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延是蜀汉功臣,对蜀汉的建立与维系都有功劳。

魏延是刘备破格提拔,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比追随多年的赵云职权还高,而魏延也用他的付出获得认可,魏延驻守汉中而蜀汉无忧。

诸葛亮是审慎型领导,凡事亲力亲为,但魏延是变通型将领,能够因时因势克敌,性格差距使诸葛亮疏远魏延,魏延也愈发对诸葛亮有微词,但从史籍而言,并没有魏延谋反的证据。

魏延作为统军将领,能够御敌于国门之外,杨仪主导朝政稳定民生社稷,两者本应该和睦相处,但杨仪难以驾驭魏延,宁愿滥杀功臣,不愿蜀汉出现动荡,所以魏延是以诸葛亮的名义被冤杀。

事实上子午谷奇谋是值得尝试,若能突袭夺取长安,对于提振拥护汉朝士气,即便失败或者被击败,能够以奇兵拖延住曹魏主力的方向,为诸葛亮夺取西北争取时间,可谓是利大于弊,诸葛亮错失时机很可惜!

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反骨,无非是功高震主威胁到皇权,诸葛亮有本领能驾驭,所以留魏延冲锋陷阵,杨仪却并不能驾驭得了,只能自断臂膀诛杀功臣。

最佳贡献者
2

站在一个人的角度,魏延之死是挺可惜的,这是一位对蜀汉忠心不二,而且是从刘备部曲出身,军事才能也没得说的一员大将,魏延的去世对于蜀汉将领方面来说的确是一重大损失,无论他的作战经验还是领军打仗方面在蜀汉都是超一流的。

所以对于魏延的死有二个字表示:惋惜。

站在蜀汉稳定,蜀汉大局的角度,魏延必须死,没得选。

为什么说魏延必须死?

魏延资格太老了,诸葛亮一死,无人可以节制魏延,一个无法节制的武将是一个国家的危险信号。

诸葛亮在死前作了这样的安排:

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

为什么安排魏延断后,因为魏延的忠心绝对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不担心他投奔魏国。不像刘封死前说悔恨不听孟达之话投降魏国。魏延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他是死忠。

诸葛亮这样设计是给魏延机会,如果真想处死魏延,诸葛亮会在生前拿下。

这样的设计就是让魏延选择,服从,则一切好说,不服从则自然手起刀落。


魏延是一员战将,他的政治情商是欠费的。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这是他的群众缘。魏延的想法很简单,诸葛亮死了,就应该由我接任。有这样想法的还有一个杨仪。

杨仪和魏延是死对头,他们能够在诸葛亮帐下相安无事,全靠费祎从中周旋。费祎从刘禅被立为太子之时就追随,他的儿子娶了刘禅的女儿,他的女儿嫁给刘禅的太子刘璿。

所以当时有好几股势力在这里绞斗,但是魏延对此毫无感觉,他本能认为自己就是接诸葛亮的班的。

诸葛亮已经让蒋琬接班,这一点刘禅同意了。蒋琬的资格比杨仪还要低,那怎么办?

蒋琬连杨仪都镇不多,别说是魏延了。杨仪是文官,乱也乱不了哪里,但魏延手中有兵。

从蜀汉的角度看,当魏延选择带兵继续北伐之时,他就已经上了蜀汉必死名单。

事实证明诸葛亮选择蒋琬的眼光是对的。蜀汉继续保持平稳。



魏延之事发生之后,使得蜀汉对武将的节制成了一个传统思维。不管是蒋琬,费祎,还是诸葛瞻第一个反应就是试图对姜维进行节制。

如果魏延不死并掌权,局面将会像姜维主政时期一样,频繁北伐掏空家底。

当杨仪和魏延都说对方造反。这个时候刘禅问信谁?

蒋琬当然说信杨仪不信魏延,因为杨仪比魏延容易搞定,不但如此,蒋琬还是怕杨仪,姜维等人搞不定,亲率中军从成都出发以防不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姜维其实就是魏延的翻板。

一个集体只需要一种声音,一个大局,这一点很多人会忽略掉的,因为只有一个声音才能团结。所以魏延之死很可惜,但也必须死。

以一将之死换蜀汉平稳,这笔帐很多人都会算,只是的确过于残酷,又是没有任何办法,就如同当年刘备流泪杀刘封,诸葛亮流泪杀马谡一样。相信诸葛亮做了这次安排,在夜深人静之时也会为魏延惋惜,长叹和落泪,但是一切大局为重,刀还是必须落下。

唉!

3

看过《三国演义》,新三国的人想必都知道。魏延是蜀国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去世之后蜀汉最厉害的大将。

一直跟随诸葛亮北伐,屡建功勋。

但最后还是被诸葛亮设计杀害,但到底又是为什么会被杀呢?

在古代,反骨是什么意思呢?

反骨又叫枕骨,脑上面突出的地方叫脑构,耳后突起的地方叫完骨。

在古代的时候,脑后有反骨的人都会被称为不忠不义和将来会造反的人,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魏延的性格。

建安24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治所定在了成都汉中作为成都的主要屏障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于是选择谁担任汉中太守成为了重要之重的事情。

当时刘备麾下大臣都认为张飞最适合担任汉中太守。

最后刘备却是选择了魏延。

一日,刘备宴请大臣,当大家的面问魏延,你准备如何镇守汉中?

魏延直接回答道,若曹操举兵而来。吾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为大王吞之。

据历史记载,刘备没有看错人,在魏延镇守汉中期间,魏延功勋卓著。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病死之前,召开秘密军事会议,没让魏延参加,诸葛亮决定撤军回成都时,魏延负责断后,姜维作为副将,杨仪任退军指挥,如果魏延不服从,接着按原计划行事。

对于这样的退兵方式,不出诸葛亮所料,魏延很不满意。

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很大的一部分,你觉得自己病死之后,后主刘禅驾驭不了魏延。

所以临死前为了给自己的接班人,扫除障碍。

所以不惜设计杀掉魏延。

4

我的看法是:历史问题不是咱们能够讨论清楚的,咱们只能是瞎猜测。只能看谁的实力和权利大,胜的活着,输的死呗!至于反骨之说那只能是历史的措辞罢了。

5

魏延的死也不过是蜀汉朝廷中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把了。魏延一死蜀国再无大将可以堪当众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