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满清对中原本来就是采取的武力征服。

满清入关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屠城事件。比较著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南昌屠城等。这些暴行有其复杂历史背景。主要是文化冲突 民俗冲突 和 统治者征服的需要。

因为满族和关内汉族生活习俗不同,突出一点就是剃发,而在中原汉族习俗是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留头不留发政策,导致了汉人大面积反抗。光四川一地,就被清军几乎杀光,导致了后来湖广填四川政策。

清朝满族善待汉人,在这些冲突之下,绝对不可能发生。入关前,后金还是奴隶社会 ,习惯性杀戮异族,后来顺治继位 ,清朝统治者才开始慢慢调整政策,大批启用汉官,安抚团结汉族。

最佳贡献者
2

清朝被“诟病”本就无可非议,亦是逃不掉的。这里的原因有很多,以人们指责它的“闭关锁国、腐败无能以及丧权辱国”等居多。

“屠城”基本上是征服者惯用的伎俩,清朝自然不例外。历史上,“屠城”事件时有发生,屡见不鲜。既有为了“复仇”“殃及无辜”的,也有“久攻不下”“愤怒发泄”的,动机不一而足。清朝在入关时,携带“七大恨”而来,对中原地区的“汉人”带有很大的敌意。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绝人寰的“屠城”事件,就以“汉人”拒不接受“剃发令”为导火索轰然爆发,进而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当然,为了达到征服之目的,遂行“屠城”之手段,是万万不可取的。因为这是野蛮、不文明的,更是有违“人道主义”原则的。

  • “西学东渐”后,民族观念的传入,更是加剧了这种不齿的“讨伐”,遂而演变成了以“民族意识”的立场来看待此事。

清朝严防死守“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世界,亦成为了清朝被人所“诟病”的根本原因。明清以来,当权者为了统治需要,不断严防死守“闭关锁国”政策。至雍正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人们的思想亦得到了严重禁锢僵化,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导致中国越来越落后于西方世界了。

清朝政治上“腐败无能”,对外“丧权辱国”的种种表现,更是加剧了被人“诟病”的基础。清朝末期,贪官污吏横行霸道,搜刮民脂民膏无所不用其极,导致人民不堪重负,民不聊生。期间,各种起义运动风起云涌。清朝对内采取残酷镇压的手段,对外则一味地屈辱退让,极尽“丧权辱国”之能事,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社会矛盾得到空前激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不断浮现,清朝统治危机扩大趋势不可避免。

最后,“革命风暴”成了压垮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1911年,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中国步入了一个新时代。至于审视清朝的是是非非,也就摆上了台面,比如“修史”、“盖棺定论”等等事项。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清史稿》被搁置了,就没有修完。不过,清朝被人“诟病”倒是成为了一种共识,谁叫它那么不争气呢!

3

清朝遭人诟病,并非仅仅因为不善待汉人,相反,在清朝末期的时候,清朝还是相当善待汉人的,从“晚清四大名臣”就能够看出来,晚清四大名臣,其地位几乎已位极人臣,这在清朝是非常难得的。

还有一点也能够看出来汉人对清朝的喜欢,民国时期,当时政府规定必须剪辫子,可是这是的风气是什么呢?这种风气和清初的宁可端头都不剪辫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见,当时人们对清帝国是比较认同的。


那么,为什么清朝人遭到后世的诟病呢?这和清初的一些做法是有一定关系的。首先,清朝初期的时候,他们入关确实对汉人有深深的伤害,嘉定三屠,血洗江南一些城市,这给汉人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还有就是,康乾盛世之中,文字狱就没有断绝过。而且当时的汉人确实没有受到重用,就拿康熙一朝来说,像姚启圣等人,要不是朝廷需要这些汉人,估计他们会被永久的埋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再比如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虽然这本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但是这本书对中华文化也是一场浩劫,因为不符合清朝统治者的言论,几乎很多都被埋没洗刷掉了。


这造成了人们对清朝有深深的成见。其次,就是清末的时候,慈禧太后执掌大清近半个世纪,在这个老女人的折腾下,大清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统治者根本不把百姓放在眼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每天就知道享乐,还有八旗子弟,他们好吃懒做,这让人们对这些人有很大的成见。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并不能否定中华民族最后的这个帝国。清朝是封建王朝的顶峰,他们异常重视汉文化,大清帝国皇子皇孙们,那个不是精通汉学的人啊,他们从汉学中汲取治理国家的营养,在某种程度上讲,清帝国对中华民族也是一定贡献的。


以上为笔者的看法

读者朋友有什么观点或者看法

欢迎评论区分享交流

4

满族传统服饰

一样会被诟病。

满清的统治阶级是女真贵族,源起东北,人烟稀少,经济落后。后来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吞并其他两部女真,建立八旗制度,进军大明,最后统一全国,建立清朝。

满清是以武立国,以武力夺取中原政权的,一个人口稀少的异族,对人口众多的王朝发起战争时,首先掠夺的就是财产,即牲畜,粮食,金银,其次才是人口。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屠城等过程,野蛮的异族士兵面对虚弱的大明,除了发动战争之外,制造屠杀之外没有其他念头。


金钱鼠尾

面对人口众多的敌人,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消灭对方的人口,削弱对方的实力。八旗要想入关、掠夺的话,只能靠武力,有武力就会有反抗,有反抗就会有屠杀。所以,满清要想击垮大明,占领全国,绝不会善待普通汉人百姓,前期必须以武力消灭大明的反抗,大明的人口,至少要达到一种威慑,敢于反抗者杀无赦。所以才有了“扬州三日”,“嘉定三屠”。只是到后来彻底消灭了明朝,统一了天下,出于维护天下稳定的需要,满清统治者才改变策略,以安抚为主,以求坐稳天下。

综上所述,满清不可能善待汉人,即使后来改变策略,也是把汉人百姓当成奴隶而已,供养满族的几百万人口,而且本民族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选择臣服异族,选择剃发留辨的。

万幸,我们现在有了剪发、穿衣的自由。

5

如果清朝善待汉人,没有屠城,还会被诟病吗?

答案是会,因为清朝最大的黑点并不是屠城,而是异族、文字狱,尤其是削发易服。

屠城这个词在我们如今看来特别残暴血腥,没有人道,但是在古代发生过数次,我们敬仰的楚霸王项羽,曾经三次屠城。高祖刘邦、奸雄曹操也都干过这事儿。

我国人民从古至今都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华夷之辨就是最好的体现。思想家王夫之认为: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亡和明亡是一样的,都是亡社稷。汉人造反起义,只能叫改朝换代王朝更迭。而清军入关在当时的明人眼里,就如同日本侵略我国一样,是入侵,是侵犯,是耻辱。

仅仅如此就算了,更过分的是:

此时的儒家文化流行了一千多年,儒家理念已经浸润到了汉人的血液里。

汉人觉得:天子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天大地大,道理最大。

清朝统治者:天下是我爱新觉罗家族的天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汉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清朝统治者: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汉族诗人: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朝统治者:你这是要造反啊,来人,把他祖宗18代全部砍了。

你想想,这怎么能让人原谅?





6

我差点笑出了猪叫声。当时的大清可是被明朝认为是鞑子,双方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从努尔哈赤以13副盔甲起兵以来,先后攻占抚顺关,辽阳沈阳,将大明朝的军队打的一败涂地,几乎丧失整个辽东,双方接下了血海深仇,根本不可能化解。当他们进入山海关的那一刻起,就只能通过屠杀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先后有扬州十屠,嘉定三屠,将所有的汉人杀得胆战心惊,痛哭流涕,紧接着又推行了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除了一个江阴小城敢于反抗以外,结果全城被屠灭,从此之后大明朝的百姓再也不敢反抗了。如果你是善待汉人,那么反抗一定不会断的,谁会害怕一个老好人呢?用马刀来说话更能让人明白意思,简单直接粗暴有效,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面对八旗劲旅,基本上已经不敢反抗了,因为人都是有劣根性的,当我打不过你的时候,我就会屈服。你如果对我好,我反倒会认为你是没用的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