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为何能在短短四个月之内,就能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导读:隋文帝在我们中国的历史当中与其他的帝王都有不同,他的地位非常特殊,因为是隋文帝把分裂了
隋文帝在我们中国的历史当中与其他的帝王都有不同,他的地位非常特殊,因为是隋文帝把分裂了近280多年的中国重新进行了统一。他把隋朝以后很多相对来说较为重要的制度进行了重新设计,当然最受关注和最受用的就是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在他所在的24年的生活当中不仅能够勤俭节约,而且还勤于政务,把节俭的传统发挥得非常好,而且还能把政治事务处理的很好。当然,这其中所受影响最大的,也最为受惠的就是天下的百姓。
隋文帝的这些做法也为以后唐代的兴盛打造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隋文帝死后有十四年的时间隋朝就灭亡了,子孙们也没有命文人对他的功德进行表彰和歌颂。
隋文帝其实是一个战功显赫的帝王,隋文帝从开始继承了帝位之后就已经放手去执行统一全国的工作。虽说统一了全国,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相对轻松的就把分裂了280多年的中国进行了统一呢?
杨坚是宇文泰时期众多大将军其中一位,隋国公杨忠的儿子,杨家上下五辈都居住在武川镇,杨坚出兵攻打北平立下战功,所以能够进位柱国,在朝廷当中拥有不小的势力。而杨坚的女儿也是北周时期的四个皇后其中的一个,所以我们可以得知杨坚在当时的朝廷之中有着很高的权重和地位。
北周的宣帝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君王,整日醉酒于后宫之中,经常很多天不去上朝,而且宣帝对于大臣们并不信任,随意处置,在位期间肆意诛杀和罢免了很多人,所以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大家都对宣帝很恐惧。
但是,宣帝仅仅做了八个月的皇帝之后,自己一意孤行的把皇帝之位传给了自己只有八岁的儿子,并且自称要去“高蹈风尘”,而且还给自己立下名号,称自己为“天元皇帝”。几年后宣帝就驾崩了,宣帝驾崩之后,杨坚被朝廷大臣们拥护着去辅导朝政,这种状态维持了有十个月,之后杨坚就把宣弟八岁的小儿子废除了帝位,并且自己称帝,称作隋文帝。
隋文帝即位以后比较崇尚有利于民众的政策,把法令进行了清简,取得了民心,与宣帝在位时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宇文氏的宗族,还有鲜卑族的一些重要的大臣都对杨坚有着极度的不满意,并且发兵讨伐他。想要讨伐杨坚的兵非常的有势力,但是慢慢的都平息了,所以民心的归属是最重要的,杨坚收获了民心。
隋文帝自继位后在位的时间有二十四年,在这二十四年的时间里他把三件事情作为自己最主要去做的。第一就是要修明内政,第二个就是绥及边疆,第三个是统一整个中国。
其实隋文帝在位的时候,中原已经得到了统一,百姓的生活相对来说已经走上平稳的状态,而且隋文帝个人生活非常勤俭节约,并且明令禁止奢靡,当时的男性着装不赞成佩戴金石玉器,穿衣也较为朴素,总之流行简朴风尚,把一切的征收都降低,并且减轻刑法,这也是他施政的中心要旨。
隋文帝将一些税务进行免除,而且百姓只要达到50岁就能够免役,这些都是非常让百姓受惠的政策。而且隋文帝让人最为拍手称快的就是严厉弹劾贪污官吏,他命人去巡查现在的河北一带,任人将二百多名贪官污吏进行撤换,收贿和受贿的行为也受到严重的惩罚。
第二件事情就是“外抚戎夷”,其实最主要的就是针对突厥,突厥在552年的时候把柔然消灭掉了,并且征服了现如今的蒙古周围的地方,突厥就成为了偏北地区实力雄厚的部族。隋文帝在位时突厥又大肆入侵了现如今属于甘肃的一些地带,在隋文帝十九年的时候隋文帝就趁着突厥在五个地方互相争雄时使用政策对他们进行离间,然后派兵出击把他们攻破,所以突厥就变成了两个部分,并且把其中的东部突厥降服。
但要说对隋朝影响最为主要的就是对高句丽的征讨,隋朝建立以后共有三国在于朝鲜半岛,其中就有高句丽,作为三国当中最强大的一个,他们日夜担心自己将会成为隋朝的讨伐对象,所以私自做了准备,当然,这引起了隋文帝的不满。第二年的时候高句丽就发兵进军辽西,隋文帝就派人率领了三十多万大军对高句丽进行讨伐,结果由于风向的问题,让隋军的很多军舰飘走不见,所以无功而返,之后高句丽王派遣使者给朝廷进贡,所以停战。
隋文帝做的第三件事情,也是自从继位就开始进行的统一全国的工作。继位第二年他将长孙览封为东南道行军元帅,第一步就是先把后梁政权除掉,直接将长江中游进行了控制,他又命令造船,大船可以承载八百人,小船也能承载一百以上的人员。文帝八年的时候,正式将陈朝的罪恶宣布出来,并且发声讨伐。
隋文帝派遣自己的儿子杨广,还有杨素等人为行军元帅,率兵兵分八路进行讨伐,陈后主自认为自己“王气在此”,而群臣都认为地势优越,所以依然喝酒赏舞,吟诗作赋,并没有丝毫的戒备。而隋朝的将士在夜里渡过长江,而陈军都喝醉了,江南的父老乡亲们也很痛恨陈朝君王的昏庸无能,所以欢迎隋军进入。
隋君直奔建康,只有极少数的陈军想要奋起抵抗,隋君将陈后主送到长安,并且封他为“长城县公”,十五年之后便死于长安。
正是因为陈后主的陈叔宝毫无才能和轻视敌人才能够让隋军轻松获胜,也是因为隋朝军事力量远远超出陈军,还有经济方面的实力悬殊才让隋文帝轻轻松松的在短短四个月之内将分裂了280余年的中国进行了统一。
小玥来回答:
经过长时间的南北朝并立,北方长期稳定从而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统一之前,隋文帝通过和亲和战争等手段安抚了北方的突厥,从而解决了后顾之忧。从内因讲隋文帝的励精图治是根本原因,而从外因讲,南朝的浮华腐败加速了南朝的灭亡,从而隋文帝能够统一。
第一、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各少数民族基本上与汉族融合,北方的社会经济由恢复而发展。南北方的民族矛盾与经济、文化差别已基本消除。
第二,
、南北在政治上的对立和斗争,不仅阻碍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给两地人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痛苦。结束南北对立,实现国家再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南北方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第三、陈朝政治黑暗腐朽,国力薄弱,而隋朝政治清明,生产发展,国力强盛。南北之间的差距,造成了隋灭陈,统一全国的形势。
第四、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这是统一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五、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这些都为隋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隋文帝杨坚算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虽然是“禅让”了外孙北周静帝的帝位,可这也丝毫改变不了他将乱了近三百七十年、战祸不断地魏晋南北朝,重新凝固成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功绩。
从公元581年二月,杨坚以隋王身份,接受了年仅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禅让,改国号“隋”,改元“开皇”,到公元589年正月,晋王杨广南下攻陈,俘获了陈后主陈叔宝,次年八月接受了岭南冼夫人降服,自此天下才算是一统。
其余还有西北的吐谷浑自北周时期就一直侵扰,和西域做生意的丝绸之路被断,以及接连附庸西魏、北周的西梁国,其盘踞于四战之地、水陆枢纽的荆州,名义上归附,实际上一直都在想方设法脱离北方的宗主国。
杨坚刚上任就得应对这些难啃的骨头,对此他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先对那些!不听话的北周宗室下手。这一步比较重要,也比较容易,毕竟杨坚可是做了三年的摄政王,由于是周宣帝宇文赟的岳父,又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杨坚两年之内官职连升,很快就掌握了北周大权,并担任了自古只有帝位继承人才能拥有的监国之职。
宣帝继位,以后父征拜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迁大后丞、右司武,俄转大前移。每巡幸,恒委居守。
在杨坚执政之时,很多不服杨坚的宗室和将领都已经被他铲除殆尽,像宗室宇文胄、宇文贤、外戚司马消难、蜀国公尉迟迥、雍国公王谦等人起兵,都被杨坚打败了,宇文胄、尉迟迥、王谦被杀,司马消难兵败逃入南陈,威胁大不如前了。
当时最具威胁的北周宗室有五人,分别为宇文泰的五个儿子: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遒,杨坚一个个全部杀掉,并且在执政时期大力削弱宇文氏的家族影响,将被宇文泰强制改鲜卑姓的汉人全部改为汉姓,像李渊也在其中,此举得到了汉族的普遍拥护。之后杨坚称帝,派人毒杀外孙宇文阐,彻底断了北周宗室复辟的美梦。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北周的府兵制了,这种制度自北周宇文泰设立,将跟随自己打天下的鲜卑六镇作为主力,令所有将领继承为鲜卑三十六部的子孙,改姓鲜卑姓氏,设立八柱国将军管理,类似于少数部落的酋长制度。由于没了中原王朝对武将条条框框的约束,北周兵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
当然这些军队的领导人都只能是皇帝,但北周自孝闵皇帝以来,大权旁落,能直接管辖军队者是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臣宇文护,期间武帝宇文邕杀宇文护夺权,这下子军队的老大才换成了皇帝。可之后的宣帝宇文赟耽于享乐、静帝宇文阐年幼,军权就又落在了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权臣杨坚手里。
此时距离北周府兵建立也才不过二十多年,很多制度都已逐渐完善,北周军正是强盛之时,靠着手握军队的权力和骁勇的北周府兵,杨坚才能立下大功、平定诸乱,为之后的禅让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宇文泰建立府兵制时,明确表示北周宗室不得拥有重兵,削弱兵权,此举是为了防止宗室内乱,可也导致了后来杨坚篡位时,北周宗室无力阻止的后果。
解决了内部北周宗室的不稳后,杨坚立刻把矛头指向了北方的突厥,因为当时的东突厥沙钵略可汗的老婆,正是北周宗室之女,为了给“亲家”报仇,突厥在杨坚称帝的同年,就打着“复仇”的旗号,三次侵略隋朝边境。
杨坚采取了“先北后南,先难后易”的政策,和突厥展开数次大战,在强大的隋军面前,沙钵略可汗多次败北,鸡头山一战甚至被打得丢盔卸甲,身边只剩下几个骑兵跑回了沙漠。在杨坚一打一抚的手段中,沙钵略可汗上表称臣,奉杨坚为主,又以重金贿赂西突厥达头可汗,使突厥内部分裂互攻,让隋朝得利于中间。
之后东突厥沙钵略死后,其子雍虞闾和什钵苾又因为汗位而内讧,杨坚继续采取分化政策,拉一打一,支持实力较弱的什钵苾为突利可汗,和雍虞闾所称的都蓝可汗为敌,曾经和波斯帝国对战不落下风的突厥,正式分裂为都蓝突厥、突利突厥和西突厥(达头突厥)三部互攻。北方的威胁减弱,杨坚又把矛头指向了南方。
杨坚不愧是政治和军事高手,深知“远交近攻”的策略,除了分裂突厥之外,还拉拢了位处突厥北方的匈奴,以其牵制整个东突厥,并多次对西北的吐谷浑开战,尔汗山之战,大将梁元山斩杀吐谷浑王,之后又采取招抚政策,打通了丝绸之路,将王朝势力再次延伸入了西域地区,并仿照突厥政策,以吐谷浑在西部牵制西突厥。至此,威胁了中原数百年的突厥帝国被隋朝弄得内忧外患,自顾不暇了。
接下来的西梁和南陈就更容易了,西梁作为北朝附庸,军事力量一直被死死地禁锢住,期间西梁国主虽有心脱离,可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公元587年,杨坚召西梁国主萧琮入朝,降级为国公,灭亡了西梁,打通了水路枢纽,正式开启统一之路。
西梁灭亡次年,晋王杨广为大元帅,大将韩擒虎、贺若弼为主力,两路大军南下灭陈,陈后主也是一个“李煜”式人物,一见隋军南下就吓得胆破心裂,没有组织有力抵抗,很快建康城破,陈后主就这样被俘获了。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没有雄厚的财政支持,杨坚是不可能分裂突厥、控制吐谷浑、拉拢匈奴、灭亡陈朝的,刚接手积贫北周的杨坚又是哪来这么多钱的呢?
依赖杨坚的经济改革,隋朝从建国时的一穷二白,GDP一下子像打了鸡血一样极速上升,因为清理了户籍而人口暴涨了一倍有余,耕地更是增加了三倍之多,远超前朝的“文景之治”和后来的“贞观之治”,记录保持到直到“开元盛世”才被打破。到了开皇十二年,已经达到了“库藏皆满”的程度,在非战时,粮食可供五十年之用,“唐食隋粮”的故事也为后世津津乐道。
总结:虽然国家富庶,但隋文帝杨坚“躬节俭,平徭赋”,于是“仓廪实,法令行,君子乐生,小人安业,宇内晏如”,是真的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封建帝王,也是瘦己肥下的帝王表率。
当然这里面还有北周的功劳,它帮助隋朝灭亡南方四朝最强大的南梁和北朝最强大的北齐,给隋朝打下了国土基础,再加上隋朝的一点运气,在杨坚大力发展的政治、经济改革和强大的府兵三个因素之下,隋朝才能在不到十年就统一了天下,建立起“四夷归顺,八方来朝”的大隋天下。
表面上看,隋军只用了不到四个月就灭亡陈朝,结束了数百年的南北分裂;但实际上,隋文帝君臣为此早已策划、准备了远不止四年。
在杨坚篡位前,北周与陈朝间多次爆发战斗。南朝国土面积虽小,但陈霸先以武力立国,旗下的周文育、侯瑱、吴明彻等也堪称一时名将,依托长江之险,他们多次击败北周、北齐军队。
公元581年杨坚篡位后,对内把精力放在休养生息、恢复生产上,对外则专心收拾之前极为强盛、嚣张,对中原王朝构成极大威胁的突厥人。经过短短数年时间,隋王朝以强大的国力与武力为后盾,通过分化打击、以夷制夷的战略,以极小代价征服了这一北方游牧民族。
对于南陈,杨坚则采取主动休战、示好的外交方式;甚至抓获对方的间谍后,也是好吃好喝伺候、送衣配马的遣返(《资治通鉴·陈纪十》):
隋主受禅以来,与陈邻好甚笃,每获陈谍,皆给衣马礼遣之。
但陈朝却对收复旧土孜孜不倦,屡次袭扰,隋朝不得不反击为敬。然而公元582年陈高宗陈顼去世,隋军不仅没有趁虚而入,反而立即回撤,并派人前来吊丧;杨坚在信函中自称姓名顿首,可谓仁至义尽。陈后主陈叔宝愈发骄纵。
但杨坚真的对南陈没想法吗?非也,身为雄才大略的优秀君主,他自夺位的那天起,就对统一天下念念不忘(《资治通鉴·陈纪九》):
隋主有并吞江南之志,问将帅于高颎,颎荐弼与擒虎,故置于南边,使潜为经略。
也就是从公元581年起,杨坚就积极筹划灭南陈。敲重点:这里出现了三个人的名字:高熲、贺若弼、韩擒虎,八年后正是这三个人灭了南陈。那他们是怎么“经略”的呢?
高颎是隋朝名相,甚至放在整个封建历史上,也是最为优秀的宰相之一。除了推荐名将外,他还拟定了堪称阴损的袭扰战术来削弱陈朝(《资治通鉴·陈纪十》):
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
高熲的招数可以概括为两点:
第一,狼来了。鉴于南北气候差异,南方农作物的收获季节普遍早。每当陈朝境内将要收获之时,隋军总在边境地区大张声势集中兵马,扬言要渡江入侵;陈朝不得不把农活搁在一边,征集男丁做好战斗准备;然而这时,隔江的隋军却又就地解散;如此反复,南方的农时由此被耽搁。当江南对此逐渐习以为常、不再戒备时,隋军却来真的,让陈人苦不堪言;
第二:煽风点火。江南的房子多用茅竹搭建而成,容易起火;同时,土壤湿度高,粮食一般不会存在地窖,而是存在房子里。因此,隋朝时常趁着风季派人潜入陈境纵火,大量南陈民房与粮仓被焚烧殆尽,损失惨重;
就这样,几年下来,陈朝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在政治上,陈朝原本清明的风气也被陈叔宝毁于一旦。
千百年来,陈叔宝一直被当做亡国之君的典型被后人嘲笑。实际上,他确实比较差劲:贪恋张丽华的美色,将国家大政交给奸臣;削弱武将权力,把兵权交给趋炎附势、毫无才能的孔范等人;公开买官卖官,人心尽失。史书称“由是文武解体,以至覆灭。”
杨坚等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公元588年,在派大军南下之前,他发布了一篇诏书,向天下数落陈叔宝朝廷的罪行。在诏书里,他罗列了陈叔宝的二十项重大罪恶,比如苛政猛于虎,令陈朝老百姓疲惫不堪;亲小人远贤臣,令\"君子潜逃、小人得志\";穷奢极欲、铺张浪费;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违背传统儒家道德等等,被这样的君主统治,陈朝军民简直生活在噩梦之中。因此,杨坚表示自己要挽救万民于水火,“永清吴越”。
这些诏书,杨坚不仅是给隋朝军民看的,更是要给南陈的朝野。他派人将诏书抄写30万份,送到江南广为散发。诏书内容一针见血,指出了陈朝统治者的无能与荒唐,以及其带给普通百姓的苦难,在江南激起了极大反响。第二年隋军南下时,除了初期的几次战斗,其后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杨坚在诏书中曾声称:“天之所覆,无非朕臣”,而其后隋军的行动,也证明杨坚确实把江南百姓视为了自己的子民:在俘获陈军将士后,隋军不仅没有丝毫的报复举动,反而“劳而遣之”,也就是慰劳后释放;行军途中秋毫无犯,不损害南陈百姓的一分财产,贺若弼在占领京口后,发现一位士兵私自买酒,立即将其斩首。
隋军的文明作风,甚至比陈朝廷对待自己百姓还好。因此江南军民几乎没有抵抗,隋军顺利占领全境。
而在陈叔宝投降后,隋朝的措施则进一步了人心:
杨广进入建康城后,顺应民心,把令江南怨声载道的施文庆等五位佞臣当众处死,此外则毫无滥杀;
\"收图籍、封库府,资财一无所取\",也就是对公私财产秋毫无犯;
善待其历代帝王陵园,安排专人守墓;对待陈朝皇室,一改南北朝期间数百年来斩草除根的血腥做法,给他们悉数分配了田地营生,并每年赠送衣物粮食;陈叔宝更是被给予了三品的待遇,日夜在长安花天酒地,得以善终;
对于投降的陈朝文臣武将,择优录取,毫无偏见;
免除陈朝境内所有百姓十年的赋税。
毫不夸张的说,被隋朝灭亡后,陈朝百姓才摆脱了之前暗无天日的腐败局面。再加上隋朝境内原有的少数民族早已完成了汉化,隋朝的政体、文化、风俗等等,无一不是完完全全的汉族风范,南北朝之间早已没了民族与文明隔膜。
杨坚经过充分准备、一统南北,性质上不像是灭国,更像是中原王朝内部消灭军阀割据势力。如此上应潮流、下顺民心的壮举,仅仅用了四个月当然在情理之中。
581年,杨坚逼迫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隋朝,是为隋文帝。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开始着手统一全国。公元588年10月份,隋文帝派晋王杨广率领50万大军,发动了对南陈的战争。隋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打败了陈军,589年2月份隋军便占领了南陈首都建康,统一了全国。从588年10月到589年2月,隋文帝仅用了4个月时间便结束了自东晋以来270多年分裂的局面。
为什么隋文帝仅用4个月时间,就能结束分裂的局面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取一系列政策将统一的思想嵌入到每一位老百姓脑海之中。统一成为大势所趋,老百姓都渴望统一。统治者也希望由自己统一全国。从东汉末年到隋朝统一共经历约400年。期间除了西晋短暂统一了30多年以外,基本上都处于分裂状态。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更是一度陷入混乱之中,出现了五胡十六国。长期的战争极大破坏了社会经济,老百姓非常渴望统一。隋朝最终统一全国也是民心所向,隋朝统一由广泛的民心基础。
隋文帝统一全国,看似只有短短四个月时间,真正交战时间更短。实际上,隋朝统一全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南北朝时期最初占据优势的是南朝。南朝宋时期,宋文帝北伐失败之后,南朝优势逐渐削弱,北方的北魏实力逐渐增强。南朝齐梁时期,南北朝实力逐渐趋于均衡,北朝略占优势。侯景之乱以后,南朝梁崩溃,南北均势被打破。陈朝建立之后,南朝已经处于绝对劣势。北方的北周和北齐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北周实行府兵制、均田制等,大大增强了本国实力。北周灭掉北齐之后,对南方的陈朝占据了绝对优势。隋朝代周之后,隋朝对陈朝的优势更加明显。隋朝灭陈是长时间南北朝较量的结果,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是隋朝短时间统一了全国。
隋朝发动统一战争之时,隋朝对陈朝拥有绝对优势。隋朝建立之初人口为3250多万,陈朝人口为1000万,有人认为陈朝政府掌握人口只有50万户共200万人;隋朝的国土面积为271万平方千米,陈朝的国土面积为133万。隋朝统一战争所用军队达到了51.8万,陈朝军队也就是22万左右。如果隋朝充分动员起来,军队人数更加可观。隋朝统一战争中,隋朝占据绝对优势,对陈朝完全是碾压性胜利。占据绝对优势的隋朝能在短时间灭亡陈朝也在情理之中。
从581年隋朝建立到588年发动统一战争,期间一共历经了七八年时间。隋文帝为了灭亡陈朝做了长期准备和策划。隋文帝稳定了西部和北部疆域,解除南征的后顾之忧。隋文帝为了南征,提前在长江沿岸做准备,而且灭掉了西梁。隋文帝还以各种方式迷惑陈军,而且多次进行登陆和渡江演练。隋文帝加紧水师建设,锻炼水师战斗力。588年3月,隋文帝列举陈后主20多条罪状,并在江南散发30多万份,争取南北民心。为了确保伐陈之战万无一失,隋文帝派出了隋朝最有战斗力的将军,比如高熲、杨俊、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王世积等将军。隋文帝灭陈之时,在整个长江防线,分三路进攻,军队分布合理。
隋文帝做了充足的准备,南陈一方则没有丝毫准备。隋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杨广也有一定能力。陈朝的陈后主却是一个有名的昏君。陈后主登基之后,荒废朝政,整天沉迷于酒色,将自己的心思都用到了诗文和音乐方面。隋文帝大张旗鼓地准备南征之时,陈后主依然荒淫骄侈,陈朝的政治更加腐败。隋军打来之时,陈后主不听从部将建议,疏于防务。隋军占领长江上游的消息传到建康之时,所有的军报都被施文庆、沈客卿等人扣压。隋军顺江而下时,建康城却没有任何防备。陈朝君臣为了过春节,拒绝将强京口、采石等地的军备。隋军发动进攻之时,陈朝君臣还在欢度春节。陈朝政治如此腐败,君臣如此昏庸无能,陈朝岂有不败之理。
南北朝晚期,士族势力已经大大削弱。尤其是南方士族经过侯景之乱后,力量大大削弱;剩余的士族也已经变得相当腐朽,失去了应有的进取心,成为社会的蛀虫。陈朝的建立依靠南方士族,士族如此羸弱、腐朽,陈朝的统治根基也早就腐朽不堪,只差外力临门一脚。北方士族整体上也处于衰落阶段,但是隋朝统治者所在的关陇士族却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关陇士族不仅建立隋朝,还建立了唐朝。如日中天的关陇士族遇到腐朽不堪的南方士族,岂有不胜之理,岂有不速胜之理。
励精图治的隋文帝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进行了充足战争准备,仅仅了4个月时间便击败了腐朽不堪的陈朝,再一次统一了全国。隋朝统一全国之后,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未有“隋文帝用四个月时间一统天下”的说法。自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登基,至开皇九年(589年)隋灭南陈,隋代一共用了9年的时间才一统天下。要知道,隋灭陈的战争虽然只进行了8个多月,但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隋为了这8个多月的灭陈战争,可是足足准备了9年的时间,在这9年中,隋朝上下君民不知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当然,隋文帝能用短短九年的时间一统已分裂百余年的中国,这等速度也不是常人能办到的,没看到千古一帝始皇帝,他老人家也是用了近10年的时间才兼并六国,一统天下。
到这里,就有人会问了,隋文帝为何能用短短的九年时间就一统天下呢?
士族,又称世族、门阀,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历史上有名的士族有南北朝时期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隋唐时期的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
“士族”兴起于曹魏,自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之后,士族开始逐渐垄断了朝中的重要职务,而后士族与士族之间又通过联姻的方式,在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这个阶级通过各种错综复杂的连襟、师生、亲戚等关系,以此来达到掌控国家军政事务的目的,而这就是后世之人所熟知的“门阀政治”。
魏晋时期,士族们借助着其手握的政治权力,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了一个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而后,士族又通过手握的数量庞大的财富,建立了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家兵,及私人武装。想想看,一个既有钱,又有人,又有兵的士族,他们还会忠于朝廷吗?还会想让国家变强吗?还会想让国家统一吗?我想一个分裂的国家,一个弱小的国家,才最符合士族的利益,因为只有中央势弱,士族才能掌控中央,只有天下四分五裂,士族才会被中央依赖,也才不会被中央所灭。
如此,为了不让天下一统,士族们在各自的国家是想尽办法不让各自的中央朝廷去试图一统天下,他们是想尽办法的阻碍天下的统一。由此,可以说,南北朝的形式,同士族的兴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正所谓“士族强,则天下的分裂因素就会加强;士族弱,则天下的统一因素就会加强”。
因此,如上所说,南北朝后期,随着士族的衰落,天下自然就迎来了统一的时机。
那到这里,有人就又会问,南北朝后期,士族为何会衰落呢?首先,百年的位高权重和奢侈无度的生活,让士族自甘堕落,从而致使权力落于庶族之手。如《晋书》所言,享福已久的士族是“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士族虽世代垄断着朝廷的高位,手握重权,但因其官职多为世袭,不需要做出任何努力就能获得,且他们自出生就享受惯了,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因此,他们岂会去受那份当官要做事的累呢?简单说,士族们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官是要做的,但事却是不干的。
但是呢,既然要当这个官,这事总得要做,那该怎么办呢?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交给其他人做。由此,这就造成了,原属于士族掌控的权力,逐渐沦落于他人之人,而这他人多数就是庶族。
那为何权力会沦落到庶族的手中呢?这一切都得从刘宋刘裕说起,自刘裕这位庶族出身的皇帝坐上了皇位以后,因士族多不服于刘宋的统治,并极力阻扰刘宋的统治,因此自刘裕开始,刘宋诸帝都对士族是行极力打压之事,当然士族被打压下去了,可朝中之事还得有人管,那谁去管呢?对于刘宋皇帝来说,庶族出身的文人自然就是首选对象。
由此,随着士族自身的堕落,再加上皇帝的打压,庶族被重用。而掌权后的庶族,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也同皇帝一样,开始对士族行打压之事,士族的权力开始被庶族所夺,此时庶族或致位于将帅,或执掌州郡,或中央参预机密,由此庶族的衰落已成定局。
此外,士族的衰落还与当时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有关,当时因士族对百姓是行极尽剥削之事,多少百姓被他们逼的是家破人亡,因此当他们造反之时,士族自然就成被清算的第一对象,如当时孙恩卢循起义爆发时,起义军在会稽地区杀了许多的士族,如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司马逸、嘉兴公顾胤、南康公谢明惠、黄门侍郎谢冲,张琨、中书郎孔道、太子洗马孔福、乌程令夏侯愔等就都先后被杀。而随着诸多握有实权的士族都被杀害,士族的衰落自然也就成了既定的事实。
如此,随着阻碍统一的最大一股力量士族的衰落,统一天下的时机也就到了。
南北朝时期,较为弱小,且政治腐败的南朝,它之所以能抵挡住北朝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其不在于皇帝,不在于百官,而是在于百姓,因百姓不愿被北朝的那些异族皇帝所统治,所以他们是自发且拼命的替南朝那昏庸的君臣抵挡北朝的入侵,正是因为这些百姓,南朝才能在昏庸的统治下继续苟活百年。
当时,随着北朝统治者自发的进行汉化行动,最突出的无疑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为了北魏的天下,是对北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汉化改革行动,此次改革的内容包括禁止穿鲜卑服,改穿汉服、三十岁以上鲜卑人禁说鲜卑话、改汉姓等等,自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在政治、文化、礼仪等诸多方面,都以汉王朝无疑,而后北方诸朝也都延续北魏,实行汉制。
如此,到了南北朝后期,随着北方上至君臣,下至各族人民,其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都已经与汉族无疑,也正是如此,南方的百姓开始逐渐接受了北方百姓,对于北方王朝的统治也不再似以前那样的抵触。由此,作为北方一统南方最后一个阻碍,即民族矛盾的被缓和,统一的最后障碍也就彻底消失,统一不再是幻想,而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士族衰落,而南北朝的王朝都没有实力灭掉对方,统一也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南北朝双方都曾有“北伐”、“南伐”的举动,每当北方混乱时,南朝都会派兵北伐,但因实力不够,再加上内部偏安派捣乱,由此并不能乘势一统天下。而每当北朝实力较强时,又乘势南伐时,但却也因实力不足以对南朝行压倒之势,也并不能灭掉南朝。
而事实上,隋朝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此时北朝的实力要远强于南朝,如此隋文帝才能一统天下。南北朝后期,随着北朝明君辈出,而南朝昏君辈出,南北朝的实力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后,南北朝曾经的平衡被打破,北强南弱的局面正式形成。
此时,南北力量的变化,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有所体现。
首先在经济上。南方虽经西晋、刘宋、萧齐、萧梁等四朝的经营,在经济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甚至在某些时期都有了赶超北方的可能,但是这种畸形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让百姓受益,士族地主的掠夺,朝廷的剥削,让南方百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此南方的农民起义是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过,而这样不间断的起义势必会对南方的经济造成重大的打击。如萧梁时期的侯景之乱,此次动乱就对南方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曾号称富庶的三吴之地,经历侯景之乱后是“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而反观北方,北方虽然也有士族地主的掠夺,朝廷的剥削,但好在北朝的明君要比南朝多,因此北方的问题要远比南方轻。自北魏一统天下,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来,北方百姓的生活要远比南方百姓过得好,过得安定,而百姓过得安定,对于统治者来说自然是大为有利的事情,没有百姓造反,北朝的经济自然就能稳步提升。再加上,自北魏后,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的统治者大部分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由此北方的经济实力自然就远超南方。
其次在政治上。南方的王朝因多被居其位而不思其事的士族所掌控,这些人是只知享乐,而不知政事,同时南朝的统治者又多是昏庸无能之主,如南陈后主陈叔宝,自登基,他就纵情声色,不理朝政,由此是上下离心,人神共愤,如此,可知南朝政治之腐败。因此,试想这么一些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又自知作威作福的君臣,南朝焉能不亡呢?
同样,反观北朝,自北魏以来,北朝的政治就比较稳定,多出明君贤臣,如西魏权臣宇文泰,他就曾接受苏绰的建议,行“六条诏书”,即“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对于这六条诏书,宇文泰是“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而从权臣宇文泰的表现,我们就可窥知北朝统治者对于吏治民生的看重,由此亦可看出,相对于南朝的政治,北朝的政治显然更为清明的多。
最后在军事上。自刘宋后,南朝的军事实力始终都要弱于北朝的。首先,北方地广人众,因此北朝是兵源充足,而南方却是地狭人少,因此兵源相对北朝,要来的少。再是,南方的兵源主要是来自贫穷子弟和奴婢,士族子弟是不用当兵的,而因南朝的士兵是社会最低的一群人组成的,因此当时南朝上下阶级对兵士都带有轻视之心,试想就这么一群被自己拼命保护的国家所轻视的兵士,他们又岂会用命去保护自己的国家呢?如此,他们的战斗力肯定是不强的。
而反观北方,北朝自北魏实施府兵制,选身强力壮的农民为兵士以来,再加上在北朝当兵的兵士又是免租调,待遇相比南朝可谓是高的太多,由此,北朝军的战斗力强过南朝军,这是显而易见的。
综上所述,南北朝后,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都全面超越南朝的北朝,南朝焉能不被北朝所灭呢?
由此可知,其实在隋文帝登基后,北朝一统天下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不客气的说隋文帝只是摘了一个已经成熟的果子罢了。不过说真的,如果北周武帝宇文邕活的久些的话,统一天下轮不到隋文帝,当年宇文邕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先是灭北齐,再次一统北方,后又败南陈,夺得陈朝长江以北的所有疆土。只是可惜,正在宇文邕要一举攻克陈朝,一统天下时,他却是突然暴病而亡,而后让隋文帝摘了果子。
当然,隋文帝也的的确确是位英主,如果他昏庸的话,宇文邕打下的一统天下的基础也会被毁于一旦,南北朝的局势依然还会存在着的。因此,隋代能一统天下,隋文帝的功劳也是巨大的,他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最终让隋代能够继往开来,踩着宇文邕所打下的基础,一统南北方。
题主的问题叙述的不准确:
一、自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隋王杨坚接受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改国号为“隋”,成为隋朝开国皇帝起,至开皇十年(590年)八月,岭南冼夫人归附隋朝,自此天下一统。用时十年。
二、自东汉覆灭三国分立(220年),至隋朝天下一统(590年),中国分裂达370年。
隋文帝是如何统一中国的?
一、远交近攻,平定边境
隋朝立国不久,突厥、吐谷浑趁中原权力更迭,侵扰边关,蠢蠢欲动。隋文帝派出大军,分道迎战,坚决打击,打退突厥、吐谷浑的进攻。
隋文帝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在加强防御工事,兴筑长城和沿边的城堡的同时,利用突厥首领之间的矛盾,进行离间。结果,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分。东突厥沙钵略可汗上表称臣,愿意“永为藩附”。
地处东北的契丹、靺鞨等族,或款塞归附,或遣使贡献。
开皇四年(584年),边境基本安定。
二、大军压境,统一全国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杨坚派兵进据江陵,征召后梁皇帝萧琮至长安,废掉西梁。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攻破南陈,俘虏南陈国主陈叔宝,南陈军队投降,南陈灭亡。
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杨坚派大将杨素进军江南,打击南方士族豪强。岭南冼夫人归附朝廷,安抚岭南诸豪酋,南方安定。
至此隋朝全国实现统一。
一、北周奠定了基础
隋文帝一统分裂了将近三百年的中国,除了人们呼唤统一、猪对手(陈后主)上赶着送人头外,还和隋文帝的“苦练内功”密切相关。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隋朝挟雷霆万钧之势灭掉南陈,用了4个月也就不足为奇了。
隋朝建立后,自秦汉以来,先后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匈奴、羯、氐、羌等族,已经和汉族完全融合在一起。而北方的政权,也由鲜卑贵族转移到了汉族大地主手中。这样,自西晋末年以来的民族矛盾,已经趋于和缓。南北民族之间的对立,已经不复存在,这是隋朝能顺利统一天下的先决条件。
再者,北方的儒术已经和政治凝和,反而是陈超的王室大臣,却腐化到极点。他们聚敛无度,残暴地压迫着江南人民。因此,江南人民欢迎隋军而与之合作,并没有亡国的痛苦。
(陈后主)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险,劫夺闾阎,资产俱竭,驱蹙内外,劳役弗已。
大江南北的人们,在经历了长期的分裂痛苦之后,在内心强烈呼唤回归大一统的局面。所以,隋文帝杨坚使南北复归于统一,是顺应了时代潮流。
陈后主陈叔宝,是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他骄奢淫逸,肆意压榨、剥削百姓。在陈后主统治期间,南陈比起宋、齐、梁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如。南朝的官吏,也以剥削百姓为能事。
(官吏对百姓)诬盗以贼,系以囹圄,货财不尽,性命不存。
在这样的统治下,南朝的自耕农无以为生,甚至性命都难以保全,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而陈后主时期的兵役,也是十分繁重,许多人至死都不能脱离军籍。但士兵的地位和待遇却十分低下,这就导致士气不旺,军队战斗力低下。
而且,南朝陈后主时期,政治和世族也已经脱节。没有了世族的支持,南陈的统治自然也很难维持。
遇到这样的“猪对手”,隋文帝杨坚睡觉都要乐出声。此时,隋朝国力雄厚,人口已经逾4000万,而南朝的人口只有200多万,实力强弱之悬殊,一望可知。
陈叔宝每日在深宫之中,和佞臣爱妃饮酒作乐,怠于政事。朝中大权,被宦官奸佞操纵,卖官鬻爵等现象层出不穷。陈叔宝为了享乐,大肆营造宫殿,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的盘剥。
而且此时的长江天险,陈朝除了保有江北个别要点外,巴蜀以及长江以北都被隋朝占据,陈朝最大的依仗已经不足为恃。陈叔宝这个猪对手,使得陈朝内外部危机四伏,决定了它被隋朝所灭的必然性。
即使有天下大势和猪对手的助攻,假如隋朝没有一统中国的实力,也是枉然。但一代雄主隋文帝杨坚,却是励精图治,逐渐扫清了统一路上的障碍,最后收复陈朝可谓水到渠成。为了一统华夏,杨坚采取了许多措施。
第一,增强经济实力。隋文帝实行了自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计口授田。农民土地问题得到解决,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热情高涨。
而且,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隋文帝大力兴修水利。在开皇二年(582年)及以后,隋文帝就专门下诏书兴修水利,这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积极作用。除了这些,隋文帝还减轻徭役,使得农民可以安心生产。在灾荒年月,赈恤灾民,减轻农民的痛苦和负担。
这些仁政的实施,使得隋朝的经济发展得到快速发展,大大增强了隋朝的经济实力,为隋文帝杨坚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废除了北周模仿《周礼》而设的六官,改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实施,使得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而且,在地方上,隋文帝淘汰冗官冗吏,减少了国家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此外,隋文帝还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采取“选贤良”的方法,挑选那些真有本事的人才来担任军政要职,而不仅仅是靠家世。隋文帝对用人制度的改革,使得天下大治。
而且,隋文帝比较注重法制的建设,废除了许多残酷的刑罚。掌管刑名的官吏,必须熟悉法律,做到依法断案。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政治清明,人心归附。虽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但规定民有冤枉可以到中央朝廷申诉。这无疑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增强国防力量。隋文帝在继承西魏、北周府兵制的基础上,又逐步改革并完善了府兵制度,大力提倡习武练兵。因此,在灭陈之前,隋朝已经有了一支规模颇大、战力颇强的军队,这就为灭陈提供了武力保障。
原本隋文帝的打算是“先南后北”,即灭掉陈朝之后,再回过头来对付北方的突厥。因此,隋朝才开始的时候,对突厥是采取了守势。隋文帝派人大力修筑长城、增兵防守,稳固了边防。但突厥却是不断南犯,侵扰隋朝边疆。
隋文帝审时度势,决定先解决掉突厥隐患之后,再南下灭陈。隋文帝通过离间分化、武力打击,最终使得突厥降伏。对突厥的巨大胜利,不仅锻炼了军队的武力,而且稳固了隋朝的统治,使得隋朝的大后方没有了后顾之忧。
隋文帝早有灭陈之心,因此他刚一登基,便派大臣准备灭陈事宜。大臣杨素等人,在开皇元年(581年)便在长江上下游修造战船、训练水军,并且派得力大臣加强长江沿线兵力,为灭陈做下了极为充分的准备。而且在朝中,隋文帝也和大臣,多次从不同角度讨论灭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样一来,灭陈的战略规划便完整而周密。
开皇八年(588年),杨坚发布伐陈诏令,历数陈后主的20条罪状,充分发动舆论力量。隋文帝调集90个行军总管,水路军马52万人,以雷霆万钧之势,短短4个月便灭掉陈朝。隋文帝杨坚,胜利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一统寰宇”的重任。
综上所述,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为了灭掉南陈以完成统一大业,从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都采取了重大改革措施,进行了长期而充分的准备。在对手无能、历史大势所趋的加成下,隋文帝短短4个月便完成统一大业,也是顺理成章了。
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宇文泰时期众多大将军中的一位。杨家世代几辈的人一直都居住在武川,后来是因为杨忠攻打北平立了功,才能够进柱国。杨忠死后,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在当时的朝堂中就有不小的势力。
而且后来,他更是成了皇帝的岳父。他的女儿是北周皇后之一,所以杨坚在为人臣的时候,就有不小的地位和权势。
北周当时的皇帝宣帝是一位十分昏庸的帝王,每天不是对酒当歌,就是美人相伴,有的时候很多天都不上一次早朝。对于朝中大臣也很不在意,一旦有人让宣帝不高兴或者不满意了,不是罢免就是诛杀,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良臣,是不是功臣,不开心就斩了,或者让人滚蛋,搞得朝廷内外也是人心惶惶,很是恐惧。
但是好在宣帝在位的时间不长。宣帝在位仅仅只有八月之久,自己就不想当皇帝了,之际把皇位传给了自己尚且只有八岁的儿子。自称是“高蹈风尘”,给自己立名号为“天元皇帝”。后来没过几年直接驾崩了,宣帝驾崩之后呢,大臣们都纷纷推举杨坚来辅佐朝政。
由此可见,当时杨坚还为人臣的时候就是信誉极高,倍受百官信赖的人,可见权势也是比较大的。后来杨坚也就辅政辅导有十个月左右,杨坚就直接把这个八岁的小孩子废了,自己做皇帝,至此杨坚登基,称为隋文帝。
杨坚登基时是581年,八年之后,隋朝南下灭陈。随着南陈的灭亡,自西晋之后分类数百年的中原大地,再次恢复了统一。
客观来说,隋文帝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与其说是隋文帝自己用了多久时间打下的江山,不如说是隋文帝时机成熟,趁机收复,“打扫”江山,让江山和聚。
隋文帝连一开始的登基称帝,都是白拿的别人家的江山。而且当时北周也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实力非常强大。就算杨坚后来没有篡位,换一个北周皇帝的话,也有很大可能统一天下。
当然,江山改朝换代这种事情,成王败寇,能者居之。隋文帝能成为帝王也不仅仅只是运气使然,更多的还是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个问题问的不够准确,如果从隋文帝即位开始算起,到隋朝灭亡陈朝结束,一共用了九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中国的统一,问题中的四个月,是指开皇八年十月开皇九年二月俘虏陈后主这四个月。顶多算是打仗打了四个月,要说用四个月统一中国,未免有几分夸大,因为隋文帝灭陈做的准备工作,也不止四个月,从开皇七年开始确定灭陈策略看,也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
从隋文帝当皇帝一直到统一全国,一共用了九年时间,也算是统一速度很快的一个朝代了。为什么隋文帝可以这么快统一中国,这还得益于隋文帝获得的巨大遗产。
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四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间,但在这种大分裂时间中,却有长时间局部统一的情况,比如南朝,东晋统一了105年,即使后面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也顶多是政权的更迭,却并没有造成南方的大分裂。
北方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北魏统一北朝之后,北方获得了长达一百五十年的统一局面,这种统一局面,让北方的人口和经济获得极大的恢复。北魏全盛时期,户数已经达到了500多万户,人口超过两千万。单北方的人口,就已经恢复到西汉初年的水平。
随后北方虽然陷入分裂,但并不是四分五裂的局面,而是一分为二,无论是北齐还是北周,都极力的稳定国内局势,再加上分裂时间很短,并没有造成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北周全盛时期,户口330万,灭北齐后,增加户口303万,整体人口已经达到三千多万人。因此,在北周统一北方之后,北方人口三千多万,而与此同时,南方在册的人口数,也不过50万户,近300万人而已。
而在隋文帝在位时期,进行了严格的人口普查制度,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在北方查出来隐户80多万。于是,北方人口,已经具备碾压优势。
在古代,人口数量就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隋文帝即位的时候,北方已经统一,人口恢复,国力增强,而且隋军气势高昂,将士用命,上下其心。调集五十多万大军攻打陈朝。
这时候的陈朝君主陈叔宝,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军队毫无战斗力,隋文帝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陈叔宝什么都没没有。不败才是稀奇。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