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流传于四川南充的传说:八大王(张献忠)造反前和一四川人一起做生意,经常遭四川人算计,十分憎恨四川人。一次,在四川某地的荒郊野外屎胀拉屎,拉完后,顺手扯了一把野草擦屁股,谁知扯的是一把嚯(读音,)麻(一种长满小刺的植物)。张献忠大怒到:四川人欺负我,连四川的草也欺负我。从此立誓得势后要杀光四川人。
有说张献忠屠川屠剩几万老弱病残者,但又说张献忠是被四川的民团打败的,既然几万的老弱病残都能打败张献忠,那张献忠又有何能力屠川呢。明显是清庭为自己屠川不得人心而造的谣言。
不可否认的是张献忠在征战四川的时候杀了不少人,那我们来看看他杀的都是些什么人?
张献忠
为整顿吏治杀官绅。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时吸收了很多明朝的旧官吏,而这些人在明末的官场中已经养成了贪腐、逢迎的习气,张献忠努力地想要改变这些不良习气。一次,张献忠麾下大将孙可望凯旋回成都,朝中大臣“连名迎之,献忠怒其沿故朝旧习,按名棒杀二百人”,虽然用力过猛,但是也并非师出无名。
为稳定统治杀拒不投降者。在进入四川时,如前文所述,对于愿意归顺的“西朝顺民”则听其自由生活,而对于拒不投降的“山中作逆者”(指聚保山寨,意图抵抗大西军的民众)则“当剿除之”。还有一些不肯出任大西朝官职的知识分子也遭到杀害,比如潼川举人李永蓁“称病卧床”,不愿出任官职,最终被杀。南充武生陈怀西“宁作明朝武生,不为逆贼元老”,拒绝出任大西官职,被斩首示众。
明朝官员
为稳固治安杀害一些百姓。张献忠“建都”成都后,为了在兵荒马乱中稳定治安,对成都百姓实施了严格的控制,实行连坐法,“每一家犯事,左右邻人”一并受罚。百姓出城需要提前报备,一旦逾期不归,则邻居就会被斩首。不可否认的是,张献忠在成都的统治较为严酷,但是也并非毫无缘由地杀人。
张献忠出成都后对四川百姓的屠杀
张献忠在入川之初并没有大肆屠杀,但是一年后情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江南的弘光政权被清军消灭,此后清军着力解决四川的大西政权,在清军的压力下,张献忠在四川的统治发生动荡,使得张献忠萌生了离开四川的想法。丞相汪兆麟的建言让张献忠产生了屠杀四川的想法。
1645年形势图
根据《纪事略》记载,张献忠在成都的屠杀导致“其膏锋刃者,男妇不下四五百万”,当然,这里所记载的数字又是有很大水分的,但是四川人口不过三百万,张献忠如何能在成都屠杀四五百万人?
又有记载,此后张献忠以“特科”的名义召集四川学子前来赶考,将他们集中在大慈寺中,派出士兵包围,随后将这些学子带出城外,“甲士举刀乱斫,弃尸桥下”。但是经过考证,这又是一次“栽赃”,张献忠此举是将士子其中起来进行甄别,以防止他们勾结清军,经过甄别后,杀死了一些与清军来往的士子,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被杀害,很多人在被调查后释放,甚至还有不少人被大西政权录用为官,比如参与这次“特科”的欧阳直(著有《蜀乱》一书)就没有被杀,还被张献忠留在军中效力。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张献忠“屠川”的心路历程——张献忠入川之时为了整顿吏治、巩固在四川的统治,张献忠不可避免地杀害了一些与自己对抗、不愿归附自己的官绅和地主,虽然大西军也杀害了一些百姓,但这绝非他的初衷。此后,由于清军的压力,导致张献忠在四川的统治动摇,于是他在暴躁情绪和不良大臣的影响下,杀害了很多无辜的百姓。
不可否认,张献忠在起义过程中使得很多无辜百姓丧失性命,但是其残暴行径远远不如《明史》和民间野史中所说的那么恐怖,称其为“杀人魔王”恐怕也有失妥当。
参考文献:《明史》、南炳文《南明史》
一、原因:1、据传因为当时的四川人过于奢靡淫逸,因而上天降怒,让张献忠杀尽四川平民。当时蜀中妇女的裙子,都是在白罗上用红丝碧线绣成风流的香艳诗句,然后飘若惊魂地在市井间盈盈经过,路上行人都注视着绣裙上的文字。另外蜀中女子流行穿一种高底、厚约三四寸的绣鞋,鞋跟是用檀木雕琢而成,里面藏着香檀雕的花蕾,并放入香末,高底鞋跟下开个小孔,每走一步,足底就会漏出一朵花状的香末。因为张献忠的肆虐,后来的四川女子或许美艳的还有,但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诗意盎然的风流韵致了。2、张献忠嗜杀成性。《明史》记载:崇祯十六年(1643)春,献忠接连攻陷广济、蕲州、蕲水,进入黄州。黄州百姓全部逃出,献忠于是驱赶妇女铲除城墙,随后又将她们杀死,填进壕沟。麻城人汤志,是大姓的家奴,他杀死六十名书生,将城池献给贼人。献忠改麻城为州。他又西进攻陷汉阳,全军从鸭蛋洲渡江,攻陷武昌,抓住楚王朱华奎,将他放进竹笼,沉入江中,尽杀楚王宗室。将男子二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录用为兵,其余的全部杀掉。从鹦鹉洲到道士氵伏,浮尸布满江面,一个月后人油厚达一寸,鱼鳖都不能吃。二、简介: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是大西开国也是唯一的皇帝。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1646年,清军南下,张献忠引兵拒战,在西充凤凰山被流矢击中而死。
没有!
张献忠在四川屠杀过明军,但并未屠杀平民。
后来张献忠死后,其残部由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率领,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堪称仁义之师。若之前屠川,杀人无算,怎么可能后来又变得秋毫无犯?
倒是清军善于屠城,清军之中,除吴三桂所部外,皆是屠夫。而四川并非吴三桂攻下,可见清军在四川杀人盈野,想想江阴屠城、嘉定三屠、广州十日,那么清军屠川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后来乾隆命令纪晓岚编写《四库全书时》,对中国历史大肆篡改,凡带胡字的皆篡改,例如杀胡口改为杀虎口。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浩劫。对于明末历史篡改尤其严重,清军屠川被改为张献忠屠川,让张献忠来背锅。
自古成王败寇,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可怜张献忠一代豪杰,变成了背锅侠!
这两天,一篇题为《张献忠诞辰四百一十周年暨张献忠塑像揭幕庆典仪式报道》的文章,引起了许多人的讶异。该文刊登于自媒体公众号“献忠故里”。据文章的说法,这次活动的主办者是一个叫做“张献忠研究会”的组织,主旨是“纪念张献忠这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并为其树立雕像。许多人吐槽说:
四川人快来发表下感想。
有没有考虑过四川人民的感受?
川人有必要站出来表达下自己的意见。
……
图:“献忠故里”公众号披露的活动现场照片
这种吐槽,主要针对的,是张献忠身上最重要的一个历史标签:屠蜀。
关于“张献忠屠蜀”,曾有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一种盛行于清代,许多人说他“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四川一省之人被屠戮殆尽,以至“千里如烟,空如大漠”。另一种盛行于数十年前,称屠蜀之说不可信,张献忠所部杀的只是“地主、官僚以及从属于他们的反动武装”。此外,鉴于清军入关后,有许多杀戮百姓的劣迹,民间也有很多人认为,屠蜀的主力其实是清军,张献忠做了“背锅侠”。
上述说法,均与史实存在一定的偏差。
四川人口在明末清初之际曾大幅减少,引发“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是一件确凿无疑的事情。这种结果,是由四川数十年战乱所造成,张献忠及其大西政权,则是这战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崇祯年间,张献忠数次入川;张献忠败亡后,大西军残部、南明军、清军及其他农民军间,仍在四川境内不断相互征伐。直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才在征伐中胜出,大致平定四川。但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四川又被吴三桂占据,再度成为拉锯的战场。
也就是说,明军(包括南明军)也好,清军也罢,包括张献忠军、吴三桂军,都参与了屠蜀。
明军方面。比如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军赵荣贵部被张献忠所败,退往茂州。茂州百姓没有开城,赵荣贵遂在攻入后屠城。再如南明总兵王命臣,他占领顺庆后,要求每家交银子,买“免死牌”、“牛票”,如果拒绝,就“掠其人,掘其粮,焚其室”。再如南明曹勋部,在雅州搜刮民间存粮,百姓只好吃草根、树皮,致使“僵尸满路”。
清军方面。比如豪格等人统帅的部队,在顺治四年(1647年)被迫撤出成都时,驱赶数千百姓北上,到了绵州后又将其全部杀死。清军在简州乏粮,于是抓捕百姓,“有粮即放,无粮烧死”。豪格还曾下令,对于不肯归顺的抗清者一律诛戮,在潼川,清军杀了“不计其数”的降而复叛的川兵。
吴三桂军方面。比如吴的部将谭宏,他同清军作战失利后撤,拆掉浮桥劫掠保宁,致使“男女溺死无数”。谭宏还在辖区内残暴勒索百姓,致使当地人纷纷逃亡,十室九空。战事平息后,四川已残破不堪,安岳、遂宁等县“绝人迹,少烟火者二十余年”。
与战乱相随而至的,还有旱灾、水灾与瘟疫。崇祯十年(1637年),剑州因洪灾“两岸军民漂没者千余家”;顺治二年(1645年),重庆因瘟疫“骈死连村”;顺治三年(1646年),峨眉“大荒,饿死者日无记数”;顺治五年(1648年),盐亭“人多饿死”,内江爆发瘟疫,百姓逃亡各地,数百里没有人烟。
图:连环画《张献忠》封面
与上述“屠蜀”暴行相比,曾在四川建立政权的张献忠,对川人的压榨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点:
(1)以严刑峻法造就恐怖气氛。大西政权律法严苛,实行连坐,一家犯罪株连九家。犯罪者轻的被割耳割鼻、砍手断足,重的斩首凌迟。甚至还效法过朱元璋,复活了“剥皮填草”这种酷刑。
(2)高度依赖特务统治。大西政权严格限制百姓的行动自由,并监视辖下民众的言论。成都各门严查百姓出入,出城人必须呈报姓名、事由以及归期,逾期不归,出城人的家眷及邻居会被处死。大西政权还派出密探,装扮成商人或乞丐,在城内暗查,若发现有人私下诋毁张献忠,就用炭在其家大门涂上记号,方便军队抓捕讯问。大西政权末期,因无法对郊野民众实施有效的控制,张献忠担心他们会倒戈帮助敌军,一度颁布了“除城尽剿”命令,针对郊外百姓,“不论男女老幼,逢人则杀”(城中百姓容易控制,故可归入良民)。
(3)高度依赖暴力“打粮”。大西政权禁止民间持有金银,私藏超过一两,诛杀全家,达到十两,就要剥皮。虽然建立了政权,但张献忠并没有执行按土地或人口征税的制度,而高度依赖靠没收财产和“打粮”,来筹集军饷和满足政府支出。富户被抢光后,“打粮”对象就成了普通百姓。
(4)控制、屠杀读书人。张献忠对开科取士非常感兴趣,每攻占一地,即举行科考,强迫当地读书人参加,张甚至亲自出题阅卷。不过,对被录取的知识分子,张并不信任,他录取他们,只是为了用虚职将他们控制起来,防止他们回到地方上聚众“作乱”(读书人多数出自地方上较为富足有力量的家族)。因为目的在此,所以张献忠的开科取士,录取率非常高。大西政权末期,自觉局势失控的张献忠,曾假借科考名义,在大悲寺一次性屠杀了数千名士子。
上述暴政,激起蜀人的剧烈反抗。内有反抗,外有清军,大西政权最终无法在四川立足。自成都撤离时,张献忠曾下令“剿洗全城,不留一人”。军中传教士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况。先是成都人被骗至城外:
“无罪百姓齐遭惨杀,息静无声。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
然后,张献忠又下令将皇宫和成都城焚毁:
“(张)下令将皇宫焚毁。在城外见隆烟腾起,火光烛地,大为狂喜。复令全城四面纵火,一时各方火起,公所私地,楼台亭阁,一片通红,有似火海。大明历代各王所居之宫殿,以及民间之房屋财产均遭焚如。转瞬间,川中首城已成焦土,实属可惜”。
成都遂成一片废墟。撤离前,张还带走了搜刮到的巨量财物,部队沿岷江南下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遇明将杨展袭击,船只被焚,大量财物沉于江底。2017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江口沉银”,出水了大量的金锭银锭与金饰银饰,证实了这批财物的切实存在。其中那些金耳环、发簪、金戒指、手镯等,明显直接掠夺自民间。
图:彭山江口镇出水的“西王赏功”金币
图:“江口沉银”出水的银锭
图:出水的各种金饰
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史学界对张献忠的“屠蜀”之事渐有较为严谨客观的研究。1980年3月举行的“张献忠在四川”学术研讨会,重点讨论了“张献忠在四川杀人”这个问题。有学者在会上指出,“被张献忠所杀的人当中,不一定都是反动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辜的,实属错杀”(田培栋《对张献忠“屠蜀”应重新予以评价》)。也有学者强调,“记载张献忠‘戮民’过多的史料不下百种,凭空一概否定,全然抹杀,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李三谋《明末大西军在四川“屠戮生民”之问题》)。还有学者提出,一方面不能说张献忠“见人就杀,把四川人杀光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他杀人时“也往往杀了他的全部家口,打击面很大,杀的人相当多”(胡若曦《“张献忠屠蜀”考辨》)。
进入2000年之后,对张献忠的研究开始进入到精神分析层面。有学者通过梳理史料还原“成都大悲寺屠戮士子事件”,认为张献忠的性格上有一种“暴戾成性,反复无常,目光短浅,缺乏起码的人道主义和见识”的弊病(耿法《张献忠的一桩公案——从成都大悲寺屠戮士子事件说起》)。还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认为张使用“骑木驴”之类残忍的刑罚杀害女性,可能是因为他精神上存在异常,“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知觉障碍,出现愤怒、忧伤、惊恐、逃避及攻击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张位东《张献忠屠蜀原因新论》)。
张献忠“屠蜀”究竟杀了多少人,如今已是一个无法考据得出确切结论的问题。按四川学者任乃强的意见,“当时蜀人绝灭之原因,盖死于饥馑者什七八,杀于献忠者什一二而已”。任是一位对张献忠总体上持肯定立场的学者,反对“张献忠屠蜀”之说。所以,他的这个看法,可以视为学术界对“张献忠屠蜀”数据的一种较为保守的估计。当时全川约有300万人。如此,直接死于张献忠之手者,较低限度也有30-60万人。同时还要看到,对四川的饥馑,张献忠也要负相当程度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学术界研究的深入,初中历史教科书也已选择将张献忠的相关内容移除。使用至2016年的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中,只讲述了李自成的相关内容,没有再提张献忠。
图:使用至2016年的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只提了李自成
最新启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以相当大的篇幅叙述了李自成起义与明朝灭亡的关系,也没有在正文中提及张献忠。
图:现行初中历史教材只提了李自成
注释:
①胡昭曦:《张献忠屠蜀考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页,第55~59页。
②王纲:《论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见于《张献忠在四川》,四川省新华书店1981年。
③李文治:《晚明民变:底层暴动与明朝的崩溃》,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年,第107~110页。
④耿法:《张献忠的一桩公案——从成都大悲寺屠戮士子事件说起》,《书屋》2006年第9期。
⑤(法)古洛东:《圣教入川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8、39~40页。
⑥冯广宏:《民心向背问张营——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六》,《文史杂志》2010年第5期。
⑦冯广宏:《张献忠屠蜀人数疑案》,《文史杂志》2009年第6期。
张献忠屠川,绝对有的事,张贼说“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
张献忠的流氓土匪心理。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毁去。流贼将领在被包围陷入绝境突围之前,往往先杀自己的妻儿,连祟祯皇帝上吊前就逼死皇后贵妃,亲手砍杀自己的儿女。张献忠杀心本重,杀人为乐,在知道自己将要失败之前将所有东西毁去,人杀光,就是这种罪恶的心理:“东西我不能所有别人也别想得到”。最近发现的张献忠江中沉银宝藏,很多东西就是平民妇女的日常所用之物就是明证,杀人取其财!将差不多杀光四川人的罪孽赖在清军身上是不对的,满人是来当统治者的,人杀光他喝风吃屁管野兽去?正因为张献忠杀四川人百分之九十以上,堂堂成都府因为少人,老虎豹子野兽出入,清朝统治者才组织“湖广填四川”。
清军入关后为稳定大局,多尔衮颁布了七项措施。第一,照旧录用故明各衙门官员。第二,昭告各地州县,凡携带本地钱粮兵马典册归降大清者,无论文武均升官一级。第三,废除崇祯年间向民间摊牌的三饷,即辽饷、练饷、剿饷。并且严禁清军随意杀戮。第四,派使者招抚山西、山东,一则屏蔽北京两翼,二则伺机自山东攻伐南明,自山西攻伐李自成。第五,命令投诚的州府军民必须遵照满洲发式服装,倘若不从,即刻发兵征剿。第六,调发关外留守部队以及本族人丁举家入关以增强北京旗人力量。第七,迎接留守沈阳的顺治帝迁都北京,以示大清正统。
作为一个四川人,可以从其家谱当中找到答案,我们从康熙年间从湖北迁往四川的。所以,湖广填四川并非危言耸听。
张献忠屠四川,肯定是有这么一回事,至于屠杀了多少这个无法定论从。按照当时的条件,根本无法统计四川境内到底有多少人。不过四川集中被屠杀的地点,应该在成都至重庆之间。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是陕西人,他起兵的地点应该从陕西向四川发展,占据成都以后,在此建立根据地,从成都鏖战与四川与湖北。
根据《明史》记载:“献忠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诡开科取士,集于青羊宫,尽杀之,笔墨成丘冢。坑成都民于中园。杀各卫籍军九十八万。”
从《从明史》当中可以看到,张献忠一日不杀人,心中就不开心。在成都就杀了98万人,这个数字显然夸张了。我觉得八九万都多了,应该是太夸张了一点。当时的四川地广人稀,人口本来就少。加上整个四川的人口,估计也不过数百万。如果在成都一地就杀了近百万人,那么张献忠的兵从何处招募。
康熙年间,由于四川受到战乱,地广人稀,所以将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的人口迁徙一部分到四川,这个是真的。目前,还在四川挖掘到了张献忠沉银的地点。所以,网上有些流传是真的,比如张献忠屠四川,杀人不假,具体杀了多少,这个无从考证。但是像《明史》当中的记载应该有夸张的嫌疑。
“八大王剿四川”在我们这里流传甚广!这里的八大王就是专指张献忠。为什么叫“八大王”,历史没记录,不才我从稗官野史角度分析:八王其实就是“琴瑟琵琶”四贱,用老百姓话说这四样都不是东西!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与这八王对应的是“魑魅魍魉”四鬼!即骂张献忠是鬼的意思,还有,我们四川人对“八”是没好感的:当兵的叫“丘八”,川西土话骂男人无用叫“王八”,生前坏事做尽,死后要下“十八层地狱”,人生顺逆有“七上八下”……如此等等,都说明把张献忠叫“八大王”不是好名称。虽然说“八大王剿四川”在清人的记录中夸大了,但张献忠在明末之季屠杀无辜那是谁也抹不掉的!我们这边乡里每年端午家家户户必要“挂艾草、菖蒲”就与八大王杀人如麻的传说有关。
在梓潼七曲山大庙,十余年前的庙祝(现在叫管委会主任或党委书记)曾告诉我说“七曲山大庙实际是大西政权张献忠的太庙,庙的最后回廊处还有佛祖劝导张献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塑像”,我告当年的庙祝:七曲山乃道教祖庭,供奉文化张天师,武曲关圣人,莫把双手沾满血腥的恶魔扯进去,有辱文明,有伤大雅。今天的七曲山你去游历已经不再提那个邪魔了,世事变迁,历史终究了还原本来面目,任随想美化或抹黑那都只是暂时的。
回答未必全,提问者自悟。
关于张献忠屠四川的问题,绝非空穴来风,但也被无限夸大了。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减,从600万减少到60万以下,甚至还有说不足10万的。所有的正史野史都众口一词,指向张献忠,说他是一个杀人魔王。
我看了不少文献,记述的屠杀大致分成三种,抢掠式屠杀,立威式屠杀,毁灭式屠杀。
所谓抢掠式屠杀,就是张献忠入川之初,称帝以前。史料记载,张在重庆、泸州、成都等地都进行了屠杀。这是属于“常态式”的,在中国历史上多如牛毛。他是流寇,没有后方,不进行抢劫只有饿死,也不可能有人愿意给他卖命。而最彻底的抢劫无疑就是屠城。
但是,抢掠式屠杀都是有所限制的,比如“屠城三天”等等,也是有所选择的,不可能见城就屠。常规来说,屠城主要发生在抵抗比较强的地方,以震慑其它城市,减少他们的抵抗。
当然这种屠城主要是针对官员财主等,穷人没啥可抢的,除非抢女人,奸淫妇女。这方面张献忠部不是非常突出。他也没有为了名声搞常遇春那种“杀人灭口”式的屠城。
抢掠式的屠杀在成都称帝以后自然停止,因为一旦称帝立场就不一样了。
这种屠杀只要在四川打仗的,无论清军、明军、李自成部都会进行,不是张献忠特有的。因为所有的人面临的情况都差不多,屠城可以解决一切难题。所以,老百姓最怕打拉锯战,你杀完他杀,他杀完你再杀,人口会急剧减少。
如果有一支军队遭遇了强烈抵抗却没有屠城记录,那反而是最可怕的。他有可能为了杀人灭口做过最彻底的屠城,一个不留那种,连能写野史的人都没剩下。
第二种是立威式屠杀。也就是你不用服我,但你必须得怕我,这样我的命令你才不敢不执行。文献记录张献忠杀手下,杀考生,杀反叛就是这种情况。这都是有节制的,杀够了达到目的就行了。杀太多全吓跑了就赔本了。
当然张献忠这个人个性残忍,他的立威式屠杀比别人杀得多一点。但这个数字终究是小头。
第三种,就是争议最大的,张献忠有没有进行过毁灭式的屠杀?有史料记载,张献忠在感到大势已去的时候曾进行毁灭式的屠杀,“我做不成皇帝你也别想做成”。把人都杀光再撤退,不给对方留下可供支撑战争的百姓。
毁灭式屠杀只有可能发生在战略大撤退前夕。现有史料与此规律不能完全吻合,是有一点可疑的。
给我的感觉,四川人口的损失,以第一种屠杀为主,参战各方都进行过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