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豹眼认为,秦始皇最大的理想就是孤独求败,他已经天下无敌,人生的目的就是希望遇到一个对手,能够击败他一次。之所以寻求长生不老,也是在等待对手的出现。只有活着,才能有机会遇到可以与之交锋的对手。

不管历史对于秦始皇如何评价,不可否认他是顶尖牛人。他的成就不必多说,还是用毛主席以唐朝另一位牛人李白的诗对秦始皇的评价,作为说明吧:

古风·秦王扫六合
唐代: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

领袖认为古今称赞秦始皇的文字太少,对此很不满意。在与有关领导谈话时,就引用了李白的这首诗,来说明秦始皇很了不起,给与了很大的肯定。

正如李白所言,秦始皇扫灭六国,虎视天下,何等的威风。

一统中国后,哪里还能遇到真正的对手呢?孤独、郁闷哦。

因此,豹眼认为,始皇最大的理想就是孤独求败。

秦王政自为始皇帝,之后希望把皇位传给二世、三世、直至万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秦始皇已经无事可做,总要找点事干。

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听齐人徐市等人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有神仙居住,那里有“不死之药”,服用后就可以“长生不老”。

秦始皇听说后就动心啦,派遣徐福(一名说徐市)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

自秦王政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年),秦始皇连续到东方沿海及江淮流域巡游,恐怕就是为了寻找高手对决,同时也有求仙访道的意图吧。

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秦始皇路过彭城,想要打捞周鼎,命上千人下到淮水里去寻找,但没有找到。泛舟江上,本打算去湘山祭拜,却遇到了大风,几乎不能渡水上山。

秦始皇就问博士,博士回答说:“听说尧帝的女儿、舜帝的妃子娥皇、女英,为了去南方寻找死去的舜帝,死后就埋葬在这里。”人们把二妃称作湘君神,秦始皇就以为是湘君神作怪,于是大怒,命令三千刑徒把湘山上的树木全部伐光,光秃秃的湘山都变成了红色。

在人世间,秦始皇已经没有对手,也没有他感兴趣的事可做,毫无快乐可言。只能去打捞周鼎、与湘妃等神仙过招,以寻求短暂的乐趣。

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

无论走到哪里,秦始皇都要刻石记功,其实更像是向天下发出挑战的英雄帖,其意是不服就来干。

汉初三杰、刘邦的谋臣张良,本是韩国贵族,韩国被始皇灭掉之后,就不甘心。在博浪沙就对秦始皇下了黑手,但运气不佳,只击中了秦始皇的副车,没有得手。

不过,也把秦始皇吓得够呛。

此后,再也无人敢于接招,秦始皇也觉得毫无生趣,于是把精力放在寻找神仙上。

卢生就对秦始皇说:“我们寻找了很久,也没有遇到神仙,恐怕是有些东西伤害了他们。君主您要时常躲避恶鬼,那么真人就来了。”

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于是,秦始皇也不再称朕,干脆自己就称作“真人”。

由此可见,秦始皇是多么渴望能一睹神仙的风采。

世上哪里有灵丹妙药,人间哪里有神仙?卢生、侯生弄不出灵丹妙药就逃跑了,始皇大怒,就焚书坑儒。徐福也不敢回来,就跑到日本去了。

秦始皇也在郁闷中,孤独地死去。

无论内心多么强大的人,一旦没有了对手,也会孤独、郁闷,这或许就是英雄惺惺相惜的原因吧。

这或许就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亦无穷”吧。

在豹眼看来,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已经强大到没人可与之相比。

扫平六国,可谓与人斗;修长城、修阿房宫,可谓与地斗;求仙访道,可谓与天斗。

都是因为精力过剩,总得有个地方发泄才是。最终不称朕而称真人,到处寻找神仙,也就是想找点事做。

对于一个征服欲超强的人,没有了对手,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孤独求败,并非说说而已,的确是一生最大的一种追求。

最佳贡献者
2

秦始皇是一个伟大而神秘的君王,他横扫六国,成为当时的霸主。

他统一度量衡、货币,兴建长城,统一中国,可以说是雄才伟略。

他一生的理想好像都已经成就,但是唯一遗憾的是,不能长生不老,也看不到江山永固。

他完成了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理想,希望秦国从自己开始,千秋万代

秦始皇的第一个理想统一中国,这也是秦国几代君王的理想,在他手上终于成为了现实,总说理想会照进现实,秦始皇把理想的微末之光,变成了阳光普照。

第一个理想,应该就是秦国能从自己开始,实现千秋万代。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实现了“菜刀管理制度”,每五个人共用一把菜刀。商鞅还发明了“秦简”,这相当于最早的身份证,出门在外,不带“秦简”一律视为犯罪分子,投进监狱。

商鞅剧照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这就是秦始皇的理想,延续国祚到千秋万代,可是历史的发展,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变,秦始皇死后,天下大乱,各地豪强纷纷揭竿而起。

他最大的理想,应该是长生不老,然后看到大秦帝国继续强盛

秦始皇晚年时,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道,用大量金钱,派徐福东渡扶桑去寻求仙药。

可是徐福并没有求来仙药,而是逍遥到了海外。而秦始皇也没有等到那一天,于公元前210年9月10日死在巡游途中,享年49岁。

而他梦想的千秋万代,永续国祚,也于秦二世手中毁灭。

历史总会不停的向前走,哪里有什么永垂不朽,千秋万代。

3

秦始皇最大的理想是在晚年的时候,想长生不老,因此派御医徐福去寻找仙药。因迷恋奇药和仙人,他甚至都想做真人了,还对外宣称说,"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称‘’了。”

为了能长生不老,秦始皇就派徐福出海寻找神丹妙药。谁知,徐福在一个岛上发现了世外桃源之后,就回国欺骗了秦始皇,他是这么说的,说他在海中发现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或许就是日本),因大鲨鱼阻挠,未能取得仙药。

徐福的一番话,使秦始皇深信不疑,于是便派人去射杀大鱼,以便徐福一行人等能够顺利取到神仙药。

徐福出海之前,秦始皇配给他三千童男童女,以及当时社会的各类精英人物,并预备下三年的粮食、衣履、药品和耕田用的耕具。还雇佣了大批人马送徐福一行浩浩荡荡出了海。

自徐福出海以后,秦始皇就日夜盼望着徐福能够早日找到长生不老药回来,可是,徐福这一走,就再也没有过音信。

有人说徐福在海上遇见大风浪,大风把出海的人都吹到海里淹死了。也有说徐福是到了某座海岛定居下来了,民间的传说是到日本去了,也有人认为,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有着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或许因为他在政治上的权利无边,一手遮天,以为上苍也会助他长生不老,但是世上哪有长生不老之人。

4

秦始皇的理想,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彻底完成,耗费百年才完成大一统

秦始皇,作为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一统六国,北驱匈奴取河套之地,南伐百越扩地百万平方公里,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历史上都说秦始皇是死于寻求长生不老药,对于秦始皇的执政,评价为“苛政虐民,扼杀民智”;但是谁能明白秦始皇真正的内心,秦始皇的最终目标,只不过是想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不再像战国时期那般,互相征伐。

但是秦始皇的雄心壮志,当时的人们不懂,后世的人们又过于苛责;如果非要说秦始皇的缺点,可能就是太过于急切了一点,数千年的分封制已经深入人心,又岂是短短十余年时间就能改变的?

秦始皇的目标,在短短的秦朝并没有完成,在秦末时期,整个华夏随时可能又重回当初战国诸侯并列的时代,所幸是一个如今看起来是“地痞无赖”的刘邦夺得了天下。

虽然看起来,刘邦和秦始皇是两个截然不同类型的人,但刘邦却是秦始皇理想最完美的继承人,刘邦性格上虽然是个“小人”,但是刘邦的内心,却一直视秦始皇为毕生的偶像,也是天下寥寥真正懂得秦始皇抱负的男人。

一句“大丈夫当如是也”,充分展示了刘邦这个“秦始皇迷”的内心。尤其是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也面对了秦始皇当初所面临的困境,但是刘邦终究不是秦始皇那个硬派男人,做事懂得委婉,加上在秦末长期的战争中,山东六国贵族已经消失殆尽。

所以刘邦面临的困难比起秦始皇小得太多,虽然刘邦也分封了许多诸侯王,但是随着国家稳定后,刘邦又陆续消灭了这些诸侯王,如今很多人都在为韩信抱屈,为此辱骂刘邦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但是如果刘邦乘着他还在世能压制天下的时候,消灭这些异姓诸侯王,后世再想做就难了,这样会有什么后果?这也是后世开国皇帝都要例行的剪除开国元勋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有的血腥,有的比较温和,但目的都是一样。

但是刘邦想彻底融合民心,也深感无力,他也想学习秦始皇,发动一场对外的战争,用来激励民心的认同感,但是在北伐匈奴的时候,却差点把命都丢了,“白马之围”是刘邦一生中最大的耻辱。

在之后的西汉统治者,面对匈奴的强势,只得选择屈辱的和亲政策,送出了无数刘氏宗族女子,以换取苟且的和平;之后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也是潜心选择发展国力,并彻底消灭诸侯势力,包括刘氏诸侯王。

直到汉武帝刘彻时期,国富力强,也或许,汉武帝刘彻才是秦始皇理想的真正实现者,手握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千古难出的绝世名将,通过几近让汉王朝彻底崩溃的多次战争,终于彻底打败了压在华夏北方数百年的匈奴。

虽然后世对汉武帝的评价有很多都带着“穷兵黩武”的标签,但是汉民族,却是通过对匈奴的伟大胜利中,建立了民族的认同感和一致性,也只有在此时此刻,屹立在东方的大帝国才是真正大一统的王朝。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如今的人说出来是那么的轻巧,但这却是古代先烈,用赌上了国运才实现的,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无名的白骨和鲜血,现在已不得而知;有空的话,建议大家可以看看“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从尘封的历史中,寻找如今华夏再次崛起的血性

秦始皇是有野心有伟大抱负的人,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


5

秦始皇是实现统一中央集权的中華第一帝王,号称千古一帝。秦国奉“法家思想”为尊,以魏国商鞅为国师,“奋六世之余烈”,从而最终实现西秦东进统一六国完成中原统一的夙愿,从而“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完成开疆拓土为文化的输入和政治统治缔造了根基。

秦王朝虽然是短短十五年二世而亡,在历史长剧中短暂而辉煌的一瞬,却影响深远,它是中国英文的源起,“CHINA”的构词和发音来自秦“QIN”的发音,像万里长城、咸阳道直道、秦始皇陵、西安兵马俑等都是秦朝的标志性劳动智慧结晶,也是秦朝的典型文化品牌。秦朝的文化统治是最高明的统治模式,意义深远的徐福东渡就是代表。

6

个人认为秦始皇最大的愿望还是长生不老吧!

公元前220年,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他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所以自称始皇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了货币和文字,为了抵御匈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了世界伟大奇迹之一——万里长城!

大秦帝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强盛。按照现在的话来说,他有点飘了,毕竟他有飘的资本。秦始皇在十年内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主要有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有一批运筹帷幄、勇冠三军的善战之将。如果当时他有世界地图,他能让全世界都讲陕西话!他希望依靠强大的武力威镇天下,以使江山永固,帝位恒传。

但是人总躲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时他寄希望于长生不老,通过求得灵丹妙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使得自己打下的江山基业长青,遂派徐福率五千童男女去东海寻仙丹。结果可以想象,仙丹肯定求不得。随后命令工匠在骊山建造自己的地下王国,希望自己死后也能化成龙魄,保大秦江山永世不衰!所以地下王国之雄伟壮观实属罕见!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大家一起讨论,谢谢!




7

秦始皇最大的理想,有的人说是独孤求败,有的人说是长生不老,那是作为帝皇的理想。秦始皇说到底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生老病死,我觉得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求得内心的安宁

从出生到死亡,可以看到秦始皇始终强烈的不安全感,无法信任其他人,无法从正常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情感慰籍,所以他才要到处寻仙访药,以求得内心的安宁。

  • 一、出生邯郸、危险的童年环境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是出生在邯郸,那是赵国的都城。他的父亲庄襄王不受重视,作为质子留在赵国,当时赵国和秦国长期爆发战争,庄襄王在赵国的生活起居供应经常出现断供,生活极其窘迫。

直到遇到了商人吕不韦,吕不韦是个有钱人,不仅送金送银,还送老婆。就这样,庄襄王和吕不韦送的赵姬结婚生子,生下了秦始皇。

吕不韦可以解决他们一家的物质问题,却没法解决他们的精神问题。可以设想,秦始皇从出生到离开赵国这一段时间,都是在担心受怕中度过的。

出生的时候秦始皇就面临一个身份的尴尬,“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出生在赵国的秦国质子的儿子,不仅周围的人都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他,相信他的父亲母亲在他小时候都会反复告诫他要小心谨慎,不要乱说话不要做出格的事。

即便是这样,他也险遭杀身之祸,秦国攻打邯郸,赵孝成王还打算杀死他们一家。结果他们的一家之主庄襄王先逃跑,逃回秦国了,留下秦始皇和赵姬在邯郸。

虽然后来庄襄王在秦国立足后,赵国主动把母子俩送回秦国。但在那不满四岁的儿童秦始皇的心里,父亲已经不能信任了。

没人知道秦始皇在邯郸经历了什么,但相信在他记忆里,这段日子一定是很不愉快的,积累了很多怨恨。后来秦始皇攻占了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我想,十岁前的秦始皇,他的最大理想,也许就是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自由自在地玩耍,无拘无束地娱乐,不用为了突如其来的杀戮而担心受怕。

  • 二、少年即位,破碎的家庭信任。

秦始皇即位的时候还只有十三岁,放在现在,也就是一个刚上初一的孩子。

他即位时,秦国的底子已经很好。但比他童年时更悲催的是,秦始皇要面对的,不仅要面对战国之间的勾心斗角,还要面对混乱的宫廷关系。

也许在刚回秦国时,秦始皇最信任的莫过于吕不韦了,正是吕不韦的帮助,让他度过了在赵国最艰难的儿童岁月。但这种信任,在不到十年里碎得淋漓尽致。

先是传出了吕不韦和母亲赵姬私通的传闻,然后又是传来嫪毐和母亲赵姬淫乱的消息,嫪毐在秦始皇眼里不过是一个小丑,但吕不韦和母亲赵姬,却是他幼年时的感情寄托。

不知道当二十岁的秦始皇发动“蕲年宫之变”之变时,与母亲赵姬和吕不韦决裂时,是什么感觉。但是,在秦始皇坚硬残酷的暴虐姿态下,背后也许是一颗支离破碎的心,最亲近的人也无法信任。

丧失了亲人的信任,秦始皇也想有二三个亲密的好友,可是作为年少时已是帝王的他,已经没人敢把他当亲密朋友了。

秦王见尉缭亢礼,衣服饮食与缭同。

秦王也许只是像接近尉缭子,可仅仅是这样,尉缭子都怕了,评价“秦王居约易出人下,得志易轻食人。”然后就跑了。

秦始皇不知道是该哭笑不得,还是该哭笑不得,也许只是想和尉缭子交和朋友,却被人这样评价。不管怎样,二十岁前就完全失去对父母信任的他,也没有机会交到纯粹的好朋友,心里必然是孤独的。

也许二十岁前的秦始皇,最大的理想,就是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和几个知心好友聊聊天,撸撸串,和母亲正常地唠唠家常,尽享天伦,不用顾及君臣之分,不用担心尔虞我诈。

  • 三、一统天下,不安的心理投射。

一统天下,纵横四海,秦始皇事业是成功的。但没有亲人的情感和朋友的慰籍,秦始皇对身边的人和事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总觉得有人要害他。

在他初统天下发布的谕令里,他之所以灭六国,是因为诸侯倍约,背盟,不讲信用,不能信任。

不仅对人不能信任,对神他也是心怀警惕。过河过不了,就以为是湘神跟他作对,让人把树全部砍了。

现代心理学家分析,有暴力倾向的人,暴力的实质是内心的脆弱。每次暴虐行为的背后,都是强烈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为什么他一统天下后,要派人到处访仙寻药,正常人对死亡都有恐惧,但其实细想之下,长生不老是很可怕的,看着身边的至亲至爱的人一个个离开这个世界,但自己却一直孤独地在这个世界上。

可能对与秦始皇来说,寄望长生不老的背后,是一份没有亲人亲友的孤独。他一统天下后的理想,也许是想通过永续的生命,求得内心的安宁,找回在童年和少年时就已经丢失不见的至亲情感

  • 小结

南宋皇帝刘淮,曾发出愿生生世世勿生在帝王家的感慨。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登高望远,权倾一时,生杀予夺,就已经是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了。但对于开创了不世基业的秦始皇来说,他所缺失的,也许反而是正常家庭里的温暖和信任,也许反而是童年少年时期丢失的内心安宁和平静。

8

1长生不老。2建立万世基业。




9

秦始皇最大的理想是在晚年的时候,想长生不老,因此派御医徐福去寻找仙药。因迷恋奇药和仙人,他甚至都想做真人了,还对外宣称说,"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称‘’了。”

公元前220年,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

他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所以自称始皇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了货币和文字,为了抵御匈奴,修建了万里长城!

他寄希望于长生不老,通过求得灵丹妙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使得自己打下的江山基业长青,遂派徐福率三千童男女去东海寻找仙丹。结果可以想象,仙丹肯定求不得。随后命令工匠在骊山建造自己的地下王国。

10

秦始皇嬴政,最大的功绩无疑是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而对于他最大的理想,只实现了三分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

嬴政还没统一六国之前,少年的他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可以说这个想法十分伟大。但是在当时的局势,秦国的战力并不是十分强大,经过一系列的举措,他终究实现了六国的统一,这真是一个奇迹!

所有的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但没有一位皇帝真正实现这一个愿望,因为封建王朝最终走向灭亡,可惜秦二代王朝就灭亡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