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24年冯玉祥与张作霖先合作打跑吴佩孚,之后为争夺北京政权又在南口大打出手,失败后退往西北老巢绥远,苦闷,急中生智去了趟苏联。



1,苏联对冯玉祥扩军給予了帮助。

苏联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时,首先选的吴佩孚,可惜吴大帅早跟英国关系密切;又选择孙中山,但是孙当时只占广东一隅,暂时不能帮助苏联在北方获得势力,无奈挑中了冯玉祥。

冯玉祥向左转访苏遭到热情接待,其后三年,苏联一共为冯部提供了1600万卢布的军火和财政支持,比给广州革命政府的1400万卢布还多些。仅到1926年8月,就援助冯玉祥飞机10架,炮60门,步枪35000支,子弹510万发。



2,共产党人的无私帮助。

既然冯玉祥向左转了,当时作为共产国际分支的中国共产党,也对冯玉祥部伸出了友谊之手,派遣刘伯坚、宣侠父等老一辈革命家前往西北军协助冯玉祥整顿和训练队伍,随后一批共产党员也来到西北,对冯部凝聚人心和队伍团结起了很大作用。

后来蒋冯合作决定清共时,冯玉祥没有抓,只把这些共产党员全部“礼送出境”,然后跟苏联也闹翻了,这是典型的过河拆桥。



3,冯玉祥打垮和收编了一批西北军阀。

首先归顺冯玉祥国民军是的是陕西军阀井岳秀,然后是驻西安的杨虎城,再然后是刘郁芳的靖国军,其中杨虎城被河南土匪武装“镇嵩军”刘镇华部十几万人围城八个月,最后是冯玉祥来解的围,順势打垮了镇嵩军,刘镇华走投无路自缚请降,投入冯玉祥门下,西北军又多了十万兵马。

冯玉祥成势后,西北各小军阀要么被消灭,要么就得归顺,于是第二批邓宝珊,高桂滋、弓富魁等胡景翼的老部下也纷纷来投,就这样冯玉祥招降纳叛,手里还有苏联运来的钱和枪,队伍很快壮大起来,连马家军也表示臣服。



4,冯玉祥开办干训班培训军官队伍。

经过与奉系作战,冯玉祥认识到自己部队的军官素质不足,他邀请苏联顾问来培训自己的基层军官,并且不是靠外面招生,而是土办法就地选用本部优秀士兵,效仿奉系的东北讲武堂,成立了自己的干训班,有军校才有嫡系,那个时代的硬道理。

冯玉祥善于作秀,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带点老粗的憨厚形象,为他赢得军中广泛支持。冯玉祥本人不穿将军服,从来就是一套二等兵的军装,强调官兵待遇平等,普通士兵深为拥护,于是西北军的力量迅速壮大。



到1926年9月,兵练的差不多了,冯玉祥响应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全体加入国民党,五原誓师,兵出潼关,攻打老冤家奉系军阀张作霖部,途中随着胜利又招兵买马,队伍扩充得更快,到1930年中原大战前,约有45万大军,也是他不惧蒋介石的本钱。

结果中原大战一把梭哈,全输光了。

最佳贡献者
2

民国时期有三支西北军:其一是冯玉祥的国民革命联军(有西北陆军、西北边防军、国民军等多个名称);其二是杨虎城领导的第17路军,短暂时间归冯玉祥部下,但大部分时间不在其麾下;其三,宁夏、甘肃、青海等地的马家军,也偶尔被称为西北军。此处只谈冯玉祥的西北军。

西北军是民国军队中的一支劲旅,素以能征惯战闻名,冯玉祥部其破锋八刀、十三太保、大五虎将、小五虎将、联合河南红枪会等事迹声名远播,民国多个名将皆出自西北军旗下。

西北军的实际数量,随着北洋政局、派系斗争、编制扩缩以及内部矛盾而动态变化,但从未到达过50万兵力。西北军发展巅峰时期,在苏联支持与参与北伐不断动员补充下,约有40万人,兵员数量上一度是军阀之最。

1911年后,袁世凯亲信陆建章奉命经略西北,编练左路备补军,后改为京卫军。1914年,陆将新军扩编为陆军第七师,并委任其内侄女婿冯玉祥担任旅长,冯玉祥由此发迹。

洪宪帝制期间,陆建章拥护袁世凯,但西北军大部并未入川讨伐护国军,损失不大,这成为冯玉祥日后崛起的家底。此时,陕西地区的政局出现混乱,国内反袁而陕西反陆(反袁逐陆),原陕北镇守使陈树藩自创“陕军”,抗衡陆建章。

1916年5月9日,陈号封陕西护国军总司令,宣布陕西独立,以陆建章儿子陆承武为人质,驱逐了原来的顶头上司,而胡景翼想借机谋取陕西督军之位。但1916年7月,段祺瑞任陈为陕西督军。导致了胡愤而又联合于右任,在1918年创立了靖国军,开启倒陈运动。

1919年,北洋政府计划组建一战参战部队,同时派大将徐树铮解决西北诸部之间的矛盾,遂改名为“西北边防军”。1921年5月,在吴佩孚支持下,阎相文任陕西督军。但他无力在各个派系中立足,8月22日选择了吞服鸦片自杀。冯玉祥继而接任,在这种乱糟糟的局势下,西北军权又回到了手中。

1924年,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了“北京政变”后,赶走住在紫禁城的溥仪,势力急剧扩张,正式组建了国民军,自己任国民军司令兼一军长,胡景翼(靖国军部)任二军长、孙岳任三军长。1925年1月,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在苏联的支持下,拥有步兵12师、骑兵2师、卫队1旅、炮兵2旅及交通团等,达到15万人。当年4月,胡景翼在开封病死,部下多投奔了冯玉祥。

奉系内斗之后,原郭松龄手下的魏益三率部加入,原张宗昌麾下方振武部也加盟西北军,成为嫡系的外围。此时的西北军,可分为正宗西北军和杂牌西北军。看似庞大,实则鱼龙混杂,战斗力不一。

1926年1月直、奉联合,逼迫冯玉祥通电下野,前往苏联考察,张之江代理西北军。但在奉、直、鲁、晋军阀的猛烈打击下,西北军只剩下了3万来人。

1926年8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9月17日,在五原誓师,重组了国民革命军联军。共产党人刘伯坚同志参与了西北军建设任务,建议冯玉祥采取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策略。经过不断的战斗补充,至1927年初,全军又近20万人。1927年5月,冯玉祥听取了李大钊的建议,出兵潼关,策应北伐,部队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一度高达40万人。1928年之后,缩编为12个师共22万人。1929年1月,蒋介石意欲借裁减全国兵额之名,削弱各个军阀的兵力,导致中原大战(又称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的爆发。

冯玉祥极度不满蒋介石的地盘分配及编遣方案,南京政府失策的是明令通缉了他,故而冯派西北军联合桂系、晋系,加入护党救国军序列,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成为诸路反蒋军阀之首,此时约有26万兵力。

然而,随着军事形势的逆转,西北军的口袋战术未能奏效,蒋介石重用张钫,拉拢阎锡山,策动反西北军阵营,唐生智部又攻势猛烈,逐步瓦解:

首先是韩复榘、石友三等人叛变了冯玉祥,庞炳勋、孙殿英、刘春荣等部也不听号令;其次西北军嫡系吉鸿昌、梁冠英、葛运隆、孙连仲等部先后投蒋;再次,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赵登禹等部,在张学良的入关调停下,被改编为第二十九军,以宋哲元为军长,编入成东北军;最终,西北军的后方也被杨虎城部攻占,全军迅速土崩瓦解。西北军的矛盾都是积累而来的,冯玉祥在战略上经常变卦,与多名部下将领间素来不睦,为人家长制作风又过于浓厚,导致许多部将都有自谋出路、自由行动的念头,内部崩溃是迟早的事。

而且,西北军将领之间也矛盾重重,派别和小圈子很多,孙良诚和宋哲元不和,宋哲元和刘郁芬不和,老少将领之间也不和。将领之间谁也不佩服谁,谁也不服从谁,所以彼此都不能合作。

不仅如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928-1930年,西北军主要地盘豫陕甘三地长期大旱,形成灾害,物资、弹药不继,军队补给出现极大困难。各种要素综合之下,10月8日,冯玉祥只能宣布下野,西北军自此也没有重新组建起来。

3

虽然说老冯这个人的人设不讨人喜欢,但是他曾经一度手握四五十万人马,那是确实有几分真本事。

老冯一生拥有过两个巅峰时期,第一个是影响力的巅峰,第二个则是实力的巅峰。

他在1924年趁着吴佩孚和张作霖打得抽不开身,悄悄带人返回了京城,然后控制了北洋政府。

他也就是在控制了北洋政府之后,达到了第一个巅峰,也就是影响力的巅峰,这时候的他实际掌控了北洋政府。

只不过,老冯当时的势力却还远不足以让他完全掌控北洋政府,所以为了扼制张作霖,他又请了两个人。

一个是通电下野已久的段祺瑞,另一个则是远在广州的孙先生。

此时段祺瑞几无一兵一卒,再次出山也只能成为老冯的傀儡,一如当年段祺瑞对待黎黄陂那样。

孙先生则因为身体原因,在到了京城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所以,老冯想要借助孙、段二公去扼制张作霖的想法就落空了,乃至于被张作霖联合直系赶出了京城。

老冯落败而出京城,随后不久又假借考察之名去了国外,实际上老冯出国就是为了避难。

老冯的第一个巅峰时期虽然也就这样结束了,尽管时间并不长,但也否定不了那段时间他成为北洋政府的掌舵者。

老冯出国了之后,北伐军兴,一路势如破竹地向北而来,直系的吴佩孚和孙传芳已经先后倒下。

吴、孙倒下之后,北洋军阀之中成气候的也就剩一个奉系的张作霖和一个北洋外围的阎锡山,还有一个出了国的老冯。

不过,不论是吴佩孚和孙传芳也好,又或者是阎锡山和老冯也罢,实际上都没有选择和张作霖合作。

北洋军阀占据了优势却还输得一塌糊涂,说到底就是无法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才被逐个击破。

吴、孙一倒,张作霖这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只可惜这个时候却已经晚了。

老冯和老阎一看,好家伙,张、吴、孙三个人人多势众都要输了,那当然得赶紧城头变换大王旗了!

于是,老冯和老阎就筹划着加入北伐阵营。

老冯生怕错过时机,匆匆忙忙地回了国,然后收拢了旧部誓了师,赶上了分桃子的末班车,再一次强势崛起。

他分到了桃子之后,也就又一次有了自己的地盘,所以开始大肆扩充自己的实力,从而有了四五十万人马。

这就是老冯的第二个巅峰时期,也就是他的实力达到了巅峰。

老冯有了四五十万人之后,心思就又忍不住开始活络起来了,这是他的个人天性,一辈子也改不了。

然后他就找“李白”、老阎等人合作,想着再倒一把,让自己的实力再上一层楼。

谁料他这一次却倒垮了自己,他那老一套用在蒋家志清身上不管用了,被蒋家志清打得狼狈不堪,再也爬不起来了。

纵观老冯的一生,他每一次实力的上涨其实都伴随着两个字,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倒戈”二字。

他也是尝到了这两个字所带来的甜头之后,这才一发而不可收拾,倒完了袁倒段,倒完了段又倒吴,倒完了吴又倒张......

总之,他就是这样沉迷在不断的“倒戈”之中,获得了人生当中的两个巅峰。

老冯当年倒了吴佩孚,成了北洋政府的掌舵者。

又想着依葫芦画瓢地去倒蒋家志清,想着也能成为南京的掌舵者,却没有想到蒋家志清竟然如此难倒。

老冯啊,就是成也倒戈,败也倒戈。

4

民国时期的大军阀中,段祺瑞也好,曹锟、吴佩孚也罢,包括奉系的张作霖在内,我最看不上的就是冯玉祥。

因为冯玉祥为人处世太差劲,经常在领导和朋友背后捅刀,在清政府统治的时候,发动滦州起义,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倒袁世凯,这两件事吧,其实也说得过去。但是,后来又反段祺瑞,又反吴佩孚,又反张作霖,中原大战的时候还反蒋介石,把所有能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

张学良对冯玉祥的评价就不高:冯玉祥这人专门说假话,他差不多没有真话,我跟他接触就有这样的感觉。但结果还不是欺骗到他自己身上,冯的失败就是因为谁也不信你了。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在1926年下野后,短短两年时期到1928年在西北迅速扩军达到40多万呢?这也是我虽然看不上冯玉祥但是挺佩服他的地方。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身为直系的冯玉祥接受了张学良50万大洋的贿赂,带领三万军队返京,发动北京政变,囚禁当时的民国总统曹锟。1925年又股东郭松龄反奉,1926年时候奉系和直系开始把炮头对准冯玉祥,迫于压力,冯玉祥宣布下野,然后赴苏联考察!

为什么冯玉祥赴苏联考察,不去其他地方?并且在1948年死在了苏联的船上?就是因为冯玉祥在这时候已经开始走亲G路线,早在1925年在得罪北洋军阀时,冯玉祥就开始找当时的国民党合作,而当时国共还没有破裂,由于我党极力拉拢冯玉祥,给了冯大量的支持。

冯玉祥1926年3月份到苏联考察,5月份加入中国国民党,7月李大钊电请冯玉祥回国,8月中旬回国后就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9月份成立国民军联军,五原誓师,说明冯玉祥通过“红”的思想攀上苏联这个高枝,在苏联和国民党的帮助下迅速扩大队伍的。

在当时的民国割据来看,大部分的军阀都会寻找外国列强的支持,比如,吴佩孚有英国人的支持,张作霖有日本人的支持,其实广州国民政府在孙中山时期是获得苏联支持的,但是1925年孙中山死了,苏联可能就开始了两手准备,在1926年扶持冯玉祥。

但是1927年的时候,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的时候,冯玉祥也开始驱共,和苏联政府闹掰了,就是冯玉祥拿了苏联的钱,但是没给人办事。

在张学良晚年回忆冯玉祥的时候说:冯玉祥死得很惨。我认为那是俄国人有心把他弄死,烧死了。在船上,有个小电影机,我也有一个,它是有一个变压器,变压器容易着火。

5

冯玉祥前后有两次扩军,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下1920-1930年间军事扩充的方式

读这段时间历史的朋友会很诧异,怎么谁谁的军力迅速扩张,怎么谁谁几十万部队迅速没有。这就需要我们来解读一下。

1、军阀混战与会盟

在袁世凯死后,北洋内部开始分崩离析;到了陆建章死后,暴力解决北洋内部矛盾开始出现

直皖战争双方动员了近20万军队,吴佩孚在击溃皖军核心部队后,对方就兵败如山倒了。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一支部队阵前倒戈,造成奉军瓦解,溃败。

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从前线回来兵变,直军兵败,吴佩孚嫡系第三师覆灭,后来难以东山再起。

其实这时候,看着军阀混战规模越来越大,其实核心部队就几万许多是获得中央政权后,实现军队迅速扩充。东北军按理论上说嫡系最多,也免不了这。阎锡山军力长时间保持在两万,就在于其没法通过收编扩充。

(直奉战争)

2、冯玉祥的两次扩军

冯玉祥在掌控北京政权的那一刻,就不在一样了。战后获得和张作霖平起平坐待遇。部队编为国民军。冯玉祥任国民军司令兼一军长,胡景翼任二军长、孙岳任三军长,一度控制河北(至少平汉路河北段)、河南、察哈尔、绥远等地。之后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其部自然被称为“西北军”。在苏联的支持下,冯玉祥所部达到15万人。后来又有了魏益三第四军和方振武部第五军。兵力达到三四十万。

但这是一支会盟的部队,随着南口会战与雁门会战失败。三军主力在徐永昌带领下进入山西。四军归了吴佩孚。韩复榘、石友三两个师归了阎锡山。全军剩下三万多。

(五原誓师)

随着冯玉祥回来,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收编五原周边部队,韩、石两师回来,部队到达八万。确立“进军西北,解围西安,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战略。在西安一举击溃镇嵩军,然后在豫西镇嵩军刘镇华就降了冯玉祥。西安二虎都纳入冯部。西北甘、宁、青都迅速纳入冯部,有的马家军将领也从征。部队再次达到数十万。北伐又获得河南地盘。甚至在河南灭佛,部队进一步扩充。

(西北军骑兵)

3、会盟时代的衰微

北伐的四大集团军就是大会盟,每个集团军内部又有小会盟。第一集团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有黄埔军校毕业生充实部队,会盟程度低点。二四集团军都是会盟组成的。

蒋桂战争把桂系的其他部队去除,桂系回到了广西。

(中原大战战前形势)

中原大战,冯玉祥帐下杨虎城、韩复渠都已经不再帐下,已经开始瓦解。在战后西北军没回到西北,流隅山西。自然就瓦解了。

中原大战的胜利让蒋介石成为领袖,中央军稳步扩大,各地方陆续服从中央。之前的会盟裹挟逐步衰微。

(中原大战影响历史深远)

总结:

1920-1930的军事变化波云诡谲,你方唱罢我登场,几十万兵力变成几万,甚至一无所有;几千部队也能收编到几十万,张宗昌、褚玉璞直鲁联军一度20万。这就是当时的情况,魏益三在1625-1926年一度换了五个东家,可见会盟收编变化之快。到了中央大战后,新的中央权威确立,历史走向了另一个时代。

如此就明代冯玉祥如何扩军到五十万,也明白其为何很快瓦解了吧。

参考文献:

《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初稿长编》建议通读,很有价值。

韩高飞. 国民军在临夏的军政活动及影响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

张小树. 国民军入甘及社会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

杨明治. 试析国民军与晋系的关系(1924—1927)[D].河北大学,2004.

刘敬忠,王树才.试论冯玉祥及国民军在1925—1927年的政治态度[J].历史研究,

王涛. 豫陕境内军队匪化研究(1916-1928)[D].扬州大学,2007.

陈祥.两次直奉战争期间张作霖整合东北地方权力研究[J].东北史地,2012(05):51-58.

黄诗玉,代伟.论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对北洋军阀残余的收编[J].文教资料,2011(13):95-96.

崔海峰. 国民党党军体制的建立与变异(1924-1928)[D].吉林大学,2009.

罗志田.北伐前夕北方军政格局的演变:1924—1926年[J].史林,2003(01):73-90+124.

习五一.论一九二七年奉吴河南战争[J].历史档案,1988(04):105-111.

李军.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失败的原因[J].近代史研究,1985(02):158-170.

6

冯玉祥在短时间内能兵力大涨,主要是当时的形势对他有利。

首先要说一下,在北伐战争后期,冯玉祥和武汉国民政府一起击败据守河南的奉军以后,冯玉祥所部确实号称有50万。但是这只是号称而已,并非实数。

而且这个是包括了冯玉祥一路招降纳叛,收编原本依附吴佩孚和张作霖的各路小军阀部队,比如刘镇华的镇嵩军等部以后的数字。这些小军阀只是迫于形势暂时依附冯玉祥而已,随时会因为形势变化而转换门庭。实际上冯玉祥的核心部队大约只有20万左右。当然在当时也算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军事集团了。

不过即使如此,在大约8个月以前,原本占据绥远、北京的西北军刚刚被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联手击败,损失惨重。最后能撤到甘肃的不过5、6万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西北军能从5、6万人扩充到20万,这个增长速度也是非常惊人了。

冯玉祥的西北军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扩充数倍,主要是时势使然。

冯玉祥和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在南口激战时,中国的革命形势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广州革命政府出兵北伐,在湖南和依附吴佩孚的赵恒惕展开了激战。等到冯玉祥战败时,北伐军已经杀到了湖北,吴佩孚仓促南下,被北伐军击败。

因此此时张作霖和吴佩孚根本没有余力去进攻冯玉祥的残部,而是忙着准备和北伐军作战。这就给了冯玉祥喘息之机,他重新整顿部队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

此外由于冯玉祥已经加入了北伐军阵营,因此也得到了支持广东革命政府的苏联的支持。苏联向冯玉祥提供了大批武器援助。这就给了冯玉祥招兵买马的资本。

所以冯玉祥借着北伐的声势东山再起,并趁着张作霖和吴佩孚无暇顾及自己的时机出兵陕西,一举击败了依附吴佩孚的刘镇华,声势大振。阎锡山见北伐军连战连胜,冯玉祥也出兵响应,最终决定倒戈支持北伐,北方的革命形势也出现了很有利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小军阀纷纷投入冯玉祥门下,他的军事力量自然大大增强。不过因为扩张太快,也留下了后来西北军分崩离析的隐患。

7

冯玉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阀之一,他统帅的西北军曾经也是国内举足轻重的一支军事力量,直到中原大战才彻底瓦解。而冯玉祥是军阀中少数从士兵做到总司令的,他能有这个成就,一是靠陆建章的扶持,二是他自己部队掌握的牢,三是能抓住时机。

陆建章的赏识,对于冯玉祥初期的发展非常重要冯玉祥家中并不富裕,所以1891年他9岁时就在军中挂名,15岁正式从军,此后他先后在淮军、武卫右军、北洋新军中服役,到1905年时,冯玉祥从军已经9年,不过是北洋第6镇的一个排长。不过此时的冯玉祥时来运转,因为他平时刻苦学习,加上又在私塾上过学,能识文断字,因此被协统陆建章看中,主动提出把自己妻子的侄女刘德贞介绍给冯玉祥为妻,并请标统王化东前去做媒。冯玉祥原本觉得自己地位太低,高攀不上。不过标统王化东也很赏识冯玉祥,因此极力撮合,最后冯玉祥和刘德贞结为夫妻,也和陆建章成为了亲戚。此后陆建章就大力提拔冯玉祥,短短5年时间,冯玉祥就被提拔为管带,也就是营长的职务,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一个大的飞跃。


辛亥革命时冯玉祥参加了滦州起义,本来要被判刑,也是陆建章出面搭救,仅仅是免职了事。1912年,袁世凯命令陆建章组建左路备补军,赋闲在家的冯玉祥就被路奖章任命为前营营长。1913年,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冯玉祥升为团长。1914年陆建章任陆军第7师师长时,冯玉祥被任命为第14旅旅长。而在同年陆建章出任陕西督军时,冯玉祥又被提拔为第16混成旅旅长。我们可以看到,从11912年起,冯玉祥每年都能升一级,这个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了,这很大一个原因是陆建章的大力扶持。直到陆建章被陈树藩驱逐出陕以后,没了实权,对冯玉祥的扶持才告一段落。所以说陆建章的赏识,对于冯玉祥初期的发展非常重要。


冯玉祥对于部队抓得牢,又能把握机会,所以逐步壮大冯玉祥招募士兵的时候大多亲力亲为,自己亲自去挑选士兵,然后再从招募士兵中挑选人才,由他设立的军士培训班等培训机构加以培训,然后委以重任。像后来冯玉祥部队中的骨干佟麟阁、冯治安、孙连仲、刘汝明、吉鸿昌等人都是这么培训出来的,外来的军校毕业生大多只能当当参谋这样的闲职,因此他的部队早期凝聚力极强。像冯玉祥是陆建章扶持起来的,和陆建章关系不好的人自然看他不顺眼,其中就有段祺瑞。1917年4月1日,段祺瑞借故将冯玉祥免职,改命杨桂堂为第16混成旅旅长。但是冯玉祥虽然被免职,和旧部的联系一直不断。1917年7月张勋复辟时,杨桂堂进京去面见张勋。第16混成旅旅长参谋长、团长、营长等立即请冯玉祥回来主持大局。冯玉祥立即通电拥护段祺瑞讨逆,段祺瑞虽然对冯玉祥不大满意,但是为了利用第16混成旅,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重新任命冯玉祥为旅长。


而在1918年冯国璋和段祺瑞为了武力统一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时,冯国璋请陆建章出面让冯玉祥通电主和。段祺瑞再次下令免去冯玉祥旅长职务,同时命曹锟率军包围冯部,就地解决。第16混成旅立即以战斗状态相迎,曹锟为了避免事态闹大,电请让冯玉祥留任。段祺瑞也只能同意。段祺瑞当时大权在握,连冯国璋都要看他脸色,但是却对冯玉祥一个旅长没什么办法,可见部队掌握的牢有多重要。


冯玉祥也能把握机会,壮大自己的力量。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时,此时已经是陕西督军、第11师师长的冯玉祥果断放弃陕西督军位子,率军入河南协助曹锟作战。虽然事后因为吴佩孚作梗,冯玉祥河南督军的位子没做多久就被免职,但是冯玉祥还是借机扩军5个团,手下有1个师3个混成旅,3万大军,实力大增。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已经冯玉祥又联合同样和吴佩孚有仇的胡景翼、孙岳发起北京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大量收编直系败军,仅冯玉祥的国民一军就从3万扩充到8万,从而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之一。


8

冯玉祥是有名的布衣将军,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与张作霖一样有着守土爱国的一腔热血,1924年他与张作霖合作将吴佩孚打出北京,此后不久他们在争夺北京政权的时候大打出手,冯玉祥当时还是不能够打的过张作霖的,失败后,冯玉祥又回到了自己的西北老家,为了能够东山再起,他开始寻求国外力量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冯玉祥的兵力从没有达到过五十万,最多的时候是四十万,当时在兵力上他是所有军阀兵力之最。可惜在中原大战直接让这位“西北王”的西北军,直接覆灭。他到底是怎么起山的呢?

1、苏联与冯玉祥情投意合

当时苏联也看到了中原大地上,军阀割据。他们也想要更多的利益,因此急需要与一个军阀合作,与军阀合作的好处有很多,当时英、美国家都在中国有支持的军阀势力。军阀允诺只要自己当上大总统,有什么条件尽管提。

苏联无法错过这个无法令人拒绝的条件,他开始寻求合作伙伴,当时吴佩孚是苏联联络的第一人选,只不过被英国先下手为强。从战略的角度上来看,苏联选择了冯玉祥,当时冯玉祥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因为他也急需一位伙伴帮助他。

短短三年,苏联为冯玉祥提供了1600多万卢布的军火,当时短短几天,就直接让冯玉祥乌鸦又变凤凰,当时冯玉祥的实力还不是最鼎盛。

2、冯玉祥收编陕北军阀

冯玉祥实力日益渐大之后,陕北的一些军阀都归顺了冯玉祥部,其中有陕西井岳秀,西安杨虎城,镇嵩刘镇华,他们都先后投入了冯玉祥的门下,西北军又增添了十几万装备精良,作战实力强悍的军队。

冯玉祥起山后,西北地区的一些小军阀要么被消灭,要么就得归顺,于是第二批邓宝珊,高桂滋、弓富魁等也纷纷来投。就这样冯玉祥的部队一日比一日壮大,手里还有苏联运来的钱和枪,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就连不可一世马家军都表示臣服。

他的西北军可谓是今非昔比,就连曾经打败过老冯的张作霖也开始有些担心老冯会不会找自己报仇。而此时他也不需要苏联的帮助,直接与苏联闹翻,“过河拆桥”真是这位军阀最爱用的计谋。

3、冯玉祥特别会笼络人心

冯玉祥在自己的队伍逐渐壮大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在与其他军阀没有接受过军校学习的部队,他都能够以人数上,绝对的优势压倒他们。可是一旦遇到了有过训练接受过有专业指挥官的部队,他就算是能够打败他们也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因此冯玉祥效仿张作霖,自己开办学校,让自己的指挥官一批一批的进入,学习战争知识!他想这样就能够屡战屡胜,可能是由于学校老师也没有过多的专业知识,因此从学校出来的军官在战略上并没有很高的建树。

而且他本人提倡官兵平等,一般出现在人视角里的模样就是一个大头兵,说实话站在人堆里,都不认识他。

不过实力如此强悍的西北军,还是在一场战争中就被打的七零八落。战争真的是一个绞肉机,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9

1926年8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并于9月17日在五原誓师,重组国民革命军联军,接受国民党领导。

由于北有苏联支持、南有广东政府声援,内有共产党的政治工作,加上冯玉祥的个人威信,西北军迅速恢复元气并扩大。1927年,国民联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下辖九个方面军,参加北伐,部队达到25万人,后达到40万(不是50万)。这段时间是西北军最鼎盛辉煌的时期。

10

国民军受到直系和奉系的联合攻击,后又有晋军的压迫,千里转战苦战数月终告不支,一路西撤。由于此时冯玉祥尚在苏联访问求援,国民军代总司令张之江领导能力和威望不足,致使撤退混乱,军心动摇,原本有计划的撤退变成了溃退。再加上韩复渠、石友三等率部投晋,南口大战前拥兵20万之众的国民军(含国民2军、3军余部和5军方振武部)西撤后只剩不足5万人,且散落四处,缺粮少弹,衣食无着。冯玉祥得知后立即从苏联动身回国,在五原召集旧部,全体加入国民党 ,举行五原誓师,冯玉祥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联晋图陕,挥师千里解西安之围,然后挺进中原,举行北伐。在一路征战的过程中,西北军得到苏联的大量武器援助,以前溃散、投靠他方的部队又回来了,同时又收编了许多部队(像打败镇嵩军后,刘镇华就率镇嵩军余部投靠冯玉祥,解西安之围后又收编了很多当地陕军,杨虎城部就是这时成为老冯下属的)。到北伐结束时冯玉祥的西北军已发展到四十万之众,成为当时中国大地最强大的武装集团。当然,这当中冯的嫡系部队估计只占一半左右,其余的都是暂时依附性质,恐怕一有好去处就另谋高枝,像方振武部北伐结束不久就投靠蒋介石了,刘镇华、杨虎城部中原大战开始也投蒋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