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即便商鞅没有处罚公子赢虔,那么接下来将会有第二个赢虔,第三个赢虔站出来。

赢虔的意见是其次的,无论他想不想杀死商鞅。他的意见是其次的,真正想要置商鞅于死地的是秦国的那一批贵族,商鞅为了使秦国能够富强,不断的从他们手里剥夺财力,人力,物力,所以商鞅和秦国贵族之间是血海深仇,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调和,除非其中一个自动灭亡。

秦孝公在的时候能够镇压住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让两者之间保持短暂的和平。但是新上来的秦惠文王毕竟年轻,毕竟还只是一个孩子,镇压不了这两大势力的时候,这两者势力不可避免的就要爆发出来,爆发需要一个导火索,最终使得整个事件摊到台面上来说。

赢虔就是一个被秦国贵族推到台面上去对抗商鞅的一个人,他本人跟商鞅有仇,这只不过是一个附加条件,就算没有这个条件,秦国贵族仍然还是会找一个跟商鞅有仇,并且跟秦惠文王有很好关系的人去来做这件事情。

对于秦惠文王来说,国内这些秦国的贵族曾经为秦国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并且在整个国内的政治局势里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说不能够正确处理他们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秦国从根本上发生颠覆秦国是想富强,但绝不会因为富强而把自己的国家给丢掉。

所以秦国的贵族的仇恨值必须要有一个爆发口,就是能够让他们干掉一件事情,既不影响秦国新法的推行,与此同时也可以解决掉他们心中的燃烧了几十年的怒火,(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杀商鞅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首先,商鞅杀了以后,他们的怒火暂时得到了一个宣泄,这个时候能够放过秦王,能够让秦惠文王稍微喘几年去把控朝政,对于秦国贵族来说,他本身就是为了拿回自己在秦国的利益,并不是想谋权篡位,所以杀了商鞅以后,他们暂时也就没有其他的借口在接着闹腾下去。

你从时秦国商鞅变法给人民带来的利人民切切实实的已经拿到了商鞅是愿意把利益现实付账,就是你拿多少功劳,我随时给你付清楚,我不会拖着也不会跟你赖,秦国百姓拿到好处以后,自然只会任秦国的新法,不会去选择历史倒退,谁动我的奶酪,我跟谁拼命!秦国贵族也会把这一点看在眼里,也不会判重录去对付这些人民百姓,不然的话,他们头顶上还有个秦王子那儿挣着秦王借助人民的大义压死他们,他们的一点儿力气都没有办法反抗。

所以商鞅的死能够暂时安抚秦国贵族,于此同时也不会影响秦国新政的推行,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死道友不死贫道。如果说真的要除了杀商鞅以外,再找一个条件能够安抚秦国贵族,并且让新法继续推行下去,那除非拿他自己开刀,也就是秦惠文王或者是拿秦孝王挖出来鞭尸,这一点,秦惠文王不会怎么做,所以迫于无奈之下,只能够杀商鞅。

并且商鞅变法确实做的太严厉了,很多的人都被他给得罪了,这一点秦惠文王表示我自己都保不了你。

所以商鞅的死是必然,无论秦国公子赢虔是不是她最后推了商鞅那一把,总会有人代替他的位置去干他相同的事情。

最佳贡献者
2

嬴虔,是战国时期一代雄主秦孝公赢渠梁同父异母的哥哥。在影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他忠义正直,在父亲秦献公临死之际,深得权臣拥戴且军权在握的他,不惜斩断自己手指写血书以承诺支持赢渠梁继位永不背叛,也是他力排众议辅佐赢渠梁登上王位。

但在卫鞅推行新法的时候,由于太子犯法,作为太子老师的他被施以劓刑,割掉了鼻子。那么历史上,嬴虔到底有没有被处以劓刑?

大秦帝国剧照

当然,影视剧里的嬴虔故事情节基本都是虚构出来的,其实历史典籍里基本没怎么记载赢虔,只有《史记.商君列传》中叙述卫鞅事迹时寥寥几笔提到过。

《战国策》中记载: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从这里看,太子老师是被处以劓刑、黥刑,但并没有提及老师到底是谁。当然,《战国策》是汇编的史籍,非一时一人所作,到底是谁写的也不清楚,只能在大方向上参考一下。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公元前359年卫鞅启动变法,一年以后,也就是公元前358年,太子触犯了新法。当然不能处罚未来的国君了,就只能处罚太子的老师,没教育好太子。这里有明确提到,给太子传授学业的老师公孙贾被处以黥形,就是脸上给刺字涂墨水。但对于教太子为人处事的老师赢虔,只写了“刑其傅公子虔”,到底怎么个刑法,这里没有明确交代。

赢虔断指明志

继续看《史记.商君列传》:於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卫鞅被封为大良造,过了3年,秦国迁都咸阳。又过了4年,公子虔又犯了新法,被判处劓刑。

我们推算一下,卫鞅被封为大良造是在公元前352年,过了3年就是公元前349年,再过了4年就是公元前345年。也就是说,赢虔确实是被处以劓刑,但不是太子犯法的时候,而是在公元前345年,太子犯法的13年后!

赢虔被处劓刑

《史记.商君列传》最后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时说:“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孝公去世时是公元前338年,这个时候赢虔被割了鼻子已经8年没出门了。我们再倒着推算一下,8年前就是公元前345年。

赢虔

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太子犯事时,赢虔没有被处以劓刑。

二、太子犯事13年后,赢虔被处以劓刑。

三、无论正推算、倒推算,赢虔被处以劓刑的时间都是公元前345年。

当然,这也能说明一个问题,太史公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商君列传》前后数据严谨,细节研究方面可参考性高,至少不是随意编写的!

其实历史上赢虔不算是被商鞅割的鼻子,这帐如果要算,应该也是算在秦孝公头上。所以商鞅之死,本质上来讲与赢虔是否被割鼻子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触动太多人的利益了,变法已成,基本可以鸟尽弓藏了!

3

不能,嬴虔已经分析过了,于公于私,商君必死,想让商君善终,除非不变法。纵观中国历代历史,凡是变法有成,或者有一定成效的,变法者必死无疑。有明君或者坚持变法的君王可以镇压住一切反对变法声音,可若是明君或者坚持变法的君王不幸死后,变法者必死,因为得罪的旧贵族太多,继任君王功绩不够,无法镇压住旧贵族,为了相互妥协,变法者必死无疑

4

首先回答题主的问题,不可能,商鞅必死

为什么呢?

嬴虔虽然心胸狭窄,但他是把秦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支持变法是为了秦国的强大而非支持商鞅其人。

即便是与商鞅无仇,作为老世族的代言人,变法有成后也势必要杀了商鞅。

一是为老世族平愤,二是为秦国新君清除后患。

5

绝对不会善终!

商鞅改革,革掉的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既得利益者则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老士族!

秦孝公和商鞅名为君臣,实为肝胆相照,情投义合的兄弟,从孝公欲传位与商鞅便可略知一二。故孝公在世,无人敢公开与商鞅为敌!

秦孝公病故以后,传位于秦王嬴驷。

从嬴驷后来的作为来看,是一代雄主。嬴驷是秦开国以来,第一个称王之人!

即然是一代雄主,肯定不会让自己的江山有丝亳威胁!而商鞅在秦国二十多年,根基已深,己有功高震主之嫌!

鉴于此,赢驷怎能留得商鞅,此时,正好公子虔,甘龙等老士族诬蔑商鞅谋反,嬴驷顺水推舟,一举拿下商鞅!

所以,赢虔即使没有受刑,老士族这个集团也不会放过商鞅,嬴虔只是催化剂的作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