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短90天的恶战,15位将军阵亡,85个师拼光!这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扬我中华国威军威,该战役就是抗战期间的最惨烈战役——淞沪会战。

淞沪战役有多惨烈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中国空军、国军中央军与国军地方部队。

淞沪会战期间的中国空军是英勇的!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日本航空兵,我空军飞行员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热情,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场殊死空战。

在淞沪会战开打的第二天,大队长高志航就驾驶战机与日军激战,首战取得了击落敌机3架,自己无一损失的骄人战绩。随后,空军的战斗越打越大,牺牲事迹也越来越悲壮感人!飞行员阎海文的座机被敌人击落后,其降落伞落到了敌人的阵地上。面对包围上来的日军,闫海文用手枪击中多名日本兵,之后拔枪殉国,牺牲前悲壮高喊"中国没有被俘的空军!"阎海文牺牲后,日军出于对对手的尊重厚葬了阎海文。飞行员沈崇海和战友一起驾驶战机直接撞向了日军出云号战舰。中国飞行员舍身取义为国牺牲的壮举,就连日军指挥官都敬佩有加。

空军将士的作战非常英勇!国军中央军的作战也打得无比惨烈!在著名的罗店保卫战中,18军11师、14师、67师等部队与日军第18师团反复冲杀,罗店镇先后5次易手,中国守军先后有10000多名官兵在罗店保卫战中壮烈牺牲!为了守卫宝山县城,营长姚子青带领500多官兵与3000日军展开恶战,最后全部牺牲。此乃"五百壮士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而88师官兵更是坚守闸北阵地多日,其官兵从上到下换了5茬,老兵几乎都牺牲了,但将士们保卫闸北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谢晋元与"800壮士"的事迹更是令国人感动。

除了老蒋的中央军在上海打得英勇悲壮,国军各省地方部队也在上海前线英勇抗敌。川军部队刚进入上海,其就在蕴藻浜阵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川军将士使用掉线的步枪抗击敌人的飞机大炮,很多官兵成建制的倒在了敌人的炮火下,但川军的防线始终没有动摇!因为这些川军将士们很清楚——退后一步就是首都南京,再退下去就是自己的家乡!自己就是豁出命也不能让日军占领家乡。在淞沪会战后期的反攻中,广西部队的将士们怀着不怕牺牲的精神,迎着敌人的炮火发起猛烈冲锋。经过两天惨烈的激战,广西部队有6000多将士阵亡,15000名官兵负伤。2名旅长壮烈殉国!在淞沪会战最后的激战中,失去家园的东北军将士与日军反复冲杀,东北军军长吴克仁英勇牺牲在了上海松江。

不管是空军,还是中央军与地方部队,中国军人在凇沪会战中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朴实的爱国情感。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古有霍去病、杨业、岳飞精忠报国,抗战期间有空军、中央军和地方部队的将士们血战淞沪,守卫家乡。时至今日,我们要将这种高度的爱国主义正能量传递下去,为保卫建

设我们的祖国贡献属于自己的伟大力量!

最佳贡献者
2

抗战时期,笔者个人认为最悲壮的一次战役当属中条山战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到了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中日双方谁都无力改变现状。

1941年5月,主要负责正面战场的国军,在山西省境内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集中对日作战,也就是中条山战役。

非常遗憾,此战以中国军队的全面败溃而告终,国民政府丢失了自己在华北地区的最后一处前凸战场,华北等地全部沦陷。

面对如此重大的战场败局,举国一片哗然,就连老蒋都不得不承认,这是“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中条山战役,探究它为何成为中国抗战史上最悲壮的一战。

一、战役的背景

中条山位于晋南地区,处于黄河的北岸,它东连太行山脉,全长大约160公里左右,是一道天然形成的屏障,拱卫黄河流域,是国民政府仅存于黄河北岸的一处战略要地。

因为中条山的阻隔,日军一直无法占据山西南部,此处极大地守卫了陕西和陪都重庆的安全。

在太原会战失利后,阎锡山领导的晋绥军全线溃败,与卫立煌领导的中央军在此地逐渐集结,据此阻挡日军。

为了长期守卫中条山,老蒋特意提出了“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训令,要求严防死守中条山。在此集结了二十五万重兵,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统一指挥。

占据华北后,尤其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为了避免陷入长期的战争泥潭,也希望能够迅速南下。于是,中条山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放大,日军在军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部署了三个师团在中条山地区。

事实上,在正式的战役打响之前,日军已经断断续续的进行过多次中小规模的局部进攻。好在,卫立煌指挥得当,一次次地击退了来犯之敌。

不过,卫立煌从来都不是老蒋的心腹。作为最早与八路军进行军事合作的将领,他的思想比较开明,甚至还专程前往延安访问过八路军总部,越来越引起老蒋的猜忌。

比起何应钦、陈诚和胡宗南等老蒋的嫡系,卫立煌坚决认同八路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尽最大的努力避免进行反共摩擦。

在中条山周边地区,由孙蔚如率领的第四集团军是卫立煌手中最能打的一支王牌。但是,这支最能抗日的王牌部队却因为与八路军关系密切而成为了国军中的一个异类。

重庆国民政府为了警告卫立煌,也为了避免第四集团军再与八路军接触,突然下令调离部队。第四军的离开,为接下来中条山战役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1941年初,日本从华中回抽第三十三师团和第三十七师团,配属给华北方面军统一调遣。为了配合中条山战役的展开,日军很快就发起了豫南战役和上高战役,为日后大规模集中兵力提供了可能。

之后,日军总部还从关东军调集航空兵抵达华北,再联同原先的华北驻军,组成了混编的第一军,准备发起中条山战役。

当时,第一军下辖有第二十一师团、第三十三师团、第三十五师团、第三十六师团、第三十七师团和第四十一师团,另外,还有数个独立混成旅团和航空兵编队,总计十余万人。多田骏中将作为第一军军长,统一指挥中条山战役。

1941年5月7日,经过中日双方的长期准备和部署,被日军称为“中原会战”的中条山战役终于打响了。

二、战役的发生经过

日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同时进犯中条山地区,誓言尽快攻占中条山地区。

按理说,中国军队虽然装备落后,但以逸待劳之下,还占据着地理的优势,即便不能取胜,但一战之力总归还是有的。而且,中条山已经被国军经营数年,甚至被人鼓吹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可惜!事情的发展简直是大跌眼镜。

(一)第一阶段

在战役之初,日军便使出了杀手锏,利用自己的空中优势,几乎瘫痪了中国守军的所有交通线和通讯网,使得中国军队内部一片混乱。

1、东线战场

日军在不到一天的时间便攻陷济源和孟县等地,国军第九军立即溃退。在付出巨大的伤亡后,才渡过黄河退至河南境内。

占领黄河沿岸的主要渡口后,日军主力继续西进,并在邵源与从垣曲东进的日军部队完成会师,从而实现了对国军第十四集团军的彻底包围。

2、北线战场

北线是国军重兵防守之地,由曾万钟的第五集团军和刘茂恩第十四集团军驻防。

激战一夜后,各自为战的中国守军就被迫后撤,逐层进行抵抗。日军一步步攻入了中条山的腹地,完全形成了包围圈。

3、西线战场

因为第八十军军长孔令恂的擅自后撤,致使第八十军陷入了混乱,而日军则蜂拥而至,大幅突入中条山地区。

侧翼失去依托后,第三军立即陷入苦战,军长唐淮源被日军包围。但是,宁死不降的唐淮源却临危不惧,亲率直属的特务营突围,在留下“保卫中条山职志未遂”的遗言后,自杀殉国成仁。

(二)第二阶段

日军在先后攻占了垣曲、孟县、济源、平陆等地后,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造成了分割包围之势,准备开始聚歼包围圈内的中国军队。

经过十余日的鏖战后,只有部分中国军队完成了突围,撤到了中条山周边地区。

至此,中条山战役落下帷幕,以中国守军的完败而告终。

三、战役造成的结果

历时二十天的中条山战役,国军中有十二位将军殉国,死伤的校级军官达到数百人之多。这种死伤规模,就是在十四年的抗战史上都极为罕见,非常痛心,非常悲壮。

虽然说,国军在中条山战役中惨败,但对于这场战役,重庆国民政府不可谓不重视,是一次非常坚决的正面战场抗战。可惜,所取得的结果却是令人泪奔的,据日本《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

中原会战中,中国军队弃尸42000具,被满洲国军队俘虏20000名,被日本军队俘虏15000名,总伤亡超过10万。而日军战死673名,负伤2292名。

另据《悲情中条山》记载:

中条山战役,计毙伤敌官兵9900名,国军伤亡、中毒和失踪官兵,合计13751名。

由于双方的记载出入甚大,关于中条山战役真实伤亡人数已经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军队的确惨败,否则老蒋也不会痛心疾首地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四、战役的历史影响

(一)积极方面

虽然日军集中兵力取得了中条山战役的胜利,攻占了国民政府在华北的最后一处前出阵地。但是,日军在战前最大的目标即消灭国军主力的初衷却并未达成。

在战役结束后,中条山地区依然留存了各种军事力量,除少数正规军外,多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他们不断袭扰当地的日伪军。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在中条山地区迅速壮大,据《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记载:

中原会战后,以前不安定势力重庆军,逐渐被中共势力取而代之,治安反而恶化了。

同时,伴随着中共在这一地区的壮大,为周边的太行和太岳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也创造了有利的积极态势。

(二)消极方面

占领中条山后,日军直接形成了对陕西西安和河南洛阳等地的威胁,逼迫国民政府再次进行收缩。

战役结束后,日军很快就抽调了原先专门对付中条山的三个师团,对日战区进行大范围的铁壁合围式扫荡。

从此以后,抗日敌后根据地进入到了最为艰苦卓绝的岁月。

五、关于此次战役的分歧

国民政府为了推卸自己片面抗战的责任,开始宣扬八路军消极抗战和积极避战的言论。甚至于,国民党内部存在一种声音,认为中条山战役中八路军不积极参战,才间接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失败。

其实在战役前,中共方面就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延安很早就表示:

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是配合作战。主要配合区域应是晋东南与冀南,其他作为次要配合区域。

可见,对于这次正面战场的中条山战役,中共方面更愿意在外线进行牵制,而并非直接进入中条山地区。对此,国民政府也不得不明确承认,据《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记载:

八路军现适已积极与敌军作战,集中力量破坏敌人交通。

综上不难发现,中条山战役的失败原因是复杂的。除了日军准备充分和装备精良等客观因素外,国民政府长期推行的片面抗战才是主要原因。

回答完毕!

3

在抗日战争中,个人认为最悲壮的一次战役是台儿庄战役。虽然台儿庄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但是这场战役是自损一千杀敌一百换来的胜利,是用血换来的胜利。

1937年,日本侵略军相继占领南京、济南。为了进一步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以南京、济南为基础,南北夹击徐州。

1938年3月14日,孙震部刚在藤县部署,就遭到了日军的攻击,日军以数十架飞机30余门大炮狂轰滥炸,中国军队勇敢抗击,但是终因敌强我弱,伤亡惨重。虽然后来汤恩伯派部救援,但是因为行程过远,未能及时赶到,滕县失守。敌军损失也极大,死伤达2000多人。

随后转战到台儿庄。

1938年月4月6日,李宗仁赶到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战役。次日凌晨,一直防守遭攻的孙连仲部,听说反击,神情振奋,命令一下,杀声震天。双方便展开了巷战、肉搏战,一时间,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

日军最后很快便溃不成军。台儿庄北面,枪炮声渐密,汤恩伯军团已向敌人开火。矶谷知已陷入反包围圈,开始动摇,下令部队全线撤退。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

这是一场胜战,是无数中国军人用生命换来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打,打到四月才结束,持续时间一个月左右。但是中国出军29万,日本才出军5万,中方的伤亡人数是5万,而日方伤亡人是2万。我方的死伤人数是日军的一倍多,这是一个难过数字。

相对于战争的胜利,我们更希望所有的战争本没有发生。所以,不要相信日本的gui话,放弃导弹部署计划,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图片来自网络)

4

南京保卫战是最悲壮的,虽然国民党军队英勇奋战,复出了重大牺牲。但是南京还是被日本占领,并屠杀我同胞30万人以上,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5

德械第88师的“血统”那是杠杠的纯正,它是由原“国民政府警卫军第2师”改编而来,这个警卫军是老蒋第二次下野之前的1931年5月,以教导第1师和国民政府警卫旅合编组建的,很有点“近卫军”的意思,该军下辖两个师,官兵待遇优裕且装备精良,军事训练以德国军事操典为范,团以上指挥部都配有德国军事顾问,而该军的首任军长兼第1师师长,正是蒋系“八大金刚”之一的顾祝同。


(德械师少尉排长)


顾祝同是以洛阳行营主任、第16路军总指挥的职务转任警卫军军长的,可想而知该军的级别之高。该军所属的警卫第2师师长,也是老蒋一等一的嫡系,即原国民政府警卫旅旅长俞济时,这个黄埔一期生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充当着老蒋身边侍卫官或者警卫部队头目的角色。是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政府主席”老蒋在内焦外困之下年底宣布下野,警卫军的番号因名不符实被撤,所辖两师遂被军政部改番号为第87师和第88师。


番号调整后两师的首任主官分别是张治中和俞济时,并于1932年初再合组为第五军开赴上海,支援第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两师官兵浴血奋战歼寇如麻,是较早具备对日作战经验的一批中央军部队。战后第87师以副师长王敬久扶正,同时以第87师第259旅旅长孙元良擢升第88师师长,两师的补充旅再合编为第36师(宋希濂),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桂永清)一起,成为最早装备德械的精锐部队。


(张治中)


了解了第88师的历史沿革后就要注意,顾祝同不仅曾经是第87师、第88师的老长官,还是孙元良在警卫1师的顶头上司,也是在北伐南昌之役中,为打了败仗的孙元良说情的黄埔教官之一,否则秦汉爹地1927年就应该被枪毙了(其叔孙震也是加分项,川中军阀)。这层关系对后来淞沪会战期间第88师的调动,起了很大作用。


1937年8月12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再次率领第87师、第88师赶赴上海,准备趁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兵力稀薄之际(4000余人),一举将他们赶下黄埔江喂鱼虾。孙元良率全师从驻地无锡出动,乘火车秘密到达真如车站,不过孙元良发现真如附近根本无险可用,地形非常不利,遂冒险命令一个旅推进到闸北地区,在北站、江湾、八字巧一线占领出发阵地。


(顾祝同)


次日下午三时许,第88师先头部队一个营搜索前进到达了八字桥,这里也是1932年淞沪抗战的停火线。而由于当日上午日本内阁和军部已经做出了派遣陆军增兵上海的决定,所以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胆子也壮了起来,不再一味缩守司令部大楼周围,而是派出一个大队向宝山路延伸布防,就这样,第88师易谨营和日军伊藤大队,在八字桥意外地狭路相逢,营长易谨少校下令开火,第88师由此打响了淞沪会战第一枪。


震惊中外的“八一三事变”就这么爆发了,8月14日起,中国军队以陆空配合、步炮协同和步坦联合,开始猛烈攻击虹口日军海军陆战队大楼,淞沪会战全面开打。在长达三个月的惨烈会战中,中国军队先后增兵至70万人,而日军也逐步增加到20多万人,第88师付出了惨重代价,期间部队进行了至少六次新兵补充。战至10月底,由于日寇第十军已经在侧后方金山卫登陆,为避免遭到合围,老蒋终于下令实施总退却。


(第88师的师长、副师长和参谋长)


不过在撤退命令下达的同时,老蒋又异想天开加了道补充命令,要求第88师全师留在苏州河以北准备“分散游击”,以扰乱日军后方同时掩护大部队转移。孙元良看见命令当时就抽了,因为这样第88师必然全军覆灭,很可能最后连番号都保不住,于是紧急派出师参谋长前往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部,请求取消这一命令,理由很简单:这是徒劳牺牲。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前敌总指挥正是陆军二级上将顾祝同,他其实也清楚这道命令有点荒唐,在整个上海地区几十万中国军队全部撤光的情况下,单单留下一个伤亡惨重战力大损的第88师,无异于羊入虎口,但他更明白,老蒋之所以决意留下一支部队在上海市区坚持,是打给国际社会看,是表明中国抗战的决心的某种政略,公开抗命肯定是不成的,何况是他素来百依百顺的“顾百顺”。


(88师官兵在淞沪会战中)


第88师参谋长张柏亭很会说项,一方面他代为转达了孙元良的意见:在苏州河北留一个师是牺牲,留一个班也是牺牲,最合适的办法是留一个团意思意思;另一方面老张大打感情牌,说这88师也是您的老部队,就忍心看着它全师覆灭不成?顾祝同在军中最是长袖善舞,这番话和这个折中的办法确实说动了他,于是当场下了决心:“时间紧迫,就这么办,你赶紧回去布置,这边我负责向委员长说明情况”。


孙元良听完张柏亭的汇报长舒了一口气,他这位著名的“飞将军”总算不用留下来等死了,并且在执行命令时又打了埋伏,仅仅以第262旅之524团第一营为基干组成加强营,冒充一个团的番号死守师部所在的四行仓库,师主力迅速跟上大部队撤退。于是该团团副谢晋元中校率领的这452名官兵,就成为了偌大淞沪战场上,唯一留下来的建制正规军,所面对的则是日寇上海派遣军的10余万部队,这注定是一场悲壮的战斗,一场以寡敌众的决死战斗。


(谢晋元和战士们)


从1937年10月27日到31日,号称“八百壮士”的524团加强营利用四行仓库的坚固结构,多次击退日军大队级、联队级的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击伤数百名,让不敢使用重炮(四行仓库南面紧邻苏州河,河的另外一边就是租界)的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甚至还损失了两辆坦克却硬是无可奈何。而谢晋元所部仅仅伤亡37人,最后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退入租界并且遭到缴械羁押,这就是抗战史上有名的“四行仓库800壮士”的战史原貌。


第88师由此成为第一个投入也是最后一个撤离淞沪战场的部队,就激烈程度和惨烈情况而言,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最悲壮的一次战役,抗日官兵伤亡30余万人;而其中最悲壮的一次战斗,则无疑是谢晋元指挥的四行仓库战斗,日本侵略军因遭到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标志着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之间已由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中国军队也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解决事变”的美梦!


(800壮士撤入租界)

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衡阳保卫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城市争夺战。

这场战役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中国军队的战例。

衡阳保卫战从1944年6月23日开始,整整打了47天。

方先觉所率领的第10军以不足1.7万人的兵力,吸引了日军5个师团10多万人的部队

此次战役使日军受到了空前的重创,创下了以少战多,歼敌数万,击毙日军高级军官300余人的辉煌战绩。

下图是衡阳保卫战中牺牲军民的遗骨



美国国会图书馆资料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经47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


按日本司令横山勇的计划,拿下衡阳的日子不会超过两天。

但总攻发起的第一天,日军第68师团的指挥部就被端了。


战斗打响之际,第10军28团迫击炮连连长白天霖从望远镜中发现正南800米外的日军阵地上,有一群日军军官在指指点点。敏锐的白天霖立即调集全连8门迫击炮集中炮击——三波炮击之后,日军第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参谋长原田贞三郎,以及数名参谋和部队长当场阵亡。(佐久间为人运气较好,身负重伤但未死。)

总攻第一天,日军攻城的指挥部就瘫痪了。

根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室出版的《湖南作战》里关于衡阳攻坚战的日军记录记载:

“清晨5时,各炮一齐开火,顿时拂晓的静寂变成钢铁的风暴。由于目标清楚,又是近距离射击,有的头一炮就集中堡垒的枪眼,张家山高地烟尘弥漫,木片飞散,景象壮观。高地上的堡垒无一免遭日本军炮兵射击。到处可见重庆军沿着交通壕后退的情景,战机正在成熟。

5时50分,日本军发出支援冲锋射击的信号弹,3个大队的步兵轻重机枪都参加了压制射击,枪声极为猛烈。大大激发了冲锋的情绪。第4中队冲入敌阵的悬崖下,遭到集中投来的手榴弹攻击。爆炸停止,白烟扩散,第4中队全体伏卧不动,想是全部战死了。

日军想要发动夜袭,没想到损失更大:

“日本军第1大队开始夜袭,不久无线电发生故障,没有了消息。23时传来激烈的交火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黑濑联队长命令第2大队上去支援。夜已深沉,更觉不安,不久第2大队联系。晨1时,第1,2大队夺取山顶。重庆军冲出来反扑,在夜间挤在又深又窄的交通壕里的日本军第1大队大队长和官兵几全部战死,第2大队大队长也负伤了。

重庆军以手榴弹袭击使日本军不得不放弃了山顶。在这次战斗中,大须贺大尉,山下芳信少尉,鹫野升少尉等战死,足立大尉,石松三男少尉,高山成雄少尉等负伤。”

日军攻到阵地前,几乎是整队整队的被歼灭。


方先觉的防御阵法在后来被载入史册。


从6月28日总攻开始打到7月2日,5天时间内日军部队已阵亡5000多人,而日军只是向前推进了不到1公里。

日军司令横山勇只能下令:暂停进攻。
日军主动停止进攻,让本来不对守住衡阳抱有希望的全国各界感到惊喜。

蒋介石更是把嘉奖令连同重庆《大公报》写的表彰报道,空投进了衡阳城。

日军第二次总攻开始后,方先觉向蒋介石发出了求援电报。

蒋介石承诺的“48小时必解你衡阳之围”,却没有兑现。

日军开始大规模使用毒气了。

每逢攻击阵地不利,日军就公然违反国际法,开始使用毒气。

日军第58师团的士兵森金千秋曾在自己后来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不能说日本军就一定是勇武的,因为在很多地方,一旦进攻受挫,就动用化学战。这样的话,即使占领了阵地,完成了既定任务,也已经输掉了作为军人应固有的武德。”

在守城26天后,方先觉第一次想到了:突围。但经过几次和师长们的讨论之后,方先觉放弃了突围的念头。

7月19日,日军司令横山勇下令停止进攻,第二次总攻又失败了。也就是这一天,方先觉彻底放弃了突围的念头,决定等待蒋介石的救援。

蒋介石在日军对衡阳发动第一次进攻的时候就调动多个军团,开始分东西两路向衡阳驰援,其中包括:王陵基指挥第58军,第72军,第26军;杨森指挥第20军,第44军;欧震指挥第37军和暂编第二军;王耀武指挥第74,第79,第90和第100军。

日军觉察出中国军队要救援衡阳的动向后,也派重兵分路层层阻击。蒋介石电令各部队增援的部署电报被日军破译,日军对中国军队的动向和配置了如指掌。

8月4日,日军对衡阳的第三次总攻又开始了。

为了攻下衡阳,横山勇亲临衡阳第一线,把第13师团、第58师团和第40师团都调了过来,全部投入衡阳的攻城战——用5个师团超过11万人的兵力,去进攻一座已经残破不堪的城市。

8月7日,已死守衡阳46天的方先觉,给蒋介石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

“敌人今晨由城北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已无兵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均座平生作育之至意。

此电恐系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历时达47天的衡阳血战,忽然出现了转折。

8月7日下午,在第10军坚守的大西门阵地天马山上,忽然竖起了一面白旗。

负责死守那里的,是第10军第3师9团。

随后,在第68师团两个旅团攻击正面的森林高地和岳屏山,都出现了白旗。

日军判断:这是重庆军在突围前惯用的手段——诈降。

其实是方先觉顶不住了,终于决定投降。

第10军副官处处长张广宽代表方先觉,出城和日军接洽了。

张广宽打着红十字会旗,带来了方先觉的条件:

第一,第十军是有条件停战,绝非投降;

第二,日军立即停火,不得杀戮士兵,给予伤员治疗,安葬第十军战死者;

第三,第十军官兵绝不离开衡阳,保留第十军番号建制。

日军的回复是:“必须方先觉亲自来!”

方先觉没有来,于是日军在1小时后继续进攻。

8月8日清晨,已经攻入衡阳市中心、看到第十军军部所在的中央银行的日军,停止射击了。

阵地上,预10师师长葛先才接到了方先觉的电话:

“敌人已经接受了停战条件,要求我军解除武装,我已经答允。你不要自我摧残,个人生死荣辱当在所不计。能达到保全我近万名战士生命安全的目的,我也觉得如释重任。

我军衡阳一战,自始至终,只要问心无愧,别人的想法、看法以及褒贬,那是别人的事。”

放下电话,葛先才对身边的人说:

“衡阳完了,我军也完了,一切都完了。”

8月8日中午时分,中美混合空军的侦察机在衡阳上空盘旋几圈后,向重庆方面确认:衡阳沦陷了。

也就在此时,被蒋介石从第四战区拼死调来的第46军的装甲部队,离衡阳只有8公里了。在得知衡阳陷落,他们调头回去了。
仅仅差了一点点,衡阳就等来了援军。

根据中日双方各方面数据综合比较统计,最后参加围城战的部队人数超过11万人,其中前期主攻的部队人数为6万人左右。到最终,日军伤亡人数为5万人左右,其中2万人战死。

衡阳一战,迎来了日军的尊重。

方先觉要求日军做到的不虐杀俘虏,日军确实做到了——他们甚至没看管缴械后的第10军的士兵,让他们出入自由。
在衡阳城陷后不久,被监视居住的第3师师长周庆祥和参谋长孙鸣玉就逃了出去,不久后,预10师师长葛先才,190师师长容有略,暂54师师长饶少伟也都逃了出去。三个月后,在衡阳军统的策划下,方先觉也逃回了重庆。

1949年,方先觉随国民党败退台湾。

1983年,80岁的方先觉逝世。


7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全民战争。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西南泸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第29军将士奋起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序幕,至此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爆发。

八年抗战,中国军民一寸山河一寸血,用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抵御外来侵略的胜利。抗战期间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其中最大的会战有:松沪会战、南京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枣宜会战等。

松沪会战是中日双方爆发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会战,中日双方投入军队约一百万人,战事持续三个月之久,中国军队拼命抵抗,日军损失巨大,而我中国军队伤亡三十余万人,战事空前惨烈。在这激烈悲壮的血战中,中国军人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而川军26师更是其中的典型,其作战之顽强、牺牲之惨烈足以彪炳史册,全师5千余人只有6百人生还,4名团长阵亡2名,14名营长伤亡13名。

再来看看整个会战阵亡的国军 将领人数。

阵亡校尉以上军官近千名,其中少将以上十余名,阵亡中将军长1名,阵亡师长副师长4名,阵亡团长28名,阵亡营长44名。

我们不用描述飞机大炮如何轰炸,也无须描述阵地上双方如何冲杀,光看此次会战阵亡将士的数字,就知道松沪会战有多么的惨烈,中国军人何等的悲壮。让我们向以身殉国的将士们致敬吧!

8

长沙会战

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湖南长沙在抗战的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成为中国抗日战争最重要的正面主战场,在这段期间,中日双方展开了4次激烈的攻防战役。前三次会战,看似中国军队取得了“长沙保卫战”的胜利,坚守阵地,但却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中国军队的损失达到13万,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最后一次战役,36万日军发动总攻,30万中国军队拼死抵抗,但仍旧没能守住长沙。

9

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惟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

  1941年5月7日,日军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

  东线,日军左翼以温县为发起点,沿黄河北岸突进。守军第9军裴昌会所部在强敌进攻下施行节节防御,节节后撤。8日午,即放弃济、孟两地,向西撤退。封门口系日军西进必经之要隘,日军势在必夺。久攻不下,再行增兵。自9日上午激战至10日晨,终为敌破。11日,日飞机百余架轰炸封锁官阳东西渡口,第54师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渡至河南,其余各师团退至封门口至邵源以北山地。12日,该路日军一部占领黄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则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与从垣曲东进之敌会合,完成了对国民革命军第14集团军的内线包围。

  西线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守军为孔令恂的部队。7日下午,日军分多数纵队,成广正面法,集中机炮火力,并以飞机诱导步兵,向王竣师右翼80团阵地猛攻。另以独3旅附37师团一部,向刘家沟、古王、计王王治岐师全面佯攻,牵制激战。

  8日凌晨,日军突破张店以东第27师防线,孔、唐两军联系被切断。第27师溃退至曹家川、太寨一带。9日正午时分,第80军所部遭敌便衣袭击和飞机轰炸扫射,进一步溃败。“在一场混战中,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及165师姚汝崇营长等多名军官牺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庙岭附近。第80军军长孔令恂、第165师师长王治岐抛弃部,独自渡过黄河,失去指挥的部队争相竞渡,伤亡惨重。新编第27师副师长梁希贤见事不可为,投河殉国。

  夏县日军先头部队7000人分三股南向进犯唐淮源第3军阵地。8日拂晓,日军攻占中条山北山交通要道泗交村。然后,一路向西北奔袭第7师师部驻地王家河,一路向东南奔袭第3军军部唐回。王家河遭日军重兵包围,师长李世龙率部突围;唐回则在军长率预备队驰援王家河的情况下被日军地面部队与空降兵协同占领。第3军军长唐淮源率残余人员向东撤退至温峪一带,被日军挡住南去之路,遂与敌激战,遭受重大伤亡后,再向东北、西北方向退去。

  12日唐军长及其所部在尖山陷入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在三次突围失败的情况下,唐军长于尖山顶庙内自戕殉国”。同日,第3军第12师在突围至胡家峪后遭日军截击,师长寸性奇胸部中弹,身负重伤,仍率部苦战。13日,寸部亦陷日军重围,寸师长二次负伤,右腿被敌炮炸断,自知无力回天,亦拔枪自尽。继忻口战役第9军军长郝梦龄与第54师师长刘家祺之后,再写一军之中军、师长同时殉国的悲壮史诗。

  闻喜敌36师团先头部队3000余人,向公秉藩第34师防守的野峪、十八坪、唐王山等阵地猛攻,并迅速攻陷唐王山。公秉藩组织部队反攻,收复唐王山周围阵地,但因其右翼友邻部队防线被突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又令公率部驰援马村,第34师便放弃唐王山阵地,退至胡家峪。

  北线是中条山地区国民革命军曾万钟第5、刘茂恩第14两个集团军的接合部,日军的战略意图在于迅速攻占横垣大道,直取垣曲县城,对守军两个集团军实施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军长赵世玲下令放弃阵地,撤向望仙庄一线;第17军虽依靠工事和有利地形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抵抗,终因左右两翼皆被敌突破,不得不退出防线。日军则在一举突破守军防线后,兵分两路:一路沿桑池、贾家山、杜村河南下;一路沿亳清河南下,经皋落、长直、王茅,直取垣曲县城。

  8日黄昏,日军在伞兵部队配合下,占领黄河岸边的垣曲县城,截断了与黄河南岸的联系。日军实现了中间突破计划,中条山区国民革命军被分割成两半。

  9、10两日,日军分兵两路,一路向东,一路向西,东路于12日晨攻克邵源,与济源西进日军会合;西路于11日进至五福涧,与9日攻占五福涧的日军会合。至此,日军的内层包围圈完全角成,中条山守军黄河沿线的补给线和退路全被截断。

  东北线驻防的守军主要有国民革命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武士敏第98军,以及第15军、第93军等部。7日晚,日军向武士敏第98军发起进攻,武军长率领所部拼死抵抗,在董封东西线上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王村一战,将敌2000击溃,毙敌滨田大佐以下700余人。

  10日,第一战区司令部鉴于“济源、垣曲间各主要渡口渐次被敌封锁,该集团整个补给线中断”的事实,命第14集团军“阳城以西部队主力,迅向沁翼公路以北分路转移,以旋回钻隙战法,打击敌人侧背。卯刻,该集团军全面与敌发生激战。申刻,交口之敌陆续增至三四千,窜陷清风圪塔、煤坪。同时第10师与第98军接合部之二里腰,亦被约二千余之敌突破。而陷邵源之敌,亦向西北紧迫,此时该集团军三面有受敌顾虑。”各部在突围游击中向北撤退。

  在守军全线溃退的同时,日军以优势的兵力和猛烈的炮火占据了先机,迅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突破了中条山地区的全部防御阵地,先后占领了垣曲、济源、孟县、平陆等县城及相关的关隘据点,封锁了黄河北岸各渡口,完成了对国民革命军的内外侧双重包围,随即转入第二阶段的作战——对数路中国国民革命军守军各阵地,反复扫荡。

  守军主力在遭受惨重伤亡后先后突围:第3、第15等军残部在第5集团军司令曾万钟率领下西渡黄河,转到洛阳、新安一带整顿;第93军主力在摆脱尾追的日军后由禹门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第98军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领下进入太岳山区;第43军向浮山、翼城间转进;第9军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济源山地游击数天后,分别由小渡口和官阳渡口南渡;国民革命军中条山守军大部退出中条山地区,中条山战役落下了帷幕。

  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据日方的统计资料,国民革命军“被俘约35000名,遗弃尸体42000具,伤亡超过十万。日军损失计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

  在国民政府公布的材料中,“综合会战,计毙伤敌官兵9900名”,我军“共伤亡、中毒、失踪官兵达13751员名”。

  第三军长唐淮源上将、第12师长少将寸性奇、第98军长中将武士敏、第70师长中将石作衡、205旅长少将徐积幛、215旅长中将赵锡章。新27师长中将王竣、新27师副师长梁希贤、新27师陈文杞少将参谋长及新编27师(17岁-20岁娃娃兵、女兵)全体阵亡。

  中条山战役成为国民党抗战以来最为惨重和耻辱的一次军事失败。



10

我觉得豫湘桂战役最悲壮,此条战线由于日军拉长了在中国的战线,试图打通中国通往云南贵州的交通路线发动的。但是国民党军内部矛盾导致的对次次战役的作战力消极懈怠。因而给了日军一路南下,差不多深入到桂林的机会。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造成的几千万人口聚居的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的丢失,损失了50多万军队的兵力,还有沿路伤亡的不计其数的百姓。这些兵力大部分是爱国才组织起来的,是中国人民群众自发加入的,却深受国民党的打压与日军炮火的猛攻使得人心涣散,士气大挫,最后折损,这是中国人民的悲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