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咸丰帝: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怎奈生不逢时,错当天子。

《火烧圆明园》中咸丰皇帝剧照

道光皇帝在人生暮年,曾经为皇储一事,犹豫不决。在他心目中有两个人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论才能,老四不如老六;论内敛,老六差了点。但是,奕詝有个好老师暗中支持他,这位老师就是上书房总师傅、工部尚书杜受田。他经常教导四阿哥,如何在道光面前表现忠孝,以此获得恩宠。

时任上书房总师傅、工部尚书杜受田,同时也是后来顾命八大臣之一杜翰的父亲

其实,道光皇帝晚年最钟爱的是聪明能干的六阿哥,但是四阿哥立储在先并且素有贤名,所以对传位的事犹豫不决。杜受田为避免废长立幼引发皇室内乱,决定帮助四阿哥登基。这在史料上主要有两点记载:

六阿哥、人称“鬼子六”的恭亲王弈訢

一年春日,道光皇帝领诸皇子往南苑围猎,考察诸子身手。奕?表现最为突出,几乎箭无虚发。奕詝无法竞争,便依照老师杜受田的授计,未放一箭。道光皇帝问其故,答道:“ 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争高低。”道光高兴地说:“此真帝者之言。”但此次小胜并没有打消道光皇帝的顾虑。道光皇帝临死前,又一次将众皇子叫来,最后考察以立皇储。杜受田深知奕詝辩才不佳,便教其如何应对。是时,诸皇子对道光的垂询对答如流,奕詝却只是跪在地上抽泣流泪道:“儿臣日夜对上苍祈祷,惟愿皇阿玛早日康复,此乃国家万民之幸,儿臣之幸也。”最终以亲情坚定了道光传位决心。

咸丰皇帝画像

公元1850年正月十四日,69岁的道光皇帝驾崩。19岁的皇四子奕詝继承皇位,年号咸丰,成为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也是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

奕詝即位后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除弊求治。主要表现以下三点:

  1. 他任贤去邪,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2. 提拔重用肃顺,支持革除弊政。
  3. 同时,罢斥了道光朝首辅主和派穆彰阿、耆英等,一时间大快人心。

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画像

但此时的大清帝国早已内忧外患,道光留给他儿子的就是一个烂摊子。从一即位,每天殚精竭虑,前方战事加急奏报像雪花一样飘来。太平天国从咸丰即位不久开始爆发,到1861年驾崩时他也没能等到攻破天京的那一天。

咸丰留给世人最大诟病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在自己的国土,面对孤军深入、没有供给的一支侵略军,竟然没有组织有效抵抗,也没有号召军队前来勤王,于是不顾很多朝臣反对,放弃京城逃往承德避暑山庄。使英法联军犹如无人之地,轻松进入大清国都,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这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上的一大损失,也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了。

曾经的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残垣断壁

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

而此时,躲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喜欢上了热河行宫的生活,醉心于戏剧,每日歌舞升平。不过咸丰帝身体也开始逐渐变坏,肃顺为了保证咸丰帝去世后政治不会发生大的变动,极力劝说咸丰帝留在热河。恭亲王奕訢与文祥等人见咸丰帝迟迟不回北京,而且热河还不时传来皇帝病重的消息,十分紧张。他上奏去热河请安,企图直接与咸丰帝见面,以打破肃顺的封锁。 奏折受到肃顺的阻扰,由此恭亲王与肃顺集团的矛盾激化。

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咸丰皇帝在此驾崩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帝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等八大臣,下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咸丰同时为了制衡八大臣的权力,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另授予皇太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并颁诏说,此后新皇帝所颁的一切诏书,都要印有这两枚御印才能有效。安排妥当后,十七日清晨,年仅31岁的咸丰皇帝驾崩。

《垂帘听政》中的顾命八大臣影视形象

咸丰处心积虑,看似安排妥当,但是去世仅不久,咸丰皇帝灵柩还没到达京城,帝后势力联合帝胤势力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顾命八大臣中的载垣、端华赐自尽,权臣肃顺菜市口处斩,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等革职。从此,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开始了垂帘听政。特别是对权力欲望极强的慈禧太后,登上了历史政治舞台,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成为晚清政府实际的统治者。

咸丰皇帝留给两宫太后的“御赏”和“同道堂”印章

咸丰皇帝在历史上名声不怎么好,倒也不是昏君。执政期间在政治体制上也的确有所作为,这点比他爹道光皇帝强。但是,在他执政期间,面对一万多名英法联军的入侵,弃守京城,直接导致了圆明园的被毁,咸丰是负主要责任的。他驾崩后,安排不当,使慈禧横空出世,一个女人掌权将近半个世纪,使得后来的大清更加民不聊生,国将不国!

假如六阿哥恭亲王奕訢当初即位,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呢?历史是没有假如的,我们只能拓展思维,想想而已!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至少不会有慈禧的出现,这是可以肯定的。

正如标题所说:咸丰皇帝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怎奈身后骂名滚滚来!

最佳贡献者
2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在位十一年,享年三十一岁死在承德避暑山庄。要评价他得先看看他这一生怎么过的。

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十七日,爱新觉罗·奕詝生于北京圆明园。他的母亲是孝全成皇后。在他出生的时候,他的大哥隐志亲王爱新觉罗·奕纬早就死了(因为学习不刻苦用功而被宣宗成皇帝踢死)、二哥爱新觉罗·奕继、三哥爱新觉罗·奕纲也相继早逝。所以他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他既是皇后的儿子,也是事实上的嫡长子。

然而随着五弟爱新觉罗·奕誴、六弟爱新觉罗·奕訢、七弟爱新觉罗·奕譞以及八弟爱新觉罗·奕詥、九弟爱新觉罗·奕譓的出生,竞争对手也就多了起来。但是奕誴因故被过继给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为嗣子,丧失了竞争皇太子的资格;奕譞、奕譓、奕詥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立储的时候年龄又太小也没有资格。所以,实际上的局面是他和奕訢的两强相争。

孝全成皇后死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时年奕詝九岁。宣宗成皇帝因此特旨将奕詝交给静贵妃抚养,而静贵妃就是奕訢的生母。奕詝在成为静贵妃养子之后,与奕訢的关系很好,兄弟两个形影不离而且在六十一岁的宣宗成皇帝看来都是好苗子。只不过在他看来奕詝有“德”而奕訢有“才”。

是年,宣宗成皇帝在南苑围场举行狩猎(清代自康熙朝开始就有一个定制:每年秋季皇帝要到承德木兰围场狩猎。一方面训练部队一方面接见北方蒙古各部王公以稳定北方边防问题。清宣宗为人节俭认为跑那么远狩猎浪费钱还远,所以在南苑兴建围场)。爱新觉罗·奕詝什么也没有打到,空手而还;爱新觉罗·奕訢获禽最多。于是宣宗皇帝问为什么啥也没有打到,奕詝按照老师杜受田(字芝田)的告诫以“鸟兽訾育,万物复苏,儿臣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对答。

于是清宣宗认定奕詝“有仁君之象”,有秘立他为皇太子的打算。但是奕訢文韬武略,样样都在奕詝之上!在随后的试探中,奕詝表现得处处谦让而奕訢锋芒毕露。可是道光末年的大清帝国已经山河破碎,百病缠身。所以在“才”与“德”之间他一直矛盾……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即将走到尽头。于是紧急召见宗人府宗令爱新觉罗·载鍂、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仪亲王爱新觉罗·载垣、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军机大臣赛冲阿、何如霖、陈福恩、季芝昌以及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公启鐍匣宣示立储密旨:

一、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着封为亲王,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着立为皇太子;

二、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着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需其他。

因此,奕詝胜出,奕訢被淘汰出局!奕詝传旨宣布了以下几点:

一、先帝爱新觉罗·旻宁上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二、以次年(1851年)为“咸丰元年”;

三、宣宗成皇帝遗诏颁布天下,并加封皇六弟爱新觉罗·奕訢为世袭罔替亲王,封号为“恭”、皇七弟爱新觉罗·奕譞为郡王,封号为“醇”、皇八弟爱新觉罗·奕譓为郡王,封号为“端”、皇九弟爱新觉罗·奕詥封为郡王,封号为“孚”。

阶段性评价:爱新觉罗·奕詝无疑是一个苦命的皇子。九岁丧母,更是在九岁那一年亲历了鸦片战争这一国耻!在静贵妃言不由衷的抚养下慢慢长大,虽然与六弟奕訢名为兄弟,实则为对手。由于他的老师杜受田教导有方,以至于他能够投宣宗成皇帝之所好成功继位。这“两强夺嫡”的风波,证明了哪怕表面上的“仁厚”也是一种机会。

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广西金田的落第秀才洪秀全以“天父”的名义,举起了反清的大旗造反了!年仅十九岁的咸丰皇帝不得不开始调集各省清军前往平叛。但是令他大出意外:调派到前线的各路清军所做的第一件事儿不是如何应对战局,而是互相拆台互相举报!养心殿的御案上基本都是互相告状的奏折。除此之外,要么是哪里失守,要不就又是哪座城告急……总之前线诸将跟穷得叮当响的咸丰帝要兵要粮还要钱。

杜受田是传统士大夫,也是咸丰帝的股肱之臣。他为自己的天子门生开具了两大“药方”:

一、罢黜鸦片战争时期一力乞和的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以及亲手与额尔金缔结《清英江宁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两江总督伊里布、直隶总督耆善;

二、给福建巡抚衙门传旨,要福建巡抚王懿德代传圣旨命令隐居福州的林则徐再度出山前往广西平叛。

咸丰帝一一照做。但是很不幸:道光年间的名臣、鸦片战争的英雄林则徐在潮州上吐下泻,随即病逝。于是随着一代将星陨落,他悲痛之余下诏赏林则徐谥号“文忠”。在林则徐病逝之后,咸丰帝开始物色新的人选。

载垣、端华向他推荐了郑慎亲王爱新觉罗·乌尔恭阿的六子、郑亲王端华的六弟肃顺。一番召对之后,咸丰帝令肃顺做了户部尚书,然后又入军机处。于是就把“五宇號案”以及“戊午科场案”全给牵了出来!清王朝的官场风气一度好转,甚至出了“八旗自谋生计”的风波……

在肃顺的辅佐下,咸丰皇帝以惊人的胆魄下诏给各地督抚允许地方自办团练以对抗太平天国。而且他打破了一百一十五年以来一直奉行的“重满抑汉”政策,给绿营将领及汉臣汉将放权。而且一次性任命四十五位团练大臣,这其中就有号称“屠户”的曾国藩。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圣旨传到湖南巡抚骆秉章手里的时候他正在家里守孝。由于父亲曾麟书的支持以及好友郭嵩焘的游说而出山带兵创立了威震一时的湘军。咸丰皇帝靠着这支铁军与太平天国打了个难解难分,甚至一度有扭转整个战局的迹象。与此同时,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也开始振翅高飞,在合肥创立了淮军。

在满汉八旗以及湘淮军的联合打击下,太平军进攻的势头有时开始停滞。咸丰帝满怀希望地盼望捷报,直到湘军打下了武昌这才见到了胜利的曙光……咸丰五年(1855年),天下格局变了!

由于教会与中国人民的对立,广西西林县令张鸣凤杀了仗势欺人的法国传教士。与此同时,在港英政府注册过的渔船“亚罗”号被清军福建水师拦截并扣押所有在船人员(包括海盗)。但是福建水师的总兵把英国的国旗扔在了甲板上!

英国驻华公使巴夏礼、法国驻华公使葛罗就以这两件事情为由电闻本国。英国、法国由于共同的利益需求狼狈为奸再度兴师侵华,就有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只攻两个地方:广州和天津。于是蒙古科尔沁亲王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的三万铁骑陈兵通州!

但是面对英法联军的后膛枪炮,僧格林沁没能挡住。清军从通州退到八里桥,然后连八里桥也无法守住……这位骁勇的蒙古亲王给咸丰帝上奏折请求皇帝:

“……时已至秋,请上幸承德以行‘木兰秋狝’事而振军心……”

不过满朝文武谁都看得出来,此时的所谓“木兰秋狝”无非是借着皇家定制而给咸丰帝一点借口罢了。除了户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爱新觉罗·肃顺一党同意这一意见,朝中大多数人都是不同意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请来醇郡王爱新觉罗·奕譞、钟郡王奕譓、孚郡王奕詥一同联名上奏苦劝皇帝不要“木兰秋狝”。皇帝的这四位弟弟深知一旦恶例开,后世皇帝想要放弃天下社稷易如反掌!

惇亲王奕誴也是站在四位皇第的这一边的。作为大清帝国唯一一个和皇帝年龄相差最小的宗室亲王,他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咸丰帝已经是铁了心要跑了……为此他还下了一道“……朕欲亲统六师,直抵通州,以伸天讨而胀挞伐……”的圣旨。但是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随着圣旨一同下发的不是作战命令,而是僧格林沁的密折。

八里桥战败之后,清军一败涂地!没有人认为僧格林沁可以守住北京。咸丰帝开始计划著逃亡,他把出发地定在圆明园的安乐渡口。英法联军击溃僧格林沁所部,开始进攻城外的禁旅八旗大营。惇亲王奕誴、恭亲王奕訢、醇郡王奕譞、钟郡王奕詥、孚郡王奕譓以及远支觉罗的几个亲王、郡王及少数御前大臣前来送行,他们都有被皇帝抛弃的感觉。

咸丰帝授予六弟恭亲王奕訢以“留京办事王大臣”的头衔,要他留在北京主导与英法两国的和谈问题。接着就带著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以及少数嫔妃和他的独生子爱新觉罗·载淳还有亲信重臣前往承德。

咸丰十年(1860年)年末,经过长途跋涉的皇室抵达了避暑山庄。自从嘉庆二十五年清仁宗驾崩于此,清朝皇帝已经有至少五十年没有光临此地了。换句话说一切制度都废弛了,避暑山庄是很破败的。英法联军进入紫禁城并纵火焚烧圆明园的消息传到这里之后,咸丰帝彻底放弃了政务。他开始慢性自杀!

次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新年刚过,三十一岁的咸丰帝就再也没能好转。他的病情在美女与鸦片中耗竭了……临终,他立载淳为皇太子,给皇后以及懿贵妃一人一个图章(一个是“同道堂”另一个是“御赏”)。为了确保身后政局能够有序运行,他给儿子选了八个辅政大臣。这八位分别是:

一、和硕仪亲王爱新觉罗·载垣;

二、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

三、户部尚书兼首席军机大臣爱新觉罗·肃顺;

四、翰林院编修兼军机大臣杜翰;

五、军机大臣匡源;

六、军机大臣穆荫;

七、额驸景寿;

八、军机大臣焦佑瀛。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咸丰帝在烟波致爽殿溘然长逝。他的灵柩开始停放在避暑山庄的大殿里,群臣举哀。皇后与懿贵妃分别被尊为皇太后,一个是慈禧另一个是慈安。两宫皇太后开始与八大臣争夺皇权!而且,北方清军的两大统帅僧格林沁和胜保也支持政变,胜保甚至派遣两万清军沿途护卫。

由于慈禧太后成功拉拢慈安太后并且把恭亲王奕訢也给拉入了自己的阵营,所以一场血腥的政变爆发了!由于肃顺的错误领导,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是分开来走的。结果由于一个漂亮的时间差,恭亲王奕訢彻底解决了随同两宫皇太后及皇帝一同先行回京的载垣、端华;醇郡王奕譞亲自带兵把肃顺等其余五人逮捕。于是随着年号改为“同治”,一个时代结束了。

总评:爱新觉罗·奕詝生不逢时。他九岁丧母十九岁丧父,不得不在如今看来还是学生的年纪挑起治理这个人口数亿的大国的责任。刚继位没多久,太平天国战争就爆发了!洪秀全横扫东南的局势令他感到焦头烂额,清军战斗力之低下也是他意料之外的。但是他主动放权给汉臣汉将,起用左宗棠(字季高)、曾国藩(字伯涵)、李鸿章(字渐甫)这一类汉族大臣来平叛,并且以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杀了一品的大学士柏葰以肃清科场风气。咸丰年间杀贪奖廉的力度远超嘉、道,他是个十足的狠角色。

但是他也有错误。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在自己无心朝政时促成并且加速了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篡政,这一举措导致同、光两朝皇帝再也没有了实际皇权,也为岌岌可危的大清帝国埋下了灭亡的定时炸弹。由于兄弟阋墙以及对于才华的忌惮,他与恭亲王奕訢离心离德。因此,在决定身后事的时候,他把奕訢等同于当年的睿亲王多尔衮。这也是他为什么一死,他的格局立刻被打破的原因。

奕詝对外强硬,然而这种不符合实力的强势得到的只能说是更进一步的侵略!奕訢被迫和英法还有趁火打劫的俄国签了《北京条约》,给在困顿中前行的中华民族又套上了三大枷锁。圆明园被付之一炬那是国耻,可他却沉浸在美酒妇人之间。他为了个人安危舍弃了宗庙、社稷、天下臣民以及万里大好河山跑到承德想要苟安,把一切麻烦事都交给肃顺以及五位皇弟处理,窝囊到了极点!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