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说起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若观其政,自然让人皱眉头的,若论其人,只好微笑。贪玩的年轻皇帝,代有其人,但花样百出如他这样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武宗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是一代仁君朱佑樘的长子。朱佑樘一生只宠张皇后,他一生只有两个孩子,这位老兄也算命苦,小儿子朱厚炜早早夭折。朱厚照自然成为了他的命根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再加上朱佑樘年幼时的不幸遭遇,自然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儿子受苦受累,什么事都依着他。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平时犯个错,连责骂都很少,更别说打了。所以朱厚照这个皇位是开的最容易的,连一个竞争对手都没有,种种原因造成了朱厚照贪玩的性格。

弘治18年5月,突然有一天,宫里哭声振天。正玩得不亦乐乎的朱厚照突然被告知,他父亲不行了。而他:即将是大明王朝的第10位皇帝。这来得有点太突然,朱厚照还没有一点心里准备。就在昨天他还和太监们玩偷牛游戏,还哭了一鼻子。可是今天,他却坐在了龙椅上,一时竟然不知所措。一瞬间,他就成了这个王朝的新当家。

正德皇帝朱厚照脾气是不错的,被人冒犯了,从不生大气。在明朝这样好性子的皇帝可没几位。他的性格说白了就是童心太盛,做太子时贪玩的名声就已远播。朱厚照也并非不聪明,他智商过人,聪聪伶俐,也懂得好歹是非。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个极具个性色彩的人。

后史书上出现有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税”他在位时手下有不少贤臣。也从侧面反眏了这位帝王统治下总体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退,一生贪杯,无赖,喜好玩乐,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涙是少见的,无道昏君。

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历史学家对此颇有分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所改观。

正德皇帝朱厚照的故事流传很多,只说他三件事。

第一件:爱旅游,起先是在京城微服出行,时常单骑外出,满山遍野地乱跑。把附近的景点玩遍之后,又开始出远门,正德12年,他私自出京,竟一路游山玩水到了居庸关!这可苦了后知后觉的大臣们,一路颠颠簸簸,好不容易追上了,却得到了朱厚照的一顿臭骂!继续他的北上到居庸关,后来被居庸关巡关御史张钦执剑挡回。回到宫中装了几天老实后,他又一次遛掉。这次计划周详,又赶上巡关御史张钦出巡在外。朱厚照顺利地闯出居庸关,玩到第二年才回。朱厚照就这样,与百朝文武斗智斗勇,倒也玩的开心。

从这次开始,他在外面的日子多,在京城的日子少。后来他甚至搬出了大内,直接住在了豹房。那是他登基的第二年,在华西门内盖的大房子,留做逃避之用的。里面收罗了各种奇珍异宝。就这样住了下来,再也没回皇帝该住的乾清宫。大臣们请旨,只好去宣府。什么事都要耽搁,那是不用说的。

第二件:是爱打仗,战争想必对于任何人都是反感的,但朱厚照这位仁兄恰恰相反,他内心里仰慕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武功,盼望着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立下赫赫战功。有一次蒙古的小王子犯边关,正巧他在山西阳和,这下可把他高兴坏了,自带兵迎战。蒙古小王子此来,只是例行骚扰,没发生激烈的战斗,双方伤亡和在一起也不足百人,据说他还亲手斩敌一人,不过这也是险象环生,当然:朱厚照打了个大胜战,也让正德朱厚照过了回瘾。

经过朱厚照这一战之后,蒙古再也没有犯边境。可见这一战给蒙古人带来的印象深刻,从其指挥的这一场战来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皇帝。

几年后,宁王朱宸濠造反,这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正德的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欢喜不胜。理所当然,他要御驾亲征,这一次他师出有名,群臣们自然是无话可劝。可惜刚走到涿洲,消息传来,叛乱以被王阳明等平定。正德朱厚照好不扫兴,便压下捷报,继续南征。他想让王阳明把捉到手的判王朱宸濠放回鄱阳湖,由他自己率兵,再战一场。

王阳明好不容易捉到朱宸濠,放是不肯放的。后来君臣妥协,在南京把朱宸濠,放到一个大广场中,正德朱厚照以威武大将军的身份,全盔全甲,威风凛凛,动手吧朱宸濠再捉了一回,捆绑起来,自己向自己献俘,可怜朱宸濠造反了一回,倒被抓了两次。

第三件事也让人匪夷所思了,他南征到扬州时,不知听了什么人的主意,下令禁止民间宰猪养猪。

正德属猪,又姓朱,所以要禁止养猪,此令一出,天下骚乱。百姓只好将猪杀掉或低价贱卖,或做成腌肉藏起来。大臣“杨廷和”后来上过一篇一本正经的《请免禁杀猪疏》。正德的禁令与此书对读更显有趣。

正德朱厚照虽然怪,但一不疯,二不傻,所以怀疑他的胡闹。至少一部分是有意为之,禁猪的荒诞,如果说他不太可能意识不到,便可能是故意捣乱。他的一些极端举动,正如放之皇帝不做,而要做将军,公爵,法王。如他听到的谏,会假装要举刀自刎,以此耍赖,如他亲自做强盗去抢人,一半出自童心,一半出自烦闷,一半出自性格,一半出自观念。

他的下属显然完全无法理解这位君主的心思。杨廷和只好叹气,“视之不经,名之不正,言之不顺,自古及今,未之有也”。群臣只好继续拿大义来劝皇帝,而没有意识到皇帝恰恰是被大义和责任逼反。既然做不到尽去人欲,尽守祖训,尽和大义?索性破罐子破摔,还落得个响。

常常疑惑的是,伴着这么一位君主,那时的臣子。难道除了发愁就不大笑吗?依常人之情,笑是一定要笑的,只是不敢形诸笔墨。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史料,只是一位怪诞的皇帝,和一群愁眉苦脸的臣子。

朱厚照似乎是一个昏君,但换一个角度看待也许会有另一种体会。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年,《囚禁》在巨大残酷的紫禁城中,谁受得了。朱厚照他老爸朱佑樘身体倒是不错?不也因为工作量太大而英年早逝吗?朱厚照是个热血青少年,他爱玩,就是孩子的本性,能怪他吗?自古以来,后妃只管生下皇子皇女整日陪伴他们的是太监和宫女。从小他们便孤单一人,朱厚照,唯有在酒精的麻醉下才能放纵,有人说皇帝是全天下最幸福的职业。可是他们枯燥的生活,又有谁受得了?让你问朱厚照最想干什么?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不当皇帝。

正德16年3月,年轻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31岁,在位16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萧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最佳贡献者
2

中国的正史,大多是隔代修史,不过历朝都是有史官的,会将大事即时记录。同时也有一些学问人,另出一些书记录一些当朝的大事或秩闻。

欧阳修就曾奉宋仁宗之令,修撰《新唐史》、《新五代史》。他可能也想写一些本朝的史事,将当时的第一手资料录下来供后世赏阅,于是他在被贬滁州后,得闲间,遂编起了《归田录》,体裁就跟洪迈的《容斋随笔》一样,“散”――将朝臣及仁宗等之言行,随手杂记之。

帝王都是很在乎自己会被别人怎样评价的。宋仁宗听说欧阳修写了《归田录》,曾要求观看。

那么这里就有问题来了,整个《归田录》总共才两卷,编幅之短,比起《容斋随笔》皇皇七十五卷之巨,实可怜至极!这与欧阳修的才学太不相称。

另外,《归田录》所记之事,均“不书人之过恶”,也就是说,只写好人好事。内中原因,应该是:“皇帝也要求观看”。

从《归田录》编幅极短,似乎可以反证,其时“好人好事”实在太少了,另外,“不书人之过恶”则证明,历史到底怎样写,决定权完全在统治者手里,若将某些敏感事件据实记录,甚至有性命之虞。

那么,回到正题,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否是一个被史书所抹黑的皇帝?因为许多人就想,《明史》是清朝统治者安排人员编纂的,会不会故意扭曲抹黑一些史实呢?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先要考证史书中关于武宗的“黑色”记载到底是真是假,现在结合《明史》以及比《明史》更公正严谨的《国榷》两书,都可证明明武宗朱厚照确确实实做过如下事情:

①,宠信宦官刘瑾、马永成、丘聚、谷大用、张永等人,祸害朝政;

②,将皇宫当街市,开店铺,叫宫女扮妓院里的粉头,而自己则去点曲、玩乐,弄得乌烟瘴气;

③,动不动出宫寻乐,抢民女为妃,到处游山玩水,使百姓、地方不堪其扰;

④,在西华门另修宫殿,里面还设置两处密室“豹房”和“新宅”,以供自己淫乐享受;

⑤,养娈童(男的),伤风败俗,辱没宗庙;

⑥,给自己封镇国公,改名为朱寿,称自己为大将军朱寿,并要求内府按制给自己发饷。

以上种种劣迹,都是千真万确,不容置疑的,那依这样来看,史书并没有抹黑朱厚照。


不过令人疑惑不解的是,朱厚照还有与上述形象完全不同的一面,一起看一下:

①,御驾亲征,创造“应州”大捷,公元1517年,蒙古王子伯颜领兵犯边,朱厚照亲自挂帅,与士兵同吃住,历大小百余战,战术正确,指挥有方,勇退蒙古兵。

②,1519年,宁王叛乱,朱厚照又亲自领兵去平叛,不过此次朱厚照还未到战场,宁王就被朝廷方面的王阳明生擒了,朱厚照还未出手,就大获全胜。但朱厚照此种胆色勇气,仍是让人佩服。

③,果断铲除大太监刘瑾,在危急关头,显出超人智慧,从而成功免除了另一场“甘露之祸”。

④,其他:没有做杀忠臣之恶事,社会还算安定,旱涝灾害之时,赈灾及时,国家维持住了稳定的局面。


这简直是一个果敢有为的大明君呀,与贪恋玩乐、耽于美色、偏执任性这些词简直格格不入。


《明史》是清朝以张廷玉为首的官方编撰史书,对明武宗的评价为有褒有贬,不失公允;《国榷》编撰者谈迁同样对明武宗的评价是扬抑有间,认为他“泽孝宗之厚德,识人察物,还算英明”。


所以,综合上面所述,史书是公正地记录了朱厚照,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特殊人物形象在读者的面前,并没有抹黑的成分。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朱厚照身为帝王,身边到处刀光剑影,为了迷惑敌人,故意装出贪婪、无耻、丑陋的一面,从而既保护自己,又能伺机致敌人于死地。

我希望这种可能性是真的。

以上,谢谢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3

明朝的有趣的皇帝很多,要问最有趣的皇帝,那非正德皇帝莫属,要问是不是史书抹黑他,我认为始作俑者应该是他的后继之君他的堂弟嘉靖帝,史书更多是统治者的监督下写的。正德皇帝确实是爱玩,做了不少荒唐事,但是这个皇帝大事不糊涂,并且处事果断,对待自己的臣子还是比较友好的,即使不爱听自己的躲了,也不会刻意惩罚大臣,要说是否被抹黑,我认为他是被他堂弟抹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他是正宗的皇位继承人,但是自己没有儿子,只能从旁支找一位来继位,就找到有心计的嘉靖帝,嘉靖帝为了彰显自己继位的正统性,不惜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刻意黑化正德皇帝,荒淫残暴,不务正业,来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

二。正德皇帝的所作所为,得不到臣子的理解,臣子对他也是怨声载道,也给嘉靖帝提供的口实,来抹黑正德皇帝,

三,出自嘉靖帝的小心眼和自卑心理,嘉靖帝是一个很小心眼的皇帝,惩治杨廷和和他儿子就体现他的小心眼,另外自卑呢,毕竟不是大宗合法继承者,所以他肯定想各种方法来显示自己的合法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黑化前任皇帝,让自己的地位才能稳固,

从这三方面来说,还是皇位的残酷性,正德皇帝这个有为青年,被人几百年来黑化也是他的不幸,可能从他的性格来说他也不在乎,不过正是他这个反面典型为嘉靖帝位子提供了更稳固的保障。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4

我是刀笔传神,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两种极为矛盾的说法,一则说他贪杯、好色、无赖,所行之事多荒谬不经,荒淫暴戾,怪诞无耻,宠信奸佞,是少见的无道昏君!另一则说他英明神武,处事刚毅果断,乃明君之相!为何一人会有如此矛盾的两极评论,让我们去仔细的了解这位武宗皇帝朱厚照吧。

说起朱厚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史书中所记载的那个昏庸无道、淫乱的小皇帝,不说现在,清朝时,皇子们如读书不认真,师傅往往训斥:"你想学朱厚照吗?!"正德皇帝的名声可见一般。其实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只不过是一个有些被宠坏的孩子而已。弘治十八年(1505年),15岁的武宗即位,次年改元为正德元年(1506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自从他最敬爱的父亲明孝宗去世后,朱厚照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从原本的乖巧到了叛逆,武宗无疑是爱着自己的父亲的,当他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死于勤政、死于大臣们的纠缠时,他可能厌倦了,不想在循规蹈矩了。

 登基后的朱厚照,想打破加在他身上的某些禁锢,想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办事,即使这违背了历朝祖训、社会习惯,也在所不惜。很难想像,武宗一点也不留恋象征权力和地位的紫禁城,而喜欢自己营建的两个小天地--豹房和在宣府的镇国府。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的心思已是禁城的高墙所挡不住了。他住进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宅,在那里批阅奏折,处理朝政。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一行浩浩荡荡来到宣府,营建"镇国府"。并为自己更名朱寿,后来自己又加封为"镇国公",令兵部存档,户部发饷。《明史·武宗本纪》就说他"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但,朱厚照对自己的行为却十分满意,皇宫束缚不了他,皇座束缚不了他,那些大臣就更不行了

而朱厚照,最被人诟病的就是他放任八虎为乱。"八虎"是指八个太监,包括刘瑾、张永、马永成、高凤等人,其中以刘瑾为首。刘瑾每天都哄着武宗高兴,很受武宗的宠信,并逐渐掌握了大权,总以各种名义逼迫别人向他进贡,没有钱财礼品的,就会立刻被他逼死,朝廷中无人不恨,无人不怕。而武宗被文臣批判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他的活泛,武宗身上是满满的活力,在生命中释放。

1517年,号称蒙古中兴之主的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鞑靼小王子率五万骑兵进犯明朝边境,朱厚照率五万明军御驾亲征,也想借战争来检验一下几年来自己的练兵成效。但因为出征时遭到文官集团一致反对,所以他出征并没有带任何文官,也就对战争没有办法做详细的记录。他这次出征获得了胜利,不过朱厚照将很多俘获的武器装备带了回来,以示证明。而两军的交战方式并非是明军守城鞑靼军攻城,而是城外的野战。史称“应州大捷”。应州大捷,堪称武宗一生最为高光的时刻。他在战斗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指挥得法,战术正确,与官兵同仇敌忾,亲自陷阵杀敌,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但这场战争在后世史官笔下却变成了一场闹剧,双方十来万兵马互殴五天五夜的战果是: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这是《明实录》的记载。但是朱厚照出征之后,蒙古鞑靼几十年都不敢再侵犯明朝边境确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久怀异志、阴谋作乱的江西宁王朱宸濠杀死朝廷命官,率众起兵作乱。朱厚照找到借口,再次御驾亲征。在宁王被王阳明捉拿后,又突发奇想:要把宁王放回去再作乱,由自己亲手擒回。让人不知所措。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这位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皇帝,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对于朱厚照而言,他的一生是精彩,他把自己的名声都赔上,就是为了不去做那个任人摆布的皇帝,他只想活出自己的色彩,所以,他搬出紫禁城、他亲自上战场杀敌,他用一生去践行自由主义,并且做到了。

5

是的!土木堡之变后,由于开国功臣与靖难功臣之后,被一网打尽,文官自此坐大,把持朝政,打压武将,架空皇帝。

正德皇帝本为明君,寄情于豹房实属无奈,因为被文官架空了。

正德皇帝希望通过掌控军权来夺回权力,在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中被害死。

后面的皇帝,吸取教训,扶植宦官对付文官,效果不错。


6

1505年5月,年仅36岁的明孝宗朱佑樘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这最后的时刻,

面对着跪在地上哭泣的刘健,李东阳和谢迁,说出了他的遗言:“太子是很聪明的,但年纪太小,喜欢玩,希望诸位先生劝他多读书,做一个贤明的人。”

阁臣们连连磕头:“誓不辱命”。

看着这三个治世能臣,朱佑樘笑着闭上眼,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朱佑樘所说的太子就是他唯一的儿子朱厚照。

朱厚照(1491年10月27日—1521年4月20日),(1505—1521年在位)。明朝第十位皇帝。

主要成就:应州大捷杀刘瑾,平定宁王及安化王叛乱。

这样一位皇帝,史书对他的评论是什么呢?让我们看看乾隆四年(1739年),呈进的《明史》,武宗纪论赞是这样的:

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

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 奋然欲以武功自雄。这几句话,可以说充分肯定了朱厚照在位时的贡献,应州大捷,弑杀刘瑾,平定宁王及安化王叛乱。w

对于他的缺点,也仅仅是以“亲近小人”,来代替,之后,又肯定了明武宗用人躬自操持,和诸位大臣的贤明。

这个评价,可谓是非常公正,这与“武宗朱厚照被黑惨了”这一论点大相径庭。

实际上,清朝在修编的《明史》之中,对明朝皇帝可以说不吝溢美之词,“远迈汉唐”就是明史对于明成祖朱棣的评价。然而,朱棣的成就远远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朱厚照先生作为皇帝,随心所欲,非常荒唐,这是肯定的,不用怀疑。

一,重用太监,远离贤臣

武宗作为皇帝尚武不崇文,在用人方面做的很差。上任伊始,就对屡屡劝他的能臣刘健,谢迁不满,他重用大太监刘瑾,形成了以刘瑾为首,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斌,高凤的八虎集团。

武宗不理朝政,刘瑾投其所好,广选鹰犬歌侪,专供武宗玩乐。每当武宗玩的高兴时,刘瑾便呈上大臣奏折,请示汇报。武宗极不耐烦,让刘瑾批示了之,于是刘瑾权柄在手贪污受贿,大行逆使。

后来大臣李东阳收拾了刘瑾,但朱厚照并没有悔改,反而重用另一个佞臣江彬,祸乱朝政,刘健,谢迁一批能臣,被迫离开朝廷。朱厚照先生不闻不问,致使朝廷一片混乱。

可以说,朱厚照直接打断了他爹明孝宗以来明朝燃起的中兴之火。

二,恣意妄为,玩乐至上

朱厚照想远离乾清宫等正式的办公场所,他实在烦透了那些宫廷礼仪和大臣们的唠叨,在宦官的引诱下,朱厚照在西华门太液池南岸建造宫殿,并在两厢设置密室,称为“豹房”。所费白银24万余两,耗时五年。

朱厚照从此吃住都在豹房,他在豹房两件事,一是玩乐,而是顺便办公。

朱厚照玩的痛快,同动物玩,敢和老虎比武。二是同女人玩,色目人于永擅长秘术,同时还将16名善于跳舞的西域女子送入豹房供皇帝玩乐。

朱厚照和大臣的小妾过夜,甚至把孕妇接入豹房 。

朱厚照游山玩水,南下扬州招秀女,搞得扬州鸡飞狗跳,老百姓在街上拉男子回家和自己的女儿拜天地。戏剧《拉郎配》就选自这个事实。戏剧《梅龙镇》讲的也是朱厚照偶遇梅龙美女,要把美女带回宫中的故事。

豹房是这位皇帝肆情玩乐的场所,他在这里处理朝政,结果可想而知。

三,随心所欲,胡乱封号,明史评价朱厚照,有这样一句话,“冠履之分荡然矣”,意思就是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朱厚照心血来潮,想过过大将军的瘾,皇帝不做了,改名为朱寿,认命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令兵部存档,户部发饷,引起朝政混乱。

四,丧失国土,不闻不问

很多人认为朱厚照在军事方面很有天赋,的确,他御驾亲征,打败蒙古小王子然而战绩却是:以明军牺牲52人的代价,斩杀蒙古军16人。

很多人认为清朝编史,抹黑明朝。恰恰相反,这是明朝史官在《明武宗实录》中的记载。

另外,在朱厚照年代,哈密卫这个新疆门户,丝绸之路的重要关衢被吐鲁番彻底夺走,明朝自从失去了仅有的西域势力范围,退守嘉峪关。

对于爷爷朱祁镇时期就已经被蒙古人蚕食的河套地区,这位武宗也没有收回。可见,明孝宗的“武”,并没有得到证明的机会。

朱厚照的一生玩的非常痛快,朱厚照在位期间,明王朝总体没有出过什么大乱子,因次,他才敢肆无忌惮地玩,玩得天昏地暗。

朱厚照的纵欲过度,为当时已经走下坡路的明王朝留下很多后遗症。致使明王朝再次迅速进入衰退期。

后来的明朝皇帝效法朱厚照,有的是三十年不上朝,有的是炼丹,有的服春药,有的练木匠,不理朝政。朱由检振奋精神,努力补救,却无济于事,最终将大明王朝彻底断送。

所以,明史评价朱厚照,一点也没有抹黑。

7

正德皇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明君,也不是大家认为的昏君。他在位期间,国家没有什么大灾难,也没有出什么奇怪的坑人政策。比起后面的嘉靖皇帝,他还是强了不少的。他之所以被史书抨击,是因为他爱玩,爱打仗。

到北边跟蒙古人打,到南边,非要自己亲自抓住造反的宁王朱宸濠。他就是任性,其实人根本不坏,也不折腾老百姓,只是,他不符合如家传统对君王的要求而已。

何止是他,明朝的大多数皇帝都不符合如家的要求。

8

不喜勿喷

9

现在有一种网上“史学发明家”,最拿手的本事就叫“不认账”。

就拿朱厚照来说吧,史学发明家就认定了他是一个阳光少年,是一个“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叛逆青年。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还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水平和军事才能的皇帝。

你拿出史书来批驳他,史学发明家的套路就是“我不承认!”

你拿出《明史》来,史学发明家说那是清朝编的,故意黑朱厚照。

你拿出《明实录》来,这可是明朝那时候的记载,史学发明家又说这是嘉靖皇帝那时候编的,也是为了黑朱厚照的。

你拿出当时文人们写的一些笔记来,史学发明家说文人都是东林党(史学发明家认为当时虽然没有东林党,但是东林党的作风早就存在),都爱黑皇帝,所以也不足信。

总之,不管你拿出什么来,史学发明家们就是一个“我不承认”,反正我就是认定了朱厚照是个大好人。

可是,你要是认为朱厚照是个好皇帝,总该拿出点证据来吧?总不能凭着你那一张嘴就凭空断定吧?总不能只因为他杀死了一个蒙古兵就一俊遮百丑,让朱厚照立刻变得崇高伟大起来吧?

最关键的是:你一个小小网民算个屁呀?古往今来,那么多史学大家,他们没有一个人认定朱厚照是个英明神武的好皇帝,都认为他是个嬉戏胡闹、不明事理、纵情声色的混球。这么多史学大家还不如你一个小小的网民?你有什么本事来推翻历史学家的立论?

其实,关于朱厚照,他在历史上的定位本来是没有争议的。他就是个既缺心眼、又缺情商的二五眼皇帝。是现在的一些网民凭借自己的想象,把朱厚照描绘成了一个高大上的人物,这都是完全不应该相信的。谁要是相信这些,那只能证明他的史学不及格。


10

谢谢邀请!明武宗朱厚照在清朝修的明史里,是荒唐不羁的皇帝。其实明武宗是个很聪明,而且很仁义的皇帝,虽然行事有点乖张,但总体没有出格。明史上对他贬抑太多,比如他在大同跟蒙古人打的一仗,战果被严重低估。另外对待大臣也很厚道,不以势压人,比如封锁关门不给他放行的官员,事后一视同仁,等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