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的西方列强之间,也存在一条鄙视链:英国瞧不起德国和法国;德国和法国相互瞧不起对方,并一起瞧不起沙俄;沙俄虽然惹不起上述三国,但它却瞧不起奥匈帝国;奥匈帝国虽然被四大国集体鄙视,但它也有鄙视的对象——意大利。
当时欧洲的大小事情,均由英德法俄奥五国说了算,意大利根本插不上话。
意大利在欧洲受了欺负,并且它又惹不起五大国,于是它就把目标瞄到了欧洲之外,去欺负比它更弱的国家。
然而,意大利人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就连非洲土著,它也打不赢。
1894-1896,意大利挑起了第一次埃塞俄比亚战争。当时意大利军1.7万,埃塞俄比亚军12万左右。兵力有劣势,但装备有优势的意大利军队被埃军打的抱头鼠窜。
1.7万意大利军队当中,伤亡1.1万,被俘4千,几乎是全军覆没。
惨败的消息传回意大利后,非常搞笑的一幕发生了:如果是别的国家吃亏了,必然会加派兵力报复,但意大利人不是。当时的意大利人举国游行,强烈谴责政府,要求政府从非洲殖民地撤军。最后,时任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被迫辞职,内阁一并倒台;非洲殖民军总司令巴热提力将军居然还被送上了军事法庭,虽然最后判处无罪释放,但却在民意的压迫下,还是被迫辞职退休了。
紧接着,新内阁上台。这个新内阁的总理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也不是整军备战,找埃塞俄比亚报仇,而是派代表向埃塞俄比亚求和。最终与埃国政府签订了极为丢脸的《亚的斯亚贝巴条约》。
为什么说这个条约丢脸呢?因为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意大利不仅要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地位,而且还要赔偿埃塞俄比亚一千万里拉的战争赔款。
欧洲近代工业国家给落后封建国家赔钱,这是自世界进入近代以来,破天荒的事情。意大利人就这么屈辱的答应了。(不赔款,那四千俘虏就不交还了)
用当时德国政治家俾斯麦的话说:“意大利人有极大的胃口,却只有差劲的牙齿。”
↓意大利军队和埃塞俄比亚军队
意大利在非洲吃了亏后,随即将目光转遇到了中国。
世界那么大,为什么偏偏就是到中国呢?因为当时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仅赔付了巨额赔款,而且还割让了台湾岛。
西方列强紧随日本之后,趁清政府毫无抵抗能力之际,先后派军舰威胁清政府,逼迫清政府割地,作为它们在中国的租借地。
第一个下手的是英国,第二个是沙俄,德国和法国眼馋,也分别要了一块地。
意大利一开始不敢来,但看到英法俄德在强瓜分中国时,清政府软弱可欺,它便鼓起勇气也来了,也欲在中国分一杯羹。
1898年,时任意大利首相鲁迪尼试探性问询其驻华大使萨尔瓦葛侯爵,说他也想得到一块租界地,作为意大利在远东地区的海军基地,看看这事是否有成功的可能性。但萨尔瓦葛侯爵婉拒了首相的提议,表示现在还不是时候,等等再看。
一年后,鲁迪尼内阁垮台,新任内阁首相佩卢上台。当时的佩卢内阁内忧外患,急于需要在海外扩张地盘,转移国内矛盾,便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也没有通知意大利驻华大使的情况下,直接就向清政府总理衙门递交照会,要求清政府割让浙江省的三门湾给它作为租界,并同时要求准其修筑一条从三门湾通往江西鄱阳湖的铁路,浙江省南部三分之二均为其势力范围,浙江全省不得再租赁给其它国家。
当时,意大利的照会说的非常有意思:说意大利是欧洲六大国之一,中国既然已经许权利于英德法俄奥五国,就也应以同等的权利许于意大利。
总理衙门收到照会后,苦笑不得,因为三年前的埃塞俄比亚战争闹的是举世闻名,总理衙门很清楚意大利的实力。因此,就在收到照会的第二天,总理衙门把照会原封不动的又给退了回给去。
意大利代表收回照会后,勃然大怒,声称以为此举有违国际外交惯例,有损意大利的国家颜面,是开罪于意大利。于是他便玩起了炮舰外交,故意派三艘军舰驶入三门湾狮子口海面游弋,进行示威活动。
他不派军舰来,总理衙门心里还没底,可是真当意大利的军舰来了,总理衙门一票官僚的那颗悬起来的心,算是落地了。
为什么不怕了呢?因为,意大利当时派往三门湾示威的三艘军舰,实在太落后了。
这三艘军舰的旗舰是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级装甲巡洋舰,这是意大利人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虽然很新,装甲和火力也还凑合,但是最高航速只有17节,完全比不过当时北师水师的两艘海天级巡洋舰。
这里插一句,甲午海战败后不久,清政府决定重建北洋舰队。便于1896年向英国订购了两艘钢甲巡洋舰,分别命名为“海天舰”和“海圻舰”。这两艘巡洋舰与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级装甲巡洋舰实力相当,但航速比对方要快7节。快这么多,海战当中完全可以溜着意大利军舰打。
因此,当时意大利军舰抵达三门湾后,总理衙门直接就拒绝了意大利的无理请求,并且还上报给了慈禧,并以光绪帝的名义下旨给东南五省督抚和北洋水师,让他们各自整军备战,准备跟意大利开战。
意大利当局见清政府强硬回应,而他们又只是虚张声势,并不敢真正开战,便厚着脸皮的给总理衙门发电,声明意大利并无强索之意,收回最后通牒。并同时赶紧向西方列强解释,以求谅解。
但是,由于丢脸丢太大了,意大利当局忍不下这口气,便在1899年5月,让新任驻华公使萨尔瓦葛带了4艘军舰同行,又跑到长三角海域示威,企图让清军不战而退。
然而还是那个老问题,清政府不惧战,意大利又不敢开火。意大利军舰在海面上游弋了一个多月,进又不敢进,退又舍不得退,尴尬至极。
随后,意大利把希望寄托在了英德法俄奥五国身上,希望他们出面弹压清政府。可是由于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在阿尔卑斯山区和巴尔干地区有矛盾,德国又支持奥匈,因此德奥都不支持意大利;同时由于意大利和法国在北非也有矛盾,法国也不支持意大利;而沙俄由于跟法国刚刚结盟,因此也与盟友法国保持协调,不支持意大利。
当时,唯一支持意大利的只有英国,但英国申明,只限于外交上的支持,并以避免使用武力为保证。如果意大利开火,英国就不支持意大利了。
于是,在清政府的强硬回应和列强都不支持它的情况下,意大利在租借三门湾的问题上不得不妥协。灰溜溜的回去了。
回去之前,意大利驻华萨尔瓦葛还想最后努把力,给自己争取一点面子,说三门湾我就不要了,但他希望清政府能在浙江沿海出让一个加煤站。
可是此事上奏给慈禧后,慈禧当即在宫廷会议上表示,一把黄土都不给意大利人。于是意大利在租借问题上无力回天,不得不在1899年10月放弃了对三门湾的任何要求。
慈禧一向畏列强如虎,她在三门湾的问题上敢如此强硬,一方面是意大利这个处于帝国主义国家鄙视链底端的国家,实力确实不太强;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的顽固派势力已经占据了朝堂内外,这些人跟义和团是一个思路,盲目排外、骄傲轻敌。
就是在这帮顽固派的毁害下,三门湾事件仅仅过了半年后,清政府便闹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意大利听说大哥们齐上阵,它也派了50多名陆战队随联军参战。
事后,中国与列强求和,意大利因此分得中国的天津港,以作为一个贸易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