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挺奇怪的,庞统死了,诸葛亮何时哭过了。诸葛亮没哭,那就没有什么真哭、假哭了。

提问者,大概是从《三国志-庞统传》中“(庞统)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这段话中,理解成诸葛亮哭庞统了吧?

如果这样,那可能对史书理解有误吧。

诸葛亮是去“拜”庞统父亲的。不是去哭庞统的。

“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

1、刘备任命庞统父亲为议郎,说明是在刘备当皇帝后,议郎是中央朝廷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卿的下属官员,庞统父亲能成为议郎,那就说明刘备当皇帝了,庞统死于214年,刘备称帝于221年,即庞统死后7、8年,刘备称帝。

2、刘备称帝后,特别善待庞统的遗亲。特地任命庞统父亲为议郎,让庞统父亲老有所有,担任皇帝身边的议郎,年薪六百石,相当于县长(不是县令)的级别和收入,副处级吧;并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追赐(庞)统爵关内侯”,这样一来,庞统的嫡子就可以继承庞统的关内侯爵位,变成有爵一族,跻身贵族行列,每年还能收取食邑上的赋税,吃喝不愁,“(庞)统子(庞)宏,字巨师,刚简有臧否”,庞统的儿子叫庞宏,也挺有性格和才干的。

3、刘备“拜封”庞父为议郎

刘备不是简单的发一张委任状的,而是慎重其事,是极其隆重的,采用“拜封”。但是,刘备是皇帝,不会亲自去“拜封”的,派了丞相诸葛亮去“拜封”。

4、议郎,这个官,其实并不大,年薪才区区六百石,相当于副处长。但是,出于对庞统的眷顾,皇帝刘备极其谨重其事,采用“拜封”这种高格调的方式,而且还叫丞相诸葛亮去“拜封”一个副处级干部,这个规格高得离谱了,故史书中,用“诸葛亮亲为之拜” ,诸葛亮的这个“拜”,不是去哭灵或哭坟,也不是去认干爹,而是代表刘备,去“拜封”庞父为议郎。

5、诸葛亮还“拜封”过二人,皇后和太子。

刘备当皇帝,册立吴夫人为皇后,那不是印制一张结婚证书就行的,须派出三公九卿级别的人,捧着一系列的东西,包括皇后的玺绶、冠服等,到后宫去册封,刘备就是派诸葛亮去的,“今以(吴夫人)为皇后,遣使持节丞相(诸葛)亮授玺绶”。

刘禅被立为太子,也是诸葛亮去的,“今以(刘)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诸葛)亮授印绶”。

6、可能庞统父亲当时没住在成都。

从史书中的一些体例分析,派人去“拜封”,往往是那个人不在当地,才特地专程派出使者去“拜封”,还要带上给他的印绶、冠服,甚至车仗鼓吹等。

比如,刘备在成都当大司马、汉中王,当时关羽在荆州,刘备派前部司马费诗,去拜封关羽为前将军,“先主为汉中王,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这里的“拜”,还是指“拜封”,而不是哭灵哭丧。

回到问题,从史书中,根本没有诸葛亮哭丧哭灵的记载,故无法回答是真哭还是假哭。也许,诸葛亮早就盼望庞统翘鞭子呢。



最佳贡献者
2

《三国志·庞统传》: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

以上是军师庞统去世时的相关记载,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与刘璋反目成仇,互相攻伐。刘备大军包围雒城,庞统率军攻城,身先士卒,结果被不知从哪射来的箭射中,不幸死去。这一年,庞统年仅36岁,英年早逝,太可惜了。刘备得知之后,极为痛惜,只要一提到庞统,他就流泪。刘备为抚恤庞统的家人,任命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典型的安慰庞统父亲及刘备自己)

庞统战死,刘备无疑是最伤心的,手下最得力的两大军师中的一个死去,损失太大。庞统还是刘备前线军队的总参谋长,全权负责军事策划及行动。现在刘备无人可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那么,庞统战死,他的好朋友诸葛亮是伤心还是窃喜?是真哭,还是假哭?本文从正史上和演义中,分别分析如下。

正史上,诸葛亮虽然不至于窃喜,也不会太伤心,只是感到惋惜

公元208年,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因功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军师中郎将是刘备为诸葛亮量身定制的一个官职,意为参赞军事,也就是一个参谋。而庞统从东吴投奔刘备后,不久也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享受一样的待遇。

说实话,在一个单位,像诸葛亮这样的大才、总工程师,本想在单位大展宏图,给老板干一番事业。现在刘备又招聘了一个和自己并驾齐驱的总工程师(同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可能胡思乱想,老板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还是想架空他。

再加上刘备入川作战,带走了庞统,前去广袤的战场上,排兵布阵,建立功勋,而诸葛亮却被安排看家。虽然守荆州也是一大功劳,可是幕后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前线厮杀。

现在,庞统死了,诸葛亮再一次成为刘备唯一的军师中郎将(总工程师),还如愿以偿进入益州,建功立业。虽然还有一个法正后来居上,论资历是无法和诸葛亮相比的。

因此,正史上,对于庞统的死,诸葛亮应该只是例行公事般祭奠一下,虽不至于窃喜,内心也不会太伤心,为其惋惜而已。

演义中,诸葛亮真的很伤心,是真哭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庞统、徐庶、水镜先生都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当诸葛亮得知庞统要冒险夺取益州后,写信劝说,要谨慎行事。然而,富于冒险精神的庞统听不进谨慎的诸葛亮忠告,还认为诸葛亮嫉妒自己在前线征战,抢了他的风头。

庞统和刘备兵分两路,攻打雒城,刘备走大路,庞统带着大将魏延走小路。刘备在行军前,特意将自己的战马的卢送给庞统,希望此马保佑庞统,旗开得胜。然而,正是的卢马害了军师庞统,在落凤坡被蜀军射杀。

诸葛亮在给刘备、庞统写了一封信后,有一天突然看到天空西面有一颗星星,从天坠地,不利于军师,应在庞统身上。数日之后,真的有书信从益州送到荆州,书信上说的是庞统如何战死沙场。

众官知道诸葛亮所言不虚,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看罢书信后,大哭,哭得非常伤心,如同他的父亲去世一般。诸葛亮哭得太伤心了,连荆州文武众官也跟着落泪。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数日之后,孔明与云长等正坐间,人报关平到。众官皆惊。关平入,呈上玄德书信。孔明视之,内言:“本年七月初七日,庞军师被张任在落凤坡前箭射身故。”孔明大哭,众官无不垂泪。

在演义中,诸葛亮是真的为庞统的死感到伤心,是真哭。他为了匡扶汉室江山,这才出山辅佐“皇叔”刘备,希望刘备身边人才越多越好。有人说,诸葛亮可能嫉妒庞统的才能,怕其掩盖自己。实则不然,演义中的诸葛亮,号称三绝中的“智绝”,是不会嫉妒庞统,也不需要嫉妒庞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应该是真的为庞统的死伤心,因此大哭。

结语

正史中,后投奔刘备的庞统,很快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并驾齐驱。说诸葛亮心里没怨言,那是胡扯。尤其是刘备入川时,带着庞统,而非诸葛亮,诸葛亮也会感到无奈。现在庞统战死,诸葛亮如愿以偿,带兵入川,驰援益州。他对庞统的死,比较平淡,只是感到惋惜。

而在演义中,庞统的死,诸葛亮非常伤心,是真的哭了。庞统之死,不只是好朋友的死去,还是复兴汉室江山力量的巨大损失。因此,诸葛亮对于庞统的死,演义中比正史上伤心多了,是真的哭了。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3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备最善演戏,关张也不例外,孔明亦毫不逊色,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谁真谁假并不重要,关键是可以相互利用,共成大事,至于无法合群的,显得多余的,或者危害了团队任何成员利益的人,结局都不会好的!

4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刘备得到了两个,按说那是应该稳坐钓鱼台了。但事实上,有两大王牌谋士加持的蜀汉最终还是先兴后衰,令人扼腕叹息。整体来看,蜀汉的衰败,颇受高级人才寿命短的影响,比如庞统、关羽、刘巴、法正等等。

△庞统剧照

而按照去世顺序,当以庞统为先。题主问诸葛亮真哭加哭,应是想问诸葛亮和庞统之间的竞争如何,是否有庞统死,诸葛亮高兴的情况在里面?我认为诸葛亮是真哭,他对于庞统之死是深感痛惜的,理由如下:

一、欲成大业,当以人为本

自古任何一个势力欲创立大业,必须要有很多人才共同努力。诸葛亮再厉害,当地盘大了的时候,他也只能是独木难支。况且诸葛亮的理想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个理想必须要一统天下,而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去开拓并治理各个地方。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又如何不知道光靠自己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呢?所以在大业未成之时,诸葛亮不会狭隘地排挤己方阵营的人才,尤其像庞统这样的大才,对于蜀汉争夺天下至关重要。

△诸葛亮剧照

历史上,刘备之所以能夺取益州,创立三分基业,首功当推庞统。如果没有庞统,刘备就会顾忌仁义名声,无法克服心理障碍去攻略益州;如果没有庞统,光凭刘备等人也没有攻略益州的有效方略,只能是茫然失措、贻误战机。

二、同出一脉,互为援助

庞德公是东汉末年的荆州名士。而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庞德公的儿媳妇正是诸葛亮的小姐姐。因此庞统和诸葛亮算得上是亲戚。不但如此,二人都曾在水镜先生司马徽门下学习过经文,这又算是同窗。二人既是同窗又是亲戚,如此亲近的关系,哪怕同朝为官,也是可以互相倚为援助的,又何来自断臂膀主动排挤一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不太可能会对庞统之死幸灾乐祸,反而应该因痛失这位挚切亲友和少时的同窗,而悲痛叹息,哭也会是真哭。

三、完美完成隆中对需要至少三军师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设计蜀汉在占据益州和荆州之后,分别从益州北上、荆州东出。而推测一下随军的军师,应该是庞统、法正各跟一路,诸葛亮居中坐镇后方比较合理。那么按照这种模式来看,蜀汉在庞统死后竟还缺少一名军师。要知道古时征战不是光靠兵力勇力就足够的,没有军师坐镇,夷陵之战就是最典型的教训。所以说所谓的竞争其实并不存在,三位军师尚且刚刚够用,现在失去了庞统,诸葛亮只会可惜遗憾,又哪有假哭的心思。

结语

综合上述三点,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不论是出于兴复汉室的远大目标,与庞统的私人关系,还是他隆中对设计的理想模式,他都没有理由希望庞统离世,更没有理由在庞统死后幸灾乐祸地假哭。所以说庞统的死是让诸葛亮感到由衷悲伤遗憾的, 诸葛亮是真哭。

5

在我看来,庞统战死的时候时候,刘备是真哭,而诸葛亮是假哭。主要原因就是诸葛亮“宁做鸡头,不作凤尾”。

诸葛亮一直以“管仲和乐毅”相比,他们的成就就是诸葛亮的理想。而管仲和乐毅都是作为绝对的主角达成了这些成就。虽然在齐桓公成为霸主的过程中,其他人功不可没,但是没有一个人的功劳可以和管仲相提并论。

乐毅更是作为统帅,接连攻下了六十座城池,在这个过程当中,其他人都是在执行乐毅的命令,所以乐毅的功劳无人可以相比。

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诸葛亮没有选择更有前途的曹操和孙权,而是选择一无所有的刘备,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个时候,曹操身边谋臣如云,程昱、荀彧等等不计其数。

而孙权身边更是有周瑜和鲁肃。但是刘备身边武将如云,就是缺了一个有才能的谋臣,所以诸葛亮才选择了刘备。到了曹操和孙权身边,只能是给其他人做陪衬。就算能一统天下,那么诸葛亮的功劳也不会是最大的。

而刘备不一样,这个时候的刘备一无所有,主要帮助刘备打下一定的地盘,那么诸葛亮功劳是最大的,也会声名崛起,和世间其他人相提并论,要是能完成统一大业,那么诸葛亮就是另一个张良、萧何。

但是随着庞统的出现,诸葛亮镇守荆州,庞统攻打蜀地,只要攻下西蜀,庞统的功劳足以和诸葛亮相比。那么诸葛亮就不能一枝独秀。

所以庞统死后,只是假哭,并不是真哭。

6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形成隆中对策后,通过一番运筹谋划,巧取荆州,拥有了发展壮大的基业。在庞统的极力主张下,刘备开始议取益州,然而在刘备的一番仁义的外表下,欲取还拒,力求名正言顺出师有名,让取得成都的道路充满艰险。悲愤的庞统舍生赴死后,让刘备在取益州的大业上失去一条臂膀,因而痛不欲生。然而,诸葛亮在庞统战死后,有两次大哭,诸葛亮是真哭还是假哭呢?这其中有真有假!

为失去挚友而真哭

《三国演义》中虽然没有说明诸葛亮与庞统的关系,但实际上,诸葛亮与庞统之间有着深刻而诚挚的关系,他们既是同学关系,又是亲戚关系,还是战友关系。

据《三国志》中记载,有一个著名人物庞德公,诸葛亮视庞德公为自己的长辈或老师,而庞统既是庞德公的侄子,又是他的学生;庞德公是诸葛亮姐姐的公公,与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关系也非同一般,因而与庞统有着亲戚关系;他们共同辅佐刘备后,又成了并肩作战的同事,是亲如手足的弟兄。

这样一对志同道合的亲兄弟,正值风华正茂的年华,庞统却在无名的战斗中英年早逝,死得太不值、太不应该,更深层次的,可能是庞统出于对刘备的一种赌气或看透后的悲哀,毅然用死来抗争和提醒。而以诸葛亮的悟性,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庞统的深层死因,因兄弟、同学、战友的轻生而痛哭,是一种痛彻心扉的哭。

为获得良策后假哭

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取荆州后,按照隆中对策,应当及时展开取益州的战略计划。非常了解刘备为人的诸葛亮,一面要顾及刘备仁义的面具,一面要寻找名正言顺的理由,一时竟难以找到对策。

幸而在关键时刻他的师兄庞统来了,很快帮助刘备制定了议取西蜀的指导思想,即“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并马上付诸实施。这一系列的思想和计划正好落到了刘备的心坎上,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刘备决定让庞统为军师取益州,让诸葛亮守荆州,这无毅是刘备对诸葛亮的一种否定。

刘备率军入蜀,大事已成功一半。为了西蜀,庞统的计策是直奔主题,先在涪城鸿门宴、后又葭萌关三条计,为刘备取西蜀打通了仁义道路。两军只要打起来,一切就好说了,打刘璋还能打不赢?此时的刘备却时常犯些“仁义”之病,让庞统头痛不已,终于在不能“忍受”中走向落凤坡。

与刘璋战斗的号角已吹响,攻打一个弱者还需要多少计策?胜利是迟早的事!诸葛亮只能接过庞统递给他的接力棒,去完成他的遗志。此时诸葛亮哭庞统,是有愧于自己太谨慎和不担当,用庞统造就的态势成就自己的功名,这种豁然开朗的哭不是真哭。

结语

诸葛亮取益州,在理论层面;庞统取益州,在实践层面。庞统之死,在刘备胜利的前夜,他自然异常痛苦。诸葛亮哭庞统,是哭庞统的担当和刚烈,是哭自己获得了实现隆中对策的机会,有真有假,任人评说。

7

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是三国时期非常出色的一位军事家、谋士。在刘备出兵益州的过程中,不幸为流矢所击中,最后不治身亡。

对于庞统的死,有人说诸葛亮的眼泪只不过是伪装的,也有人说诸葛亮的眼泪是发自内心的。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便可:

一、诸葛亮与庞统之间的关系如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正史的记载。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德公,襄阳人。孔明每至其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德操尝造德公,值其渡沔,上祀先人墓,德操径入其室,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徐元直向云有客当来就我与庞公谭。”其妻子皆罗列拜于堂下,奔走供设。须臾,德公还,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德操年小德公十岁,兄事之,呼作庞公,故世人遂谓庞公是德公名,非也。德公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诸葛孔明小姊,为魏黄门吏部郎,早卒。子涣,字世文,晋太康中为牂牁太守。统,德公从子也,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见德操。德操与语,既而叹曰:“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

由《三国志》和《襄阳记》两书来看,诸葛亮与庞统之间是认识的,并且,彼此之间也是有着一定交情的。

另外,在诸葛亮未出山之前,经常与荆楚之地的才俊在一起坐而论道,想必也与庞统这位才能不下于他的大才有过接触。

由此分析,庞统的死,诸葛亮多少会有些伤心的。毕竟,按照人之常情而言,朋友死于壮年,正应该是宏鹏展翅一展抱负的时机,心中定会为其感到不甘感到伤心难过的。

另外,我们看一下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和庞统的描述

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庞统和诸葛亮不仅早就相识且关系极为亲密。甚至,在刘备流亡荆州的时候,以司马微等人为首的荆州士人集团都有意的在为诸葛亮以及庞统做宣传打广告,称两人之才,只需要得到一人相助,取天下便如探囊取物一般轻松。

随着诸葛亮率先加入刘备阵营后,庞统在孙权处碰壁时,也是诸葛亮写的举荐书,一而再的邀请他一同加入到刘备集团共创大业。

由此来看,诸葛亮与庞统之间的关系那绝对是亲密如知己一般。

因此,对于好兄弟庞统的死,诸葛亮又岂能不伤心落泪呢!

二、庞统在诸葛亮心中的政治蓝图是否重要?

这个问题就无需区分正史或者演义了,因为按照诸葛亮当初在草庐给刘备提出的隆中对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对政治有着极其敏锐嗅觉的人。同时,心中的政治理想也是十分的宏大。他的目标,是想要辅佐刘备重现汉朝的辉煌。

在汉末三国时期,经受长达数十年的军阀混战以及农民起义的天下,已然是赢弱不堪了,想要实现诸葛亮心中的这个政治理想政治抱负,单纯的只靠他一人之力,那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这一点,我想以诸葛亮的才智,不可能会想不到。同样的,以他的才智以及心中远大的政治抱负,更不可能会因为刘备对庞统的器重,而对其心生嫉妒,甚至因此而对庞统的死感到兴奋。

结合刘备当时的一个情况来看,此时的庞统不论是对于人才稀缺的刘备集团来说,还是对于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来说,其实都是非常的重要的。因为,此时的刘备集团唯一的根据地,就只有刚刚在赤壁一战中击溃曹操后夺得的一部分荆州地域。而对于这一部分的荆州地域来说,不论是曹操还是同为盟友的孙权,都十分的觊觎。在宛城,有着曹操宗族大将曹仁镇守,而在自己的身后,盟友方的激进派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所以,在这个时候,刘备出兵益州庞统随行,而诸葛亮留守荆州,可谓是十分的重要,也十分的需要。

庞统一死,刘备在前方失去了一名可以帮助他运筹帷幄的智囊,此时不得不将诸葛亮调出荆州。这样的一个情况,对于诸葛亮来说,心中是十分痛心又十分无奈。要知道,荆州的重要性,诸葛亮在隆中对可是说的十分的清楚,要想平定天下,就必须得要从益州和荆州两路出兵。同时,荆州不仅富庶,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丢失,那可是无异于断去一臂了。

由此可以看出,庞统的死,对于诸葛亮的打击丝毫不下于刘备。

所以,对于庞统的死,刘备伤心欲绝,因为他损失了一员极其出色的智囊。不过,诸葛亮也同样悲痛,因为,他损失了一名志同道合的伙伴,更失去了一个可以帮助他一同完成心中政治理想的大才。

综上所述,庞统的死,不仅刘备是发自内心的伤心欲绝。对于诸葛亮而言,也同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诸葛亮为庞统之死而流泪,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8

真哭,可能比刘备哭的还要伤心。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前军遭到了刘璋的伏击,军师庞统率众突围,不料中剑死在了落凤坡。刘备得此消息后,哭的很是伤心。庞统英年早逝那年他才36岁。

刘备哭的原因是庞统很有才华。水镜先生曾经对刘备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并可安天下。现在失去凤雏,等于自己实力打了折扣。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真哭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在刘备军中虽然庞统也是军师,但他在军中地位和在刘备的心中,根本不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山的。出山之前诸葛亮就为刘备制定了三步战略,也就是著名隆中对。刘备起兵多年一直都是失败,从来没有打过胜仗。现在48岁还暂居在荆州刺史刘表屋下,几年来不仅默默无闻,连身上的赘肉都多了几十斤。

隆中对,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有效的强心剂,重振了刘备的信心,让刘备看到了希望。诸葛亮对刘备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而庞统是自己前来投靠的。在率军入川之前,庞统根本没有为刘备立下什么功劳。

光从这点来看诸葛亮在军中的影响力就大大超过了庞统。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帮刘备夺下了荆州,让刘备有了根基之地和立身之本。以此来看,庞统对诸葛亮地位根本构不成什么挑战。

庞统的死对刘备来说是一大损失,也是诸葛亮的一大损失。因为刘备比诸葛亮大20岁,军政大权迟早会落到诸葛亮的手上。如果庞统不死,完全可以成为诸葛亮得力副手。这么简单的道理,诸葛亮怎么会不明白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握大权。后来在几次北伐当中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了几次重要的失误。比如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结果一败涂地,造成北伐失败。

诸葛亮也清楚自己的长短,如果有庞统在肯定会弥补他的不足之处,这也是庞统战死诸葛亮为什么要真哭的原因。

以上个人愚见,更多答题请关注

9

庞统是刘备与刘璋反目成仇相互攻伐时被流箭射中而死的,说到底就是因刘备而死。庞统战死,刘备无疑是最伤心的,“卧龙凤雏得一人即可安天下”,这是《三国演义》里司马徽给诸葛亮和刘备最高的评价。庞统的死,使得刘备手下两大军师中一人死去,损失太大。

在历史上,诸葛亮对庞统的死仅仅是惋惜,不会太伤心。公元208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立下大功,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而且该职位还是刘备为诸葛亮量身定做的官职。

庞统从东吴投奔刘备后,不久也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几乎平级。刘备入川作战时带走了庞统,后庞统也排兵布阵建立了不少功勋,而诸葛亮被安排在老家驻守荆州,功劳肯定没有庞统大。

庞统战死后,诸葛亮再次成为刘备唯一的军师中郎将,还进入益州建功立业。因此,对于庞统的死,只是例行公事,祭奠一下,并非真哭。而刘备因为失去了一位将才,更失去了一位制约诸葛亮的军师,实际上是真的伤心痛哭。

1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庞统死后刘备并没有痛不欲生,而诸葛亮则是真哭。下面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分析一下凤雏庞统庞士元死后,诸葛亮是真哭还是假哭。

水镜先生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以看出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是一个层次的顶级谋士。正所谓“英雄相惜”,而庞统之所以来投奔刘备,正是因为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有些人说诸葛亮害怕庞统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庞统死后诸葛亮是假哭,其实不然,诸葛亮明知道庞统的才能,还推荐给刘皇叔,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一个竞争者,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心胸不是狭隘的,那他与庞统之间除却竞争关系,便只剩下了英雄相惜了。所以庞统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绝对是真的伤心,哀叹与自己齐名的人才就此陨落。

庞统死后,刘备不见得是真的伤心,更不可能是悲痛欲绝。

起先,庞统经鲁肃和诸葛亮推荐去投奔刘备,按理说求贤若渴的刘皇叔定会欣然接受并委以大任。但庞统这人有些孤傲自负和偏激,并没有拿出推荐信,因长相丑陋竟被刘皇叔分配到小县里当县令。直到张飞去找庞统麻烦,才意外发现他的惊世之才,刘备才赶紧去请回了庞统。以后庞统向刘备献计攻打刘璋,却被刘备以“兄弟岂能相残”给愤怒拒绝了。之后庞统为刘备攻打刘璋而师出有名,故意身中埋伏而死。这时候的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号召三军说“刘璋杀我军师,要为军师报仇雪恨”,我想这时候的刘备终于有借口攻打刘璋,恐怕心里的喜悦更胜对庞统的悲伤之情吧。除此之外,庞统和刘备相识时间很短,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远不如刘备和诸葛亮。所以说,庞统战死,刘备只有对他的感激和一些愧疚之情,痛不欲生远不至于。

以上就是在下之愚见,望对君有用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