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子是我小时候过年才会准备的地方美食。主料为肉碎、红薯粉条和淀粉,加葱姜蒜等调味蒸制而成。卖相和灌肠类似,但因为淀粉和粉条的用量较多,口感上比灌肠偏硬一些,蒜香味较重。蒸好的焖子可以切片做成冷盘,也可重新上锅蒸透了热食,多蘸食蒜泥、陈醋和香油调好的料汁食用。
家庭自制的焖子更像是发糕一样的圆柱状,而市售的焖子则像香肠一样灌装后或蒸或煮,而且因为老家临县以驴肉出名,现在在家吃的焖子多是颜色很重的驴肉焖子了。自己家费功夫蒸焖子的也越来越少了。
市售的驴肉焖子
主料:
猪肉(三肥七瘦)1斤,红薯粉条半斤,红薯淀粉适量(1-1.5斤),水。
大葱3棵,老姜1大块,大蒜2头,酱油适量(看自己喜欢的上色程度调整),五香粉1勺,盐适量。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蒸焖子的时候都是我老妈在旁边看着决定淀粉和水的量,所以第一次做的话建议克制这点放水,因为水分太多的话焖子不容易定型。水分少一点最多焖子口感偏硬,但不至于浪费食材。
蘸料:
大蒜,香醋,盐,白糖,香油。
做法:
1. 葱切算剁成末。红薯粉丝提前泡软后切成碎丁。
2. 猪肉清洗干净后切丁。
3. 找一大些的容器,放进葱姜蒜末,红薯粉条和切好的肉丁,调入酱油、盐、五香粉,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至上劲儿。
4. 一边放入红薯淀粉,一边加水搅拌,直至肉馅变成有些许流动状态的糊状(因为原材料没有精细的称重,焖子糊的稀稠程度主要靠经验来判断。主要原则是宁肯水少了让蒸好的焖子口感硬一些,也不能一下子倒入太多水)。
5. 搅拌好的焖子糊转至有一定深度的浅盘中(为了防粘可以在浅盘底部铺上菜叶或刷薄薄一层油防粘),然后将浅盘在操作台上稍稍磕几下,让焖子糊表面变得平整。
6. 冷水上锅,蒸至焖子表面凝固定型后用筷子在竹签在表面扎一些孔,这样更有助于焖子内部熟透。一般来说125px左右厚度的焖子上汽后蒸35-40分钟就可以了。
7. 蒸好的焖子晾凉后,浇上蒜泥、陈醋等调的酱汁食用口感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