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若只比较“残暴”,秦始皇估计连前100名都排不进去。如后世常见的大肆屠杀前朝皇室、残杀手足兄弟、大肆清除功臣、无视处于无尽的战火与灾害中的老百姓......这些“暴君”的标配元素,秦始皇表现的都相当不突出,有些方面甚压根不沾边。

而后世之所以将秦始皇视为暴君的“代言人”,主要是因为他充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角色。

改革者向来没有好下场,而秦始皇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改革者

公元前1046年周王朝建立后,将天下分割成几十、上百个小王国,以求在当时的生产、交通条件下最大化开发疆域。这些诸侯国虽然名为周天子麾下之臣,但随着长期的各自为政,逐渐产生了文化、文字、乃至语言上的差异(邯郸学步:走路的方式都会有区别)。若放任这种局面发展,最终各诸侯国很大可能会愈走愈远,进而产生永久的分裂、连绵不断的战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如果将抢来的各诸侯国领土分给自己的子弟、功勋,继续沿用过去近千年来的旧秩序,那他就仅仅是一个征服者而已;

但他在其后的一系列重大政策,车同轨、书同文,统一文字、度量衡,还有最重要的:当一些大臣建议广封子弟、以为藩蔽时,他感叹道:“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因此将全国分为36郡,设置守、尉、监等公务人员进行管理。

这些政策,成了其后两千年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基础。历朝历代都没有跳出这个思路,正是由于这一创举,秦始皇才被誉为千古一帝。

站在我们今天回看这一变革,仿佛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但我们要知道,他终结的是之前持续近1000年的“先王”秩序,给那时社会各阶层带来了何等冲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无论在任何时候,让人们改变旧习惯总是最困难的,更别说这套习惯已经沿用了近千年。在废除分封制后,六国贵族的遗老遗少失去了以往的特权与既得利益,其内心的愤怒、不安、仇视可想而知;原本依附于他们的士大夫再也不能靠着服务权贵飞黄腾达,必须像老百姓一样建功立业才能获得富贵,他们的抱怨、不满也可以想象;而各国百姓虽然脱离了贵族的压榨,但要适应严密的法网,客观上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因此,在各阶级的不满下,推进这一制度的改革者秦始皇自然落不下什么好名声。

由于政治路线以权力分配的分歧,秦始皇得罪了士大夫阶层

值得是后世熟知的“焚书坑儒”。

在落实郡县制后,朝野对这一政策的反对声也一直不绝于耳。在公元前213年,甚至有儒生在朝廷上声称:“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即若不实行分封制,秦朝命不久矣。

为了避免儒生们这种一味复古、非议当下的行为导致思想混乱,秦始皇听取李斯的意见,禁止民间私自收藏《诗》、《书》以及其他流派的经典书籍。

“坑儒”是另一件事。在战国时期,大量儒生开始从事研习使人长命百岁的“仙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安排燕人卢生等人替他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但这些人不仅收了钱不办事,反而背地里大肆嘲讽秦始皇刚愎自用、贪恋权势,不信任儒生,其后携款潜逃。

秦始皇一怒之下,下令抓捕咸阳城内与卢生等人有往来的儒生、方士,严加审问;这些读书人互相供认,一共牵涉了460多人,“皆阬之咸阳”,然后昭告天下,以杀鸡儆猴。

但焚书坑儒是所谓的“残暴”吗?显然并不是,这更像是秦始皇所支持的法家与意图分享权力的儒家之间的博弈而已。

但不幸的是,后世的儒家掌握了封建时代的话语权,因此当初打压他们的秦始皇,就免不了得背上“暴君”的黑锅。

这正应了那句话: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改革者秦始皇的代价,不仅仅是暴君的名声,还有二世而亡的政权。但他的尝试,则成了汉朝的积极经验,所谓汉随秦制,从这个角度来说,秦始皇的改革是成功的。

最佳贡献者
2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得要搞明白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但不是全部过去的呈现,只是过去现实的一部分。倘若不以个人立场、喜好而论的话,看待过往历史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继承发扬,而另一种就是完全摒弃、盖不承认,一切重新来过。简而言之,一种是信史深究论,另一种就是弃史论。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大概就基于此处,争论而不休。其实,两者的争论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从来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完全相背而行,愈行愈远。

同理,历史上的秦始皇与现实中的秦始皇就迎合了这个坑,稍有不慎就会走不出来,真的秦始皇也会被带歪。预设了历史与现实的矛盾,而落脚点却在现实,无疑体现了弃史论的一部分观点,即“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并伺机开始了所谓的“拨乱反正”,以期建立自己的历史观。通过不断另类解读信史的部分,来扩充自己弃史论的部分,进而来宣扬自己的观点,迎合现实中的某些需要,企图构建一种以现代为基础的所谓现实历史。不过很可惜的是,构建的成本注定大的离谱,预期的目标也是遥遥而无期。

回到正题,说说“秦始皇”。历史上的秦始皇,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都随风而去了,展望未来才是正道。说他是“暴君”者甚之,说他“千古一帝”者亦不乏其人,因人而异吧!至于现实中的秦始皇,恐怕没有人知道了吧!除非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或者穿越过去的,才会知道一些是是非非。不过,“帝王将相”之丰功伟绩,有的人喜欢追捧,而有的人也就那样了,平常心对待,毕竟生活还是要过的。

总之,历史上总说秦始皇是暴君的,肯定并非空穴来风,亦不全是捕风捉影,更不可能全部都是无的放矢。既然有那么多人说他是“暴君”,时间跨度又这么长,势必有缘由所在。至于现实真的这样吗?抱歉!不知道。没有依据如何得知?又如何去下结论?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秦始皇,何必纠结于历史和现实的矛盾呢!

3

其实很反感说秦始皇是暴君,你可以说秦朝暴政,毕竟秦朝是以法家治国,肯定会有一些严厉的刑罚,这也是秦朝建立大一统的根本,但说他暴君就有点故意黑他了!

自秦孝公开启商鞅变法以来,法家就成为秦国的基石!

秦孝公在位期间,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其他六国纷纷开启了变法,秦国实力渐渐落后。于是,秦孝公力排众议,大胆启用魏人商鞅,实施变法,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军功制度,在秦孝公在位期间,秦国一跃成为战国第一强国,同时有了吞并天下的野心。

当时商鞅为了变法能够顺利实施,于是有了在南门树立木头,如果有人能搬到北门就能领取奖励的做法,这一行为让政府的威信瞬间在百姓中建立起来。另外,“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太子嬴虔因反对变法和触犯刑律,被处以刑罚。

这些措施都极大的保证了变法的实行,也彻底建立了秦国以法家治国的理念,秦国由此脱颖而出,最终一统天下。

秦始皇时期,政策依然与秦孝公期间保持一致,律法严厉,暴君由此而来

秦始皇在位期间,律法基本与秦孝公期间差不多,只是略作修改,这让秦国实力进一步提升,并吞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秦朝建立以后,本来应该休养生息,恢复民生。这是王朝兴盛的重要策略,到秦始皇没有改变,这就是暴政和暴君的来源。

结果我们看到,秦国繁重的徭役,据统计,秦朝时人口有2100万左右,有三分之一要么在服徭役,要么就在服徭役的途中,因为徭役都不实在本地,而是在很远的地方。结果在家中从事生产的就只剩下老弱妇孺。

还有轻罪重刑,根据当时的律法,在地上吐口痰,很可能就会受到鞭刑。服徭役期间,要么累死,一旦逃跑被逮住也是死刑。可见,当时的律法太过严厉,这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主因,也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秦始皇暴君的称呼因何而来

在我看来,秦始皇被称作暴君有点名不符实,从时代来说,秦朝选择了法家,从而走上强大之路,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而法家的策略,必然是律令严谨和严厉,这一策略从秦孝公直至秦灭亡,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暴君一说有点牵强。

显然,秦始皇的暴君很可能是人为制造的,因为历史都是成功人所书写的,很多朝代或者皇帝,为了宣扬自己的正统性和法理性,一定会对前任进行一些黑化。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最近的就是清朝对明朝的黑化,简直触目惊心。

秦始皇的暴君一说已经找不到根源了,他唯一没有做到的就是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对治理国家的手段进行改变,导致百姓压力巨大,也让人有了口实。

如今我们已经无从考究具体的缘由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定秦始皇的历史贡献,公道自在人心!

4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横扫六合,建立起华夏千百年历史当中,首个大一统的王朝。在这个王朝当中,中央集权制度被确定,奠定了后世2000余年政治制度的最根本结构。当后世者提到秦始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附庸上一句“不过只是一个喜大好功的暴君而已”。诸如此类的负面评论更是不绝于耳,但是真实历史当中的秦始皇真的是一个暴君吗?

在近些年来有不少历史古装剧将嬴政的形象搬上了银屏,这些影视剧当中的秦始皇虽然多少有些不同,但最终演义出的形象都太过骄奢淫逸,性情暴戾。其中具有最大争议的地方,便就是“焚书坑儒”了,在多年前很多学者也就冲着这点对秦始皇展开抨击。但在近些年出土的文献当中提到,秦始皇的确是焚过书了,但是却并不是针对齐鲁儒家一脉,而是一些江湖术士而已。

要知道在当时的时候,秦朝刚刚建立起来,全面推行新的治国方针。很多儒生便提出建议,想要重新回到之前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度。而其他六国的学子也是各说各的,有一种“百家争鸣”的既视感。但如今大一统的新王朝已然建立,众多思想纷纷而至,这必然会对今后的统治产生不利因素,于是他便采纳了宰相李斯的建议焚烧了六国部分典籍。

其实最终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统一全国上下人们的思想。在嬴政统一六国之后,便开始重新制定法律,将很多残暴的法律统统废除,并且统一了全国上下的文字和钱币。也是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根基,但毕竟变革就会出现反对的声音。这反对的声音便是儒家了,孔子在世的时候信奉仁义礼德治理天下,但秦始皇在这个时候偏偏要重用法家,以严苛的律法来治国。

所以在当时天下的儒生眼中,秦始皇就是一个十分暴戾的形象,于是便到处宣扬秦始皇是暴君的言论并且反对改革。但是要说秦始皇是个贤君吧,他也的确犯过一些错误,毕竟“金无赤足,而人无完人”。秦始皇一生犯下了两个错误,也是让大家对他产生误会最大的地方。

首要的便是修建骊山陵了,当时八十万百姓连续修了几十年才将这个陵墓修好,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所耗人力之大。第二便是轻信了徐福的花言巧语,派三千童男童女随着徐福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最终反倒是成了一件荒唐事。

至于说他是暴君我感觉真的算不上,秦始皇先后在位一共37年,却没有迫害过任何一位将帅重臣。说他严刑峻法,但是他又从新编写律法,废除了多条不仁道的刑罚。依我看,秦始皇的确有过,但是瑕不掩瑜。书同文,车同轨,兴修水利为后世奠定下了不少福祉。要不然为什么都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呢?

5

秦皇嬴政,他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开创帝制,加强中央统治;修造万里长城,抵御外敌入侵;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文字和货币等等。此等功绩,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封建王朝能够做到,没有哪一个皇帝能够与其比肩!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秦始皇,很可能中国现在和欧洲一样,还是百十个小国,那就没有今天的华夏。

秦始皇称帝后,主张“事皆决于法”,从而高扬起“法治主义”的大旗,以理天下。像儒家以仁治国。像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秦皇是不屑一顾的。秦已官为师,官以法为纲,所以堵死了儒家弟子的求仕之路,但史书都是儒家书写的,所以秦皇就成了儒生学子口中的暴君。被栽赃陷害两千多年,像鲁迅先生在《华德焚书异同论》就替秦始皇喊冤,他认为“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所以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从来没有杀过任何一个功臣,王琯,秦始皇时期丞相,从吕不韦后继位,一直到秦始皇统一才退位,担任丞相二十年,善始善终。而且王琯是支持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的领头人,当王琯提出分封制后,秦始皇不是立即否决,而是全体商议,共同讨论,先让所有人发表意见,最后再做决策。 这是一个暴君所为吗?再来对比汉武帝时期,丞相窦婴因一言不合,就被满门操斩;主父偃是汉武帝的得力臣子,可是汉武帝基于自己的目的,也把主父偃灭族。

《史记》记载灭楚大战前,秦始皇不听王翦意见而大败,于是卑躬屈膝求王翦出山,王翦却提出了很多要求,且大有讥讽,秦皇一一答应,王翦大胜而归,秦国一统,秦始皇大加重赏,仍然重用王翦父子。对比之下我们来看看刘邦是怎么做的?一得江山,立马翻旧账,逼死当初要挟封王的韩信。为何独独秦始皇是暴君?

所以秦始皇根本不是所谓的残酷的封建暴君,他是流芳百世的千古一帝。

6

秦始皇一生 的名声,终究是因为得罪了当代儒生的体现,历史上凡是有变革的帝王,并作出一定成绩的人,基本都受到后世的诟病,隋朝的杨广,兴科举,开凿大运河,北征高句丽,可是由于自己的急功近利,导致各阶层矛盾不可调解,致使大隋亡于杨广之手,杨广到死都理解不了,被北方民族称为圣可汗的帝王,为什么自己的臣民回来反对他。

秦始皇被后世说成暴君:

第一是背了秦二世胡亥的锅:

秦二世上位之后,认为天下已经尽在秦手,和秦始皇想的一样,大秦会永世的相传下去,没有想到刚刚统一的天下,需要一个过渡的过程,更是该修养声息,不但没有什么安民政策,更是先听赵高的建议,横杀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不理朝政,终日享乐,农民军都快打到家门口了,他还以为现在天下太平,这样脱离了自己的朝政核心,就算农民军不反,赵高也是会反,因为胡亥基本在秦朝的历史上没有什么存在感,提到他基本都是亡国君的印象。

第二是后世统治者的政治需求:

秦始皇,一个统一六国千古一帝,后来的王朝感觉贬低胡亥,哪有直接把秦始皇贬低的一无是处来的直接,后来的王朝才是天下期盼的,我们才是众望所归,虽然大秦被灭,但是大秦的遗民,依然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后世的王朝把自己标榜成民心所向,就算前秦遗民有一小部分希望能恢复大秦的帝业,但是没有民心,也只能是流寇。

秦始皇被骂成暴君,但是终其一生从没有妄杀一个大臣将军,统一六国后从没有擅杀自己的功臣良将,焚书坑儒,更是无稽之谈,秦始皇把诗书和百家等书收藏起来,烧掉的都是民间妄议法令的书,那些书都收藏在阿房宫,烧掉阿房宫的是项羽,方士骗秦始皇求长生不来失败,害怕被杀,所以逃跑,秦始皇一怒之下,搜查全城术士,共杀掉460名术士,叔孙通就是当时有名的儒生,为什么有名的儒生没有死掉,死的都是那些无名的

7

历史有两位皇帝功绩卓著,一位是秦始皇赢政、还有一位就是隋炀帝杨广。

这两位皇帝的王朝如果时间能延长久一点,或许后世所记载他们就是功绩了,而不是把他们写成暴君的模样了。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若只比较“残暴”,秦始皇估计连前100名都排不进去。如后世常见的大肆屠杀前朝皇室、残杀手足兄弟、大肆清除功臣、.....这些“暴君”的标配元素,秦始皇表现的都相当不突出,有些方面甚压根不沾边。

而后世之所以将秦始皇视为暴君的“代言人”,主要是因为他充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角色。

改革者向来没有好下场,而秦始皇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改革者。

一,秦国独尊法家,制度刑罚都相当苛刻严厉。二,秦始皇武力统一六国,各战败国摧残严重。统一文字度量衡,各战败国有亡国奴的感觉。三,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长城、直道、秦始皇陵、阿房宫等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致民穷财尽,民不聊生。四,变分封制为郡县制。

8

秦始皇一个被后世骂了几千年的暴君!

究其原因还是当时的环境所造成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相互打了几百年、如果没有秦国后期出现的几位有能力的君王、以致在秦始皇时期统一 ,可能还要打的更久。

那么各国之间都打了那么久、秦始皇要统一天下势必就要比他们更狠、当时的六国如果靠嘴皮子去说服肯定不行、要统一天下那就得动刀兵前去征服、加上秦律严苛对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统一之后的秦国、秦始皇并没有停止对老百姓有放松的脚步,为了对抗匈奴修建长城,修中国最早的高速路——秦直道。

为了收复岭南时在广西地区修建的——灵渠,中国最早的运河,俗话说:北有长城、南有灵渠。随便那一项都是重大工程、正是这些大工程导致当时的老百姓服徭役也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虽然暴、但归根结底还是做了一些实事。只是他做的这些事有些操之过急了、恨不得一个人全部做完。

例如像建阿房宫、骊山陵园这等大工程、给那位有功绩的皇帝都会做,只是当时在秦始皇哪会国家的大工程基本没停过,老百姓服徭役也没有停过,那么心里肯定早已经不爽了、加上后期焚书坑儒两件事时得罪了一些书生只要这些书生在史书上在加上一笔那么暴君二字就更会被夸大了。

以秦始皇当时的做法、只是罪在当下、功在千秋!不然也不会被评为“千古一帝”!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秦国不在秦二世而亡,我想秦始皇也不会被黑的这么厉害、如果二世没亡、那么秦始皇这段历史就有一个过渡时期、慢慢的也会被时间所消磨!

历史有两位皇帝功绩卓著,一位是秦始皇——赢政、还有一位就是隋炀帝——杨广。

这两位皇帝的王朝如果时间能延长久一点,或许后世所记载他们的历史就是功绩了而不是把他们写成暴君的模样了,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关注@大鹏历史观 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文化!!!

9

影视剧中有很多以帝王将相为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物被电视剧刻画的非黑即白,好人就完美无缺,坏人则坏得透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物和史实有偏差。我们了解到的古人貌似是个好人,但是未必。我们了解到的古人是个恶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好人。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秦始皇。


“暴君”形象深入人心,冤


秦始皇给现代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暴君的形象。甚至秦始皇开创的秦朝都称之为暴秦。其实对秦始皇的评价要客观来看,也许秦始皇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坏。


  • 不杀功臣

朱元璋杀害了大量的功臣。刘邦被后世称之为明君,实际上也排除异己,杀了很多功臣,但是没有人骂他们是暴君,却将这个锅让秦始皇来背,其实秦始皇真的有些冤,他在统治时期,几乎一个功臣都没杀过,甚至对手下大功臣猛将多加封赏。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领的二十万大军,被项燕打得丢盔弃甲,即使是这样,秦始皇都没有杀他。所以单从杀功臣这一点秦始皇就不是暴君。


  • “焚书坑儒”是有标准的

提起秦始皇,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焚书坑儒,确实焚书坑儒是秦始皇被定义暴君的直接因素。在大秦王朝建国初期,秦始皇对待诸子百家的态度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如他创建的博士议政制度,就是吸收六国的诸子百家参加政府,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秦始皇为其长子扶苏挑选的老师,居然还是一位儒学博士淳于越。但随着几大思想的激烈斗争,儒法之争愈演愈烈,甚至也出现了某些大儒讥讽秦始皇,肆意指出其统治不当的言论,终于使得秦始皇不得不立下决心,焚书坑儒,将法家立为秦帝国的主要意识形态。但是焚书坑儒并不是把所有的学者都杀了,所有的书本都焚烧掉,而是有目的性的,杀的都是妖言惑众的术士,烧的是六国的史书。从秦始皇的角度看,刚走上统治位置的帝王,除掉妖言惑众的术士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被杀害的术士中,有不少的儒生,


  • 儒法之争的悲剧

清朝被推翻之后,西汉儒家文化盛行,这些文人控制了主流思想,自然会拿焚书坑儒这项证据来抹杀秦始皇。所以秦始皇被后人误解,最主要的原因是焚书坑儒。后来到了西汉,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后世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因此秦始皇暴君罪名背负千年。



秦始皇总的来说是伟大的。当然任何人都有缺点,他兴修水利,统一币制,统一规划道路、修建万里长城等,都为后世带来了巨大财富和影响。只不过当时因工作过于集中,六国刚统一不久,过度征用,被认为劳民伤财,过于残暴。因此,评价历史人物真的不该采用绝对思维。

10

秦始皇,我国古代第一位皇帝,兼并六国,废除“分封制”,拉开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序幕。开创的“郡县制”影响了中华民族二千多年,开创的皇帝称号,影响了中华民族二千多年。而这样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二千多年的帝王秦始皇,放在当时的的确确是位暴君,但放在现在,却是一位值得让人敬佩的帝王。

在当时的百姓看来秦始皇的的确确是位暴君

秦始皇兼并六国,灭掉了六国百姓的国家,而且秦国的“虎狼”之名在外,六国百姓基本内心里都对秦国或多或少都有点抵触。

秦始皇兼并六国,在六国间实施严苛的刑法,造成了六国百姓恐惧,畏惧秦国的心理。

秦始皇还修筑皇陵、长城,这两项大工程用的壮男总数量,不下于全国壮男总数量的三分之一。大批的服徭役百姓当中,还掺杂着上门女婿,商人,囚犯等人员,都被逼迫去修筑皇陵或者长城。

在家的壮男也不好过,依据秦国的法令,要是游手好闲不肯努力种田,粮食的产量达不到一定的数量也会被判刑。

秦始皇当时颁布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政策,给六国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总之生活在秦国的百姓日子一点也不好过,身上担着繁重的徭役,生活中又有严苛的刑法,生活习惯还被秦国禁止。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往长远了看

秦始皇兼并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防止重蹈周朝的覆辙,给了后来的汉朝树立了一个榜样。使汉高祖刘邦也不愿意分封天下,到最后被迫分封天下。汉高祖刘邦的后代遗传了汉高祖刘邦的遗愿,经过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下来,整个汉朝版图内基本再也没有力量能够对抗中央。

秦始皇修筑的长城成了天下初定,穷酸的汉朝抵御匈奴的主要防线。之后的中原王朝也基本都是以长城来抵御外族的入侵。之后的中原王朝,只要内部不乱,外敌就很难入侵中原王朝。

秦始皇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的一点就是“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政策,虽然这项政策给当时的六国百姓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就是这项政策使得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凝固。

总结

秦始皇在当时百姓看来的的确确是一名暴君,百姓都非常痛恨秦始皇,为什么灭了他们的国家,为什么让他们承担繁重的徭役,为什么要他们受到严苛的刑罚。但是在现在看来,秦始皇却是一位值得让人敬佩的伟大帝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