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九世纪末的西方列强之间,也存在一条鄙视链:英国瞧不起德国和法国;德国和法国相互瞧不起对方,并一起瞧不起沙俄;沙俄虽然惹不起上述三国,但它却瞧不起奥匈帝国;奥匈帝国虽然被四大国集体鄙视,但它也有鄙视的对象——意大利。

当时欧洲的大小事情,均由英德法俄奥五国说了算,意大利根本插不上话。

意大利在欧洲受了欺负,并且它又惹不起五大国,于是它就把目标瞄到了欧洲之外,去欺负比它更弱的国家。

然而,意大利人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就连非洲土著,它也打不赢。

1894-1896,意大利挑起了第一次埃塞俄比亚战争。当时意大利军1.7万,埃塞俄比亚军12万左右。兵力有劣势,但装备有优势的意大利军队被埃军打的抱头鼠窜。

1.7万意大利军队当中,伤亡1.1万,被俘4千,几乎是全军覆没。

惨败的消息传回意大利后,非常搞笑的一幕发生了:如果是别的国家吃亏了,必然会加派兵力报复,但意大利人不是。当时的意大利人举国游行,强烈谴责政府,要求政府从非洲殖民地撤军。最后,时任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被迫辞职,内阁一并倒台;非洲殖民军总司令巴热提力将军居然还被送上了军事法庭,虽然最后判处无罪释放,但却在民意的压迫下,还是被迫辞职退休了

紧接着,新内阁上台。这个新内阁的总理上台后,干的第一件事也不是整军备战,找埃塞俄比亚报仇,而是派代表向埃塞俄比亚求和。最终与埃国政府签订了极为丢脸的《亚的斯亚贝巴条约》。

为什么说这个条约丢脸呢?因为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意大利不仅要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地位,而且还要赔偿埃塞俄比亚一千万里拉的战争赔款

欧洲近代工业国家给落后封建国家赔钱,这是自世界进入近代以来,破天荒的事情。意大利人就这么屈辱的答应了。(不赔款,那四千俘虏就不交还了)

用当时德国政治家俾斯麦的话说:“意大利人有极大的胃口,却只有差劲的牙齿。”

↓意大利军队和埃塞俄比亚军队



意大利在非洲吃了亏后,随即将目光转遇到了中国。

世界那么大,为什么偏偏就是到中国呢?因为当时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仅赔付了巨额赔款,而且还割让了台湾岛。

西方列强紧随日本之后,趁清政府毫无抵抗能力之际,先后派军舰威胁清政府,逼迫清政府割地,作为它们在中国的租借地。

第一个下手的是英国,第二个是沙俄,德国和法国眼馋,也分别要了一块地。

意大利一开始不敢来,但看到英法俄德在强瓜分中国时,清政府软弱可欺,它便鼓起勇气也来了,也欲在中国分一杯羹。

1898年,时任意大利首相鲁迪尼试探性问询其驻华大使萨尔瓦葛侯爵,说他也想得到一块租界地,作为意大利在远东地区的海军基地,看看这事是否有成功的可能性。但萨尔瓦葛侯爵婉拒了首相的提议,表示现在还不是时候,等等再看。

一年后,鲁迪尼内阁垮台,新任内阁首相佩卢上台。当时的佩卢内阁内忧外患,急于需要在海外扩张地盘,转移国内矛盾,便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也没有通知意大利驻华大使的情况下,直接就向清政府总理衙门递交照会,要求清政府割让浙江省的三门湾给它作为租界,并同时要求准其修筑一条从三门湾通往江西鄱阳湖的铁路,浙江省南部三分之二均为其势力范围,浙江全省不得再租赁给其它国家



当时,意大利的照会说的非常有意思:说意大利是欧洲六大国之一,中国既然已经许权利于英德法俄奥五国,就也应以同等的权利许于意大利。

总理衙门收到照会后,苦笑不得,因为三年前的埃塞俄比亚战争闹的是举世闻名,总理衙门很清楚意大利的实力。因此,就在收到照会的第二天,总理衙门把照会原封不动的又给退了回给去。

意大利代表收回照会后,勃然大怒,声称以为此举有违国际外交惯例,有损意大利的国家颜面,是开罪于意大利。于是他便玩起了炮舰外交,故意派三艘军舰驶入三门湾狮子口海面游弋,进行示威活动。

他不派军舰来,总理衙门心里还没底,可是真当意大利的军舰来了,总理衙门一票官僚的那颗悬起来的心,算是落地了。

为什么不怕了呢?因为,意大利当时派往三门湾示威的三艘军舰,实在太落后了。

这三艘军舰的旗舰是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级装甲巡洋舰,这是意大利人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装甲巡洋舰。虽然很新,装甲和火力也还凑合,但是最高航速只有17节,完全比不过当时北师水师的两艘海天级巡洋舰。

这里插一句,甲午海战败后不久,清政府决定重建北洋舰队。便于1896年向英国订购了两艘钢甲巡洋舰,分别命名为“海天舰”和“海圻舰”。这两艘巡洋舰与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级装甲巡洋舰实力相当,但航速比对方要快7节。快这么多,海战当中完全可以溜着意大利军舰打



因此,当时意大利军舰抵达三门湾后,总理衙门直接就拒绝了意大利的无理请求,并且还上报给了慈禧,并以光绪帝的名义下旨给东南五省督抚和北洋水师,让他们各自整军备战,准备跟意大利开战。

意大利当局见清政府强硬回应,而他们又只是虚张声势,并不敢真正开战,便厚着脸皮的给总理衙门发电,声明意大利并无强索之意,收回最后通牒。并同时赶紧向西方列强解释,以求谅解。

但是,由于丢脸丢太大了,意大利当局忍不下这口气,便在1899年5月,让新任驻华公使萨尔瓦葛带了4艘军舰同行,又跑到长三角海域示威,企图让清军不战而退。

然而还是那个老问题,清政府不惧战,意大利又不敢开火。意大利军舰在海面上游弋了一个多月,进又不敢进,退又舍不得退,尴尬至极。

随后,意大利把希望寄托在了英德法俄奥五国身上,希望他们出面弹压清政府。可是由于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在阿尔卑斯山区和巴尔干地区有矛盾,德国又支持奥匈,因此德奥都不支持意大利;同时由于意大利和法国在北非也有矛盾,法国也不支持意大利;而沙俄由于跟法国刚刚结盟,因此也与盟友法国保持协调,不支持意大利。

当时,唯一支持意大利的只有英国,但英国申明,只限于外交上的支持,并以避免使用武力为保证。如果意大利开火,英国就不支持意大利了。

于是,在清政府的强硬回应和列强都不支持它的情况下,意大利在租借三门湾的问题上不得不妥协。灰溜溜的回去了。

回去之前,意大利驻华萨尔瓦葛还想最后努把力,给自己争取一点面子,说三门湾我就不要了,但他希望清政府能在浙江沿海出让一个加煤站。

可是此事上奏给慈禧后,慈禧当即在宫廷会议上表示,一把黄土都不给意大利人。于是意大利在租借问题上无力回天,不得不在1899年10月放弃了对三门湾的任何要求。


慈禧一向畏列强如虎,她在三门湾的问题上敢如此强硬,一方面是意大利这个处于帝国主义国家鄙视链底端的国家,实力确实不太强;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的顽固派势力已经占据了朝堂内外,这些人跟义和团是一个思路,盲目排外、骄傲轻敌。

就是在这帮顽固派的毁害下,三门湾事件仅仅过了半年后,清政府便闹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意大利听说大哥们齐上阵,它也派了50多名陆战队随联军参战。

事后,中国与列强求和,意大利因此分得中国的天津港,以作为一个贸易集散地。

最佳贡献者
2

意大利强租三门湾事件,发生于1899年,清政府之所以敢于采取罕见的强硬态度,则是因为在海军实力方面有底气。

(意大利当时常驻东亚的“马可波罗”号装甲巡洋舰,装备6门6寸炮,10门4.7寸炮)

1899年,意大利向清政府提出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同时派在远东的“马可波罗”(排水量4500吨)等3艘军舰抵达浙海耀武扬威。对此,经当时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判断,清王朝海军的“海天”“海容”“海筹”“海筹”等主力巡洋舰的战力可以和意大利“马可波罗”等军舰一战,而且清王朝在英国订造的“海圻”巡洋舰也即将交付,如果和意大利在华军舰发生交战,不仅舰船战力方面胜券在握,而且意大利军舰属于在异国作战,一旦交战,中国各港口关闭对意大利军舰的补给,意舰也很可能不战而退。同时,清王朝外交部门也对意大利的国力做出判断,认为并非是个强国。

由此,清王朝最终做出了拒绝意大利要求的决策。

(清政府海军当时的主力舰“海天”号穹甲巡洋舰,装备2门8寸炮,10门4.7寸炮)

(清政府海军当时的主力舰“海容”级穹甲巡洋舰,共3艘,每艘装备150毫米炮3门,105毫米炮8门)

当时意大利对此非常气愤,但又没有更多的威胁措施,于是扬言称要把中国在英国订造的“海圻”号巡洋舰吞并,声称如果中国不答应条件,意大利就会把“海圻”舰直接从英国买走。但是最后又被英国打了脸,英国称意大利的说法过于荒唐。

这件事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对外弱势实际也并不是清王朝的性格,清王朝很多时候也喜欢好勇斗狠,只是要看对手是谁,遇强则弱的清王朝,在遇到意大利这样的对手时,也能摇身一变成遇弱则强。除三门湾之外,在清末还发生过类似的中葡澳门勘界事件,面对葡萄牙无理的拓界要求,清王朝也是采取强硬态度,也是把海军军舰派到了澳门附近进行威慑,最后使得此事不了了之。

3

河南省有个大名鼎鼎的三门峡,浙江省则有一个不怎么出名的三门湾。三门湾名气不大,但濒临三门湾的两个地级市却大名鼎鼎:北有宁波(宁海县),南有台州(三门县)。位于东海西岸的浙江省,从北至南有六个喇叭状的海湾,依次是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温州湾。而三门湾,正好位于浙江省沿海的中部。浙江省的海岸线,大致可以以长四十余公里,宽十余公里的三门湾为界,北有杭州、宁波,南有台州、温州,战略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把三门湾放在整个国家的海岸线来衡量的话,三门湾又处在相对适中的位置。往北,有大连、威海、青岛、连云港、上海、杭州、宁波;往南,则有温州、福州、厦门、泉州、汕头、香港、广州、海南。三门湾东北,直面日本、韩国。

三门湾面积很大,即使是低潮时,也有约390平方公里。三门湾两岸地势险峻,海面又相对宽阔,水深约9米左右,非常适宜建造海港。如果是非常时期(包括战乱或自然风浪),三门湾可以容纳很多船只躲避。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屡犯浙江沿海。倭寇从温州或台州方向进犯,一般都要登陆三门港。

三门湾具有非常明显的地理优势,在一百多年前,被一个欧洲国家盯上了。哪个呢?意大利。众所周知,清末国力衰弱,欧(美)为刀俎、清为鱼肉,任彼宰割。英国占据香港、法国占据广州湾(广东湛江),德国占据青岛,日本占据辽东等地,美国则在各口岸捞钱。俄罗斯不用说了,直接割走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盘。

看到大家都发了财,意大利不禁眼红起来。意大利认为:英、法、德、日、美、俄能欺负清朝,意大利为何不能?意大利是列强中地理位置较差的。以上诸国,除了德国直面大洋大海的海岸线较短(德国东海岸线位于半封闭的波罗的海)。意大利呢,所有海岸线全部在半封闭的地中海内。这就决定了国内资源相对贫乏的意大利,必须向海外寻找殖民地,以便抢劫海外资源为己所用。清朝地大物博,是非常理想的抢劫对象。

意大利自认为在列强中,实力相对弱小,但对付清朝不在话下。于是,意大利开始讨论向清朝强割所谓租借地的问题。意大利人面前挂着一张巨大的清朝地图,他们在地图上开始找合适的“租借地”。英、法、日、德诸强占据的地盘,意大利肯定直接略过。算来算去,只有浙江省的三门湾还没有列强染指,意大利的“蒂尼”们鼓掌相庆,就是这里了!

意大利的如意盘算是:三门湾归意大利之后,可以打造成意大利在东亚最重要的海军基地。意大利海军以此为基地,北上京津吓唬清廷,向西进入浙江内地抢劫资源,通过三门湾运回意大利。或者是东亚(东南亚)殖民形势有变,意大利还可以以三门湾为跳板,趁机夺之。

外向型经济的意大利,急切需要海外殖民地。实际上,就在公元1895年,意大利就打算占领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结果被一通暴打。不过呢,意大利认为清朝和埃塞俄比亚相比,只不过“块头”大了些,实力可能还不如埃塞俄比亚。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初,意大利正式向清朝提出要求:把三门湾租给意大利。清朝代表一头雾水,问理由。意大利的理由居然是:意大利好歹也是欧洲列强。清朝能割肉给列强,意大利也应见者有份。

清廷代表哑然失笑。对于“弱肉强食”这个道理,清廷是非常清楚的。二百多年前清军进关时,对南明下手非常狠毒。康熙帝的强行迁海造成了多大灾难?只不过到了十九世纪(1801--1900年)清廷衰落,自己沦为“弱肉”而已。但是在清廷看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以及新崛起的日本,都是强者,意大利算哪根洋葱?

清廷代表冷笑着告诉意大利代表:“列强占大清的地,那是他们比大清强大。意大利真的强过大清吗?”被当场打脸的滋味很不好受。意大利警告清廷:“赶紧签协议,否则,意大利的海军将强占三门湾,到时可能就不是租借了。”清廷当然不上当,认为打不过英法列强,还打不过意大利吗?直接拒绝。

意大利也知道自己的实力,如果真和清廷打起来,自己有三点劣势。一、意大利远在欧洲地中海内,万里出兵,后勤补给困难。二、清廷主场作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三、列强出自各自利益考虑,不会支持自己。

意大利“退而求其次”,对清廷说:意大利可以不要三门湾,但清廷必须换一块地方给意大利,算是补偿。清廷对意大利牛皮胶似的死缠烂打非常反感,直接告诉意大利:“半寸不与予”。清廷为此做好了准备,让闽浙总督许应骙、浙江巡抚刘树堂进行战前准备,以防意大利军偷袭。同时,正在参与重建北洋水师的海军名将、甲午战争中的靖远舰管带叶祖珪率师直驱三门湾,示意大利以死战之志。

看到清廷有所准备,本来就对战争准备不足的意大利,只好打消了武力占领三门湾的想法。以意大利的实力,真打起来,取胜并不容易,还不如知趣而退。再说,三门湾位于清朝沿海中部,如果意大利占据三门湾,列强北上或南下,突然多了一个“收费站”,谁都不愿意。

意大利忙了一圈,什么也没捞到。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4

说实话,慈禧时期的清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懦弱,虽然各种赔款、割地不断,但那都是在经历了一场场败仗以及巨大实力差距下与列强们签署的,并不是说随随便便一些大猫小狗出来吓一下,他们就会马上妥协并让出利益的。

在当时的众多列强中,其实只有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强悍国家才让清朝感到敬畏。

至于其他的国家,对于清朝并没有太多的威慑力,诸如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对清朝来说其实就跟三脚猫差不多。

如果意大利不能证明出自己的实力比清朝强大、拿出硬实力打败清朝,那他们永远都不要想清朝会把三门湾租给他们并答应他们的种种无理要求。

被无视的意大利

而要了解意大利为什么会想租用三门湾,我们还得说到清朝在1894年到1895年和日本展开的甲午战争。

在经历了甲午战争的失败之后,随着日本从清朝这头大肥猪身上咬下了一块诱人的肥肉,其他的列强们也不甘落后、纷纷从清朝身上咬下了分量不轻的肥肉。

在甲午战争之后,趁火打劫从清朝身上夺取利益的国家一共有四个,它们分别就是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在看到这几位邻居从清朝身上获得的好处后,一直自认为实力良好的意大利人就眼红了,认为清朝软弱可欺,自己也可以从清朝身上获得一些好处。

于是,在经过几年的酝酿之后,他们就在1899年向清朝提出了租三门湾的要求。

当时他们的要求主要有:让清朝把三门湾割让给他们建造海军基地、让清朝把浙江南部大部分地区都划归到他们的势力范围内、让清朝允许他们建造一条可直抵江西鄱阳湖铁路。

面对着意大利这种种无理、苛刻的要求,清朝是根本不予理会的,直接就把意大利使者呈现给他们的文件原封不动地退回,态度非常强硬。

意大利在被轻视之后,他们非常愤怒,于是就派出了三艘军舰,想给清朝点颜色瞧瞧。

而对于意大利的威胁,清朝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 直接就做出了应对。

先是让统辖着江南地区的两江总督以及江南各省的巡抚积极展开了备战,然后又下令给重建不久的北洋水师,让他们时刻听从调遣,严阵以待着与意大利军舰战争的爆发。

正是在感受到了清朝强硬的态度,意大利后来才认了怂,主动退军并向清朝道了歉。

至于要说清朝态度为什么如此强硬,我觉得原因有几个,接下来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

意大利军队实力太弱了

首先就是意大利的实力实在太菜了,在甲午战争结束的那一年,意大利军队正好闹出了一件让全世界笑话的事情。

1895年,在意大利军队明明拥有着强大近代武器的情况下,他们竟然在非洲败给了手拿着原始武器的非洲部落民,被连杀了数千人。

这件事情在发生之后,经过数年的发酵,差不多已经被各国知晓,清朝由于一直和外界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所以他们当时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

面对着这样连原始部落民都打不过的国家,清朝很难对他们产生畏惧。

清朝的实力或许并不比意大利差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清朝当时的实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差。

在我们的印象中,清朝的军队是非常落后的,但从太平天国之后开始,清朝其实就引进了不少的枪支火炮。

清朝虽然没有工业、没有足够强大的技术,但是他们有钱,那时候清朝通过瓷器、丝绸、茶叶等等物品的贸易,早已变成了一个国际闻名的土豪。

正是由于清朝有钱,欧洲的很多强国都是乐意把自己生产的先进武器卖给清朝的。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并不会觉得自己比意大利差上多少。

还有清朝北洋水师舰队中的战舰基本上都是从英国等强大军工国家手中进口而来的,虽然在甲午战争中遭受到了巨大的重创,但是当意大利军舰挑衅清朝的时候,北洋水师舰队的实力实际上已经恢复了不少,这时候他们还有海天、海容、海筹、海珲可供驱遣。

在陆军、海军面对意大利都有足够底气的情况下,才是清朝有底气和意大利对抗的重要原因。

5

要说起清朝国力最衰落的时候应该是1899年,筹备了这么多年的北洋军务都告一段落,多年富国图强的心都付之一炬,就连他们最自以为傲的北洋水师都在战争中惨败。红了眼的列强都想把整个中国给分掉,他们在沿海开设租借地和让清朝被迫割让部分领土,数量达到了七个。军事力量弱小的清朝只能苦哈哈的任由他们欺凌,这个时候意大利也来踩一脚,可能是看着清朝好欺负吧,可是没想到,清朝并非他们想的这么简单。

浙江省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富饶的地区,甚至在通商口岸开设之后,浙江省的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因此,意大利非常聪明的想要浙江省的三门湾。厦门湾位于浙江省的宁波和台州之间,而它有着非常好的位置,往北走跨过宁波就可以到达上海,众所周知,上海是非常繁华的城市之一,虽说意大利想方设法的想得到这个地方,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尽管清政府非常的害怕列强们,但是,面对自己想要保护的江南经济中心,清政府也不会这么轻易的就放手。广东省有三个非常繁华的地区,分别是香港,澳门和湛江,当时的英国和法国几乎把两广地区和云贵地区之间的贸易都给垄断了,可是长江中下游却没有任何的列强的军事基地,由此可知,清政府对于当时长江中下游的保护,可以说是严防死守。

意大利如果换别的地方想要租借的话,很可能一向懦弱的清政府会答应,但是要直接在清政府的命根子上动想法,清政府打死都不可能愿意的。除此之外,就是意大利自身才实现统一三十多年,根基比较薄弱,而且,在当年的殖民地战争中,意大利使出了浑身解数,由此说明意大利实力不够,腰杆子不够硬,因此也不敢拿清政府怎么样。

而且意大利在远东的军事实力非常弱小,只有三艘军舰,主力就是马可波罗号,而如果真的要与当时的北洋水师对抗的话,意大利的胜算非常小。毕竟甲午战争中损失的是清朝的水军,很难保证清朝已经没有实力了,假如说清朝的陆军装备非常齐全,意大利也很难与之抗衡。再加上北洋水师进行了重建,从海外订购的巡洋舰也即将完工归国,因此,尽快让海外购买的军舰回国才是重中之重,用他们来保护三门湾再合适不过了。

除以上原因之外,日本也坚决反对,日本向来把清朝的东南地区视为自己的地盘,意大利想瓜分他的地盘,日本人当然不会肯了。此时,清朝也非常聪明,知道自己胜算非常大,态度非常坚决,命令浙江地区的驻兵积极应战,甚至清朝的主流报刊都刊登了一系列谴责意大利的不正当行为,甚至有人隐隐觉得清政府根本没把小小的意大利放在眼里,因为清朝虽然比较懦弱,但是非常容易见风使舵,知道意大利没有其他列强的撑腰,便不把他放在眼里。

而且清政府之所以态度坚决,就是因为不想让自己的底线被踩到,当时西方列强跃跃欲试,假如清政府再答应意大利的要求,很可能其他小国家也会纷纷提出要求。清政府必须义正言辞的拒绝,当然,清政府也是看意大利实力这么弱才敢这么说话的。

意大利本国矛盾也很尖锐,在1898年,意大利国内还出现了工业和农业方面的危机,一些城市还爆发了革命,转移国内矛盾迫在眉睫,因此最好欺负的清政府成为了意大利转移的最好对象,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清朝立刻拒绝了这一要求,也没有说好话。双方在谈判桌子上呆了一个月,硬是没有结果,不得已,意大利放弃了这一要求。

6

意大利强行租用浙江省的三门湾,为何清朝有胆气直接备战?其实这个问题角度有点偏差,因为晚清时虽然清政府在外战中屡战屡败,多次割地赔款,但面对列强的无理要求,不打就直接同意的情况还是不多的。所以备战很正常。但这件事确实有些特殊,因为这是当时少有的列强所提条件完全没有达成的一个事件。那么当时具体是什么情况,事件之后是否又有余波呢?


三门湾事件的背景

意大利曾是罗马帝国的发源地,后来又成为中世纪主导欧洲秩序的天主教会所在地,在欧洲及至世界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但也正是因为其地位过于重要,使得意大利成为了宗教势力统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因此错过了摆脱神权统治,建立民族国家,进而开拓海外殖民地的黄金时期。意大利直到公元1871年才最终击败了教皇国军队,占领了罗马城,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统一前的意大利

而统一之后的意大利也很快象欧洲其它国家一样,走上了对外开拓殖民地,通过掠夺殖民地资源来促进本土的工业化进程的道路。但当时英法西葡等老牌欧洲殖民者早已在世界各地经营了几百年,而与意大利几乎同期实现了统一的德国实力也明显强于意大利,在公元1884年通过柏林会议,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抢到了大量殖民地,所以当时世界上留给意大利去殖民的空间确实已经很少。

被埃塞俄比亚军队俘虏的意大利战俘

因为要想通过较低的成本建立起殖民统治,两个先决条件是必须要满足。一是这块土地比较落后,二是这里还没被其它列强占领。但这两个条件可以说是悖论,能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地区寥寥无几。不过意大利放眼全球,还真找到了一个地方,东非地区的埃塞俄比亚。从公元1894年开始,意大利入侵当时非洲唯一的独立王国埃塞俄比亚。开始时战争进行得还比较顺利,意大利军队连续八次击败埃塞军队。但在公元1896年3月1日,1.7万意大利军队在当地向导的诱骗下被引入12万埃塞军队设下的包围圈,最终几乎被全歼,7000人被打死,3500人被俘。而这次惨败导致意大利征服埃塞俄比亚的企图宣告破产,虽然最终意大利得到了埃塞北部厄立特里亚的控制权,但身为一个欧洲国家却被非洲国家所击败,使意大利成为了当时的国际笑柄,因此意大利在之后的几年,一直迫切地想寻找一个机会,在国际社会找回自己的“面子”。

意大利如何看上了三门湾

所以意大利当时急于找回面子,而他们把找面子的目标投向了当时同样比较落后,但却没有完全成为列强殖民地的中国。而他们想在中国身上占便宜,除了想在国际社会找回面子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一是当时意大利生产的丝绸产品在欧洲很流行,是意大利外贸的一项主要赢利产品。而制作丝绸产品的生丝有许多是从中国进口,所以意大利希望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为自己牟取更大利益。

此外,当时中国刚刚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列强再次看到了清政府的虚弱,因此掀起了新一轮瓜分中国的高潮。公元1897年,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公元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俄罗斯强租旅顺大连。而清政府在这些事件中几乎完全无力抵抗,让列强轻易得手。所以意大利也在其中看到了机会,认为自己也应该借机在中国控制一处海湾,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

曾来华执行意大利政府强租三门湾任务的意大利军舰马可·波罗号

所以意大利开始着手在中国寻找适合的港湾。当时意大利派出了军舰“马可·波罗”号来到中国沿海,名义上是护送意大利新任驻华公使雷纳托·德马蒂诺来华赴任,但实际上这艘军舰的目的却是对意大利想要的几个港湾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先在地图上排除了可能与其它列强势力范围发生冲突的地点,最终确定了浙江和福建沿海地区的几个港湾。之后,马可·波罗号载着德马蒂诺和意军将领因科罗纳托先后造访了位于浙江省境内的象山港和三门湾以及位于福建省境内的三沙湾。之后,因科罗纳托向意大利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在其中他认为三沙湾是最合适的地点,而三门湾则需要进行大量投资,建设各种基础设施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但不知为何,意大利政府最终还是选中了三门湾。公元1899年2月,意大利政府向清朝总理衙门递交照会,要求租借三门湾及其周边领土,理由是要将其用作意大利皇家海军的加油补给基地,并要求获得在三门湾和鄱阳湖之间修建铁路的权力。但出乎意大利预料的是,此照会递交之后,遭到了清政府的断然拒绝,总理衙门甚至没有拆封就将其直接退还。而意大利驻华公使德马蒂诺在向意大利国内报告此事时,将其添油加醋地形容成了中国对意大利的污辱,而这种情绪又戳中了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失败之后的敏感神经。3月8日,意大利外交部致电德马蒂诺,要求他再次向清政府递交照会,而此次的照会则是最后通牒,即如果清政府不同意,则意大利就将动用当时已经游弋在三门湾附近的马可·波罗号和埃尔巴号军舰强行攻占三门湾。

三门湾的大致方位

但在此后,意大利政府又很快改变了主意。意大利当时实力确实不强,因此在筹划强租三门湾的过程中,就曾多次向英国政府进行了通报,希望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而当时英国政府却始终对此事不置可否。一方面,当时沙俄获得了参与修建京汉铁路的权力,这让英国非常不安,害怕沙俄会将其与西伯利亚铁路连接起来,使沙俄在瓜分中国的竞争中占据上风。而意大利则对英国毫无威胁,同时其强租三门湾的举动符合英国对抗沙俄的门户开放政策,因此英国乐见其成。但另一方面,在前文提到的英俄德等国强占中国领土事件之后,中国民间反对列强的民意已接近沸腾,因此英国虽然不反对意大利强租三门湾,但却给意大利划下了不得动武的红线,以防止意大利动武进一步激发中国民间对列强的怒火,影响其对中国的整体布局。

所以当意大利政府向英国驻罗马使馆通报已向中国发出了最后通牒之后,立即遭到了英国使馆的强烈反对。意大利外长卡内瓦罗感到强行动武后果严重,立即再次致电德马蒂诺,要求搁置最后通牒。但意大利使馆在译解第二封电报时却出现延误,使德马蒂诺认为之前的电报已经是最终决定,因此立即向清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而清政府仍然严辞拒绝了意大利人的无理要求,而且很快英国路透社也得到消息,当作特大新闻向全世界播发,之后立即引发全球舆论大哗。意大利政府则立马吓麻爪了,在12日宣布召回德马蒂诺,并向全世界声明无意攻占三门湾。

三门湾事件的后续

而当时国际舆论对意大利强租三门湾反应如此强烈,除了意大利本身国力有限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中国国内针对列强的强烈怒火与相关运动已经使他们感到了一些不安。当时英国媒体对意大利行动的反对尤其激烈,其理由就是他们认为当时中国民间对白人已经有了强烈的不信任和愤恨,而此事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民间“排外情绪的爆发”。他们指责意大利在进行此事之前甚至连外交官或传教士被杀的理由都没找,因此被拒绝后连报复的借口都没有。

列强在中国划定的势力范围,绿粉橙黄黑分别代表俄日英法德

因此,此事后来被担任过意大利首相的吉奥瓦尼·吉奥利蒂称为“浪费了数百万里拉的国耻”。但此事却并未就此结束。当年5月,意大利又派出5艘军舰进驻上海,继续向中国提出租借领土要求。同时,在此前后,比利时向清政府提出在汉口建立定居点,日本要求在厦门设立租界,英国则完成了对新界的接收,英国和沙俄还就划分中国势力范围达成一致,相互约定长江流域和长城以北互为各自势力范围。


而这一系列举动进一步激发了中国民间的怒火,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而义和团又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意大利又加入八国联军之中,最终通过辛丑条约在天津获得了租界。而直到二战意大利战败之后,天津意租界才由中国正式收回,可以说三门湾事件引发的余波到此时才告一段落。

7

提起晚清的清政府,大家的一贯印象是对内残暴压榨,对外卑躬屈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清政府似乎人尽可欺。当时的西方列强,貌似有点实力的都能够扑在清政府身上吸血。

不过,虽然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和对外卑躬屈膝是事实,但实际上,如果仔细看对侵略的国家的名单就可以看出,其实清政府的软弱也是分对象的。

列强瓜分中国图

从第1次鸦片战争开始,相继扑在中国身上疯狂掠夺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先后有英国、法国、沙俄、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而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正是当时世界上最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

而众所周知,当时的欧洲高达数十个国家,一些二流欧洲国家,如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国,虽然对其他列强在中国掠夺的财富垂涎三尺,但自始至终,他们都没能在清廷身上分一杯羹。

它们没能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除了这些小国自身实力不足之外,也与清政府对外的坚决抵抗的态度有很大关系。而这些被清政府直接备战拒之门外的国家,也有意大利。

意大利

其实,无论从人口还是国土面积来说,意大利并不能算欧洲二流国家,它与法国、英国等国家的体量完全是一个等级。但是,由于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完成统一,意大利的工业建设乃至于国力比之英法德等国相距甚远。

但是,这些并不妨碍意大利人认为自己是欧洲六大强国之一。当同样是后起之秀的日本赌国运成功,在甲午战争之中在清政府手中获得超过2亿两白银的赔款之后,这一巨大的利益刺激的当时的欧洲列强都红了眼,随即,德国带头强占胶州湾,英法俄等国相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而刚刚在入侵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撤兵赔款成为欧洲耻辱的意大利,决定转嫁国内矛盾,并从中国身上割下一块肉来,弥补自身的损失。

埃塞俄比亚

在德国强占胶州湾将山东华为势力范围,沙俄强占旅顺大连,英国将香港新界和威海卫占为租界地,法国将广州湾吞入腹中之后,将自己视为英法同一级别列强的意大利,将目光转向了浙江,并试图学习英法俄等列强,强占浙江三门湾,将浙江省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意大利最先动用的手段是列强屡试不爽的外交讹诈。1899年2月,意大利公使马迪讷向清政府递交了照会,要求租借三门湾为意大利的海军基地。这一无理要求,自然毫不意外的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

自恃为欧洲大国的意大利,居然被饱受欺凌的清政府拒绝,自然勃然大怒,随即,意大利开始派驻驻远东地区的三艘军舰驶入了浙江三门湾进行示威,试图使用武力威胁逼迫清政府就范。

浙江三门湾

然而,这一图谋再次遭到了清政府严词拒绝。清政府不但没有像意大利想象的那样一经恫吓,马上屈从,反而开始整军备战。清廷要求沿海各军严加防范,同时,也命令北洋水师统领叶祖圭率领军舰南下,抵御有可能发动的入侵。

在这种局面之下,本就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国内又矛盾重重的意大利几经试探后,被迫收回了租借三门湾的野心。三门湾事件,最终以清政府的胜利宣告结束。为什么面对似乎是欧洲大国的意大利,清政府敢鼓起勇气整军备战,严词拒绝呢?

首先,清政府十分了解意大利的实力。虽然在清末外交中屡屡受挫,但是,清政府对当时的欧洲局势并非一无所知,在英国、法国等地也有清朝驻外公使。因此,清政府是了解意大利外强中干的本质的,这也是清政府敢强硬对待意大利讹诈的重要原因。

慈禧太后

其次,则是由于意大利的实力不足。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似乎一直是个笑柄,而意大利军队战斗力不行的传统,却并非从二战开始,早在意大利统一之后,就已经名扬天下了。

19世纪末,作为欧洲人口和面积的大国之一,却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遭遇惨败,意大利早就成为当时欧洲的耻辱,军队战斗力战五渣更是声名远播。

同时,用于军事威胁清政府的意大利数艘军舰,无论是吨位还是口径,比之北洋舰队也也并没有什么优势。自然,对意大利十分了解的清政府,当然不会怕意大利。

三门湾事件

最后,由于当时的外交环境不利于意大利,众多列强并不支持意大利。对于清政府而言,英、法、俄、美、日等列强的态度,一直是清政府对外极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而在意大利强占三门湾的事件中,意大利却并没有受到其他列强的支持。

相反,有多个国家十分反对意大利这一行动。在北非与意大利有冲突的法国,是最反对意大利的国家,而与法国为盟国的俄国,理所当然的选择支持法国这一立场。同样由于领土争端,德国、奥匈帝国没有支持意大利。

而原来默许意大利行动的英国,在意大利之后的行动中也并没有选择支持,至于美国和日本,也从未支持过意大利。因此,没有了这些列强的支持,意大利的行动声势不但十分弱,清政府更是底气十足。

瓜分中国的列强中没有意大利

最终,意大利试图强占三门湾的事件,在态度强硬并整军备战的清政府坚持之下受到挫败,意大利被迫灰溜溜的退出中国。

8

准确点说,意大利海军主要在地中海活动,而且也不像英国、法国那样有大量的殖民地可供舰队补给,可以参考日俄战争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劳师远征的代价。所以,清政府吃准了意大利不会劳师远征。

同时,意大利也没有那个国力,毕竟意大利不是英国、法国这种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也不像德国那样属于列强中的新秀。所以,清政府做出了一个准确的判断:意大利并不是英法那种列强。

所以,清政府拒绝意大利强租三门湾就这样成立了。正所谓柿子挑软的捏,大不列颠、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俄罗斯我玩不过,玩你意大利还是够用的。而且事实证明,意大利确实是纸老虎,想要强租三门湾,不仅在东亚吃了土,在欧洲也闹到没朋友,没一个列强给其实质上支持。

结果就是,清政府退了意大利的埃的美敦书意大利也是毫无办法,只能灰头土脸的走了。

实际上清政府对外也不是一味的软弱,受列强的气没办法,肛不过人家,玩你一个二三流国家还是没问题的。最明显的体现是在护侨这方面上,清政府派巡洋舰去加勒比海向古巴、墨西哥示威,逼得这两个国家道歉并赔偿华侨损失,并迫使其承诺惩办凶徒、保护华侨。

当然,清政府也对美国强硬过,石泉惨案数十名华人遇害,清政府通过外交手段不断的向美国提出交涉,最后美国答应惩办凶徒并向受害华侨赔偿。

所以清政府也是该软就软,该硬就硬。

全文完

9

1899年的大清国,刚经历了1894的甲午大败,又经历了1898的维新失败,列强一方面对清政府不满,另一面也更认清大清羸弱的真面目,于是掀起瓜分狂潮。就连意大利也意欲分一杯羹了。于是在1899年向清政府提出了要租借三门湾,并且要求大清国将整个浙江都给它做势力范围。最终大清国强硬回绝,还排兵布阵,严阵以待,意大利起先强硬,但是看到清政府这么彪悍,也就灰溜溜的溜掉了。沦为欧洲列强的笑柄。为何大清当时敢对一个欧列如此强硬呢?

其一,意大利国情了解较多,话说1840年后,中国情愿不情愿,都被迫与世界接轨,越来越多的人睁眼看世界,大清国也掀起了洋务运动,一方面引进各种器械,也仿造各种器械,另一面也建立了专门对外交往的机构总理衙门,培养外事人才,收集外国情况,处理各国事务,也就是说建立了相对有效(只是相对)的信息收集渠道,所以对意大利当时的国情以及与欧洲各国关系也相对了解。知道意大利并非那么强大,是欧洲列强中不说最弱也是垫底的列强,而且与其他列强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真打起来,欧列不会帮意大利。

其二,当时大清虽然经历了甲午惨败,但是并未伤及国本,在了解了意大利国情基础上,有战胜意大利的信心和能力。

其三,东南江浙一带身为富庶,是国家税收集中之地,绝对不会轻易将这一地区让与意大利。

10

1899年正是大清国国力衰弱到极限的时代,北洋军务付之一炬、北洋水师全军尽没,大清再也无力阻挡列强瓜分的狂潮,在中国沿海一带的租借地区和被迫割让的领土总共有7个之多,军事力量形同虚设的大清国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和土地流失!这时候欧洲的三流小国意大利也来趁火打劫了。

意大利看上的土地就是位于浙江省的三门湾,如上图所示,三门湾位于宁波与台州之间的位置,背靠大清国经济最繁荣的浙江省,北上跨过宁波不远就能进入当时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上海,对经济中心杭州的威胁也不可忽视!因此大清不得不痛苦的与意大利展开交涉。

尽管清政府对列强百依百顺,但是对于江南经济中心地区的保护是从未掉以轻心的!举例说明:当时广东省有香港、澳门、湛江三处租借地,英法列强几乎垄断了云贵和两广地区的经济贸易;北方的渤海地区距离京师近在咫尺,但依然有威海、胶州湾、旅顺三处租借地,而且都是重兵云集的军事基地!

(马可波罗号装甲巡洋舰)

但惟独长江下游地区没有任何外国的军事基地,就是因为这里是大清国的经济命脉所在。意大利的租借要求从一开始就没选对地方,大清不可能在这一地区做出让步!更何况,意大利在当时刚刚实现统一不到30年,在欧洲与法国和奥匈帝国争夺殖民地与领土的战争几乎耗尽国力,他不可能再把触手伸到东半球来。

意大利在远东的军事力量至于三艘军舰,主力就是一艘排水量4500吨的铁甲舰“马可波罗”号,主力舰仅仅配备16们各种火炮,这种战舰估计在之前北洋水师眼里就是一碟小菜而已!在没有远东军事基地的支援情况下,意大利很难对我国沿海构成威胁,毕竟甲午战争损失的都是北方的兵力,难当地区还保有实力可观的陆地武装。

(海圻号巡洋舰)

再加上重建的北洋水师已经装备海琛、海荣、海筹三艘战舰,订购的海圻号巡洋舰也即将完工回国,海军实力对付意大利远洋舰队还算可以。海荣级装甲舰排水量接近3000吨,装备12门大炮实力稍逊于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号。

因此尽快让海圻号和第二艘姊妹舰回国是保卫三门湾的重要前提,意大利也深知这一道理不断从中阻拦,好在英国政府不想让意大利做大进而威胁它在地中海的利益,坚决如期将海圻号交给大清国水师,随着海圻号及其姊妹舰回国意大利只能很识时务的放弃租借三门湾的企图。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