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多对刘备有这样的印象,就是他特别爱哭能哭。有人曾经统计过,他竟然哭了三十五次之多,也真是把人惊倒了。一般情况下,即使女人,一生也未必哭这么多次,而他一个男子竟然这样,难免让人认为他窝囊、懦弱,然而,“刘备是一个懦弱的人吗?”,我认为,刘备不仅不是一个懦弱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1、刘备的哭,不是懦弱,而是真性情
《三国演义》中,刘备第一次哭是与大将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分离,从此拉开了哭的序幕。
而后是结拜兄弟张飞失徐州,要自杀赔罪,他劝解时大哭。
曹操为了得到徐庶这位人才,以他母亲为人质相逼,所以,徐庶无奈只得离开刘备而去曹操那里,刘备久久相送却不得不分别时,望着徐庶的背影泪如雨下,哭着说:“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阻断。
最著名的哭是他为了得到卧龙诸葛亮,痛哭流涕,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真是哭得天昏地暗,泪水把衣服都浸湿了。还有他为兄弟张飞被杀哭昏在地,为关羽大哭三次,为百姓因他遭受苦难痛哭两次,等等哭得次数不胜牧举。
一般认为,哭是懦弱无能的表现,然而,仔细分析发现,刘备的每次哭都不是为他自己伤心而哭。为赵云哭,是不舍;为张飞、关羽哭,是为‘义’;为徐庶哭,是惜才;为诸葛亮哭,是求贤;因此,他的哭,并不意味着窝囊懦弱,而是他真性情流露的方式之一。
2、刘备开溜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策略
当年刘备在汝南打了败仗,从汝南出逃投奔在溧阳的袁绍后,就力荐袁绍联合刘表,因为,刘表与刘备同属老刘家,袁绍就让刘备“将本兵复至汝南”,于是刘备就借机开溜了。
刘备为什么会离开当时力量强大的袁绍?袁绍父子对刘备可是“倾心敬重”,那是为什么?其实,刘备具有很敏锐的政治嗅觉,从种种迹象上他感觉到袁绍这里已经危机四伏,所以借机溜走,岂是懦弱?
刘备的开溜不只是从袁绍那里。当年,曹操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与刘备
(《三国志·先主传》)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先主方食,失匕箸”。听了曹操的话后,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正好这时需要有人领兵拦截袁术,刘备想不如趁此机会脱身走掉。于是,刘备积极请缨带兵溜走。
这次,刘备开溜是因为感受到了曹操对自身的威胁,不利于自己理想的实现,所以果断离开。
3、隐忍低头,不是懦弱,只为以后站得更直
都知道刘备出道前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编织贩卖苇席草鞋生活,因此,出道时没有什么资本,只得四处奔走投靠他人,但是,刘备心怀“匡扶汉室”的梦想,所以,他又不安于寄人篱下。
刘备暂寄人篱下,隐忍低头,也是为了理想。他求贤若渴,更是隐忍之至,委曲求全。
为了求贤,他与结拜兄弟不停奔走拜访。比如著名的三顾茅庐,作为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不耻去下拜一个老百姓,而且不止一次吃闭门羹,直气得三弟张飞暴跳如雷,声称要把诸葛亮捉拿过来。即使这样,刘备也没有生气,更没有气馁,而是坚持再去求。当诸葛亮透露出不想出山时,他甚至不惜跪下哭求,终于感动到诸葛亮答应他出山。
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宽阔的胸怀,没有容人的度量,没有为了理想的坚持,很难这样隐忍低头、委曲求全。
为了自己的理想,刘备反复投靠过很多人,寄人篱下,忍气吞声。但是,当他感到所处形势与他的梦想不利时,就会果断离开,说明刘备的隐忍低头不是懦弱,而是为了自己“匡扶汉室”的大业,是为了自己以后站得更直。
结语:
刘备是个懦弱的人吗?书中称他为“英雄”,曹操请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也称他是英雄。一个被人人称为英雄的人,不会是一个懦弱的人。我们之所以会认为他懦弱,只是被他看似懦弱的假象所迷惑。至于刘备是否为英雄暂且不论,但就是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努力奋斗的精神,就足以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