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到底有多厉害?看看华夏一哥毛主席对刘秀的评价:“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三个“最”准确的概括刘秀的过人之处,也深刻的表达了主席崇高的敬意。要知道,我们敬爱的毛主席自视极高,泛泛之辈难以入其法眼,就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样光耀千古的牛人,在他老人家的眼中也不过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等闲之辈。既然主席已经盖棺定论,那我就借花献佛,通过三个“最”解读刘秀的厉害之处。
第一、最有学问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虽然是正儿八经的皇室贵胄,但由于庶出及西汉推恩令的列梯降侯,到刘秀这里,已经沦为种田为生的农户了。刘秀并没有埋怨命运的捉弄,而是泰然处之,耕种之余以读书为乐,为此还经常受到哥哥刘縯的冷嘲热讽。
青年时期的刘秀就读于当时西汉的最高学府——太学,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所以刘秀学术造诣很高,文章写的很漂亮,是一枚典型的学霸。后来刘秀由于经济原因中途辍学,但相比社会闲散人员刘邦,半文盲朱元璋,老兵油子赵匡胤等,他绝对是学历最高的皇帝。刘秀手下的将领大多是太学生,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学论道,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其他朝代的开国元勋。
第二、最会打仗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刘秀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王莽新朝不得民心,加之彼时天灾频发,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各地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一时间起义遍地开花,天下大乱。刘秀并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审时度势,静观其变,看到各地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新朝岌岌可危,他方才决定起兵。
起兵后的刘秀,犹如蛟龙入海,猛虎下山,经历大大小小几十战,用了短短数十年时间扫荡群雄,平定天下,白手起家建立了东汉王朝。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称赞刘秀是 “起于学士大夫,席经术,终涉大位者”。这里我挑最具代表性的昆阳大战,说一说刘秀超群卓越的军事才能。
公元23年,新朝统帅王邑率领42万(也有说10多万)大军围攻昆阳,当时昆阳守军只有1万多人,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以王凤为首的昆阳守将心生畏惧,打算分散兵力弃城撤退。刘秀力排众议,鼓舞将士坚守城池,自己则率领13名骑兵疾驰出城搬救兵,里应外合夹击新军。
不久,王邑大兵压境,向昆阳城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城内汉军殊死抵抗,瓦解了王邑速战速决的计划。双方的战斗陷入僵持之时,刘秀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大大鼓舞了汉军的士气。为了进一步瓦解新军的士气,刘秀假传宛城汉军已取得胜利,并星夜疾驰援救昆阳的消息,新军信以为真,本就舟车劳顿苦战多日,如今宛城援军不日便拍马赶到,士气更加低落。
以此同时,刘秀精挑细选三千敢死队,从新军肋部突然冲出,直捣黄龙杀向新军指挥中枢,新军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立刻乱作一团。昆阳城内守军也倾巢而出,喊声震天,新军在里外夹击之下,兵败如山倒,统帅王邑率领一千多残兵败将狼狈而逃,汉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个结果,恐怕他们自己也不会想到。
昆阳大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祚。虽然昆阳大战中刘秀并非主帅,但毫无疑问他是此役的主人公,是汉军取胜的关键先生。至此,刘秀一战封神,闻名天下,奠定了日后夺取天下的坚实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这样称赞刘秀在昆阳大战中力挽狂澜的表现: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第三、最会用人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秀将这样的驭人之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云台二十八将,既是对他执鞭坠镫,忠心耿耿的股肱之臣,又是和他出生入死,并肩战斗的刎颈之交。这28个人,个个能征善战,战功赫赫,除了不幸战死的之外,其余的全部善终,这在开国皇帝中实属罕见。东汉建立后,刘秀实行“退功臣、进文吏”的策略,功臣们个个放弃兵权,告老还乡,安度晚年,没有一个因为退居二线而心生不满,君臣双方皆大欢喜。刘秀招降的敌对势力,一旦归顺,便死心塌地,这一切,都归功于刘秀超凡入圣的用人智慧。
刘秀的性格低调内敛,绵里藏针,这也导致了历史上他的功绩和知名度不成正比,这一点和他的哥哥刘縯恰恰相反,刘縯侠肝义胆,霸气外漏。也正因如此,锋芒毕露的刘縯功高震主,被更始帝所杀,刘秀得知后强忍悲痛,在仇人面前痛斥哥哥的种种不是,赢得仇人的信任,待到夜深人静之时却抱着哥哥的牌位失声痛哭,匹夫见辱,拔剑而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刘秀以他的隐忍,谋取了发展壮大的机会,最终赢得天下告慰了哥哥的在天之灵。所以,刘秀一般不秀,一旦秀起来,就是亮瞎眼的赶脚。
我是西岳顽石,一个放浪形骸的历史神侃手,一个狡猾多变的腹黑肿裁,一个半打节操的现实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