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究竟是南阳郡,还是南阳郡的郡治宛县?还是《三国志》《汉晋春秋》中记载的南阳郡邓县襄阳西二十里的隆中。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初为刘表的属吏,奉刘表之命出使汉廷传达荆州概况,出发前获知堂兄诸葛珪病逝,向刘表请求完成使命之后赴泰山照料诸葛圭的后事,获刘表准许,任务结束后赴徐州照顾诸葛圭的遗孀及子女。
入徐州之后,适逢曹操出兵徐州征伐陶谦,为躲避战祸携带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位侄女,并与往江东的诸葛瑾分散,辗转逃往庐江一带。
诸葛玄曾受袁术推荐为豫章太守,后来被朱皓取代。兴平二年(195年)诸葛玄便带着孔明及其姊弟去荆州投靠了在襄阳的刘表。后来诸葛玄死在了荆州刘表处。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带其弟妹去襄阳隆中躬耕。《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早孤,从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这里对诸葛亮如何来到荆州襄阳交代的很清楚了。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躬耕地不在今天的南阳市,而在今天的襄阳。首先要尊重离诸葛亮哪个时代最近的历史著作和历史学家的记载。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陈寿的《三国志》和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以及参考郦道元的《水经注》,还有三千年历史的《襄阳方志》。而不是元明清等后代和今天的南阳地方怎么说。
根据《水经注》汉水古时称为沔水。而樊城和襄阳在沔水南北,不属于一个行政区域。樊城自古属于邓国(小国),襄阳古代属于鄂国(大国)。大约在春秋五霸时期,楚君灭吕申邓三个小国,合并之,属于邓国管理。秦实行郡县制,因为邓申吕属于汉水之阳而设置南阳郡。这就是南阳郡的来历。由于设置南阳郡时今天的南阳市已经有名宛,并且一直都是属于邓国的地盘。后来南阳郡北扩,郡治迁到宛县。但宛县南阳郡名称并称,互不指代,是非常明确的。
隆中在东汉时期到元代之前,不属于襄阳的行政区划,而是属于樊城的地界。所以《汉晋春秋》明确记载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隆中。襄阳不属于邓县,但是邓县樊城的隆中在襄阳的西边二十里。还因为很多史书和地理书《水经注》记载襄阳城无西,也就是说,襄阳从西边出城,就没有土地了,因为西边的土地是人家邓县樊城的。到今天为止在隆中边上就是襄阳县和南漳县的分界线。
所以,197年诸葛亮的叔父去世后,诸葛亮一家只能在南阳郡邓县襄阳西二十里樊城隆中躬耕。不可能跑到当时属于袁术的地盘的宛城躬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