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稳固后方开始西征,最远打到了湖南。湘军奋起反击,在湘潭与太平军交战,八天十胜。之后,则是太平军退出了湖南,与此同时,湘军的东征开始了。
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在没有细看原始资料前,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如果太平军不是因为湘潭之败,早就席卷了湖南,并接通了太平军兴之地的两广。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先看几张地图,了解一下湘军湘潭大捷的背景,也就是太平军的西征。
第一张,是太平军西征路线图。
我们单独截出湖南。
然后,我们找来整个湖南的地图,把太平军进军湖南的路线画在上面:这种程度的进军湖南,距离席卷湖南差得远,充其量也就是太平天国的西征军和湖南约了一次炮。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太平军进军湖南究竟有多少人。
截屏胡林翼咸丰八年四月写给李续宜的信,出处是《三河之役——致李续宾兄弟函札》p59。
这封信是胡林翼写给至交好友兼姻亲李续宜的,属于私下吐槽,非常可信。可见,太平军进入湖南的人数并不多,也就一千人左右。
那么,湘潭大捷中湘军出动的兵力有多少呢?
陆军第一梯队:副将塔齐布、守备周凤山:1300人。
陆军第二梯队:训导江忠淑1300人,都司李辅朝800人,守备张正扬500人,共2600人。
水军:候补知府褚汝航、候补知县夏銮、千总杨载福、生员彭玉麟水师5营,以湘军此时已经改营制为500人一营,为2500人。
此外,还有湘潭县知县刘建德带团勇在湘潭城外驻扎,人数不详。
以上数字出自骆秉章与曾国藩奏报。《靖港击贼互有胜负湘潭大捷克复县城折》
总计大于6400人。
很显然,仅仅千余人的太平军是无法抗拒的湘军的,何况在湘潭之战期间,太平军在湖南还控制着岳州、湘阴、靖港、临湘四个据点。所以,太平军自进入湖南之后,必须迅速招收新人,做大做强,才能抵抗清军。然而,迅速招收新人是一把双刃剑,力量增加的同时,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会下降。可话又说回来,你一千多人进入广袤的敌占区,不这么干又能怎么干?
太平军在湖南迅速招兵的同时,新兵和老兵需要磨合,在湘潭大捷前夕,太平军恰恰就处在磨合的关键时期。
湘潭大捷,是几百太平军老兵带着几千新兵与同样兵力的敌人交战。太平军在湘潭之战中十战十败。初战失利后,新人和老人开始猜忌,最后,发展到大敌当前开始械斗。
很多人对太平军的战斗力有一种误区,那就是以天京之变为界,后期太平军的战斗力是不如前期的。
然而,后期太平军面对的敌人是前期所不能比的。在前期,国家承平已久,民不知兵。太平军兴时期进入湖南,曾经几百里地一个清军都没有碰到过。这些清军因为太久的和平丧失了战斗力,他们一听到敌人要来的消息就早早逃走了。
所以,清军要想和太平军交战,必须做到两件事:第一,学会如何与敌人交战;第二,有胆量与敌人交战。
曾国藩办团练之后,招收老实的农民开始训练是完成第一件事。之后,他开始在湖南剿匪,高举屠刀,不分青红皂白杀人,办出很多冤案。曾国藩“剃头”的外号就是从那时候叫起来的。曾国藩为何要这么干,一个重大原因就是立威,他要用这种手段告诉部下,和太平军交战也许会死,但不敢和太平军交战,在曾大人那里肯定会死。
湘潭大捷时,作战是湖南的主场。湘军的士兵经过曾国藩几个月的操练,也完全具备了军人该有的一切能力。万事俱备,就差一个敢于和太平军交战的胆子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清军都有“恐太症”。
所以,塔齐布闪亮登场。曾国藩曾经私下吐槽,说塔齐布全无算计。然而,塔齐布虽然无谋,却拥有前期清军所不具备的“胆”。他个子高大,脸色红的象燃烧的火,临阵时咬牙切齿,口流白沫,每次都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正是塔齐布嗑药般的身先士卒,给了初出茅庐的湘军胆量。
在清方的奏报里,湘潭大捷共打了八天,太湘交手十次,十次都是太平军失败。然而,太平军虽然接连不断的失败,内部也分崩离析,却并未溃败,而是祭起了曾国藩的鸡汤法宝“屡败屡战”,与敌人顽强的战斗着。
湘潭大捷,是军人和军人之间的对峙。
综上所述,湘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取得胜利真不足为奇。何况,湘潭大捷的同时,不远的靖港有一幕湘军统帅曾国藩跳水,太平军也算扳回了面子。