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个人的角度,魏延之死是挺可惜的,这是一位对蜀汉忠心不二,而且是从刘备部曲出身,军事才能也没得说的一员大将,魏延的去世对于蜀汉将领方面来说的确是一重大损失,无论他的作战经验还是领军打仗方面在蜀汉都是超一流的。
所以对于魏延的死有二个字表示:惋惜。
站在蜀汉稳定,蜀汉大局的角度,魏延必须死,没得选。
为什么说魏延必须死?
魏延资格太老了,诸葛亮一死,无人可以节制魏延,一个无法节制的武将是一个国家的危险信号。
诸葛亮在死前作了这样的安排:
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
为什么安排魏延断后,因为魏延的忠心绝对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不担心他投奔魏国。不像刘封死前说悔恨不听孟达之话投降魏国。魏延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他是死忠。
诸葛亮这样设计是给魏延机会,如果真想处死魏延,诸葛亮会在生前拿下。
这样的设计就是让魏延选择,服从,则一切好说,不服从则自然手起刀落。
魏延是一员战将,他的政治情商是欠费的。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这是他的群众缘。魏延的想法很简单,诸葛亮死了,就应该由我接任。有这样想法的还有一个杨仪。
杨仪和魏延是死对头,他们能够在诸葛亮帐下相安无事,全靠费祎从中周旋。费祎从刘禅被立为太子之时就追随,他的儿子娶了刘禅的女儿,他的女儿嫁给刘禅的太子刘璿。
所以当时有好几股势力在这里绞斗,但是魏延对此毫无感觉,他本能认为自己就是接诸葛亮的班的。
诸葛亮已经让蒋琬接班,这一点刘禅同意了。蒋琬的资格比杨仪还要低,那怎么办?
蒋琬连杨仪都镇不多,别说是魏延了。杨仪是文官,乱也乱不了哪里,但魏延手中有兵。
从蜀汉的角度看,当魏延选择带兵继续北伐之时,他就已经上了蜀汉必死名单。
事实证明诸葛亮选择蒋琬的眼光是对的。蜀汉继续保持平稳。
魏延之事发生之后,使得蜀汉对武将的节制成了一个传统思维。不管是蒋琬,费祎,还是诸葛瞻第一个反应就是试图对姜维进行节制。
如果魏延不死并掌权,局面将会像姜维主政时期一样,频繁北伐掏空家底。
当杨仪和魏延都说对方造反。这个时候刘禅问信谁?
蒋琬当然说信杨仪不信魏延,因为杨仪比魏延容易搞定,不但如此,蒋琬还是怕杨仪,姜维等人搞不定,亲率中军从成都出发以防不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姜维其实就是魏延的翻板。
一个集体只需要一种声音,一个大局,这一点很多人会忽略掉的,因为只有一个声音才能团结。所以魏延之死很可惜,但也必须死。
以一将之死换蜀汉平稳,这笔帐很多人都会算,只是的确过于残酷,又是没有任何办法,就如同当年刘备流泪杀刘封,诸葛亮流泪杀马谡一样。相信诸葛亮做了这次安排,在夜深人静之时也会为魏延惋惜,长叹和落泪,但是一切大局为重,刀还是必须落下。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