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前296年,在沙丘空旷寂寥的宫殿内,赵武灵王绝望地伸出手,倒在地上,气息奄奄。外面宫门紧锁,重兵层层把守,他已经被围困三个月了,宫殿里的水果、瓜子、糕点早被吃光,连鸟雀窝都被掏净尽雏鸟被生吃,他再也无法坚持下去,怀着满腔的悔恨去,在饥饿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目。



赵武灵王名叫赵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他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国君。他胡服骑射,北平胡人。他先后护送秦王子、燕王子继位,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燕昭襄王。他是赵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游遍赵国全境的国君,更是唯一一位,微服到秦国侦查的国君,他还是“太上皇”的始祖——主父。他这么厉害,谥号却是赵武灵王。这“灵”字正是说明他的重大失误,其中之一就是做主父。这个“灵”字也正是他“任性”导致的活活饿死,无人相救的总结。

赵雍继位时才15岁,而楚、秦、燕、齐、魏五国借吊信之名,集结士兵数万,兵临城下,虎视眈眈。赵雍依靠托孤重臣肥义,用超常的计谋和手段令五国无功而返。刚一继位,他就崭露头角,拥有一代雄主范儿。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改革,避免赵国分裂的局面。特别军事上的改革,也就是胡服骑射,使士兵行如风,猛似虎,真正做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了。将中山国一口吞,把林胡一手抓,让楼烦俯首称臣,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

赵雍想要刺探秦国虚实,亲自当间谍,乔装改扮,深入敌国秦国打探,面见国王秦昭王和宣太后被发现全身而退。赵武灵王擅长外交,之前亲自立了秦昭王与燕昭王两位国王。在国际政治中是举足轻重的一代霸主,他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牢固地保卫了王权。但他因美女而废长立幼,因长子而玩火自焚。

一代枭雄的情感

赵雍的夫人是韩国公主,他是韩夫人的顶梁柱,韩夫人是他的贤内助。两人育有嫡长子赵章。子凭母贵,更加上赵章为人仁孝,于是就立为太子。然而,赵夫人去世后,一切都变了,就连太子也降为王子,封号为安阳君了。

原来是小三上位,太子遭殃。一日,赵武灵王梦中邂逅女神,巧的是吴广的女儿吴娃竟然是赵武灵王的梦中情人。吴广献女上位,吴娃也给他生了个儿子叫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吴娃母以子贵,成为继后。小三一上位,母以子贵又变成子以母贵了。赵雍“因为爱情”,废长立幼。而且为保证幼子能成功继位,他在年富力强之际就退居二线了。

作死的节奏

赵雍当了“主父”(太上皇),“主父”的意思是,赵国一国2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职责主抓军事和外交。结果大臣却全部归向儿子何,何成了赵国老大,他却失去了往日的荣耀。貌似赵雍克妻,吴娃不久也去世了,而这更让赵武灵王忧虑。他最忧虑的还是自己的大儿子安阳君赵章。

他看到大儿子跪拜小儿子的样子很可怜,想起自己贤惠的韩夫人,心疼的受不了。想到章被废却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顺自己,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有了复立章为王的想法。赵雍的心中还有另一个可怕的想法,自己还年轻,必须夺回王位,重振昔日的威风。

他于是采用将赵国一分为二,北边赵章为代王;南边赵何为赵王。这样,两子制衡,赵武灵王趁机复出。遗憾的是,他把立章的这一想法向大臣肥义说了,肥义很快识破并婉言拒绝。国家大义不允许他支持赵雍的胡来,他知道支持赵雍就等于将赵国分成了两块。肥义是何的老师兼丞相,三朝元老,他率众臣反对。赵武灵王无可奈何,只好作罢。肥义也担心,赵章在其父的“补救”上,其师的“教育”上作乱。

肥义回去立刻告诉何及何的大臣心腹。公子成(在宗室影响巨大,服骑射之挫后,蛰居多年。)与大臣李兑(肥义为赵王何培养的人才),宗室重臣阳文君赵豹(一直不受赵雍的喜悦)分工准备,赵王何严控兵符,戒备森严,时刻警惕赵雍和赵章的一举一动。

赵雍将讨封不成一事故意告诉大儿子章和田不礼。激章和何决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想重掌朝政。公子章与田不礼本来就对何恨意丛生,司马迁《史记》:

“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

章在得到赵雍的支持后,他决定采取行动,因赵王何戒备太严无法下手。

自掘坟墓

赵雍为章找下手机会。老奸巨猾的他以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选看墓地为名,让这两个儿子都跟着。赵王何明知是圈套,但碍于老爹的面子只好硬着头皮赴约,他在肥义和信期的陪同下随行。

到沙丘后,赵王何集团住一宫,赵雍与章集团居一宫。田不礼和章密谋:诛杀何,控制赵雍,以奉赵雍之命的名义称王。

于是,章借用赵雍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以便借机杀之。何的老师肥义怕有诈,代何赴约,成了替死鬼。章又差人请何。何集团感觉不对劲,赵王大臣信期逼问来人,得知肥义被杀。怒斩使者。立即发兵攻章,公子章与田不礼战败,田不礼逃亡宋国,公子章败退到主父宫,赵雍让他躲里面。

信期、李兑、公子成把主父宫包围起来。公子成决定先斩后奏。他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赵雍亲眼看着爱子被杀却无能为力。李兑他们怕赵雍秋后算账,就一条道走到黑,亮大招——放话道:“不想死的赶紧跑吧。”赵武灵王的手下顿作鸟兽散,赵雍就成了地道的孤家寡人了。为什么赵雍不跑呢?你以为他不想跑吗?跑了几回了,士兵不让他出去。李兑他们不敢弑君,但又围困赵武灵王。久而久之,一代雄主就成了饿死鬼。

没有一个亲信来救。

宫外的大臣士兵不会救他:所有人员都倒向赵王何这一边。他们如果救了赵武灵王,他一定会算账,有诛灭族的危险。赵国有法律规定包围主父宫灭族。

因公子章被杀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

"因为公子章的原因,包围了武灵王,现在即使撤围解兵,我们也会被灭族。"

多数人不救他:大家对赵武灵王持着否定的态度,他的做法太奇葩,都认为他糊涂,以看笑话的态度认为他这是作死。保守派排斥赵武灵王的变革,赵武灵王死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赵惠文王不救他:手下人不给他报告自作主张处置了。再说赵何还只是个孩子,当时才13岁。

在杀章前公子成和信期、李兑商量三思后商量,如果请示赵何,赵何很难下达诛杀他的父亲和亲哥的命令。但是还必须得杀,这样诛杀赵章的罪名就会落在他们三个人的头上,最后他们三人也得死。而如果不请示赵何,自己处置,赵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不会加罪于他们。

虽然无法亲口下达灭父兄的命令,但心里明白,父兄不死自己得死,只好顺天意顺民意,选择置之不理。

赵成等人围困赵雍时,赵何对他父亲置若盲闻,直到最后赵成来报告说赵雍饿死了,赵何才哭嚎两声,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赵武灵王墓位于灵丘县东南三十里处,是赵国第六代国君的陵墓,如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武灵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死在当年商纣王的酒林肉池之地,巧合的是85年后秦始皇也死在沙丘宫,故沙丘被称为“落龙之地”。

最佳贡献者
2

俗话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赵武灵王被围困沙丘行宫三个月,最后被活活饿死都没人知道,就是作死作出新高度的教课书级别的人物。

赵武灵王何许人也?他是赵国最有作为的王之一。

公元前322年,15岁时的赵武灵王继承赵国王位。继位时,赵国非常羸弱。从这幅地图可以看出,赵国被中山国一分为二,其国力强弱可见一斑。

武灵王始一继位,就遇到了秦楚等强国的联合围攻,赵武灵王集结数万兵力,将危机解除。之后,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不惜背弃祖制胡服骑射。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继位19年,赵国开始对外战争。而他的第一个打击对象,便是将国土一分为二的中山国。

8年后(公元299年),中山国被灭,国土尽归于赵。武灵王开始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绕过函谷关,自北而南侵入秦国,趁其不备出奇制胜,占据关中天险之地。为了让自己的计划顺利进行,他还化妆潜入秦国,刺探其军事情报。

赵武灵王的前半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英明神武!

人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赵武灵王能有这样的成就,身边自然少不了能臣武将,比如肥义、阳文君赵豹、公子成,大臣李兑、将军信期等。

如果赵武灵王就这么继续“英明”下去,赵国一定会更强大。历史终究是历史,而不是被写好的剧本,不会按照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发展。

正当赵武灵王如日中天之际,他忽然在立储问题上作起了大死——

长子赵章久经沙场,为人孔武有力,体格与武灵王非常相像;次子赵何,却是武灵王的爱姬吴娃所生,因此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

在这二者之间,选谁不选谁,都让武灵王头疼。若是立赵章,爱姬吴娃肯定不高兴;若是立赵何,赵章当了十多年太子了,而且是长子,于礼法说不清。

纠结来纠结去,赵武灵王终于在赵国灭中山国这一年,将王位提前传给次子赵何。之所以会提前传位,是怕自己死了,年仅10岁的赵何继位之后,镇不住赵章。

这样一来,就给赵国的内乱埋下隐患。而赵武灵王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即主父;赵何也成了第一个长子尚在、而幼子继位的君王。

那么,武灵王又是怎么安排长子赵章的呢?

赵武灵王封赵章为安阳君,并且和他住在一起,衣食住行所用的依仗,与赵何一模一样。要知道,赵何已经成为赵王了,赵章此举,无异于僭越。可是,赵武灵王还活着,赵何也没理由找茬。

尽管赵武灵王以“主父”光环罩着赵章,可赵章心中岂能没有怨愤?朝中大臣对于赵章的遭遇,也纷纷表示同情,赵章也因此获得了赵国丞相肥义的支持。

公元前295年,当赵国的局势在两个儿子之间日渐激烈、甚至有些失控的时候,赵武灵王又想出了幺蛾子——他想收回赵何的王位,自己重新当赵王,而不是一个退居二线的主父。

这个昏招,赵何答应吗?显然不可能答应,煮熟的鸭子都吃了一半了岂能让他飞走;赵章能答应吗?他也不会答应,本来只需对付赵何即可,现在又多了个老爹,这不是添乱吗!

赵武灵王的旧臣肥义提出反对意见,并明确表示:

“国无二日,百姓方宁。”

意思是说,大王啊,您可别再作死了,哪见过一个国家有两个君王的?要是真如此,老百姓还不都乱了套!

此时,赵何经过4年的管理,王权已经非常巩固,赵国老臣赵豹、公子成,大臣李兑、将军信期都成了赵何的亲信,赵何施行的一些仁政,也收买了人心。

与此同时,赵章也一直暗中积蓄力量。

这一年的春天,阳光甚好温暖宜人,赵武灵王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该给自己物色一块儿像样的墓地了——其实是给俩儿子其中一个物色的。

于是,赵武灵王跑到沙丘去选目的,并且让赵何与赵章也过来陪同。

赵武灵王的本意,是想借选墓地的机会干掉两个儿子,重新夺回王位;谁料,赵章也有同样的想法。

结果,赵章将沙丘行宫包围,同时向赵何发起进攻。

赵何当了四年的赵王,可不是白当的,尽管赵章搞偷袭,可是仍然没能突破赵何的防线,反倒被赵何来了个反杀。赵章死后,赵何尽诛杀其余党。

赵章覆灭之后,似乎“忘了”老爹还在沙丘宫关着呢,就回到都城继续主政。围在沙丘行宫的士兵,将行宫里的人全部放出,唯独不许赵武灵王出来。

由于赵武灵王在立储的问题上昏招迭出,后来又强收赵何的王位,引起朝中依附赵何之大臣的不满;而诛杀赵章之后,赵国到底是谁说了算,已经没有悬念。赵何将沙丘宫人尽数放出而独留武灵王,别人还不知道什么意思?

赵武灵王出来,必定没有他们好果子吃。因此,即便有想要前来救驾的忠诚,也会被其他大臣委婉地劝下、或者干脆……

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饿死沙丘宫,享年45岁。一代豪杰,败给了自己年仅14岁的儿子,真真让人叹息啊!

3

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死后谥号武灵。“赵武灵王”是后人给加上去的,其实赵雍曾参与魏、赵、韩、燕、中山五国发起的“五国相王”,被称为赵王,不久他就认为名过其实,就去掉王号,改称赵君;真正的赵君称王,是从武灵王谥号开始的。

赵武灵王执掌赵国后,东有齐国和中山国,北有燕国和东胡部落,西有楼烦部落和秦国及韩国。于是赵武灵王开始军队改革,通过胡服骑射,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使赵国最终成为北方的霸主。

但是,就是这样一代枭雄,最终在继承人上做出了糊涂的决定,被围困在沙丘行宫,断水断粮三个月,被活活饿死在行宫。

至于,题主所问,为何长达三个月尽然没有人愿意来救驾?那么,我们就从头来捋一捋沙丘事件的前因后果吧。

赵武灵王五年(公元前321年),韩赵联姻,赵武灵王迎娶韩女为夫人;韩女生下王子章,被赵武灵王立为太子,史称太子章。

赵武灵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游大陵,娶了梦中情人吴娃;吴娃生下了王子何。

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1年),吴娃去逝,赵武灵王十分伤心。于是就答应了吴娃死前的最后请求,废掉了长子太子章,改立吴娃的儿子王子何为太子。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国于王子何,自号主父,任肥义为相,兼任赵王何的师傅。王子何即位后,即赵惠文王,国内的政治中心就逐渐地由赵武灵王转向了赵惠文王,大臣们聚拢在赵何身边。而赵武灵王退位之后,专心致力国家军队建设,收服楼烦,灭中山国,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胜利。

在取得一系列成就后,赵武灵王开始看自己的儿子,王子何、王子章两人都是自己的骄傲。王子何现在接了自己的班,成为赵国的国君;而王子章这位曾经的太子,现在却成为一名普通的王子,每次拜见弟弟时萎靡颓废的样子让赵武灵王十分痛心。

同样,赵武灵王拥有与段正淳一样的多情性格,自己对吴娃是爱,对韩夫人也爱。如今,两个最心爱的女人都去世了,对于自己最喜爱的两个儿子,赵武灵王希望他们都能分享自己创造的无上伟业,尤其是公子章。

每次想起公子章在无辜被废后,赵武灵王就会更加的愧疚。于是赵武灵王封公子章为安阳君,派田不礼相公子章。田不礼本是齐国的失势贵族,一直希望能够东山再起。于是抓住机会,就不停的对公子章灌输长幼有序的思想,让对王位本已经心如死灰的公子章,开始对王位产生了觊觎之心。同时,赵武灵王经常与公子章居住在一起,衣食住行均命人准备两份,公子章的仪仗用度与赵王何的几乎一样。赵武灵王对公子章的厚待让朝中的许多大臣开始倒向公子章。

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结果遭到肥义的反对。肥义本为赵肃侯的贵臣,留给赵武灵王的托孤重臣,曾全力支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肥义的反对,让赵武灵王失去重新执掌赵国权利的希望,开始倒向公子章,让赵惠文王白了事情的严重性,让公子章决定采取武力措施夺权。

赵武灵王以在沙丘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到沙丘后,赵王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公子章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请赵王何到主父宫议事,意图乘机杀掉赵王何。结果,让肥义识破计谋,代赵王何前往,果然肥义被杀。于是赵王何排人包围主父宫,与公子章展开激战;公子章败退入主父宫,受到赵武灵王保护。但赵王何部将依然攻入主父宫,在赵武灵王面前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

由于赵武灵王地位超然,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于是赵王何部下将主父宫中仆人全部驱逐出宫,然后将赵武灵王困在内宫里,内宫本无存粮,一些日常的瓜果点心没过几天就被吃光了,又被断粮断水前后达三个月之久,最后被活活饿死。

4

赵武灵王在沙丘宫围了三个月,为什么没人来救?因为肥义早就安排好一切,兵符在赵惠文王的亲信公子成和李兑手中,整个邯郸城也被赵豹守得死死的,外围的兵马根本进不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武灵王就算是有飞天循地之术也难逃出这天罗地网!

沙丘宫之变——赵武灵王的“作死”过程

战国时期的赵国很厉害,是战国七雄中数一数二的强国,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然而外表强大的赵国,内部却问题重重,赵武灵王中年退位,废长立幼,后来又想重新执政,还想将赵国领土分出一半给废掉太子的长子赵章,这一系列的荒唐行为导致赵国内部兄弟反目,政党混乱。

赵武灵王在41岁那年退出国君之位,让自己的二儿子赵何继承自己的皇位,而自己则退居二线为主父。赵何登基的时候才11岁,很多事情都要靠辅助大臣来帮忙,当时辅助赵何的人就是肥义。

肥义这个人相当忠诚,从赵武灵王的爸爸那时候开始就一直在赵国为相,到了赵何的时候,已经辅助了三代君王了。

赵武灵王退位后的第四年,他感觉二儿子赵何不如大儿子赵章,特别是经常看到赵章向弟弟下跪的时候,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于是便有了重新执政的想法,他向肥义提议要把赵国一分为二,一半领土归赵何,一半归赵章。肥义听了立即反对,而且还提醒赵武灵王的种想法非常危险,必须要马上放弃这种念头。

赵武灵王被肥义拒绝了,心中一直不甘,就去找大儿子说这事。结果这一说就挑起大儿子的怒火,他早就看弟弟不顺眼了,自己比他大,能力比他强,凭什么他是君王我是臣?还要我每天向他下跪?今天听了父亲的一番话,赵章便对赵何起了杀心!

肥义是位老臣,相当有经验,他知道赵武灵王的想法以后就知道赵何有危险。于是他连忙安排:命公子成和李兑拿着赵何的兵符在城外待命,一旦有变故马上调兵解救;命赵豹守住邯郸的所有城门,不允许外围的一兵一卒进城;交待赵何牢牢掌控自己手中可用的兵马,不能给赵武灵王和赵章任何调动兵马的机会;肥义自己则在整个朝野安排眼线,时刻观察事态的发展。

沙丘宫事变的时候,赵章假借赵武灵王之名邀赵何前来,结果被肥义识破,让赵何留在行宫,自己只身前往,并交待如果自己回不来,马上下令公子成和李兑出兵解救。果然,肥义被赵章杀了,赵何随即向公子成求救,公子成和李兑调来四邑的兵马前来平息叛乱,最后把赵章围在了赵武灵王的行宫内。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赵章被杀,赵武灵王则在行宫内围困三个月,活活饿死。

沙丘宫之变,谁能救赵武灵王?

在赵武灵王被困的三个月里,谁能救他?

首先想到的就是赵何,因为那是他的亲儿子!但整整三个月时间,赵何都没过问过赵武灵王的事,只是在赵武灵王去世后,他才痛哭一场,我觉得他当时应该哭得好假!

有人说赵何当时年幼,主要还是公子成和李兑在发号施令。其实赵何也不小了,霍去病17岁前往大漠击溃匈奴,此时的赵何已经15岁,并且做了4年的君王,不可能连撤兵的命令都下不了。

沙丘宫之变,赵武灵王被饿得骨瘦如柴而死,他是皇权斗争的参与者与受害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权力高于一切,亲情早已不堪一击了。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

5

赵武灵王,即赵雍,战国时期赵国的君王,十五岁登基,聪慧过人,运筹帷幄,一生纵横捭阖,励精图治,南征北战,使赵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屹立于列国而不败,但最后饿死于历史上著名的“沙丘宫变”(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平县境内)令人唏嘘不已。

“沙丘宫变”实际上是赵武灵王对王权的下放与摇摆不定的感情用事而导致的。

沙丘宫变前的三方势力:

赵武灵王、大儿子赵章、田不礼为一方;二儿子赵何、肥义为一方;赵武灵王的叔叔赵成、李兑为一方。

沙丘宫变前的赵武灵王,不仅是一代明君,还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但他在亲情之间摇摆不定,为沙宫之变埋下了祸根。

赵武灵王的第一任王后是韩王公主。这位韩国公主不仅漂亮,而且温柔善良,赵武灵王很喜欢这个王后。韩国公主为赵雍生下长子章。公子章很小就遗传了父亲优良的基因,体格健壮,性格要强,在公子章身上,赵雍似乎找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赵雍很喜欢这个大儿子并很快就立他为太子,他走到哪里都喜欢把赵章带上。公子章也很出色,才十几岁就被赵雍委以重任。在太子章的心中,以后赵国就会成为自己的国家,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

可是不久,太子章的母亲韩国公主过世了,赵雍又娶了孟姚,一个十分漂亮的“梦里面的姑娘”,赵雍非常宠爱孟姚,赐名为吴娃,赵雍对吴娃的宠爱比起那位韩国公主来说犹过之而无不及。

吴娃,生子赵何,不久也死了。吴娃去世时,垦求立她的儿子赵何为太子。赵雍为满足吴娃的遗愿,应允,废太子赵章,改封为安阳君,重立赵何为太子。

爱屋及乌,赵雍也很喜欢赵何。为解决儿子登基的后顾之忧,赵雍把王位传给赵何,自己自号“主父”,带着长子赵章专心开疆拓土。

赵武灵王戎马一生,在感情方面却优柔寡断。一次,大儿子赵章拜见年幼于自己十岁的皇太子赵何,赵武灵王颇感愧欠。

长期跟长子赵章在一起,老赵又怀念他的前妻韩国公主,认为长子赵章被废太子之位是无辜;赵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其性格和为人更加像自己。于是赵武灵王有了将赵国一分为二的想法,北赵国给长子赵章,南赵国给次子赵何,这样他就对得两位亡妻与两位爱子。

老赵的想法是好的,但“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是千古不变的权力规则。赵章知道父亲预将将北赵国(代郡)封给他后,他就想起兵杀死弟弟赵何,进而独占赵国。

于是赵章在安阳瞒着赵武灵王,招兵买马,羽翼渐丰,希望有一日能夺回太子之位,而这些,赵武灵王都不曾察觉。他更没有想到赵章想夺回太子之位的心情如此急促。


沙丘宫变爆发,赵武灵王以选墓地为由引诱出赵何,以便软禁,想不到选墓地之计,真成了自己的葬身之地。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以看墓地为由,命令赵章、赵何随从。赵何、肥义明知这是陷阱,但父命难违,不得不去,于是肥义在赵何去之前,在沙丘附近布置好兵力,以防不测。

众人到达沙丘之后,赵武灵王与赵章居于一宫,赵何居于一宫。赵武灵王想设计将赵何捆绑后再囚禁,但又不想亲自出面,便借令符于赵章,让其传令赵何过来议事。

赵章得令符之后,传赵何过来,但赵何的得力助将肥义警惕性极高,打算单刀赴会,以探虚实,且命手下将兵加强防御,如果自己去面见主上未归,即可进兵,并且安排好使者,若有事变,立即通知赵成、李兑,以加强实力。

果然,肥义入到主父宫时,未见到赵武灵王,只有赵章、田不礼在。赵章见主父的令符都调不到赵何,便知赵何早有准备,于是赵章与田不礼先下手为强,杀了肥义。

赵章再用主父的令符派人差遣赵何来拜见,若不然,便要强攻。此时的赵武灵王,方知形势失控,力劝赵章念及兄弟之情,万不可相互残杀。可赵章不听,竭力诛杀赵何。

赵何见肥义久久未归,知道事变,一方面命将士极力抵抗赵章的进攻,一方面派人请求赵成、李兑救缓。

赵成等人赶到之后,局势急转,反守为攻,打入到主父宫,杀死了赵章、田不礼。主父赵武灵王见儿子之间相互残杀,愤怒不已,极力反抗,但他人在主父宫,之前也没有想到过儿子的争斗如此激烈,没有做好应变的预案。他被重重包围之后,手下的得力群臣皆被杀死,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根本无法联系得到外边的亲信将士。

赵何、赵成围住主父宫之后,却无人敢背上杀“主父”之名。赵成工于心计,心想何不趁此饿死“主父”,而赵何年幼,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奉他为皇帝,而实权由自己掌握。

于是,对内,赵成命人将“主父”宫的食物全部拿走,围而不攻。对外,赵成命人对赵武灵王的亲信将领进行肃杀。历时三个月,一代君王赵武灵王竟然被自己的儿子和亲叔父围困,活活饿死了。

赵武灵王死亡之后,赵何正式登基,赵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不久赵成寿终正寝,李兑独擅赵国,而至于赵何又是如何逆袭,这是后话了。

6

自从赵武灵王让政于公子何之后,赵武灵王哪来的亲信?赵武灵王的死完全是自已一手造成的。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伟大的君主和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春秋战国几百年时间,唯一以国君为主导改革的一国之君,让赵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灭亡中山国、收林胡、败楼烦,迅速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而且赵武灵王还亲自作为使者出使秦国,同时也是战国时期唯一一个有灭亡秦国思想的一国之君。



但赵武灵王也有弱点,他的弱点就是政治,赵武灵王在壮年之际让位于小儿子公子何,并让朝中文武百官辅佐公子何成为赵王何,而他自已则专心研究灭亡秦国的方法。

赵武灵王的政治主张无非就是让公子何主内处理政事,自已主外对外军事战争,让自已有生之年能够辅佐自已的小儿子,让自已的小儿子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



当然,如果赵武灵王一直辅佐自已的儿子公子何,赵国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和权力之争,但是偏偏赵武灵王反悔了,让远离权力中心后,赵武灵王反悔了,想利用公子章和自已一起夺回失去的权力,当赵武灵王这么做的时候,就等于是把自已送进了悲剧的边缘。

权力的中心永远只能有一个。

当赵武灵王让位于公子何时,并让肥义等大臣开始辅佐,权力中心已经从赵武灵王身上转到了赵王何身上,”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在赵王何逐渐掌握权力后,赵武灵王在事实上已经被边缘化,远离了权力中心。



权力一旦失去,想要再次夺回,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很有可能就是一场腥风血雨,你死我活的权力争斗。

当赵武灵王向曾经的亲信肥义表示,想要封自已的长子公子章为代王时,这个曾经的亲信猛然明白了赵武灵王的用心,当一个国家出现两个王或者三个王的时候,这就对是国家的分裂,国无二主,肥义如果同意赵武灵王的建议,那就是分裂赵国的罪人,肥义选择了维护一个君主,就是赵王何,而放弃了赵武灵王分裂赵国的建议。



很难想像一个国家的君主,会提出分裂这个国家的建议,而仅仅是在他失去权力之后,而沙丘政变则更向是赵武灵王想要夺权发动的政变,而为了夺回曾经的权力,他已经将自已曾经最喜欢的小儿子赵王何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果然是在权力面前,无亲情。

而赵王何更像是被动接受这一切的无辜君王,虽然肥义早已提醒赵王何做好安排,虽然赵王何掌握着赵国的军权和政权,而且还有满朝文武大臣的支持,反观赵武灵王,则是一个一意孤行想要夺回权力的失意者。



沙丘政变赵武灵王被困在行宫三个月,为什么没人救?

因为赵武灵王是一个失去权势的失意者。如同一个失去宠爱的妃子一样,又或者如同一个失去高位的权臣一样,妃子也好,权臣也罢,当他们得势时,亲信遍地都是,当他们失势时,亲信早已全无。



权力掌握在赵王何手中,满朝大臣也都站在赵王何这边,又有谁会来救这个失势的、被抛弃的、曾经的一国之君呢?而孤独的赵武灵王,只能面对着曾经亲手提拔起来,自已最喜欢的小儿子赵王何时,活活的饿死。

7

赵武灵王被李兑、公子成围困时,知道内幕消息的人,都是反对他的人。他的支持者不知道这件事。

讨论沙丘宫变,就要先说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公元前307年,即位已19年,已经是一名成熟政治家的赵武灵王,决定以孤注一掷的决心,发动了一场改变赵国命运的军事改革。

这次改革与之前魏国李俚变法,秦国商鞅变法不同的是:魏秦的变法由臣子主导,君王在幕后支持,若改革遭遇阻力,君王可以拿臣子的命顶罪;而赵国的改革,则完全是赵武灵王这个国君的乾纲独断。若改革遭遇阻力,赵武灵王要自己负全责

当时,赵武灵王首先召见卿大夫肥义,与他共议天下事。而后,他出兵巡行四境,向北以武力强行通过中山国境,登黄华山,召见赵国众大臣,宣布改革变法。

很显然,赵武灵王这种事先不透风,突然搞袭击的行为,肯定会有人提出反对。面对保守派大臣的反对,赵武灵王的应对措施就是削弱他们的势力,大力提拔肥义、楼缓等支持他改革的大臣。

经过几年的改革,赵军的面貌焕然一新,赵国的领土也扩大了一倍。但赵武灵王也因此得罪了一票卿大夫,比如后来围困他,把他饿死的公子成。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经过慎重考虑,传位于小儿子赵何,并让心腹大臣肥义辅佐赵何处理政务,等于是将赵国的行政权交给了赵何。而他则称“主父” ,专心赵国的军事建设和对外战争。

前面说了,赵武灵王的改革本来就得罪了一些卿大夫,他现在把行政权主动交出去,又使得一部分大臣认为他已经没有巴结的必要了,纷纷开始聚拢在了赵何身边。

面对自己逐渐丧失支持的现状,赵武灵王意识到自己创立的二元政治的设想失败了。尽管赵何是赵武灵王亲自立为王的,但权力与名位远去的痛苦让赵武灵王十分失落,一生追求荣誉的他,有些不甘寂寞了。他非常要要夺回自己曾经放手的权力。

为此,他找到心腹大臣肥义,提出自己想立大儿子公子章。起初,肥义以为立公子章为代王是赵武灵王的过分溺爱。但慢慢的,肥义明白了赵武灵王的真实用意。于是肥义便以赵何羽翼已成,擅言废立必遭至内讧为借口,拒绝了赵武灵王。

事后,肥义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给了赵何。赵何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便与肥义商议对策。就在赵何与肥义讨论的时候,一向不满赵武灵王的公子成与肥义一手提拔的李兑听说了此事,便表达了对赵王何处境的忧虑,表明愿为赵何效劳。

赵何有了肥义、公子成、李兑的支持,对他们非常感激。便将自己的虎符交给他们,让他们驻军于邯郸城外,准备起兵勤王。同时赵何还让宗室成员让赵豹坐镇邯郸,不许外地军队入城。

与之同时,赵武灵王也将肥义拒绝自己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公子章,意在激公子章与赵何争斗,自己好以调和的身份,乘机重新执掌朝政。

公子章和他的心腹田不礼果然十分怨恨赵王何与肥义,对于父亲的默许,公子章决定采取行动。

由于赵豹对邯郸的防卫很严密,赵何也只是听政时才会露面,公子章无法下手。赵武灵王见公子章搞不定赵何,便在不久后,以在沙丘(今邢台市)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何随行。赵何没有拒绝的理由,便只得在肥义的陪同下,随赵武灵王和公子章一起远赴沙丘。

到了沙丘后,赵何居一宫,赵武灵王与公子章居一宫。公子章的心腹田不礼劝公子章先杀赵何,再控制赵武灵王,然后再以赵武灵王的名义称王。公子章点头同意。

于是,公子章便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骗赵何到赵武灵王的宫里议事,趁机杀掉他。肥义感觉情况不对,便跟赵何说,他先去看明情况,如果自己不回来,就立即通知公子成与李兑起兵勤王。

肥义此一去,果然没回来。正在赵何猜测肥义已经遇害时,公子章派去骗赵何进宫的使者也来了。赵何预感事态不妙,便指挥心腹信期起兵勤王。信期得到旨意后,指挥部队包围赵武灵王的宫殿,与公子章和田不礼及其党徒展开激战。不久后,李兑与公子成也率军赶到了沙丘,参与激战,协助信期控制了局面。

公子章打不赢公子成和信期,就败退到了赵武灵王的宫外,请求父王的庇护。赵武灵王纳其入,想保住公子章。



信期、李兑、公子成的联军杀到赵武灵王的宫殿外后,李兑想向赵何请示如何处置,但被公子成制止。

公子成对李兑说,以目前的形势,如果你去请示赵何,他必然很为难。一面是父子、兄弟之情,一面是权力之争。与其让赵何难为情,不如我们自己处置,把事情做成既定事实,赵何也一定会接受这个结果。

李兑与信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派兵攻入赵武灵王的宫内,诛杀公子章及其党羽。赵武灵王想劝阻,但公子成不理会他。

杀掉公子章后,公子成将赵武灵王宫里的心腹全部调走,不准赵武灵王出宫。赵武灵王本想杀出去,但公子成下令只围不战,让士兵以长毛阻止赵武灵王前进。赵武灵王没办法,只能独自退回宫里。

由于宫内本来就没有存粮,因此赵武灵王在被断粮断水三个月后,被活活饿死了。公子成在确定赵武灵王饿死的消息后,才打开内宫,为赵武灵王收尸。

赵何对赵武灵王被围困之事一直不问,直到公子成来报主父饿死,他才痛哭一场,假惺惺的下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说到这里,赵武灵王被围的前因后果已经很清晰了。他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他在军中的威信也非常高。但是赵武灵王在卿大夫眼里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大王,支持他的卿大夫寥寥数人而已。

沙丘宫变时,波及范围主要在沙丘附近,赵武灵王的支持者多为边军,压根就不知道发生了宫变。并且,对赵武灵王非常忠诚的肥义也被公子章杀害(肥义虽然拒绝赵武灵王扶持公子章的建议,但他对赵武灵王依然非常忠诚,如果他不被杀害,赵惠文王必然不敢围困赵武灵王),这导致赵武灵王原本就不丰富的政治资源,荡然无存。

这就好比西安事变,蒋介石实力再强,他在西安也只能听张学良、杨虎城的。

赵武灵王被饿死后,赵何再把这件事情通报到全国,赵武灵王的支持者也能说什么。毕竟人已经死了,他们还能再造反不成?并且公子章已死,赵惠文王已经是唯一的继承人了。他们除了默认这件事,也貌似也没有别的选择。

沙丘宫变后,赵武灵王生前聚拢起来的大批名臣将相,如乐毅、剧辛、庞煖、楼缓,要么出走,要么被排挤。连赵奢(就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的爹)也受到了排挤,被迫跑去燕国当太守。赵何自己扶持的党羽则完全挤占了这些空位。

8

沙丘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战国时期的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在这个地方,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病逝后被要求秘不发丧与咸鱼放在一起被运回咸阳。公元前三世纪去世的这两位野心勃勃的君主实际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其中之一就是都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赵武灵王因此丧命,而秦始皇因此失国。

实际上在继承人这件事上,赵武灵王完全是拜被传“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为老师,废嫡立庶,废长立幼,只是周幽王是亡国之君,因此格外的出名,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反而将他的错事掩盖了几分,至少人们提起赵武灵王的时候通常想到的就是“胡服骑射”而不是他“废长立幼”。

说起来,赵武灵王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了,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会是那样一种结局,困在行宫达三个月之久,而这三个月时间里,他与外界没有接触,食物也断了,只能干等着死亡的到来。没有人去救这位赵国的大功臣,实际上唯一能救赵武灵王的人也已经提前在这场叛乱中被杀了,他就是赵国的相国肥义。而导致赵武灵王被饿死的元凶也并不是所谓的其子赵惠文王,而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以及李兑。说到底,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中将赵国的贵族得罪了一个遍,这些人一旦找到机会自然不会心向赵武灵王,而这个机会还是赵武灵王自己送上去的,因为他废长立幼却又想反悔而设两王,总之,这位在国际上杀伐果断的赵国国君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实在有太多不妥之处,正是因为这个不妥,让国内的情势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对赵武灵王极为不利。

赵肃侯去世的时候,给少年继位的赵雍即赵武灵王留下了几个辅政大臣,其中就有肥义和公子成,公子成作为赵肃侯的弟弟、赵武灵王的叔叔自然话语权是比较重的,在赵武灵王前期把持朝政。后来,赵武灵王亲政,开疆扩土并改革内政,提出“胡服骑射”的大胆创意,得到了肥义的支持,但遭到了赵国贵族的一直反对,其中公子成对这个侄子的改革非常不感冒,反对的甚为激烈,只是最后还是被赵武灵王说动,带头进行“胡服骑射”,公子成的点头比赵武灵王要管用,至少赵国的贵族不再有反对的声音,这件事就这样进行了下去,赵国的军事实力猛增,在对外战争中节节胜利。

但内乱却早已经潜伏在暗处,只等着合适的时机爆发。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力排众议的结果,其间将赵国的贵族得罪了一个遍,毕竟,改革首先触动的就是贵族的利益,即便这个改革对国家来说是有用的,但对于贵族们来说则是深恶痛绝的,他们只是暂时屈从于赵武灵王。按照赵武灵王的性格来说,压制这些贵族们一辈子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赵武灵王却又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有了大问题。

赵武灵王的原配是韩国的公主或者宗室女,生下了公子章,公子章很快被立为太子,但不久,赵武灵王遇到了生命中的真爱,即吴娃。在最初得到吴娃的几年里,她基本就是专宠,而她生下的公子何也得到了赵武灵王的宠爱。赵武灵王废掉韩女而将吴娃扶为正妻,公子章的太子之位被剥夺,代之以公子何,说到这里,是不是和周幽王没有什么区别?但赵武灵王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退位,让公子何继位,即赵惠文王,而赵武灵王自称主父,相当于后来的太上皇帝,主攻领土的扩张。而赵惠文王此时也不过才十几岁,辅佐他的还是公子成和肥义。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灭了中山国,将代地封给了公子章,号安阳君,赵武灵王还给公子章配了田不礼为相国,这件事不仅让赵惠文王忌惮,同时也给了公子章野心。但赵武灵王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不妥,甚至到了第二年,赵武灵王让赵惠文王朝见群臣的时候,他看到长子安阳君北面称臣,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度想分割赵国为两部分,两个儿子都为王,这简直就是过家家,虽然这个想法没有付诸行动,但是赵惠文王和安阳君之间的矛盾已经越积越深。

这个时候,朝中的大臣们已经开始活动,李兑劝说肥义托病不出,将朝政交给公子成,《史记》记载:李兑劝说肥义:“子奚不称疾毋出,传政於公子成?毋为怨府,毋为祸梯。”实际上就是想剪除赵武灵王可能的羽翼,而将赵惠文王牢牢握在手中,不过肥义并没有同意。他已经感到危机很快来临。果不其然,公元前295年,一场政变悄然上演。

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同游沙丘,两个人却分宫而居。安阳君和田不礼知道后作乱,矫诏主父召见赵惠文王,而肥义替赵惠文王先行,被安阳君的人杀死。赵惠文王组织兵力平叛,而公子成和李兑从邯郸赶来,组织军队平叛,很快安阳君就败了,但他并不想就这么死去,于是投奔了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没有理由拒绝自己的儿子,而公子成和李兑则不打算让安阳君活着,于是兵围赵武灵王的行宫。

《史记》中的记载是这样的: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主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令宫中人“後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馀而饿死沙丘宫。

也就是说公子成和李兑逼着公子章从赵武灵王的行宫走出来而将其杀死,然后,两人又继续围困行宫,并放话“最后出来的全部杀掉”,于是行宫里的人陆陆续续全部跑了出来,只剩下了赵武灵王一个人被困在行宫中。他想出来但是出不来,而行宫中的食物也已经消耗殆尽,他只能想尽办法吃各种东西,最终还是被饿死了。

一场围困长达三个月,怎么说都透着诡异,《史记》中对于公子成和李兑围困赵武灵王的原因解释为“畏诛”,这显然是不成立的,而且三个月的时间里,竟不见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身影,没有身影即是默认。他默认了公子成和李兑的做法,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并不单纯,其一就是他这个国君之位做的战战兢兢,时刻害怕赵武灵王会收回,而且他虽然做了国君,但是大部分政事还是赵武灵王说了算,他并没有多少权力,所以,时间一久,父子俩早已离了心,赵惠文王自然也希望自己手中的权力更稳固些,而促成这种稳定的自然就是赵武灵王和公子章都消失。

另一方面,赵惠文王毕竟年幼,他仅有的那些权力还被公子成把持,公子成想要赵武灵王死,赵惠文王也无法阻拦。基于这主动或者被动的理由,赵惠文王选择了沉默,果然沉默是金,他这一沉默,赵武灵王真的消失了,而他手中的权力也真的稳固了。

分析一下公子成和李兑围困赵武灵王,却没有人救赵武灵王的原因,其实就是能救并且愿意救的肥义已经被杀,而能救却不愿意救的赵惠文王选择了沉默。至于别人,实际上赵武灵王并没有多少心腹,并且他之前因为“胡服骑射”得罪了赵国的贵族,这些贵族自然是希望赵武灵王去死的,他们断不会选择去救赵武灵王。至于跟随赵武灵王的士兵,则选择了活命。

实际上,沙丘宫变看似是公子章和田不礼发动叛乱引起的,但其实公子成和李兑早就计划好了,他们就是想借着公子章来除掉赵武灵王,因此两人才会围困赵武灵王的行宫。赵武灵王去世后,公子成成为相国,而李兑成为司寇,赵国的国政由两人把持。

9

第一,沙丘政变的内因极其复杂

赵武灵王在位时,由于偏爱小儿子赵何,废长立幼,废黜太子赵章。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逊位,提早把王位交给赵何,即赵惠文王,自称“主父”,也就是太上王。然而,三年后,即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觉得对不起长子,又封赵章为安阳君,甚至想把国家一剖为二,让赵章在代地称王。长子赵章被弟弟抢去王位,早就心怀怨恨。公元前295年,赵章与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一同出行至沙丘,突然发动政变,攻打赵惠文王的行宫。由于赵成、李兑率军及时赶到,挫败赵章的政变。赵章被迫逃进赵武灵王的行宫,由于不忍儿子被杀,赵武灵王接纳了他。现在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对于赵国大臣与将领来说,一方是赵惠文王,另一方是收容谋反主犯的赵武灵王,究竟要选择站在哪一边呢?赵成与李兑选择站在赵惠文王这一边,原因很简单,赵武灵王只是太上王,是过去式;而赵惠文王是名正言顺的国君,是现在进行时。于是两人发兵攻打赵武灵王的行宫,杀死了赵章。可是要如何处置赵武灵王,这可就犯难了。赵成与李兑一商量,咱们围攻主父的行宫,又杀了赵章,倘若就这样收手,日后主父必然要清算这笔账,怎以办呢?他们既不敢杀掉赵武灵王,又不敢放掉赵武灵王,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其囚禁,任其自生自灭。

第二,为什么没有人来救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被囚死在行宫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为什么没有人来救他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1、赵武灵王的亲信,多死于沙丘政变。赵武灵王最信任的人是肥义,他是胡服骑射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赵国举足轻重的大臣。然而在赵章发动政变时,第一个杀死的人,便是肥义。如果肥义没有死,肯定会全力营救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出行,应该会带上亲信与心腹,这些人的下场如何,史书没有提,但既然连赵武灵王都得死,他们估计全被杀了。

2、为什么没有军队前来营救?尽管赵武灵王已经退位,但谁都知道,他才是赵国的实际统治者。那么他被囚禁时,为什么没有军队前来营救呢?我想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赵成与李兑严密封锁消息。我们知道,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赵武灵王不要说向外传递消息,就是搞点吃的都搞不到。因此,他不可能向别处的军队发布命令。在没有统帅命令的情况下,军队又怎么敢轻举妄动呢?

3、在新王与旧王之前,大家选择新王。我们在退一步假设,赵国军队得知赵武灵王被囚禁的消息,为什么沉默呢?从法理上说,国王才是一国之主,而主父或太上皇,即便他是前任的国王与现任国王的父亲,在法律角度上说,都只能是臣而不是君。“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如今的国主,只能是赵惠文王而非逊位的赵武灵王。

也就是说,你发兵去救赵武灵王,等同于你支持谋反。赵武灵王虽然拥有崇高的威望,但是在沙丘之变前,他打算将赵国一剖为二,却是遭到众人的反对。也可以说,赵武灵王逊位后,一直抬高赵章的地位,这是严重威胁到赵国政坛稳定的事,对此大家是反对的。同样,赵武灵王在赵章杀肥义、围攻赵惠文王后,不仅没有把他绳之以法,还收容包庇,从这点看,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10

赵武灵王名雍,嬴姓赵氏,带领了赵国的崛起,成为了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对抗的国家,但是其余生却不得善终,一代君王被活活饿死在沙丘行宫中!

赵国崛起

公元前326年,在位二十四年的赵国国君赵肃侯因病去世,刚满十五岁的太子赵雍继位,武灵王政治眼光异常敏锐,派出使者出使韩国,将在韩国做人质的燕国公子职,重兵护送其回燕国登基,这样新任的燕国君主也会对赵国感恩戴德,也直接废除了先前燕国和韩国制定的夹击赵国的战略,乃两全其美之策。赵国在赵武灵王的一系列举措中,一跃成为比肩秦国的强国。


废长立幼

赵武灵王有两个儿子,长子是韩夫人生的公子章,次子是武灵王非常喜爱的大美人吴娃所生的公子何,韩夫人去世后,吴娃填补了武灵王内心的情感空白,深得武灵王的喜爱,在其心底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以至于在吴娃临死前要求武灵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自己对于这个爱妻武灵王都是有求必应,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废除公子章太子之位,立公子何为太子。两年后自行心甘情愿的退位,公子何继位,为赵惠文王。

武灵王被饿死沙丘行宫

公子章无缘无故就被废除了太子之位,但是却没有丝毫怨言,为了让弥补对公子章的愧疚,武灵王让失势的贵族田不礼辅佐他。田不礼想通过公子章来实现自己东山再起的愿望,一直鼓动公子章夺权篡位,武灵王也是一直推波助澜,甚至还准备立公子章为代王,和惠文王齐驾并驱,惠文王自然是不会同意这等荒唐的要求。武灵王这是后悔自己退位早了,现在想要扶持公子章对抗赵惠文王。

话说这一天,武灵王开始采取行行动了,以选看墓地之名,让公子章和赵惠文王随行,公子章和武灵王住一起,惠文王自己单独住,很快,使者就拿着武灵王的灵符来召见惠文王,肥义和惠文王商量对策,此去凶多吉少,肥义提议自己先去看看情况,要是太久没回来就是遭遇不测了,果不其然肥义去了就被杀害,肥义的死讯传来,惠文王决定先发制人,直接率领大军包围武灵王的宫殿,为了不让惠文王担上弑父杀兄的罪名,平叛主帅公子成下令杀了公子章,并把武灵王围困在宫中,不让出来,最后在坚持了三个月后,终被饿死!

武灵王被围困三个月都没有人去救助,先前施行胡服骑射,也必然得罪很多人,一旦出事,大家都会倒向实力占优的那方如果放武灵王出来,围宫之罪、逼父之罪、弑兄之罪惠文王怎么担当的起,所以没人救也是情理之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