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有没有谋反,宋高宗是心知肚明的。后来宋高宗逊位,传位给宋孝宗,自己当上太上皇。宋孝宗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给岳飞平反,宋高宗没有站出来反对,这就默认了自己杀害岳飞的罪行。既然知道岳飞是被陷害,当初宋高宗为什么非要杀他,革职罢官不行吗?
我就来分析一下,岳飞被杀的几个原因。
第一,岳飞是抗金运动的精神领袖
大家都知道,宋高宗一直是个投降派的皇帝。他压根就没根过光复中原,只希望能保住一亩三分地,过过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行了。因为他两大心病:其一,被金人打怕了。当初兀术南下,把他从内地追到海边,从海边追到海上,只差一点点他就沦为俘虏了。其二,打败金国,收复失地又怎样呢?把哥哥宋钦宗迎回来,那到时谁来当皇帝呢?你岳飞老喊着迎回先帝,有没有考虑过朕的心思呢?
与宋高宗的投降主义不同,广大军民都是要求抗金的。而岳飞就是当时抗金运动的精神领袖。在中原沦陷区,有无数支大大小小的义军,多数都打着岳家军的旗号,可以看出岳飞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可以说,当时南宋有两个领袖,宋高宗是名义上的皇帝与领袖;而岳飞则是广大爱国军民的精神领袖。
一个国家,两个领袖,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何宋高宗要杀岳飞。就算岳飞被革职罢官,他仍然是精神领袖。因此,对宋高宗来说,他只能从肉体上消灭岳飞,不如此,他挺不起腰杆。
第二,想杀岳飞的不止宋高宗一人
如果只是宋高宗一人想杀岳飞,岳飞还未必会死。现实是,想杀岳飞的人不止他一人。最想杀岳飞的人,是秦桧。为什么呢?
因为秦桧就是靠着鼓吹投降主义起家的。从宋代以来,一直有人怀疑秦桧是金人的间谍,因为他在被俘三年后,竟然奇迹般地逃回南宋,倘若不是金人故意纵他南归,又如何解释呢?当时秦桧见了宋高宗后,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欲天下无事,须得南自南,北自北。”也就是说,要跟金人和平,就得彻底割弃中原之地,咱们承诺永远不去收复中原沦陷之地,以达到南北相安的目的。秦桧一语中的,震憾皇帝内心。宋高宗相见恨晚,激动地对:“秦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
投降派遇到投降派,岂能不惺惺相惜呢?
岳飞坚决抗金的主张,不是要砸掉秦桧的饭碗吗?大家知道,宋朝是一个对武将防患十分厉害的朝代,宋高宗不仅害怕金人,也害怕手握重兵的武将。秦桧太懂皇帝的心思了,于是他献上妙计,以罢诸将之权。
当时南宋有四大中兴名将的说法,分别是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均手握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刘光世因病于绍兴七年卸去兵权,岳飞、张俊、韩世忠三人,成了皇帝的心腹之患。
秦桧的伎俩,就是明升暗降。任命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表面上是对三人的升迁,实际目的是把他们调离自己的军队,解除兵权。
在这三大将领里,张俊政治敏感性高,他马上意识到皇帝与秦桧的真正用意乃是要压制武将,武将的时代已经过去,他要未雨绸缪,为自己铺条后路。于是张俊率先向朝廷表示,愿把自己的部队归隶于御前军,而且力主和议。张俊的表态,乃是投秦桧之所好,沦为秦桧的同党。
张俊曾是岳飞的顶头上司,后来岳飞的声望渐隆,战功在张俊之上,这引起他的嫉妒。另一方面,两人入枢密院后,张俊主和而岳飞主战,立场截然不同,关系愈加恶化。在投靠秦桧之后,张俊成为秦桧的打手,在陷害岳飞上甘当秦桧的鹰犬。
第三,兀术提出议和条件,先杀岳飞再议和
在罢除中兴名将兵权的同时,秦桧谋求与金兀术议和。
兀术本是金国强硬的主战派,但在顺昌之战、郾城之战中被刘锜、岳飞打得大败,也不得面对现实。南宋军力已是今非昔比,若自己一意孤行,恐怕是捞不到多少好处,不如通过议和,攫取实利。不过,兀术向秦桧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只有先杀岳飞,以表和谈诚意,金国才愿意与南宋谈判。
秦桧本来就有杀岳飞之心,哪有不应之理?他接受这个议和,要设计置岳飞于死地。
七月,秦桧指使右谏议大夫万俟卨诬告岳飞:“枢密副使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废。”并称岳飞在金人进攻淮西时,逗留不前。高宗皇帝也因为岳飞反对在楚州筑城而不满,认为“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朕何赖焉?”志在收复中原,在皇帝看来,成为“沽名钓誉”了。
就这样,岳飞在被罢兵权后几个月后,又被罢掉枢密副使一职。
不管是万俟卨的诬告或是高宗的抱怨,都不足以成为杀害岳飞的理由。要杀岳飞,只能扣上一个政治斗争中屡试不爽的法宝:诬以谋反。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罢了岳飞的兵权,又罢了岳飞的官职,还不够,非要致他于死地。
岳飞只要活着,宋高宗、秦桧、张俊、兀术等这些政坛巨头都会很难受,在多方势力的联合之下,岳飞最终难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