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必是怀才不遇,而是没多少仗可打吧。

根据黄忠传的记载,他是南阳人,和刘表侄子刘磐一起守长沙攸县。曹操来了之后,长沙一带是自动投降的,黄忠成为韩玄手下一员将领。刘备夺取南方四郡的时候,黄忠又投靠了刘备。

整个长沙城能有多少兵,坐守长沙,远离政治中心,自然也没有太多的政治立场,没必要反对曹操,也没必要反对刘备。

大约在建安二、三年,长沙有一场仗。当时的长沙太守张羡听桓阶的建议,投效曹操,反抗刘表,但不久后被平定,应该是平定之后,刘磐、黄忠守长沙攸县。黄忠是否参与了平定张羡的战争,亦或是张羡的部众,投靠了刘表?记载不全。

就算黄忠参加了上述所有的战争,那战争规模也不大,烈度也不高,黄忠当时没有表现的机会。


入蜀之后,表现机会多。

自从加入蜀汉集团,黄忠表现机会确实多了,历史记载: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十四年,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黄忠这样有能力的人,加入蜀汉集团,应该有一定的归属感,毕竟自己最大的成就在这个集团完成。尤其是斩杀夏侯渊的功绩,使他与关、张、马、赵并列写入三国志。

黄忠不是个例,或许真是刘表的领导方式有问题

刘表主政襄阳的时候,重用的大将只有黄祖。孙坚攻襄阳的时候,是黄祖带兵抵抗,并成功击杀孙坚。孙家在东吴兴起之后,江夏成为抵抗孙家的战略要地,襄阳一带已经比较稳定,所以刘表又派黄祖到江夏镇守。黄祖是刘表治下第一大将,表现也还行,毕竟面对一帮东吴猛将,成功抵挡孙家大约十年的进攻,很不容易。

但是刘表治下还有很多猛将,当时都不显眼,如文聘、甘宁、魏延等。

甘宁的故事网上讲的比较多,他从蜀地流落到荆州,不得重用,到了东吴方展现自己的实力。演义中他带领一百多人偷袭敌营,在历史上确实有记载。

文聘归曹操后,驻守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其能力当在黄祖之上。

魏延到了刘备麾下,也是非常勇猛,算是关羽、张飞去世后,最会带兵打仗的武将(丞相算文官)。

刘表治下确实有些人才,用这些人才谋取北方固然是很难,但是要谋取江东,只怕不难,尤其是孙家在江东立足不稳的时候,更有机会。可惜了,刘表本人胸无大志,自然没兴趣甄别人才,这些人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最佳贡献者
2

黄忠早年职位不算低,也参加了多次作战,只不过,他当时不在历史的主线上,故不太容易出名罢了。

黄忠早年经历:大战太史慈

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三国志.黄忠传》

黄忠很早就作了中郎将。

考虑到他主公刘表自己也只是一个荆州牧,中郎将已经算是个不小的官了。

吕布帐下,高顺是中郎将;张辽投奔曹操时,一开始也是中郎将。

黄忠干了什么呢?

刘表从子磐,骁勇,数寇于艾、西安诸县,策于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三国志.太史慈传》

刘磐、黄忠数次进犯,孙策令太史慈督诸将迎战。

次要战场的角逐,引发出两个谜团

刘磐骁勇,黄忠、太史慈都是一时良将。想来此处作战不应缺少故事。

尤其对于喜欢“斗将”的《三国演义》来说,完全可以分出半个回合来描写黄忠、太史慈两位顶级射手斗法呀!

可是,老罗似乎也看不上这里。

很简单:这个战场,在当时是次要战场。

对整个汉末三国历史进程来说,刘表、孙策(孙权)的争战,相对于北方袁绍、曹操、吕布们来说,就显得比较次要了。

而就孙策、刘表的角逐来说,长江沿线的江夏等地的角逐,才是主要战场。

而黄忠、太史慈们斗法的建昌、海昬,由于山地限制,非用武之地,只是小规模冲突的场所。

因此:虽然黄忠、太史慈足够牛逼。但两位猛人在这个次要战场角逐,也就没有什么大动静了。

由此,也就引发了三国历史中的另外一个谜团:太史慈的定位问题。

《三国志》中,太史慈与刘繇、士燮这些军阀列在一个传中···

想来,孙策也是实在没工夫来打理这个战场,干脆悉数委托给了太史慈,让太史慈在这里“高度自治”吧。

黄忠、太史慈在建昌一代的斗法,想来是爬山涉水、十分辛苦的。

不过,两位猛人在此的斗法,却因影响太小、太次要,而显得鲜有人提及了。

看来:要想有影响力,还是要去时代的主战场。

3

不是没有表现,而是没有记载。

自从刘表接手荆州以来,他与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不同,更愿意偏安一隅,无夺天下之意。于是,荆州便让人误以为是乱世中的清闲之地,武将们的刀剑估计都快生锈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追随刘备出征西川的荆州班子,表现得十分抢眼,尤其是年过花甲的黄忠,勇冠三军。那他年轻时都在干啥,为何就没有留下精彩的故事呢?

史书中虽无相关记载,但是,也许我们可以从荆州数十年的历史中找到线索。

荆州早就是险象环生、叛乱不断

荆州南部多为蛮夷所据,即便经过了300年的汉化,仍与中原格格不入。在时局动荡的汉朝末年,双方矛盾开始升级。

公元162年,艾县盗贼1万多人攻打长沙郡,荆州刺史刘度仓惶出逃。零陵郡、武陵郡蛮夷相继反叛,战火燃烧到江陵。之后,度尚被举荐为荆州刺史,与太常冯绲率军十万,才平定荆州之乱。

公元180年,苍梧郡、桂阳郡再生叛乱。零陵郡太守杨璇受到田单火牛阵的启发,特意为叛兵准备了火马阵。他命令士兵在马车上放置装满石灰的大袋,马尾巴上系上布条,将其点燃,受尽的马匹闯入叛军阵地中,石灰吹得他们睁不开眼睛,叛乱由是被平定。

公元184年,10万黄巾军占领宛城,朱儁和时任荆州刺史徐璆历时多月才平定黄巾叛乱。

公元186年,江夏人赵慈发动叛乱,杀死南阳太守秦颉,连下六城。时任荆州刺史王叡出兵5000,斩杀赵慈,收复南阳。同年10月,平定武陵蛮人叛乱。

公元187年,长沙郡区星自立为将军,聚众1万多人围攻长沙。随后,零陵郡周朝、桂阳郡郭石相继起兵叛乱。孙坚被紧急任命为长沙太守,与荆州刺史王叡平定诸郡之乱。

公元189年,天下诸侯云起讨伐董卓,武陵太守曹寅伪造朝廷文书,孙坚奉命逼死王叡。孙坚在北上的途中,又杀死了南阳太守张咨。之后便赶到鲁阳,与袁术合兵伐董。

公元190年,刘表奉命出任荆州刺史,与当地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谋划,设计斩杀荆州各县宗贼,从此掌握了荆州大权。

黄忠可能参与哪些战斗?

公元220年,黄忠去世,这位关羽口中的老兵,估计享年70岁左右。那么,公元190年,他差不多为40岁,便被到任不久的刘表任命为中郎将。另外,黄忠以60多岁的高龄追随刘备出征益州,70岁左右能在汉中之战中斩杀夏侯渊。据此可以推测其过往履历必定不同凡响。

一、参与平定蛮夷叛乱和黄巾起义

如上文所述,荆州地区向来盗贼猖狂,南部蛮夷时常作乱,特别是公元180年之后的10年间,战火从未熄灭。

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彼时正值壮年的南阳人黄忠,岂能逃过战火的洗礼?不难想象,10多年的战乱,使得黄忠从一位默默无闻的士卒,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将领。

二、平定张羡之乱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打响,时任长沙太守张羡,与刘表不和,想要率领荆州南部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归附曹操。刘表趁着曹操无法脱身,迅速出兵镇压了此次叛乱。

之后,刘表便将侄子刘磐派往长沙郡攸县,任命其为长沙太守,黄忠与他共同坐镇长沙郡。可见,黄忠至少参与了此次平定张羡的叛乱

三、对战太史慈

需要说明的是,之前,荆州治所一直在武陵郡的汉寿县,与长沙郡相邻。直到刘表上任后,才迁徙到襄阳。

因此,刘表安排刘磐和黄忠坐镇长沙郡,实际上是为了监控荆州南方四郡,以防蛮夷作乱。

除此之外,刘表安排骁勇的刘磐于此,不乏觊觎东面豫章郡之心

孙策刚攻取豫章郡不久,人心未附。另外,此时曹操与袁绍正对于官渡,孙策正忙着准备北上偷袭曹操。于是,刘磐常常侵袭豫章郡的艾、西安各县。孙策见状,便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以对付刘磐。不久,刘磐便停止了对豫章郡的侵袭。

黄忠作为长沙的武将,极有可能与太史慈交过手,不过,他至少没有战胜太史慈,否则刘磐不会知难而退。

结语:

史书虽然没有详细记载黄忠追随刘备之前的生平,然而,他能老当益壮,在古稀之年斩杀夏侯渊,年轻时也绝不会碌碌无为。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荆州,南部多为蛮夷,与汉人冲突频发;而北部又紧挨汉朝时政中心司隶校尉部,襄阳又为兵家必争之地,常遭遇叛军的重兵压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黄忠,荆州南阳人,正是在这多年战乱的洗礼中,终于成长为勇冠三军的将军,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就英雄吧。

4

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一批不服老的武将,他们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有着耀眼的表现。譬如,黄忠、严颜、王凌,等等。而在这些人中,又以黄忠的表现最为出彩。

黄忠,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武将。而其在前半生之所以没有闻名于天下,除了怀才不遇之外,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平和心态有关。

虽然黄忠的出生时间不详,但是根据一些事件的记载,大概可以推断出其出生在汉桓帝后期至汉灵帝初期之间。在这一段时期,东汉王朝虽然没落,君弱臣强,宦官当道。但是,国家社稷还是把握在汉帝的手上,还未发生能够掀起动荡的大乱。

所以,生活在这段时期的黄忠,在大汉没有有效的提拔机制的宦途上,自然是没能踏进官场。随后,黄忠娶妻生子,一家人辗转到了荆州。但不幸地是,黄忠的儿子早夭,妻子在儿子死后亦不久病逝了。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之下,黄忠的心态自然发生了变化。

因此,黄巾之乱,十八路诸侯讨董等一系列战争中,黄忠没有选择投靠这些诸侯,自然也没有参与进去,名声也肯定没有传播开来。

到了初平三年,也许是为了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黄忠才选择投靠刘表,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一职。而中郎将,简单地说,就是侍卫,主要负责保护自己的上司。当时,黄忠这位中郎将,保护的不是荆州牧刘表,而是刘表的侄子刘磐。也幸好是跟随刘磐,黄忠才能跟随刘磐去打孙策,有过和东莱太史慈交手的战绩。

但很可惜的是,刘磐对江东的侵犯只是小打小闹,而刘表又是一个毫无进取心,只想掌控着荆州一亩三分地的诸侯。在这样的诸侯统治之下,黄忠自然也没有表现的机会。

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试图一举覆灭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表和刘备。但是,当时正值刘表去世,荆州牧落到了刘琮的身上,而刘琮和蔡瑁等人去投降了曹操,刘备和孙权联盟。黄忠作为刘琮的麾下,又没有更换上家的心思,只有转到了曹操的麾下。

但是,当时的曹操眼中,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和刘备等人,自然也顾不上已经有一定年纪的黄忠了。因此,黄忠以裨将军的副将身份,直接听命于长沙太守韩玄。

这样的情况,直到了建安十四年才有所转变。这一年,发生了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盟打败。刘备势力抢先江东夺了荆南四郡,而当时黄忠所在的长沙郡正当其中。也许是刘备慧眼识英才,又或许是刘备当时麾下没有过多的武将,又听到黄忠能够以箭术来镇压关羽,便起了爱才之心,很大程度上重用了黄忠和魏延。

刘备的知遇之恩,让黄忠产生了感恩和报答之心。故而,为了不让刘备失望,黄忠在入川作战,以及在汉中之战中,做出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成功的挤进了蜀汉“五虎上将”的队伍,成为关内侯,后将军。这样一来,黄忠也算是光宗耀祖,不负刘备所望了。

5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而人才辈出,家喻户晓的名将比比皆是,其中蜀汉的五虎将之一的黄忠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

蜀汉五虎上将黄忠武艺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老来成名?

说起黄忠,人们很自然的就会在前面加上老将两字,确实,黄忠出名时已经很老了。关羽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想而知,黄忠当时的那些光辉业绩都是在中老年时赚到的,但老将也有年轻的时候,黄忠年轻的时候为何不为人所知呢?难道黄忠的功夫是老年时才学的,年轻时真的毫无建树。

这个当然不是,笔者认为年轻时的黄忠并不是没有战功,而是因为他实在太忠厚敦朴了。要不是魏延,他可能真的一辈子就默默无闻了。

那黄忠从小练就一身好武艺,但因为性格的原因

为人老实又不爱出风头,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只想讨个老婆生几儿子过平平安安的正常人的日子。但是在三国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平安哪里是那么容易说的,后来发生了黄巾之乱,他就带着妻子逃避到荆州。

在刘表手下当个步兵头,由于他不喜表露自己,为人低调所以无人知道他的才能。

凡人之武力,与年龄有必然关系,此乃常识。

黄老将军年逾古稀,仍然驰骋沙场,“勇毅冠三军”,不能不令人惊叹。由此可以想象,黄忠年轻时该是多么勇猛!顺带提一句,黄忠可从来没有靠什么宝物来提升武力。只是他年轻时未遇良主,英雄无用武之地,故未有壮举,大器晚成。

先是刘表其人不懂知人善用,再者刘表并无宏图大志

作为手下的黄忠又怎能上战场一展抱负呢?然后是曹操,他很可能并未见过黄忠,毕竟黄忠当时只是小小的中郎将,又怎会引起曹操的注意呢?第三种可能是黄忠虽然勇猛,却并不是将帅之才,试想若黄忠真是奇才,在刘表、曹操手下时怎会被埋没呢?而关于黄忠那百步穿杨的箭法和与关羽战平的说法也不过是三国演绎中杜撰的,历史上的黄忠除了勇猛和斩杀夏侯渊的战绩外,并无其他特别表现。

黄忠之所以在汉中战役后被雪藏,很有可能是由于关羽。

关羽一向看不起黄忠,知道黄忠和自己并列之时就很不高兴,闹了点情绪,刘备和诸葛亮又一向偏袒和纵容关羽自高自大的坏脾气,于是就此将黄忠冷冻起来。当然了,这也只是我们的一种推测。

黄老将军生平事略可考的也就是人生的最后八年(建安十七年至建安二十五年),这也是他老人家最辉煌的八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封黄忠为后将军,第二年,老将军即辞世。

6

首先,来说下黄忠何许人也吧。

了解三国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不服老的猛将,如王凌,廖化等,他们虽然有的已经年过八旬,却仍然领兵上阵杀敌,甚至有时战绩斐然,不输壮年,不过这些人都是由黑发征战到白发的,一生驰聘沙场,挥洒热血,然而有一个老将却是不同,他给人留下的只有老将的形象,他在人生的末几年才声名鹊起,得以在史书留下一笔,不用大家都应该猜到了,他就是蜀汉老将——黄忠。

再来看,黄忠之前不被重用的原因。

黄忠曾相继在刘表、曹操手下做事,后又成为了刘备手下的将领,因在汉中之战中临阵斩杀名将夏侯渊而扬名立万,话说回来,这时的黄忠连老年的如此勇猛,为何黄忠年轻的时候去默默无闻呢?我认为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黄忠可能并不是年迈的老将,至少在他成名时并不是,之所以人们总是把他当作老将,一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

二是史料记载,关羽曾说他不愿与老兵同列,但是历史上并没有黄忠出生年份的记载,关羽口中的老兵或许并不指的是年龄,也可能是黄忠从军的资历。

三是黄忠年轻时怀才不遇,没有遇到明主,光是黄忠临阵斩杀夏侯渊这一战绩就足以证明了黄忠的实力,毕竟三国时,能临阵斩杀名将的武将只有两位,另一名则是关羽,可是为什么当初黄忠在刘表和曹操手下时却一直默默无闻呢?

先是刘表其人不懂知人善用,再者刘表并无宏图大志,作为手下的黄忠又怎能上战场一展抱负呢?然后是曹操,他很可能并未见过黄忠,毕竟黄忠当时只是小小的中郎将,又怎会引起曹操的注意呢?

还有种可能就是黄忠虽然勇猛,却并不是将帅之才,试想若黄忠真是奇才,在刘表、曹操手下时怎会被埋没呢?而关于黄忠那百步穿杨的箭法和与关羽战平的说法也不过是三国演绎中杜撰的,历史上的黄忠除了勇猛和斩杀夏侯渊的战绩外,并无其他特别表现。

况且,当时斩杀夏侯渊还有法正等人的计策加持,再加上当时刘备麾下大将人才不多,他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7

黄忠是一位十分骁勇的武将,在蜀汉建立中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定军山刀斩夏侯渊、与关羽交手平分秋色,刘备称汉中王封前、后、左、右四将的时候,黄忠任后将军,权位仅次关羽。在刘备发起的东征战役中,黄忠发挥的也不错,在富池口大败吴军,以身犯险,战役随胜,黄忠永逝,刘备当时悲痛不已。

按照这样来看,黄忠绝对是一位非常骁勇的战将,这样的将领居然在年轻时期并没有什么名声,这是不正常的。难道黄忠在年轻时真的不行吗?接着来看本人的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私信必删

1、怀才不遇,实为可惜

黄忠的骁勇从他追随刘备后的战绩中就能看出,黄忠在追随刘备前,他的主公是荆州的刘表,当时黄忠的职位已经做到了中郎将,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当时吕布的部将高顺不过也是一名中郎将。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在荆州时曾与刘磬收复长沙等孙策占领的地区。

他在这些战役中付出了很多,曾多次与太史慈大战。要知道当时的太史慈可是孙策的心腹,在战役中黄忠、太史慈数次斗法,最终以黄忠助刘磬战胜太史慈告终。不过这些功劳都记在了刘磬的头上,黄忠所获得的奖赏,实在是微不足道。黄忠在刘表地区最高的职位也只是一个中郎将。

在刘磬升官后,黄忠被遗忘在长沙,当了一个小小的守将。直到太守韩玄上任后,才将黄忠迅速扶正,黄忠成为了长沙地区的第一守城将领,此时的黄忠已经快要迈入老年,在镇守期间屡屡与甘宁等将作战,黄忠的战绩颇丰,只可惜当时刘表与孙策的交战根本不能与北方袁绍、曹操的对决相提并论,因此黄忠一方面是怀才不遇,另一部方面只能说他没有身处主战场。

2、历史原因,黄忠埋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私信必删

黄忠早期被埋没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由于黄忠没有身处在北方的主战场,因此想要从正史或演义中找出黄忠的战绩,还得从其他人的记载中寻找。如若按照当时黄忠的能力,且他身处北方的主战场,他能够留下的战绩远不止战太史慈、战甘宁、战平关羽。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黄忠在追随刘备后,迅速发光发亮。攻定军山,在法正的帮助下刀斩夏侯渊,仅此一战便能让黄忠扬名立万,当时的夏侯渊是曹操的心腹大将,是一位难得的将才,这样的人被黄忠一刀斩于马下,曹营中怎能不惊?因此黄忠是属于大器晚成。

黄忠年轻时期的确没有像关羽那样过五关斩六将的战绩,可从二人的交手后表明关羽最多与年迈的黄忠战个平手,黄忠年轻时的实力定然不弱,至于二人年轻时交手谁赢谁输就不得而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私信必删

总结:

黄忠年轻时期的战绩的确比不上关羽、赵云等蜀汉名将,这些只不过是黄忠没有身处四战之地。说白了当时的主战场在北方,孙策与刘表说白了就是在小打小闹,黄忠的确是被怀才不遇,不过他依然能够大器晚成,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关注我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

8

我是劳动人民,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五虎上将的黄忠,在年轻时候没有突出表现,说是怀才不遇也无可厚非。黄忠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50岁左右归顺刘备,才开始帮助刘备开疆拓土。最经典的战役是70岁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

至于黄忠年轻时候为什么没有突出表现,我分析是以下原因。

  1. 黄忠年轻时候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还没开始,那时候社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黄忠在长沙只需要负责一些常规的安保任务,这样的工作,注定不会有太突出的表现。
  2. 年轻时候的黄忠和赵云有很多相似之处。投靠的主公都是没有多大理想的人物,赵云的公孙瓒,黄忠的韩玄性格都差不多。相比较来说,公孙瓒还更有魄力,能够和袁绍硬扛的人真的不多。
  3. 长沙地处偏僻,临界的桂阳赵范更是没有魄力的人物,导致长沙桂阳两地根本不会有什么冲突,黄忠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以上就是个人对黄忠年轻时候没有突出表现的一点看法,抛砖引玉,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看法。喜欢劳动人民的呢,欢迎关注支持一下!

9

三国时为啥年轻的黄忠没啥表现,是因为怀才不遇吗? (流誉原创 抄袭必究)



虽然不能排除提问,但也不能肯定是这原因。因为世事复杂,人生浮沉,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各种外部因素,也可能与黄忠自身有关。诗曰 : 甘罗发早子牙暮,范丹贫穷石崇富,各人自有机遇时,难说怀才被人妒。“甘罗十二为宰相,周瑜七岁把兵领”,这说的是早熟的典型,首先应肯定,甘罗、周瑜都是少年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的小能人,但也不能排除当时发现、敢于大胆使用他们的伯乐。一个能干的人,自身才能当然是主要的,但不善于推销、及时抓住机遇,也有被埋没、或错过年轻时代的可能。


拿同是三国时代,又与诸葛亮成对头冤家的司马懿来说,司马懿生于汉灵帝光和二(179)年,比诸葛亮还大两岁。司马懿虽然名气也很大,但如果比较司马懿、诸葛亮出名的早晚,则司马懿要迟得多。诸葛亮在建安十二(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就逐渐名声大噪,而司马懿有点名气的时候,要晚二十多年。是司马懿没才能、缺智慧吗?恰恰相反,司马懿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过了头。比如,司马懿最早出仕,在建安六(201)左右,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托人介绍,把司马懿安排在曹操刚收复的河内郡,担任上计掾(读yuan)司马懿本来想找荀彧,但门官不认识他,三言两语把司马懿打发了,司马懿觉得被轻视,就留下一封信,说自己患了风痹,不能履职,就回了家。



可司马懿不懂医,胡乱写的“风痹”,惹下麻烦,这不是小病,需要好几年,才能康复。曹操对人事很重视,听到河内郡上计掾患病,让人调查,这下司马懿只好没病装病,这一装就耽误了六、七年,直到后来荀彧有了空闲,给司马懿写信,才第二次进入曹操阵营。其实,这时候司马懿出仕,只比诸葛亮跟上刘备,稍晚几个月。诸葛亮、司马懿出名早晚,主要是领导不同,二人自身定位有别。在这期间,司马懿和老婆张春华,还干过一件惊人的事情 : 司马懿一时大意,从装病的房子跑出来,被一个丫鬟看见了,为了不留后患,斩草除根,夫妻合作把这丫鬟杀害,炖成肉酱,毁尸灭迹。有了如此凶残、老道的装病历练,不难想象,对付一直锦衣玉食、骄奢淫贻的曹爽之流,还不是小菜一碟?



另一个例子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要说不出名也不恰当,但相比年龄更小,从军入伍更晚的卫青、霍去病,李广的名气就逊色多了。李广早在汉文帝十四(前166)年,就是抗击匈奴的名将,可直到孙辈的汉武帝,仍然封候都难。而年轻一代的卫青、特别是霍去病,两个人一个大将军,关内候,一个骠骑将军,冠军候,功劳、名气,堪称功盖华夏、名震九州。李广怎么说,是怀才不遇吗?运气、机遇这事真不好说。



再就是上面诗歌中的姜子牙,年轻时候,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七十多岁,才名声大噪。其中的原因,更是复杂难以言表。至于黄忠年轻时,是否怀才不遇被埋没?史料记载不详,不好妄下论断,但需要说明的是,从以上列举的例子看,并不都是非黑即白,所以,对这类事情,不能简单化,想当然,需要针对事情,具体分析。

10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而人才辈出,家喻户晓的名将比比皆是,其中蜀汉的五虎将之一的黄忠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蜀汉五虎上将黄忠武艺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老来成名?

说起黄忠,人们很自然的就会在前面加上老将两字,确实,黄忠出名时已经很老了。关羽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想而知,黄忠当时的那些光辉业绩都是在中老年时赚到的,但老将也有年轻的时候,黄忠年轻的时候为何不为人所知呢?难道黄忠的功夫是老年时才学的,年轻时真的毫无建树。

这个当然不是,笔者认为年轻时的黄忠并不是没有战功,而是因为他实在太忠厚敦朴了。要不是魏延,他可能真的一辈子就默默无闻了。

那黄忠从小练就一身好武艺,但因为性格的原因,为人老实又不爱出风头,对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只想讨个老婆生几儿子过平平安安的正常人的日子。但是在三国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平安哪里是那么容易说的,后来发生了黄巾之乱,他就带着妻子逃避到荆州。

在刘表手下当个步兵头,由于他不喜表露自己,为人低调所以无人知道他的才能。

凡人之武力,与年龄有必然关系,此乃常识。黄老将军年逾古稀,仍然驰骋沙场,“勇毅冠三军”,不能不令人惊叹。由此可以想象,黄忠年轻时该是多么勇猛!顺带提一句,黄忠可从来没有靠什么宝物来提升武力。只是他年轻时未遇良主,英雄无用武之地,故未有壮举,大器晚成。

黄忠之所以在汉中战役后被雪藏,很有可能是由于关羽。

关羽一向看不起黄忠,知道黄忠和自己并列之时就很不高兴,闹了点情绪,刘备和诸葛亮又一向偏袒和纵容关羽自高自大的坏脾气,于是就此将黄忠冷冻起来。当然了,这也只是我们的一种推测。

黄老将军生平事略可考的也就是人生的最后八年(建安十七年至建安二十五年),这也是他老人家最辉煌的八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封黄忠为后将军,第二年,老将军即辞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