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好问题,但答案很简单,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因为他们不适合做老板。
有的人天生适合做老板,有的人甘心情愿替人打工。有些人适合做老板,但依然选择打工;有的人不适合做老板,却偏偏选择做老板,而不愿意替人打工。
除此之外,没有例外。
聪明人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愚蠢的人不明白自己该如何定位。
诸葛亮、郭嘉是聪明人,知道自己该做啥;吕布就是愚蠢的人,不清楚自己不适合做老板。
在别的问题中,豹眼说过自己的观点,诸葛亮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就是不能勇于否定自己。
隆中对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诸葛亮始终不愿意放弃,直到关羽襄樊之战失败,才意识到坚守荆州是错误的,但依然不主动承认。刘备夷陵之战惨败后,诸葛亮才不得已彻底放弃了荆州,专注于北伐。
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不承认自己战略错误,而把责任推到了马谡违背节度上。
就这个个性,决定了诸葛亮不合适做老板。诸葛亮自己也清楚不是做老板的料,也就不去主动谋求这个岗位。
还有一个特点,诸葛亮做事过于谨慎,“诸葛一生唯谨慎”,说得就是这一点。追求完美,并不一定就是优点。事无巨细,也就是放不下,不信任自己的战友。
《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中说道:
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 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五丈原,司马懿询问孔明的使者:“孔明寝食以及政事烦简如何?”
使者回复道:“丞相夙兴夜寐,日理万机,处罚二十斛的事情,都亲自过问。每日所食不过数升。“
司马懿就对左右将领说:“孔明食少而事烦,岂能久乎?”
这虽然是演义,但裴松之给《三国志》的注引《魏氏春秋》也记载说:
亮使至,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将死矣。"罗贯中几乎完全照抄了这一说法。
这就足以说明,诸葛亮是能拾得起,但放不下的人。鞠躬尽瘁是其优点,但只能得不能舍是其弱点。
看一下曹操、刘备,就不是这样。刘备屡败屡战,毫不在意。曹操被诸葛亮整得狼狈不堪,还在取笑诸葛亮、周瑜不会用兵。虽然是演义的说法,但的确很经典地描述了曹操的个性。这都是做老板不可或缺的性格,诸葛亮不具备这一点。
郭嘉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有相似之处,同样是性格决定了他不适合做老板。
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当初,郭嘉行为不检点,多次被陈群检举,但郭嘉依然我行我素。曹操不仅不闻不问,反而愈加器重他,但对陈群却大加赞赏。
都清楚曹操依法治军、治国,号令严明,曾经以发代首。自己号令节俭,以身作则,平时都是粗衣布鞋。正人先正己,曹操说到做到。
但郭嘉不行,不拘小节,率性而为。这并非绝对不可以做老板,起码郭嘉是喜欢自由自在的人,不愿意受约束。
郭嘉不去选择做老板,也是性情所致。
因此,整体而言,诸葛亮和郭嘉都不太适合做老板。更重要一点,他们都是聪明人,清楚哪个岗位更适合自己。
如果他们选择做老板的话,恐怕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远没有这么好。
这个问题的确是好问题,值得后人仔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