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胤禛(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胤禵是康熙的第十四子,二人还有个共同的母亲——德妃。换言之,雍正和胤禵是亲兄弟,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九子夺嫡"事件中,亲兄弟关系不好,老十四和同父异母八阿哥却打的火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四爷雍正)

其实这从他们平常言谈举止和做事风格就可以看出端倪。也应了那句话:"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还有就是"道不同不以为谋"的道理。

我觉得老十四和他的四哥雍正脾气秉性不和,倒是和八阿哥气味相投,也可能觉得他四哥雍正阴险狡猾吧。

据说八阿哥胤禩从小聪慧,这和老十四差不多,八阿哥长大后才华横溢,为人彬彬有礼,并且随和没有趾高气扬的做派,这在诸皇子中是难能可贵的,因此也得到了朝中大臣的拥护,老十四最早追随八阿哥,也是被其人格魅力吸引,老十四其实就是一个任性而为的小少爷,在政治上没有野心,跟着八阿哥充其量也不过是个粉丝罢了,没有什么计谋为老八出主意。唯一有的也不过是"忠心无二"的决心。
(老十四胤禵)

这从他维护八阿哥的利益可以看出来,他为了八阿哥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当八阿哥和原太子争夺皇位的时候,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时,胤禵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

胤禵为了保护八阿哥不惜杵逆龙鳞,惹的康熙帝震怒,“出所佩刀欲诛胤禵,."多亏皇五子胤祺跪向老爸求情,这才死罪免过,打了老十四三十大板。可见老十四和八阿哥感情深厚。

在九子夺嫡中,老十四的哥哥雍正刚开始是中立者,哪一派也不参与,实际是暗里用力,这也是他最后突然夺位成功的原因。

有道是,"咬人的狗不叫,"雍正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狗,老十四最看不上四哥的阴险,雍正同样看不上唧唧歪歪,整天嘻嘻哈哈的小弟。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胤禵是最小的儿子,平常康熙放纵惯了,按说汉朝帝王都是爱长子,也许长子不成器,让康熙伤透了心。

当老八争皇位失败后,康熙转而喜欢老十四,老八心想,我俩是铁哥们,谁做皇帝也一样,老八反过来极力拥护老十四为接班人,此时康熙也有意培养老十四,让他统兵出征西藏,然而,就在老十四平叛成功后,老爸康熙突然去世了,是四哥雍正在朝很快夺位,于是命人收了老十四的兵权。从这件事来看,雍正视老十四和老八为眼中钉肉中刺,视为他夺权路上的绊脚石。

(八阿哥胤禩)

老十四回京后,见到四哥也不行君臣之礼,这让雍正当着满朝文武脸上无光,当时的侍卫连锡拉着他下跪,他大骂连锡是狗奴才,还让四哥评理,说,"若我有不是处,求皇上将我处分;若我无不是处,求皇上即将拉锡正法,以正国体。"

老十四也太天真了,雍正害怕的就是这些和他争位子的人,不杀他和老八实际就是对他们开恩了,雍正心中暗笑,我咋有这么蠢的弟弟啊?

还没等雍正表态,老八打圆场了。说,你还是跪拜皇帝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是认了吧。于是老十四扑通就跪下了。可见老十四和他八阿哥就是够铁的。估计四哥心里酸溜溜的吧。

综上所述,亲兄弟老十四和老四脾气秉性不和,造成了关系不好,相反,老十四和老八相互欣赏,彼此相互帮助和尊敬,造成老十四和老八走的很近。

(康熙)

【我是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点赞和留言评论】

最佳贡献者
2

有个词叫血浓于水,但对胤禛和胤禵这两个亲兄弟而言,貌似并不适用,从小到大没有亲情的培养过程,也没有真正的利益纠葛,真正发生大事件还是疑似夺位,这哥俩的关系能好?不能够。

由顺治二次登基到康熙年间,满八旗开枝散叶,人数也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所以他俩的母亲乌雅氏,虽然是满洲正黄旗,但是仅凭这样的身份就想提高身价,那是万万不能的,13岁入宫算是白板一块,生下胤禛后才赐嫔位,但也没有资格抚养亲子,不得不说,这对人母来说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折磨,毕竟是自己第一个孩子,只能看着胤禛交由她人抚养。

无论是何原因造成胤禛的离开,从母性上来说,毕竟乌雅氏亏欠了胤禛母爱,但尤其到了胤禛即位后,德妃的表现好像对这个儿子极其不待见,德妃也没留下心路笔记什么的,我们只能猜测,正是因为失子之痛,让乌雅氏更加想要一个孩子,自己独立抚养,也是心想事成,时隔两年,她的第二个儿子胤祚出生,可惜5年后,胤祚夭折,德妃再次陷入失子之痛。

盼来盼去,年复一年,生出来女儿三个,最终才生下了胤禵,那个时候乌雅氏已经一路由白板升到了嫔,又由嫔晋升到妃,她具备独立抚养自己骨肉的权利,亲手带大的胤禵,能不把自己所有的母爱,所有的感情都毫无保留的倾注给他么,所以同是儿子,也就有了远近亲疏,这也不算奇怪,不过乌雅氏也确实有点问题,仅此而已。

铺垫过后,我们知道,胤禛并非乌雅氏带大,他是由佟佳氏抚养成人的,做为康熙的第三任皇后,身份贵重,大名鼎鼎的“隆科多舅舅”就是佟佳氏的弟弟,以这后台来看,胤禛自小也是多占便宜少吃亏的主儿,直至成人,也就他敢抢胤礽的“走私”生意。

再看这边的胤禵,貌似得到了母亲的更多关怀,但是出身问题始终萦绕,挥之不去,这让胤禵对胤禩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出身同样不高,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拼出一份前程、一条坦途,但是皇位之争哪来的什么坦途,试想,如果仅仅是结党老四的话,胤禵用得着玩命么?

正在康熙帝斥责胤禩的不良居心的时候,胤禵竟然在康熙气头上力挺胤禩,如果不是老五,胤禵怕是会被康熙真的一剑捅死,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必定夹杂着一些个人感情因素,而并非全是政治企图,回过头来看出身,再看后期胤?等人对老十四的支持,不难发现,虽然各怀鬼胎,这里面多多少少也有抱团取暖的悲怆调调,同是表面亲近,实际不受待见的人,一到事儿上,立马看出皇帝老爹对这些儿子的亲疏了。这是夺嫡上半场的背景。

总结来说,胤禛和胤禵关系真不咋地,其中原因之一,胤禛和胤祥的脾气对路,胤祥的感恩心忒强,搞得胤禛都被感动了,他俩无与伦比的好,年龄相差也并不很大,算是一起长起来的,胤禛对胤祥的人品、秉性都是非常看重的。

胤禵这方面,见不到面是不可能,但是成长环境会有不小的差别,说白了,也玩不到一块去,胤禛的脸也是硬了些,没办法,天生就这脾气秉性,不明就里的人看到,只能是觉得他不好相处,甚至有点装,能和老四玩到一块儿的,也就胤祥。

以胤禛的隐忍性子,他不会把本心露给别人,落人口实,他就一直默默的看着,气着,当亲王那阵子,潜邸不是没人,很多人都劝胤禛筹谋一下,但无一例外的都被痛斥一番,包括年羹尧,对他的口气同样很不客气,可见胤禛的翻脸速度。

而此时,因为上次的充斥胤禩事件,康熙帝消气后,一是觉得太过冲动,影响了本来不错的父子关系,胤禵恐怕会真以为他这个当爹的会剁了他,二是觉得胤禵护亲情,懂感情,仁义厚道。比如胤褆这位嫡长子,看到胤礽倒大霉恨不得抄家伙就上,剁了胤礽,有点当初莽古尔泰弑母的风格,这种人谁都无法容忍的,反观胤禵呢,还不错,懂的兄弟亲情,知道回护兄长。

康熙帝是否不合时宜的错发了误导信号呢?玄烨到死也没说,我们只能看他的做为,他的做为是让人充满美妙遐想的,尤其是胤禵,包括四爷党也频频示好,好像九子夺嫡的迷雾即将散去,一切终将露出端倪。

西北边陲大乱,策妄阿拉布坦的胸膛藏着一颗并不怎么安分的心,声东击西之下,竟然想染指西藏,谁的身体谁知道,康熙帝当然明白自己不再年轻了,亲征这类事可能会真的要了自己的命,尤其是让胤礽这个逆子气出了心悸的毛病以后,自感身体大不如前,所以决定让胤禵“代父”出征,一是康熙帝有心无力去不了,二是虽然去不了但这事太过重大,所以无论是在出征造势上,还是仪式规格上,都有超出,然而这就更令胤禵浮想联翩,想象空间巨大!

是我们这些现代人理解错了么?我只知道,胤禵班师回朝已经有人跪迎于他了,一时间成为角逐场上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所有人都知道,康熙帝不知道?仅以当时的态势考虑,只有两个可能:

①利用胤禵施障眼法,让胤禵吸引火力和注意力,变相保护胤禛。

②真的有心,但也真的没有想好是否传位十四。

美女作伴之下,在军中饮酒,可能也是让康熙帝看清了胤禵的不堪重用吧,至于为什么打了胜仗,那是康熙帝运筹帷幄,他才是真正的遥控掌军人,现在看来,无论是送行的隆重,还是所谓的大将军王头衔,也不过是把胤禵当做支起军心的幌子罢了。

就在胤禵头顶着大将军王的耀眼光环而意气风发的时候,雍正已经继位成功,回到京师的胤禵一时适应不了这角色的变换,在拜祭康熙的时候,不肯向雍正帝下跪,有侍卫来拉,他还将了雍正一军,要么侍卫死,要么处分我,而已经接受现实的胤禩则让胤禵下跪,胤禵虽然听劝,但是下跪后,心内犹自愤愤不平,一声不吭,丝毫不具臣子之礼,这是显而易见的。

不单要接受雍正帝继位的结果,还要接受自己被改名字的现实,允禵心中的憋闷可想而知,几经沉浮之后,最终允禵被革去爵位,囚于景山寿皇殿,直到乾隆帝登基,允禵才被释放,封奉恩辅国公,十年后封贝勒,转年晋升为君王,授正黄旗都统,又七年过完跌宕起伏的一生,谥号“勤”。

雍正帝和允禵的一生,早期并无什么交集,维系兄弟关系的也仅仅就是血脉而已,相互之间,谁都看不惯谁,胤禛爱胤祥,胤禵爱胤禩,只不过后来自己有了“基本面”,允禵才开始活动心思筹谋得继大统,正处于人生巅峰洋洋得意,不料一朝跌入谷底,要向关系最不好的,最不起眼也最不可能得继的兄长叩首称臣,继而怠慢获罪。

雍正好歹还念着同母的这份香火情,没有直接下死手,一应待遇虽然想都不要想,但是能活到乾隆二十年肯定不会仅仅是因为允禵体格好,雍正没有真正苛待他才是真的,没办法,没有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即便是同母所出又如何呢,他俩属于互相“伤害”,相互不亲,不及一起长大的兄弟。

而即便他们这对亲兄弟没有分开,并且在同样环境一同长大,兄弟情深,关系好到无以复加,又如何呢?遇到皇位之争,哪里会有什么亲情,最终还不是你死我活的结局。

3

问题,主要出在一个女人身上。

这个女人不是马尔泰若曦,而是德妃乌雅氏。

乌雅氏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祯的生身母亲,也是康熙众多女人中的生育冠军,是甄嬛式的宫斗大师。

1,乌雅氏出身特殊。

雍正就自称母后是出身于“本朝旧族,创世名家”。 实际上,乌雅氏的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为内务府包衣。雍正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包衣奴才的后人,因此改掉了这部分历史。

2,乌雅氏生雍正,佟佳氏养雍正。

康熙十六年,康熙册封后宫,一口气封了八个主位(一个贵妃,七个嫔),乌雅氏没有入围,微分卑微。

康熙十七年,雍正出身,未满月就报给了贵妃佟佳氏。也就是说,乌雅氏几乎没有抚养过雍正。雍正自己也说:“生恩不及养恩大。”在雍正的心中,六宫之首的养母佟佳氏才是自己的母亲。

也许,雍正曾经鄙视生母的出身卑微,导致与生母乌雅氏,弟弟胤祯关系十分紧张。在乌雅氏眼中,只有胤祯才是自己的儿子,而胤禛是自己儿子的政敌。

3, 胤祯失去皇位继承权,连名字都丢了。

九子夺嫡过程中,乌雅氏毫无疑问是支持儿子胤祯,胤禛的意外获胜,让让他彻底绝望了。

在乌雅氏眼中,胤禛不仅抢走了胤祯的皇位,还给胤祯改名为允禵,还使他们母子再不能相见,心中怨毒可想而知。

因此,乌雅氏连太后都不想当了!

4,乌雅氏拒绝太后位,使雍正继位合法性存疑。

《清世宗实录》中记,乌雅氏听说雍正即位,异常冷淡地说了一句:“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清世宗实录》记载有乌雅氏对太后之位的推托:“皇帝继承大统,当然要接受群臣的朝拜和祝福。但来向我行礼,实在没有必要,也跟我毫无关系。况且先帝刚刚驾崩,我不穿丧服而穿朝服来接受新皇帝行礼,实在心中不安,所以,向我行礼的事儿,拉倒吧。”

乌雅氏当了皇太后,却没有在慈宁宫或宁寿宫居住,一直住在当妃子时所住的东六宫之一的永和宫,直到病死。

5,如此母子,如此兄弟,令人唏嘘。

雍正还有一个“舅舅”,就是隆科多。隆科多和年羹尧一起把雍正扶上帝位,正是因为隆科多是雍正养母贵妃佟佳氏的弟弟。

乌雅氏恨佟佳氏,也恨隆科多,更恨雍正。母子关系处到这一步,也是没谁了!

允禵是雍正皇位的潜在威胁,在雍正一朝永无出头之日,也是可悲。

帝王之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兄弟真情,如果存在皇位竞争,更不用考虑是不是同母所生了。

历史上同母所生但势不两立的兄弟也不是只有这两位。曹丕和曹植都同母兄弟,斗得不可开交,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是同母兄弟,你死我活,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李泰也是同母,照样斗。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丹水秋风!

4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中,胤禛和胤禵为同母所生,比起另外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算是至亲骨肉。但是不要忘了,即便在平民百姓家中,兄弟反目的情况也绝非稀奇,而身在帝王世家,又怎会都是一番和气呢?胤禛与胤禵关系不好,甚至在胤禛继位后,还将自己的亲兄弟圈进起来,无外乎是为了利益和权力罢了。

(爱新觉罗·胤禵)

由于康熙早年所立太子胤礽失宠,曾先后两次被立、两次被废,因而使得其余几位成年的皇子都垂涎于皇位,进而展开了激烈角逐,史称九子夺嫡。早在年幼时,皇四子胤禛与皇十三子胤祥关系就非常亲密,并经常陪同康熙出行。而在九子夺嫡过程中,胤禛与胤祥也可算作统一战线上的合作伙伴。

(爱新觉罗·胤祥)

那么,为何胤禛与自己的亲兄弟胤禵反而并不融洽呢?这还要从两人的成长经历说起。胤禛和胤禵虽同为一母所生,但却并没有一同长大。二人相差十岁,并且年长的胤禛是被佟贵妃收养,年幼的胤禵随生母长大,兄弟两人幼年时缺少感情基础。

在康熙朝,受佟贵妃收养的皇子不在少数,胤禛只是其中之一。康熙下旨命佟贵妃收养、教导皇子,是因为佟贵妃仅曾育有一女,且不幸夭折,加之康熙对佟贵妃比较宠幸,所以从众皇子中择优交由佟贵妃抚养教育。而佟贵妃死后,也被康熙追封为皇后。

(佟贵妃)

当然了,没能从小一起长大,也不代表就非得感情不和,但这总能算作一个重要原因吧!而更为重要的是,皇十四子胤禵,也是胤禛夺取皇位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两人自然不会有太深的感情,甚至还在日后彻底反目。胤禛登基后,将胤禵派去守皇陵,又于雍正四年(公元1725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继位,才将其释放,使之重获自由。

5

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两个人都是“九子夺嫡”的主角,而且还不在同一个夺嫡阵营,关系肯定好不到哪去。夺嫡大战的前期十四阿哥处处与老四作对,后来随着参与夺嫡的各位皇子一个个出局,夺嫡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最有希望被康熙立为储君的就剩老四和老十四两人了。所以,两人最后可谓是针锋相对!

他们俩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是在参与夺嫡的过程中,却是始终处在两个阵营中。老十四一开始就被老八胤禩他们拉拢起来,成为“八爷党”的一员,而老四最初是站在太子这边的,太子未被废时,处处维护太子。此时两人的政治立场就已经背道而驰了,一个专门拆太子的台,一个用心辅佐太子。

等到太子两度被废,彻底与皇位无缘之后,其他皇子的机会就来了,原则上作为康熙的儿子,参与夺嫡皇子们都是有可能成为新的太子储君,但是老大、老三、老八等人先后都因为种种原因要么自己退出,要么被康熙直接排除在储君人选之外,剩下的皇子之中,最被看好的也就省老四和老十四两人了。而且,最后两人均被康熙委以重任,老四晋封亲王,在内协助处理朝务;老十四被封为大将军王,在外领兵打仗。

这样的安排,除了康熙自己,其他人根本就看不出来谁会成为新的太子人选,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以为自己会成为储君,相互谁也不服谁,处处针锋相对。以至于最后在雍正大位已定的情况下,其他党派阵营的人都已对雍正俯首称臣,老十四胤禵仍然对雍正继承大统心怀不满。

所以,无情最是帝王家,在皇位的巨大诱惑面前,哪怕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也不会顾及血浓于水的亲情!

6

雍正两兄弟的感情不好,得从他们的母亲德妃乌雅氏说起。

彼时,雍正刚一出生,就被送给当时的皇后佟佳氏抚养了,因为那个时候德妃还不是一宫主位,没有权力养育自己的儿子,而皇后那会儿恰巧也没儿子。

自己生的孩子却没有抚养权,也算清朝皇宫一个特殊的地方,大部分朝代都是母以子贵,但清朝有点儿子以母贵,母亲地位不够高,就没有权利抚养自己的孩子。

可以想见,德妃起先对于不能抚养自己的孩子是满怀怨恨的,而雍正自己的地位也很微妙,他归皇后抚养又不是皇后的亲子,想来对德妃有亲近的想法,但并不敢有亲近的举动,怕自己的立场让养母伤心,但对于这一点德妃并不体谅,相反把怨恨的情绪也发泄到雍正身上。

后来,皇后佟佳氏去世了,雍正也长大了,他与德妃母子间长久的隔阂,已经很难消除了,而且德妃自雍正之后,又夭折了一个儿子,后来又连续生了好几个女儿,在古代,无论民间还是皇宫,没有自己的儿子地位是不稳的,直到生了皇十四阿哥胤禵,德妃才有了底气。

本来德妃对雍正就没有养育之恩,加上自己又生了儿子,这时她的地位上升,完全可以自己抚养儿子,对于十四阿哥,德妃倾注了全部的爱意,本来对雍正稀薄的爱意,更是所剩无几了。

雍正是渴望母爱的,看着母亲全情投入地爱着自己的弟弟,却忽视了他,怎么可能不失落,不产生怨恨的情绪呢?

而且,他与十四阿哥的年龄相差很大,又没有在一起生活的感情基础,他与十四阿哥的关系还不如十三阿哥,这两人才是一起长大的兄弟。

后来随着十四阿哥长大,也加入九龙夺嫡中,两兄弟又成了皇位的竞争对手,皇权的斗争从来都是血淋淋的,在这个过程中德妃并没有起到调和的作用,相反一直在帮着十四阿哥争权,这样的母亲和弟弟,对于雍正来说都是伤害,所以雍正后来会软禁十四阿哥,已经算是念着一母同胞手下留情了。

这世上爱和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不是吗?

7

大家知道,清朝的康熙皇帝一生为政宽仁,为开创“康乾盛世”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但是他毕竟还是有所疏忽的,那就是在康熙晚年,九个儿子为了争夺未来的皇位继承权,展开了名为“九子夺嫡”的政治斗争,在这场斗争之中,最有希望成为皇帝的就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了,而实际上,两位皇子都是同母兄弟,为何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之中,两者却反目成仇,从此水火不容呢?

这就要从康熙晚年严峻的斗争形势说起了。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之中,康熙皇帝两次废掉太子胤礽,并且圈禁了大阿哥胤禔,毫无疑问,康熙皇帝是在向皇子们发出警告,谁敢在生前动自己的权力一根汗毛,那么他就不得善终!在如此强大的政治压力面前,老三、老八等人都被迫退出了皇储之争,只剩下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了。

而十四阿哥胤禵个性爽直,重情重义,他从小和为人谦和的皇八子胤禩惺惺相惜,因此在皇位竞争之中两人结为同盟,成为了四阿哥登基的最大阻碍。康熙五十七年,胤禵更是被康熙皇帝派往西藏评定叛乱,手握数十万大军,并且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因此一时之间,两人之间的皇位竞争陷入了白热化阶段。

但是胤禵却也有一个致命的不利因素,那就是他长期远征在外,在京城之中的那一帮人又不受康熙皇帝的宠幸,因此康熙皇帝去世之后,他就丧失了继承皇位的机会。康熙皇帝去世之后的第二天,登基为帝的雍正皇帝就立刻镇压了京城之中的反抗势力,并且派人立刻收缴所有康熙皇帝和十四阿哥胤禵相互来往的奏折和密信,很显然,雍正皇帝是要彻底抹除十四阿哥能够即位的蛛丝马迹。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的十四阿哥自然十分悲愤,他被雍正皇帝押回京城的时候,见到雍正皇帝都不下跪,很显然他在心里是不服气自己的哥哥当皇帝的。后来,雍正皇帝将他的弟弟胤禵囚禁了十余年,直到乾隆皇帝即位之后,他才被释放出宫,但是他人生之中最宝贵的十年都在皇室的囚禁之中度过了,就算想要有所作为,如今的局势却早已经物是人非了。于是,他只能在乾隆皇帝的照顾之下浑浑噩噩生活了数十年年,最后在乾隆二十年凄然离世。

8

亲生兄弟分二种。

一种是同一个母亲,但不是同一个父亲。或者是同一个父亲,但不是同一个母亲,如胤禛和胤禟,胤禩,胤祥,胤祺都是这样的兄弟。

另一种是同一个父母亲。如胤禛和胤禵(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都是康熙和德妃乌雅氏所生,如胤禟和胤祺(九阿哥和五阿哥),都是康熙和宜妃郭络罗氏所生。

在帝王家,所谓的“天家没有父子之情,也没有兄弟之情。”讲得是太对了,为了争夺帝位和江山,夫妻,父子,兄弟情分只是遮众人耳目的,背后却是充斥是无数的罪恶和血腥,甚至是撕破脸皮的当面厮杀。

因此,雍正和胤禵是亲兄弟,却是夺嫡的仇家,关系怎么可能会好呢?

9

身为亲兄弟,生在帝王家,除了因为亲情关系,还有利益关系和人性弱点。

第一,德妃偏爱小儿子。

当年德妃生下胤禛时,位份很低,康熙皇帝为了安慰刚刚失去孩子的佟佳氏,便把小胤禛养在了皇贵妃佟佳氏的膝下,所以德妃和胤禛两人之间的母子关系并不亲近,对于养在自己身边的十四子胤禵却十分喜爱,这种骨肉亲情,胤禛心里难保不会有龃龉。



第二,阵营不同。

胤禵是八爷党的人,一直和老八,老九,老十是一个阵营,但是也独立在这个阵型之外,并没有选择自己的哥哥,除了因为关系不亲近,多半还是因为意见不统一,政见不同,而且两个人也可能会因为是亲兄弟的原因才不在一起吧?即便和老八在一起,也不是全心全意支持老八,谁不想做皇帝呢?



第三,人性弱点。

在帝王家,如果没有想要做皇帝的野心,即便两个人不亲近,也可能不至于这么水火不容,最多是中立,但是一旦有了夺嫡之心,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有冲突,作为亲兄弟,关系不好,也有可能会产生一种,我坐不上皇位,你也不能做,宁愿让给别人,多少朝代的皇帝,在国家大敌当前之时,因为受到小人的挑拨,不顾外敌袭扰而杀了忠臣良将,导致国家无可用之将,最后亡国。(和老J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一个道理)



最后雍正坐上皇位,殚精竭虑的收拾康熙留下的烂摊子,充实国库,最后为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

生在皇家的人,和很多人都是不一样的,他们虽然有很多人都羡慕不来的权利和生活,但是却没有平常百姓的真情实感,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一样东西,肯定会从你的身上拿走另一样;都说自古帝王皆无情,并不是他们无情,而是他们根本就没办法有自己的感情,在皇家里面,因为利益的相争,就算是亲兄弟之间也是会有隔阂的,因为他们阻挡了各自的利益,就像是胤禛和自己的亲弟弟胤禵一样。

他们两个人可是真正的亲兄弟,同父同母所生的,但是他们之前的感情一直都不是很好,所以很多人都超级的好奇,为什么雍正和14阿哥是亲兄弟,但两个人的关系却不好?最终还成为了对头呢?其实在清朝是有一个制度的,在孩子出生之后,就会被奶妈抱走,一般是不会在生母的面前上大的,这也是后宫女子的悲哀,他们认为这样不会让皇子们被亲情所羁绊,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有自己的一番天地,所以一般的皇帝对于自己的母亲,感情都不是特别的深刻,对于她们的只有尊敬,所以雍正和胤禵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只有和自己从小在一起玩到大的胤祥和雍正的感情才好。

毕竟一个人在皇宫中生存是很不容易的,身边肯定得有一个玩伴,那时候因为胤禛和胤祥在一起长大,胤禛经常保护胤祥,所以两个人慢慢的就成为了很好的兄弟;本来胤禛和亲生弟弟胤禵的关系还没有那么的差,一直到胤禵站错了队伍,跑到了八阿哥的麾下,从那时候开始,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恶化了,想看互相厌弃,除了血缘的维持之外,其他的感情都是一概没有;况且那时候的胤禵是在德妃的羽翼下长大的,有亲生母亲的照顾,成长环境也不一样,胤禛说实话是有点嫉妒的,可德妃并不看好自己的这个儿子。

慢慢的胤禛和胤禵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差了,胤禵经常在外面打仗,很多的人情世故他根本就不懂,在胤禛的手下也是吃了不少的亏,而胤禵也就更不喜欢胤禛了,哪怕他是自己的亲哥哥,也是么有感情的,还不如八阿哥来的亲切;说实话他们两个人也算是宫廷中的一个牺牲品吧,就是因为怕他们兄弟之间做大了,皇帝才会分开母亲和孩子,但是久而久之各个皇子之间的关系也就愈发的不好,可能在皇帝看来,这是他们必须具备的性格,不能拉帮结派,但没有人想过在他们小时候,内心的想法是什么。

虽然说雍正在即位之后,没有对14阿哥做出很严重的处罚,但和13阿哥相比较,14阿哥的下场也是很悲惨的,他们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是永远也不可能缝合了,留给后人的也只有一片唏嘘之声,一路的成长陪伴自己的只有孤独。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