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先后为一些牺牲的革命先烈题词、撰写悼文,堪称经典、完美,现介绍几位,与友友们分享。

△王尔琢,是红军早期的高级将领,井冈山骁将。参加了南昌起义,曾任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牺牲后,毛主席撰写了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黄公略,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1931年9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毛泽东为他题词: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刘志丹,陕北红军和陕甘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曾任红二十六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红二十八军军长,在红军东征中壮烈牺牲。在刘志丹追悼会上,毛主席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1942年,刘志丹牺牲6周年时,毛泽东又一次深情地为他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这几首题词、悼文,情真意切,评价实事求是,恰如其分,语言精炼,是悼文中的:范文。

最佳贡献者
2

一个是巜为人民服务》,这是毛主席纪念为公牺牲后战士张思德的悼词,树立了一位革命完人革命榜样,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类似巜共产党宣言》的“中国共产党宣言”。鼓舞和激励千百万英雄为人民而奋斗。

一个是巜纪念白求恩》,这是毛主席为纪念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专门写的纪念文章。树立了一个国际完人。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和精益求精满腔热忱的工作态度。激励和吸引更多国际友人帮助中国支持中国。

一个是《祭母文》。是毛主席为悼念母亲而写的祭文,高度赞美赞颂了母爱无边母爱无私母爱无己母爱如天勤劳善良的母亲完人妇女完人。树立了完美的母亲榜样和妇女榜样。

一个是《祭黄帝陵》。这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祭扫黄帝陵的祭文。据史料这是毛主席亲笔起草的。高度赞颂了黄帝这个中华民族始祖完美形象和光辉业绩,树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完人。表达了共产党八路军坚决抗日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

毛主席这四篇完美悼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树立的革命完人、国际完人、母亲完人、民族完人,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甚至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值得后人永远珍惜和发扬光大。

3

问题:你知道历史上最完美的悼文是什么吗?

引语

所谓“悼文”,无非纪念逝者,歌功颂德,激励生者。这完全取决于“逝者”何人?祭悼者何人?

正如伟大领袖毛泽东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7年·清明公祭《黄帝陵》祭文

  •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 其文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写作背景

  • 1936年12月25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多方协商斡旋和中国共产党的调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而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 中共中央于1937年2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之要求,国共两党达成共识,开始正式谈判。
  • 同年3月蒋介石和周恩来在“杭州谈判”期间,蒋突然提出“国共共祭黄帝陵”。由于事出突然,周尚未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考虑到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便连夜给延安的毛泽东主席发电报陈述发生的一切。
  • 毛泽东主席接到电报后,马上召开中央会议,随即决定由林伯渠作为共产党方面的“主祭人”,林祖涵为代表参加这次公祭活动,并亲笔赶写祭黄帝文。
  • 1937年清明节,晴空万里。国共代表赴陕西中部县(黄陵)桥山,共祭黄帝陵。上午10时,祭典活动正式开始,众人列队致祭。
  • 主祭人张继,陪祭人顾祝同、孙蔚如、林伯渠等。首先由张继宣读“国民党中央党部”祭文。
  • 其文曰: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民族扫墓之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追怀先民功烈,欲使来者绍述,以焕发我民族之精神,特別委员张继、顾祝同,驰抵陵寝,代表致祭于我开国始祖轩辕黄帝之陵前曰:

粤稽遐古,世属洪荒;天造草昧,民乏典章。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天国建极,临治黎元。

始作制度,规距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爰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佑启后昆,恢廓发扬。

追承绩猷,群情罔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怀思春露,祀典告成;陈斯俎豆,来格来歆!

尚飨!

  • 接下来由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代表国民政府宣读祭文。其文曰: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谨以香醴庶羞代表致祭于桥陵。
  • 其辞曰:

惟帝智周万物,泽被瀛寰。拯群生于涂炭,固国本于金汤。涿鹿徵诸侯之兵,辔野成一统之业。

干戈以定祸乱,制作以开太平。盛德鸿规,于今攸赖,今值清明之良辰,援修恸祀之旧典。

园寝葱郁,如瞻弓剑之威仪;庭燎通明,恍接云门之雅奏。所冀在天灵爽,鉴此精诚;默启邦人,同心一德;化灾疹为祥和,跻一世于仁寿。

庶凭鸿贶,以集丕功。备礼洁诚,伏维歆格!

最后由林伯渠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宣读祭文: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清明,黄帝陵举行炎黄子孙公祭,延安中共中央派出林祖涵为代表参加祭祀,并于祭祀中宣读了毛泽东撰写的祭文。此真为毛泽东主席一九三六年底预先撰写的祭文原稿。这份原稿便是文中上述提到的那篇祭文。

@兵法天下 如是说

综上所述,同为华夏子孙,共同祭祀人文始祖,三篇文章问世,优劣立竿见影。在内忧外患,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之际,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祭悼文”,同时也还是一篇战斗的“檄文”,更如同黑暗中的一座灯塔,战斗前鼓励士气的号角。

结束语

  • 毛泽东主席撰写的这篇《祭黄帝陵》,感情真挚自然,情绪慷慨激昂,文笔流畅,用典精准,语言精炼,堪称千百年来祭文的典范。

其文曰:“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每读此文,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如黄钟大吕震耳发聩,如今读起来同样令人热血沸腾。一代伟人领袖,文韬武略,锦绣文章,大气磅礴。上马横戈安天下,下马妙手著文章。

随填词一阙歌颂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沁园春/领袖》

文/@兵法天下 【原创】

橘子洲头,湘江流咽,乱世纷纭。

恰风云际会,山河破碎,神州动荡,黎众哀怨。

胸济苍生,书生奋起,万里征尘半世春。

痛思定,历艰难险阻,力创三军。

游离巧避奇奔,救危难,用兵真似神。

忍燃萁煮豆,韬光养晦,轻挥旌羽,气定乾坤。

持久论兵,决胜千里,倭寇丧魂蒋杀身。

得民意,再进京赶考,后世崇尊。

【备注】也就是在这一天,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张国焘趁公祭之机出逃,投奔国民党政府,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张国焘的党籍。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我是@兵法天下 ,诚谢题主“东方史证”邀答,与文友们共同分享这一话题。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4

历史上最完美的祭文是王阳明先生的《瘗旅文》。

一 王阳明先生其人

王阳明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是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是明朝第一牛人,立德立言立功,以一己之力平宁王之乱,挽救了大明王朝;阳明心学传入日本,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基础。

二 《瘗旅文》千古文章

这篇文章作于1509年秋天。此时的阳明先生因为仗义上书,得罪了大太监刘瑾,从京城贬到贵州龙场,担任驿丞。某一天他看到一个京城的小吏带着儿子和仆人路过自己的茅屋匆匆赶路,没想到第二天村民来报三人都死在了山岭之下。阳明先生埋葬了三人并写了这篇祭文。文章中阳明先生首先表达了对三人的痛惜之情,然后联想到自己到龙场两年,以肺病之体历瘴戾之气,以柔弱之体居茅屋山洞,但是没有生病,主要是每一天都不抱怨,心中从不悲观戚戚。最后写了两首祭歌来缅怀死者。这篇文章感情真挚,被收录进《古文观止》,是一篇完美经典的悼文。

三心学照破山河万朵

这篇文章强调了心得力量,只要内心乐观积极,无论外部环境如何恶劣,都能转危为安。王阳明心学认为心外无物,在龙场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这就是龙场悟道,自此王阳明凭借心学的力量终成宗师,中国哲学史上心学照破山河万朵。

这篇《瘗旅文》是心学思想的典型代表,无论是从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堪称完美。当我们面临逆境的时候,读一遍这篇悼文都会有所收获。

5

毛主席擅长诗词,他也擅长以诗词的形式祭奠同志和友人。1963年,罗帅逝世,他怀着悲痛之情写了一首《七律》。

原诗解析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首联回忆了主席与罗帅在当年总是立场一致的情景,为全诗定了基调。当年驰骋沙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井冈山时期,你我心气相通,意见相同,但我们屡屡遭到排斥打击而被迫分离。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位大问题】

颔联通过实际战例阐释了前面的两句。万里长征虽然很艰苦,但是你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的乐观的精神,险恶的环境、频繁的战斗、艰苦的生活、漫长的征途、坎坷的境遇,丝毫没有影响你的情绪。

还记得1948年,我们决定在东北战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而攻打锦州是其中的关键战役。你作为东北野战军政委,在司令员犹豫不决的时候,坚持了原则,坚定支持军委的决议,对这场战斗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

长征路上,虽然我们内部有分歧,但都不算什么,能否拿下锦州才是关系全局的大问题,而你在其中发挥了无人能比的作用。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颈联以比喻的形式从叙事转入议论,借用了典故,爱憎分明,褒贬强烈。你就像鲲鹏、老鹰一样,飞得高、看得远,始终能坚持正确路线,始终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有些人就像斥鷃、昆鸡,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是非对错都分不清楚。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尾联,由对罗帅的冷静评价,转为不可压抑的情感呼唤,悲痛之情在字里行间体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罗荣桓的逝世时国家的重大损失,也表面毛主席对元帅的倚重和信任。

结束语

这首诗,层次清晰,起承转合堪称无缝对接。立意高远,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又突出了当前的问题所在。28个字将悲痛之情与路线问题完美融合在一起,堪称一篇完美的悼文。

6

完美的悼文是1944年毛主席在延安为张思德逝世所作的一篇悼词。

完美的标准之一,就应该是流传的广泛程度,如果一篇悼文知道的人不多,似乎就是不完美的表现吧。

这篇悼文叫《为人民服务》,几乎中国人都知道,里面有一个理念,叫为人民利益而死就重于泰山,替反动派卖命就比鸿毛还轻,这个指导思想让人民接受,比悼词本身意义要重大的多。

7

最经典的悼文当属中国古代三大祭文:《陇冈阡表》《祭妹文》和《祭十二郎文》

1、《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2、《泷冈阡表》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之一。这篇文章是欧阳修在他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在表文中,作者盛赞父亲的孝顺与仁厚,母亲的俭约与安于贫贱。?

3、《祭妹文》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这篇祭文从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着眼,选取自己所见、所闻、所梦之事,对妹妹袁机的一生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渗透着浓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挚情感。文章记述袁机在家庭生活中扶持奶奶,办治文墨,写她明经义,谙雅故,表现出妹妹的德能与才华。写的虽然都是家庭琐事,却描述得“如影历历”,真切可信。


8

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三。”这三篇散文,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

9

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与宋代欧阳修的《泷岗阡表》还有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皆真情实意,悲痛不已,令闻者都要与之同声一哭。三人又是文学大家,写景叙事,表情示意皆堪称完美,无可挑剔。

除此之外,唐代柳宗元的《吊屈原文》、三国曹植悼念女儿的《金瓠哀辞》、晋代陆机的《吊魏武帝文》都浓墨重彩,非同凡品。

另有晋朝陶渊明为自己写的《自祭文》,角度清奇,可谓不俗。

不妨欣赏一下《自祭文》一些片段。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廉耻宋臣,俭笑王孙,廊兮已灭,慨一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

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人生的道路实在艰难,可人死之后又能怎样呢?悲痛啊,悲痛!


10

向秀的《思旧赋》写的是悼念亡故的挚友嵇康和吕安的一篇作品。这篇赋文情真意切,寓情于景,寄意深遥;短短的一篇中既表达出悲愤之情,又流露人生无奈,无处不存在着矛与盾碰撞而迸发的美感。

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这是嵇康在临刑之前,看了看太阳下的影子,从容而洒脱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嵇康之死,正是因为他为吕安仗义执言,触怒了司马昭,平素恩怨甚重的钟会趁机进谗言陷害。因此嵇康与吕安一并被处死。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我奉命前往遥远的上京,又回身北去。泛舟渡过黄河,萧条的旷野,深巷的空屋叙述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足迹。《蜀黎》的歌声在为西周宗庙哀悼,《麦秀》为殷商的废墟而鸣。思念陈年往事,我的心想起逝去故人的容貌精神。即使炙手可热如李斯,也免不了因罪身死。我哀悼嵇康永辞世间的最后一瞬间,回顾太阳影子下最后一次抚琴。耳边的笛声宛转而又悠扬,我将重新启程,于是执笔写下此时的心情。

这篇《思旧赋》婉转而含蓄,笔墨寥寥之中,隐晦地表达“悲”与“愤”、“哀”与“思”,情意隽永,是后世经典的文学审美意象,属于典型的魏晋风度作品。

事实上,以魏晋风度一直是一种表面行为与内核精神的矛盾结合。

生于乱世,门阀专权,政治黑暗。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风骨只能隐逸山林,他们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在门阀掌控政治资源的背景中,他们也许无法插手仕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离他们太遥远,“立德、立功、立言”与他们无关,便只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把握当下,追求内在自我精神的本真。

崇尚自然,不慕名利,纵情山水的洒脱外在下,隐藏的是对政治清明、海晏河清的期盼,渴望恢复早已被破坏的礼乐秩序。表面的超脱掩盖不了深藏的悲悯情怀。那些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的恰恰是对人生、生活、命运强烈的留恋之情。

而即使是有名的窃国者、阴谋家司马昭大概也无法料到,仅仅在司马氏篡权之后的几十年,司马八王便兄弟阋墙。贪恋权势的成都王司马颖带着他的重兵不怀好意地围困住了“傻皇帝”司马衷,正直的嵇康之子嵇绍舍身护卫于皇帝身前,刀兵屠戮,血溅五尺,宛若一颗灿烂的流星在黑暗的夜空划过。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