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李典几乎每次都与乐进同时出场,因此很多人误认为,李典和乐进是一对CP,在能力和战功上,也与乐进差不多,但两人在正史中的待遇差别很大。尤其是在合肥之战后,乐进直升两级,一跃官至右将军,张辽也升一级,官至征东将军,只有李典,任了十年的破虏将军,合肥之战后依然还是破虏将军。
《三国志》中记载曹丕讲述合肥之战,说道在合肥之战中,张辽和李典仅率步兵八百人就击破孙权的十万大军,实在是太牛了。同样是率军冲锋, 杀敌不如张辽,倒是有可能,但怎么说肯定比安坐城中的乐进战功要多呀,这战后的封赏确实有些不太公平。另外陈寿在《三国志》中点评魏将,说论资历,李典丝毫不比最早归顺曹操的乐进和于禁来的晚。论战功,大小战役李典参加的也不少,论能力,火烧博望坡时,也只有李典看破了敌计,李典难道比五子差了吗?凭什么于禁和乐进一个是左将军一个是右将军,李典却是个杂牌将军呢?这就要从李典的出身开始说起了。
一、李典虽投奔曹操较早,但年龄很小,是于禁等的晚辈
曹操陈留起兵时,李典和其叔父李乾一起投奔了曹操,李典自小是李乾养大的,李乾有英雄气概,又有幕僚几千人,他的个人魅力比较强,且影响力和势力也比较大。李乾在191年带着李典和其家族跟随了曹操,在时间上,晚于乐进,早于于禁,不过前后相差也就1年,根据李典在合肥之战后病逝时年仅36岁来看,李典此时应该在10岁左右,相当于是曹操乐进于禁的晚辈。因此李典虽然跟随曹操早,但实际论资历上来说,并不占优势。
公元194年,曹操讨伐徐州,陈宫张邈趁机联合吕布偷袭了曹操大本营兖州,曹操只剩下了三城,这三城分别是郵城、范县和东阿,但其实还有一处,就是李典家族控制的乘氏,乘氏位于鄄城东南方向,属于兖州济阴郡。随后公元195年,吕布派李封游说李典的从父李乾,后来李封游说李乾失败,直接就把李乾给杀了。于是李氏家族部众由李乾之子李整接管,此时李典应该在14岁左右。自己的从父被吕布集团谋害,李典铭记在心,所以在后来的合肥之战中,说张辽和李典有仇,也就是因为这件事。虽说张辽没有亲自参与过杀害李乾的计划,但可能在吕布进犯乘氏时攻杀过李氏族众。
就这样,李整又带着李氏部众随曹操南征北战,后因征战有功,被任为青州刺史,这个官职在当时的曹操集团还是比较大的,说明李整及其李氏部众受到了曹操重用。但不巧,李整在公元200年去世了,且李整没有亲兄弟,并且没有儿子或者是儿子很小,所以由其从弟李典接管了李氏部众,于是李典被曹操任为了阴县县令。
李整是青州刺史,李典接了李整的棒则成了县令,一个省级,一个县级,中间还隔了一个郡级,这对李典好像很不公平呀?其实史实记载曹操认为李典是个可塑之材,因此让李典去当个县令练练手。而且当时李典最多也就20来岁,让一个弱冠少年去当省长也不现实,接着李典顺利通过试用期,曹操升李典为离狐太守兼裨将军,负责官渡之战中的粮草运输。
二、李典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却战功不显,所以官职不高
当时,袁绍的部将高蕃驻扎在河道上,断绝了曹军的水道,曹操命令运输粮食的李典和程昱改走陆地,李典接到命令后,对大家说:“现在敌人的士气很差,我们进攻必定能够获取胜利,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我们就应该自己做主。”结果果然取得胜利,夺回了水道。这也是史料记载的李典第一次参与的军事行动。这件事情,不仅体现出了李典的胆量,同时也体现出了李典的智勇。
同样彰显李典军事谋略的事件,还有公元202年著名的博望坡之战,曹操派夏侯得于禁和李典进攻刘备,刘备自烧营寨,李典认为不能追击,但李典此时仅是从军才2年,是年仅二十出头的一个小将,因此夏侯惇和于禁并没有理睬李典。后来果然被李典料中,夏侯惇和于禁在追击过程中遭遇了埋伏。其实,在对阵百战百败的刘备面前,军旅生涯已有十几年的夏侯惇和于禁在是否追击的问题上,考虑欠佳,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刘备也正是抓住了夏侯惇和于禁必定会轻视自己的这个原因,才将曹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邺城被攻破后,李典因功升为捕虏将军,加封都亭侯,对于此等封赏,李典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曹操集团中,一直存在着很多拥有独立势力的军团力量,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被曹操十分讨厌的朱灵,同样李典所率领的李氏部众也具有同样的性质。于是博览群书的李典请愿率领全族离开家乡,迁往魏郡,魏郡是曹操集团的政治中心,李典如此之举说白了就是,把李氏部将的家人作为人质,定居在魏郡,目的是让曹操放下对李氏家族势力的猜忌。果然对于李典的这一做法,曹操非常开心,也由于这件事,李典被升迁为破虏将军。同时期,于禁为迁偏将军,乐进为游击将军,而此时李典不满三十岁,能任为破虏将军已经是不错了。
后来李典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最终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公元214年,曹操再次南征孙权不利,撤军返回,留张辽、李典和乐进驻守合肥,接着就爆发了著名的合肥之战。张辽在此战中十分勇猛,但李典在此战中的表现并没有张辽那么猛,所以战后张辽被破格提拔也属正常,但是对比守城的乐进来说,李典战后竟然没有升迁,确实是比较奇怪。也许是李典在此战中的表现,对比张辽来说,曹操并不是很满意,也有可能曹操仍然忌惮李氏家族的势力。合肥之战后,李典便病逝了。
结束语
李典从军近二十年,一生参与的战斗不少了但战功着实不多。各种史科中多次记载,李典爱好读书,不喜欢带兵,他注重礼节,不争功劳,年纪轻轻就在军中被称为老师。
《李典传》记载道李典自己说他所得的战功,并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全族人的功劳。因此对于李典的战功履历,可能多少会有少记漏记,这应该也是影响李典升迁的一个原因。再加上,李典年龄较轻,效力时间也不算太早,也许曹操对他有着一定的猜忌之心,而李典的战功并不算出色,综合这些来看,可能就是导致李典的官爵难以与于禁乐进张辽相比的原因吧。
后来曹丕大概也觉得对李典有些不公,魏朝建立后,追谥李典为愍侯,增加其长子的待遇,补封其次子为关内候。但史料没有记载李氏部众结局,很可能是因为李氏部众在此时已经瓦解,或者是已经不具备独立军团的性质了。后来,曹丕也确定了李典为曹魏开国功臣的地位,与于禁、张辽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