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人类的认识,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从模仿现象开始的。例如,在岩洞中举行魔法仪式,模仿上次成功的狩猎,期望下一次的狩猎重现成功。例如,模仿动植物的生长,开创了饲养业和种植业。

然而,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主要表现出的是它们各自的不同。因而,追逐现象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所以,当时的认识更侧重于技术的发明,其认识效率是非常低的。而且,由于受到了现象的局限,很难使人类的认识得到更深入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认知水平,始终停留在模仿现象阶段的原因。

所幸的是,人类通过对数量的抽象以及为方便交流,创建了拼音文字,从而使我们建立了抽象思维。所谓抽象思维,就是根据各种现象的共性,提炼出相应的概念,进而建立概念的逻辑系统来作为自然界的同构系统,以达到认识的目的。

然而,久而久之,人类会将他们作为认识工具的理论当作世界本身。而且,作为极致的发展,分别产生了唯物论和唯心论,即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纯物质的或是纯心灵的。它们都属于一维认识观,没有看到自然界存在着质的变化以及我们人类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其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根据二维认识观,认识的本质是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认识的结果只是相对于已有的现象关于自然界的同构系统,即抽象的认识产生了质的变化,其不同于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对象。因此,科学理论不存在对错的问题,而只具有认识效率高低的差异。

于是,在二维认识观看来,无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是矫枉过正的观点,它们使人类的认识走向了极端,它们是同一个认识层次的观念。因此,这种极端的认识,会使认识陷入困境。所以,我们人类的认识历程,是以唯物论和唯心论为两个端点,在两者之间来回震荡,其始终都是处于二维的状态。

因此,唯物论起源于模仿现象的认识,而唯心论的作用则是以极端的方式帮助我们摆脱了现象的束缚,使认识重新回到二维认识的轨道上来。由此,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想象空间并有助于文化领域的建立。

如果没有唯心论的矫枉过正,恐怕我们人类现在还是只盯着眼前现象的普通动物。例如,许多动物都没有时间概念,它们只活在当下。因而,只要肚子不饿,就原地呆着,并没有财富的意识。

总之,唯物论和唯心论既是人类摆脱现象束缚的良药,又是人类认识不成熟的表现,处于矫枉过正的认识层次。于是,在没有形成二维认识观的情况下,唯心论的可取之处,在于平衡唯物论的极端认识,从而使我们人类的认识产生质的变化,脱离了普通动物条件反射的阶段。

最佳贡献者
2

唯心与唯物需要辩证去对待。世界是一个唯心与唯物相结合的整体,只有唯心与唯物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比较完美的状态。

3

一 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个概念说起来很复杂,而且也有交织在一起的时候。

唯心主义(Idealism)是在哲学中强调心灵是第一位的,它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论对立的理论体系。 其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而唯物主义概念就正好与其相反。

总体说,无论唯心还是唯物,都有科学合理的优势。而且没有那个是绝对的。

过分强调唯物,以至于偏执,又会陷入主观片面的看问题的套路,哲学上称之为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的强调唯物,实际就又成为唯心主义。

有一段时间,一亩地只能打500公斤粮食,但为了多快好省的加快建设的节奏,就定目标,下任务,自认为这是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是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说年底要达到每亩上万斤粮食,这就明显违反了客观规律。最后做不到,只好弄虚作假,把上万斤粮堆在一起拍个照片,说已经达到实现万斤的目标。

后来提倡的"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把唯物主义发展理论给了一个科学的界定。也就证明,唯物主义也有可能落入唯心主义的范畴,两者不是绝对的。

二,唯心主义对我们人生可借鉴的地方

可以说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有可取之处,唯物主义强调人向外客观的改造,唯心主义侧重于向内心主观意志。

1 比如儒家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告诉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要总是苛求外界客观的人和事,还要反过来扪心自问,反省一下自己。

2 再比古代唯心主义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何为良知 ,良知和良心的区别是什么?都是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范畴。王阳明思想有一个说法曰:"你不快乐,是因为疏于照看自己的心,心对了,理就对了 你就有了快乐的源泉"。

3 老子曰"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这里"为学和为道" 。就是说人在学习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求道却要不断反观自己内心,不断地减少各种虚妄的贪欲,越来越少,最后达到无为的境地。

求道不同于求学,不是增加外在的知识,而是减去内在的欲望思虑。最后达到无所分别,万物一体,天人合一,才可以随风而行,自然而为。

就是让后天客观产生的思虑情欲都放下,一切归零,方能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现代社会,过分强调唯物,前追后挤的把人赶到高速发展 ,高度追求可见的物质文明的奋斗高速路中。

使得每个人处于对得失追求,恨爱的贪欲,而拿不起,忘不掉,放不下,看不开的境地。所以才有了无穷烦恼,无尽痛苦,产生各种身心疾病。

修道要“损之又损”,不断放弃你的执著,减少你的偏见,不再过分计较物质的利害得失,而可以站在宏观宇宙的视野,客观看待机缘变化,尘世兴衰。

客观分析万事万物,又要勘破看透,心不执著于是非利害。这就是唯心主义相较于唯物主义可取之处。

4

唯物主义辩证法讲求凡事一分为二。经管唯心主义有致命的方向性错误的理论,但是唯心主义哲学确能够自始至终的伴随各种实践至今存在于世。那么他一定有其很深的存在根源。一方面如果唯心不“主义”的话,他对于食物发展变化可能存在一种“指引”作用。不如,一种机械唯心主义执行某一“经验”的实践,如果没有“唯心主义”的强加推行,就不会有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积累。给正确的实践理论铺垫“教训”的正确理论基础;还有就是方便统治阶级利用人们唯心主义思潮,用一些条条框框禁锢人们思想,实现自己统治阶级地位的稳固。

因此,存在即合理长期存在于世。作用唯心主义相较于唯物主义并不是一无是处。

5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坚决反对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否定物质决定意识,否定意识是人脑的功能,否定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否定世界是可知的真理。

有的人误认为唯心主义也有好处,是因为二个误区,一是把唯心主义与辩证法混淆了等同了。二是把物质不灭与精神永存混淆等同了。认为可能有天堂,有轮回,有回归的精神和生命。

还是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6

我认为,“不依赖主观认知可以存在的事物,”即“唯物,”在本质上,首先是对物我关系做出的主观判断,已经涵盖在唯心主义范畴内,仍然是“心外无物,”唯物主义并未跳出唯心的“高粱地。”

无法想象,唯物主义如何不依赖主观认知地“判断外部事物存在,”如果唯物主义果真有这么“灵,”那么众多科学家及各种科学理论——主观认知就显得“很多余。”

7

过去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认定标准都存在自相矛盾的严重错误,但唯物主义可以把强加给唯物主义的自相矛盾错误全部删除,仅保留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完全由唯一物质构成,不存在除物质以外其他任何东西。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是真理,这样唯物主义就完全是真理了,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存在严重错误的,根本没有任何正确的内容,唯心主义是无法修改、无法纠正的,必然一定始终都是错误、自相矛盾观点,因此唯物主义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也没有任何可利用的价值。

8

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大,因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内部也有很大分歧。拿唯心主义来说,有唯我和唯他之分,唯我,典型的说法就是我思故我在,唯他,就是一切都是神的安排。这两种看法在宏观上都被称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比较偏重于客观规律,不认为发展依靠人的主观意志。所以说到这其实应该可以看出来,纯粹的唯心和唯物,都是一种极端。

我们在高中学政治的时候,有一个术语叫辩证地唯物主义,其实就是一种中和。

唯心和唯物相结合,才造就了人类今天的成就。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极有可能是数据时代,那个时候,是人控制数据,还是数据控制人?

9

现在说的心和古代的心不是一个意思

10

看得见的是唯物,看不见的是唯心。唯心较于人群,唯物较于宇宙。唯心是思维个体,而唯物是整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