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谢邀请。

因为历史对冉闵的定位就是个丑类。

冉闵最开始还不叫冉闵,叫石闵,因为冉闵他爹是羯族领袖石勒的弟弟石虎,石虎收石闵他爹当义子,石闵自然是石虎的养孙。

石闵作战很勇猛,跟随石虎东征西讨,不管是打北方的汉人政权还是打东晋,可以说是宰了不少汉人。这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毕竟石虎就不咋地,一点也不像石勒。

后来石闵卷入后赵政治斗争,石鉴答应石闵事成之后给石闵太子之位,但是石鉴没有兑现承诺,实际上也正常,毕竟石闵又不是石氏的正牌子孙,说白了还是外人。

所以石闵就反了后赵,并下令杀戮反对他的羯族人。这看起来所谓的汉人救星,实际上很多长得像胡人或者是有胡人血统的汉人都被牵连。

但是这个石闵所谓的杀胡,实际上是为了清除异己,比如麻秋本身为羯族,但是依然奉命杀胡,所以说明冉闵杀胡本质上就是清除异己。更何况冉闵从小就在胡人堆里,对胡人必然有亲切感。

再者,石闵本质就是要笼络胡人,要不他干嘛封他儿子为大单于,还配备胡人卫队,宰了反对的大臣。

最后,冉闵所谓的杀胡以及连年征战,导致北方经济生产被彻底破坏,老百姓不是逃亡就是饿死。说句不好听,这时候因石闵而死的汉人绝对多于胡人。

从古典社会的道德观念来看,石闵本为石赵臣子,最后反了石氏,本身就违反了忠义这条基本道德。换句话说,石闵本身就是个丑角。

所以,石闵在历史上的定位就是个丑类,而且还是个三姓家奴。

全文完

最佳贡献者
2

冉闵何许人也?

冉闵,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石虎养孙,因为“杀胡令”,在部分网民心中,冉闵成为拯救北方华夏文明于五胡乱华的乱世之中的民族大英雄,是“千古一帝,汉人救星”。然而,与其为汉族做出的“卓越贡献”相矛盾的是,冉闵在古代历史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五胡十六国也从来没有将冉闵的魏国计算在内,由此可见冉闵及其建立的魏国在这段历史中,并没有留下多少值得记载的事情。

究其原因,无非是网络民族主义者编造的一个“英雄神话”

冉闵其人其事

  • 石虎养孙

冉闵的父亲冉良,从小跟着父亲在乞活军中讨生活。乞活军,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汉人流民武装集团,正如“乞活”二字一样,乞活军游走于各个政权之间,为了利益,可以为任何人区杀人,是一种类似于雇佣军一般的存在,充当各国的打手。

祖逖(闻鸡起舞的主人公)北伐中原时,击败了乞活军,乞活帅陈川率部投靠后赵石虎。因冉良熟于骑马,多力善射,被石虎看中并收为养子,冉良则改名为石瞻。

石瞻虽然是汉人,但深受石虎的信任,石瞻也不负石虎所托,为后赵立下汗马功劳。

324年春正月,勒将兵都尉石瞻寇下邳,败晋将军刘长,遂寇兰陵,又败彭城内史刘续——《晋书》
325年夏四月,后赵将石瞻攻晋兖州此时檀斌于邹山,杀之。——《资治通鉴》
326年十二月,石瞻攻河南太守王瞻邾,拔之。彭城内史刘续复据兰陵石城,石瞻攻拔之。——《资治通鉴》

立下无数功劳的石瞻,最终在328年的前后赵的内战中,被前赵刘曜击败,以身殉国。“刘曜军追石虎军及于高候,与虎战,大破之,斩石瞻。”

△328年北方局势

石瞻死后被封为西华候,而石瞻之子石闵,也就是冉闵,在石虎的培养下,成为后赵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后赵建武四年(338年)六月,石虎领兵攻段辽,在昌黎之战中大败,但“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在后来进攻东晋武昌和平定梁犊叛乱的过程中,冉闵再立功勋,一时间“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 叛主杀胡

石虎死后,其子石遵即位,此时的冉闵已经是后赵的大都督,掌管内外兵权。石遵为了稳住自己的权势,召石鉴(石虎第三子)进宫,密谋除掉冉闵,但石遵没料到的是,贪图权位的不仅有冉闵,还有石鉴。石鉴出宫后,立刻派人将石遵的计划透露给了冉闵,冉闵先发制人,令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十名甲士在内宫杀死石遵。

石遵死后,石鉴顺利即位,任命冉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石鉴虽然与冉闵合作拿下了后赵的皇位,但石鉴并不信任冉闵,并筹划除掉他,除了石鉴之外,龙骧将军孙伏都等人,也不满冉闵独掌朝政大权,企图起兵扑杀冉闵,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围攻冉闵府邸。

让石鉴没想到的是,冉闵早有防备,迅速击溃了孙伏都的部队,率领士卒攻入皇宫。冉闵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一时间宫城内外,尸横遍野。为了稳住局势,冉闵又发出命令,“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满城横尸的情况下,胡羯那里还敢和冉闵“同心”,于是纷纷出逃。冉闵知道胡人不能为己用也,于是下令“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杀了数万胡人。

其后,冉闵又亲率士卒追杀胡人,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后赵境内各地,随即也掀起了“杀胡运动”,但因冒功,“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 身死国灭

350年,冉闵杀了石鉴,自立为帝,定国号魏,随后平定了内部的胡羯叛乱,大体稳住了冉魏的局势。可就在这时,鲜卑慕容氏开始南下,侵入冀州等地,兵锋直指冉魏。

△350年北方局势

352年,冉闵与前燕将领慕容恪激战于昌城,冉闵自恃武勇,帅军突入鲜卑军阵之中,最终寡不敌众,被慕容恪俘获。

冉闵被慕容恪押往蓟城,慕容儁(后自立为前燕皇帝)对冉闵问道:“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冉闵答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儁随大怒,不久后将其斩杀。

杀胡令的真伪

网上流传着一份冉闵的《杀胡令》:“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子民者四,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寒热借由一五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但是,根据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用语习惯,这篇《杀胡令》纯属后世的好事者伪造的,且作者的造假水平,难以恭维。

虽然《杀胡令》是伪造的,但冉闵杀胡一事确实存在,这能够看作冉闵是“拯救汉民”的客观事实呢,能否以此认为冉闵是“民族英雄”?

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后来被公认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反侵略战争中,为维护人民利益和民族尊严而献出生命或作出杰出贡献的。而冉闵杀胡,其目的是夺取后赵政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说到底,只不过是假借民族大义,而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

此外,就算没有冉闵杀胡,汉人也绝不会被胡人屠戮殆尽,亡国灭种。

在五胡十六国的乱世之中,各族人民之间互相屠戮的事情屡屡发生,造成了人口大衰减。有好事者,就制造谣言,声称这一时期的北方汉人被屠杀得只剩200万

369年,前秦灭前燕时,根据《资治通鉴》记载:“诸州牧守及六夷渠帅尽降于秦,凡得郡百五十七,户二百四十六万,口九百九十九万。”

据郑州大学历史研究院院长袁祖亮先生的推断:

公元304 ——318 年,由于战乱、灾荒、疾疫等因素,中国北方人口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户数从西晋太康元年的140 多万下降到不足100 万户。公元318 ——319 年,黄河流域建立了前赵、后赵和前凉。此时关东地区约有60多万户,关中、陇西、河西地区约有10多万户,石勒为王的20郡估计户口不会少于30多万户,关中各少数民族的六七万户。这期间,中国北部的户数约120 万户左右,其口数约有800 万人左右。公元329 ——352 年间,这一时期北部人口有所增长。前燕的户数超过80万以上,估计口数400 万。从后赵到冉魏,关中和关东户口数也不下600 万人。此时总户数约180 万户,口1200万人左右。


综上所述,冉闵只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短暂开启国一个割据政权的君主,都没能进入十六国的行列,自然难有很高的存在感。而就其所为的民族贡献,闻鸡起舞,报销国家的祖逖、淝水之战中,挽大厦之将倾的谢玄,比冉闵更值得人们钦佩。

3


冉闵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子西华候冉良的儿子。他从小就聪敏果敢,石虎像亲孙子一样对待他。

长大后,身高体壮,力大无穷。他勇冠三军,在万军中取敌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有勇有谋的他,在后赵众将领中,渐渐脱颖而出。

昌黎立威

后赵建武四年,石虎在昌黎之战中惨败,后赵各路兵马,被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只有冉闵带领的一路人马安然无恙,此战后冉闵令人刮目相看。

威震天下

后赵建武五年,冉闵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东晋将领蔡怀。后来他又参与到剿灭梁犊的战役中来,凯旋而归。胡汉宿将没有不畏服他的。

冉闵在为后赵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在军中立了威,为后来上位打下基础。

【诛石遵石鉴】石虎死后太子石世登基一个多月,就让石虎第九子石遵给废了,石遵自立为帝。石遵废太子时要仰仗冉闵。石遵当时许诺冉闵说:好好干,我当上皇帝后,就封你为太子。石遵坐上龙椅后就食了言,不久封自己的儿子石衍为太子。冉闵很失望,他总揽后赵兵权后,就有意培植自己的势力。石遵对他不放心,决定密谋杀了他,郑太后阻止了这事。一起密谋的石鉴把这事告诉了冉闵,冉闵和将领们废掉石遵,并杀死了他,拥石鉴为帝。石虎的几个儿子为了皇位都不顾兄弟之情,石鉴自然也不放心冉闵,被冉闵识破,石鉴也是身死国灭。石虎的两个凭借冉闵上位的儿子,始终不信任冉闵,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这样使冉闵意识到“胡人根本不可靠”,以至冉闵做下了最错误的决定:诛杀胡人。他不但灭了曾养育过他的石氏一族,还不分男女老少皆杀之,甚至长得像胡人的汉人都让他给杀了!

冉闵向压迫和陷害自己的胡人,举起屠刀,本无可厚非,但他杀红了眼,不分好坏,滥杀无辜,已为世人所不容,他350年建立大魏政权登基为帝352年被前燕慕容俊所擒,登基不到三年就身死国灭。难怪只是昙花一现了。

冉闵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在疆场所向无敌,的确称得上一世英雄。

他对敌人的反杀,也印证了,残酷压迫就有疯狂的反抗的道理。他就像警钟,让后人受到启示。

冉闵历史存在感极低的原因是处在十六国时期,不像唐宋那么耀眼。他在位时间(350—352年)短,历史存在感低,也正常。

4

有历史存在感的人,从大的方面讲,要立功、立德或者立言;从小的方面讲,至少要做些利于百姓的好事吧。拿这些尺子衡量一下冉闵,就知道他为什么历史存在感低了。

历史大背景:胡汉融合刚开始,民族间的不信任甚至敌视很普遍

经历了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各个胡族相继进入中原建立政权,从最早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赵开始,到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同期的鲜卑、羌族、氐族都在以族群为单位进行政治和军事斗争。

后赵建立以后,石勒从滥杀汉人到逐渐发现,汉人的坞堡越来越难打,而且外围没有坞堡的地方,人口资源也少,要想继续发展壮大,对汉人不但不能滥杀,反而要善待。于是石勒开始一定程度上重用了汉人,兴起了汉学。

但是到了石虎继任上台后,又开始对汉人歧视、掠杀。民族之间的关系始终很紧张,即使不仇视的话,也是很难信任、很难和平共处的。

直到后来前秦苻坚统一北方之后(370年前后),民族间依然很难建立信任。比如,苻坚为了政治改革顺利,也为了让氐族人镇守四方,就把集中在长安附近的25万户氐族人分封出去,分到前秦各个地方。氐族人临走时说:“远徙氐人留鲜卑,一旦出现缓急应当告诉谁!”这说明,当时在各民族普通人心中,根本没有消除民族区别,对异族没有什么信任,民族间的信任度依然很低。

冉闵简史:石虎的养孙,推翻后赵,建立冉魏

冉闵是石虎的养孙,作战勇猛。他身长八尺,骑朱龙赤马,左手使双刃矛,右手使钩戟,在十六国时期,其战斗力指数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石勒曾经嘲笑西晋司马氏的八王之乱,但是时间不久,殷鉴不远,他的儿孙后代们把司马氏的 “八王之乱”重演了一遍。

石虎死后太子石世继位,石遵不干,就带着冉闵推翻了石世。石遵登上宝座后,开始猜忌掌握兵权战斗力超群的冉闵,就召集他们石姓诸王,密谋除掉冉闵。但这些王们也是各怀鬼胎,不但没除掉冉闵,反而让冉闵把他们一勺烩了。

冉闵把石勒的子孙共三十八人全都杀了。然后,这位冉闵下了一道命令:“叛逆已被剿灭,良善之人无一参与。从今以后,与朝廷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便,城门不再禁止出入。”汉人出身的冉闵说了这话,那城内的胡人,如羯人、匈奴人就害怕了,纷纷出城离去。

冉闵一看:哦,我本来没有区分民族的意思,你们自认为跟我不是一族,就天然地与我不同心啊!冉闵一怒之下,紧接着颁布了一道命令,就是著名的“杀胡令”,悬赏:汉人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

命令颁布之后,一天之内就有数万胡人被杀。冉闵还亲自率领军队诛灭匈奴人和羯人,无论贵贱、男女、老幼,一律砍头。最终被杀的胡人高达二十余万。

不久,冉闵称帝了,国号魏,史称冉魏。这年是公元350年。

之后的冉闵,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哪个月不在打仗,最后打的是山穷水尽,没有给养只能靠武力强烈了。羌族和慕容鲜卑联手打他,因为他们作为胡人,与冉闵的排胡政策是不相容的。虽然期间冉闵做过政策调整,但是没什么效果。最终,352年5月,冉闵战败被前燕慕容俊擒杀。

冉闵:政治上没有建树,杀胡令和称帝是两大昏招

能够取得成功的政治统治,一定要把尽可能多的各方面力量都整合使用起来,以对抗外敌。

冉闵的杀胡令,有两个后果:一是自己消解自己国家的力量,自己排除了胡人;二是迫使周围的外敌(羌、鲜卑)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自己。这种情况下,失败在所难免。

另外,冉闵称帝,等于不承认东晋的正统,也因此失去了东晋的认可与支持。这也是他决策上的一大失误。

总之,冉闵政治上错误多,也没有为百姓树立什么功德,历史地位因此高不起来。

(完)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

5

冉闵是我国历史上一重要人物,占据349-352年史书主角位

其事迹在《晋书》、《资治通鉴》、《魏书》、《十六国春秋》、《北史》等史书中都有记录,死后被对手尊称为武悼天王,并为之祭祀

他的主要功勋是建立冉魏灭掉石赵,他的地位,史书绕不过,无论南史、北史,如果不提冉闵,都会出现断层。从349到352年,仅仅活跃两三年时间就能有如此地位,也能反衬出他的作用

虽然史书多有记录,但冉闵历史存在感确实很低,除了史书的必要收录,从其它基本没有多少文人骚客为之流传笔墨就可见一斑

相同历史时期,东晋的祖逖、刘琨,有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枕戈待旦等成语典故流传,冉闵作为顶级武将,作为顶级统帅,他的能力难道就是天生的?他不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显然不是

不说祖逖刘琨,就是桓温也有神州陆沉名言,更不用说那些脍炙人口的文人典故,譬如东床快婿的王羲之、阿堵物琳琅珠玉的王衍、玉树埋尘的庾亮、东山再起的谢安……

比起这些人,冉闵真的没啥笔墨

究其原因,估计两点

其一,冉闵生活在后赵,后赵虽然占据北方,但这个政权当家者是羯胡石家,无论是东晋还是后世北地汉家文人,他们都“不屑于”去传播后赵事宜。这一点可以对比宋朝时候的辽、金、西夏,又或者是近百年国祚的元,不是专门的研究学者,普通百姓能了解这些王朝多少人物事例呢?估计也就知道个乔峰、一品堂、金兀术、还有个忽必烈啥的,知道金兀术还得感谢岳飞……

其二,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在这上下五千年中有太多的精彩,无论是正统的史书载记还是民间故事野记,都不可能去一一叙说,而且时间这玩意腐蚀性太大,无论多么精彩,想做到亘古,都很难。远的比如商周秦汉,我们能知道多少?近的明清,我们又能知道多少,更不用说更远的虞夏先民……

不过,具体事情具体人物遗忘归遗忘,不提归不提,但这些华夏先民其实已经铸成中华底蕴,融入骨髓

6

冉闵,武悼天王是也,五胡乱华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面对北方野蛮民族的侵略,他毅然发布“杀胡令”挽救了汉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但是,冉闵提倡民族主义,易暴易暴的做法,使得很多北方少数民族,部分汉人遭受屠戮,被错杀。所以,冉闵的出于惩罚侵略者的本意,却使得自己从受害者成为施暴者,史书记载,冉闵颁布杀胡令之后,北方少数民族被杀绝,能幸免于难的都逃至漠北,再也没有能踏入中原半步。所以,冉闵是民族英雄,也是屠夫,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在我国14亿人口中,汉族占了总人口的91%,毛主席曾经说过,搞民族主义,特别是“大汉主义”不利于民族团结。因为历史上的民族仇恨,恩怨纠葛会加深民族的分裂,不利于我们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国家精神。所以,我们自称中华民族,而不是大汉民族。基于这个原因,我国近代历史对于冉闵的记录没有,所以在冉闵历史上在感很低。

冉闵简介:

冉闵,汉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冉闵为今人所广为知闻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凶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没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按现在的标准还是一个孩子),冉瞻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公元310年,石勒(此时是前赵的大将)攻打河内,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冉瞻众寡不敌,被俘。石勒徒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327年,冉瞻在和凶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冉瞻之子就是后来的冉闵。冉闵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后来《兰陵王》的戏剧就是由他的事迹改编的。  


 

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在昌黎大战,史载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瞭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后赵镜内有内迁的丁零,乌恒,夫馀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冉闵在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斗中缕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馀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冉闵战绩: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裡,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



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



英勇就义,名载史册

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隻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正史记载,决非杜撰)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为何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尽同胞的谩骂。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英雄事迹才能在世间广为流传。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后来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与东晋政权南北对峙。公元383年,前秦符坚率领80万大军攻打东晋,在淝水一战,被东晋军队打败。东晋政权因此存活。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篡晋,建立了刘宋政权。历史进入了南北朝对峙阶段。

7

冉魏皇帝冉闵无疑是位“中土英雄”!如若没有实施野蛮的“屠胡令”,其历史形象定会高大许多,历史评价定会正面许多。

8

冉闵是个怎样的人?

只看‘小说’,不理会正史的人,会说‘冉闵是个拯救汉族的大英雄’。一些了解正史的人可能会说‘冉闵是个伪军头目,是大汉奸’。。。其实,这两种说法我都不赞成。

要理解一个历史人物,必须理解他所处的历史环境。现代中国人都是学西方文化长大的,但是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欧洲是不一样的:中国在‘夏商周’时期是‘分封建制’的王朝,类似欧洲的‘中世纪’。。。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这段时间的中国是‘中央集权’的‘古代帝国’,类似欧洲的‘罗马帝国’。。。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后,‘民族’的国家逐渐取代了‘国王’的国家。中国却是在近代‘百年耻辱’的压力下,接受西方‘民族思想’,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如同古代欧洲人认为:‘全世界的中心是欧洲’一样,古代中国人也认为:‘全世界的中心是中原’。。。古代中国的皇帝叫做‘天子’,天子管理的是全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谓‘五胡’不是外国(异族)人,而是在‘天子’的允许下,内迁以充实人口的部族。‘五胡’的祖先是华胥、是黄帝、是大禹,‘五胡’的后裔在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民族思想划分民族的时候,大多归为汉族。。。就是说‘五胡’是造反的晋人(不是外国人),也是现代‘汉族’的祖先之一(不是异族)。

冉闵所在的割据势力是羯人为主的后赵,后赵和前赵都是从匈奴‘汉’国(匈奴人刘渊立志‘反晋复汉’,祭祀汉高祖刘邦,尊崇蜀汉刘禅为皇帝,建立‘汉’国。)分裂出来的。冉闵能从造反的羯人队伍中脱颖而出,被他杀死的‘晋人(晋朝的国人)’也许要比被他杀死的‘汉人(‘汉赵’和‘成汉’的国人,汉赵是匈奴人主导,成汉是氐人主导。)’还要多。。。两晋南北朝的主要矛盾不是什么‘民族矛盾’,而是部族(包括晋朝的‘细民’)与贵族(门阀士族)的矛盾。所以说,冉闵是拯救‘汉族’的英雄,或者说是‘伪军头目,汉奸’,都非常可笑。


为何历史存在感极低?

冉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范围小(只在北方众多割据势力之一的后赵)、时间短(好像两三年就被灭了),历史存在感低是很正常的。。。其实你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历史存在感极低的冉闵,却在现代中国网络上频频出现?

现代中国是什么情况?现代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奔‘小康’。奔‘小康’的关键是‘产业升级’,还有与产业升级配套的‘一带一路’。于是,一些持‘白人至上’思想的西方极右势力开始忧虑中国崛起会影响他们的‘优越感’,他们想遏制中国发展。

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如果中国内乱或者中国产品卖不出去,自然就无法‘产业升级’了。如果大家都鄙视、恐惧、仇恨中国,中国产品自然卖不出去。如果证明中国喜欢搞‘种族屠杀’,大家自然鄙视、恐惧、仇恨中国。。。于是翻遍中国‘网文’,终于找出‘杀胡令’——既能挑拨中国内乱,又可证明中国人喜欢搞‘种族屠杀’,简直是‘一箭双雕’。。。这就是历史存在感极低的冉闵,却在现代网络上频频刷存在的原因——出于西方极右势力‘遏制中国’的需要。

9

谢谢邀请,竹下点墨,品百家之学

冉闵此人,在当世可称英雄,但在今世,只能存活于历史的垃圾桶之中。

在冉闵那个时代,中国成了外国(异族)的殖民地,冉闵在殖民政府里有着很高的位置,他的行为始终是围绕着权势进行的,杀胡不过是调动群众的一种手段而已,说他是民族英雄,有点过了。至于杀胡的结果反而不应当是作为给他一个好评的依据。

古话说:“有心为善善亦不赏”,何况冉闵还不算是为善。

以这个眼光看,石闵不过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一朵逆流浪花。

大闹一场,绚丽退场。

10

无论是冉闵还是他的冉魏政权,在历史上的存在感都是低到极点!或者说的更加现实一点,一个存活期不到三年的冉魏政权,撑死就是个草头天子,哪有改变历史的权利?

公元350年正月,冉魏政权建立。

公元352年3月,随着冉闵的败亡,冉魏政权宣告结束。

一个政权不到两年半就消失,这样的短命王朝在历史上到处都是。也许会在史书中留下痕迹,但这种承接不了中原王朝更迭的小政权,他的存在与否根本改变不了历史的局势。更别说在冉魏政权的不到三年的历史中,这个国家并没有挥发出有别于其他政权的一面,甚至连一个普通王朝的正常格局和秩序都没有建立。冉魏在它存活的时间里只是不断地再干一件事——不停的杀人!

北到河北南部,南到淮河以北,东西不过是河南和江苏之间,这就是冉魏的大致范围,这倒有点类似于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前曹操的势力范围。然而比起曹操的实际掌控,冉魏在从建立到灭亡的时间里,却始终处于杀戮遍野的动荡期。因为这个所谓的汉族政权,完全是冉闵篡夺后赵而得到的结果。所以从建国的那一天起,冉闵面对的不是政权的稳定,而是国内连绵不断的战火和以褐族为首的各路反对力量的反扑。冉闵所建立的冉魏政权,也只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各种镇压活动中。

杀胡令,被很多人认为是冉闵挽救北方汉族同胞的经典一笔,可这一笔着实尴尬,冉闵在下手时可没有这么高瞻远瞩,也从未想过要为此前被杀戮的汉族人报仇雪恨,杀胡令的初始目的,也仅仅是因为面对国内各路反扑势力的围攻,冉闵早已力不从心,无奈之下只能做出“见胡就杀”的步骤。无心之下才间接造成了大量汉族人侥幸存活的结局。

然而在冉魏政权的晚期,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不是稳定而是境内人杀的只剩下不到百万)”,冉闵也放弃了所谓的替汉人报仇的杀胡令,又启用了残存的少数民族力量来巩固自身实力,而这个做法的原因也相当尴尬,因为国内只剩下几十万人。而持续不休的战火,也让境内的百姓对冉魏政权大失所望,早在冉闵灭亡前,大量百姓南逃就已经是常态化。毕竟没人愿意待在地狱。

冉闵也许是个很好的武将,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