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除了安排世家陈群为豫州刺史别驾之外,还推举陈国袁氏家族的袁涣为茂才,袁涣虽然不属汝南袁氏一支,但同样来自望族世家。袁涣的父亲袁滂,曾经担任过司徒,文化泰斗蔡邕是他的表兄弟。
汉朝人才的进阶之路是察举制,没有地方官员的推荐,一般人很难能进入仕途。所以,通常而言,你举荐的人,就成了你的人,以后是会相互照应的。这是后世学生在官场里依附师门潜规则的前规则。(《三国志》刘备之为豫州,举(袁)涣茂才)
另外,刘备在此期间招来了自己的第一个亲兵卫队长:陈到。陈到是豫州汝南人,为人忠勇。后来成为白毦兵的统领,侍奉刘备、刘禅两代君王。大家更熟悉另一位刘备的卫队长:赵云。不过赵云在本系列结束前,也没出现。
成为徐州牧以后,刘备继续招贤纳士,安置自己人。
糜竺虽然不是士族,但他是徐州祖传大贾,是念着“金子一袋子,沙子一屋子”咒语种金子的人家。糜竺比起边塞公孙瓒的三个大款兄弟强很多,不敢说身价是他们的总和,但一定比得过其中任何一个人。而且糜竺还是陶谦的别驾,有着儒商加官商的风范。
糜竺被刘备迷住了,他对刘备的情谊甚至比刘备对关、张还好。糜竺并不擅长政务和军事,但刘备很宽厚并不介意,他给了糜竺一个偏将军的闲职,陪伴自己左右。对别人要求不能太高,都给清空购物车了还要啥自行车。
刘备任命糜竺的弟弟糜芳担任彭城国相。(《三国志》后曹公表竺领嬴郡太守,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
青州北海郡人孙乾被刘备任用为徐州从事。
孙乾,是郑玄推荐给刘备的。郑玄是汉代经学第一人,他将之前的经学融汇贯通,整而齐之,建立了系统的经学。郑玄也是北海郡人,并且是卢植的“带拉师弟”。刘备看到泰斗加师叔,介绍了同乡来,自然重用。(《三国志》(郑)玄荐乾於州。乾被辟命,玄所举也。)
成为徐州牧的刘备再次推举茂才。
东汉的察举制度,各州每年只有一个茂才的名额,加上三公各有一票,全国每年也就能推举出二、三十个茂才。因此,刘备非常慎重,经过千挑万选仔细斟酌,最后,他推举袁谭为茂才。刘备完全是凭袁谭的个人能力推举的,跟袁绍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刘备知道: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
魏、蜀、吴三家,刘备最草根。曹操有背景有朝廷,孙权有父兄的家业,只有刘备是白手起家从摊贩干起,最后成功上市。从刘备举茂才的手法看,成功的人必然有成功原因。
历史上,刘备未能统一天下,始于关羽失荆州,终于夷陵之战。
前者,丧失荆州三郡,折损精兵数万,关羽张飞也相继死去;
后者,十万精锐烟消云散,更是彻底打断了蜀汉的脊梁骨。
此战之后,蜀汉彻底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舞台,即便诸葛亮呕心沥血,也再难挽回大局。
夷陵之战,爆发于公元221年,但蜀汉的命运,早在214年就已经注定。
这一年,雒县城外,白马关落凤坡那支射中庞统的箭,彻底改变了刘备以及蜀汉的历史走向。
三国鼎立
一、坎坷的前半生
三国人物当中,刘备出道时间很早。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他也招兵买马,趁次机会建功立业。
这一年,他才24岁。
然而,刘备一直混得不好,一直到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前,他年届不惑,已在中原地区转战二十多年,却始终没有立锥之地。
东奔西突,寄人篱下。
这八个字,可以概括他的前半生。
在这期间,他两次得到徐州,又两次失去徐州,妻子被掳三次,十分狼狈。
公元194年,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巅峰,这一年,徐州牧陶谦病逝,他的手下拥戴刘备为徐州牧。
事后得到曹操承认,还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这时,逐鹿中原的有七大诸侯:公孙瓒据徐州、袁绍据冀州、吕布据兖州、曹操据豫州、刘表据荆州、袁术据淮南、刘备据徐州。
徐州是九州之一, “(彼州)殷富,户口百万”,陈登说徐州 “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
然而,刘备没有能力守住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关羽张飞在战场上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不会帮他出谋划策。
刘备高估了袁术的力量,亲自带重兵于袁术的裨将相持于淮阴、盱眙一带。
却不料背后遭到吕布偷袭,失去徐州。
在这期间,汉献帝被凉州军阀残余挟持,从长安返回洛阳,很多人都想不到去救驾,其中也包括刘备。
结果,曹操采纳荀彧之计,迎汉献帝于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其实,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也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徐州还未平定。
王夫之曾经痛心地的评价道,
使其于陶谦授徐之日,早归命宗邦,诛傕、氾以安献帝,绍与操其孰能御之?而计不及此,孔北海亦莫之赞焉,徒与袁术、吕布一彼一此,争衡于徐、豫之间,惜哉!
使其于陶谦授徐之日,早归命宗邦,诛傕、氾以安献帝,绍与操其孰能御之?而计不及此,孔北海亦莫之赞焉,徒与袁术、吕布一彼一此,争衡于徐、豫之间,惜哉!
可以说,刘备前半生的坎坷,吃亏就吃在身边没有才智超群的谋略之士,能像汉初张良那样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以及萧何那样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
二、卧龙凤雏助力刘备起飞
东汉末年,寒族出武将,士族出谋臣。
刘备出身低微,身边只有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却始终缺乏荀彧郭嘉那样的谋士辅佐,正如水镜先生司马徽所言, “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毫无疑问,被称为卧龙凤雏的诸葛亮、庞统正是这样的“俊杰”。
卧龙凤雏
庞统是襄阳名士庞德公的侄子,诸葛亮的二姐是庞德公的儿媳,所以庞统和诸葛亮也是亲戚。
庞统曾经自评曰, “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和诸葛亮隐居隆中不一样,庞统早在刘表死前,就已经担任南郡功曹。赤壁之战后,周瑜出任南郡太守,庞统依旧是南郡功曹。
周瑜死于巴丘,庞统 “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竞往晤谈。
庞统西还荆州时,吴地名流陆绩、顾劭、全琮等 “开会昌门”,为之送行。
然而,庞统被刘备重用,要比诸葛亮晚了三年。
大约公元210年前后,经鲁肃、诸葛亮极力推荐后,刘备从县令任上擢升庞统为治中从事,军师中郎将, “亲待亚于诸葛亮”,即待遇上仅仅比诸葛亮差一点点。
庞统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刘备坚定了夺取益州的决心。
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派遣军议校尉法正前来荆州,迎接刘备入蜀,帮助他抵抗曹操、张鲁。
法正早就不满刘璋,趁机劝说刘备,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和194年意外得到徐州牧的大礼一样,命运再次把夺取益州的机会送到了刘备面前。
刘备的表现是什么?
疑未决。
下不了决心。
关键时刻,庞统出来劝说他了,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意思就是荆州原本富庶,但经过曹操南侵以及赤壁之战,已经残破不堪,而且治下八郡又被曹刘孙三家瓜分,刘备仅仅占有其中五个而已。
不仅如此,孙权曹操都虎视眈眈意图吞并,要想鼎足三分,只有进取益州。
当刘备以仁义为理由认为“不可失信义于天下”表示拒绝时,庞统再次劝说他, “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霸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曰不取,终为人利耳。”
最终,庞统帮助刘备坚定了决心,执行诸葛亮《隆中对》的决策,夺取益州。
不久,刘备亲自统率步军数万,偕同庞统等由水路入蜀,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主力镇守荆州。
三、庞统的意外身亡引发了严重后果
刘备进入四川,拒绝了庞统利用鸿门宴机会扣留刘璋,“无用兵之劳而定一州”的大好机会。
一年之后,刘备与刘璋彻底撕破脸皮之后,庞统提出上中下三策:
“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也;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如果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不能在此地久留。”
结果,刘备既不敢冒进,又不愿放弃,而是选择了中策。
他本来的计划是以庞统为辅翼直下成都,结果雒县久攻不克,蒹葭关又遭刘璋军队围攻。
由于担心蒹葭关有失,切断和荆州的联系,刘备被迫命诸葛亮率众增援,带领张飞赵云沿江而上。
就在诸葛亮连战告捷,抵达江州之际,庞统却意外中箭身亡。
此后不久,刘璋即出城投降刘备。
但由于庞统的意外,诸葛亮却不能回荆州了,刘备要治理新得到的益州, “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只能将其交由关羽坐镇, “董督荆州事”。
失去外在制衡的关羽,从心理到行动都违背了诸葛亮所制定的“联吴抗曹”策略,最终 “大意失荆州”,身死军灭地失。
丢失荆州,是蜀汉国运走下坡路的重要标志
荆州三郡地势重要,失去这一基地,则不可能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诸葛亮当初“隆中对”所提出的“的两路钳形攻击曹魏的战略计划,也就彻底破灭。
此外,关羽的败亡不仅连锁导致张飞被刺杀,还导致孟达 “惧罪”,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降魏。
公元221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不顾劝说,率全国精锐十万东向伐吴。
结果在夷陵全军覆没,蜀国家底全无,脊梁彻底打断。
夷陵之战
东吴方面,袭占江陵后,乘胜夺取宜都、秭归, “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陆逊此后驻扎夷陵,拒守峡口,将蜀汉封闭于三峡之内,彻底沦为一个地方政权,失去争夺中原的机会。
后来诸葛亮呕心沥血,多次北伐,但因为失去荆州、房陵等基地,只能在崇山峻岭地势险要的秦岭之中,艰难行军,不仅军事上没有出奇制胜的可能,后勤上也是屡次受困于军粮不足。
有再大的本事,也难以再有奇迹发生。
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可以说,这一切都要从庞统的意外身亡算起。
庞统祠堂外有对联写道: 造物忌多才,龙凤岂容归一主;先生如不逝,江山未必三分。
回望历史,庞统意外身故成为了蜀汉国运的十字路口,正是那一箭,不仅夺去了庞统的生命,还彻底扰动了整个历史进程,让命运掀起滔天巨浪,裹挟着蜀汉不由自主地奔向历史的另一个方向,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蜀汉的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