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南斯拉夫王国军队本来就没战斗力。

其实南斯拉夫王国根本就是拼凑起来的一个国家。

在巴尔干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南斯拉夫的概念,分为七八个小国,各有各的统治者。

这些小国大部分是斯拉夫人,但之间有不小的区别,文化也有不同。

这个南斯拉夫是一战结束后的1918年,首先是战胜国的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合并建立的,随后又兼并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小国。

这主要是英法的布局,因为巴尔干地区本来是奥匈帝国的地盘。

英法肢解了奥匈帝国,再成立南斯拉夫这种新的国家,目的是让德国彻底减少一个盟友。

所以,南斯拉夫王国自从1918年12月成立,就有严重的内部问题。

他的国王为原本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彼得一世,其他民族则采用国会的方式维护自己利益。

这样勉强到了1929年,各民族都开始要求独立,尤其克罗地亚人闹得最厉害。

为此,国王亚历山大一世以镇压对付,直接搞了独裁。1929年1月,他解散议会、废除宪法,开始独裁统治。

这样一来,国家更是混乱。各民族独立者因被亚历山大一世打压,将他当做最大敌人。

1934年亚历山大一世在法国遇刺,刺客是马其顿民族主义者弗拉多·切尔诺泽姆斯基。然而,幕后策划者是克罗地亚极右组织乌斯塔沙。

看看,乱成这样,连国王都被刺杀了,南斯拉夫内部混乱可见一斑。

这样一个国家是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一旦遭遇强大外敌就很容易解体。

1939年欧战爆发后,南斯拉夫王国怕被德意入侵,开始妥协。

1941年南斯拉夫签署三国公约,答应与轴心国合作。

为此,南斯拉夫高层发生政变,新政府开始倾向英美。

然而,巴尔干地区是德奥传统的势力范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政府也不敢彻底同德意决裂。

这样做了墙头草的结果就是,两面挨打。

1941年4月,德军借口南斯拉夫是英法的盟友,大举入侵。

当时南斯拉夫皇家军队,表面上很强大,共有2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及32个独立旅,六七十万之众。

然而,这些部队都是虚的。

他们民族成分复杂,分属不同民族,塞尔维亚人占据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并不是多数民族。

很多军官和士兵不想打仗,不愿意这个塞尔维亚人统治的王国卖命。

另外,他们的武器装备也非常差,大体是一战水平,根本不是德国的对手。

话说回来,南斯拉夫主要地区都是复杂山区,如果坚决抵抗还是可以阻挡德军的。

南斯拉夫王国军队并没有誓死战斗的决心。

德军几乎没有遭遇什么强烈抵抗,就占领了首都贝尔格莱德,推翻了亡国政府。

德军前后进军12天,轻伤轻微,仅有500多人。

而南斯拉夫王国军队没有像样抵抗,就有30多万人投降,其中主要是克罗地亚等其他民族。

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其他民族不愿意为了塞尔维亚人去作战。

诸如克罗地亚的乌斯塔沙组织,还希望德军尽快打垮南斯拉夫王国,这样克罗地亚就能够独立。

最佳贡献者
2

南斯拉夫政府投降非常快是因为根本没有充分的战争准备,内部民族统一战线根本没形成,克罗地亚人、穆斯林纷纷效忠德国,这和南斯拉夫内战的情况差不多,克罗地亚人传统上是亲德的,任何时候都会为德国而战,而塞尔维亚是反德的,本来是亲德势力控制南斯拉夫,已经签约同意加入轴心国了,塞尔维亚人发动政变推翻亲德政府反德,激怒了希特勒,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名义上有130万军队,作战意志非常弱,大部投敌了,德国大量招伪军,伪军都是自愿参加的,克罗地亚人为德国人作战非常勇敢,杀起人来比德国人还狠,而塞尔维亚人报复起也很凶,双方都达到灭绝的程度,这就是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人仇很深的重要原因。反德游击队主体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伪军在德国投降时都已逃往德国,苏联南斯拉夫政府强迫英美交还所以苏南的伪军,否则就扣住救下的英美战俘不放,英美把俘获的苏联克罗地亚伪军战俘强制遣反后,塞尔维亚游击队基本杀光了克罗地亚伪军,克罗地亚对塞尔维亚可以说是仇深似海了。南斯拉夫电影中表现的是塞尔维亚游击队,他们在二战中的表现使南斯拉夫在二战中取得很高的地位,美国电影中也经常表现。

3

南斯拉夫二战电影很少有德军入侵时的电影,大多数都是铁托起义之后,率领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在和德军对抗,铁托并不是代表之前那个南斯拉夫政府在和德国人打。实际上,南斯拉夫在二战中,仅仅用了12天就被德军灭了,南斯拉夫皇上都跑了。

我们看下德国入侵南斯拉夫的兵力对比,德军方面,有33万人参加,意大利派出22个师的兵力,也有30万人,匈牙利派出9个旅,外加三个预备队,加一起,轴心国这一边有七八十万人的兵力,配备不到2000架战机。而南斯拉夫方面,战前33个师的兵力,进行战争动员之后扩军,达到120万人。但是这120万人里面,至少有40万人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只有一百多辆坦克,四五百架老式飞机,而对面德军装备了875辆坦克。这些决定战争的重武器方面,南斯拉夫是绝对落后的,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人数。

从4月6号开始,德军开始对贝尔格莱德进行全方位的轰炸,大轰炸中,南斯拉夫的防空火力根本无力对抗德军飞机,上万平民被炸死,在南斯拉夫内部造成巨大恐慌,这也就导致后来贝尔格莱德轻松被德军占领。

德军三路突进到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的军队根本就没法对抗德军。德军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斗力,都远强于装备不足的南斯拉夫军队。德军在质量上,远胜于南斯拉夫的数量。

除了装备不够,动员不足之外,南斯拉夫还有一个败因,内部不稳定。南斯拉夫这个国家,他包含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而南斯拉夫的主导则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并不愿意为塞尔维亚拼命,南斯拉夫内部并不是团结一致的。

德军入侵之前,南斯拉夫军队就受到了国家分裂的影响,南斯拉夫军队内部是非常动荡的,内部的分裂,甚至克罗地亚人还抵制塞尔维亚的军队。而克罗地亚的第四军和第七军还发生了造反,新成立的克罗地亚政府,直接向德军投降了,在萨格勒布,克罗地亚人开城欢迎德军。

南斯拉夫的局面就是,军队装备不足,准备不够,仓促应战,而内部又极其不稳定,南斯拉夫只能一触即溃。而后来和德军作战的是铁托,也是后来的南斯拉夫领导人,当时率领南斯拉夫游击队,后来又变成了南斯拉夫人民军。

4

希特勒装甲部队正面打击的是南斯拉夫王国“皇家军队”,也就是当时这个国家的政府军,跟电影里的铁托游击队(南斯拉夫人民军)不是一码事。如果不是南斯拉夫政府军迅速崩溃,恐怕也没有铁托崛起的机会,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上个世纪30年代的南斯拉夫政府原本是亲德的,是纳粹德国的盟友,本来两国之间不会发生战争。不过在南斯拉夫政府和军队内部,确实有一批亲英的少壮派。1941年3月,受英国出兵援助希腊(抵抗意大利人)的刺激,亲英的军官们发动政变,空军司令西莫维奇组织新的政府。

虽然南斯拉夫新政府声称在英德两个阵营间保持中立,但其亲英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希特勒为了在打击苏联之前确保侧后方的稳定,遂下定决心对东南欧用兵,打垮南斯拉夫和希腊两个国家,彻底赶走英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于是“巴尔干战役”爆发。



南斯拉夫“皇家军队”拥有2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和32个独立旅,纸面兵力大约有120万人。但是装备低劣训练不精,只拥有110辆法国造的雷诺轻型坦克和400来架陈旧的飞机,其部队数量和质量甚至远逊于法国,“欧洲第一陆军”在纳粹坦克进攻下都稀里哗啦,何况南斯拉夫?

德军在巴尔干战役中投入了两个集团军和一个装甲集群,差不多是一个“集团军群”的力量,刚刚历经波兰战役和西欧战役的德军配合娴熟经验丰富,根本不是南斯拉夫军队可以抗衡的。同时,德军还有意大利和匈牙利军队的助战,总兵力超过80个师,“联军”拥有2000辆坦克和2000架飞机,对南斯拉夫军队有压倒性优势。



更要命的是,南斯拉夫是个“捏在一起”的国家,其境内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两个地区具有强烈的分裂主义倾向,这是复杂的民族矛盾造成的。所以战争爆发后,德国人的进攻给这俩地区提供了“揭竿而起”的良机,由上述地区兵员组成的南斯拉夫皇家军队第一集团军(辖第4、第7两个军团),迅速倒戈成为德国盟军。

看过《苏捷斯卡战役》《内雷拉瓦河战役》等电影的军事爱好者,都应该记得配合德军作战的克罗地亚部队,那些原来都是南斯拉夫的政府军,他们是欢迎德国人的。因此,德国人需要主要打击的,根本没有120万军队,南斯拉夫野战部队只编有三个集团军六个军团,等于倒戈了三分之一。



说句题外话,哎,就跟90年代北约打击南联盟的情况差不多,铁托用强力手腕组成的南联盟,再次四分五裂,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南斯拉夫政府军的最大贡献,是在政府宣布投降后,部分爱国者加入了铁托游击队,同时给游击队留下了相当多的武器。

至于说到前南电影里铁托游击队有多么厉害,也是夸大宣传的结果,真有那个本事也不用被德军围剿了。南斯拉夫人民军得以生存和壮大,与苏德战争爆发有直接关系,整个巴尔干战役是在1941年5月全部结束的,而不到两个月后希特勒就实施了“巴巴罗萨计划”,主力全部东调。



所以当发现铁托游击队有所壮大后,希特勒早已深陷东方战场,无力抽出太多精锐进行打击,动用的都是番号在100甚至300以外的后建步兵师和党卫军外籍部队,比如“欧根亲王师”就算绝对主力了,以及克罗地亚、意大利等杂七杂八的混合部队,战斗力只能算三流,

到战争末期,南斯拉夫人民军已经发展到百万之众,而德军在南斯拉夫境内只留驻20万兵力。即便如此,在苏联红军到来之前,铁托游击队也只解放了三分之二的领土。如果德国人不是受苏德战场的牵绊,哪怕调动两个精锐集团军进剿铁托,那南斯拉夫人民军在1943年之前也不是对手,逃往苏联是不二选择。

5

提到南斯拉夫,那就绕不过一个人的名字铁托。作为南斯拉夫最伟大的领袖,铁托的存在完全承载了南斯拉夫当年所有人的希望。而这里所提到的130万不堪一击的军队,其实并不是铁托领导的,而是在铁托上台之前联合王国的军队。

南斯拉夫是一战的产物,由三个王国组成。

南斯拉夫过去其实并不是一个整体,所以现在在霸权主义的掺和下,再次沦为一盘散沙。一战以后的南斯拉夫是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诺文尼亚三者组建而成,所以国家内部压根就没有达到一个团结的地步,更加不会有平衡存在。

各路诸侯都想着自身的利益,虽然组建了所谓的联合政府,但是该联合政府的号召力明显不够,这就直接导致了南斯拉夫面临一个严重的困境,没有发展能力。

从一战到二战这么多年的时间给南斯拉夫,可是他们楞是没能发展起来。而这个时候德国已经从战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逐渐开始吞噬周边国家。在英国放弃了波兰以后,其实南斯拉夫也应该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了。

130万大军不堪一击,12天时间南斯拉夫便被征服。

德国跟南斯拉夫本身关系还可以,但是南斯拉夫内部的政局十分不稳定,反对德国的派系逐渐走上领导舞台,这就让德国比较慌了。慌乱中希特勒自然是要对南斯拉夫发起进攻了。这一次希特勒没有掉以轻心,他组建了一支多达70万的军队,直奔南斯拉夫而来。

于是说是消灭一个国家,倒不如说是在同时应付三个国家。南斯拉夫的军备力量虽然很差,但是从来不缺少人口。匆忙组织之下,火速拉起了一支多打130万的大军。

不过南斯拉夫的飞机落后,坦克陈旧,跟现代化装备的德国是完全没法比的。所以仅仅12天的时间,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就被德军给征服了。

南斯拉夫的领导人选择跑路,抛弃了他的子民,南斯拉夫的子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死亡人数直线上升,多数是被飞机轰炸而死。而且德国纳粹还在南斯拉夫各地建立不同的临时政府,以此想要彻底分裂这个被凑拢起来的国家。

英雄铁托的问世,彻底改变了南斯拉夫的命运。

要么说一个民族在危亡的时刻,一定会有一位盖世英雄的出现。铁托显然就是这样的人,他早先是在苏联留学,从斯大林那边学来了一整套共产主义的模式,回到国内后,国内发生动乱。政府军被德国纳粹顷刻间击败,铁托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铁托担任该军队的总司令。

在铁托的带领下,游击队逐渐击败了在国内的傀儡政府,粉碎了德军占领南斯拉夫的梦想。不久之后铁托甚至成立了一支多达80万人的人民武装。经历了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铁托总算是击败了所有入侵者,在1945年完成了全国解放,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

可以说没有铁托,那那斯拉夫的人民将会一直成为战争下的牺牲品。甚至会遭受到同犹太人一样的悲惨命运,所以完全可以说南斯拉夫最伟大的英雄就是铁托。

苏联解体以后,南斯拉夫也遭受了解体。

苏联过去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在1991年宣布解体,从此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了我们国家。当时南斯拉夫其实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所奉行的一套制度跟苏联是非常类似的。

铁托作为南斯拉夫的领导人,一直以来都努力推动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可是在1980年的时候,铁托在88岁的时候去世了。随后南斯拉夫便一蹶不振,一直到了苏联解体以后,欧美力量逐渐插足南斯拉夫内政。

欧美的介入,导致南斯拉夫内部内乱不断,最终南斯拉夫联盟在1992年彻底解体。一个人的力量对一个国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可能整个国家上千万人,真正能够带领大家走向光明的,就那么一两个。

6

南斯拉夫的二战电影很精彩,影片中唱主角儿的都是铁托的游击队,且突出了游击队的神勇。为颂扬民族精神提高士气,理所当然。

1941年4月德军突击,不堪一击的南斯拉夫皇家军队,没多久就向德军投降。而后,南斯拉夫共产党揭竿而起发动了全国起义,不久就汇聚了32万人,到了1944年铁托游击队就达40万之众。这三年里,铁托几次跳出德军重围,使德国人始终没有达到剿灭铁托的目的。南共游击队英勇善战,在苏捷斯卡战役等战役中可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欧洲战场,铁托的游击队规模最大(除白俄罗斯外)组织最好抵抗力度最强。四年的惨烈战斗,以至南斯拉夫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所以,南斯拉夫在电影中彰显自己的神勇,是有本钱的。

然而,胜利突围和局部的胜利,并不能改变游击队的整体劣势。若说消灭了德军有生力量那只是鼓舞士气的宣传。在整个战争期间游击队并没有重创德军。实际上,德军在整个巴尔干地区,1943年11月1日至1944年8月共阵亡6927人。这段期间,战事频繁杀伤有限,铁托部队击毙德国人最多时每月数百人左右。

面对德军重兵集团,游击队显然无能为力。南斯拉夫解放军虽然解放了大片国土,但是,直至1944年9月前,南斯拉夫所有重要城市、主要铁路和公路仍被德军牢牢控制着。

在解放南斯拉夫城市时,铁托请求苏军帮助。1944年10月,苏军和铁托军队发动贝尔格莱德战役,当月,德军在巴尔干战区的阵亡人数第一次超过1000人,为1247人,3348人失踪、4939人负伤。11月,德军在巴尔干阵亡2102人、负伤7419人、失踪2223人。

战后德国的统计资料揭示,只有当苏军参战后,在巴尔干战区德军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毁灭性损失,个人认为,此说法比较客观。

1944年9月苏军攻入南斯拉夫,铁托曾派人前去联络苏军,商讨贝尔格莱德战役协同作战事宜,没想到苏军不理睬,并且傲慢拒绝:没有你们的事。

显然,俄国人看不上铁托游击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一支没有集群战经验的游击队去迎战57万的德军“F”集团军群及坦克第2集团军,仅凭借游击队的战力和装备,无异于以卵击石。

即使当年达百万之众的白俄罗斯游击队,也同样无力单独对战成建制的德军集群,明斯克战役还得苏军强大的方面军扛鼎,游击队只是协同作战。

后来南民族解放军协同苏军解放了贝尔格莱德,对铁托而言,实则是荣誉之战。

在1942年战事严峻时刻,铁托游击队斩木揭竿,自然为盟军十分乐见,并给予了军事援助。

几十万德军被铁托牵制于巴尔干半岛,正是盟军的战略目标。

铁托部队抵抗侵略者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2019.8.4

7

南斯拉夫是从1929年到2003年存在过的国家,特殊的存在时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段动荡的年代,比如一战、二战和冷战都让南斯拉夫遇到了,真不知该说是机缘凑巧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2003年南斯拉夫解体,随之诞生的还有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家,而放眼曾经的南斯拉夫,在整个欧洲都是其他国家不敢小觑的存在。

南斯拉夫这个名字之所以能在解体这么多年之后还能出现在人们的嘴中,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南斯拉夫拍摄了很多二战的电影,这些电影在当时质量很高,吸引了大批大批的人去观看,比如《桥》、《沃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把观众又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说到这有人想问了,南斯拉夫当时在二战时期的表现怎么样?答案可能会让人失望,南斯拉夫并没有把电影中的英勇带到现实的作战中。

南斯拉夫在二战时期被德国轻易拿下,而当时的南斯拉夫却有着数量达到130万的正规军队,这听着确实有点讽刺,但事实就是如此,而且在当时南斯拉夫的军队都很少有人知道,在纳粹德国进攻南斯拉夫的时候,南斯拉夫军队几乎没有拿出什么有效的行为就被击败了。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当时的贝尔格莱德几乎没有设立防线,德军仅用一个小队就占领了贝尔格莱德,130南斯拉夫正规军在当时成为了世界的笑话。

南斯拉夫正规军在一战之后组建了起来,组建初期面临着很多国家都曾有过的问题——军费紧缺,而且1933年南斯拉夫的面前还站着意大利和匈牙利,这两个国家都是虎视眈眈的注视着南斯拉夫,英国派人来到南斯拉夫参观军队,当时处于军事领先地位的英国人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南斯拉夫军队的问题,尽管士兵坚韧不拔,但是武器装备在欧洲是落后地位,而且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军队里有两个民族,如果发生战争这个问题可能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结果证明英国人说的是对的,南斯拉夫的军队在纳粹德国进攻时出现了倒戈的情况,让南斯拉夫轻易被攻破。

于是1934年南斯拉夫决定开始进行改变,不断地轮换军事高层,向他国购买先进的军事装备,并且加速自己研发武器并投入使用,不断组建新的部队,尽管通讯设备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在1935年南斯拉夫已经可以集结起80—90万人的部队了。随后南斯拉夫持续发展军队的道路,招兵买马扩充军备,到了1938年南斯拉夫军队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30万人。但是130万的军队只是听上去好听而已,实际上的问题远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虽然军队人数达到了130万,但是这130万人就像一个带有蚁巢的水堤,看上去雄厚,但内部问题众多,南斯拉夫军队有很多个民族组成,这些民族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军队的权力和战略无法得到一致的统一,再加上武器装备还是处于落后水平,所以这支军队如果真的上了战场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1941年南斯拉夫在二战中还是处于中立状态,因为不管是苏联还是德国都是惹不起的,南斯拉夫的统治者保罗前去会见希特勒,希特勒承诺会给南斯拉夫好处,这让保罗的内心开始动摇。

南斯拉夫内部是坚决反对保罗投向希特勒怀抱的做法,保罗无奈加入了法西斯阵营,而南斯拉夫则发动了政变,这可把希特勒惹恼了,当即下令向南斯拉夫发起进攻,拥有130万军队的南斯拉夫被德国仅用十余日就攻陷了,而且德国的损失极小,简直可以说是真正的易如反掌。具体原因已经很明显了,武器装备与德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而且一支权力分散不团结的军队面对当时疯狂的德意志战车,结果猜都不用猜,显然南斯拉夫会惨败在德意志战车的轮子之下。

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建立时就是将几个残余的国家结合起来,多民族多语言,集权也无法集中,这样的一个国家实际上也不会存在太久,果不其然在2003年南斯拉夫正式从世界版图中消失,这是天注定也是大势所趋,也许对于南斯拉夫的记忆我们以后只能从那些经典的二战影片中去找寻了。

8

二战前的南斯拉夫与二战后的南斯拉夫实际上不是一个国家,一战之后,战胜国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将多个民族与地区合并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国家就是南斯拉夫,在二战之前,这个国家的内部还是有了许多分歧的,某些地区想独立,某些地区还有自己的主张,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还有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德裔民族在这个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队中有相当一部分只有得以人组成的以,这部分人在德军进攻之后,主动的投向德军。

其实在一九四零年的时候,德国与南斯拉夫的关系还不错,南期拉夫实际上可以算一个亲德国家,但是在内政出现问题之后,双方关系拉开了,后来出现让德国不安的局面,才导致德国要出兵了,南期拉夫内部不团结,这就造成了德国可以快速将其击破的原因,这也是后来分裂的基础了。

9

谁说你占领了一个国家就胜利了,事实上是不但你没胜利还成了你的包袱。铁托的游击队不但十分英勇顽强的抵抗住了德国人还使其几个精锐师团动弹不得,难以抽身去苏联战场,为苏联的卫国战争准备嬴得了时间。就算是武器装备极为发达的今天,美国佬在阿富汗胜利了么?没有吧!

10

因为没有后勤没有武器弹药!南斯拉夫的工业力量跟德国完全不能比,没有武器弹药的话,他们的士兵就只能拿烧火棍去打仗了。

当时的德军实在是太强了!这种强大主要是基于德国强大的国力。我们以法国战役为例,当时的法国称得上是世界的一极,法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至少也是世界前五的存在,但是德法战争打了一个月,法国的工业系统崩溃,所有弹药全部消耗殆尽,枪械大炮没有枪管跟炮管替换,有大约180多万法军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德军缴械投降的。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没有弹药没有后勤工业系统,打个屁仗。

在南斯拉夫战争中,南斯拉夫的士兵也碰到了这个问题,当时的南斯拉夫没有自己的工业系统,所有武器必须全部依赖于进口。但是呢,当德军对南斯拉夫发动进攻的时候,又有谁敢顶着被德国入侵的风险去给南斯拉夫提供武器弹药?所以,南斯拉夫的士兵们就只能拿着烧火棍去打仗了。

其次,德国在进攻南斯拉夫的时候恰恰是在巅峰状态,总兵力达到了480万人,兵力是南斯拉夫的4倍以上。同样的德军入侵苏联370万人,在三个月内消灭了650万苏军中的240万人,南斯拉夫拦不住德国实乃合情合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