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说下斯大林格勒的地里上的重要性。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而在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而德军又是急需这些资源的尤其是石油更是德军所必须要得到的。若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先南可出波斯湾。如果斯大林格勒丢失,首都莫斯科就受到威胁,更何况重要资源基地的失去就会影响以后战斗,甚至导致苏联的全面战败。。

在军事上,苏联初期丢失了大量的土地和士兵,随后的战斗更是让德军长驱直入几乎拿下了半个苏联,这也导致希特勒认为苏联军队水平不怎么样,转而减少了进攻斯大林格勒部队数量。同时苏联最高统帅部也洞悉了德军的作战意图,利用德军推进缓慢的原因,将斯大林格勒经营成铁通一般,同时斯大林也下达了第227号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联红军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当时苏德双方力量对比为,人员1:1.2,飞机1:3.6,坦克1:2,火炮和迫击炮大致相等,德军实力占优。但是当战斗进行到了城市内的巷战时,德军的优势就不明显了,由于双方混杂交战,德军的火炮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同时当时的德国军队是非常推崇大兵团作战,而大兵团作战对于巷战来说是完全不匹配的,故此,德军的优势就被大大消弱。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联军队呢,由于大量的作战失败当时的苏联军队士气是低落的,为了避免战役失败,斯大林亲自下令,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该城。每一座房屋,只要有苏联军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成为敌人攻不破的堡垒。另一点就是苏联军队中的政治委员的确厉害,洗脑能力就是强,经过鼓舞苏联红军战士到底有多可拍,从德军的战斗记录中就可以看出来:

······德军逐屋战斗,从地面和地下的废墟中找路前进,两军交战激烈程度仅有一墙之隔,连对方的呼吸声都清楚可闻,所以也被称为“老鼠战争”。一名德军说“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

······德军一位叫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苏军防御阶段战役,是整个战役最为艰苦的阶段。俄国人拼命抵抗让德军束手无策,德军团长威廉?霍夫曼在日记中写到“他们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

双方部队的指挥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德军的指挥官保卢斯得了眼部肌肉痉挛的疾病,而崔可夫也在不见日光的地下室司令部也忍受着湿疹的病痛,以至于不得不将自己双手完全包扎起来。

弗里德里希·保卢斯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

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德军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并占领了城市的80%的地区,但德军始终未能全部占领斯大林格勒。同时苏联红军靠着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1129619人的严重代价赢得了战役胜利,并为以后的决胜打开了大门。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陆地上阻止德军前进步伐的,那一定是苏德战场;要说哪一场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大家一定会说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我们常说胜利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然而,真正的战争中,这些条件都不是现成的,唯有造天时,夺地利,激人和。白杨君就从这场保卫战,给分析一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造天时。

交战双方都深知苏联的寒冬是天然的“防火墙”。酷寒造成武器失效、后勤困难,战斗力呈断崖式衰减。尤其是德国人,对此有着更深刻的教训,一年前他们在莫斯科会战中溃退250公里,都是因为天气造成的原因。

所以,希特勒要求尽快在冬季前结束战争。于是发动了夏季攻势,战役初期阶段,晴空万里的好天气,一马平川的大平原,特别适合德装甲集群的闪击作战。苏军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大片国土沦丧,大批官兵被俘;同时,空军也受到重创,德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他们对城区进行疯狂的轰炸。

德国人要的就是速战速决。飞机炸弹、坦克火炮,一股脑的砸向市区,很快就变成一片废墟,平民伤亡惨重,百分之九十的房屋被损坏。

斯大林的对策就是“拖”。以空间换时间,不惜代价的阻止对手前进的步伐。为了把对手拖进寒冬,就是要与其形成战术上的对峙;为了减缓武器威力的差距,就是要和对手形成短兵相接。

巷战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夺地利。

经过3个月的苦战,到11月初,德国人终于占领了80%城区。他们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对手充分利用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利用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残存的建筑进行战斗。往往呈现出这边攻占了厨房,而客厅仍在继续争夺的场面。

这种近距离的射击,使得德国人善于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无法展开,火炮、坦克的优势均发挥不出来,双方开始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厮杀。当他们认为将要胜利时,双方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为了粉碎德国迅速占领该地区的狂妄企图,苏军开始了反攻。

在争夺中,双方付出的是血的代价。在一次近距离的拉锯战中,苏一个师近万人的部队,战后只有320人生还。这样的牺牲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残酷的拼杀也有了效果,德方也损失了相当数量的军人。从进入残酷的巷战开始,苏方开始扭转不利的局势,利用每一条街巷、每一个房间进行反击。

当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激人和。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是当时城市军民最熟悉的激励口号。男人们为保卫这座城市上了前线,女人参加民兵,甚至老人和儿童也被征调去修建防御工事。

俨然就是一场全民皆兵。

苏最高统帅部发布的第227号令,震慑了“胆小鬼”;“不准后退一步”,激发了官兵勇气,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在他们的带领下,苏联人民积极地反抗。

此时,已经不仅是对一个城市的争夺与守护的战役了,而是在考验着双方的心理和意志。德军如果失败,将重蹈莫斯科会战的惨剧;而如果苏联失败,将会失去一个民族的尊严。两军都是拼尽全力争夺着弹丸之地。

而苏方有源源不断的普通工人、农民积极参战,守护自己的家园。战争并没有像希特勒预期的那样迅速结束,德军又一次的被拖入到了可怕的寒冬。

这时的苏军,正所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他们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开始了军事反攻,以“铁钳攻势”对德军展开了反击。这一时期是卫国战争的第二个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苏联发动了一系列高效准确的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入侵者,最终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之后,德第六集团军被围,希特勒还妄想通过空运补给物资。但是,这一计划最终因为恶劣的天气条件和他们技术上、战略上的失误以及广大民众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所以苏联人最终取得胜利,是意料之中的事。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之战,德军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在此被终结。但是从1942年8月到11月,四个月长的时间里,第六军团得到大量的增援,仍然没有攻下斯大林格勒,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希特勒进攻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就并不明智。当时德军相对苏军,最大的优势是机动化的作战能力,那些精锐的装甲部队和优秀的士兵进行机动作战的素质,远远超过1942年的苏军。如果把他们放到巷战中,与苏军进行面对面的交战,德军就失去了自己的机动性优势。更何况在被炸成一片废墟的斯大林格勒根本不适合坦克行动,德军被迫只能以步兵进行强攻,这样的攻势自然就举步维艰。

更重要的原因是苏联有着大量的后备部队,无论德军的战场上消灭了多少苏联士兵,斯大林总能通过伏尔加河渡口给斯大林格勒运送更多的部队。虽然斯大林格勒城内的苏联士兵平均寿命只有24小时,但是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使得苏军一直有力量可以使用。

再加上德国空军要一分为二,一边支援高加索,一边支援斯大林格勒,故无法彻底阻断伏尔加渡口的苏军援兵,导致城内的苏军一直有增援,故而久攻不下。

4

“巴巴罗萨计划”初期,德军的闪电突袭使苏军促不及防。军队溃败,一泄千里。仅仅几个月时间,苏军就损失了火炮7500门,坦克5000辆,飞机4500架,兵员伤亡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0万数字。

希特勒的闪电战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了速战速决,希特勒命令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前进,南方集团军群攻打乌克兰和高加索,中央集团军群主攻莫斯科。德军三路并进,妄图仍以同样闪电战法彻底击溃苏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希特勒忽然改变了主意。他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先向北围攻列宁格勒,再向南进攻乌克兰;而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虽然此时已经开到了莫斯科外围,也被希特勒调往了南方,展开对乌克兰首府基辅的进攻。希特勒的这个莫名其妙的决定,使斯大林有了较充分的调兵遣将时间,极大地加强了莫斯科的防线,为莫斯科战役苏军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遭到了重大损失。希特勒妄图以闪电战快速灭亡苏联的计划破产了。但尽管如此,苏德战场的基本形势还没有改变,德军依然保持着进攻态势。

1942年春天,为了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德军统帅部又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主张再次发起一次莫斯科战役,但遭到希特勒否决。希特勒认为,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已经对日宣战。为了抢在美军加入欧洲战场之前,德军应尽可能迅速地击溃苏联,结束东线战争。为此,希特勒筹划并发起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既是苏联重要的内河航运干线上的港口,又是铁路运输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坦克等兵器工业生产区。占领了斯大林格勒,不仅可以从精神上摧垮苏军的战斗意志,也可以使德军向南占领高加索地区,而那里是苏联最大的石油生产区。只要拿下了高加索油田,德军的燃料供应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从而极大地改变苏德双方的战略形势。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初期阶段,德军集中优势兵力消灭了几十万苏军,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此时希特勒又犯起了莫斯科战役时的老毛病。他主观认定,攻占斯大林格勒不必花费太多的德军主力。于是他调走了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与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汇合,共同攻击顿河地区。莫斯科战役时,希特勒也是以同样方式,莫明其妙地调走了已经兵临莫斯科外围的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军。希特勒的这一分兵行动,使得德军主攻斯大林格勒的军队,只剩下了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约27万人,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1200架作战飞机。

而苏军方面,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调集第1、第24、第26,3个集团军于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展开激战。随着战役的不断深入,苏军方面不断有新的精锐军团加入战役;德军也调回了霍特的装甲集团和其他部队加入会战。但尽管如此,德军还是没有逃脱莫斯科战役一样的命运。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被全歼。德军伤亡25万人,苏军伤亡112万人。虽然苏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终结了德军自侵苏以来所保持的攻势局面,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也发生了根本转变。

5

苏德战争中,苏军坦克第26军先遣部队冒充德军撤退的坦克部队直趋顿河大桥,更显其智勇双全。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全线反击,德军开始向顿河方向退却。苏军坦克第26军奉命执行穿插任务,连夜夺取顿河上剩下的唯一的一座桥梁,切断敌人的退路。在坦克第26军几十千米的穿插路线上,到处都是德军,浩浩荡荡的铁甲之师要从敌人的眼皮底下通过,谈何容易。但当时敌人正在全线撤退,德军防区内一片混乱,于是,军长罗金少将决定混水摸鱼,乘乱插入敌纵深。

22日凌晨3时,罗金少将一反夜间必须闭灯行军的常规,命令先遣部队上百辆坦克全部打开车灯,沿着奥斯特罗夫斯克至卡拉奇的公路,成一路纵队前进。这一大胆举动竞未引起混乱之中的德军的怀疑,先遣部队如人无人之境,快速向顿河方向开去。


6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铁路的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希特勒妄图迅速占领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巴库的油田、顿巴斯的煤炭、库班的粮食,切断南方对莫斯科粮食和燃油的供应。然后以此为据点挥师北伐莫斯科,南出波斯进而向西伯利亚侵犯。

德军一旦占领此地,还可进一步染指中东,印度洋,打来德日联系的通道。斯大林格勒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得失会影响整个战局,苏德双方在这里共投入兵力200万以上,进行了一场为期160天的举世瞩目的激烈争夺战。

由于苏联最高统帅部对德军进攻方向再次判断错误,加上苏军在南线作战失利,苏联又一次面临险境。

1942年7月17日,德军在顿河河曲发动外围攻势,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拉开了序幕。德军以保卢斯将军率领的第6军团和霍特将军的第4坦克集团军开路,凭借优势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不断突破苏军的防线。苏军在防御作战中,歼灭了大量德军,保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8月23日,顿河630公里长的防线和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工程浩大的防御工事被德军突破。9月13日,德军兵临城下,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斯大林格勒能否守住,令世界人民为之担惊。

德军在进攻市区之前,又从高加索等地调来9个师、1个旅的援军参加强攻。每天派出成千架次飞机轮番轰炸,无数居民惨遭杀害,工厂、学校、医院、文物古迹均遭严重炸毁。希特勒歇斯底里地狂叫:要把斯大林格勒从地图上抹掉!

然而苏联军民却没有被德国法西斯的气势汹汹所吓倒。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无比坚定沉着,以大无畏的精神领导着这次战役,他对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这座城市的军民发出了“决不后退一步”的号召。斯大林格勒城防委员会要求市民做到“一切能使用武器的人,都起来保卫故乡城市,保卫自己的家园!”斯大林格勒市民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几天内就有7.5万居民投入战斗。英雄的斯大林格勒军民,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保卫每一寸土地,纷纷发出“为祖国而战,决不后退一步!”的誓言。为保卫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房屋他们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坦克手雅弗昆等3人,单车冲进敌人的坦克群,一举击毁敌人7辆坦克,在自己的坦克中弹起火的生死关头,他们放弃了逃生的机会。继续开车冲向敌人阵地,杀伤了大批敌人,最后坦克爆炸,英勇阵亡。近卫军中士巴甫洛夫率领一个战斗小组,死守“一月九日”广场处一座大楼长达2个月之久。他们顶住了飞机的轰炸、坦克的袭击、步兵的射击,楼虽然倒了,但阵地还在他们手里,他们为第13近卫师的防御作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后重建的这座大楼,人们叫它“巴甫洛夫大楼”。守卫一个高地的11名少数民族战士,阻击着30倍于己的敌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后来这个高地被命名为“东方民族十一英雄高地”。斯大林格勒的居民日以继夜地构筑工事和救护伤员,铁路工人在200天里,就向苏军运送了30万节车皮的军用物资,保证了苏军的战斗给养。

在近两个月的激战中,苏军击退德军700多次冲锋,使德军始终无法占领全城,苏军背水奋战,寸土必争。

战争进行到11月中旬,天气寒冷了。狂妄的希特勒以为他的闪击战一向速战速决,很快就会攻下斯大林格勒,没有想到拖到了冬季,天时地利对德国人更加不利了。11月下旬,高加索方面德军的攻势因兵力不足而被阻止,希特勒既没有拿下斯大林格勒,又没有占领高加索,德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而苏军却赢得了时间,为反攻做好了准备。苏军通过积极的防御战术,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德军受到重创,伤亡惨重。进入冬季后,苏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都开始超过了敌人,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组织力量进行大反攻。

1942年11月19日拂晓,苏军2000门大炮齐鸣,以坦克为前导,兵分两路:一路直捣德军的后方,一路南下直取德军集聚点卡拉奇,构成铁钳攻势。23日傍晚,会师于卡拉奇的苏军将德军主力保卢斯率领的第6坦克集团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希特勒命令冯·曼施泰之师去增援,可是苏军早已埋伏在距斯大林格勒40公里的梅什科瓦河畔,将德国援军阻击,两军无法会师。

保卢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请求希特勒允许投降,未获同意。希特勒为了给保卢斯打气,于1月30日下令晋升保卢斯元帅军衔,给第6集团军117名军官每人擢升一级,还给士兵送去28万个铁十字架。希特勒枉费心机,他封官许愿的一系列刺激,对德军挽回败局无济于事。

到1943年2月2日,被围困的德军33万被歼灭,9万被生俘,其中包括保卢斯元帅和24名将军。

入侵高加索的德军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丢弃已经占领的油田,仓皇撤退,希特勒的南线作战计划彻底破产。

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军的军事实力受到致命的打击,德军在这次战役中共损失150万人,坦克和强击火炮3500辆,火炮和迫击炮1.2万门,飞机3000架,德国的精锐部队受到巨大消耗。从此,希特勒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到战略防御和退却。这次战役还产生了无比深远的政治影响,它极大地鼓舞了苏军彻底消灭法西斯的坚定信念,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推动了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蓬勃发展。这次战役使希特勒在法西斯集团中的威信一落千丈,德国的仆从国开始出现了政治危机感,从此他们开始为摆脱战争而自寻出路。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时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










7

首先,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不仅仅是猛烈的炮火和攻击,战略战术才是这场战斗的最终较量。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2年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带来的结果,苏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客观上使德军在兵力和进攻部署上占有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德军又在中线勒热夫一线发起烊攻,意图吸引斯大林的注意力,使苏军误以为德军重新要进攻莫斯科,所以,苏军在莫斯科方向的预备队不能南下增援斯大林格勒,客观上讲,战斗打响前,苏军并不具备优势。


其次,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前的战斗一直都是很顺,输就输在不该将第4装甲集团军分兵高加索A集团去,当希特勒发现保卢斯第6集团军危险,又匆忙命令第4装甲集团军回防,这就给苏军围歼德军创造了条件。实际上,斯大林格勒战役前两个阶段,也就是7到9月份德军打得都不错,朱可夫担任最高副统帅来到前线后,迅速调整了部署,在11月份发起了“天王星行动“才使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如果在这之前,德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再进行最后一击,占领斯大林格勒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个空间朱可夫留给了德军,但希特勒犹豫了。因为勒热夫第9集团军也面临被围歼的困境,他不可能两个战场都保,何况在高加索还有A集团军群也面临被苏军切断的危险。

再次,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还输在多线作战上。本身莫斯科战役已经暴露出兵力不足和补给困难的问题,在斯大林格勒又犯了同一个毛病,将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然后又将两个集团分兵再分兵,客观上使德军的后勤补给困难和保障供应不上,这才是导致德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8

\"两强争雄勇者胜″。\"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天时,地利,人和″有优劣。战争的正义与邪恶的性质决定胜负的天平。上述因素决定了斯大林格勒之战的胜利属于斯大林为首的苏联。

9

老希就不该打斯格,第6集团军适合打运动战。应以歼灭有生力量为主。战略上首先失误!既然打了就豁出去,再从中央集团军中抽出10个师,空军倾巢出动,不惜代价打下来。但支援不力,导致失败!打不下来就跑,老希又不让跑,等死,焉能不败!

苏联方面则是不惜一切,准备充分,集中优势兵力打围歼,所以胜利!

10

德国的优势在于大兵团作战,机动性与野战能力强,苏联的优势在打近战,巷战厉害。当德国进逼到斯大林格勒的时候,野战的优势就失去了,转而和苏联人打自己不熟悉的近战与巷战。

战争的正义性在苏联一边。为了保家卫国,苏联红军发扬爱国主义与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并且战术灵活,变化多端,使德国防不胜防,逐渐陷入被动。力量被消耗殆尽。

德国的近战武器不如苏联。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发挥了供弹量大,火力持续性强,射速快的优势,从近战火力上对德军碾压。

德国的战线太长,分兵进攻高加索,也对斯大林格勒的作战,产生影响,削弱了其进攻力量。

正因为以上原因,导致德军深陷斯大林格勒城内,以致被苏军反包围,直至被全歼。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