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虐待战俘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就拿我们最熟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无论是中国战场的中国战俘,还是在菲律宾的美国战俘等等,都受到了日军惨无人道的虐待,甚至有比屠杀更最可怕的人体实验(用活人来进行化学武器细菌武器实验、医学实验等各种非人道的行为)。



日本731部队残忍的活人人体试验

那么,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日本俘虏的清军将士,会受到怎样的对待呢?且听飞扬为你细说。

清军被俘情况及遭遇

甲午中日战争,是由日本挑起的,1894年到1895年间清朝与日本进行的一次关乎国运的大战。战争中,清军将士总计阵亡约24600余人,另外还有不少的将士成为了俘虏。大概情况如下:

一、1894年7月25日,朝鲜南阳湾丰岛海战,清朝北洋海军被日本偷袭,“济远”号逃跑、“广乙”号重伤退出战场后,运兵的商船“高升”号被击沉,运输舰“操江”无力抵抗,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自“操江”舰舰长王永发以下72名海军官兵被俘,是那场战争中最早一批成建制被俘虏的中国军人。

这72名海军官兵,直接被日军当成了在日本国民面前炫耀战功的“宣传品”,他们被运回日本。“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然后战俘又被日本强迫游街示众,以示凌辱。



二、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北部重镇平壤爆发的平壤大会战,当天晚上驻守平壤的清军连夜冒雨北撤,中途遭日军伏击包围,大批清军将士被俘,47人因为试图逃跑被日军斩杀,25人因为伤势过重死去,3名在羁押期间因病死去,其余608人经由海运送去日本。

一名被俘的中国军官曾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真实再现了这批战俘的悲惨境遇: “两手背缚,发用绳联。十八日申刻,始发给饭团一握,舌为匕箸,膝作杯盘,俯首就餐。忽尘埃上坠,泥沙兼半,口难下咽。渴极频呼,仅给臭水一滴。如是者二十余日,忽称送往伊国。足无整履,身少完衣,由中和至黄州,奔波百余里之遥,不容喘息。九月初八日在江口上船,如入陷阱。坐卧不出寸步,便溺均在一舱,秽气熏蒸,时欲呕吐。十六日至日本广岛下船,狂奔十余里,立毙数人,始登火车。十七日到大阪府,住南御堂厂舍。鸟正飞而入笼,蛙欲怒而在井。一日三餐,入口者无非霉烂萝卜。数月间遍身尽是腌脏衣服。似僧而有发,如道而无冠。月暗风凄,频洒思家之泪。”

三、平壤大会战失败后,日本打进中国国境,辽东战场诸战役以及威海卫保卫战中,又有多达千余人的清军将士被俘后押送至日本。这批人到达日本后,日本的监狱已经不够用,日军照例将这些战俘游街示众凌辱后,向一些寺庙和民间机构租赁场地当作“俘虏厂舍”用来统一关押。

此外,1895年初,又发生了海城、牛庄等战役,也有很多中国官兵被俘。但此时日方已经失去了最初得到战俘时急于炫耀战功的心情,反而视战俘为累赘,这些后期的清军战俘则被就地关押在辽宁海城,各项生活条件比之在日本的难友更为恶劣。



战俘归国

1895年春,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经过多次谈判,中日两国在夏季完成战俘交接。

8月18日,日本将关押在日本的976名清军战俘送回天津。8月26日,关押在辽宁海城的568名清军战俘被日军交还,同时被中国俘虏的11名日军士兵也交还给了日方。

我们从上节可以算出,被带到日本的至少有2000余名清军战俘,然而只有979人被送回,折损近一半的人口,被俘至日本的清军将所受待遇之差、所遭虐待之深,可见一斑。

战俘归国后,祖国迎接他们的是责罚。归国后,被俘清军,军官一律革职遣散,士兵全部就地解散。“操江”舰舰长王永发曾经上书为病死在日本的部下请求抚恤,结果招致清廷严辞责骂。在平壤因伤被俘的军官谭清远等,不仅被革职,还被追究被俘的罪责。这些曾为国家付出了鲜血的“不祥之人”很快便从档案中消失。



读史有感

如今,在日本大阪真田山,还能找到6座被俘清军的坟墓,其中5座根据遗愿,墓碑都面朝着西方,朝着他们永远回不去的家的方向。



事实上,除了这6人,还有数以千计的长眠在异国他乡清军将士,他们生前命运没能由自己把握,死后还只能化作孤魂飘荡在异国他乡。这场战争的成败,他们无法决定,他们只是历史的牺牲品。

在此,飞扬希望,我国不要忘记这些孤坟,有一日,能让他们骨骸还家、魂归故里。

我是飞扬,一个爱读历史的理工男,愿把我所读的变成有趣的故事说给你听,关注我,让我们共成长。

最佳贡献者
2

据统计,甲午战争中,清军共阵亡24600余人,被俘1790人,那么,这些被日本俘虏的将士,其下惨如何呢?

日本当时为了跻身“文明国家”,1894年8月22日,也就是甲午战争开始后的第22天,日本陆军省就向日本陆军第5师团留守处下发了《战俘管理之件》,在该文件中,日本誓约在战争中保障战俘的基本人权。

日本为什么这么做呢?

1894年7月16日,日本对大清国宣战第14天,英国同意和日本签订新的通商与航海条约,根据新条约的内容,英国将在五年后放弃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其它西方国家也随之跟进,准备跟日本签订新的平等条约。

在如此敏感的时期,如果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不文明行为”,西方国家就可能借此继续坚持领事裁判权,新的平等条约也可能落空,日本将可能被排斥在“文明国家”之外。

这是日本积极制定战俘政策的原因。

政策是制定了,日本有没有落实呢?

事实上,日本的战俘政策主要是给西方国家看的,所以战俘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送到日本的战俘。

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这些被关押在日本的清军战俘,并没有被迫从事苦役。按照日本陆军大臣公布的战俘处理规则,对清军战俘的处理是相当“人性化”。

首先按等级,把清军战俘分将校、下士、兵卒,不同等级的战俘有不同的居室饮食标准。比如饮食,按照当时日本《陆军给予令》第九章规定的标准,将官24钱,上长官、士官、准士官18钱,下士以下16钱。

战俘中死者会按照军人的待遇安葬在陆军指定的区域;伤者,由各陆军预备医院、日本赤十字社救护员负责治疗。
平壤日军野战医院,日军为清军战俘实施手术(日本随军记者拍摄)

甚至日本还准许战俘和国内的家人通信,日本提供信件接收的便利条件,但信件的内容需要经过检查,确保对日本安全无害。

当然,前文也说过,日本的这些行为是做给西方国家看的,按照日本的说法,战俘当中“惊异之下落泪者有之,合掌作揖施谢者亦有之,俘虏收容所里的清军官兵,纷纷赞叹日本给予的宽大待遇”。而日本的随军记者也将这一幕展示给国际媒体。

第二种是战场上的战俘。

在日本国内,顾及到国际视听,日本很少虐死清军战俘,但在战场上又是一番情况。

在战场上,日本对战俘的残暴虐杀层出不穷,比如在平壤,日本枪杀600多清军俘虏;在旅顺,至少虐杀了900名清军战俘。

除了屠杀,战俘的受辱情况也很严重,比如“操山舰”投降后被押往佐世宝港,据一同被俘的丹麦人弥伦斯回忆:“午后2点钟,上岸之时极备凌辱……船近码头即放气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其监即在码头相近地方,将所拘之人分作二排并行,使之游行各街,游毕方收入监,以示凌辱。”
▲在平壤被俘的清军战俘

除了游行所受的凌辱,还有饮食上的虐待,如被俘士兵栾述善回忆说:“被拘者甚众,均系道署中,饮食俱无,并有火焚刀裂之说……死既不能,生更犹死,两手背缚,发用绳联……一日三餐,入口者无非霉烂萝卜。数月间,遍身尽是腌脏衣服。”

最后说一下,包括战俘问题,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全方位大秀对国际法的忠诚,把自己打扮成文明国家,西方也因此对日本大加赞赏。大清国作为被侵略者,因为对国际法的一窍不通,最后反而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批评。

3

众所周知,在近代国际法确立以前,各国的内战以及国际战争中,战俘均由捕获方随意处分。例如俘虏被任意斩杀、承担沉重劳役、或作为领土交换、获取赎金赔偿的对象,总而言之,只要是在战争中成了俘虏,弄的不好就会被任意砍杀处死。

而在当时的日本,对待战俘也是非常残酷无情的。1886年明治天皇反省国内的“西南战争”中,数以万计生灵涂炭的残酷事实,下诏日本国也要加入欧洲国际红十字会组织,誓约要在战争中保障战俘的基本人权,履行文明战争的职责和义务,开始跻身进入欧美人所探索的人道战争。


在甲午战争正式开战后,被日军押往本国内的清军战俘共计有1790人,这其中的大部分俘虏是来自丰岛海战中不战而降的“操江”舰官兵、朝鲜战场上的战俘、金州旅顺战场上的战俘、威海卫战场上的战俘。将大量的外国俘虏押往日本国内看管,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尝试,目的就是利用这些战俘来充当日后与清国在谈判桌上的筹码。但对于当时的清廷而言,整个国家都处于风雨飘摇的混乱局面中,对于这些被捕在异国的俘虏,更是无暇顾及。

1894年8月23日,日本陆军大臣公布了战争俘虏处理规则。这些被押运回国内的清国俘虏被分别安放在“内地收容所”和“占地收容所”内,收容所主要分布在日本各地的寺院内,安置的待遇也按照日军军阶的标准,将清军俘虏按等级分居室关押,从军需仓库中调拨给予这些俘虏一定的供给,并允许俘虏与国内家人通信,但信的内容需要经过检查。


在这1790人的俘虏当中,战伤及病患者有326人、重症治愈者有231人、不治死亡者有55人。根据清日两国的《马关条约》第九条(交换两国战俘),这些幸存下来的俘虏,首批于1895年8月18日由日本国派遣运输船“丰桥丸”前往清国直隶省新城,剩下的俘虏又于9月1日在清国盛京省乾线堡第二次交换。总的开讲,这些被日本押回国的清军战俘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幸运,大部分幸存下来的俘虏最终是被送回了国内,少部分的俘虏因为种种原因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但是相比这些俘虏,其他的清军俘虏就未必有如此好运了。日本人在履行国际公约义务文明施善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日本军队中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残忍血腥的一面。

事件一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中,日联合舰队击沉了一艘满载清军的英籍商船“高升号”,当船体中弹下沉时,清军纷纷落水逃难,日舰非但没及时救助落水者,还向已经失去战斗力的清军射击,机关炮、速射炮。一时之间,鲜血与残枝铺满了海面,一千多名清军官兵也葬身海底,船内供职的四名马来人也遭到相同的命运。

而滥杀事件的责任者“浪速”号舰长东乡平八郎,不仅没有怜悯之心反倒以此为荣,日俄战争后荣耀的被奉为日本海军的军神

事件二

朝鲜平壤战役中,清军被俘者有513人,朝鲜兵被俘者有14人。部分被关押的清军俘虏图谋越狱,在行动中杀死日军看守,结果被日军镇压以失败而告终。越狱外加杀死日军看守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日军,最终对参与越狱行动的战俘进行严加追究,六十多名俘虏被日军集体砍头处死


相比之下,这些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押回国内的战俘是幸运的。为了跻身于欧美文明的红十字组织中的日本,对于这些被押回国内的俘虏采取了救助、优待、战后俘虏全员返还、为阵亡俘虏埋葬修理墓碑等政策。


但这一切只是表象,后来日本昭和时期的军队,彻底褪去了明治时代还刻意伪装出的倡导文明的精神,在对待各国战俘上,暴露了其残忍又血腥的一面。

多有疏漏,烦请纠正。

文/宇泽历史

4

甲午战争主要分为陆战和海战,而清军全部战败。在陆地上,清军一路败退,从平壤退回国内,日军则一直推进到山海关;在海战中,也是日军率先发起挑衅,并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清军北洋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在威海卫之战中全歼北洋水师残余。

据资料记载,整个甲午一战中清军伤亡官兵大约为2.4万名,被俘数千人,一说1790人,一说为988名。不过,具体数字上至今仍有争议。而日军的伤亡不过万余人,被俘人数11人,双方悬殊比较大。那么,那些被俘的清军俘虏最后的命运如何呢?

在战争初期,日本军方抱着耀武扬威的心态,大肆抓捕清军的俘虏回日本关押,以备将来谈判的筹码,把他们关在东京、大阪等地的寺院或者监狱中。为了炫耀战绩,日军还逼着大批清军战俘上街游行,达到其所谓的“宣扬国威”的目的。

1894年7月25日,清军“操江号”、“高升号”两艘船在回国途中遭到日军袭击。“高升号”被击沉,“操江号”被俘虏,舰上的管带王永发与72名官兵被俘,并被押送回日本关押。

在陆战中,日军也抓获了大量的清军俘虏。其中一些因为患重病而死在日本,极少一部分因为企图逃脱被杀害。监狱关满了,就安置在各地的寺院里。一些俘虏想要逃跑,便被就地斩杀。

不过随着战争的推进,日军抓的清军战俘越来越多,日本当局再也没有兴趣将他们押送回日本了。在战争后期,日军直接把清军俘虏就地关押,比如辽宁海城监狱。

1895年,清政府向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辽东半岛,赔款白银2亿两。根据双方的约定,日本答应尽快释放俘虏。那些被日军关押的清军战俘,这才陆陆续续回到国内。

不过,国内迎接他们的则是各种冷眼和责骂声。由于《马关条约》赔款巨多,窝火的清政府和慈禧太后只好把这些战俘当成发泄的对象,不仅惩治了一批战俘,还把其他战俘就地解散,晚上完全遣送回原籍,不仅没有给一分钱的安置费,还断了他们的饭碗。这些战俘回到家乡后,大多数都靠务农终老,也有人落草为寇,下场凄凉。

5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见面。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1895年,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一场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爆发了丰岛海战,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陆续发生了平壤战役,黄海海战,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威海卫之战,辽东之战,均以清军战败而告终。日本共出动主战兵力17万,清军动员兵力多于日本,但实际前线作战兵力不及日本多,黄海海战也处于劣势,清军战死19418人,日军战死6445人。

清军除战死的外还有1000多人被日军俘虏,这些战俘被日军押回国内关押,日军无论是古代的倭寇和现代的日军,都是以血腥和残忍著称的,然而这批俘虏的命运却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差。日本为此修建了设备完善的战俘营,战俘营里不仅有寝室、而且还配备了食堂、浴室、医疗室和娱乐室,战俘们完全像是进了免费了“疗养院”,这里有定期的身体检查、体育运动,根椐军衔不同,制定伙食标准,可以随时给家里写信,还有乐队定期为战俘演奏。后来“马关条约”签定后,这批战俘都被放回了中国。

不过这一切都是日本做给西方社会看的,当时国际红十字会刚在日本成立分支,主要目的是博得红十字会的赞赏。日本明治维新后,样样模仿西方,为了得到西方的认可,极力伪装自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文明的国度。西方有许多媒体驻东京都有办事处,日本还聘请西方军事观察员随军观战,聘请西方记者随军采访报道,搭建这样一座“疗养院”式的战俘营,给战俘优厚的待遇,就是为了通过西方记者的报道,使国际社会误以为日本是个文明的现代国家,从而在道义和行动上站在日本一边,达到侵略朝鲜、中国的目的。

谢谢阅读

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要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日军在战场并没有善待过清军战俘。

同后来一样,日军在战场抓住清军战俘,如果是伤员一般就地枪毙。或者清军抵抗比较激烈的地方,清军士兵投降后一般也会被杀害。

这些被杀的战俘,不会被列为战俘的。

而即便能够活着被俘虏的清军,在战场上也难逃虐待和杀戮。

比如平壤战役期间,日军宣布俘虏清军616名,但一般认为被俘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么多,那些人都被就地杀掉了。

至于被俘的这些人,下场也不好。

日军官方资料记载,一股59名清军战俘有47人被杀,原因不明,一般认为是被集体枪决的。

在旅顺大屠杀中,就有被俘虏的900名清军战俘。

第二,被俘虏运送到后方的清军战俘,则相对得到较好的待遇。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被俘总计1790人,其中1000人被运回日本国内,其余都关押在海城的战俘营。

1886年,日本已加入国际红十字会和《日内瓦公约》。

当时日本为了向西方宣传自己是文明国家,对于这些战俘还算不错。

在西方记者的瞩目下,日本对于被押解到国内的1000战俘,给予还算可以的待遇:如战俘营的设置、战俘粮食和被服寝具的发放、病患战俘的治疗、战俘的移动等,也确实都符合当时国际法中有关战俘待遇的条款规定。

资料中写道:俘虏的被服寝具配给,从军需仓库的库存中调拨。饮食营养供给,适用《陆军给予令》第九章规定的标准,将官24钱,上长官、士官、准士官18钱,下士以下16钱;其他生活必要的消耗用品,采用现物支给的方法。各所配备若干卫兵,负责收容所的警戒、保安等管理事务,配置医务员负责收容所的日常卫生和健康管理。在所俘虏允许与国内家人通信,提供信件接收发送的便利条件,但信件内容需要经过检查,确定对日本安全无害方可放行。

当时西方对于日本大加赞赏,其实都是宣传而已。

一来,日方共计交还战俘1544名,其余246名战俘去向不明,日方也并未提及。

一般认为,这246名战俘都死于战俘营,或者被虐待致死,或者被杀。

二来,这些所谓的不错待遇,都是满清政府付钱,日本人不承担一分一毫。

资料记载:

1896年4月9日,日本驻华公使林董向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出索要从日本遣还清军战俘的运输费等费用,共有五个项目,其金额计算到几钱几厘:

一,雇用轮船运输清军战俘用款“六千七百元零三钱”(在此所列均系当时的日本银元);

二,押解战俘用车运输费“七百六十元七十三钱一厘”;

三,押解官兵差旅费“五千五百六十五元一钱五厘”;

四,清军战俘饭钱“一千四百五十七元一十二钱”;

五,零星报销款项“五十九元”。

共计“日本银货一万四千五百四十一元八十九钱六厘”。

7

谢谢邀请!

关于甲午战争中的清军战俘问题,我曾经在2011年6月刊《看历史》杂志发表过一篇专题文章《家国何处,寻找甲午大清战俘》,比较意外的是,前面有位回答者竟然大段抄袭我的这篇文章,在这里首先谴责一下。

接下来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写作的2011年,因为掌握资料的问题,还有不少缺漏,后来我在2014年安徽“甲午陆战中的淮军”学术讨论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对战俘问题做过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下面回到正题,来说被日军俘虏并带到日本的清军战俘的情况。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早在7月25日的丰岛海战中即出现了清军被俘人员的问题(“操江”舰舰员),当时日军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将战俘运回日本本土关押。随后爆发的平壤之战、辽东战役乃至威海卫之战,又出现大批清军战俘,大都仍然被运到日本本土关押。

总计甲午战争期间,在日本本土关押的清军战俘总数为1004人。

(甲午战争中曾被作为清军患病战俘羁押地的日本大津本长寺。照片拍摄:陈悦)

早在丰岛海战后,首批清军战俘到达日本本土时,日方采取的办法是送入海军镇守府监狱。而后1894年8月23日,日本陆军大臣正式批准战俘处理办法,即在日本的11座城市(实际使用了8座城市的关押点)分别选择一些宗教寺院作为战俘关押点,诸如东京的浅草本愿寺、大津的东本愿寺、松山的大林寺等,对于被俘时受伤的清军则关押于这些城市的陆军预备医院。

在羁押期间,清军战俘并不用服劳役等,也没有军人看押,而是由相关寺庙的僧人看管,定期寺庙还会专门给这些战俘进行讲经布道。至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经中日两国谈判,在日本的战俘除病死、逃跑者外,剩余的976人全部释放,由“丰桥丸”直接从日本送回天津。清军战俘回国后,士兵即被遣散,军官则被处以革职等处分。

下面是关押于日本各城市的清军战俘的基本情况:

东京:关押179人,被俘地区为金州,战争结束后全部释放回中国。

佐仓:关押103人,被俘地区为朝鲜牙山、平壤、中国九连城、金州、旅顺、威海,羁押期间死亡6人,剩余97人战后释放回国。

高崎:关押42人,被俘地区为凤凰城、连山关、金州、盖平、威海,羁押期间死亡1人,剩余41人战后释放回国。

名古屋:关押100人,被俘地区为朝鲜平壤,战后全部释放回国。

(日本大津皇子山旧陆军墓地中的两座清军战俘墓。照片拍摄:陈悦。)

大津:关押100人,被俘地区为朝鲜平壤,羁押期间病死2人,剩余98人战后全部释放回国。

(大阪真田山旧陆军墓地中的清军战俘墓。照片拍摄:陈悦。)

大阪:关押276人,被俘地区包括朝鲜成欢、平壤,中国九连城、虎山、安东、凤凰城、岔路子、四面城、分水岭、大连湾、金州、旅顺、盖平、七里沟、海城、千山、荣成、威海、澎湖,另有1名是在日本被俘的中国谍报人员,羁押期间9人病死,1人逃亡,剩余266人战后释放回国。

(位于广岛比治山的3座甲午清军战俘墓碑和1名甲午期间在日本被捕的中国平民的墓碑。照片拍摄:陈悦)

广岛:关押8人,被俘地区包括平壤、凤凰城、金州、海城、荣成、威海、澎湖,羁押期间死亡3人,剩余5人释放回国。

松山:关押96人,被俘地区为朝鲜牙山、平壤、丰岛,羁押期间死亡5人,剩余91人释放回国。

8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是战败以后割地赔款,可一场战争的结束还会产生战俘,作为战败方的清军,自然免不了被俘虏的命运。

据统计,甲午战争中清军共阵亡24600余人,被俘虏关押到日本的有近1800人,直至《马关条约》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后,日本才归还976名俘虏。

日本优待战俘?恐怕只是作秀。

可能历史和影视留给我们的清军印象都是甩着长辫子遛鸟抽大烟,无所事事又瘦骨嶙峋,丝毫担不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爱国将士存在的,也正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去与倭寇拼杀,可是从1800到976,这800人又去了哪里?

当时的日本想翻身做老大与西方国家建交,发动战争后不久,英国就同意与其签订平等条约开拓新航线。

这可把日本激动坏了,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当时是瞧不起亚洲黄皮肤的,而日本想巴结他们就要学习人家,做一个文明国家。

这首先就要善待这些战俘,作秀给大家看,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被英国人抓住把柄把他排斥在外。为此,他们还颁布了一个《战俘管理条件》。

条件规定,要保证这些战俘的基本人权。根据日方的公开资料显示,在日战俘接受着很“人性化”的管理。

首先他们将清军战俘按军衔分等级给饭吃,按照当时日本《陆军给予令》第九章规定,将官24钱,上长官、士官、准士官18钱,下士以下16钱。

这样子听还不错?不仅如此,日方说1800人里受了伤的战俘他们还负责治疗,实在治不好离世的就找一个好地方安葬。

为了缓解他们异国他乡的思乡之情,还允许战俘给家里写信,只不过需要检查一下。而且他们的大辫子,想剪就剪,不剪也尊重。

押送途中,还要保证在船上漂的“安心”,按时吃饭,按时洗澡,不做苦劳力,不虐待。

根据日方总结,“惊异之下落泪者有之,合掌作揖施谢者亦有之,俘虏收容所里的清军官兵,纷纷赞叹日本给予的宽大待遇”。

为了更生动的感动西方国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随军记者拍下了很多日本军方优待战俘的照片。正所谓,做戏就要做全套嘛。

那么,日本真的说到做到了吗?反正我是不敢信,以日本屠杀无辜百姓的残暴程度来讲,所谓优待的可信度并不高。

归乡清军口述遭受非人待遇。

恐怕日本人说的自己都当真了,战俘还感动的落泪?想了解真相,当事人说的应该最权威了。当时幸存的被俘虏官兵曾用笔记下亲身经历:

两手背缚,发用绳子连接。十八日申刻,开始给饭团一把,舌为筷子,膝作杯盘,低头就餐。泥沙兼半,口难以下咽。口渴难耐,仅给臭水一滴。
九月初八日在长江口上船,如入陷阱。坐在不出一步,屎尿均在一个船舱,污秽之气熏蒸,当时想呕吐。
十六日至日本广岛下船,十里狂奔,几人马上就死了,开始登上火车。
十七日到大阪府,住南御堂厂宿舍。一日三餐,无不是脏烂萝卜。数月间满身都是腌脏衣服。月亮暗风凄凉,频洒思乡之泪。”

也就是是说他们在船上时,日本人用绳子栓住他们的辫子,偶尔给一把泥沙混合的饭团,给几滴脏水,屎尿自理,下了船又长途跋涉,即便到了日本营房也还是臭水馊饭。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均是非人待遇,怎一个凄凉了得,在日本本土,他们作为战俘,虽然不被劳役,但打骂难逃,还时常被拉到街上游行,受尽屈辱。

许多人未能扛到回国就病死、累死、饿死甚至自尽了。他们的尸骨也就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那些留着性命回到祖国的也未能善终。

我国自古崇尚死的伟大不如战死沙场,因此战俘自己觉得羞辱,清政府更是如此,所以这些人即便饱受折磨回了国,也没得到任何抚恤金,反而被遣散回乡了。

所以,按照日本人的说辞,这1800是不会变成976的,相比之下,我选择相信后者。

还是那句话,“勿忘国耻,落后就会挨打”。只有我们真正强大了的时候,才对的起这些将士亡魂。

9

中日甲午战争,是涉及中日两国国运的博弈,双方都投入了几十万军队。

当然,最终大清国败了,不仅从东亚秩的统治中心跌落下来,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

战争中,清军将士有2万多人阵亡,还有上千人被日军俘虏,他们的遭遇,也成了风雨飘摇的大清国的悲剧缩影。

只是,这些被俘虏的清军将士,不仅在日本遭受虐待和羞辱,即使回到了故土,也继续承受着不公正的待遇和凄凉的人生。

当然,晚清的中国,本就大厦将倾,统治阶层腐朽不堪,内忧外患不断,帝国的子民尚且生如蝼蚁,更何况这些还家的将士呢?

甲午战争持续了大半年,期间清军和日军有多次的海战和陆战,因此被俘虏的清军将士也是陆陆续续被押送到日本,最终有1000多人。

当然,鉴于日军本身的残暴性格,在旅顺,仅仅4天就残酷屠杀了2万多中国平民,因此除了上千名被俘的清军士兵,还至少有数千名清军遭到了日军的屠杀。

清军的被俘人员主要来源于丰岛海战、平壤会战,此外还有在旅顺、辽东海城、牛庄等战役中。

日军第一次大量俘虏清军为丰岛海战,当然起因是日军无耻的偷袭,由于军舰济远号逃跑、军舰广乙号遭到重创,高升号运兵船被击沉,上千清军陆军葬身大海,仅剩运输舰操江号无力抵抗,全舰72名官兵成了第一批被日军俘虏的清军将士。

第一次抓到天朝的战俘,日军兴奋至极,迫不及待地把这些清军士兵运往日本本土,给民众展览,以展示武力,炫耀胜利。

70多名清军在被运往佐世保之后,被迫游街示众,随后被日军押入监狱关押。

平壤战役后,有近700名清军士兵因在异国他乡作战,在大雨中遭到日军突袭,伤亡惨重,在突围的过程中遭到日军俘虏。

而这些清军在被俘后,根据日本军史记载,其中47人因为试图逃跑被日军公开斩首,还有25人因为伤势过重而死,另有三人在后期的羁押过程中病死,还剩下608人被运往日本。

一名被俘的清军军官这样记载战俘们的悲惨遭遇:

两手背缚,发用绳联……发给饭糰一握……泥沙兼半,口难下咽……渴极……仅给臭水一滴……足无整履,身少完衣……奔波百余里之遥,不容喘息。

平壤战役后,日军向清朝本土发动大规模进攻,此后又有许多清军战俘被押往日本。

为了关押这些战俘,日本还租用了一些寺庙场地作为战俘营,除了定期把这些清军战俘押出去游街示众、展示武功之外,日军还不断提审每位战俘,以获得各种中国的情报。

由于甲午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第一次对外的大规模战争,到了战争后期,日本的财政压力已经高度紧张,国内的经济秩序也濒临崩溃,导致日本政府不愿为这些战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而地方政府和关押场地方也不愿承担这些额外的负担,导致这些清军战俘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在关押的1年左右时间里,至少有两三百名战俘因各种因素死去。

不过随着战事结局的明朗化,日本已经实质上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日本政府也失去了开始得到战俘时急于炫耀战功的心态,他们把这些清军战俘视作累赘,于是,在战争后期,被俘的清军将士都被关在了海城。

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战俘的放回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895年8月18日,关押在日本本土的清军战俘被首先放回,有976人被送回,而到了8月26日,第二批关押在海城的568名清军战俘被放回。

这些死里逃生的清军将士,刚脱离牢笼,很快就迎来了清政府的处罚,士兵们没有拿到一分钱的补偿,而是就地遣散回家,军官则被革除一切官职,免职回家。操江号的舰长王永发曾经上书为病死在日本的部下请求抚恤,结果反遭清廷严辞责骂。

这些被俘的清军将士,为了清廷流血牺牲,却因为成了“不祥之人”,成了政府和同僚嫌弃的对象,成为社会的弃儿。

10

对于战俘分两个地区,其一,被押回日本作为“文明日本”的宣传所用;其二,在中国战场上被虐杀的战俘。

(1)战俘被送到日本以及移交问题

1894年9月7日,首批战俘抵达日本,例如“操江”号上的82名海军战俘。9月20日第二批六百多人陆续抵达。清军战俘在日本约有1000多人,海城、旅顺等战役的战俘被关在海城附近战俘营有600多人。

1895年8月18日,天津大沽口交换战俘,976名在日本战俘交给天津镇总兵罗荣光等人;9月1日,在海城的甘泉堡,日方归还568名战俘(3名途中病逝,2名是农夫)给辽阳州知州徐庆璋。

所以,实际移交战俘1539人。

有人会说,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交战区的战俘的死亡率并不高。其实,并非如此!

在日本的战俘比较幸运。但在战区的战俘仅仅568人?胡说。仅一场“旅顺大屠杀”中被杀的战俘何止千人!

我们不能因为在日本的我方战俘确实受到残杀、虐杀的数字和现象少,就把日本虐杀战俘的最虐忽略!这很显然受到一些人的“故意隐藏”!

(2)日本为什么要公布有关战俘方面的军令,为何要宣传自己“人道对待”战俘

1854年美国打开日本门户后,逼迫日本签订各不平等协约以来,日本就希望“脱亚入欧”成为列强。日本要想达到这一步,首先要让西方列强“平等看待你”,这是第一步骤,那么第一步骤中的第一步就是“修改不平等条约”,也就是“修约”问题。

1889年前,美国、俄国、德国和日本“修约”完成。1894年7月16日,《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及其附属协定书签订。此条约签订代表英国在中日两国中开始转向支持日本。

为了照顾英国国内的不同意见,英国政府需要日本表现出更文明、更符合英国主导的“国际关系规则”,毕竟现在有许多“国际法”了,已经不是几百年前肆意屠杀的时代,做强盗也要“绅士”一下。

为了配合老强盗地要求,日本在8月22日“中日正式宣战”后21天,发布了《战俘管理之件》。日本也只好“装模作样”地“善待”战俘。当然,这些都是有外国记者照相的时候,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儿。本问答下面不少老师已经说了,我也不再赘述。与在日本的战俘相比,在战区的我方战俘就凄惨多了。

(3)在战区的战俘很悲惨,以“旅顺大屠杀”为例

在“旅顺大屠杀”中,共有2.1万人被杀。其中也有被虐杀的战俘千人。据日方随军记者地记载有1046人(请注意这仅是4天的集中记录)被俘虏。

11月21日在旅顺炮台俘虏63人;

11月22日在北大道俘虏307人;

11月22日午后金州西南海滨俘虏400人;

11月23日在三十里堡附近俘虏238人;

11月24日在金州以南山间俘虏38人。

然而,《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交还的旅顺战俘只有174人。86%以上的战俘都没了。那么,他们都去了哪里?通过日本的随军记者的记载,我们可以确知去向:

A.清兵多达300人。次日俘虏大半被枪杀,剩下的把辫子吊在柿子树上。其中4人咬断了辫发藏在高粱地里。第二天早上发现都刎颈而死。其余的俘虏也准备自刎,军夫争着每人要了一名俘虏,借来军刀全部杀死了他们。

B.进旅顺市街……终于捉到30多名清军逃兵,全都砍下了他们的头,暴尸路旁。

……

其实,当时的日本已经加入签订于1864年的《日内瓦条约》,其中也有善待俘虏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说,日本无论以什么理由给自己洗白都无法推脱罪责问题。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