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名落孙山”很多人都不喜欢,尤其是高考不理想的考生。那么这个成语里面的孙山到底是什么呢?
孙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涉及到一个典故,收录在宋代范仲淹的玄孙范公偁的《过庭录》里面,原文是这样写的: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里面说到的这个孙山就是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能说会道、风趣幽默,恰逢三年一次的解试,也就是三级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由各州举行,因此也叫州试。考中的人称解名,因为只有十分之三的名额,所以又称解额,第一名叫解元,这些人以后才能再参加省试、殿试,笑到最后的那些人就会加官进爵走向锦衣玉食的仕途光宗耀祖。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草根要十年寒窗扒拉八股文的原因。孙山也是这过独木桥的千军万马中的一员,一个同乡得知他要去苏州考试,就把自己也要去考试的的儿子托付给孙山,让他们一路也相互有个照应。
解试共分三场,逐场淘汰,孙山经历了三场考试下来,要等最后的成绩榜,同乡的儿子三场都没坚持下来就被淘汰了,苏杭多美女,自己出去遛弯散心了,说好各自回去。
等到出榜那一天,孙山挤在人山人海里一列列一字字的搜寻自己的名字,终于在最后一列的最后一个名字亮瞎了他的双眼——“孙山”!于是欣喜若狂的收拾行装打道回府。
到家以后,家人得知中举了,尽管是最后一名也都很开心,只是同乡的儿子还未到家,同乡过来问他儿子的情况,这一同去的,一家欢乐一家愁,确实有点尴尬,但是孙山不愧有“滑稽之才”,他把欧阳修的《踏莎行.侯馆梅残》一词最后一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稍微一改,答案便出来了“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很明白,我孙山是解名的最后一名,令郎还在我的后面,你自己琢磨去吧!
这就是“名落孙山”的来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孙山的幽默敏捷的才思。现在名落孙山不止表示考试落榜,包括各种申请没有被录取都可以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