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邀请。针对楼主所提的问题,我深有感触。因为工作变动和家庭破裂的双重原因,我带着10岁的儿子一起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启新的生活,最开始这段时间,工作环境的陌生对于我是一个新的挑战,学习环境的陌生对儿子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爷俩相依为命。有时候因为工作繁忙或出差的原因,导致无法陪伴儿子,加之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儿子变得沉默寡言,我可谓忧心如焚,想方设法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吧。



作为家长,首先要找到孩子对你的淡漠和疏离的症结在哪?一般情况下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孩子与父母立场相悖,孩子感觉孤立无助。孩子会疏离家长,这个肯定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孩子与父母立场相悖,让孩子觉得家长都是站在他的对立面的。而这所有一切的根源还是孩子的课业与成绩问题。在孩子还小,课业压力不大的时候,亲子之间的关系或许还能很融洽,当孩子慢慢面对大量的功课无从下手,成绩变得渐渐退步的时候,家长的责骂,责备的眼神,都会让亲子之间逐渐有了隔阂,制造了冲突。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情绪和压力,许多家长朋友们一方面没法肯定自己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另一方面,将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希望成绩能有所提高,必要的时候甚至采用强制暴力的手段。父母总觉得自己是一片苦心,总觉得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以至于从不会静下心来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殊不知当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和眼神去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态度和眼神来对待你,就像力与力“大小同等方向相反”。当父母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孩子的心里便会筑起一道防线。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尽情倾诉的原因是:(1)害怕。害怕说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行为而遭到训斥、打骂或其他形式的惩罚。(2)受了伤害而封闭。孩子可能有了困难,受到挫折,或者受到老师的批评与同学的讽刺,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维护自尊心,因而不愿意与父母交流。(3)觉得说了也无用而封闭了自己。如果不及时解决问题,时间久了,隔阂深了,那么孩子与家长也就真的疏离了。


第二,没有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当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方法,没有自信,一方面自己会觉得无趣,另一方面,面对家长的期盼,总觉得无法交代,而面对家长的斥责,更容易心生芥蒂。

第三,孩子比较内向,感情不易表露。有的孩子会比较内向,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情。这样的孩子是在用他细腻的思维在观察和探寻还不太熟悉的世界,过早地将自己“封闭”起来,就算心里十分想和爸爸妈妈亲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

第四、从小孩子不是在父母身边长大。如今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常常不在家不说,也总是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交给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代为照看。如此一来,孩子跟老人的关系亲近了,与爸爸妈妈的关系就会疏远了,甚至会产生爸爸妈妈不爱他的错误想法。



第五,家庭氛围不够温暖。家庭氛围是否温暖,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氛围不温暖,彼此不够关怀,会给他带来一种创伤经验,这种创伤经验会导致他日后走上社会,在工作方面,社交方面会有适应上的困难。

要想改变孩子淡漠和疏离的现状,具体对策有哪些呢?

第一、改变立场,做孩子的朋友。父母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的都是最重要的他人。当孩子对家长出现爱理不理的情况,父母就要考虑是不是该换一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是一味说教式的严厉形象,而是成为孩子的朋友,像朋友一般与他沟通交流。父母与孩子聊得最多的便是有关课业的话题。孩子进步了,家长自然高兴;如果孩子一旦退步了,家长不满意了,一些矛盾也就慢慢滋生了。作为家长,何不改变一下自己督学者的形象,而成为孩子的朋友呢?平时孩子在学校学习就已经相当辛苦,回到家聊天的时候,父母何不趁此机会多了解一下孩子平时的喜好,喜欢玩的游戏,喜欢看的课外书,喜欢听的歌等等。当父母这样与孩子聊天的时候,他会觉得轻松、亲切,觉得父母与自己如朋友一般,如此一来,家庭氛围也会和谐温暖很多,孩子会在无形之间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与鼓励,学习自然也会上心很多。



第二、改正孩子的学习方法。很多孩子觉得父母与自己的立场相悖,最主要的根源还是学习问题。每一位家长当然希望自己孩子的成绩能够让自己骄傲,当家长给了孩子太多的期望,而看不到相应的结果时,失望自然流露出来,这样的情绪难免会影响到孩子。现在的孩子由于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自己又不一定能够摸索到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只能靠死记硬背应付课业压力,学习起来十分辛苦。往往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成绩还可以,因为那个时候课业压力不大,功课还可以勉强应付,可是到了高年级或是升学考的时候,过多的课业压力对孩子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成绩的突然落差也容易给孩子带来不好的情绪。父母的不良情绪,加上孩子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亲情关系的紧张,严重的会导致孩子逆反。



第三、打开心扉,多表露感情。如果孩子内向,也许父母也该反思一下,会不会是因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很少表露自己的感情,所以孩子的感情也慢慢变得很内敛。父母适当可以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觉得开心温暖,同时也可以带孩子多参加家庭和朋友的聚会,让孩子多接触生人,多表现自己。

第四、多点时间陪伴孩子。现在很多家庭爸爸妈妈忙于上班都没有时间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甚至根本没有时间能和孩子交流,只是偶尔打个电话,询问的也是孩子的学习情况。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对父母生疏不少。不管多忙,家长应尽量减少一些应酬,一定要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特别是在节假日的时候,一起去旅游,共享天伦,也是不错的选择。多跟孩子在一起,多跟孩子交流与沟通,让孩子体验亲情,享受亲情,这样既有利于两代人感情的培养,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五、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否温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家是维系感情的最重要的纽带。家长朋友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首先要做的便是夫妻要和睦相处,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端家长架子。

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如果孩子掌握了学习方法,能够自己通过分析、理解,把功课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考试时自然就没有问题了。当孩子学习好了,成绩提高了,能够考上理想的学校,不光孩子自己开心,家长们也就不用愁了。如此一来,亲情关系也会融洽许多。



如果孩子的情感长期处于贫乏状态,心理严重“营养不足”,就会变得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甚至会变得自卑、孤僻,乃至走向极端。很难设想,一个缺乏亲情关爱的孩子,步入社会后会怎样去关爱他人,怎样融入这个社会。

亲情淡漠是孩子逆反的前兆,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让孩子变得逆反,那时候便更加不易教导,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所以趁孩子还没有逆反之前,家长要认真看待孩子的这一问题。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有所不同,每个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自身的具体情况,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最佳贡献者
2

针对孩子的淡漠和疏离,我想;不必过于紧张,只要做到以下几方面,是可以改变的。

首先,我们可以,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是,审视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多少。我想,幼儿期的孩子如果缺少我们父母的陪伴,纵然有血缘关系,孩子也会因为陪伴的缺失而对我们有所淡漠和疏离。

基于此,只要我们拿出足够的时间,静心深度的陪伴孩子。注意,不是简单应付式的程式化的陪伴,只有深度而真心的陪伴,孩子才能感觉到亲情的真实存在。

其次,从家庭氛围上找原因。如果孩子面对的是一种彼此挑剔、争吵不和谐的家庭气氛,这样孩子就会对这种原生的家庭情感氛围失望,孩子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他也会对我们淡漠与疏离。

基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确保有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生活在有爱的家里。家里每一个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那样孩子才能够生活的非常舒展而自由。

第三,我们要从孩子的生长经历中寻找一下是否受过惊吓,而不被我们父母安慰,保护。我们父母没有及时的给予情感精神的支持,这样,孩子的内心是有伤痕的,对我们没有信任感了。

有句话说的好,当孩子在外面受到伤害时,无论孩子是对是错,我们父母首先站在孩子这一边,安慰孩子,给予孩子最及时,最真诚的保护。让孩子心理上得到最有力的依靠。

以上三点就是孩子对我们淡漠与疏离的可能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当然,走进孩子的内心 ,和孩子在情感上相通相融合 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耐心地,真诚地,用心弥补,用心陪伴,用心去爱。孩子内心的坚冰终有一天会消融。

3

如何应对孩子的淡漠与疏离?我看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人回答,可能不感兴趣或比较难回答吧,我倒愿意试试。这种淡漠的疏离是指孩子与父母之间好像慢慢有了距离,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粘着家长,内心的小想法也不愿意和家长讲了。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渐渐对父母关上了大门。

对于父母的陪伴,孩子似乎有些不领情了。有的时候还会跟家长讲“你去做你的事情吧,不用陪我,我自己可以的”。家长觉得孩子开始把自己越推越远,越推越远。这种淡漠疏离现象出现年龄因人而异,有早有晚。但只要父母亲从小对孩子平等相待,不居高临下动动训人,并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长就可以克服减轻这种现象出现。我的体会是做到"三个陪伴“:

一是高效的陪伴。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每天工作都很忙,回来还要陪孩子玩,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变得烦躁易怒。

陪伴孩子并不意味着家长需要时刻守在孩子身边,只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时间点就行了。

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孩子去幼儿园意味着要和爸爸妈妈分开,他们潜意识里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好好陪伴孩子,和孩子聊聊天,这不仅是在安抚孩子的情绪,更是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这是孩子和家长在分离一天后的团聚时间,这个时候家长越关心孩子白天做了什么,孩子就越能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着的。家长可以问一下孩子上了什么课,吃了什么饭,或者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什么,孩子一定乐于分享给你。

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时:如果孩子回到家才和家长见面,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好好关心一下孩子白天的生活,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们的重视。哪怕只是问几句“渴不渴”“要不要先吃点东西”,孩子也会非常开心的。

家长下班回到家时:孩子对家长下班回家的时刻可是充满了期待。如果家长能抓住这个时刻,回家时顺手给孩子带一朵花,一包零食或者一个小玩具,或者回家后先和孩子聊一聊玩一下,那么家长对孩子的在乎与重视,他们可以加倍感受到。

二是有意义的陪伴。家长对孩子的陪伴,并不是说家长陪在孩子身边就好。

孩子喜欢涂鸦,家长却总担心孩子弄脏衣服弄脏墙面。孩子喜欢玩小游戏,家长却觉得幼稚提不起兴趣。好不容易出一趟门,孩子想去游乐场,家长却要带孩子去博物馆长见识…家长觉得花时间陪孩子了,孩子却觉得不开心。这样的陪伴是无意义的,既消耗了父母的耐心,又浪费了孩子的期待。

有意义的陪伴是指家长和孩子双方都能享受一起相处的时光。这一点看似容易,实则很难。真正有意义的陪伴,首先不会让家长觉得做了徒劳无功的事情,其次又能让孩子感到开心。

孩子去上画画课,家长可以画一幅和孩子所学内容差不多的画;孩子在家练琴,家长也可以跟着学一学。让孩子体会到你在他生活中的参与感,才是最重要的。

三是自由的陪伴。陪伴并不意味着父母与孩子要捆绑在一起,双方都感到轻松愉悦是陪伴的最大意义。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需要是一个逐渐减弱的过程。以前孩子玩玩具要和父母一起,看动画片要和父母一起,出门要紧紧牵着父母的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在他们生活中所占据的比重就没有那么大了。

很多父母适应不了孩子这种变化,反而会抱怨孩子和自己疏远了。

我的孩子现在上高中了,每逢周末都是父母亲一起接送她,每次都很渴望见到我们,上车后有说不完的话,分享成功的喜阅,诉说被人误解的委屈…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边说边吃妈妈准备的点心,家长都认真的倾听,偶尔互动,一个多小时路程也不觉得远了。

总的来说,亲子关系就像拉皮筋,橡皮筋拉得越紧,就越容易断。适当松手,才能保证橡皮筋永远充满弹性。所以面对孩子,最好的陪伴方式就是互相需要,但绝不捆绑。

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拍砖。




4

孩子的淡漠和疏离自己,是令父母感到伤心和头疼的事,尤其是到了中学青春期的孩子,心理较脆弱,过于敏感,自我意识常带有主观色彩而表现出行为的片面性和幼稚性。这个时期的孩子,若对父母表现出淡漠和疏离,一般是没有感受到父母内心深处的爱。当父母的教育较强势,命令孩子参加各种校外补习班,监督孩子功课时,会被敏感的青春期孩子主观臆断为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不信任,那么,孩子的易情绪化,从内心里跟父母抵抗,从而表现出对父母的淡漠和疏离。面对这种状况,父母要先从自身做起,保持自己情绪的平和,给孩子更多的信任,鼓励和尊重,在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前提下,主动耐心友好地询问孩子是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惑或困难,帮助孩子找出原因,一起积极面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的温暖,而不是把爱深藏不露,让孩子猜测不安。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了健康友好的精神联系,有了这样温暖的爱的填充,孩子内心的淡漠与疏离就会逐渐瓦解,孩子内心一片阳光,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也会提升。

5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出现状况,通常是父母某方面不足。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那么从自己开始着手改变孩子的状况。

第一,父母对于孩子应该有热情与真爱,正如他们最初来到人世那样。那时候父母的爱是毫无条件,处处感到惊喜。而那时候的孩子也是最活泼,最热情的。

如果父母能够始终保持对孩子的那种感觉,那么孩子的进步与他的热情,也应该能够保持住。

第二,父母之间要保持和睦的关系。孩子最初学着带人接物,就是从父母相处之道而来。父母之间如果冷淡无情,那么孩子以此为正常,自己的个性就会按照这种模式发展。

如果父母之间非常亲密和谐,孩子也就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着和谐亲密的关系。

第三,父母一定要有正确积极的引导。不要总是说孩子冷漠无情,而是要在他做得好的时候大肆表扬。让孩子在内心认可自己的热情,亲密能力。

我的孩子有一段时间很木讷内向,眼睛都不敢看我。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于是很多时候都抓住机会表扬他。比方说,让他给妈妈晾衣服,他在犹豫了好长时间之后终于去做了。事后我便说道:妈妈觉得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你愿意去帮妈妈做你不情愿做的事情。

这种表扬说多了,而且实事求是,现在他敢直视我的眼睛了。人也自信了很多,与妈妈关系大大缓和。

总之,孩子的状态一定是父母造成,父母想要有好的发展,必须从自己入手,反思行动,带来自己与孩子两方面的进步。

6

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常有碰到类似的问题。尤其是孩子上了初高中以后,有些家长抱怨孩子和自己的关系非常淡漠和疏离,不愿意和自己说话。那怎么办呢?

这要分几种情况:

1. 家长先自我反思一下,是否您自己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也不太会表达感受,或者用责骂的方式代替,而没有和孩子建立起好的沟通关系?孩子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最开始都是从父母身上学习的。你自己没有的部分,想孩子自然就能习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想改变孩子的淡漠,你得先改变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沟通能力。

2.如果之前和孩子关系还不错,但进了初中以后,孩子突然变得关系淡漠一些了,那可能是与孩子进入青春期有关。青春期孩子身体发育,荷尔蒙等激素增加,孩子可能不太像原来小的时候和父母那么亲近,这其实是正常的现象。孩子大了,势必会经历一个和父母分离、寻求独立的时期。这中间他要经历一些挣扎、抗拒,是为了最终能确立他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永远活在父母的羽翼下。而如果我们父母还停留在之前孩子事事要依赖你的时期,那说明是我们父母还没做好面对心理分离的准备,适应不了孩子长大了的改变。其实,育儿的本质不就是培养孩子未来能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能力吗?

3. 如果孩子变得淡漠而疏离,还有一个原因值得反思,是不是我们太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了?是否无论他说什么都会受到打击?所以他干脆闭嘴不说。

如果孩子觉得他的想法和感受是不能和父母讲的,一讲就会被批判被教育,那么就会和父母越来越没话讲了。而他又不能公然地挑战家长的权威,所以只能选择淡漠以对,这其实是逃避问题的一种方式。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家长有没有可能先放下所有内心里想要去改变孩子的观念和想法,好好听听他的声音,他的焦虑、他的孤独、他的压力、他的无奈……

你只有先愿意听,才是打开关系的第一步。

最后,如果你想改变,你可以尝试以这样的对话开始:

“孩子,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关系现在变得有点淡漠和疏离。我心里挺伤心的,感觉好像我没办法走近你心里,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不知道你到底过得怎么样?

或许是我们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让你感觉爸妈不够支持你,或许是你长大了,觉得自己能应对了,不用什么事都依靠父母了。

无论怎样,我想和你说,我们是你的爸妈,你心里有难过不舒服的时候,别忘了,我们永远是你的依靠。”

你可以找到好的机会和孩子开诚布公地说,也可以写张纸条给他,告诉他/她你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心理咨询的原则是,谁感到痛苦谁先改变。如果你为此而痛苦,那就从自己开始吧。

7

孩子的淡漠和疏离,是家长造成的。你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一个淡漠的家庭,必然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你平时对待孩子是不是也是冷漠,淡然呢??你应该多多回应孩子,跟你的每一次沟通,你都应该主动一下,交流,不要让孩子感觉你在应付了事。孩子已经淡漠了,就请耐心慢慢转变他,不然之后在社会上,他会冷漠,没有人情味,甚至对于亲情,友情都会看的特别淡,怕会做出一些难以挽回的事。

8

我是溪琦妈咪,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如何应对孩子的淡漠疏离?作为两个孩子的宝妈,我就我个人的亲身体会,我认为应对孩子的淡漠疏离,是陪伴、理解和走进孩子的内心。

一: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的内心是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会胆小、任性、暴脾气,这些都是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无论我们多么的忙碌,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陪陪孩子,陪她做游戏,陪她写作业,陪她疯,陪她玩,陪伴她成长,让孩子的内心满满的安全感,这样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是不会对我们淡漠疏离的,所以,应对孩子淡漠和疏离最好的办法是陪伴。

二:理解:无论在孩子成长的任何阶段,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外面,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爸爸妈妈都不要当着别人批评孩子,跟孩子站在一起,理解孩子,保护孩子,到家以后,再给孩子讲道理。这样的父母,孩子怎么会跟我们淡漠疏离呢?所以,理解是应对孩子淡漠疏离的好办法。

三:走进孩子的内心:无论什么时侯,只要我们跟孩子在一起,就不要把自己当成父母,当成大人,那么的高高在上,要把自己当成孩子,跟孩子做朋友,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懂孩子,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因为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而哭鼻子??发脾气,而这时,你一定要抱抱她,安慰她。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时侯你都在她身边。这样的爸爸妈妈,孩子怎么可能跟我们淡漠疏离呢?所以,走进孩子的内心,跟孩子做朋友,是应对孩子淡漠疏离的好方法。

所以,我认为:高质量的陪伴,父母的理解,走进孩子的内心,是应对孩子淡漠疏离的好办法!!!

9

有时候是孩子天性使然,就是那么的淡漠。当然大多这种原因的,给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被父母伤害多了,就会如此的保护自己。

10

非常荣幸回答你这个问题

你即然问到这个问题那就说明你是孩子的父母了。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与你亲密粘你的有效期最多也就十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大,不再只活在你的单向世界里,他与你一起玩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想法,在我们的唠叨中,不愿意再与我们交换信息。

在世间所有的感情中,只有亲情是渐行渐远的,即使你有不舍也阻止不了时间的脚步。我们现在所有的付出和爱都是为了他们飞得更高更远,并且我们甘之如饴。

明白了以上也就释然了,孩子不是淡漠和疏离,是正在树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管多么幼稚和不成熟,他们也不会在像小时候一样天天围着你粘着你了。这时如果你叨叨他们,还会跟你对着干。

这个年龄阶段你大可不必太逼他们,可以时刻关注,但是在孩子面前少说多听多做,能做哥们朋友最好,做不成也不要拿着父母的身份去逼他们按照你的想法行事,这样只会物极必反。做好父母该做的,用我们的行动和言语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家是他永远温暖的港湾,这样不会培养出没有温度的孩子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