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事发生的背景

这把如意本来是康熙热河狩猎时,大臣献给太子胤礽的。但此时康熙对太子十分失望,"肖国兴一案"是大清建朝以来最骇人听闻的冤案,并牵扯到了太子,康熙十分震怒,决心废除太子之位。故谎称太子生病,代为收之,并让老八胤禩代替太子设宴款待重大臣,老八此时洋洋得意,好不风光,所有人都认为八王爷胤禩就是下一任太子,包括老四胤禛(雍正)。

胤禛的后悔

老四胤禛此时是五味杂陈,心里直后悔。当初听从邬思道建议,推去"肖国兴一案"的主审一职,原因在于人人都知道肖国兴是太子的人,谁彻查此案,都会背上废除太子的罪名,这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为此胤禛享受了一把"冰火两重天",一夜之间硬生生使自己感染伤寒,需卧床一个月,老八胤禩这才当了主审,最后并受到康熙的赏赐。胤禛怎能不后悔,这功劳本来是自己的!

姜还是老的辣

当八王爷代替太子宴请重臣的时候,康熙也没闲着。图里琛回来了,奉旨把肖国兴单独看管起来,并带回来一个消息:八王爷假借康熙口谕,并诱使肖国兴举报太子!康熙听完怒不可解,连说"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可以想象康熙此时对老八的心情。老八万万没想到,康熙会命图里琛提审肖国兴,此时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估计还不如即将被废除的太子!

康熙把如意作为狩猎的奖励,太子听到这个决定的时,脸色十分难看,又无可奈何。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老十三狩猎数目最多,老八猎了十一只,全部是活的!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如意应该赏赐给八王爷胤禩,说其有一颗仁爱之心,康熙估计此时对老八是厌恶到了极点,虚伪至极,对自己的兄弟如此狠毒,怎会不明白他此时的用心,大臣的话权当没听到,直接忽略。

机会是争取过来的

邬思道刚刚给弘历授完课,内容就是大清狩猎。弘历很快学以致用,当即反驳,讲的头头是道,正中康熙下怀,并盛赞康熙是大清第一巴图鲁。康熙听完哈哈大笑,随即就把如意赏赐给了弘历。胤禛此时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知道弘历的这番言论都是邬思道所授,倍感欣慰。回到住处,见到邬思道和秋月,当即表示要重赏秋月,还要给她全家抬旗,从此不再世世代代为奴。秋月一开始不解,老十三胤祥道出了其中的原由"你把邬先生照顾好,就是最大的功劳"!

结语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邬思道这个人物是虚构的,邬思道在《雍正王朝》中,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用一个虚构的人物来迎合剧情的发展需要,进一步道出"九子夺嫡"的惨烈,稍有不慎万劫不复!

最佳贡献者
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胤禛抬旗,剑指员工。

《雍正王朝》中,君臣、主仆关系与现在的雇佣关系异曲同工,员工(仆臣)过于强大,老板(皇帝)会给予敲打,并平衡各派系的势力。抬旗是胤禛的一个“小”动作,却牵扯到文臣武将。

胤禛组建的夺嫡团队,年羹尧与邬思道是重要成员

年羹尧是雍正潜邸的旧人,进士出生,仕途却走的是军事路线。起初,他在江南任职,仅仅只是杭州将军手底下的一个参将。这个职位对普通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及,对于像年羹尧这种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肯定有点憋屈。再看看同榜进士张廷玉,当年也是一起入翰林院的老同学,人家都是上书房大臣了,年羹尧就更加渴望出人头地了。但是,江南是八爷党的地盘,他一个四爷的嫡系,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在胤禛下江南筹款时,年羹尧终于逮住机会,经过一番运作,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到了京城,他又凭借在追比户部欠款时的出色发挥,成功晋级四川提督。

但也是这时开始,年羹尧变得不安分起来,他居然明目张胆地跑到八爷府上去搞公关。以胤禛安插在京城情报网的强大功能,不可能对此没有察觉。

四川是年家常年经营的地盘,年羹尧他爸就曾在此任职,家族势力庞大。年羹尧到四川执掌军权,基本上就是土皇帝,凭借有利的地形优势,外面也很难弄清其真实意图。所以,胤禛有很强的牵制年羹尧的需求。

至于邬思道,原本是一个刑余人员,在胤禛的关注下,得以入四爷潜邸,负责出谋划策。在谋划“追缴户部欠款”和“刑部冤案”的行动方针时,邬思道的才能已经得到证明,同时也让胤禛看到其厉害的一面。

因此,对于年羹尧与邬思道,胤禛想要夺嫡,离不开他们的支持,这就需要拉拢。但要让他们安分守己,要需要时不时对其敲打。

可以当同事,不能当亲戚

热河狩猎时,弘历的“彩虹屁”放得好。康熙一高兴,赏赐了代表储位的玉如意。胤禛心里清楚,这是名师出高徒的结果,弘历的话术都是拜邬思道所赐。秋月是伺候邬思道的丫头,胤禛给她抬旗,可谓“一石三鸟”之计。

一、邬思道是儒家士大夫,不好用物质去笼络,奖励他身边的丫头,是给他存在感与荣誉感。此举,可以让邬思道觉得,你在我胤禛心中有很重的分量,我连你身边的佣人都惦记着呢。

二、给年秋月全家都抬旗,意味着给年羹尧也抬旗了。旗人是一种身份标识,在清朝可以拥有许多便利,很多人求之不得。这是在给年羹尧奖励,暗示他,你给我刚刚干活,我不会亏待你的。同时,也是在提醒他,你的身份地位是由我来决定的,你给我老实点,不要乱蹦哒。

三、对于君主而言,谋士与将领的关系不宜过近,否则,容易滋生事端,甚至架空君主。

秋月由于长时间伺候邬思道,被其才华所吸引,早就想在一起。邬思道也习惯了秋月,同样很想双宿双栖。但是,邬思道有绝顶的智商,年羹尧手握军权又有魄力,这两人一旦结为亲戚,胤禛只会彻夜难眠。所以,胤禛必须千方百计棒打鸳鸯。

抬旗后,秋月就是旗人,与邬思道身份有别,两人就不能通婚。这也是在提醒邬思道与年羹尧,你们两人别走的太近了,别忘了我胤禛才是你们的老板,有什么事直接跟我沟通。秋媚说:胤禛捏住了秋月这颗棋子,就捏住了邬思道与年羹尧。抬旗就是棒打鸳鸯,通过制造身份上的差距,强行拆散一对情侣,来消除可能出现的隐患。

3

#原创#

首先要强调,胤禛那一刻喜悦的心情无以表达!弘历出彩,谁的功劳?邬先生。邬先生谁服侍的,秋月呀!所以胤禛对年秋月说:抬旗,我给你抬旗,给你全家都抬旗!

老八诱审肖国兴,肖国兴被押往盛京。图里琛回来跟康熙汇报说,图里琛叫了一路屈,说八爷告诉他,皇上只要他说出太子之事就既往不咎。康熙骂老八:其心可诛,其心可诛!不过这时候老八还蒙在鼓里,准备在热河秋猎时,趁热打铁,进一步博康熙好感!

胤礽迟早被废,大家都清楚康熙心里在考量新太子人选,不仅老八蠢蠢欲动,邬先生也在帮胤禛紧锣密鼓地准备。射猎胤禛可不是他那些兄弟们的对手,正好借着伤寒刚好,不用上阵。那就在皇孙身上做些功课吧!

邬先生就给弘时、弘历讲曹操带儿子们射猎的事情。讲完后问弘时:曹丕看到一头母鹿没有射杀,曹操为什么表扬他?弘时抓耳挠腮,半天答不出。

邬先生转头让弘历说,弘历沉着应答:曹丕说时当春天,是万物繁衍,那母鹿刚生下一头小鹿,母鹿死了小鹿也要饿死!

邬先生点头:那么你们这次随皇爷爷到这儿来射猎,是不是也要学曹丕呢?

弘历:先生,我觉得这次射猎和曹操那次射猎有点不同!

邬先生问:哪儿不同啊!

弘历:书上说曹操带领儿子们射猎是在春天,而皇爷爷带我们去射猎是在秋天。春天正是万物繁衍的时候,而秋天是万物肃杀的时候。

邬先生继续开导弘历:读书是为了明理,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理字,把'理'想清楚了,做起事来就有了主张,也就不会偏到哪儿,可是又不能守死理,道理又不是一成不变,是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已,因人而异。

爱动脑的弘历又问:我们满人是以射猎为生,那么进关以后皇爷爷每年还要到热河狩猎,这是为什么?

邬先生高兴地夸道:孺子可教!我大清太祖太宗以马上得天下,这是祖宗的根本,你皇爷爷每年带你们到热河狩猎就是不忘本!

邬先生又把皇爷爷最得意的事,射杀的所有猎物,名称数量一一讲给弘历。

可惜老八胤祀没来听邬先生上课,结果狩猎之时,东施效颦,全逮的是活物,康熙对他的哗众取宠更生反感。

而敬献如意的蒙古王公也会错了康熙的意,因为王公说给太子敬献如意时,康熙说太子病了,如意他代收。又说以往是太子替朕赐宴,今天就选一位皇子,康熙点名:胤祀!

在场所有人都以为康熙属意老八,老八也难抑激动之情。所以宴会之后的射猎,他自以为是的捉了活物!

狩猎之前,康熙以王公所献如意为赏物。射猎结果,十三阿哥所射猎物最多。康熙问:这个赏物应该给谁呢?

王公答:臣以为应该赏给八阿哥,上天有好生之德,八阿哥不忍杀生是有慈悲心怀!

弘历接口说:王公这话不对!

康熙面露微笑:弘历你说,王公这话哪儿不对?

弘历:王公说不忍杀生是慈悲心怀,那皇爷爷一生射杀那么多野物,难道就没有慈悲心怀了吗

胤禛吓的叫弘历住口,下马按着弘历跪下。康熙却让胤禛住口、下去,对弘历说:你说的有道理,那你知道皇爷爷一生射杀了多少野物?

弘历如数家珍,康熙开怀,问他:那你说皇爷爷射杀这么多野兽是对还是错!

弘历:对,因为我大清的祖先以射猎为生,就像中原的汉人耕田一样,都是上天教给我们的谋生之道!

康熙:可皇已经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不需要以射猎为生了呀?

弘历说:那是皇爷爷不忘本,皇爷爷若没有射杀这么多野兽的本领,就不能平三藩、收台湾、平定蒙古叛乱,皇爷爷是我大清第一巴图鲁!

康熙开心的哈哈大笑,胤禛坐下面也难掩喜色!康熙拉着弘历问这个赏物该给谁?

弘历说:十三叔射杀的野物最多,应该给十三叔。

胤禛奏说:应该把如意还给太子。

康熙却说把如意当做赏物是太子同意的,胤礽说是,康熙说:不过八阿哥不该得这个赏物,十三阿哥也不该得这个赏物,该得这个赏物的应该是弘历!

而四爷府里凉亭中,年秋月正和邬先生卿卿我我。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有说有笑的来了?邬先生一见眉飞色舞的四爷,就说:怎么,射猎有结果了?

胤禛含笑点头,看见一旁的秋月就说:秋月低着头干什么,抬起头来,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四爷要赏你!高勿庸,把那些外藩使臣送来的礼物抬到养瑞轩去,我有话要说。

胤禛指着那一堆珠宝对秋月说:这些都是你的了!

秋月吓的跪下说:主子,我做什么了,敢得这样的赏赐?

十三爷说:傻丫头,你侍候邬先生这么好,就是你最大的功劳,这是四爷赏你的,你就收着吧!

秋月:我是一个奴才,侍候邬先生是我份内的事,主子这么做,不是打我的脸吗?

胤禛兴奋地说:抬旗,我给你抬旗,我给你一家都抬旗!

4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和年羹尧是胤禛夺嫡的两大关键人物,邬思道在王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羹尧则被放了外任,成为胤禛的左膀右臂。

但这两个人能力太强了,强到让胤禛也不得不有所担忧,生怕他们串通一气,有所图谋。而他们之所以有可能勾结起来,其纽带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

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也是胤禛潜邸的奴才,胤禛请来邬思道,把年秋月派去专门伺候,二人日久生情,虽然没有挑明,但眉来眼去,俨然一对老少夫妻。

胤禛本可以顺势成全二人,拴住邬思道,但问题是,年羹尧能力卓著,但忠诚度不高,升任四川提督后野心渐露,竟然主动跑到八爷胤禩府上去谢恩,显然是想搭上八爷这层关系,以便在夺嫡之争中多条选择多条路。如果邬思道与年秋月结合,那么邬思道和年羹尧就是亲戚了,一个运筹帷幄,一个手握重兵,二人一旦一拍即合,投靠八爷,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胤禛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既可以打敲打二人,又可以笼络二人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康熙率诸皇子到热河狩猎,狩猎前没收了蒙古王公进献给太子胤礽的金如意,狩猎时又拿出来,宣布当成此次狩猎活动的赏物。诸皇子摩拳擦掌,想要拔得头筹,结果却被胤禛的儿子弘历抢了风头,几句马屁拍得康熙那是哈哈大笑,拿走了金如意。

胤禛十分高兴,高兴之余他决定借此事敲打笼络邬思道和年羹尧。

于是,胤禛决定给年秋月一家抬旗,理由是秋月伺候邬思道伺候得好,邬思道这才教出了大放异彩的小弘历。给年秋月抬旗,就是对邬思道的认可,从而笼络了邬思道。但是,年秋月被抬了旗,也就成了旗人,旗人和汉人之间无法通婚,这也断绝了邬思道和年秋月在一起的可能性。

而年秋月被抬了旗,也就意味着年羹尧也被抬了旗,年羹尧成了旗人,在大清朝他不再是奴才,而是一跃成为统治阶层,这也相当于拉拢了年羹尧,但同时也在提醒他,主子的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做奴才的只要忠诚,便可加官进爵,如果企图背叛,等待着他的将会是身败名裂。

一件小事,一个小赏,胤禛于无形之间完成了对二人敲打、拉拢和彻底拆散,真可以算是这冷面王的诛心之策了。

5

古今调查,调查古今。

今天我们来分析《雍正王朝》弘历得到康熙赏赐玉如意,四爷胤禛赏给丫鬟年秋月一个天大的赏赐,其意图何在?


首先,需要厘清多种人物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涉及到了许多人,七七八八算起来,有这么些主要人物。康熙皇帝、太子胤礽,这2位,属于一个层面的两种关系;老大、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共计8位属于第二个层面的关系;弘历、邬思道、年羹尧、年秋月等,姑且按照4个人物关系,属于第三个层面。他们大概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在电视剧中,第三个层面的关系基本上是围绕老四胤禛服务,第二层面的关系基本是兄弟互相为争夺嫡位形成竞争关系。关系的重点在第一个层面,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如果皇帝和太子关系好,第二和第三层面的关系就会很平静,如果不好,就会暗流涌动。所以,第一层面的关系决定整个关系的变化。


其次,需要厘清多种事务关系。我们从人物关系推至事务关系,因为第一层面人物关系是整个问题的重点,那么,我们就从第一个层面关系开始分析。到热河木兰围场秋猎,是大清皇室的传统,其根本目的是让皇子们“不忘本”。史载:从康熙二十年(即1681 年)至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年)140 年之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先后来围场举行“木兰秋狝”105 次之多。雍正在位13年,没有到过围场,但他遗嘱“后世子孙,当遵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可见,康熙到木兰围场当时的想法。而此前,发生的一件事是让康熙心绪难平的,那就是老八胤禩诱审肖国兴,构陷太子胤礽,尽管康熙皇帝对老八之举心存嫌隙,但是也不得不大加表彰。康熙皇帝十分忌讳皇子相残谋求嫡位,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将皇子们拉到木兰围场,寄希望通过这次秋弥活动,来缓解兄弟们夺嫡竞争局势,化解心中的郁闷,同时又加大对皇子们的考察观察力度。


虽然老八胤禩做得不光明,可他依然是被动为之,关键还在于康熙和皇太子的关系问题。黄河发大水,太子束手无策;追比国库欠款,太子卖官鬻爵;到木兰围场围猎,太子和康熙的妃子郑春华被康熙捉奸......如此行径,使得康熙皇帝与太子胤礽之间的关系已经难以融合。也正是如此,给了老八胤禩以突破的机会,将太子胤礽向“万劫不复”之地推进。

皇帝和太子关系紧张,让第二层面的皇子们蠢蠢欲动。在第二个层面内,又分为三党:一是以胤褆为首的大爷党;二是以老八为首的八爷党,包括老九老十和老十四;三是以老四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包括老十三。这三党有一个目的,就是推翻太子胤礽做继承人。现在皇帝和太子关系紧张,那么兄弟们自然大显身手,欲取而代之。如老八胤禩被康熙皇帝委以接待蒙古王公重任时,神情话语孤傲自得,俨然一副继承人的嘴脸,这也为胤礽被康熙捉奸后,老十四胤禵假传圣旨,伪造太子手谕埋下了伏笔。


既然都冲着嫡位去,那么老四胤禛怎么能闲着呢?这就有了第三个层面的人物,弘历、邬思道和年秋月等人。邬思道名义上是老四请来教育孩子的老师,实际上是他夺嫡的军师,这点谁都知道,带上邬思道同行,是以备万一可以请教,能够帮助胤禛解决一些问题。老四胤禛一向深藏不露,但是,通过赈灾追欠,却可以看出他干事之实,带回一个邬思道,却可以看出他夺嫡之志。人是最稀缺的资源,老四身边只有一个十三爷死心塌地,他还需要笼络更多的人。

把这些事务关系厘清了,便于我们进一步分析。


第三,需要厘清多种目标关系。第一个层面的关系,虽然只在于康熙皇帝和太子胤礽之间,但是却关系重大。康熙皇帝的目标是想通过木兰秋弥让皇子们不忘本,发愤图强,这是他寄予皇太子胤礽的希望,也是对皇子们的希望,这里,他对胤礽虽然失望,但是并不想因此撤掉太子。第二层面,三个党派,都有什么目标呢?通过皇子们狩猎的成果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想在康熙皇帝面前大大表现,以获得康熙皇帝的青睐和嘉奖,最好形成“挤出效应”,将皇太子胤礽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一点点挤出来。恰巧此时老四胤禛因为拒绝刑部冤狱案的差事把自己弄伤风了,没法在康熙面前表现,这件事也就由老十三胤祥代替了。老四看似落了下风,但是正如弘历所言,十三叔因为没有“忘本”,所以更该得到玉如意的奖赏。故,老四虽然没有参加,但是作为一党,他并没有落下风。


第四,需要厘清“差异化”事件。弘历的出现是个“差异化”事件的典型例子,本来,按照事件正常的发展趋势,这个玉如意,应当为老十三胤祥所得。但是,如果将玉如意当真赏给老十三,又偏离了康熙皇帝的初衷,因为他必须要压制皇子夺嫡的现象,必然就不会让皇子们表现太过突出,于是,康熙皇帝抓住弘历的话,转移了皇子们的目标,将玉如意赏给了弘历。皇子们的目标于是落空,这对于缓和皇子们和太子的关系是大有好处的,可惜的是,太子胤礽还在唉声叹气,殊不知康熙皇帝通过这一举动,保护了太子。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这一点。有人说,弘历是老四胤禛的儿子,这不是也说明他实际上是倾向于老四的吗?理由很充分,但是,爷爷要赏给突出的孙子礼物,叔辈们又能说些什么呢?谁让这个孙子这么聪明呢?有本事其他孙子也蹦出来说出弘历那样的话来?康熙也会赏的。


弄清楚以上几点,那么对于胤禛赏赐年秋月就很好理解了。弘历、邬思道和年秋月属于第三个层面的人物,他们的任务是为老四胤禛服务,老四的目标和其他皇子一样都是为了夺嫡,都是想推翻皇太子自己当继承人,恰恰皇太子和皇帝关系又不好。谁都知道,弘历在康熙皇帝面前拔得头筹,是邬思道教诲有功,与年秋月充其量就是“伺候得好”的关系,胤禛应该大大赏赐邬思道才对啊?可他为何就给了年秋月呢?这与前面说的厘清几种关系有什么关系?

这还得回到老四胤禛的目标上。通过救灾赈灾和追比国库欠款,老四胤禛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人才难得,手里没有人,就是个光杆司令,对于夺嫡是十分不利的,八爷党大爷党太子党都是人才济济,可老四除了老十三,在关键岗位关键地方基本没人,他必须要笼络人才行。

邬思道的出身就不必说了,能够遇上胤禛,也算是能够圆梦了,所以胤禛能够视其为军师,言必听,计必从,也算是无上的荣耀了。明面上,邬思道既难出仕为官,也难举武为将,以一核心军师为职绝不会抱憾终生了。故而,老四是看透了邬思道的心理,断不会给他无上的赏赐的。还有,如果对邬思道的调子太高,就会引人注意,这也算是保护了邬思道(要知道,他还是个坐牢的啊)。


可是不给奖赏说不过去啊,于是,胤禛把这个奖赏给了年秋月。奖赏给年秋月其实很牵强,因为丫鬟的职责本身就是伺候好人。所以,我把年羹尧加入第三层面的关系,因为,年秋月是年羹尧的亲妹妹,年羹尧是雍王府潜邸出去的大官,胤禛夺嫡需要人手,以“抬旗”奖赏年秋月,实则是奖赏年羹尧,要重用年羹尧。故而,当胤禛说出要给年家“抬旗”的时候,年秋月很懵,邬思道微笑,十三爷大笑,唯独胤禛眼睛环视众人,心里打着算盘。真笑的,恐怕唯独年羹尧一人。

看起来,胤禛的这一次赏赐,是皆大欢喜,很多人都在为邬思道高兴。其实,以后来的结局可知,胤禛的这次奖赏,终究是为了夺嫡这个终极目标。

6

《雍正王朝》中,在张五哥刑部冤案后,康熙看清楚了太子的为非作歹,明白了八阿哥的阴险狡诈。适逢入秋,正好按例秋狝,康熙下令所有皇子皇孙都要到热河一起去狩猎。其实上是因为张五哥案子后,康熙看到了许多事情后,想借此狩猎检验考察一下他那些个宝贝儿子,到底各自是什么成色。此次秋狝之典,除了太子胤礽和耍滑的四阿哥胤禛没参加狩猎外,其他皇子都参加了狩猎。可是狩猎统计结果后论赏时,因八阿哥狩猎有“逮而不杀”的仁义之举,而猎获最多又是十三阿哥胤祥,如此到底赏赐谁出现了争议。值此关键之时,经邬思道提前教导过的小皇孙弘历出了头,在康熙等皇子大臣面前据理论说一番,并赞称康熙时大清第一巴图鲁,康熙皇帝龙心大悦,最终将从太子手里剥夺的赏物赏给了皇孙弘历。狩猎结束后,因儿子为自己争了面子、立了功的四阿哥回去见邬思道和年秋月后,奖赏了年秋月,并且给年秋月一家都抬了旗。实际上没年秋月什么事儿,如题所问,那为什么在弘历得到了康熙赏赐的如意后,四爷要赏赐年秋月呢?私以为,要理解这个问题,需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分析思考,详见下:

第一,康熙为什么要安排秋狝之局,有什么意图?

秋狝之典,本是按照清朝惯例,为了笼络旗人和蒙古等游猎民族而举行的皇家活动,但是在“特殊”之时,例行活动也可成为了实现某些目标的手段。此次狩猎,正好发生在张五哥刑部冤案之后,诸皇子祸心暗藏、蠢蠢欲动之时,康熙安排秋狝之局自然有其目的。不过,要理解清楚康熙安排秋狩的真正意图,还需从张五哥案子后朝局变化和各皇子表现出发。那么,到底张五哥案子后,各皇子的处境、表现如何呢?朝局有什么样的变化?

先说太子二阿哥胤礽,给康熙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可是,随着当太子的年限越来越长,各位皇兄皇弟的打横炮、拆台,太子也越来越难做,屡屡出错,且相比越来越能干的皇兄皇弟们,太子的为人处事也愈显拙劣。比如,八爷管着户部时为收买人心,纵容朝臣挪借国库银子,致使国库空虚无力赈灾济贫时,太子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法子来;又如康熙下令追比国库欠款时,太子因还不上欠银,身为储君带头卖官鬻爵,且本来就是很难办的事情,太子不严加督促却为了笼络人心不顾国库空虚纵容宽限大臣延迟归还欠银;更拙劣的是,为了搞银子,太子纵容门人搞出了捅到京城的张五哥刑部冤案。如此张五哥案子后,康熙对太子的不满达到了极点,几乎皇子百官都明白,据理太子被废只差一个合适的理由了。此时,太子也几乎到了心灰意冷的地步。

要说太子失宠最高兴的莫过于愚蠢至极的大阿哥胤禔了,这位出身低微康熙的庶出长子,因长子身份多少有利,作为最年长的皇子,培育的势力相对较大,甚是希望太子倒台,他也好有机会争一争。张五哥案子后,众人皆知太子已经失宠,大阿哥尤其兴奋,开始了愚蠢至极地上蹿下跳。钻着空子地想搞事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借机与三阿哥论大清“两位”圣主之际,企图搞三阿哥和八阿哥,没想到最后搞残的是他自己。

胤禔:“刚才我听说,老八在宴席上说什么,古往今来圣主只有两个人,一是我太祖高皇帝,再就是皇阿玛。你说,他这样说不是把我大清的太宗文皇帝和世祖章皇帝排除在外了吗?”

胤祉:“话可不能这样理解。太祖爷那么多皇子,太宗文皇帝在太祖爷的皇子中排列第八。他老人家不圣明,太祖爷会把大位传给他吗?”

胤禔:“没错!没错!太祖爷是第一圣主,把皇位传给了第八子太宗爷;皇阿玛是第二圣主,那自然也会把皇位传给他老八了……高手!高手!到底是你的书读得好!”

胤祉:“大哥!我可没这样说。你往我身上扯,我可不认账!”

张五哥案子前后,最“奸诈”的要数四爷了。其时暗藏夺嫡之心的四爷,还不敢漏出什么苗头来,可是种种迹象表明,他老四也是居心不良的。比如在邬思道的指点下知道了张五哥案子审结时即是太子被废之日,身为太子党的四阿哥,想得不是如何协助太子化解风险,而是如何乘机在康熙面前表现自己。张五哥案子前,四爷对自己下狠手,搞出一场大病,可能在康熙看起来没什么大问题,可是到了张五哥案子审结之后,康熙大概也猜出了四阿哥“突然病了”这件事背后的真义了。

张五哥案子爆发后,最激动的要数八阿哥了。因为他处处学康熙的宽仁之举,也颇得康熙的欣赏,且他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八爷党。所以,八阿哥在张五哥案子前后,他非常的兴奋。尤其是在阴谋审理张五哥案子主谋肖国兴后,先是被晋封为廉亲王,后又破例被康熙安排代替太子接见蒙古王爷,做起事儿来非常得意,几乎铁定地以为康熙很快废除太子就立他了。不过,八爷想不到的是,在此关键之际,康熙对他如此之好,其实上只是为了彻底看清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八爷他岂知康熙对他搞坏国库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他岂知朝廷要追比国库欠款是他因怕得罪人辞职不干、间接搞太子等拙劣之举康熙是全看在眼里的,他岂知自己阴谋诱审肖国兴后获得了康熙“该死、其心可诛”的考语呢?

康熙:“肖国兴已经安置好了吗?”

图里琛:“是。盛京将军把他单独关在一个地方,任何人都见不到他。”

康熙:“这一路上他没说什么吗?”

图里琛:“回万岁爷,一路上肖国兴不断地叫屈……”

康熙:“唔?他叫什么屈?”

图里琛:“他说,八爷说过,万岁爷答应过的,只要他说出太子的事就既往不咎……”

康熙:“他真是这样说的?! ”

图里琛:“他正是这样说的。”

康熙:“该死!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图里琛:“是。奴才这就赶去杀了肖国兴?”

康熙:“什么?谁叫你去杀肖国兴了?”

三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在张五哥案子前后,依然按照他们自己的身份几乎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三阿哥继续不坏好心的作他的读书人,且从他给大阿哥下套及后面一举搞死大阿哥看得出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九阿哥呢依然寄住在八阿哥之下作他的富贵王爷,十阿哥依然乐呵呵的依附在八爷党之下作个享福享乐的傻阿哥,十三爷依然赤胆忠心作他的侠王,十四阿哥呢仍然是依附在八爷党之心寻找自己的机会。除了十阿哥和十三阿哥外,都不过是在变动中,寻找自己的最大利益。

可以说张五哥案子审理后,康熙面对的局面是,皇子中除了十阿哥和十三阿哥真的由着秉心外可信外,太子、大阿哥、八阿哥完全不可信,四阿哥虽说见祸退了其实也不怀好意,其他阿哥也都不可信;皇子一有态度,自然朝臣也随之而变,变动最大的就是依附于太子、大阿哥、八阿哥三个阵营,太子失宠后依附太子的大臣,有企图更进一步保住太子的大臣,有见太子这棵大树不可靠而避之的大臣,依附大阿哥、八阿哥的大臣也如他们的主子一样企图更进一步彻底搞到太子扶主子上位。这是一个暗流涌动的局面,是一个暗藏灾祸的局面,作为皇帝的康熙必须要妥善处理的局面。而要处理这样一个局面,自然首先就要看清各位皇子大臣的真实意图,那如何更好的看清局面呢?

政治博弈,最好的手段当然是借机行事。当此之际,正值秋狩之时,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合适机会。所以,康熙安排秋狝之局的意图就不言自明了。如此不仅完成了惯例,而且名正言顺不动声色的达成了自己的意图,同时还可以在朝廷大事中,检验比较他那些个宝贝儿子的成色,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此次狩猎,各皇子表现如何?收获如何?

康熙安排这次秋狩,无非是例行公事的同时,观察朝局现状,检验各位皇子到底品性如何。那各位皇子的表现和收获如何呢?

还是先说太子,因为有储君的名份,所以虽然康熙对他极度不满,但是也不方便让他与诸位皇子共同比拼狩猎,否则也太不合礼节了,无论对是康熙还是太子来说都有失君道。可是,虽然太子不参与射猎,但是康熙却也没给他好果子吃,康熙做主将蒙古老王爷敬献给太子的一把明黄玉如意作为狩猎后的赏物。一把玉如意可能对太子来说货币价值不大,但是这背后的政治气息却异常强大,康熙如此之为,太子真事有苦不敢说呀,难怪还在热河期间,太子就大着胆子去与郑春华私会诉苦,寻求心理安慰呢。此次射猎,对太子来说,简直就是往伤口撒盐。当然,也不是一无所获,毕竟还是知道了康熙的态度了,只不过太子不够聪明,选择了破罐子破摔的法子,换做聪明人,可能也正是一个反思埋下头做人做事的节点。因此,此次狩猎太子可谓是一无所获,而且导致了自己第一次被废。

再说四阿哥,此次狩猎四阿哥的抉择几乎是最佳的方案,四爷以身体未愈没参加了狩猎,其实上这就很妙了。原因在于:

其一,狩猎这种事情本身就不是四爷的强项,而且是非常弱的项目。他要是参与了狩猎,不仅因为狩猎战绩不好看丢失脸面,而且重要的是还会给康熙和王公大臣,在狩猎方面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清朝毕竟是马上游牧民族,太差的话多少会有些坏的影响的。选择不参与,可以避免了献丑,还可以不打破自己在王公大臣眼里那相对较好的印象。

其二,在夺嫡政治斗争白热化之际,狩猎也是政治题目。而且,此次狩猎有特别不一样的就是,康熙要将本来属于太子的礼物赏给别人,这就比较有意思了。看似争夺的是一个赏物,其实争夺的是皇帝的圣心,大臣的口碑,甚至是太子的名位,而对康熙来说其实上很大程度上赏物只是赏物,并没有什么特别意思,是一个迷惑之物,是一套工具,是用来检验查看皇子的显微镜。参与争夺,自然会被视为有野心之人。四爷顺势选择不参与,不仅可以暂时排除在夺嫡嫌疑之外,更重要的是逃过检验,毕竟做人被别人看得太透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情。

其三,因为康熙执意要将本来属于太子的礼物作为赏物,众多皇子都视之为目标去争夺,独四爷不去争夺,而且屡屡出面进言,皇上这么做不合适应该还给太子。这虽是逆鳞之言,但是对四爷来说却是收益不小的。因为他如此进言,不仅可以逃过康熙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能给康熙留下一个敬爱兄长、尊臣道的好印象,这对于被夺嫡之争搞的晕头转向、身心疲惫的康熙老头子来说,能够给予他内心少许的慰藉。

胤禛:“儿臣认为,这把如意谁都不能赐,应该还给太子!”

四阿哥这正是争是不争,不争也是争。然而,老四自己不参与,他自己的儿子弘历却以一种不经意的表现方式参与了其中,当然可能弘历参与进来这件事老四是真不知道。弘历以康熙皇帝的孙辈出现,并且经过邬思道的调教后,在康熙面前表现得于意于理都使得龙心大悦。弘历表现如此优秀,自然说明父亲教育的好,说明父亲忠孝仁义,通过这一种间接地方式,老四跳出了狩猎游戏规则获得了康熙的认可。因此,完全可以说,四爷完全必过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且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大果实。

康熙:“你记得不错。那么你再说说,皇爷爷射杀了这么多野兽,是对还是不对?”

弘历:“对!因为天生万物,本来就是供人取用的。我大清的祖先们以射猎为生,就像中原的汉人以耕田为生一样,都是上天教给我们的谋生之道。”

康熙:“可是皇爷爷我已经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根本就用不着射猎谋生了呀?”

弘历:“这是皇爷爷不忘本!皇爷爷如果没有射杀这么多猛兽的本领,就不能平三藩、收台湾、平定蒙古叛乱。皇爷爷是我大清的第一巴图鲁!”

康熙:“第一巴图鲁?你说朕是第一巴图鲁?哈哈哈……朕一生封了多少人为巴图鲁,却还是第一次听人家说我是巴图鲁,而且是第一巴图鲁……那么,你说这把如意应该赐给谁呀?”

弘历:“十三叔猎获的野兽最多,应该赐给十三叔!”

八阿哥在张五哥案子后,通过阴谋手段审了案子,康熙为了稳住局面,还是不漏声色地晋封他为亲王,并且打破太子接见蒙古王公的规矩,让他代替太子去接见,在八爷党看来真是前途一片大好呀,而实际上呢,他们哪里知道康熙背后对他有“该死,其心可诛”这样完全否定的考语呢?所以,正是春风得意八爷在此次狩猎过程中,他“怀好生之德”,表演了一番“猎而不杀”的“大仁义”。如此,获得了王公大臣的一致好评。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只有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好评才是最重要的,与康熙的好评相比王公大臣的好评可以说是不值一提。可惜的是,八阿哥偏偏得不到康熙的好评,反而更加令康熙痛恨。因为之前八阿哥明着一套,暗里一套的表现,着实让康熙恶心,如今他又来了。且正是夺嫡之争风起云涌之时,八阿哥越是想收买人心,越是会遭到康熙的恶心。不需要弘历以猎杀不是不仁而是不忘本分的言论反驳,八阿哥也绝得不到任何好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早已触碰到了康熙的禁区。所以,此次狩猎,八阿哥是最大的输家。

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在此次狩猎过程中,战绩超出了其他阿哥,特别是十三阿哥战绩第一。他们兄弟俩个,在康熙面前,将祖先精湛的游猎水平表现的淋漓尽致。狩猎该杀就杀,不怀揣八阿哥那样的坏心思,他们自然也获得了康熙的喜爱。若是没有弘历的出头,必然赏物会是十三阿哥的。大阿哥、三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等虽然是凑个热闹表现不怎么出色,但还不至于像八阿哥一样吃了坏果子,重在参与。不过这些个阿哥,也少不得被康熙怀疑上有夺嫡之心。

从康熙的角度看,此次狩猎之局,有忧有喜。忧的是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势力如此之大,足以撼动朝局,且看到了那些个大臣为了攀附,在事理上还比不上年少的弘历,这自然很让康熙担忧。喜的有,儿子们的出色,四阿哥的明理,当然最令康熙喜悦的就是出现了弘历这么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皇孙。

总的来说,这次狩猎之局,康熙的目的是达到了,且还有弘历这样杰出皇孙出现的意外惊喜。皇子中太子最郁闷,八阿哥最失落,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在所有人面前畅快地表现了一把,四阿哥不参与却是最大的赢家。

第三,为什么四爷要赏赐年秋月?

如上,我们知道了四爷在康熙的狩猎之局中,因为弘历的表现“意外地”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按理说,弘历的表现优秀,功自然算到他的老师邬先生头上,该奖励的也是邬先生,但是四爷为什么要奖励一个照顾邬先生的年秋月呢?私以为,实际上,四爷这么做是有很深的考虑的。

胤禛:“秋月,抬起头来。四爷今天要赏你!”

年秋月:“赏我?”

胤禛:“对!重重地赏你!高勿庸!去!把外藩使臣送我的那些礼物都拿来!”

年秋月:“主子,您干么这样?我做了什么了?怎么敢受这些赏赐?您、您收回去吧……”

胤祥:“傻丫头,你把邬先生侍候得这么好,功劳大着呢!怎么能说没干什么?四爷赏你的,你就收下吧。”

年秋月:“我一个奴才,侍候邬先生也是分内的事。主子这样做,不是打奴才的脸吗?”

胤禛:“从今天起,你就不再是奴才了。抬旗!我给你抬旗!给你一家子都抬旗!”

年秋月:“四爷……您说的是真的?”

胤禛:“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一回京我就去宗人府换宗牒!”

在距离废太子只差一个合适的理由之际,康熙设下了狩猎之局,而他老四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这种胜利的喜悦老四自然是按耐不住。虽然说他处处表现得是太子党,但是他自己当然知道他是不是太子党,他想要什么。这次大获圣心之后,当然是要有所准备的。准备什么?当然是拉拢人,构建一支自己的强大势力。在老四的旧有势力中,最大官的就是年秋月的哥哥年羹尧了,所以,四爷那里是赏年秋月,实际上是赏年羹尧。说年秋月将邬先生照顾的好,只是一个赏赐的借口而已。

其实上老四的赏赐也是非常有学问的,他对年秋月的赏赐分成财物和抬旗两部分。若说四爷对年秋月的赏赐中,重点还是给他全家抬旗,因为只有抬旗,才是真正让他全家受益的举动,真正可以让年家光宗耀祖的赏赐。也是能够拉拢年羹尧最大的赏赐,更是便于年羹尧为自己办事的赏赐。同时,在此关键之际,给年羹尧抬旗这种大事,必然要经过康熙,通过康熙对此事的态度,可以看出康熙对四爷自己的态度。给年家抬旗,可谓是一箭三雕之举。有了抬旗的赏赐,还加上了财物的赏赐,这赏赐很全面。因为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抬旗改个户口这种事情,有没有都不打紧的,在很多眼界格局低的人眼中,只有财物才是最直接的、最靠谱的。四爷为拉拢年羹尧,真是连赏赐都考虑的十分周到的了。

当然,四爷给说给年秋月赏赐,还有另外两方面的意思。其一,为年秋月抬旗,是为了进一步拉拢年羹尧,娶年秋月做准备的,毕竟皇室中满汉通婚这事太大,且到了需要进一步拉拢年羹尧时才抬旗什么的,可能就晚了;其二,因为年秋月与邬先生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为了拉拢年羹尧不得不拆散他们,当着邬先生的面说赏赐年秋月,就是要在告诉邬先生注意大局的。

邬思道:“秋月,你到这儿来也快十年来吧,记得当时你才十来岁···”

年秋月:“邬先生,你说吧,想把我怎么样?”

邬思道:“我不过是一个从死囚牢里放出来的犯人,一个六根不全的刑余之人罢了,”

年秋月:“那你更不该一个人,就怎么苦着自己啊,总不能一辈子孤孤单单地寄人篱下吧”

邬思道:“秋月···”

年秋月:“邬先生,难道,我们就真的没有那一天吗?”

邬思道:“秋月,记住我一句话,你早晚是四爷的人···”

年秋月:“······”

还有,本该赏赐邬先生的,却赏赐了年秋月,实际上也是因为邬先生时自己的幕僚人才,功不功的大家都知,给落了难的邬先生一口饭吃、一个立足之地,已经是很大的赏赐了,对自己的人也要赏赐适可而止,否则无法驭下。且对邬先生这样一个落难之人,赏赐官职不可能的,赏赐财物给邬先生这样一个参透世界的高人大概是不抵用的。与其赏赐邬先生几乎无效益,不如借花献佛,赏赐年秋月,见解赏赐年羹尧,谋取更大的利益。

总之,四爷不赏赐邬先生而赏赐年秋月,是因为赏赐邬先生没必要,赏赐年秋月间接拉拢年羹尧确实十分必要的。所以,四爷作出了看似不怎么合理的赏赐。

结语

总的来说,四爷赏赐年秋月,是因为在康熙狩猎之局中,因为弘历的杰出表现,老四大获圣心,看到了可能性后,提前作出的布局准备。为的是拉拢年羹尧,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强大势力,来谋取、维护将来那无限的可能性的。总之,表面上赏赐的是年秋月,实际上赏赐的是年羹尧,本质上是为了谋取自己的长远利益的。以上是个人见解,望各位批评指正,欢迎评论交流。

7

一石二鸟之计!秋场围猎一事中,谁都没想到,小小年纪弘历拍了拍康熙得马屁,得到了康熙得赏识并且把原本是属于太子的玉如意赏给了弘历。这种结局让四爷心里一下子看到了夺嫡的曙光,四爷也知道,弘历能有如此表现全是邬思道的功劳,按常理来讲,邬思道立功,给予赏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为什么四爷反而给年秋月抬旗,丝毫不提对邬思道的赏赐呢?

对于这件事,我们不能以正常人的思维去判断,要从帝王心术出发去考虑的话,就很简单了。所以说四爷此举,至少有两个政治目的。

第一,敲打邬思道,让他断了和年秋月的念想,更好的辅佐自己。

从电视剧里的剧情发展来看,年秋月长年累月的照顾邬思道,早已和邬思道暗生情愫,若年秋月是个一般的侍女,那么两个人还真有可能在一起!但偏偏年秋月是年羹尧的亲妹妹,就冲这个关系,年秋月就不可能跟邬思道在一起了。

首先来说,年羹尧是武将,能带兵会打仗;邬思道是儒生,懂阴谋精算计。此二人若是联姻结合到一起,必然会令四爷难以掌控,即使驾驭住了这二人,也要费一番心机,哪里还有精力去参与夺嫡?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把邬思道和年秋月彻底拆开,才能达到分散年羹尧和邬思道的目的。邬思道是个聪明人,他明显知道年秋月抬旗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不信你看邬思道当时的表现:轻叹了一声,看像窗外,眼角似红非红:

再看四爷看着邬思道这个得意、意味深长的笑:


其次呢,四爷也是要敲打敲打邬思道,在刑部冤案事件中,四爷就已经做了一次这样的事了。刑部冤案暴露之后,邬思道给四爷的建议是直接拒接这份差事,四爷虽然认同,却用了先接受,再把自己弄病的计策。不仅从情理上合理的避开了刑部冤案的烫手山芋,没有让康熙起疑,还通过这种途径告诉邬思道:我才是主子,你是个下人,方案我们商量着来,怎么实施还是我说了算!这次抬旗也是一样,让邬思道明白,自己只有尽心辅佐这一条出路,其他的非分之想,断不可能。

第二,通过抬旗,拉拢年羹尧,并且拔高了年羹尧的出身,让年羹尧能为自己做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知道,年羹尧是四爷府上的包衣奴才,汉人。这种身份极大限制了年羹尧的发展,所以四爷这次给年秋月抬旗,话是这么说的:

抬旗!我给你抬旗,连你一家都抬旗!

连你一家都抬旗,才是四爷真正的目的!四爷知道年羹尧是个不可多得的帅才,自己想要夺嫡,就要有足够的话语权,手里要有足够的能人,为朝廷做出足够的功绩。正好借这几次会,给年羹尧抬入旗籍,给他更大的平台。年羹尧的地位越高,对四爷的帮助就越大!


不仅仅是帝王心术,现在职场里聪明领导不也是一样吗?一切问题肯定是从自身大局出发去考虑,其余的人,像邬思道、年羹尧一样,虽说是别人成长路上的棋子,但同样通过别人实现了自我价值,也给足了自己施展的平台。至于说被权术玩弄和价值的升华哪个更重要,就看个人怎样去理解了。

8

如意,物如其名,代表“吉祥如意”。清朝的时候,如意成为了许以“祝福”之意的首选物件,在逢年过节之际,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封疆大吏,都会选择向朝廷进献如意,取兆吉祥。

“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

也正是因为如意有着如此的高贵、尊崇的寓意,《雍正王朝》中,当康熙前往热河秋闱的时候,众位蒙古王公才会选择将一支如意作为礼物,进献给太子胤礽,以表达其对于这位王朝储君的尊敬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这把原本应该直接交给胤礽的如意,却被康熙皇帝扣了下来,并且作为了皇子们“狩猎竞赛”优胜者的赏物。可最终,弘历却通过自己的一番“奉承”,赢得了康熙对其的极大好感,并且最终将这支如意赏赐给了弘历。

或许此时会有朋友要问,如果没有弘历对于康熙如此热诚的“拍马屁”言语,那么谁会得到这支如意?康熙会不会听从蒙古王公的建议,将此宝物赏赐给不肯“杀生”,展现了“仁爱”之心的八阿哥胤禩呢?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即便是没有弘历一番“惊艳”的表现,康熙也断不会将如意赏赐给胤禩。而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胤祥必然会成为得到这件宝物的唯一人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将如意赏赐给弘历,是因为弘历帮他“解了围”。

就在狩猎之前,八阿哥胤禩的一系列的行为与表现,可以说已然是让康熙对其是十分的反感。

一来,作为主管户部的阿哥,胤禩对于官员挪借国库存银的默许与放任,是导致国库空虚、难以为继的“罪魁祸首”,并且,这种利用国家的资源为自己邀买人心,全然不顾国家与朝廷安危的行为,本就令康熙非常的不满。

二来,面对是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了困局,胤禩并没有主动的迎难而上,亡羊补牢,帮助康熙解决灾情以及追比户部欠款,反而却非常不负责任的将责任丢给了雍正,并且暗中布置,做了很多掣肘的事情,这些事更让康熙认定他是个不可托付之人。

三来,就是八阿哥胤禩“诱审肖国兴”,假借康熙的名义获取了太子胤礽的罪证,并且寄希望于此将胤礽扳倒,自己好取而代之,其用心是非常的险恶。

这些事情的发生,让康熙感受到了胤禩对于皇位强烈的觊觎之心,同时,也感受到了胤禩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阴狠,所以对其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之情,于是才有了他对图里琛说的那句“其心可诛”。

由此可见,康熙是真心不想将这支如意赏赐给八阿哥胤禩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就在狩猎结果出来的时候,康熙却陷入到了极大的尴尬之中。

传令官通报了众位皇子的狩猎成绩,这其中只有胤禩猎杀数量为零,因为只有他全部捕获了活物,在这样的场合下用如此的“伎俩”,可以说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表现”。

果然,众位蒙古王公异口同声的表示,应该把这支如意赏赐给八阿哥胤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实际上,在此之前,康熙让胤禩赐宴蒙古王公的安排,就给了众人以极大的错觉,让蒙古王公们有了其他的想法。

此时的胤禩刚刚获封郡王爵位,这一次又顶替太子胤礽赐宴蒙古王公,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而宴会之上的八阿哥胤禩也产生了极大的自我满足感,所以才会说出高祖努尔哈赤与康熙为古今“圣君”,借以暗示康熙要“传位于八子”这样的话,进而在蒙古王公层面,进一步的巩固舆论基础。

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古王公才会在皇子狩猎期间,建议康熙将这支金如意赏赐给八阿哥胤禩。

一方面,蒙古王公此前就是准备将这支金如意进献给原本是国家储君的太子胤礽,然而康熙的言行举动让众位蒙古王公看到了其对于太子胤礽的巨大不满,而与此同时,康熙却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八阿哥胤禩的喜爱,所以这些蒙古王公才会见风使舵似的建议康熙将宝物赏赐给八阿哥胤禩,意为可以籍此迎合康熙的意思,获得康熙的认可。

另一方面,此前蒙古王公都是向太子胤礽表达自己的诚意,而这一次是在太子胤礽没有被废黜的情况下,主动向八阿哥胤禩示好,为的也是提前给八阿哥胤禩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

可最终的结果是,诸位蒙古王公错误的理解了康熙的意思,而八阿哥胤禩则更加不知道,康熙此时对于他的愤恨甚至是超过了太子胤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正是因为如此,弘历的一番话是直击康熙的内心深处,说的康熙是心情极为舒畅。

首先,弘历的说法不仅直接否定了蒙古王公将如意赏赐给八阿哥胤禩的建议,同时更是用祖制对于八阿哥胤禩“假仁假义”的行为予以了批判与驳斥,说出了康熙想说却又不方便说的话。

其次,弘历的言论对于八阿哥胤禩是一种极大的拆穿与打击,相对应的是,对于太子胤礽便是一种扶持和帮助,进而维系的是皇权统治的根基。

再次,弘历如此“惊艳”的表现,必然是为雍正加分不少,毕竟,康熙并不知道雍正请了哪位师傅来教导弘历,只知道弘历出色的表现是雍正的教子有方。所以对于雍正,康熙则也会更加的另眼相看,同时也会继续对雍正进行培养与拉拢。

因而,康熙将这支如意奖励给了弘历,但其归根结底的本意便是不能将如意赏赐给胤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没有弘历的“惊艳”表现,十三阿哥胤祥无疑将获得这支如意。

前文中也说到了,在此之前,康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非常“错误”的让胤禩代他赐宴蒙古王公,进而给了旁人以极大错觉,如果这次再听从蒙古王公们的建议,将如意赏赐给胤禩,那么则是制造了更大的舆论的“假象”,而这也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对于胤礽来说,这份打击是可想而知的,而不管是胤礽,还是胤禩,都有可能就此选择铤而走险,放手一搏,这样的情况也是康熙不希望看到,也不会发生的。

所以,这支如意,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由谁来建议,康熙都不会赏赐给胤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如果不将此赏赐给用“仁爱”邀买人心的胤禩,那么十三阿哥胤祥无疑就成为了康熙唯一的选择,实际上,弘历的言语中,也建议康熙将如意赏赐给胤祥。毕竟,这支如意只有赏赐给胤祥,才是最为“名正言顺”的,同时也是最“实至名归”的。

在“狩猎竞赛”开始之前,康熙就已经制定了比赛的规则,那就是谁狩猎的成绩最好,捕获的猎物最多的,谁就是优胜者,谁就可以获得这支如意。而从比赛的最终结果来看,文武双全、精通骑射的胤祥毫无疑问是这场“狩猎竞赛”的获胜者,所以理应获得这支如意的赏赐。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即便是没有弘历说出康熙曾经的辉煌狩猎成绩,说出满洲人的骑射传统,康熙也会加以强调,从而在揭穿八阿哥胤禩“假仁假义”的同时,也就此将之前甚嚣尘上的关于胤禩的一些列言论与谣言,就此击破,重新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康熙将如意赏赐给十三阿哥胤祥,还有另外的四重深意。

其一,此时的胤祥与雍正一样,都是太子胤礽最为坚定的拥护者与支持者,这让康熙感到十分的欣慰。而康熙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抬升胤祥的地位,进而从侧面增强“太子党”实力,以更好的对抗“八爷党”的冲击。

其二,胤祥本人与太子胤礽关系要好,即便是胤礽没有拿到这支如意,看到的是自己阵营的人拿到了这份赏赐,其内心的感受也要远胜过看到胤禩等人获取,这样的结果是胤礽最容易接受的,同时也不会再度激化康熙与胤礽之间的矛盾。

其三,康熙这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和方法,让胤礽看到八阿哥胤禩的手段与势力,要对其有所提防的同时,还要懂得保护自己与对抗潜在的威胁。

其四,康熙将本应赏赐胤礽的宝物,转赠给他人,无疑也是在给胤礽提醒,告知自己心中的不满,并且让胤礽能够所有警觉,从而使其做出自我的调整,改过自新,成为一名合格的储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将如意赏赐给十三阿哥胤祥,对于康熙,乃至对于太子胤礽来说,可以说是在当时情况下唯一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支原本要呈献给太子胤礽的如意,起初所承接着的只是美好的祝福之意,可在当时的情势下,这支如意俨然成为了代表未来储君的信物,而它的动向也成为了各方关注与争夺的焦点与引领舆论走势方向。

康熙老谋深算,必然是深知这其中的厉害,所以他无论如何不会将如意赏赐给胤禩,即便是逆朝臣之声,也不会如此。

而以此为前提,这支如意既不能还给太子胤礽,也不能赏赐给八阿哥胤禩,那么按照既定的“狩猎竞赛”的规则,将其赏赐给十三阿哥胤祥,成为了康熙的唯一选择,而这也能在平息舆论风波的同时,给予太子胤礽以应用的提醒与警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不过,弘历一番极为“惊艳”的表现,让康熙眼前一亮,一方面弘历说出了康熙内心所想,另一方面也帮助康熙缓解了眼前的“危局”,没有让康熙自己背上舆论的压力和包袱,所以康熙也就将这支如意赏赐给了弘历。

而这一幕,也在无形间决定了雍正与弘历,这两代人的命运走势。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