪被驱除出紫禁城时,对着陈宝琛大哭“无颜见祖宗”时,他还安慰道:皇上年纪尚轻,且博学多识,将来理应成为民国之总统。那时,不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在这些师傅的教化之下,溥仪想要对得起祖宗,自然就有了复辟之心。

其次是仇恨和拥戴。

先说仇恨。在国人的心目当中,祖坟是很神圣的存在,但溥仪的祖坟却是屡遭浩劫,军阀土匪蜂拥而至大肆盗掘,这岂能让溥仪心中无恨?冯玉祥不管不顾地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他连祖宗传下来的老屋都给弄丢了,他岂能不恨?如果他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哪个敢如此横行无忌?


再说拥戴。溥仪退位之后,满清的遗老遗少们仍视之为最高贵的存在,到了年节都要进宫去给他磕头问安,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对溥仪的野心是最好的催化剂,最后张勋复辟时,溥仪又着实过了一次皇帝瘾,更助长了权力的野望。可以说,正是遗老遗少们的拥戴,让溥仪为了再次登基而无所不用其极。

也正是有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心思,溥仪最终才成了日本人的傀儡,梦想着在对方的扶持下,在满清的“龙兴之地”再次奋发,可最终也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大宅门》里白颖宇有句台词,送给溥仪正合适:什么都能做,就是不能当汉奸!

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9

溥仪之所以选择投靠日本成为傀儡皇帝,归根到底就四个字——前因后果

说句大白话,爱新觉罗家在中原鳌主278年之久,从溥仪的角度来看,这天下原本就是他家的。结果从1911年开始,突然有个人告诉小溥仪,自己的大清亡了,谁会甘心?!

狗急尚且跳墙,何况是国仇家恨?溥仪打小接入皇宫接受的就是帝王教育,被灌输的一直都是自己是皇帝,天下是我的这样的思想,享受着世间一切的荣华富贵与尊崇,霎时间被贬为贫民,没有接受过半点雨露风霜的溥仪怎么可能接受的了?

(幼年皇帝溥仪)

事实上,溥仪在1959年刑满释放时,当外国友人德里邦采访他为何当了伪满政府的傀儡皇帝时,他对这一点虽尴尬但也直言不讳,溥仪说:“当然是阶级性,我从小就是皇帝,地主阶级的最高统治者,我接受的教育就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我也希望日本人能够帮我恢复清朝,所以就卖国求荣,当了汉奸。

这便是前因了。

而至于后果便是1924年之后发生的事了。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单方面撕毁了之前清廷承诺下台的契约,把溥仪与一干遗老遗少赶出紫禁城。

(北京事变)

一夜之间,曾贵为真龙天子的溥仪变成了丧家之犬,无家可归。

对此,溥仪心里有所怨恨,却也无可奈何,还远没有打算要去报复睚眦必报的心思。

直到1928年,孙殿英把清东陵给盗了,对祖宗遗骸极尽侮辱之能事,是可忍孰不可忍,溥仪这才开始黑下心来打算报复。退位可以,被赶出紫禁城让自己无家可归也可以,可之前答应保护自己祖坟的国民政府,现在把自己祖坟给搂了,是个有点血性的正常男儿怕也会拼命吧?!

溥仪对比曾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说:“我的心里燃起了无比的仇恨怒火,走到阴森森的灵堂前,当着满脸鼻涕眼泪的宗室人等,向着空中发了誓言:“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那一年,原本溥仪还只是在天津暂住,但从此便开始与日本政府联系。

溥仪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和日本人合作这样解释:原本我也不想做汉奸,成为日本人的走狗,但是在我向当时几乎所有的军阀,政府,奔走无门的时候,只有日本人给我拋来了橄榄枝,只有他们认为我理所当然应该复仇,成为皇帝,拥笃我的意志。有一段时间,我进入了日公馆住,更是坚定了我与日本人合作的信念,认为只有日本人能帮我复辟。

1932年,溥仪北上东北,在吉林长春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做了伪满皇帝。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权力的傀儡皇帝。虽然是傀儡,但是却保证了他自己与一干满清遗老遗少地位尊崇,衣食无忧。日本人的想法是让利用溥仪的皇帝身份,傀儡他以华制华。


(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簇拥着下登基伪满皇帝)

其实,有一点不为人知的是,溥仪走上汉奸道路,也与他的在天津的夫人婉容息息相关。在天津时,婉容与因溥仪不能尽人事,夫妻感情不合,精神与肉体上空虚让她嗜食鸦片并与人通奸,而鸦片费用,多是日本所拨,婉容与溥仪前后两任侍卫李体育与祁继忠,或多或少都受日本人贿赂,尤其祁继忠,更是日本人走狗,活汉奸,不仅通过鸦片诱惑婉容与其通奸,还潜移默化让婉容给溥仪走伪满道路。

(婉容与溥仪)

溥仪对此回忆,自己的伪满道路,原来并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而是早早就是日本人的阴谋,自己只是被人牵引着掉去了彀中。

点击关注不书,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10

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整个封建时代最后一位统治者。

他本不是皇子,却阴差阳错登上帝位。

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从生下来就是一个棋子,大厦将倾之时被推上舞台,后来又被日本人摆布;未曾掌权一天,却染一身毛病,以至没留下一儿半女。

如果要列一个最悲惨皇帝名单,他应该位居前列。

1912年,裕隆太后颁布《退位诏书》,皇帝不复存在。按照双方达成的优待皇室协议,溥仪仍然可以住在宫里,身边的下人依然可以称他为皇帝。直到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军阀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才被赶出了皇宫,移居到天津。

对于此事,世人至今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反封建,反帝制,成全当年未竟之事,是好事;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激进,激怒了溥仪,使他走向了极端。

(爱新觉罗·溥仪旧照)

溥仪所走向的极端,是投靠日本人,做了傀儡。试想如果不是冯玉祥一时逞能,会不会有后来的伪满洲国还未可知。

这位倒戈将军,一生多变,但反封建反帝制这一点他从来没变过。他自己对这件事甚是自豪,称:吾今日作一最痛快的事,将宣统逐出宫外。

溥仪被逼宫后,并未立即投靠日本人,而是先与满清遗老以及张作霖、段祺瑞等军阀往来。而他后来渐渐走向极端,也是局势所致。

大致来说,有两个原因导致了伪满洲国的建立。

第一个原因,是日本人对溥仪的刻意拉拢讨好。溥仪出宫后,日本各大报纸都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提心吊胆、担心冯玉祥加害自己的溥仪只得住进了日本公使馆。在那里他受到了空前的礼遇,日本人不但为他安排了妥善的饮食起居,还为他配备了十几名随行人员,甚至为他准备了一套楼房。

(日本人为溥仪安排的随行人员)

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下,溥仪感受到了民国政府的冷漠和日本人的热情,这成为日后伪满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发生于1928年的东陵盗案。

可以说,这个盗墓案,让溥仪对民国政府彻底失望,直接促成了后来的复辟。

1928年,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用七天七夜时间,盗掘了清皇家陵园地宫。这一场旷世盗墓案,使溥仪的复辟决心达到了顶峰。

(孙殿英率部盗掘清东陵)

解放后他提及当年的感受,称:当时所受的刺激,比我自己被驱逐出宫时还要严重。他甚至向弟弟溥杰发誓,不报此仇,妄为爱新觉罗的子孙。

他向国民政府提出严惩孙殿英,却未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甚至当时国民政府的掌权者蒋介石对此不闻不问。国民政府对保护清帝陵墓的漠视,让他更加渴求复国,所以才会自愿去东北。

溥仪在天津一共生活了七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在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下,去到了奉天,后来又在日本人的扶植下成为了“伪满洲国皇帝”。

严格来说,“伪满洲国”本就是日本为了分裂中国而建立的。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皇帝”,尽管主观上是为了满清的复兴大计,但实则是一种“汉奸”行为。

其实早在溥仪被赶出皇宫,移居到天津之前,他曾在日本公使馆内短暂避难期间。日本人就已经发觉到了溥仪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他们才会在第二天便对外宣布容留溥仪。

那么,如果当年冯玉祥没有将溥仪赶出皇宫,那溥仪后来的命运,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理清北方当时的形势。1912年,清廷与袁世凯达成协议,溥仪退位后,仍然可以继续留在紫禁城中生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袁世凯的举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中,但凡是篡权夺位建立的新王朝,往往都会善待前朝皇室,向天下彰显自身的宽宏。比如篡汉登基的曹丕,篡周登基的赵匡胤,无一没有给前朝皇室以巨大恩惠。

身为前清大臣的袁世凯,自然也要效仿古人的手段。在袁世凯的眼中,所谓的建立共和,只不过是王朝更迭的过渡阶段,他压根就没有想过彻底废除帝制。

后来袁世凯果然登基,顺理成章地建立了新的王朝。这也就意味着,只要袁世凯在一天,溥仪依然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不过,袁世凯在当了八十多天皇帝后就被迫下台,并且很快就死了。这样一来,溥仪就失去保护伞。

(袁世凯旧照)

北洋政府乱成了一锅粥,今天段祺瑞上台,明天曹锟上台,各大派系之间为了争夺权力,闹得不可开交。终于到了1924年,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他先是软禁曹锟,搞垮了吴佩孚,后来干脆将溥仪直接赶出紫禁城,彻底废掉了帝制。

可以说,冯玉祥出手赶走溥仪,既是一次偶然事件,又是历史的必然。

冯玉祥之所以出手,在很多人看来,其实是为了倒卖皇宫的宝物来筹措军饷。事实上冯玉祥也确实是这么干了,皇宫宝物有很多出现在北京地下的古玩市场上。而后来冯玉祥的心腹鹿钟麟也在回忆中证实,1926年南口之战中花费的巨款,正是从倒卖皇宫宝物中获得的。

不过当时冯玉祥并不承认。为了证明自身的清白,他曾专门在皇宫中摆宴邀请了一众北洋军阀。席间,他曾命令皇宫众多杂役,在门外齐声证明自己没有拿皇宫中的任何宝物。

不过,在座的军阀都不相信。

冯玉祥和孙殿英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非要说两者有区别的话,那就是一个发活人财,一个发死人财。

从变卖宝物换军饷这个出发点来看,哪一位北洋军阀会嫌自己的军饷太多?这也就意味着,哪怕冯玉祥不将溥仪赶出紫禁城,也总会有其他军阀忍不住打起皇宫宝贝的主意。溥仪早晚都会被赶走。

(冯玉祥旧照)

彻底下台的溥仪,对于北洋军阀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尤其是到1928年,北伐军击败奉系张作霖后,军阀混战的时代,也彻底落幕了。一个前朝的皇帝,根本无法左右革命局面。

但对于心存歹意,妄图分裂中国的日本来说,溥仪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最起码,当时封建思想仍然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溥仪是清廷的皇室正统,是众多满清遗老心中的最尊崇的人物。只要他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振臂一呼,总会有一些思想守旧的人听从号令。而这便是分裂中国的一股强大力量。

溥仪始终有着恢复满清统治的宏大梦想。当日本人找上门来,表示愿意提供帮助的时候,溥仪没有任何拒绝他们的理由。他将依然会在日本侵华以后,进入东北,成为“伪满洲帝国皇帝”。

而只要上了日本人的船,溥仪后半生的人生轨迹,就不会出现多大的偏差。他依然会在战后被关押到苏联。回国后他依然会被送到抚顺战俘管理所进行改造。

因此,即使溥仪没有在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他后半生的道路,也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溥仪天真地以为日本人是真心帮他成立满洲国,最终成为日本人的傀儡。他在谎言中自欺欺人地做着他的皇帝梦,梦醒后,一场空。

(监狱中的溥仪)

溥仪的一生,最踏实的时光大概就是建国后的晚年了。他再也不用忧心忡忡,不用在监狱里过饥肠辘辘的生活,也不再做复国的梦。至少,他不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而是一个光荣的劳动者。

命运无常,溥仪一生复杂的经历,实在让人感叹。是非功过,很难评断。时至今日,那些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已不再重要,就让它们深埋在历史的土地下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