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多对刘备有这样的印象,就是他特别爱哭能哭。有人曾经统计过,他竟然哭了三十五次之多,也真是把人惊倒了。一般情况下,即使女人,一生也未必哭这么多次,而他一个男子竟然这样,难免让人认为他窝囊、懦弱,然而,“刘备是一个懦弱的人吗?”,我认为,刘备不仅不是一个懦弱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1、刘备的哭,不是懦弱,而是真性情


《三国演义》中,刘备第一次哭是与大将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分离,从此拉开了哭的序幕。


而后是结拜兄弟张飞失徐州,要自杀赔罪,他劝解时大哭。


曹操为了得到徐庶这位人才,以他母亲为人质相逼,所以,徐庶无奈只得离开刘备而去曹操那里,刘备久久相送却不得不分别时,望着徐庶的背影泪如雨下,哭着说:“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阻断。

最著名的哭是他为了得到卧龙诸葛亮,痛哭流涕,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真是哭得天昏地暗,泪水把衣服都浸湿了。还有他为兄弟张飞被杀哭昏在地,为关羽大哭三次,为百姓因他遭受苦难痛哭两次,等等哭得次数不胜牧举。


一般认为,哭是懦弱无能的表现,然而,仔细分析发现,刘备的每次哭都不是为他自己伤心而哭。为赵云哭,是不舍;为张飞、关羽哭,是为‘义’;为徐庶哭,是惜才;为诸葛亮哭,是求贤;因此,他的哭,并不意味着窝囊懦弱,而是他真性情流露的方式之一。

2、刘备开溜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策略

当年刘备在汝南打了败仗,从汝南出逃投奔在溧阳的袁绍后,就力荐袁绍联合刘表,因为,刘表与刘备同属老刘家,袁绍就让刘备“将本兵复至汝南”,于是刘备就借机开溜了。

刘备为什么会离开当时力量强大的袁绍?袁绍父子对刘备可是“倾心敬重”,那是为什么?其实,刘备具有很敏锐的政治嗅觉,从种种迹象上他感觉到袁绍这里已经危机四伏,所以借机溜走,岂是懦弱?


刘备的开溜不只是从袁绍那里。当年,曹操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与刘备

(《三国志·先主传》)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先主方食,失匕箸”。听了曹操的话后,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正好这时需要有人领兵拦截袁术,刘备想不如趁此机会脱身走掉。于是,刘备积极请缨带兵溜走。


这次,刘备开溜是因为感受到了曹操对自身的威胁,不利于自己理想的实现,所以果断离开。

3、隐忍低头,不是懦弱,只为以后站得更直

都知道刘备出道前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编织贩卖苇席草鞋生活,因此,出道时没有什么资本,只得四处奔走投靠他人,但是,刘备心怀“匡扶汉室”的梦想,所以,他又不安于寄人篱下。


刘备暂寄人篱下,隐忍低头,也是为了理想。他求贤若渴,更是隐忍之至,委曲求全。


为了求贤,他与结拜兄弟不停奔走拜访。比如著名的三顾茅庐,作为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不耻去下拜一个老百姓,而且不止一次吃闭门羹,直气得三弟张飞暴跳如雷,声称要把诸葛亮捉拿过来。即使这样,刘备也没有生气,更没有气馁,而是坚持再去求。当诸葛亮透露出不想出山时,他甚至不惜跪下哭求,终于感动到诸葛亮答应他出山。


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宽阔的胸怀,没有容人的度量,没有为了理想的坚持,很难这样隐忍低头、委曲求全。


为了自己的理想,刘备反复投靠过很多人,寄人篱下,忍气吞声。但是,当他感到所处形势与他的梦想不利时,就会果断离开,说明刘备的隐忍低头不是懦弱,而是为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大业,是为了自己以后站得更直。

结语:


刘备是个懦弱的人吗?书中称他为“英雄”,曹操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也称他是英雄。一个被人人称为英雄的人,不会是一个懦弱的人。我们之所以会认为他懦弱,只是被他看似懦弱的假象所迷惑。至于刘备是否为英雄暂且不论,但就是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努力奋斗的精神,就足以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佩。

最佳贡献者
2

已故学者傅继馥先生在《类型化艺术典型的光辉范本》一文中曾说:《三国志演义》人物的主要特点,绝大多数是某一道德品质的典范的表现。例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董卓的残暴、赵云的勇、周瑜的量窄、张飞的莽撞等等。

典型的性格都就是多元化的有机组合,单就刘备的性格特点而言。他也绝不是“懦弱”能概括得了的,而是丰富多维的。

一、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二、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三兄弟好到什么程度,张飞吃诸葛亮的“醋”,刘备听后扭他耳朵。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三、坚韧不拔,终成大事。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那为什么有部分人认为刘备懦弱呢,他有懦弱的额时候吗?当然!

刘备的仁慈向来令人景仰,但其中也有妇人之仁和迂腐之仁。妇人之仁体现在刘备竟然对软弱无能的刘璋大发恻隐之心,恰如孔明所批评的,这是“妇人之仁临事不决”的表现。

刘表曾让荆州给刘备,诸葛亮便示意刘备接受,但他却推辞不受,如果说这是不忍心夺人基业,出于仁义还可以说得过去。可是后来刘表病逝,蔡氏集团控制了荆州大权,公然废长立幼,并且还准备献出荆州,投降曹操。在这关键时刻,孔明等人曾建议以“吊丧为名”,一举清灭蔡氏集团,从而夺取荆州,可是刘备却仍然执意不肯,还说什么这是“执其子而夺其地”。结果,竟然让曹操轻而易举地得到荆州。孔明眼看着大好时机错过,也是无可奈何。

总之,刘备的性格特点既是丰富多-维的,又是复杂矛盾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以上分析也不免单薄肤浅,但刘备的光辉形象亦如《三国演义》,永远名垂青史。

3

谢邀!

刘备不是一个懦弱的人,汉献帝才是。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用反证法!

如果刘备是一个懦弱的人。

1、如果刘备是一个懦弱的人,胸无大志,可能会一辈子织席贩履。

2、如果刘备是一个懦弱的人,天下大乱时,就不敢桃园三结义,不敢和有志之人结拜。

3、如果刘备是一个懦弱的人,就不敢招兵买马、平乱黄巾起义。

4、如果刘备懦弱,就不敢去救陶谦,解徐州之围。

5、如果刘备懦弱,就不敢受衣带诏、杀车胄、反曹操。

6、如果刘备懦弱,就不会三顾茅顾,欲实现政治抱负。

7、如果刘备懦弱,就不会联吴抗曹,并夺取荆州。

8、如果刘备懦弱,就不敢只身赴江东见孙权。

9、如果刘备懦弱,就不会入西川,会刘璋。

10、如果刘备懦弱,就不敢攻刘璋,夺益州。

11、如果刘备懦弱,就不敢攻取汉中并进位汉中王。

12、如果刘备懦弱,就不敢即皇帝位。

13、如果刘备懦弱,就不敢举全国之力伐吴,为关、张报复。

总之,刘备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家,虽智慧不如孔明,但绝不是个懦弱之人,如果懦弱,是成不了一番事业的。

关注我@FLT超光速影院 ,了解更多历史。

4

刘备不是一个懦弱的人!

刘备的懦弱与其不匹配。与其说是懦弱,我更认为刘备是一个善于隐忍不发的人!懂得隐忍,懂得收敛自己的野心,其更加善于把握人心的控制!

刘备善于借势!

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常挂嘴边,也是其创业建始之初,自身晋身之资唯一可以用的地方!

并且善于把握自己,展示自己。初遇关羽,张飞,便以汉室之名,笼络二人,以匡扶汉室之名义与其结拜,成就桃园三结义之名!

接近天子,嘘寒问暖,刘备以匡扶正义,又借汉天子刘协之名得以皇叔之威名!后人便又在刘备的称号上多了一个汉皇叔的称号!

初遇徐庶,便以求贤之心,虚心请教,耐心问询之表,换来刘备赏贤纳士之美名,让人才得以施展!

更得水镜先生所推崇,将卧龙凤雏举荐与之!后三顾茅庐,得卧龙出山,隆中定计,建立汉室蓝图!

以唇亡齿寒之意,联吴抗曹之心结盟东吴,以微末之兵力,与东吴一把火,烧走了曹操,成就了赤壁雄风!让后人所尊崇!

刘备善于隐忍!

前期的他碌碌无名,以织编贩席为生,幸的关张二人相随,张飞用家产充资,换的手下几百人,适逢黄巾起义,三人在其建立功勋,在其中救得董卓,换的平原县令,但因都邮一事,只得奔走他方!

后遇同窗公孙瓒,与其想随十八路联盟,但也不为袁术袁绍等人所喜,只得扬名之后离开,赶上界桥之战帮助公孙瓒击败了袁绍。后看出公孙瓒刚愎自用,只得投奔老曹!

老曹与其煮酒论英雄,发现其野心,又逃离徐州陶谦处,后兵败又辗转袁绍出。关二爷斩颜良文丑,奔走刘表处,最终在新野才得以站稳脚跟!

前期刘备一直处于奔跑之中,有的后人也冠以“刘跑跑”的称号。但其称号的名头之下,更能显示出刘备的坚持。可谓是打不死的小强!

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故!

今有皇叔刘备隐忍不发之心!

二人皆可为枭雄!

刘备善于用人!

三国君主,魏主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名占据整个北方,声势浩大,发展经济,震慑四方!

吴主孙权,有父兄打下浩大基业,又有留下的文武猛将们的誓死辅佐雄霸一方,占据长江水利,一时让曹魏奈何不得!

而蜀主刘备则靠着自己的一双慧眼识珠,辩得良才!与微末之中收取猛将关羽张飞,以心腹之心得勇将赵子龙之誓死追随!

三顾茅庐,得诸葛倾其一生!

任人唯贤,有庞统死志报效!

启用魏延,得以护汉中无虞!

收降马超,换来仁义之称号!

正因其仁义美德,心思细腻,敢于用人。得其人利之机,造就蜀国大业!

刘备不可谓其心,但可成其雄!以仁义之名,深得人心;以隐忍之心,换得霸业!

成功在于不断的努力,坚持不懈,毫不放弃,方可百战不殆!在现今生活也是这样,人都不可能一辈子顺风顺水的,总会经历一些坎坷不平,但只要相信自己,对自己有有信心,有毅力,不断的去努力,不断的去进步,终有一日,会换来你想要的东西!

5

首先,是因为他的仁义。? 有人让刺客刺杀刘备,但刺客却不忍心刺死他,认为他是一个人仁义之君。可能在他人的眼中,刘备就是一个宽厚又仁慈,还拥有仁义之心的人。?

刘备在关键时刻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民众,以他们为重。本来刘备抛弃他们就可以跑的很快,可是刘备带上民众,速度则与前者是天壤之别呀!把他们待上,曹操可能就会追上来一网打尽。可是刘备选择在有困难的条件下拉上了自己的民众。刘备他即使冒着被追到的危险,也要带上民众共存亡,这样的君主,谁不会跟随他?? 这就是刘备他的智慧所在,否则成为不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其次,刘备胸怀大志。? 在刘备年少时,就已经能够体现出他些许的胸怀大志了。刘备小时候与朋友一起在树底下玩,他说:我必然会乘坐天子的车。刘备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子,身为一个童子,他竟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从小就有成为天子的志向。小时候的刘备已经拥有这样的志向,长大可还得了??

在刘备28岁与张飞和关羽桃园三结义的时候,他们三个承诺要共同努力,严惩黄巾军。“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我们知道了他们三人都有远大的志向,并且发誓不罢休。这时,刘备的远大抱负流暴露了出来,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胸怀大志。? 在他长大了之后的时候,也透露出他的胸怀大志。

最后,刘备他拥有着坚持不懈的毅力。? 在“三顾茅庐”这个事件中,刘备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请诸葛亮出山,每次都是恭恭敬敬,谦虚的来请诸葛亮,从而让诸葛亮顺利成为他刘备手下的很受重用的人。

诸葛亮的计谋让刘备赢得了许多场战役,如果不是诸葛亮,刘备的成功也不可能来得如此简单,而刘备的坚持造就了他以后的成功,造就了他的一生。?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呐,坚持的人注定会成功,刘备就打赢了这场战役,战胜了他自己内心里以前的懦弱。坚持不懈也成为刘备成功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让刘备战胜了许多困难,从而成为汉中王。?

他为了成功而不得不去投奔他人。他先后五次投奔了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虽然前半辈子就这么投靠过去了,但刘备仍旧没有放弃,这样的努力和坚持,恐怕常人是做不到的。

到了最后,刘备与孙权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儿时的梦想实现了,他成为他自己心目中的样子了,最重要的是,他成功了!他的努力与坚持没有白费。? 通过刘备的智慧,胸怀大志,和他的坚持不懈,他不是一个爱哭的,懦弱的,只会靠兄弟的天下的人了。




6

刘备不懦弱,其实真正的他,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手段的人!

三国演义里刘备是个仁慈的主,他的大仁大义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尤其是三让徐州,让人感到这样的人的确没有非分之想。不过看到后来取西川,我们不禁要问,同样一个刘备,为何前者如此仁慈,而后来竟然对西川大打出手。难道陶谦仁厚刘璋就不厚道,这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以前看三国的时候,总是很喜欢蜀汉一方,觉得蜀汉不赢简直没有天理。可是后来发现,《三国演义》是站在蜀汉的角度写的,所以会美化蜀汉一方。

刘备虽然是个皇室后裔,但是那时候刘备已经家道中落,只能以编草鞋为生,完全就是白手起家,然而后来好不容易才获得荆州这块地盘,还是问孙权借的。孙权也是十分的犹豫,毕竟荆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刘备借了,会还吗?孙权去问周瑜。周瑜知道后写了一封信,快马加鞭的送给了孙权。这封信中写道:刘备以枭雄自居,而且手下又有关羽张飞等绝世猛将,肯定不会久居人下。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将刘备留在东吴,为他大规模修筑宫殿,给他好多美女,让他被娱乐的忘了本质。这样大事可定。

看来周瑜对刘备的评价就是他不是居于人下的人,将来一定是个隐患。而这个预言,郭嘉也曾说过。当时郭嘉希望曹操既不要杀了刘备,但是也千万不能放刘备走。因为一走就是一个隐患。只可惜当时的曹操忙着和袁绍对峙,结果让刘备趁乱跑了。后来郭嘉知道时,刘备早就跑远了。看来周瑜对刘备的评价就是他不是居于人下的人,将来一定是个隐患。而这个预言,郭嘉也曾说过。当时郭嘉希望曹操既不要杀了刘备,但是也千万不能放刘备走。因为一走就是一个隐患。只可惜当时的曹操忙着和袁绍对峙,结果让刘备趁乱跑了。后来郭嘉知道时,刘备早就跑远了。

可以说周瑜和郭嘉都认为刘备并不是一个会居于人下的人,他们都认为刘备也是个枭雄,一旦发展起来,肯定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在很多人的眼里,刘备似乎是一个比较老实的人,而且还非常地爱哭。这基本上是受到小说影响的缘故,在那部作品里,刘备就是被描述成了一个忠厚的长者,而且还受哭鼻子。不过正史上的他,却不是这样的人,甚至可以说还与这种形象有着巨大的反差。真正的刘备,非常地有手段,而且还有些狠毒。

比如早年他受到一个小都邮的羞辱,刘备一气之下,就把此人给鞭打了一顿。不过在小说里面,这件事竟然是由张飞去做的了。这么一改,刘备就成了一个刚毅的人,变成了一个懦弱的人,简直就是判如两人了。所以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虽然是以刘备一方为正统的,但是在塑造刘备的这个形象的时候,其实也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贬低。因为真实的刘备,比小说里的那位拉风多了。

刘备并不是一个喜欢哭的人,也不是经常遇到事拿不定主意,总是要去问孔明的人。事实上,在他去世之前,整个阵营里军事方面的扛把子一直都是他自己,就算第二人选,那也轮不到孔明,而是关羽。也就是说,至少在军事问题上,刘备是不会太多地去向孔明寻求意见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这方面的才能也不输于他。他看重孔明,主要是因为其在内政方面的能力。而且在制定重要的规划方面,孔明也是有着很突出的表现的,比如他一见刘备,就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这才刘备真正地开始拥有自己的地盘。

说刘备很有手段,举例为证。那就是他杀掉了一个叫杨奉的人。此人一会跟袁术结盟,一会又与吕布结盟,可以说是反复无常。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出身不好,大家都不愿意真心地接纳他。后来他与吕布之间闹起了嫌隙,要知道,他们二人可是刚刚结盟不久的。当他听说刘备与吕布之间有很深的矛盾,于是就带着人去刘备那,想要与他结盟。但是刘备当然一眼就看出来此人其实就是与吕布一样的货色,所以他不但没有同意与杨奉结盟,反而将他给骗入自己的地盘,然后将他给杀掉了。能够不动声色,杀死杨奉这样一位枭雄,刘备自然是可以算作一位敢做敢当的人了。

刘备是个聪明人。刘备不蛮干,刘备是个想做大事的人,可是从来不莽撞。不像张飞那样的一味杀伐斗狠,他做事很有节制。比如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一直很冷静,不仅在曹操面前称兄道弟假装殷勤,而且当曹操说自己是天下英雄时,还一味的装傻充愣,实在是天下少有的大智若愚。

刘备胆子大。刘备到东吴招亲,关张等人都不同意,认为凶多吉少。甚至诸葛亮也有些担心。只有刘备认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并且挑选非常心细的赵云前来保驾,最后果然顺利地脱身,并且把东吴大小姐领回了荆州。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实在是一个智勇兼备的人。

刘备很会用人。刘备这个人目标远大,虽然家境不太好,可是从小就有称皇帝的野心。因此刘备善于用人,你像关羽张飞虽然是万人敌,但都没有太大的背景。至于赵云魏延等人也都是起自部曲,后来做了大将也能看出刘备对人才的重视。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本事,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辅佐自己。当时刘备已经四十多岁,而诸葛亮才是27岁的青年后生,刘备对诸葛亮很是尊敬,像对待老师一样,最后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一。

总之刘备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几次无家可归,四海飘零,总是不改壮志;他驾驭群臣,总是能让人折服,他根本不是一个懦弱的人!而是一个有很强大的内心的人!


7

刘备能在汉末脱颖而出的难度,不亚于开局一只碗的朱元璋,让我们看看他的竞争对手,袁绍四世三公,曹操出身虽然不好,但祖上也是大宦官,孙氏家族是地方豪强。而刘备呢?只有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声,哦,对了,还有织席贩履的手艺,就这样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刘备一直做到了三分天下的蜀汉皇帝。

有人说,刘备只会哭,江山是哭出来的,可看看曹操,看看孙权哪个没有哭过?也许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哭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给人一种刘备很懦弱的表现,如果哭能坐江山的话,那林黛玉绝对拍第一,我们看看曹操对他的评价:“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孙权第一次见到刘备时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刘备武不如关张,文不如诸葛,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才能够跟随他,这仅仅靠“哭”肯定是不行的,“哭”不能带来上下一心,“哭”不能带来仁名天下,“哭”不能让同为人中之龙的曹操孙权认同,但为什么刘备却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能够三分天下?总结为三个字:认同感。

首先,赏罚分明,激励到位,公平对待,绝不护短。

刘备自起兵开始,就一直依靠严格的制度管理,即使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犯错也一视同仁,绝不姑息。

对于有功之人,刘备也很大方,在平定益州后,刘备立刻就重奖法正、诸葛亮、关张等人,没人金五百斤,银一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这种奖罚分明的制度,让众人心服口服,大大增加了凝聚力。

反观,现在的一些企业,理想是有的,“大饼”却只会画出来,有了小成绩后,想的不是发扬光大,而是想办法踹开原始职工,重新培养自己的亲信,导致企业青黄不接,这是十分短时的行为。

其次,知人善任,优势互补,能够让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

刘备武不如关张,文不如诸葛,但他却敢用比他强的人,而且能把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入主益州后,

以诸葛亮视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让智囊团和武将都在自己合适的岗位上,让整个团队达到了最完美的人才组合,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最后,目标一致,把匡扶汉室视为自己的最高追求。

我们可以看到刘备从“光复汉室”到“匡扶汉室”的转变,在不同时期,为自己制定不同的战略目标,把各方人才聚集在这个目标之下,劲儿往一处使,才使刘备集团慢慢壮大。

再加上刘备一直以“中山靖王之后”自称,在那个“师出有名”的时代,这是刘备最大的无形资产,光是“刘皇叔”这三个字就能为刘备带来无尽的利益。

结语:

刘备虽然能聚集人才,却不知道如何培养人才,虽然占据了天府之国,但他这一批的人渐渐故去后,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以至于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里不是说廖化不行,但相比较曹魏还是差点意思,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蜀汉就迅速衰亡下去,但我们还是可以学习刘备身上打造认同感的方法,“以史为镜”能让我们从过去立足于现在。

8

我是天晴爱睡觉,我来回答:

弱的人敢与吕布对战吗?

懦弱的人能让武力爆棚的关羽张飞臣服吗?

懦弱的人能屡败屡战、百折不屈吗?

刘备并不懦弱,他偶尔示弱只是为了保存实力。

如果你觉得勇敢就是处处逞强,那我告诉你逞强的人多半早死,题主保重!

9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反复刻画描写刘备爱哭的画面,就让人误认为刘备是一个懦弱的人。其实,历史上刘备并不爱哭,也不是一个懦弱的人。

一、从刘备的谥号可以看出刘备不是一个懦弱的人。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例如,范仲淹生前博学多闻,文武双全,他的谥号是“文正”。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而刘备的谥号是“昭烈”。“昭”就是有德的意思,而“烈”就有刚烈、刚正的意识。所以,不难看出,刘备不是一个懦弱的人。

二、从刘备的行事来说刘备不是一个懦弱的人。

在《三国志.先主传》记录了这一幕: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不难看出,刘备并不软弱,一遇到不公的事情,就怒发冲冠。最体现刘备这种性格变是汉中之战,不惜动用益州全力也能攻下汉中,那种魄力,演义里的刘备根本体现不出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