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连苏其实并非中国人,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魔术师,在上世纪初常年表演于英国伦敦。不过,他为了制造噱头,吸引外国人眼球,经常在表演时穿着清朝马褂,留着长辫子,装作不懂英文,聘请了一名英文翻译,让自己在表演中显得与众不同,用神秘的东方风情俘获观众的心。
程连苏的拿手好戏叫做《枪打活人》,几乎每次表演都能引来观众席的一片尖叫声,因为他能徒手抓住近距离射出的子弹。不过,他最终却惨死在了枪口下。
(程连苏旧照)
那么,程连苏为什么要死乞白咧地做一个中国人呢?他为何最终又死在了枪下呢?
程连苏原名威廉·罗宾森,1861年出生于美国,14岁时开始走上魔术表演之路,先后师从于哈里?凯勒等著名魔术师,确实也学到了一些不错的技艺。登台演出时也像模像样,给观众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不过,罗宾森一直不温不火,演出所得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和他希望的成明星赚大钱相去甚远。这时,罗宾森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名气,选择了走捷径的方式,如在艺名上下点功夫,在服饰上花点心思。有一段时间,罗宾森的名字叫做“阿赫迈德?阿里”,就是为了模仿一个著名的魔术师,同时表演他的拿手魔术。
直到后来,他知道了中国著名魔术师金陵福,被这位来自东方魔术师的神秘表演所折服,马上转变思路,以中国人自居,改名为程连苏,用东方大国的古老和神秘提升自己的名气。
为什么罗宾森会为自己取个和金陵福几乎完全一样的英文名字呢?这和金陵福太过出名有关。
(朱连魁)
金陵福原名朱连魁,1854年出生于北京。因天生口吃,人称“朱嗑吧”。残疾人出身的朱连魁难觅生计,只好从小跟随江湖卖艺人学习魔术。在封建社会,魔术也叫变戏法,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在民间博人一笑,挣点辛苦费。
不过,就是这个沉默寡言的朱连魁,居然将戏法变到了宫里,进入宫廷表演队,专门替慈禧老佛爷表演,很是讨老佛爷的欢心。他为此还收获了不少的赏赐。朱连魁为了提高名气,给自己取了一个响亮豪华的绰号——“皇家魔术师”。
离开皇宫后,朱连魁就靠着这张所向无敌的名片,组建了一支民间戏法队,在全国巡回演出。居然红遍大江南北,经常出现人山人海、一票难求的场面。
1898年,朱连魁的机会来了,他带着这支东方韵味十足的戏法班,来到美国参加万国博览会,更名为金陵福,给外国人表演。没想到,他的长辫长袍、黄色皮肤、不苟言语吊足了美国人的胃口,也带去了东方古国的神秘和风采。
几场表演下来后,朱连魁的精湛技艺就征服了美国人,他的“口吐百丈”“空竿钓鱼”“碎纸还原”等魔术让外国人如痴如醉,在全美刮起一阵中国魔术风。甚至有马戏团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和朱连魁签订表演合同。
罗宾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改头换面,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中国人”,更名为程连苏的。他为了让自己更加中国化,甚至杜撰了自己的身世,声称自己的父亲是一位传教士,母亲是广东人,13岁时父母先后过世,在孤苦伶仃之际被一位中国魔术师收养,习得一身过硬的中国传统魔术表演技法。
(朱连魁魔术表演海报)
不过,这两个人终究还是在伦敦碰面了。1905年,签约外国马戏团的朱连魁随团前往英国,在伦敦帝国剧院演出。巧合的是,程连苏的表演地点正好距离帝国剧院不足100米。
于是,朱连魁向程连苏下了魔术史上有名的战书:“如果程连苏能够变我20种戏法中的10种,或者我没办法变他任何一种戏法,我就输给他1000英镑。”两人的口水战逐渐升级,很快在当地报纸引发骂战,大有不见高低誓不罢休的气势。
双方为此约定了比赛的时间地点,伦敦市民也翘首以盼,等着看一场精彩的魔术对决。
不过,朱连魁却在比赛当日爽约了。英国舆论一致认为,获胜方是程连苏。至于朱连魁为何没有出现,当时众说纷纭,甚至有传闻说程连苏把朱连魁变消失了。
趾高气扬的程连苏继续着自己的表演,依然每场都会压轴出演拿手绝活《枪打活人》。他往往会找一个穿着义和团服装的人做助手,手握一把枪,煞有介事地找现场观众检验枪支和子弹。然后乘人不备,偷偷地将子弹藏在手里。等助手对着程连苏开枪后,他会快速做出抓子弹的动作,甚至故意倒在台上,装作被击中的状态。等到助手靠近他查看时,程连苏便会一跃而起,从手心里或口中取出子弹,给观众展示。
不过,程连苏最终还是失手了。1918年3月23日,程连苏最后一次表演《枪打活人》。由于枪械磨损过大,导致火药在真的枪膛里引爆,一颗子弹瞬间击中了他的前胸。
就这样,美国人程连苏死在了自己的成名魔术表演上。不过在临死前,他做回了真正的美国人。嘴里不断地用英语叨念着:“哦,上帝啊!这是怎么了?”
(参考资料:《近代著名魔术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