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黄埔军校的招考简章,报考学员应具备旧制中学文化程度,身体素质及政治思想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不过话虽如此,在第一期乃至前几期的招生中,由于当时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除广州一地可以公开招生外,其他省份均采取秘密招生的形式。

由此,报考人员相对有限,各种要求也难免放松,如一期生徐向前在回忆中记述的:

当时他和十几位山西同学虽然在政治、作文等科目上考得不错,但数学、三角、代数这些没有基础,几乎交了白卷。

而正当他们感到沮丧之时,榜发下来,山西的这十几位同学全部被录取了!

当然,徐向前等人可能因为是北方人,加上文化基础、身体素质各方面都比较好,所以都顺利录取了。

各省学员入学情况的差异很可能与黄埔军校最初拟定的招生政策有关。

按计划,黄埔军校拟在各省及湘、粤、滇、豫、桂五军中各分配10到15个名额,加上特招国民党先烈遗孤20人、机动名额9人及备取生30至50人,总数在350人左右。

但是,后来到广州参加总试的人数达到1200余人。在此情况下,军校筹委会决定扩大招收名额并最终录取正取生350名,备取生120名,共计470人。

黄埔一期生中,情况也各不相同。首先,各省报考学员人数不一,北方人数偏少而广东、湖南、浙江、四川等南方省份较多,其竞争程度也不一样;

其次,学员年龄相差较大,大的如胡宗南、李之龙、范汉杰都接近30岁,而小的未满18岁甚至个别只有16岁的;

其三,学员的学历高低不等,一般为中学文化程度,但也有小学及大学学历的,其中还有两位留学生,即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的顾浚和留学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的宣侠父(两人均为中共党员);

其四,学员的个人经历大不相同,有的刚从学堂毕业,而有些如李之龙当时已任鲍罗廷英文翻译兼秘书,而范汉杰也已是桂军中校参谋(两人均为破格或保荐录取)。

黄埔一期经总试入学的共470人,其中分为四队,正取生为第一、第二、第三队,备取生为第四队。

此外,程潜所办陆军讲武堂的158人也于后来并入了黄埔一期,即第六队(第五队是黄埔二期队号)。

如此算来,最初学员加上第六队及陕西、四川后来补送的学员,黄埔一期最终合格的毕业人数为645人(一说635人)。

最佳贡献者
2


我外婆的爸爸就是黄埔军校毕业的 至今生死不明

3

黄埔军校,一个离我们远去一个学校,虽然如此但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校。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一所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后在武汉、长沙、潮汕、南宁设立分校。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事和政治军官,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7年在南京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凤山。黄埔入学要求个人政治思想上要“了解国民革命须速完成之必要”、“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既有笔试,又有口试。笔试考作文、政治、数学;口试则考察学生对三民主义的了解程度及个人志趣、品格、判断力。以下是其招生条件如下:一、本校为养成革命军干部军官,完成国民革命起见,特续招入伍生,施以军事预备教育。二、入伍生期限六个月,期满后甄别及格者,升入本校为学生,修习军事学术,一年毕业。三、投考者须于八月二十五日以前,持二寸半身相片三张,中学或与中学相当之学校毕业文凭,及党证或各地区党部之介绍书,分赴广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本校驻省办事处”,上海“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报名(党证报名时验发还,文凭试毕发还)。四、投考者之资格如下:A、年龄: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内。B、学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C、身体: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D、思想:中国国民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五、试验之种类:A、学历试验:按旧制中学修了之程度出题,求笔记之答案。B、身体试验:准陆军体格检查之规定,分身长、肺量、体重、目力、听力等项。C、性格试验:用口试法,观察对于三民主义了解之程度和性质,志趣、品格、常识、能力等项之推断,及将来有无发展之希望。六、在广州投考者,无论从何地来试,录取与否,均不发给川资,在上海、开封取录者,则给与川资来粤。七、入队后,服装、书籍、食费、零用,概由本校供给。八、本简章之外,关于试验手续、课目调制、成绩等,另有细则。

4

黄埔军校是面对全国招生的,但是很多人直到报名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要求有一箩筐!比如徐向前就碰到了这问题,当时上海有北方省份的报名接待地点,于是他便去了那里报名,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还有好多门槛, 从思想觉悟到文化功底还有身体素质都是有着明确的要求的。

思想上的要求

1.了解国民革命须速完成之必要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求学员对当时国家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是国家已经不能通过局部改良来复兴,必须通过彻底的革命来实现复兴。所以,这事业需要尽快完成。

2.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

这个“党”,说的是孙中山创办的国民党,这个思想,说的就是三民主义。


学历也是有要求的

这个学历和现在的不一样,当时没有什么统一的学历,不过大致上要求是当时中学毕业就可以,没上过旧中学的,只要对一些文化掌握得差不多也行。

身体素质要求

身体营养状况较好,还要健壮,而且不能有某些特殊的疾病,比如眼疾、花柳等。

还有一项:

年龄不能低于18岁,也不能高于25岁。

以上是基本要求,除了这些,还有其他要求。

为了测试学历的真假,需要前来保命的学生参加考试,考试的内容不会超纲,都是旧时中学教材范围之内的东西,如果不合格,几乎是没戏的,除非其他方面表现较好。比如当年徐向前就没通过,他的文化科目倒是不错,但是数学却学的很差,考试的时候他几乎交了白卷。但是因为其他方面表现不错,后来得到了一笔路费,然后去广州参加了复试。

身体素质的具体检测。前面的只是询问一下,到了这里可是真的要检测了,比如基本的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等,今天我们体检做的项目,他们基本也是都要做的。

性格测试。这方面测试就比较复杂了,做这个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作用,一个是考察学员的兴趣和志向,另一个是为了确定第一个阶段重点培养的对象。这个环节都是口试,前来报考的学生,都必须当面回答考官的问题,一些文化课不行的人,偶尔因为应对出色,志向高远,而被考官推荐,也能成为学员。

他们还会被问到一些常识性问题,以考察他们是不是那种“书呆子”,还会考一些推理的问题,以考察他们是不是够聪明。总之,通过这个口试的人,一般都是高智商、文化较高、有志向之人,对于那些更加优秀的、有着强烈的强国思想的人,还会考虑重点培养。

等这些测试通过以后,基本就能入学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审核的东西,比如学校核对学生信息,查验成绩等事情,还会安排学员宿舍、发放被褥等东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学员入学后六个月要再度进行考察,如果合格,才会成为正式的学员,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期满毕业。

5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入学考试中,浙江考生胡宗南曾经遇到了大麻烦,他的身高只有1.59米,不符合军校的报考条件,被主考官当场揪了出来:“胡宗南,你不是干军人的材料”。于是未来的“西北王”万念俱灰,蹲在考场边的墙角哭了起来。



(胡宗南)

这一幕恰好被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廖仲恺看见了,此时蒋介石由于负气正离开广州回去奉化老家撩挑子,职务由廖仲恺暂时署理。廖仲恺当即批了个条子:国民革命需要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没有关系。胡宗南就是凭着这张条子顺利录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关于招生条件和办法,可以从廖仲恺致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电文中里管中窥豹:“粤考军官学生一千二百余人,除粤籍外,湘、桂、赣、闽、滇省数百人,中有三分之一青年,曾经毕业中学及专门,故试题于国文算数外,加三角、几何、代数三种,以便较别,泌勘验体格”。

(廖仲恺)

解释一下,黄埔军校筹办时拟定首批招生只有324人,而随着大批进步青年从四面八方涌入,录取门槛已经大为提高,黄埔一期大约是2000余人最后录取500余人,因此考试还是比较严格的,比预期中的招生条件有所收紧。因为有三分之一已经具备中学和“专科学校”的学历,所谓学苗较好,自然水涨船高。

也就是说,黄埔军校原本只打算进行“语文”和“算术”两科考试,能够基本通过考试后,同时考察政治面貌和身体检查,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可以录取了。毕竟当时广州革命政府控制的区域有限,长江流域和华北、西北、山东等绝大部分地区,都在北洋大小军阀的统治之下。



(黄埔军校校长)

但是西南诸省青年军官和学生的报名踊跃,倒是出乎军校筹备委员会的意料之外,同时,我党也在内部发出《通告第六十六号》,具体内容是:各级同学们,广州黄埔军校正拟招收3000名入伍生,望各地速速多选党员、团员,自备川资前往投考,此事关系重大,各地万勿忽视。

于是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的一批进步青年,也秘密得到了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开始相约南下投考,使黄埔一期的报名人数迅速增加,于是军校才增开了三角、几何、代数等三门学科的考试,这都是步兵指导员和炮兵军官的专业必需,也同时提高了入学标准。



(程潜)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杨立青参加黄埔军校考试时,就是以一手漂亮的手绘地图赢得老师们的青睐,属于“特长生”。在大革命及未来北伐战争极需人才的历史大环境下,有一定特长或者特殊“政治关系”的学员,确实野被破格录取了,所谓考试严格,是指绝大多数普通考生。

黄埔一期的入学考试于1924年3月17日开始进行,到4月28日放榜,共有499名学员被录取(456人毕业),编为四个区队,加上程潜开办的湘军讲武堂转来的158名学员和四川等地晚到的30名学员,至1924年11月底,共有645名学员毕业。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第一期没有考中的学员三个选择:继续补课准备考第二期、稍后加入教导团当兵、放弃报考回家。

而黄埔军校第一个教导团,就是以黄埔第一期、第二期的毕业生担任军官、招兵3000人组建的,它也就是国民党几百万中央军的鼻祖。

6

黄埔军校是近代史中名气最庞大的军校,它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却在近代史中培养出了很多知名的人物,从这里走出来的很多学生以及教官,后来都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趋势。

黄埔军校的创办时间是1924年,它的创办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孙中山先生,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黄埔军校并不是孙中山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建立的,黄埔军校的建立其实涉及到了大国实力的权衡。

苏联和孙中山合作的原因

在苏联取代了原本的老牌列强俄国之后,他们开始在很多地方发展起了他们的影响力。

在苏联人逐渐发展平稳后,他们也看中了当时有着非常庞大利益的我国。

当时的我国正处在一片军阀混战的氛围中,而在所有的势力中,实力最为强悍应当的是北方的北洋各大军阀们。

如果从选择上来说,这些北洋军阀们对苏联来说比孙中山更有合作的价值。

但是因为这些北洋军阀身后都已经投靠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原因,所以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当时势力萎缩在南方一角、但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孙中山,然后双方展开了合作。

黄埔军校就是在双方有着彼此需求的情况下为了完成他们未来的目标建立起来的。

蒋介石和苏联的决裂

或许是命运悲催使然,在黄埔军校建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后,孙中山就因为劳累成疾离开了人世。

于是原本应该改变孙中山在民国地位的黄埔军校就开始落入了蒋介石的手中,成为了蒋介石的私人拥有物。

在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继续和苏联人展开了合作,从他们那里获取了很多先进的装备,并在接下来的东征和北伐战争中为自己谋得了巨大的权势以及在国民政府中化身成了一匹黑马挑战起了汪精卫等大佬的威权。

但是蒋介石在这个过程中对苏联人是非常忌惮的,他很明白苏联人和自己合作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他为了防止苏联人的打算落成现实,于是就在他第一次北伐刚获得成功、自己也获得了足够地位的时候,马上和苏联闹翻了,由此杜绝了苏联人借自己之手行某些事情的可能。

黄埔军校的报考条件

在黄埔军校刚建立的时候,除了很多南方省份的势力、军阀和国民政府有着亲密联系之外,北方很多省份和国民政府都是保持着敌对关系的。

因此他们在南方招生可以不用顾及很多的问题,可以直接公开招生。

但是如果在北方招生的话,为了考虑到安全的问题,他们都是秘密进行招生的。

他们会派出一些的专员在北方的省份中寻找着有理想、达到资质的青年,然后送他们到南方的广州去报名考试。

而当时黄埔军校的报名条件主要有:起码有中学学历、长相不能太丑、身高不能太矮、身体部位不能有残缺、身上没有重大疾病、年龄不能超过25岁等等。

当然这些条件也并不是完全不可变通的,因为在当时报考黄埔军校的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年龄是快要接近30岁的。

因此年龄不能超过25岁这个限制有时候不会被执行得很严格。

同样还有身高问题,胡宗南在刚开始报考黄埔军校的时候,就因为太矮了所以没通过最开始的考核。

后来是有着一名国民政府大佬看到他在黄埔军校门口默默流泪产生了同情心,专门为他给黄埔军校的招生人员写了一封信才帮他免去了身高的限制。

黄埔前六期学习的短暂

如果以上这些条件都达到的话,那就基本可以参加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了。

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有着面试和笔试,这些考试除了判断报考者有没有相应的文化之外,还可以观察到报考者有没有语言上的障碍等问题。

如果他们通过了笔试和面试,他们还得进入军队中操练六个月的时间,要经历过六个月的军旅生涯磨练。

如果他们通过了这六个月军训的话,那就证明他们的身体素质是合格的,接下来他们就能入读黄埔军校了。

黄埔军校前六期的教学时间很短,除了军训之外,只有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可以学习。

但是这却并没有能影响到黄埔学生们后来的成就,他们后来通过在战场中的磨练都纷纷获得了相应的军事指挥能力。

所以说这就是黄埔军校的报考条件,从条件上来说,黄埔军校的招生条件虽然很简单,但是在那个年代却已经算得上是一个高标准了,因为那个年代能读完小学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更何况是读完初中?

7

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著名的军事指挥官,当然,黄埔军校也有狭义和广义来说,广义上来说所有国民党陆军创办的军校都可以叫作黄埔军校,在国民党败退大陆前,一共开办了23期;狭义的就是国民政府在广州校区主要培养的1-6期学生。

孙中山先生一直被称为革命的标志,在进入广州之前一直没有根据地,直到1921年12月,孙中山与当时的苏俄合作,苏俄代表马林向孙中山提出了“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创办军官学校才被提上行程。

在当时程潜已经创办了陆军讲武堂,其实由程潜来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是最初的决定,但是鉴于蒋介石在陈炯明叛变中的表现,再加上同盟会元老张静江说情,才让蒋介石担任校长。

当初创办黄埔军校的时候,条件极为艰苦,还是老蒋通过私人关系搞到了一批枪械,不然学生都没有枪,直到苏联的支援到了之后,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善。

那么什么人才有资格报考黄埔军校呢?

在1925年12月1日《赤心杂志》第12期刊登了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其中在第四条中对于投考者资格做出了一定的要求。

首先是年龄,要求报考人员必须在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内。

军校首先来说他是一个学校,是为了培养革命军官的,在第一期中人员更是紧张,所以岁数大的人不行,岁数太小也不行。

当然这里面也有例外,那就是范汉杰,范汉杰报考的时候已经快30岁了,并且是少将军衔,一直在粤军中服役,为了报考黄埔军校,放弃职位带着军衔报考了黄埔军校,黄埔一期毕业生一般都是少尉排长,只有范汉杰是列外,也是国军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少将排长。

其次是学历,要求报考人员有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

虽然黄埔军校的定位比较低,不是对标保定军校,也不是对标日本陆士,而是短期之内的一次集中培训(黄埔八期之后开始采取德式教育,教育时间从原来的一年改为三年)。但是对文化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不要小看了这个中学文凭,中国教育落后,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这个文凭最后被拒之门外。

哎,文凭这个东西有的时候是挺害人的!

再次是身体情况,要求报考人员,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军校除了是一所学校,毕业之后是当兵的,行军打仗是家常便饭,因此在健康状况做了很多要求,比如身高等。

这里面就要说到胡宗南了,胡宗南的个子是真小,在广州黄埔军校体检的时候,胡宗南因为个子矮小被淘汰,胡宗南因此与其争吵,并且大声争辩说廖仲恺个不高,不一样能参加革命嘛,当时正好廖仲恺经过现场,见这个青年谈吐不凡,给予破格录取,当然这也和胡宗南的其他成绩优良有关,胡宗南以前是教书先生。

最后也是最重要思想情况,要求报考者,必须是中国国民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

这才是最重要的,其实黄埔军校最重要还是思想问题,政治素质以及思想品德都是比较看重的地方,能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是问题的招生的关键,因此要求学员要么是国民党党员,要么是有党员介绍,毕竟黄埔军校的大名叫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当时黄埔军校在国民党控制地区也就是南方身份招生是公开招生的,在军阀控制地区大多采取秘密招生,比如让各省比较有号召力党员秘密招生,陕西籍的关麟征、杜聿明、张耀明、张灵甫等人都是由于右任开的秘密介绍信。

像山东籍的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等人则都是在两个党员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中国国民党,然后才到上海参加初试。

所以,在黄埔军校前几期的招生中,在一些方面对考生的资格做了规定,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破格录取的情况的,也正是这些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像胡宗南这样的矮个子将军,有了范汉杰这样的少将排长等等。

相反,随着黄埔军校后来逐渐完善,在招生规章制度上更加严格,但是我们也看到从黄埔六期之后就很少出现名将了,这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反思呢?

8

1924年,由于深感各路军阀部队的不可靠,在苏联代表的建议和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建立完全忠于国民党的可靠军队,以此来摆脱对雇佣军队的依赖。在这种情况下,传奇的黄埔军校应运而生。

在现在很多民国穿越小说中,如果主角恰巧穿越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经常出现穿越主角进入黄埔军校,并依靠知道未来大势的优势,逐步成为国民党一方实力派的情节。

但实际上,虽然黄埔军校的确是民国期间最大的风口,也诞生了无数风云人物,但主角的第一步,往往并不能如想象中那么轻松的实现。因为,报名参加黄埔军校是需要有条件的,而这个条件之一就是,需得到各省国民党或共产党员的推荐。

而这一步,往往也是最难的,因为,穿越过来的主角想要认识并迅速得到这些人的信任、认可和推荐,概率显然是非常低的,也绝没有作者想象的那么简单。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指定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虽然中途蒋介石借故离开,并未参与军校的筹备,但在廖仲恺的领导之下,黄埔军校依然如期完成筹建。

军校制定了组织原则,选定了建校地点,也挑选了工作人员,万事俱备,作为一个军校,最重要的当然是有足够优秀的学生。建校之时,筹备委员会就确定了各省学员的配额,他们计划共招收313名学员和30至50名预备人员。

而这些学员,都要从全国各个省份中招收,由于全国大部分省份都被军阀统治,尤其是对国民党抱有敌意的省份,还需要秘密的进行。1924年2月24日,国民党刊登了这样一份通知,通知要求各省党员推荐15名中学生或小学毕业生到广州参加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

除了对学历的要求,还有就是年龄的限制,要求为18到25岁。如果通过考试被录取的学员,可以得到每个月十块钱的津贴,食宿也由黄埔军校负责。学员毕业后,将成为士兵或班长。与此同时,申请入学的学员要求有爱国心和良好的品格,而且要求每个人写一篇自己为什么要为国家服务的短文。

当然,在实际招生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趣闻轶事。例如被称为天子门生第一人的西北王胡宗南,他在入学之时,就因为个子矮小被拒之门外。而被称为鹰犬将军的宋希濂,由于年仅17岁,不满足年龄要求,他机智的虚报年龄顺利进入军校。

1924年5月,经过精心选拔,拥有350名学员的黄埔军校正式开学,这些学员被组成三个连队。几天后,120名备选生也进入军校,他们成了第四连队。而这些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员,就是传说中的天子门生,从此开始了他们叱咤风云的人生。

9

黄埔军校创办于大革命时期,孙中山总结辛亥革命以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又受到苏联十月革命的启发影响,渐渐地悟出了一个道理,认识到革命靠军阀的旧军队是不行的,必须有一支革命军队和一所培养新型军事干部的军校。



1924年,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因革命而建,以不怕牺牲,矢志革命为号召,报考的多是立志报国的热血进步青年。


徐向前1924年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就读时留影


根据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的徐向前元帅回忆,报考条件起初的要求是颇严的,政治、学历、身体都有具体的规定,年龄要求在18岁以上。


考试既有笔试也有口试。笔试考政治、作文和数学。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很多都是一纸空文,后来并没有能完全办到。


徐向前元帅回忆数学基本上交了白卷,本来都不报啥希望了,但是后来,他包括跟他一起山西的十几个同学,都被录取了。这也说明在当时人才急缺的情况下,思想觉悟的考察应该是第一位的,只要立志报国,敢于报考,文化成绩有些基础一般就可以被录取了。


由于当时广东已经在革命政府控制下,因此招生是公开的,广东以外各省都被军阀控制,招生都是依托共产党在各地的组织秘密进行的。



第一期原计划招生324人,但是由于报名的有1200余人,后放宽,正取生350人,备取生120人,还有于右任介绍的未参加考试的30人,黄埔一期实际有五百零几人。黄埔二期招生450名,三期招生1200多人,黄埔四期招生2600多人。学生学籍以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居多,安徽、河南、陕西等省此致,广东湖南的最多。



后来,随着大革命的失败,国共两党合作被破坏,黄埔军校的名称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已非孙中山创办黄埔的本来面目了。

10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合作才有的产物,其中当时人才的选取都是通过考试而统一录取,在当时全国来说,很多省份都有设置的名额,他们要么自己报名参加考试,要么通过其所在省份的革命党人推荐从而参加考试,并没有什么额外的要求。



比如国军将领中比较著名的杜聿明、关麟征等几人,他们都来自陕西,他们参加黄埔军校就是受到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推荐和资助,因为于右任是陕西人,从而这几位关中弟子才能够不远万里的来到黄埔,成为一名军人。当然了,黄埔前几期并不是合法的,因而北洋政府是不允许黄埔军校这种不合法的学校存在的,所以招生都是秘密进行的。



而在北伐胜利后,北洋政府垮台,黄埔军校才成为了一所名副其实的军事院校,当然了,这时候的很多黄埔生已经走向了战场,并且有很多已经为革命而殉国,比如著名的黄埔一期生蒋先云,他就是共产党人,但在对奉军作战时英勇牺牲,而当时的黄埔军校除国民党外,当然也有很多共产党人,而他们投靠黄埔几乎都是党内推荐。



比如陕甘宁边区的缔造者刘志丹,他是陕西人,后来接到组织的安排,他南下报考黄埔,成为了黄埔四期的一位学员,不过当时的刘志丹叫刘景桂。而各个时期黄埔军校的招收条件也不一样,在黄埔军校早期,因为革命严峻的形式,所以一期学生都是快速班,只有三个月便上了战场,所以当时的招收条件还是很松的。而到之后,因为黄埔的不断壮大,对人才的要求极为严格,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般还真参加不了黄埔。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别道!这就是黄埔军校!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