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兽山】观点:国内生鲜市场需求高达5万亿以上,作为民生最基本的生活物资,生鲜产品遍布在不同城市。但不同地区消费习惯、生活理念、经济水准、对新事物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不同,在现实层面就会导致很多商业模式、零售业态并不一定适合该地区,比如盒马鲜生、苏宁小店就暂时不会开在四、五线城市。
生鲜超市也是如此,并不是生鲜产品放在屋子里销售就是生鲜超市了。其在标准化、供应链、品控损控等方面都有其特性,而这些都会在利润和成本上体现,如果地区消费习惯并不在意这些,往往在四、五线城市的生鲜超市就无法生存,而消费习惯是需要时间培养的,这些只有巨头资本才能运作,这是生鲜超市进入四、五线城市的现实难点。
一、商业模式需要逐步市场下沉,四五线城市支撑生鲜超市盈利有难度
新事物新模式都会从一二线城市开始,因为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接受起来相对容易。生鲜消费主要在农贸市场和大卖场、生鲜电商以及社区菜店,生鲜超市是从大卖场细分出来的业态,最大的特点就是品质和卫生都不错,而这种体验式消费正是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趋势。
生鲜品大部分品类毛利并不高,在大卖场中因为有高毛利的百货品类拉动,生鲜品的引流价值要大于盈利价值。但细分成为生鲜超市后盈利难度就增加了,盈利取决于两点一是精细化运营,二是消费能力的支撑。精细化运营管理成本就会加大,本质上需要消费能力来消化成本,而这些四线城市来消化是有难度的。
因为消费习惯转变需要时间,很多四五线集中消费习惯还没有改变,消费者更多在农贸市场和超市购物。生鲜超市的流量获取就存在一定难度,而投入资金做引流活动恐怕得不偿失,其本质就是需求市场并不能满足生鲜超市的标准。如果没有大量资金耐得住寂寞和配得起赚钱并不容易。
二、生鲜超市需要运营体系支撑,精细化运营保证其连锁规模化
生鲜品保质期相对较短,价格还要贴近消费者,这对品质管控和供应链要求较高。和农贸市场不同,生鲜超市对进货、包装、陈列、存储和销售,以及损耗管理都要实现标准化,越是标准做得好损耗越少利润就多,本质上这就是精细化运营能力。
精细化运营需要团队来支撑,产品采购和运输、卖场销售管理、冷藏存储和损耗处理等,这些都需要有人去做、分拣和处理,看起来越细致成本越高,但这个标准化体系的成型,会提高销售额和降低损耗,从而增加利润,即使一个普通单店也需要这些能力。
生鲜产品周转的越快,产品品质也会越好,进货的价格也会越便宜,生鲜超市的竞争力也会越强。由于生鲜产品进货量越大价格和品质会更有优势,因此能够实现生鲜超市的连锁化,是发展做大最好的方式。
要做大的基础就是精细化运营能力,而规模越大也更需要运营能力。但在四五线城市,由于消费能力导致进货量有限,蔬菜水果生肉这些生鲜主力品供应链往往存在短板,还有在物流运输方面有障碍。这些对四五线城市的生鲜超市都是一种发展桎梏。
三、四五线城市开生鲜超市需要调整和降低标准
事实上,不是四五线城市不能开生鲜超市,而是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都需要时间改变与提升,这样生鲜超市的盈利能力就会受到限制,而这些在一二线城市大半年就可以回收成本,在四五线城市却需要一两年来实现,即使城市成本再低也存在太多不确定性。
生鲜超市并不是摆上专用道具,陈列上商品就可以了。因为品质和卫生的要求,门店的装修和电照、空间和平面布置都需要一定的投资,保鲜和冷藏等运营也需要一定的设备投入,销售中也需要包装耗材等,加之房租和人工成本以及盈利能力的限制,在四五线城市开生鲜超市需要做些调整。
新鲜卫生质优价廉是生鲜超市的根本,只要确保这个不变,其他的标准可以放低一些。其实就是降低投入和运营成本,但服务和体验的标准不能降低。从本质上看,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资本去抵消时间成本,又无法走出连锁化,四五线的生鲜超市需要低成本运营实现发展。
四、思考与结语
开生鲜超市不看好四五线城市,主因是市场对生鲜超市的盈利无法支撑。作为生鲜超市的投资人或者经营者,显然对不成熟的市场是有排斥的。想想沃尔玛和大润发是何时去四五线城市开店的?快客、便利蜂和罗森这些连锁便利店品牌,到现在也很少有在这些城市开店的,一切就很清楚了。
事实上,不是四五线城市不需要生鲜超市,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因此要是决定开店,既要考虑清楚前述问题和难点,也要衡量一下自身能力以及供应链和运营水准。即使投资标准降低了,这些能力也要具备,因为无论是未来的竞争还是现实的盈利,这些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灵兽山 ,多维度的商业认知,才能行稳而致远!起始于底层实操,升维于零售演进!100余家连锁品牌咨询案例!期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