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明白商誉减持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商誉是什么??

商誉其实就是上市公司兼并收购行为的所产生的附带产物。比如,A是上市公司,收购一个创业公司B,B的净资产2亿,但A花了5亿收购,那么多花的3亿元就是商誉。商誉体现了被收购企业的品牌价值。


那么了解了商誉之后,其实就很容理解商誉减持的意思了

如果市场环境不好,经济不景气,被收购公司可能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亏损,在财务上就需要做商誉减值。比如3亿,可能减值之后就只有2亿了。那么在财务上,他就是一个调节利润的关键点了——为了避免出现亏损,该计提减值准备时不计提,兜不住了就在某一次的业绩报告里突然一次性计提减值准备,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商誉黑天鹅去年就出现过,坚瑞沃能、龙力生物还有游久游戏,都是很鲜明的例子!


根据前不久发布的商誉减值提示风险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报,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14484亿元。所以对于商誉减持的公司我们需要非常注意的,一旦走了熊市更深一层次的下跌,商业减持就好比是一个利空。如果你持有的个股不但出现了商誉减持,还处在股价高位,那一定是有极大风险的哦!!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疑惑和投资建议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最佳贡献者
2

商誉是财务报表上的一个资产类别,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第十三条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简单说,如果购买价格高于对方的账面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商誉。

会计准则规定,一旦被收购企业未来的业绩达不到预期,那么就必须对收购时产生的商誉进行减值。

因为商誉是基于对被收购企业未来的判断估计出来的,有很大的主观性。当事后发现被收购企业不靠谱的时候,就会出现商誉暴雷。

高估值、高溢价并购是商誉产生的根源,高估值可能是利益输送,也可能是因为并购竞价中,企业互相竞争不惜代价导致的。我们需要判断被收购企业的财务情况,收购时的外部市场环境和竞争情况,以及被收购方与收购方之间的关联,以判断商誉减值的可能性。

——商誉减值可以对企业的公司利润产生双重打击:

第一个是因为商誉减值意味着被并购资产的预期利润没有实现,所以预期利润下降;

第二个是资产的直接减值。

这两方面可以对上市公司的利润产生严重的打击。所以,作为普通投资者,要回避一些商誉资产比重特别高的企业。所以,如果发现一家公司有大量的并购活动,就要特别警惕商誉减值的风险。

——附减值风险信号:

由于企业出现商誉减值对投资人影响很大,2018年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就商誉减值的风险进行提示。总结来说,企业重要的减值迹象包括(但不限于):

(1)现金流或经营利润持续恶化,特别是被收购方未实现承诺的业绩;

(2)行业政策、市场状况或竞争程度发生不利变化;

(3)技术壁垒低或者更新快,导致现有技术和盈利现状难以维持;

(4)核心团队发生不利变化;

(5)特许经营资格等资质发生变化,如合同到期无法接续等;

(6)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明显提高;

(7)经营所处国家或地区的风险突出,如面临外汇管制、恶性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恶化等。

3

耳赵团队:商誉减值,就是一个球队刚买来的明星球员下楼脚崴了!这个赛季都上不了。亏了!

这两天是上市公司集中发布2018年年报的日子,各种故事漫天飞,十多年来都没出现过如此惨的业绩暴雷了。从数据上看,上市公司们业绩暴雷的主要原因是商誉减值。

什么叫商誉减值呢?

我们先看看什么叫“商誉”。商誉的意思就是,上市公司购买一家公司,被购买公司的账面净资产只值2个亿,结果我们溢价花3个亿买了,多支出的那1个亿,就叫做“商誉”。就像你经营一个球队,最近刚刚换了一个老板,给了你好多钱,于是你花大价钱买了个明星球员。球员本来年薪200万,你为了挖他年薪给了300万,多的100万支出在你球队的账上就计入“脚誉”(商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黄金右脚球员是被你打动了,结果过来上班的第一天,还没出场,下楼的时候黄金右脚踩了西瓜皮,脚崴了。送到医院一看骨折了,这赛季没戏了。这笔买卖就亏了啊。我们给他降薪这都无所谓,问题是我们计入账面上的那笔溢价“脚誉”(商誉),怎么办啊?怎么和老板交代啊。年终总结大会上,我们只能说,这笔溢价做的不好,减值了。上市公司在购买其他公司的时候, 人家的老板不舍得卖,咱们只好溢价,支付多一些的钱购买。多支付的这些钱买到的就是“商誉”。“商誉”也是我们买到的“资产”。当然,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买到的公司确实发展前景挺好,能挣钱。这两年的经济情况和股市如你所见。那简直就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目前的现状是经济环境不景气, 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买来的公司都不挣钱,那肯定不值这么多溢价(商誉)了。双重打击之下,只能做商誉减值啦。其实也不是坏事,毕竟长痛不如短痛。做了比较大幅度的减值可能也是释放风险的比较可行的做法。耳赵团队:愿知识带给您健康!

4

商誉减值简单点说就是高价收购的企业在整体运行之中呈现的价值缩小了,所以存在商誉减值。可能这样说并不好理解。举个例子可能能够更好的理解,如果到市场中购买一件衣服,价格是多少呢?是5000元。可以理解为这件衣服现在市场的标价就是5000元,任何人来购买都是5000元。但是到批发市场一看,一模一样的衣服,也是一个牌子的,批发价格3000元,整个批发市场的价格都是3000元。这中间存在着中间价差,怎么算呢?就算作为了商誉。

如果去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商誉呢?就是一家上市公司收购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市场的估值为10亿元,但是注册资本以及固定资产、实际资产才达1亿元,那么就存在9亿的商誉。换句话说就是按照市场的估值进行着的收购,并不是按照实际的固定资产价值、实际的价值进行的收购,差值部分被上市公司财务作为了商誉。

理解了商誉,那么如何理解商誉减值呢?

了解商誉减值就需要理解,上市公司收购的上市企业并不是一定能够赚钱的,可能还存在亏损以及估值的下降,如果估值下降了,那么对于商誉来说就是极大的影响。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收购的公司,估值在2018年间减少了10亿,那么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是多少呢?就是10亿。因为估值、运行等情况存在着较大变故,所以每一年、每一季商誉也会存在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下,就存在着商誉减值。而对于大幅商誉减值的情况也是存在着股价的风险,涉及到的是整体的上市公司估值。对于高商誉减值预期的上市公司,年报期间还是当规避就规避。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5

商誉是收购过程中支付的对价相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溢价部分

国际上对商誉在会计上的处理有三种方式,一开始就处理掉,逐年摊销,发生时做减值;下面分别来讲:

1、一开始就处理掉

收购完成时就和所有者权益进行抵消,这样会造成总资产下降的效果,而且对当期利润影响很大。

2、逐年摊销

把商誉视为无形资产,会计上常用的摊销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是机器设备、房屋建筑、交通工具等,摊销年限是5到40年。无形资产是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摊销年限是5到20年。s

把商誉作为无形资产也正常,逐年摊销,对企业的利润影响平滑掉了。

3、发生时做商誉减值

这是我们国家目前使用的会计准则,在并购动作发生时,把溢价部分记在“商誉”这个会计科目下,每年做一次减值测试,如果发生事实的减值,就在会计上做减值处理,也就是把商誉都去掉了,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在并购发生后会大大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并购一家企业/项目,你的收入和盈利一般都会增加的,但是你并购的成本却没有计算为成本,业绩上会非常好看。

坏处就是一旦发生减值,那么对当期利润的影响非常大,效果就是现在看到的,比如天神娱乐预亏70亿元,一次性把商誉都处理掉,来个财务大洗澡。

未来的会计准则会向摊销改变,具体什么时间落地,这个事情要看财政部的行动了。在正式的文件政策落地前,商誉减值是依旧要做的,看好手中的股票,怎么看商誉?找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会计科目“无形资产”的下一行一般就是“商誉”。

举个华谊兄弟和冯小刚利用商誉做套现的例子

2015年华谊兄弟以10亿元收购了冯小刚的东阳拉内公司,这家公司的净资产经会计审计是1.3万人民币,冯小刚完美的实现了财务自由,在上次和小崔的互怼中,说自己为国家创造了多少亿的税收,这个就有点那个啥了,怎么就忘了自己的拉美公司了,利用商誉做套现,最后做减值,股民承包了你的收购拉美的财务支出,一边把自己说得是个大善人,一边利用各种规则实现“套现”和“避税”,在法律上虽然算是合规,但是自己这么标榜自己就不地道了啊,这个拉美一点也不美啊,低调一点比较好。

我主做股权设计/激励、并购,业余股民,爱好搏击

认同我的观点,欢迎点赞关注

业务合作,请私信

6

无并购,不商誉。

举个例子!

1、假设我的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我现在看中了一家做手机宠物的互联网公司,于是我去并购他,说白了就是把这家公司买下来。

2、这家公司资产负债表打开一看,啧啧,净资产很少,统共就几张桌子,几台电脑~杂七杂八加起来不到10万快钱。找个机构来评估一下,没错,公允价值10万块。

3、但是我能只花10万块就买下这家公司吗?不可能啊,人家不会卖给我啊,我要只出10万,人家直接把我怼到办公家具城去了。这个公司的价值不在净资产上,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并不反映公司的全部价值。这家公司人家还有技术、团队、销售网络、游戏用户等等。这才是我要的东西,这些东西最后都会反应未来的销售利润上。

4、最后,我们经过谈判,我出价值1个亿,购买这家公司。那么这1个亿与公司10万元公允价值直接的差就是商誉----9990万元。

5、我为什么要给这么高,因为我觉得这家公司未来能给我做到每年1000万的利润。但是,三年的业绩承诺期过后,这家公司只能做到500万的利润,一做商誉减提测试,我的商誉就要做5000万的减值计提。

6、不过我运气好,赶上了互联网热潮!突然直接互联网项目大火!!于是我把这个公司包装下卖出去,把他描绘成未来的独角兽。果然遭到几家上市公司哄抢。最后一家公司出价10个亿,买下这家互联网公司。商誉为九亿九千九百九十万元。结果,三年业绩承诺期过去以后,还是只能做到每年500万的利润,于是商誉减值九亿四千万。


  • 商誉里面包含很多上市公司的主观部分,是上市公司利润调教的垃圾堆。
  • 注意不要购买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过高的公司股票。尤其是我们的A股。
  • 很多并购都有三年的业绩承诺期,期间一般会尽力美化。
  • 商誉减值对企业利润影响很大,一定要注意在市场估值过高的时候的并购行为,这些以后在减值的时候,都是雷。

7

感谢邀请,今年节前A股上演了一批上市公司业绩暴雷,业绩比惨模式,各种节操碎一地的预亏理由,这背后就源于商誉减值集中预提核销。而在年报预批滚滚雷声中,调整近一年的A股反而在这种氛围中见底2440点,之后开启一轮上涨行情。资本市场没有新事物,恐惧的另一面对应就是贪婪,市场投资是情绪和认知的博弈,股市都有强烈的反馈效应,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为商誉减值导致企业业绩大亏、股价暴跌的案例比比皆是,以至于资本市场一时间谈商誉色变!这里我们就谈谈什么是商誉减值?以及如何理性分析商誉减值的影响?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指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举个简单例子,A公司收购B公司,B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亿,但A公司花了8亿买了B公司,那么就需要确认8-5=3亿的商誉。如果这些商誉给上市公司创造的价值远超3亿,那上市公司就赚到了,这些商誉就是优质商誉;相反若这些商誉不值3亿,就牵涉到商誉减值。

商誉计提指对企业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今年1月份会计准则咨询委员大部分同意,将商誉进行摊销,而不是减值。摊销就是像固定资产折旧一样,以时间推进固定摊销。比如6亿商誉,摊销3年,一年就固定产生2个亿的费用,因为以前商誉都是减值的,减值这个事是可减值,也可不减的,但如果摊销那每年固定得产生费用,会让利润减少,大部分上市公司不太乐意,所以一窝蜂的都赶紧一把全计提了!

商誉是企业并购行为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由于近几年上市公司通过快速收购资产和自身的估值,而并购的资产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导致商誉减值问题集中爆发,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没有问题,一味否认商誉等同于否认并购,问题核心在于商誉付出是否合理,即上市公司是否为收购付出了不合理的高价;收购时有没有利益输送,是否为了炒作股价而收购,是否收购与主业无关公司或行业?


以时间看A股商誉规模从2013年提速,14-15年进入快速增长期,而创业板商誉规模变迁略滞后于全市场,在2015年达到增速高峰,时间上吻合外延并购高发期。随着A股商誉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净资产占比也迅速攀升,2018年是并购三年业绩承诺集中到期的一年,进而暴露了减值的风险敞口,商誉规模占净资产比重从2011年的1.01%上升到2017年的4.00%;创业板商誉规模由2011年的1.20%迅速攀升到19.4%。

商誉在过去六年内实现了超过8倍的规模增长,从2013年一季报的1323亿元到2018年一季报1.23万亿元,年增速高达56%。2017年商誉减值情况大幅恶化于前一年,也是风险释放较充分的一年,从历史数据看,连续两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案例占总案例的比重不超过50%,这其中连续两年计提且后一年计提数大于前一年的案例占比不到30%。

以创业板为例,数据估算,商誉减值损失对创业板2018年净利润增速影响在4.5%-11.0%之间,对创业板指成分股2019年净利润增速影响在1.4%-8.4%之间。

商誉减值本身没什么可怕的,并不是公司基本面出了重大变化,是典型的非现金支出,并不是真正的亏损,这个减值不影响现金流,不影响公司价值,只是会计上进行了一个调整。与其担心商誉减值的问题,不如多了解公司的现金流,如果公司依然能够产生大量的现金流,而市值不贵,商誉多少就没什么需要担心的,但那些不认真做好主业,业绩持续亏损,出现欺诈违规、靠编故事的垃圾股一定要规避!


有不全之处希望多总结和交流,内容未经允许不许随意转载!

我是跑赢大盘的王者,打字很累,最近评论点赞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动动小手,您的评论点赞就是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8

商誉,很多人认为是“经商的信誉”,这就有点望文生义了。误认为一些很知名的大企业,商誉很高,其实恰恰相反。

什么是商誉?

商誉,记住一句话:无并购,无商誉。商誉是一个企业合并另一个企业时给予的超额价值。比如A企业合并B企业,当时B企业的净资产才1个亿,但A企业认为B企业很有价值,合并过来后会给自己带来很高的盈利,于是花10个亿把B企业给并购过来了。其中超额给的9个亿,就是商誉。这个商誉9亿,是A企业买B企业时真实付给B企业股东的。因此,在A的财报上,会有9亿的商誉记载。

什么是商誉减值?

就是A超额花的9亿收不回来了。原来A并购B的时候,评估B会以后每年盈利3亿,那商誉9亿3年就收回来了。但并购回来后,第一年才盈利100万,第二年甚至亏损!那必须给那9千万商誉计提减值了,因为多付出的这部分钱打水漂,白白给B企业的股东了。因此,在年末的时候,把9亿一次性全部给记提减值,相当于这9亿没了。

前段时间,不是一些名星成立个几乎空壳公司,然后有个上市企业高额并购这个皮包公司,最后再计提”商誉减值“的吗?凡是商誉很高的公司,最好要回避。

谢谢阅读,谢谢点赞,请在评论中发表您的观点,或者关注后私聊。

9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要了解下什么是商誉。商誉形成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并购活动中,收购方为了取得被收购方的控制权,支付给被收购方股东的投资款超过享受被并购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金额,确认为商誉。商誉只存在于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存在任何一方的个别财务报表中。

商誉初始计量的金额是基于收购时点的盈利预测、合适的折现率等计算出来的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折现价值,以及运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的净资产公允价值来确认的。如果收购完成后,达不到收购时盈利预测的数字,就会产生商誉减值。


我们拿4月26日公告的《2018年度业务快报修正》的金盾股份来说,查看该公司2017年度财报,发现确认了对“中强科技”的商誉余额为934,622,970.60元,商誉减值准备为9,534,469.80元,账面价值为925,088,500.80 元。存在减值的原因是中强科技在2017年未能实现业绩承诺。中强科技利润业绩承诺的内容主要包括:扣非后净利润不低于3,500.00万元、 7,000.00万元、 9,450.00万元、 12,757.50万元、 17,222.63万元,而实际2017年中强科技事项的净利润只有25,240,613.63元,未能实现业绩承诺,计提了商誉减值。另外,在2018年度业务快报修正报告中指出,由于受到军改的影响,尚未招投标,未来的销售订单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导致资产评估机构直接建议商誉价值简减值到零。

所以说,实际发生时,经营业绩达不到收购时评估资产组价值的指标要求,就会出现商誉减值,甚至直接减值到零。

10

在弄明白什么叫商誉减值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商誉。

商誉来源于并购活动。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从来没有过任何并购活动,那么自己并不会产生商誉。所以上市公司的商誉来源于被并购的企业,但并不是所有的并购活动都会产生商誉。

假设上市公司A以10亿元的价格并购了B公司,如果根据会计准则计算,B公司的账面价值为10亿元,那么这笔并购活动不会产生商誉。

但如果B公司的账面价值只有3亿元,那么10亿元并购价减去5亿元账面价值,剩下的7亿元就是本次并购活动产生的商誉。

商誉和被收购企业的预期盈利能力相关,如果预期过高,但在实际经营中盈利能力低下,远远达不到标准,那么就需要作出相应的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的幅度跟盈利能力相关联,比如原来预期盈利10亿元,但是最终只实现了5亿元,那么需要减去5亿元。甚至有一些由盈利变亏损的,就要把商誉归零。

商誉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收购到一家好的企业,商誉的成长性非常大,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长期利润。但如果是烂企业,那么商誉越多,风险越大。

总的来说,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会有一定的减值风险。

A股市场上,喜欢跨业并购活动的上市公司最容易产生大量的商誉。而专注主营业务发展,并且在行业内领先的上市公司,基本没有商誉。比如贵州茅台、伊利股份和格力电器,所以也不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