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有族谱家谱的话,不要说三代五代,就是十八代二十八代,也是能够知道的。

比如我们杨姓,是从义乌迁过来的,始祖是杨虎。我爷爷还在世的时候,曾跟我们聊天,说那时村里专门有人管族谱,哪一家生了男孩,取了名字,就在族谱上写上,过上几年还要修订。我们出生的时候好像就不讲究了,到现在已经好多年都没有修订了。我爸说他看到过族谱,但我们就不知道了。

以前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期节目说的是金姓,说他们是活金死刘,当时好像是看传说一样。原来还真的有这样的事,我有一个同事,他是姓金的,可是后来在一次聊天中,他又说他姓刘,可把我给搞糊涂了。我就问他,你到底是姓金姓刘啊,他说他们是活金死刘。祖上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宗亲,因为王莽篡位,诛杀刘秀九族宗亲,当时有一房宗亲,逃出了京城。来到当时的会稽,为了躲避追捕,就把刘改成了金姓。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他们又恳求刘秀,允许他们死后复姓为刘。后来就一代一代流传至今。我的同事呢,他的爷爷后来又迁到了我市,他说在他们村里就他们一家姓金的。可是他们有家谱。他爷爷死后就葬在了这里,墓碑上就是刘姓。

我们隔壁村有郭姓家族,他们说他们的祖上是郭子仪,是郭子仪的一个儿子迁过来的,他们有族谱,有家谱,有郭子仪的画像,每年都要祭拜呢。

族谱家谱在中国有这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记载了每个家族的历史,也承载着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情结。族谱家谱因为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原因,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断层,沉寂。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修订族谱,寻根问祖的热情又在各地开始兴起。

前段时间我老公他们村里也说是要修订族谱、家谱。还专门打电话来问我们的信息。修订族谱家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所以还要募捐集资。我老公和我同姓,算起来500年前还是一家呢!

最佳贡献者
2

出生成长在六O、七O后的我们,是知道自己的根,源自哪里的!我姓亓,一般人不认识。读做:qⅰ ,同齐、旗同音。我祖上在元朝末年,从江苏淮安,迁移山东莱芜羊庄村!至我辈22代人了!上推5代人,分别是:亓元贞、亓心斋、亓笑春、亓瑞芳、亓东利。

3

我们弓长张氏,族谱系统阐述了赐姓到今的迁徙和历程,与中国历史朝代演变有重大的关系,中华民族五千年古国文明,张氏家族也不断发展和播迁全国各地,世界诸埠,名人辈出,爱国爱家,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无愧天地的汉民族客家人。张氏族谱内容本人己数次发布,在此不作再重复。

4

旌阳张氏自唐岭南五府节度经略处置使康公祖孙四代至我父亲三十五代生殁葬记载明确无误,张氏全国通谱也用的是我们的谱系,可追溯至唐文献公(九龄)与燕国公(张说)通谱系。现谨将世系下列,以供本家参考:下图接:康公堂九皋一树勋(捷)一益芳一仕汉一国励一德誉一原平一垂绅一少九(韶九)一万镒一经一锡荣一耀嘉一南夫一周用(九七)一福英一继志堂诚立一振昂一佰彝一感恩堂一礼一钧指一庭诏一巨衍一元旃一亨意一利球一贞铨一建桂一仁安堂道熤一统升一祥和堂采臣一…



5

我家是我列祖从当时的顺天府,宝坻县,耶律各庄9岁时旱灾跟一位同族老人闯关东来到现在吉林省松原市的农村,前几年我去寻根,在那里的家谱中找到了祖宗的名字。到我这代6代,

6

我的根源远流长,从轩辕皇帝始,各代名人:周文王、武王、周勃、周瑜、周如锡、周弘谦、周敦颐

7

我们家没问题!大约在200多年前,我的八世祖杨伦与四个弟弟一起携老母离开山东老家闯关东,最后落户于辽宁安东县(现东港市)。至我已是十三世。

经口口相传,我们的祖籍地是山东登州府福山县三甲驻六甲社大山夼杨家。经多年的考证,此地应该为现在的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上疋山夼村或下疋山夼村。此地有杨姓,但是与我们连不上宗。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满足两点,闯关东后裔回山东寻亲比较容易。一是闯关东的时间离现在越近越好寻;二是小姓好寻。

而我们家则恰恰相反,杨姓本身就是大姓,闯关东时间又这么久远。所以漫漫寻亲路,屈指已十年,但依旧一无所获。

8

我是刘氏一脉,上祖由河南至江西瑞金为官,任职县令。生下十四大房,主要分布,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传至本人二十五世,是江西传至河源,传至广州。由河源至广州今有十三世。都有族谱记载,广州所有太公的山坟还存存,历年重阳都进行拜祭,居我了解,大家族的,家族观念强的,都有专人记录。即是那家生下男灯,在双岁年,要在祠堂挂灯,并进行喜贺,灯上写上父亲的大号,即字辈名,然后写上上灯男丁的字辈名,灯挂一年,大年三十除灯,送灯,其间,管事抄录灯儿入族谱,所以,有些家族是可上查多代祖先。

9

都说咱是山东人,

千里迢迢去寻亲。

身世渺茫无处觅,

思之不禁泪沾襟。

这是去年山东半岛旅游回来写的一首所谓的诗。明知不可能的事,略表心怀而已。我们姜姓,可能闯关东比较久远的缘故,连我爷爷也说不清老家的具体地点,只笼统的知道是山东登州府。况且没有家谱,估计寻根问祖是很妙渺茫的事了。但我山东一行,有这点心思,也许祖先也不会怪罪我们吧。

10

我是木子君,前来回答问题。

寻根问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工程。如果往上数个三代五代,就想弄清你的根在哪里,还是很难的。

三代五代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在这百余年内,一个家族很少能有很大的迁徙动作的。想就此清楚你的根,还是很难的。

想要寻根的话,就要查自己的族谱了。

虽说已经进入现代社会,但好多大的家族,对于家谱的编撰,还是很用心,很下力气的。在农村,好多姓氏都有自己的宗祠,好多姓氏一年一度都有统一的祭祖活动。

族谱的记载,一般最少都有十代二十代左右,甚至更久,所以,通过族谱寻根问祖还是可以的。就比如我家吧,我家的祖谱上是这样记载的,陇西裔,桥李氏,传到如今,已经十九代矣。

对于我的家族来说,最大的迁徙,便是洪武年间的大移民。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整个中原十室九空,人丁稀少,于是从战争稍少,人口损失不大的山西等地进行人口的补充。当时在官府的强令之下,好多家族都在山西洪桐的老槐树下进行集合,然后强制迁徙,流向全国各地。而方言中的好多词汇和生活习惯,都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

比如说,上厕所叫解手。比如说,以前的好多老人喜欢背着手走路,便是迁徙中,被长期绑着手走路养成的习惯。

而我们这一姓氏的最早的祖先,便是兄弟三人,落户到我们这里,已经十九代了。还有一首三十六字的诗作为我们辈份的排序。比如说,离我最近的四代的辈份第一个字为:裕、广、元、书。而我正好是元字辈。虽然说我的名字里没有这个字。

说到祖谱,我记得我们桥李氏的祖谱是由我们村的几个老人操办的,他们为此还付出了不少人力物力。

一是直接到山西桐洪去寻根问祖。

据说九十年代去的时候,当地的老乡一听说是河南过来寻根问祖的,都非常热情,说起来两泪汪汪。而现在,如果你还去洪桐那个槐树下,发现那里已经成了著名的景点,收费还不便宜。

二、挨家挨户统计,再县志古籍。

修族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有的家庭倒好,祖祖辈辈都世居于此,而有些,他的子系后代迁到别的省别的市都有可能。有的人少的,离得远的可以电话进行咨询。如果迁徙到外地的,人丁比较兴旺的,还要亲自到所在地进行登记。

三、如果你的家族人丁比较少,还没有修过族谱的话。

这个就比较麻烦了,只有寻找专业人士进行帮忙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