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句话出自于《莱根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录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言论集。

其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说,一个人做人宁可装得笨拙一点,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些,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退缩一点,不可太积极。

农夫对于这几句言论是不敢完全恭维和苛同的。农夫认为,古人的话不一定都是正确地,就如《增广贤文》中有精华,也有糟泊一样。我们应该吸取的是其中的精华,而摒弃糟泊,也就是有取舍的继承。

别的暂且不论,这几句言论使笔者联想到此次的"疫情",如果李文亮畏手畏脚,不锋芒毕露,不及时"吹哨",如果终南山,李文娟等退缩一点,不首先表态,“人传人",而不及时采取"封城"的措施,后果是不堪设想地。

所以农夫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地,要看情况而采取对策,该出手时就出手,决不可以先考虑自已的安危,这才是正确地。

以上言论,只是农夫一家之言,乞待各位仁人志士的批评。

最佳贡献者
2

真正的智慧者大智若愚,从不刻意表现自己的才智,这正是君子内精明而外浑厚的表现,君子总是敏于行而讷于言、不露锋芒。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拙,以屈为伸是大智,每每少言寡语、平和恬淡、喜怒不形于色,从不哗众取宠,处事练达、游刃有余!这才是人生大智慧!


3

《菜根谭》是一本奇书,里面藏着古人几百年以来总结出来的无上智慧。

比如题主说的这句——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个人愚解:聪明人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些;即使把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看的通透无比,也不宜过分表现;志气再高也不要孤芳自赏,拒人千里之外,要随和平淡一些;能力再卓越,亦不可过于激进,要以退为进,要懂韬光养晦!

到底是锋芒毕露,还是锋芒不露。我个人以为当结合具体环境而定,读古人书,当活读活用,师古但不可泥古。

先说锋芒毕露:

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有一年来中国演出,一日结束后,顺便去了北京音乐学院,大神降临,消息灵通的一众“有头有脸”的音乐学院的学子们的父母纷纷围了上来,“推荐”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如何如何仰慕巨星,如何如何希望得到大师的指导提携,如何如何向往艺术圣地意大利……

有一个陕北农村里出来的学子远远的看着这一切,他很想融进去,可是他深知那个“圈子”,对于他这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遥不可及。

也许是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太过于“热情”,也许是那些学子们的表现让帕瓦罗蒂不太满意,他有了些许的疲劳和轻微的烦躁。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了他的代表作——《今夜无法入眠》的歌声……帕瓦罗蒂问旁边的人,他是谁?为什么这声音这么像我?

后来唱这首歌的陕西学子成了帕瓦罗蒂的学生。再后来做了音乐学院的教授,在国际上也数次获得大奖。

是千里马你也要叫起来,也要跑起来?否则你只能拉车推磨,老死阡陌。

再说锋芒不露: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具体朝代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大约是五代十国,抑或是晋朝。

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一日在一个屏风后面的榻上睡觉,忽然外面走进来两个武将,进来以后他们商量着一些重要的事情,而他们商量着的这些事情都是要掉脑袋的谋反之举,听罢后,小男孩心里想,如果大叫着跑出去,会怎么样?如果不动,又会怎么样?

说实话,如果是我,当时能做到不尿裤子已经算是不错了。但这个千年一遇的神童却表现出了超过他那个年龄所该拥有的大智慧——当这两个武将按剑走到屏风后面时,他们看到了一个被子都登掉在地上,嘴里的口水流到了脸上,睡得香甜无比的孩子。最后,那两个武将没有杀他。他们其中一个说:你看,他睡得那么沉,肯定没有听到我们说什么。

原来那个小孩听到他们的话以后,故意把被子轻轻的登掉了,又吐了很多口水抹到了脸上……

智慧这东西,

该藏就藏,还放就放,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古人精着呐。

4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这句话在两个地方出现过,第一个是《小窗幽记》,第二个是《菜根谭》。

《菜根谭》这本书是明朝洪应明所编著的书籍,这本书结合了儒释道参加不同派别的学说,而这一句话其实也体现了儒释道学说中的重要智慧,那就是:收敛锋芒。

一:这句话的出处和释义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这句话就是《菜根谭》中的原文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即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要过于表现,你可以用谦虚来收敛自己。志节很高也不要孤芳自赏,宁可随和一些,有能力的时候不要过于激进,可以以退为进,这才是真正安身立命,高枕无忧的处事法宝。

曾经有一个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懂得隐藏自己才智的人,是一个真傻瓜。

一个人能够释放自己的才华是一种聪明,但是一个人能够让自己的才华保持适度,一切合理存在时,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正所谓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用笨拙掩饰聪明,用低调掩饰锋芒,宁可低调也不要过于自命清高,宁可退一步,也不要急功近利,这就是为人处事最佳的法则之一。

所以做人不必过于暴露锋芒,要善于潜藏,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智者。

二:如何彻悟这句话的智慧

孔子在年轻的时候跟老子请教过学问,谈到怎么为人处事时,老子跟孔子说了这样一句话:“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这句话就是说:善于做事的人总是把珍贵的宝物隐藏起来,不会轻易的让别人看到;有珍贵的修养,品德,但是也不轻易的表现在外面。

人不缺乏才华,但是缺乏对于才华的隐藏适度,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有才华的时候,就容易恃才傲物,站在主观的角度一味炫耀自己的才华,拿自己的才华当做人生高傲的资本,但是殊不知,人生所有的炫耀都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人的本性就是骄傲自大,但是人生的灾祸也是因为骄傲自大而生。

人生就是这样,无论你有多么出众的才智,都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高时,反而引来别人的厌烦和坑害。

假装糊涂,低调行事才是人生最值得学习和最重要的平时品德,低调是一种积极有力量的智慧,妥善把握才可以保全自己。

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人生最大的机巧就是看似笨拙,最能言善辩的状态就是看似木讷,一个人的智慧就是能够让自己收敛自己的锋芒,以平和状态处事,不会让自己的才华触碰了人性的“嫉妒”这一个劣根性,这才是让人生掌握主动权的真正智慧。

5

这句话表面意思并不是很难,但我想用我的回答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蕴含的道理可以受用终生,几乎对每个人都有所裨益,所以,我尽量用更通俗、风趣的语言来解答这个问题,尽力让这看似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活泼,让即使不喜欢国学的您也可以享用这一至理名言。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我是个吃货,看到这句话想到了肉夹馍,好多人都疑惑,应该是“馍夹肉”,为什么是肉夹馍呢?因为最初是“肉加于馍”。您一定有所发现,句式用法与上文中的一样,您再读一遍这16个字,应该多少更懂一些了。

我再提示您一句,可能都不用我再过多解释了,每句4字,而且第2和第4个字均为反义巧与拙、晦与明、清与浊、屈与伸,先不用着急理解这8个字到底什么意思,您先想想什么叫柔中带刚,刚中带柔”,至刚则易断,极柔又太软只有刚柔并济才可利于不败之地,其实人生就是看你会不会“打太极”。

举个贬义的例子,但是可以让您更容易理解上文,笑里藏刀您一定有所了解吧,把明晃晃的刀展示于人,别人会有所防备,刀枪再利也很难伤人,但是你满脸笑容,把兵刃藏匿,更容易接近对手,使他无所戒心,从而更容易得手。

当然,阴险毒辣不是大丈夫所为,我讲的仅仅是这个道理,难道与藏巧于拙没有共通之处吗?

一、藏巧于拙

本来灵巧聪明,展现给人们的却是笨拙愚蠢,也就是有才能却隐藏起来,让人们觉得他平庸无能,有点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的感觉,与锋芒毕露相对。

有人不禁会发问,这不有毛病吗?有本领就应该展示出来啊。其实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要低调谦虚,“拙”也只是适度、适时表现的,不然有知识、本领不用,你千辛万苦学它干嘛,这不就是吃饱了撑的了吗。

说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听说现在都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了,那就是杨修之死,当然杨修的死因很多,但是与他锋芒毕露绝对密不可分。

曹操自作聪明的“鸡肋”、“门上写活”、“一盒酥”均被杨修一一攻破,一点不懂得收敛,还天天和曹植腻歪站错了队,最终没曹操弄死了。

单论才能来说,你能说杨修不聪明吗?我感觉他真心不比程昱才能低,可人家活到了最后。所以啊,杨修可能也是太着急了,急于变现自己,我也说了,表现自己是必要的,但是要适度,否则就只能下场悲催。

上面关于杨修的小故事您要是喜欢,咱们可以评论区讨论,或是今后再聊,因篇幅问题,就不在这里说了,主要都选入语文课本了,而且电视剧大家也基本都看过,大部分人基本都知道,就不赘言了,主要就是说杨修过于表现才能

二、用晦而明

晦本指昏暗,在这里有隐晦、隐藏之意,也就是本来明白但是假装不怎么明白,不说出来,或是不全出来,与藏巧于拙意思相近,而且杨修的例子在这里也适用,谁让杨修出生的太早,他要是早点看到这句话可能也就不至于那么早玩完了。

在这里,再给您讲个比较悲催甚至有点冤的人物,那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我不止一次给他洗白,因为这个成语真的把大多数人带入了深沟,其实赵括并不是毫无才能只会夸夸其谈的人。如果他真的特别菜,也不会让他去替换廉颇的,只是中计了,而且确实比不上白起而已,同样,您如果对此感兴趣可以看看我另一篇关于纸上谈兵的回答,或是在讨论区讨论。

之所以提赵括,就是因为他平时太能说了,当然他也确实挺明白的,但是表现出来的太明白了,基于这一点,他惨死其实也不是太冤,他要是平日懂得收敛一点,也不至于留下“纸上谈兵”这一成语,但是,他要不是平时如此锋芒毕露,可能也不会被大王派上战场。

所以,变现与藏匿,这个度,太难掌握了,只能说杨修、赵括都是“小聪明”而已,真正的大智慧是大智如愚,是“伪装”自己。

三、寓清于浊

清是清白、清廉的意思,浊就是浑浊、卑污,说白了,就是做人要随和一点,甚至有时可以圆滑一些,不要过于自命清高,好似天下就你一个好人,别人都是大坏蛋。

这个道理其实不用我多举例,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都深有挺会,即使是学生,也一定有所感触,简单的讲,就是要适当的合群。为啥都说清官难做,因为贪官太多,你不合群,别人就会千方百计的挤兑你,非得把你拉下水才可以,要不然你一清廉,就把别人的贪婪给放大了,大家都贪,就相安无事了。当然,我这个同样是为了说明寓清于浊这个道理,和笑里藏刀的例子一样,绝不是让大家学坏。

四、以屈为伸

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时要适当的退缩,学会以退为进。

这个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了吧,小学生都能讲的明明白白,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总之,做大事要忍辱负重,不要为了逞一时之能,而断送前程。

五、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语出《菜根谭》,本就是一部论述人生的语录集,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为后半句,一定要提这句话,因为原作者就告诉您了,他前面说的那16字,是明哲保身、长久于世之用,说白了,就是能让您别像杨修那样,能多活几集,绝不是教您伪装自己作小人,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所以啊,最难的就是一个“度”字,太“浊”了就成大坏蛋了,太“明”了可能就命短点。

可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是您向往的,您觉得“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并非君子所为,对于这点,我绝对不抬杠,我也再三强调了,这句话是教人要懂得收敛,不要锋芒毕露,方可久活于世,绝不是教人学坏,每个人的人生观和自制力是不同的,所以,道理几乎人人都懂,做不做就是另一码事了,具体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是您自己决定的。

六、毛遂自荐和昭君出塞

最后再多说两句,可能会有人不解,我在这里拿出毛遂自荐和昭君出塞这两则历史故事,其实依旧是为了帮助您理解。

  • 毛遂如果当年藏巧于拙,可能就不会扬名于世,所以适度的表现自己是大有必要的,毛遂就把握的很好。

  • 可王昭君呢,本是美若天仙,结果不愿意贿赂画师,最后落得个出塞的下场,虽然不是她本人刻意赢藏自己,可是她也没有抓住机会表现自己,有点太“清”了,甚至说有点自负,最终只能成为和亲的一枚棋子。

总之,做人低调、随和一些是没错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自强不息,如果你本来就是个“拙人”,还用假装“拙”吗?


留人是我,语甚是妥。留语亦留,题从不躲。

6

当厄运来临之际,那就是等待,沉默,希望。

7

这两句是出自《菜根谭》,原文是“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意思是:人再聪明也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即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宜过于表现,宁可用谦虚来收敛自己;志节很高也不要孤芳自赏,宁可随和一点也不要自命清高;在有能力时也不宜过于激进,宁可以退为进,也不要太过于冒进。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就是一个“谦”字。

谦,不是让我们不表现,而是我们刚踏入社会立足社会的时候,经验和能力都不足。要对社会上的人和事要求少一点,夸夸其谈的话少说一点。自己踏踏实实的积累,当自己真的有足够的能力的时候,再显露出来。现在还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能力又不够,牛皮吹上天,一年又一年,结果都是背道而驰,还在别人心中留下了自大狂不靠谱的形象。人人敬而远之。

8

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智者总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做到游刃有余,能协调好各种关系。重读《菜根谭》中的那几句话,在今天还是能启迪人的,虽然时代进步了,但人性最根本的秉性还是没有变的。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才华的人,如果肆意卖弄,必然引起别人的妒忌,报复。聪明的人行事低调,做到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不显山,不露水的。谦虚谨慎,勤勤恳恳,没有人把他看成威胁。

宁可得罪君子,千万不要得罪小人。小人背后使阴招毒招,小绊子,让人防不胜防,永远没有宁日。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自幼聪明,人才出众,6岁能写文章,文笔流师,耐赞为“神童”;9岁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其错。16岁应幽素科及第。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侍读,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沛王府。后672年,补得虢州参军,因恃才傲物,任上与同僚关系很僵,因别人陷害,再次被贬,676年,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终年27岁。

回顾王勃短暂的一生,如同一颗光芒耀眼的流星,飞逝而过,留下无限的遗憾。天妒英才,折其年寿。这与他才华外现,不知藏巧于拙有很大的关系。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道至简。才华外显,有时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功道身退,才能明哲保身。

毛遂自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的,作平原君赵胜门客三年,都默默无闻,一朝脱颖出,促成楚赵合纵,被赵玉封为大夫。其后,燕国攻打赵国,赵王命毛遂挂帅出征。毛遂固辞,未许。于是毛遂只能硬着头皮率军出征,最后几乎全军覆灭,毛遂羞愧难当,拔剑自刎而死。毛遂只有口舌辩才,并不是将帅之才,赵王不能知人善用,既坑死了毛遂,也坑了赵国,真是太可惜了。

过慧易折,情深不寿。古之良训也。为人处事,势不能用尽,话不能说满,日昃则偏,月满则亏。聪明才智不能用尽,见好就收,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9

这就像对的往往在错中,错的又往往在对中。最好的巧往往藏于笨拙之中,并且会让一般人看不出来。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用糊涂反应出聪明,难得糊涂,不正是聪明的表现么。清水总是在浊水中产生的,给它时间,让它沉淀,水自然会清。任何事,直来直去不行,就可以迂回、变通,殊途可以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一根筋。此段话富含哲理,为人还是要本分,要舍得。

10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句话出自《菜根谭》,从字面上的意思可以这样去理解。一个人即使再聪明,那么他也不可以锋芒毕露,不妨装着笨拙一点。宁可随和一点,也不要太自命清高。有时候可以退缩,但是不要积极的冒进。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这才是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我来简单谈一谈这几句话的看法吧。

其实古人的言语有的时候在现在也是非常适用的,这几句话在身处职场的人士可以好好的品一品

有的时候一个人可以很聪明,但是如果你锋芒毕露,或者是说你什么都爱拿来显摆。这样是会让人讨厌的。 我经常有看一些有名的企业家发表一些演讲之类的,这些人可谓是真的很聪明,也很有钱。但是他们在演讲的时候,从来不会把这个表露于形色当中,他们在演讲的过程中,会让听者觉得这个人很随和,也很有趣。

假设有两个人,都很聪明。这时候你去对他们说啊,你们两个真的好聪明呀。 其中一个人说对没错,我就是这么的聪明。而另一个人说不,我很笨。如果说吃鱼能够变聪明,那么我需要一只很大的鲸鱼。 就这样简单的言语,你就会觉得后面这个人更加的有趣,同时也更加的富有幽默感,更加的谦逊,更加的不锋芒毕露。

宁可随和一点,也不要自作清高。这句话就不仅仅是面向于职场,我举一个当时我在读书的例子。 当时我们宿舍是10个人住一间的,其中有一个泉州过来的男生,我从家里面打包了一些土特产给他吃,他居然说这些东西能吃吗?这个看起来好脏啊。 其实说了这句话就让我很不爽,你可以不吃,你可以自命清高,但是你一定要表现的随和的样子,有的时候换一种拒绝方式会让我听的好受一些。

有时候该退缩的时候就要退缩,不要太积极的冒进。 男子汉大丈夫,可进可退。要像兔子一样狡兔三窟,做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一些余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